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简体版
南史
卷五十四 列传第四十四
作者:唐 · 李延寿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梁简文帝诸子 元帝诸子
       简文二十子。王皇后生哀太子大器、南郡王大连。陈淑容生寻阳王大心。左夫人生南海王大临、安陆王大春。谢夫人生浏阳公大雅。张夫人生新兴王大庄。包昭华生西阳王大钧。范夫人生武宁王大威。褚修华生建平王大球。陈夫人生义安王大昕。朱夫人生绥建王大挚。其临川王大款、桂阳王大成、汝南王大封、乐良王大圜,并不知母氏。潘美人生皇子大训,早亡无封,其余不知不载。
       哀太子大器,字仁宗,简文嫡长子也。中大通三年,封宣城郡王。太清二年十月,侯景寇建邺,敕太子为台内大都督。三年五月,简文即位。六月癸酉,立为皇太子。大宝二年八月,景废简文,将害太子。时景党称景命召之,太子方讲《老子》,将下床而刑人掩至。太子颜色不变,徐曰:“久知此事,嗟其晚耳。”刑者将以衣带绞之,太子曰:“此不能见杀。”乃指系帐竿下绳,命取绞之而绝。时年二十八。
       太子性宽和,兼神用端嶷,在贼中每不屈意。左右窃问其故,答曰:“贼若未须见杀,虽复陵慠呵叱,其终不敢言。若见害时至,虽一日百拜,无益于死。”问者又曰:“官今忧逼而神貌怡然,未喻此意。”答曰:“吾自度死必在贼前,若诸叔外来,平夷羯寇,必前见杀,然后就死。若其遂开拓上流,必先见杀,后取富贵。何能以无益之愁,横忧必死之命?”景之西上,扌隽太子同行,及败归,船往往相失。所乘船入枞阳浦,舟中腹心并劝因此入北,太子曰:“自国家丧败,志不图生。主上蒙尘,宁忍违离?吾今若去,乃是叛父,非谓避贼。天下岂有无父之国?”便涕泗呜咽,命即前进。贼以太子有器度,每惮之。恐为后患,故先及祸。承圣元年四月,追谥哀太子,祔太庙阴室。
       寻阳王大心,字仁恕,简文第二子也。幼而聪朗,善属文。中大通四年,以皇孙封当阳县公。大同元年,为都督、郢州刺史,时年十三。简文以其幼,戒之曰:“事无大小,悉委行事。”大心虽不亲州务,发言每合于理,众皆惊服。太清元年,为云麾将军、江州刺史。贪冒财贿,不能绥接百姓。二年,侯景寇都,大心招集士卒,兴上流诸军赴援宫阙。三年,台城陷,上甲侯萧韶南奔宣密诏,加散骑常侍,进号平南将军。大宝元年,封寻阳王。初,历阳太守庄铁以城降侯景,既而又奉其母来奔。大心以铁旧将,厚为其礼,军旅之事,悉以委之,以为豫章内史。景数遣军西上寇抄,大心辄令铁击破之,禽其将赵加娄,贼不能进。时鄱阳王范率众弃合肥,屯于栅口,待援兵总集,欲俱进。大心闻之,遣要范西上,以盆城处之,廪馈甚厚,欲与戮力共除祸难。会铁据豫章反,大心令中兵参军韦约讨之,铁败乞降。鄱阳世子嗣,先与铁善,乃谓范曰:“昔与铁游处,其人才略从横,若降江州,必不全其首领,请援之。”乃遣将侯瑱救铁,夜破韦约等营。大心大惧,于是二蕃衅起。景将任约略地至盆城,大心遣司马韦质拒战败绩。时帐下犹有勇士千余人,咸说曰:“既无粮储,难以守固,若轻骑往建州,以图后举,策之上也。”其母陈淑容不从,抚胸恸哭,大心乃止,遂与约和。二年,将遇害,绕床谓贼厢公王僧贵曰:“我以全州归命,何忍相苦?”乃见射而殒。
       临川王大款,字仁师,简文第三子也。初封石城县公,位中书侍郎。太清三年,简文即位,封江夏郡王。大宝元年,奔江陵,湘东王承制,改封临川王。魏克江陵,遇害。
       南海王大临,字仁宣,简文帝第四子也。大同二年,封宁国县公。少而敏慧。年十一,遭左夫人忧,哭泣毁瘠,以孝闻。后入国学,明经射策甲科,拜中书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十一年,长兼侍中,出为琅邪、彭城二郡太守。侯景乱,屯端门都督城南诸军事。大宝元年,封南海郡王,出为都督、东扬州刺史,又除吴郡太守。时张彪起义于会稽,吴人陆令公、颍川庾孟卿等,劝大临投之。大临曰:“彪若成功,不藉我力;如其挠败,以我说焉,不可往也。”二年,遇害。
       南郡王大连,字仁靖,简文第五子也。少俊爽,能属文。举止风流,雅有巧思,妙达音乐,兼善丹青。大同二年,封临城县公。七年,与南海王俱入国学,并射策甲科,皆拜中书侍郎。十年,武帝幸朱方,大连与兄大临并从。武帝问曰:“汝等习骑不?”对曰:“臣等未奉诏,不敢辄习。”敕令给马试之。大连兄弟据鞍往还,各得驰骤之节。帝大悦,即赐所乘马。及为启谢,辞又甚美。帝他日谓简文曰:“昨见大临、大连,风韵可爱,足慰吾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转侍中。太清元年,出为东扬州刺史。侯景入寇建邺,大连率众四万来赴。及台城没,援军散,还东扬州。会稽丰沃,粮仗山积,东人惩景苛虐,咸乐为用,而大连恒沉湎于酒。宋子仙攻之,大连弃城走,追及于信安县,大连犹醉弗之觉。于是三吴悉为贼有。大宝元年,封南郡王。贼遣将赵伯超、刘神茂来攻。大连专委部将留异,以城应贼,大连弃走,为贼所获。侯景以为江州刺史。二年,遇害。
       安陆王大春,字仁经,简文第六子也。少博涉书记,善吹笙。天性孝谨,体貌瑰伟,腰带十围。大同六年,封西丰县侯,拜中书侍郎。后为宁远将军,知石头戍军事。侯景内寇,大春奔京口。随邵陵王入援,战于钟山。军败,肥大不能行,为贼所获。大宝元年,封安陆郡王,出为东扬州刺史。二年,遇害。
       桂阳王大成,字仁和,简文第八子也。初封新淦公。太清三年,简文即位,封山阳郡王。大宝元年,奔江陵。湘东王承制,改封桂阳王。大成性甚凶粗,兼便弓马。至江陵,被甲夜出,人谓为劫,斫之,遂失左髻。魏克江陵,遇害。
       汝南王大封,字仁睿,简文第九子也。初封临汝公。太清三年,简文即位,封宜都郡王。大宝元年,奔江陵。湘东王承制,封汝南王。魏克江陵,遇害。
       浏阳公大雅,字仁风,简文第十二子也。大同九年,封浏阳县公。少聪警,美姿仪,特为武帝所爱。台城陷,大雅犹命左右格战。贼至渐众,乃自缒而下,发愤感疾薨。
       新兴王大庄,字仁礼,简文第十三子也。性躁动。大同元年,封高唐县公。大宝元年,封新兴郡王,位南徐州刺史。二年,遇害。
       西阳王大钧,字仁博,简文第十四子也。性厚重,不妄戏弄。年七岁,武帝尝问读何书,对曰学《诗》。因令讽诵,即诵《周南》,音韵清雅。帝重之,因赐王羲之书一卷。大宝元年,封西阳郡王,位丹阳尹。二年,监扬州,遇害。
       武宁王大威,字仁容,简文第十五子也。美风仪,眉目如画。大宝元年,封武宁郡王。二年,为丹阳尹,遇害。
       皇子大训,字仁德,简文第十六子也。少而脚疾,不敢蹑履。太清三年,未封而亡,年十岁。
       建平王大球,字仁玉,简文帝第十七子也。大宝元年,封建安郡王。性明慧夙成。初,侯景围台城,武帝素归心释教,每发誓愿,恒云:“若有众生应受诸苦,衍身代当。”时大球年甫七岁,闻而惊,谓母曰:“官家尚尔,儿安敢辞?”乃六时礼佛,亦云:“凡有众生应获苦报,悉大球代受。”其早慧如此。二年,遇害。
       义安王大昕,字仁朗,简文帝第十八子也。年四岁,母陈夫人卒,便哀毁有若成人,晨夕涕泣,眼为之伤。及武帝崩,大昕奉慰简文,呜噎不自胜,左右莫不掩泣。大宝元年,封义安郡王。二年,遇害。
       绥建王大挚,字仁瑛,简文第十九子也。幼雄壮有胆气,及台城陷,乃叹曰:“大丈夫会当灭虏属。”妳媪惊掩其口,曰:“勿妄言,祸将及。”大挚笑曰:“祸至非由此。”大宝元年,封。二年,遇害。
       乐良王大圜,简文第二十子也。大宝元年,封。后入周。仕隋,位内史侍郎。
       元帝诸子。徐妃生忠壮世子方等。王贵嫔生贞惠世子方诸、始安王方略。袁贵人生愍怀太子方矩。夏贵妃生敬皇帝。自余不显。
       忠壮世子方等,字实相,元帝长子也。少聪敏,有俊才,善骑射,尤长巧思。性爱林泉,特好散逸。尝著论曰:“人生处世,如白驹过隙耳。一壶之酒,足以养性;一箪之食,足以怡形。生在蒿蓬,死葬沟壑,瓦棺石椁,何以异兹。吾尝梦为鱼,因化为鸟。方其梦也,何乐如之;及其觉也,何忧斯类!良由吾之不及鱼鸟者远矣。故鱼鸟飞浮,任其志性;吾之进退,恒在掌握。举首惧触,摇足恐堕。若使吾终得与鱼鸟同游,则去人间如脱屣耳。”初,徐妃以嫉妒失宠,方诸母王氏以冶容幸嬖。及王夫人终,元帝归咎徐妃,方等意不自安。元帝闻之,又恶方等。方等益惧,故述此论以申其志。
       时武帝年高,欲见诸王长子。元帝遣方等,方等欣然升舟,冀免忧辱。行至繇水,遇侯景乱;元帝召之,方等启曰:“昔申生不爱其死,方等岂顾其生?”元帝省书叹息,知无还意,乃配步骑一万,使援台城。贼每来攻,方等必身当矢石。城陷,方等归荆州,收集士马,甚得众和。元帝始叹其能。方等又劝修筑城栅,以备不虞。既成,楼雉相望,周回七十余里。元帝观之甚悦,入谓徐妃曰:“若更有一子如此,吾复何忧!”徐妃不答,垂泣而退。元帝忿之,因疏其秽行榜于大阁,方等入见,益以自危。时河东王为湘州刺史,不受令。方等求征之,元帝谓曰:“汝有水厄,深宜慎之。”拜为都督,令南讨。方等临行,谓所亲曰:“吾此段出征,必死无二,死而获所,吾岂爱生?”及至麻溪,军败溺死,求尸不得。元帝闻之心喜,不以为戚。后追思其才,赠侍中、中军将军、扬州刺史,谥忠壮世子,并招魂以葬之。方等注范晔《后汉书》,未就。所撰《三十国春秋》及《笃静子》行于世。
       元帝即位,改谥武烈世子。封子庄为永嘉王。及魏克江陵,庄年甫七岁,为人家所匿。后王琳迎送建邺。及敬帝立,出质于齐。敬帝太平二年,陈武帝将受禅,王琳请庄于齐以主梁嗣,自盆城济江。二月,即帝位于郢州,年号天启,置百官。王琳总其军国。明年,庄为陈人所败,其御史中丞刘仲威奉以奔寿阳,遂入齐。齐武平元年,授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封梁王。齐朝许以兴复,竟不果而齐亡,庄在邺饮气而死。
       贞惠世子方诸,字明智,元帝第二子也。幼聪警博学,明《老》、《易》,善谈玄,风采清越,特为元帝所爱,母王氏又有宠。及方等败后,元帝谓曰:“不有所废,其何以兴?勿以汝兄为念。”因拜中抚军将军以自副。又出为郢州刺史,镇江夏,以鲍泉为行事。时元帝遣徐文盛与侯景将任约相持,方诸年十五,童心未革,恃文盛在近,不恤军政,日与鲍泉蒱酒为乐。侯景知之,乃遣其宋子仙从间道袭之。百姓奔告,方诸与鲍泉并不信,曰:“文盛大军在下,虏安得来?”始命闭门,贼已入城。方诸方踞泉腹,以五色毦辫其须。子仙执方诸以归。王僧辩军至蔡洲。景遂害之。元帝追谥贞惠世子。
       愍怀太子方矩,字德规,元帝第四子也。少勤学,美容止。初封南安侯。太清初,累迁侍中,中卫将军。元帝承制,拜王太子,改名元良。承圣元年十一月丙子,立为皇太子。及升储位,昵狎群下,好著微服。尝入朝,公服中著碧丝布裤,抠衣高,元帝见之大怪,遣尚书周弘正责之,因使太子师弘正。佗日,弘正谒见,元帝问曰:“太子比颇受卿导不?”对曰:“太子圣德,乃未极日新,幸无大过。”帝曰:“卿以我父子,故未直言,从容之间,无失和峤之对。”便有废立计。未及行而江陵丧亡。遇害。太子聪颖,凶暴猜忍,俱有元帝风。敬帝承制,追谥愍怀太子。
       始安王方略,元帝第十子,贞惠世子母弟也。母王氏,王琳之次姊。元帝即位,拜贵嫔,次妹又为良人,并蒙宠幸,方略益钟爱。侯景乱,元帝结好于魏,方略年数岁便遣入关。元帝亲送近畿,执手歔欷,既而旋驾忆之,赋诗曰:“如何吾幼子,胜衣已别离?十日无由宴,千里送远垂。”至长安即得还,赠遣甚厚。江陵丧亡,遇害。贵嫔、良人并更诞子,未出阁,无封失名。
       论曰:简文提挈寇戎,元帝崎岖危乱,诸子之备践艰棘,盖时运之所钟乎?忠烈以干蛊之材,出冢嗣之任,竟亦当年摈落,通塞亦云命也,哀哉!

本书目录

卷一 宋本纪上第一
卷二 宋本纪中第二
卷三 宋本纪下第三
卷四 齐本纪上第四
卷五 齐本纪下第五
卷六 梁本纪上第六
卷七 梁本纪中第七
卷八 梁本纪下第八
卷九 陈本纪上第九
卷十 陈本纪下第十
卷十一 列传第一 后妃上
卷十二 列传第二 后妃下
卷十三 列传第三 宋宗室及诸王上
卷十四 列传第四 宋宗室及诸王下
卷十五 列传第五
卷十六 列传第六
卷十七 列传第七
卷十八 列传第八
卷十九 列传第九
卷二十 列传第十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一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二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三
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四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五
卷二十六 列传第十六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七
卷二十八 列传第十八
卷二十九 列传第十九
卷三十 列传第二十
卷三十一 列传第二十一
卷三十二 列传第二十二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三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四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五
卷三十六 列传第二十六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七
卷三十八 列传第二十八
卷三十九 列传第二十九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一 齐宗室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二 齐高帝诸子上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三 齐高帝诸子下
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四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五
卷四十六 列传第三十六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七
卷四十八 列传第三十八
卷四十九 列传第三十九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
卷五十一 列传第四十一 梁宗室上
卷五十二 列传第四十二 梁宗室下
卷五十三 列传第四十三 梁武帝诸子
卷五十四 列传第四十四
卷五十五 列传第四十五
卷五十六 列传第四十六
卷五十七 列传第四十七
卷五十八 列传第四十八
卷五十九 列传第四十九
卷六十 列传第五十
卷六十一 列传第五十一
卷六十二 列传第五十二
卷六十三 列传第五十三
卷六十四 列传第五十四
卷六十五 列传第五十五 陈宗室诸王
卷六十六 列传第五十六
卷六十七 列传第五十七
卷六十八 列传第五十八
卷六十九 列传第五十九
卷七十 列传第六十 循吏
卷七十一 列传第六十一 儒林
卷七十二 列传第六十二 文学
卷七十三 列传第六十三 孝义上
卷七十四 列传第六十四 孝义下
卷七十五 列传第六十五 隐逸上
卷七十六 列传第六十六 隐逸下
卷七十七 列传第六十七 恩幸
卷七十八 列传第六十八 夷貊上
卷七十九 列传第六十九 夷貊下
卷八十 列传第七十 贼臣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