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简体版
汉书
卷五 景帝纪第五
作者:东汉 · 班固 班昭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孝景皇帝,文帝太子也。母曰窦皇后。后七年六月,文帝崩。丁未,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薄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九月,有星孛于西方。
       元年冬十月,诏曰:“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庙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惠庙酎,奏《文始》、《五行》之舞。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遂群生;减耆欲,不受献,罪人不帑,不诛亡罪,不私其利也;除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也。朕既不敏,弗能胜识。此皆上世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其为孝文皇帝庙为《昭德》这舞,以明休德。然后祖宗之功德,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其与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礼官具礼仪奏。”丞相臣嘉等奏曰:“陛下永思孝道,立《昭德》之舞以明孝文皇帝之盛德,皆臣嘉等愚所不及。臣谨议: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帝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天子宜世世献祖宗之庙。郡国诸侯宜各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庙。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所献祖宗之庙。请宣布天下。”制曰“可”。
       春正月,诏曰:“间者岁比不登,民多乏食,夭绝天年,朕甚痛之。郡国或硗狭,无所农桑系畜;或地饶广,荐草莽,水泉利,而不得徙。其议民欲徙宽大地者,听之。”
       夏四月,赦天下。赐民爵一级。
       遣御史大夫青翟至代下与匈奴和亲。
       五月,令田半租。
       秋七月,诏曰:“吏受所监临,以饮食免,重;受财物,贱买贵卖,论轻。廷尉与丞相更议著令。”廷尉信谨与丞相议曰:“吏及诸有秩受其官属所监、所治、所行、所将,其与饮食,计偿费,勿论。它物,若买故贱,卖故贵,皆坐臧为盗,没入臧县官。吏迁徙、兔、罢,受其故官属所将、监、治送财物,夺爵为士伍,免之。无爵,罚金二斤,令没入所受。有能捕告,畀其所受臧。”
       二年冬十二月,有星孛于西南。
       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傅。
       春三月,立皇子德为河间王,阏为临江王,馀为淮阳王,非为汝南王,彭祖为广川王,发为长沙王。
       夏四月壬午,太皇太后崩。
       六月,丞相嘉薨。
       封故相国萧何孙系为列侯。
       秋,与匈奴和亲。
       三年冬十二月,诏曰:“襄平侯嘉子恢说不孝,谋反,欲以杀嘉,大逆无道。其赦嘉为襄平侯,及妻子当坐者复故爵。论恢说及妻子如法。”
       春正月,淮阳王宫正殿灾。
       吴王濞、胶西王卬、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皆举兵反。大赦天下。遣太尉亚夫、大将军窦婴将兵击之。斩御史大夫晁错以谢七国。
       二月壬子晦,日有蚀之。
       诸将破七国,斩首十余万级。追斩吴王濞于丹徒。胶西王卬、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皆自杀。
       夏六月,诏曰:“乃者吴王濞等为逆,起兵相胁,诖误吏民,吏民不得已。今濞等已灭,吏民当坐濞等及逋逃亡军者,皆赦之。楚元王子艺等与濞等为逆,朕不忍加法,除其籍,毋令污宗室。”立平陆侯刘礼为楚王,续元王后。立皇子端为胶西王,胜为中山王。赐民爵一级。
       四年春,复置诸关用传出入。
       夏四月己巳,立皇子荣为皇太子,彻为胶东王。
       六月,赦天下,赐民爵一级。
       秋七月,临江王阏薨。
       十月戊戌晦,日有蚀之。
       五年春正月,作阳陵邑。夏,募民徙阳陵,赐钱二十万。
       遣公主嫁匈奴单于。
       六年冬十二月,雷,霖雨。
       秋九月,皇后薄氏废。
       七年冬十一月庚寅晦,日有蚀之。
       春正月,废皇太子荣为临江王。
       二月,罢太尉官。
       夏四月乙巳,立皇后王氏。
       丁巳,立胶东王彻为皇太子。赐民为父后者爵一级。
       中元年夏四月,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孙子为列侯。
       二年春二月,令诸侯王薨、列侯初封及之国,大鸿胪奏谥、诔、策。列侯薨及诸侯太傅初除之官,大行奏谥、诔、策。王薨,遣光禄大夫吊襚、祠、赗,视丧事,因立嗣子。列侯薨,遣太中大夫吊祠,视丧事,因立嗣。其葬,国得发民挽丧、穿、复土,治坟无过三百人毕事。
       匈奴入燕。
       改磔曰弃市,勿复磔。
       三月,临江王荣坐侵太宗庙地,征诣中尉,自杀。
       夏四月,有星孛于西北。
       立皇子越为广川王,寄为胶东王。
       秋七月,更郡守为太守,郡尉为都尉。
       九月,封故楚、赵傅、相、内史前死事者四人子皆为列侯。
       甲戌晦,日有蚀之。
       三年冬十一月,罢诸侯御史大夫官。
       春正月,皇太后崩。
       夏,旱,禁酤酒。秋九月,蝗。有星孛于西北。戊戌晦,日有蚀之。
       立皇子乘为清河王。
       四年春三月,起德阳宫。
       御史大夫绾奏禁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
       夏,蝗。
       秋,赦徒作阳陵者死罪;欲腐者,许之。
       十月戊午,日有蚀之。
       五年夏,立皇子舜为常山王。六月,赦天下,赐民爵一级。
       秋八月己酉,未央宫东阙灾。
       更名诸侯丞相为相。
       九月,诏曰:“法令度量,所以禁暴止邪也。狱,人之大命,死者不可复生。吏或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令亡罪者失职,朕甚怜之。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六年冬十月,行幸雍,郊五畤。
       十二月,改诸官名。定铸钱伪黄金弃市律。
       春三月,雨雪。
       夏四月,梁王薨。分梁为五国,立孝王子五人皆为王。
       五月,诏曰:“夫吏者,民之师也。车驾、衣服宜称。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亡度者、或不吏服出入闾里,与民亡异。令长吏二千石车朱两轓;千石至六百石朱左轓。车骑从者不称其官衣服、下吏出入闾巷亡吏体者,二千石上其官属,三辅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先是,吏多军功,车、服尚轻,故为设禁,又惟酷吏奉宪失中,乃诏有司减笞法,定棰令。语在《刑法志》。
       六月,匈奴入雁门,至武泉,入上郡,取苑马。吏卒战死者二千人。
       秋七月,辛亥晦,日有蚀之。
       后元年春正月,诏曰:“狱,重事也。人有智愚,官有上下。狱疑者谳有司,有司所不能决,移廷尉。有令谳而后不当,谳者不为失。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三月,赦天下,赐民爵一级,中二千石、诸侯相爵右庶长。
       夏,大酺五日,民得酤酒。
       五月,地震。
       秋七月乙巳晦,日有蚀之。
       条侯周亚夫下狱死。
       二年冬十月,省彻侯之国。
       春,匈奴入雁门,太守冯敬与战死。发车骑材官屯。
       春,以岁不登,禁内郡食马粟,没入之。
       夏四月,诏曰:“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亡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徭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强毋攘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县丞,长吏也,奸法与盗盗,甚无谓也。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职;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五月,诏曰:“人不患其不知,患其为诈也;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不患其不富,患其亡厌也。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今訾算十以上乃得官,廉士算不必众。有市籍不得官,无訾又不得官,朕甚愍之。訾算四得官,亡令廉士久失职,贪夫长利。”
       秋,大旱。
       三年春正月,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间岁或不登,意为末者众,农民寡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吏发民若取庸采黄金、珠玉者,坐臧为盗。二千石听者,与同罪。”
       皇太子冠,赐民为父后者爵一级。
       甲子,帝崩于未央宫。遗诏赐诸侯王、列侯马二驷,吏二千石黄金二斤,吏民户百钱。出宫人归其家,复终身。
       二月癸酉,葬阳陵。
       赞曰:孔子称“斯民,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信哉!周、秦之敝,罔密文峻,而奸轨不胜。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本书目录

卷一上 高帝纪第一上
卷一下 高帝纪第一下
卷二 惠帝纪第二
卷三 高后纪第三
卷四 文帝纪第四
卷五 景帝纪第五
卷六 武帝纪第六
卷七 昭帝纪第七
卷八 宣帝纪第八
卷九 元帝纪第九
卷十 成帝纪第十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
卷十三 异姓诸侯王表第一
卷十四 诸侯王表第二
卷十五上 王子侯表第三上
卷十五下 王子侯表第三下
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
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卷十八 外戚恩泽侯表第六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卷十九下(表略) 百官公卿表第七下
卷二十 古今人表第八
卷二十一上 律历志第一上
卷二十一下 律历志第一下
卷二十二 礼乐志第二
卷二十三 刑法志第三
卷二十四上 食货志第四上
卷二十四下 食货志第四下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卷二十六 天文志第六
卷二十七上 五行志第七上
卷二十七中之上 五行志第七中之上
卷二十七中之下 五行志第七中之下
卷二十七下之上 五行志第七下之上
卷二十七下之下 五行志第七下之下
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卷二十九 沟洫志第九
卷三十 艺文志第十
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第一
卷三十二 张耳陈馀传第二
卷三十三 魏豹田儋韩王信传第三
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卷三十七 季布栾布田叔传第七
卷三十八 高五王传第八
卷三十九 萧何曹参传第九
卷四十 张陈王周传第十
卷四十一 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第十一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卷四十三 郦陆朱刘叔孙传第十三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传第十五
卷四十六 万石卫直周张传第十六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卷四十八 贾谊传第十八
卷四十九 爰盎晁错传第十九
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
卷五十二 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
卷五十三 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
卷五十四 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卷五十七上 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上
卷五十七下 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下
卷五十八 公孙弘卜式儿宽传第二十八
卷五十九 张汤传第二十九
卷六十 杜周传第三十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第三十二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卷六十四上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上
卷六十四下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下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
卷六十七 杨胡朱梅云传第三十七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卷六十九 赵充国辛庆忌传第三十九
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
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
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
卷七十六 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
卷七十七 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第四十七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卷八十一 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卷八十三 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
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卷八十五 谷永杜邺传第五十五
卷八十六 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
卷八十七上 扬雄传第五十七上
卷八十七下 扬雄传第五十七下
卷八十八 儒林传第五十八
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
卷九十 酷吏传第六十
卷九十一 货殖传第六十一
卷九十二 游侠传第六十二
卷九十三 佞幸传第六十三
卷九十四上 匈奴传第六十四上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卷九十六上 西域传第六十六上
卷九十六下 西域传第六十六下
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卷九十七下 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卷九十八 元后传第六十八
卷九十九上 王莽传第六十九上
卷九十九中 王莽传第六十九中
卷九十九下 王莽传第六十九下
卷一百上 叙传第七十上
卷一百下 叙传第七十下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