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梁書(繁體版)
卷八 列傳第二 昭明太子 哀太子 愍懷太子
作者:唐 · 姚思廉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昭明太子 哀太子 愍懷太子
       昭明太子統字德施,高祖長子也。母曰丁貴嬪。初,高祖未有男,義師起,太子以齊中興元年九月生于襄陽。高祖旣受禪,有司奏立儲副,高祖以天下始定,百度多闕,未之許也。羣臣固請,天監元年十一月,立為皇太子。時太子年幼,依舊居於內,拜東宮官屬,文武皆入直永福省。
       太子生而聦叡,三歲受孝經、論語,五歲遍讀五經,悉能諷誦。五年六月庚戌,始出居東宮。太子性仁孝,自出宮,恒思戀不樂。高祖知之,每五日一朝,多便留永福省,或五日三日乃還宮。八年九月,於壽安殿講孝經,盡通大義。講畢,親臨釋奠于國學。
       十四年正月朔旦,高祖臨軒,冠太子於太極殿。舊制,太子著遠遊冠,金蟬翠緌纓;至是,詔加金博山。
       太子美姿貌,善舉止。讀書數行並下,過目皆憶。每遊宴祖道,賦詩至十數韻。或命作劇韻賦之,皆屬思便成,無所點易。高祖大弘佛教,親自講說;太子亦崇信三寶,遍覽衆經。乃於宮內別立慧義殿,專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談論不絕。太子自立三諦、法身義,並有新意。普通元年四月,甘露降于慧義殿,咸以為至德所感焉。
       三年十一月,始興王憺薨。舊事,以東宮禮絕傍親,書翰並依常儀。太子意以為疑,命僕射劉孝綽議其事。孝綽議曰:「案張鏡撰東宮儀記,稱『三朝發哀者,踰月不舉樂;鼔吹寢奏,服限亦然』。尋傍絕之義,義在去服,服雖可奪,情豈無悲,鐃歌輟奏,良亦為此。旣有悲情,宜稱兼慕,卒哭之後,依常舉樂,稱悲竟,此理例相符。謂猶應稱兼慕,至卒哭。」僕射徐勉、左率周捨、家令陸襄並同孝綽議。太子令曰:「張鏡儀記云『依士禮,終服月稱慕悼』。又云『凡三朝發哀者,踰月不舉樂』。劉僕射議,云『傍絕之義,義在去服,服雖可奪,情豈無悲,卒哭之後,依常舉樂,稱悲竟,此理例相符』。尋情悲之說,非止卒哭之後,緣情為論,此自難一也。用張鏡之舉樂,棄張鏡之稱悲,一鏡之言,取捨有異,此自難二也。陸家令止云『多歷年所』,恐非事證;雖復累稔所用,意常未安。近亦常經以此問外,由來立意,謂猶應有慕悼之言。張豈不知舉樂為大,稱悲事小;所以用小而忽大,良亦有以。至如元正六佾,事為國章;雖情或未安,而禮不可廢。鐃吹軍樂,比之亦然,書疏方之,事則成小,差可緣心。聲樂自外,書疏自內,樂自他,書自己。劉僕射之議,即情未安。可令諸賢更共詳衷。」司農卿明山賔、步兵校尉朱异議,稱「慕悼之解,宜終服月」。於是令付典書遵用,以為永準。
       七年十一月,貴嬪有疾,太子還永福省,朝夕侍疾,衣不解帶。及薨,步從喪還宮,至殯,水漿不入口,每哭輒慟絕。高祖遣中書舍人顧恊宣旨曰:「毀不滅性,聖人之制。禮,不勝喪比於不孝。有我在,那得自毀如此!可即彊進飲食。」太子奉勅,乃進數合。自是至葬,日進麥粥一升。高祖又勅曰:「聞汝所進過少,轉就羸瘵。我比更無餘病,正為汝如此,胷中亦圮塞成疾。故應強加饘粥,不使我恒爾懸心。」雖屢奉勅勸逼,日止一溢,不甞菜果之味。體素壯,腰帶十圍,至是減削過半。每入朝,士庶見者莫不下泣。
       太子自加元服,高祖便使省萬機,內外百司奏事者填塞於前。太子明於庶事,纖毫必曉,每所奏有謬誤及巧妄,皆即就辯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甞彈糾一人。平斷法獄,多所全宥,天下皆稱仁。
       性寬和容衆,喜慍不形於色。引納才學之士,賞愛無倦。恒自討論篇籍,或與學士商榷古今;閒則繼以文章著述,率以為常。于時東宮有書幾三萬卷,名才並集,文學之盛,晉、宋以來未之有也。
       性愛山水,於玄圃穿築,更立亭館,與朝士名素者遊其中。甞泛舟後池,番禺侯軌盛稱「此中宜奏女樂」。太子不荅,詠左思招隱詩曰:「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侯慙而止。出宮二十餘年,不畜聲樂。少時,敕賜太樂女妓一部,略非所好。
       普通中,大軍北討,京師穀貴,太子因命菲衣減膳,改常饌為小食。每霖雨積雪,遣腹心左右,周行閭巷,視貧困家,有流離道路,密加振賜。又出主衣綿帛,多作襦袴,冬月以施貧凍。若死亡無可以斂者,為備棺槥。每聞遠近百姓賦役勤苦,輒斂容色。常以戶口未實,重於勞擾。
       吳興郡屢以水災失收,有上言當漕大瀆以瀉浙江。中大通二年春,詔遣前交州刺史王弁假節,發吳郡、吳興、義興三郡民丁就役。太子上疏曰:「伏聞當發王弁等上東三郡民丁,開漕溝渠,導泄震澤,使吳興一境,無復水災,誠矜恤之至仁,經略之遠旨。暫勞永逸,必獲後利。未萌難覩,竊有愚懷。所聞吳興累年失收,民頗流移。吳郡十城,亦不全熟。唯義興去秋有稔,復非常役之民。即日東境穀稼猶貴,劫盜屢起,在所有司,不皆聞奏。今征戍未歸,彊丁踈少,此雖小舉,竊恐難合,吏一呼門,動為民蠹。又出丁之處,遠近不一,比得齊集,已妨蠶農。去年稱為豐歲,公私未能足食;如復今茲失業,慮恐為弊更深。且草竊多伺候民間虛實,若善人從役,則抄盜彌增,吳興未受其益,內地已罹其弊。不審可得權停此功,待優實以不?聖心垂矜黎庶,神量乆已有在。臣意見庸淺,不識事宜,苟有愚心,願得上啟。」高祖優詔以喻焉。
       太子孝謹天至,每入朝,未五皷便守城門開。東宮雖燕居內殿,一坐一起,恒向西南靣臺。宿被召當入,危坐達旦。
       三年三月,寢疾。恐貽高祖憂,敕參問,輙自力手書啟。及稍篤,左右欲啟聞,猶不許,曰「云何令至尊知我如此惡」,因便嗚咽。四月乙巳薨,時年三十一。高祖幸東宮,臨哭盡哀。詔斂以衮冕。謚曰昭明。五月庚寅,葬安寧陵。詔司徒左長史王筠為哀冊,文曰:
       蜃輅俄軒,龍驂跼步;羽翿前驅,雲旂北御。皇帝哀繼明之寢耀,痛嗣德之殂芳;御武帳而悽慟,臨甲觀而增傷。式稽令典,載揚鴻烈;詔撰德於旌旒,永傳徽於舞綴。其辭曰:
       式載明兩,實惟少陽;既稱上嗣,且曰元良。儀天比峻,儷景騰光;奉祀延福,守器傳芳。睿哲膺期,旦暮斯在;外弘莊肅,內含和愷。識洞機深,量苞瀛海;立德不器,至功弗宰。寬綽居心,溫恭成性,循時孝友,率由嚴敬。咸有種德,惠和齊聖;三善遞宣,萬國同慶。
       軒緯掩精,陰羲弛位;纏哀在疚,殷憂銜恤。孺泣無時,蔬饘不溢;禫遵踰月,哀號未畢。寔惟監撫,亦嗣郊禋;問安肅肅,視膳恂恂。金華玉璪,玄駟班輪;隆家幹國,主祭安民。光奉成務,萬機是理;矜慎庶獄,勤恤關市。誠存隱惻,容無慍喜;殷勤博施,綢繆恩紀。
       爰初敬業,離經斷句;奠爵崇師,卑躬待傅。寧資導習,匪勞審諭;博約是司,時敏斯務。辯究空微,思探幾賾;馳神圖緯,研精爻畫。沈吟典禮,優遊方冊;饜飫膏腴,含咀肴核。括囊流略,包舉藝文;遍該緗素,殫極丘墳。㬺帙充積,儒墨區分;瞻河闡訓,望魯揚芬。吟詠性靈,豈惟薄伎;屬詞婉約,緣情綺靡。字無點竄,筆不停紙;壯思泉流,清章雲委。
       揔覽時才,網羅英茂;學窮優洽,辭歸繁富。或擅談叢,或稱文囿;四友推德,七子慙秀。望苑招賢,華池愛客;託乘同舟,連輿接席。摛文掞藻,飛𨢩汎醳;恩隆置醴,賞逾賜璧。徽風遐被,盛業日新;仁器非重,德輶易遵。澤流兆庶,福降百神;四方慕義,天下歸仁。
       雲物告徵,祲沴褰象;星霾恒耀,山頹朽壤。靈儀上賔,德音長往;具僚無蔭,諮承安仰。嗚呼哀哉!
       皇情悼愍,切心纏痛;胤嗣長號,跗萼增慟。慕結親遊,悲動氓衆;憂若殄邦,懼同折棟。嗚呼哀哉!
       首夏司開,麥秋紀節;容衞徒警,菁華委絕。書幌空張,談筵罷設;虛饋饛饛,孤燈翳翳。嗚呼哀哉!
       簡辰請日,筮合龜貞。幽埏夙啟,玄宮獻成。武校齊列,文物增明。昔遊漳滏,賔從無聲;今歸郊郭,徒御相驚。嗚呼哀哉!
       背絳闕以遠徂,轥青門而徐轉;指馳道而詎前,望國都而不踐。陵脩阪之威夷,遡平原之悠緬;驥蹀足以酸嘶,挽悽鏘而流泫。嗚呼哀哉!
       混哀音於簫籟,變愁容於天日;雖夏木之森陰,返寒林之蕭瑟。旣將反而復疑,如有求而遂失;謂天地其無心,遽永潛於容質。嗚呼哀哉!
       即玄宮之冥漠,安神寢之清閟;傳聲華於懋典,觀德業於徽謚。懸忠貞於日月,播鴻名於天地;惟小臣之紀言,實含毫而無媿。嗚呼哀哉!
       太子仁德素著,及薨,朝野惋愕。京師男女,奔走宮門,號泣滿路。四方氓庶,及疆徼之民,聞喪皆慟哭。所著文集二十卷;又撰古今典誥文言,為正序十卷;五言詩之善者,為文章英華二十卷;文選三十卷。
       哀太子大器字仁宗,太宗嫡長子也。普通四年五月丁酉生。中大通四年,封宣城郡王,食邑二千戶。尋為侍中、中衞將軍,給鼓吹一部。大同四年,授使持節、都督揚徐二州諸軍事、中軍大將軍、揚州刺史,侍中如故。
       太清二年十月,侯景寇京邑,敕太子為臺內大都督。三年五月,太宗即位。六月丁亥,立為皇太子。大寶二年八月,賊景廢太宗,將害太子,時賊黨稱景命召太子,太子方講老子,將欲下牀,而刑人掩至。太子顏色不變,徐曰:「乆知此事,嗟其晚耳。」刑者欲以衣帶絞之。太子曰:「此不能見殺。」乃指繫帳竿下繩,命取絞之而絕,時年二十八。
       太子性寬和,兼神用端嶷,在於賊手,每不屈意。初,侯景西上,攜太子同行,及其敗歸,部伍不復整肅,太子所乘舩居後,不及賊衆,左右心腹並勸因此入北。太子曰:「家國喪敗,志不圖生;主上蒙塵,寧忍違離。吾今逃匿,乃是叛父,非謂避賊。」便涕泗嗚咽,令即前進。賊以太子有器度,每常憚之,恐為後患,故先及禍。承聖元年四月,追謚哀太子。
       愍懷太子方矩字德規,世祖第四子也。初封南安縣侯,隨世祖在荊鎮。太清初,為使持節、督湘郢桂寧成合羅七州諸軍事、鎮南將軍、湘州刺史。尋徵為侍中、中衞將軍,給鼓吹一部。世祖承制,拜王太子,改名元良。承聖元年十一月丙子,立為皇太子。及西魏師陷荊城,太子與世祖同為魏人所害。
       太子聦頴,頗有世祖風,而凶暴猜忌。敬帝承制,追謚愍懷太子。
       陳吏部尚書姚察曰:孟軻有言,「鷄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若乃布衣韋帶之士,在於畎畒之中,終日為之,其利亦已博矣。況乎處重明之位,居正體之尊,克念無怠,烝烝以孝,大舜之德,其何遠之有哉!

本书目录


卷一 本紀第一 武帝上
卷二 本紀第二 武帝中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卷四 本紀第四 簡文帝
卷五 本紀第五 元帝
卷六 本紀第六 敬帝
卷七 列傳第一 太祖張皇后 高祖郗皇后 太宗王皇后 高祖丁貴嬪 高祖阮脩容 世祖徐妃
卷八 列傳第二 昭明太子 哀太子 愍懷太子
卷九 列傳第三 王茂 曹景宗 栁慶遠
卷十 列傳第四 蕭頴達 夏侯詳 蔡道恭 楊公則 鄧元起
卷十一 列傳第五 張弘策
卷十二 列傳第六 柳惔
卷十三 列傳第七 范雲 沈約
卷十四 列傳第八 江淹 任昉
卷十五 列傳第九 謝朏
卷十六 列傳第十 王亮 張稷 王瑩
卷十七 列傳第十一 王珍國 馬仙琕 張齊
卷十八 列傳第十二 張惠紹 馮道根 康絢 昌義之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 宗夬 劉坦 樂藹
卷二十 列傳第十四 劉季連 陳伯之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王瞻 王志 王峻 王暕子訓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六 太祖五王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七 長沙嗣王業 永陽嗣王伯游 衡陽嗣王元簡 桂陽嗣王象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 蕭景弟昌 昂 昱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九 周捨 徐勉
卷二十六 列傳第二十 范岫 傅昭弟映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陸倕 到洽 明山賔 殷鈞 陸襄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 裴邃兄子之高 之平 之橫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高祖三王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四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張緬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九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三十一
卷三十八 列傳第三十二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三
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四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六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七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八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九
卷四十六 列傳第四十
卷四十七 列傳第四十一 孝行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二 儒林
卷四十九 列傳第四十三 文學上
卷五十 列傳第四十四 文學下
卷五十一 列傳第四十五 處士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六 止足
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七 良吏
卷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八 諸夷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九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五十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