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简体版
新五代史
卷五 唐本纪第五
作者:北宋 · 欧阳修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存勖,克用长子也。初,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岗,伶人奏《百年歌》,至于衰老之际,声甚悲,坐上皆凄怆。时存勖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存勖年十一,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鸂鶒卮、翡翠盘,而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天祐五年正月,即王位于太原。叔父克宁杀都虞候李存质,幸臣史敬镕告克宁谋叛。二月,执而戕之,且以先王之丧、叔父之难告周德威,德威自乱柳还军太原。梁夹城兵闻晋有大丧,德威军且去,因颇懈。王谓诸将曰:“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乃出兵趋上党,行至三重岗,叹曰:“此先王置酒处也!”会天大雾昼暝,兵行雾中,攻其夹城,破之,梁军大败,凯旋告庙。九月,蜀王王建、岐王李茂贞及杨崇本攻梁大安,晋亦遣周德威攻其晋州,败梁军于神山。
       六年,刘知俊叛梁,来乞师,王自将至阴地关,遣周德威攻晋州,败梁军于蒙阮。七年冬,梁遣王景仁攻赵,赵王王镕来乞师,诸将皆疑镕诈,未可出兵,王不听,乃救赵。八年正月,败梁军于柏乡,斩首二万级,获其将校三百人,马三千匹。进攻邢州,不下,留兵围之,去,攻魏。别遣周德威徇梁夏津、高唐,攻博州,破东武、朝城,遂击黎阳、临河、淇门,掠新乡、共城。
       燕王刘守光闻晋攻梁深入,乃大治兵,声言助晋,王患之,乃旋师。七月,会赵王王镕于承天军。刘守光称帝于燕。九年正月,遣周德威会镇、定以攻燕,守光求救于梁,梁军攻赵,屠枣强,李存审击走之。八月,朱友谦以河中叛于梁来降,梁遣康怀英讨友谦,友谦复臣于梁,而亦阴附于晋。十年十月,刘守光请降,王如幽州,守光背约不降,攻破之。十一年,杀燕王刘守光于太原,用其父仁恭于雁门。于是赵王王镕、北平王王处直奉册推王为尚书令,始建行台。七月,攻梁邢州,战于张公桥,晋军大败。
       十二年,魏州军乱,贺德伦以魏、博二州叛于梁来附。王入魏州,行至永济,诛其乱首张彦,以其兵五百自卫,号帐前银枪军。六月,王兼领魏博节度使。取德州。七月,取澶州。刘寻阝军于洹水,王率百骑觇其营,遇寻阝伏兵围之数重,决围而出,亡七八骑。八月,梁复取澶州,晋军与寻阝对垒于莘,晋军数挑战,寻阝闭壁不出。十三年正月,王留李存审于莘,声言西归。寻阝闻晋王且去,即引兵击魏,攻城东。王行至贝州,返击寻阝,大败之,追至于故元城,又败之,寻阝走黎阳。三月,攻梁卫州,降其刺史米昭;克磁州,杀其刺史靳昭。四月,克洺州。八月,围邢州,降其节度使阎宝。梁张筠弃相州、戴思远弃沧州而逃,遂取二州,而贝州人杀梁守将张源德,以城降。
       契丹寇蔚州,执振武节度使李嗣本。十四年,契丹寇新州,遂寇幽州,李嗣源击走之。冬,梁谢彦章军于杨刘。十二月,攻杨刘,王自负刍以堙堑,遂破之。十五年正月,梁、晋相距于杨刘,彦章决河水以隔晋军。六月,渡水击彦章,破其四寨。八月,大阅于魏,合卢龙、横海、昭义、安国及镇、定之兵十万、马万匹,军于麻家渡。谢彦章军于行台。十二月,进军临濮,梁军追之,战于胡柳,晋军大败,周德威死之。梁军暮休于土山,晋军复击,大败之,遂军德胜,为夹寨。十六年正月,王兼领卢龙军节度使。梁王瓒攻德胜南城,不克。十月,广德胜北城。十二月,败梁军于河南。十七年,朱友谦袭同州,梁遣刘寻阝击友谦,李存审败梁军于同州。
       十八年正月,魏州僧传真献唐受命宝一。赵将张文礼弑其君镕,文礼来请命。二月,以文礼为镇州兵马留后。三月,河中节度使朱友谦、昭义军节度使李嗣昭、横海军节度使李存审、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安国军节度使李嗣源、镇州兵马留后张文礼、领天平军节度使阎宝,大同军节度使李存璋、振武军节度使李存进、匡国军节度使朱令德,请王即皇帝位,王三辞,友谦等三请,王曰:“予当思之。”
       八月,遣赵王王镕故将符习及阎宝、史建瑭等攻张文礼于镇州。建瑭取赵州。张文礼卒,其子处瑾闭城拒守。九月,建瑭战死。十月,梁戴思远攻德胜北城,李嗣源败之于戚城。王处直叛附于契丹,其子都幽处直以来附。十二月,契丹寇涿州,遂寇定州。十九年正月,败契丹于新城、望都,追奔至于涿州。三月,阎宝败于镇州,以李嗣昭代之。四月,嗣昭战死,以李存进代之。八月,梁取卫州。九月,存进败镇人于东垣,存进战死。十月,李存审克镇州。王兼领成德军节度使。
       同光元年春三月,李继韬以潞州叛附于梁。夏四月己巳,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国号唐。行台左丞相豆卢革为门下侍郎,右丞相卢程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门使郭崇韬、昭义监军张居翰为枢密使。以魏州为东京,太原为西京,镇州为北都。闰月,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曾祖执宜、祖妣崔氏皆谥曰昭烈,庙号懿祖;祖国昌、祖妣秦氏皆谥曰文景,庙号献祖;考谥曰武,庙号太祖。立庙于太原,自唐高祖、太宗、懿宗、昭宗为七庙。壬寅,李嗣源取郓州。五月辛酉梁人取德胜南城。六月,及王彦章战于新垒,败之。是月,卢程罢。秋八月,梁人克泽州,守将裴约死之。九月戊辰,李嗣源及王彦章战于递坊,败之。冬十月壬申,如郓州以袭梁。甲戌,取中都。丁丑,取曹州。己卯,灭梁。敬翔自杀。丙戌,贬郑珏为莱州司户参军,萧顷登州司户参军;杀李振、赵岩、张汉杰、朱珪,灭其族。己丑,德音降死罪囚,流已下原之。十一月乙巳,复北都为镇州,太原为北都。丙辰,复汴州为宣武军。丁巳,尚书左丞赵光胤为中书侍郎,礼部侍郎韦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戊午,新罗国王金朴英遣使者来。辛酉,复永平军为西都。甲子,如洛京。十二月庚午朔,至自汴州。辛巳,李继韬伏诛。继韬之弟继达杀其兄继俦于潞州。壬辰,畋于伊阙。
       二年春正月,河南尹张全义及诸镇进暖殿物。己酉,求唐宦者。庚戌,新罗国王金朴英及其泉州范节度使王逢规皆遣使者来。乙卯,渤海国王大諲譔使大禹谟来。庚申,如河阳。辛酉,至自河阳。丁卯,七庙神主至自太原,祔于太庙。朝献于太微宫。戊辰,享于太庙。二月己巳朔,有事于南郊,大赦。癸酉,各臣上尊号曰昭文睿武光孝皇帝。戊寅,幸李嗣源第。癸未,立刘氏为皇后。三月己酉,党项来。庚戌,赐从平汴州及入洛南郊立仗军士等功臣。庚申,工部郎中李涂为检视诸陵使。潞州将杨立反。夏五月壬寅,教坊使陈俊为景州刺史,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为宪州刺史。丙辰,渤海国王大湮撰遣使者来。丙寅,李嗣源克潞州。六月丙子,杨立伏诛。己丑,封回纥王仁美为英义可汗。秋七月己酉,如雷山赛天神。八月,大雨霖,河溢。九月壬子,置水于城门,以禳荧惑。甲寅,幸郭崇韬第。丙辰,黑水遣使者来。冬十月癸未,左熊威军将赵晖妻一产三男子。十一月癸卯,畋于伊阙。丙午,至自伊阙。丁巳,回鹘使都督安千想来。十二月庚午,及皇后幸张全义第。
       三年春正月庚子,如东京,毁即位坛为鞠场。二月己巳,聚鞠于新场。乙亥,射雁于王莽河。辛巳,突厥浑解楼、渤海国王大諲撰皆遣使者来。射雁于北郊。乙酉,射鸭于郭泊。庚寅,射雁于北郊。三月乙未,寒食望祭于西郊。庚申,至自东京。辛酉,改东京为邺都,以洛京为东都。夏四月乙亥,及皇后幸郭崇韬、朱汉宾第。旱。庚寅,赵光胤薨。五月丁酉,后太妃薨,废朝五日。己酉,黑水、女真皆遣使者来。六月辛未,宗正卿李纾为昭宗、少帝改卜园陵使。括马。秋七月壬寅,皇太后崩。八月癸未,杀河南县令罗贯。九月庚子,魏王继岌为西川四面行营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以伐蜀。自六月雨至于是月。丁巳,射雁于尖山。冬十月壬午,奚、吐浑、突厥皆遣使者来。戊子,葬贞简太后于坤陵。十一月丁未,高丽遣使者来。己酉,蜀王衍降。郭崇韬杀王宗弼及其弟宗渥、宗训,灭其族。十二月己卯,畋于白沙。癸未,至自白沙。闰月辛亥,封弟存美为邕王,存霸永王,存礼薛王,存渥申王,存乂睦王,存确通王,存纪雅王。
       四年春正月壬戌,降死罪以下囚。甲子,魏王继岌杀郭崇韬及其三子于蜀。戊寅,契丹使梅老鞋里来。庚辰,杀其弟睦王存乂及河中让国军节度使李继麟,灭其族。乙酉,沙州曹义金遣使者来。丙戌,回鹘阿咄欲遣使者来。丁亥,杀李继麟之将史武、薛敬容、周唐殷、杨师太、王景、来仁、白奉国,皆灭其族。二月己丑,宣徽南院使李绍宏为枢密使。癸巳,邺都军将赵在礼反于贝州。甲午,畋于冷泉。赵在礼陷邺都,武宁军节度使李绍荣讨之。邢州军将赵太反,东北面招讨使李绍真讨之。甲辰,成德军节度使李嗣源讨赵在礼。三月,赵太伏诛。李嗣源反。博州守将翟建自称刺史。甲子,杀王衍,灭其族。乙丑,如汴州。壬申,次荥泽。龙骧指挥军使姚彦温以前锋军叛降于李嗣源。嗣源入于汴州。甲戌,至自万胜。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反。夏四月丁亥朔,皇帝崩。

本书目录

卷一 梁本纪第一
卷二 梁本纪第二
卷三 梁本纪第三
卷四 唐本纪第四
卷五 唐本纪第五
卷六 唐本纪第六
卷七 唐本纪第七
卷八 晋本纪第八
卷九 晋本纪第九
卷十 汉本纪第十
卷十一 周本纪第十一
卷十二 周本纪第十二
卷十三 梁家人传第一
卷十四 唐家人传第二
卷十五 唐明宗家人传第三
卷十六 唐废帝家人传第四
卷十七 晋家人传第五
卷十八 汉家人传第六
卷十九 周家人传第七
卷二十 周家人传第八
卷二十一 梁臣传第九
卷二十二 梁臣传第十
卷二十三 梁臣传第十一
卷二十四 唐臣传第十二
卷二十五 唐臣传第十三
卷二十六 唐臣传第十四
卷二十七 唐臣传第十五
卷二十八 唐臣传第十六
卷二十九 晋臣传第十七
卷三十 汉臣传第十八
卷三十一 周臣传第十九
卷三十二 死节传第二十
卷三十三 死事传第二十一
卷三十四 一行传第二十二
卷三十五 唐六臣传第二十三
卷三十六 义儿传第二十四
卷三十七 伶官传第二十五
卷三十八 宦者传第二十六
卷三十九 杂传第二十七
卷四十 杂传第二十八
卷四十一 杂传第二十九
卷四十二 杂传第三十
卷四十三 杂传第三十一
卷四十四 杂传第三十二
卷四十五 杂传第三十三
卷四十六 杂传第三十四
卷四十七 杂传第三十五
卷四十八 杂传第三十六
卷四十九 杂传第三十七
卷五十 杂传第三十八
卷五十一 杂传第三十九
卷五十二 杂传第四十
卷五十三 杂传第四十一
卷五十四 杂传第四十二
卷五十五 杂传第四十三
卷五十六 杂传第四十四
卷五十七 杂传第四十五
卷五十八 新五代史考
卷五十九 司天考第二
卷六十 职方考第三
卷六十一 吴世家第一
卷六十二 南唐世家第二
卷六十三 前蜀世家第三
卷六十四 后蜀世家第四
卷六十五 南汉世家第五
卷六十六 楚世家第六
卷六十七 吴越世家第七
卷六十八 闽世家第八
卷六十九 南平世家第九
卷七十 东汉世家第十
卷七十一 十国世家年谱第十一
卷七十二 四夷附录第一
卷七十三 四夷附录第二
卷七十四 四夷附录第三
卷七十五 五代史记序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