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北齊書(繁體版)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崔暹 高德政 崔昂
作者:唐 · 李百藥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崔暹,字季倫,博陵安平人,漢尚書寔之後也,世為北州著姓。父穆,州主簿。暹少為書生,避地渤海,依高乾,以妹妻乾弟慎。慎後臨光州,啟暹為長史。趙郡公琛鎮定州,辟為開府諮議。隨琛往晉陽,高祖與語說之,以兼丞相長史。高祖舉兵將入洛,留暹佐琛知後事。謂之曰:「丈夫相知,豈在新舊。軍戎事重,留守任切,家弟年少,未閑事宜,凡百後事,一以相屬。」握手殷勤,至於三四。後遷左丞、吏部郎,主議麟趾格。
       暹親遇日隆,好薦人士,言邢邵宜任府僚,兼任機密,世宗因以徵卲,甚見親重。言論之際,卲遂毀暹。世宗不悅,謂暹曰:「卿說子才之長,子才專言卿短,此癡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說子才長,皆是實事,不為嫌也。」高慎之叛,與暹有隙,高祖欲殺之,世宗救免。
       武定初,遷御史中尉,選畢義雲、盧潛、宋欽道、李愔、崔瞻、杜蕤、嵇曄、酈伯偉、崔子武、李廣皆為御史,世稱其知人。
       世宗欲假暹威勢。諸公在坐,令暹高視徐步,兩人掣裾而入,世宗分庭對揖,暹不讓席而坐,觴再行,便辭退。世宗曰:「下官薄有蔬食,願公少留。」暹曰:「適受勑在臺檢校。」遂不待食而去,世宗降階送之。旬日後,世宗與諸公出之東山,遇暹於道,前驅為赤棒所擊,世宗回馬避之。
       暹前後表彈尚書令司馬子如及尚書元羨、雍州刺史慕容獻,又彈太師咸陽王坦、并州刺史可朱渾道元,罪狀極筆,並免官。其餘死黜者甚衆。高祖書與鄴下諸貴曰:「崔暹昔事家弟為定州長史,後吾兒開府諮議,及遷左丞吏部郎,吾未知其能也。始居憲臺,乃爾糾劾。咸陽王、司馬令並是吾對門布衣之舊,尊貴親昵,無過二人,同時獲罪,吾不能救,諸君其慎之。」高祖如京師,羣官迎於紫陌。高祖握暹手而勞之曰:「往前朝廷豈無法官,而天下貪婪,莫肯糾劾。中尉盡心為國,不避豪彊,遂使遠邇肅清,羣公奉法。衝鋒陷陣,大有其人,當官正色,今始見之。今榮華富貴,直是中尉自取,高歡父子,無以相報。」賜暹良馬,使騎之以從,且行且語。暹下拜,馬驚走,高祖為擁之而授轡。魏帝宴於華林園,謂高祖曰:「自頃朝貴、牧守令長、所在百司多有貪暴,侵削下人。朝廷之中有用心公平,直言彈劾,不避親戚者,王可勸酒。」高祖降階,跪而言曰:「唯御史中尉崔暹一人。謹奉明旨,敢以酒勸,並臣所射賜物千疋,乞回賜之。」帝曰:「崔中尉為法,道俗齊整。」暹謝曰:「此自陛下風化所加,大將軍臣澄勸獎之力。」世宗退謂暹曰:「我尚畏羨,何況餘人。」由是威名日盛,內外莫不畏服。
       高祖崩,未發喪,世宗以暹為度支尚書,兼僕射,委以心腹之寄。暹憂國如家,以天下為己任。世宗車服過度,誅勠變常,言談進止,或有虧失,暹每厲色極言,世宗亦為之止。有囚數百,世宗盡欲誅之,每催文帳。暹故緩之,不以時進,世宗意釋,竟以獲免。
       自出身從官,常日晏乃歸。侵曉則與兄弟問母之起居,暮則嘗食視寢,然後至外齋對親賔。一生不問家事。魏、梁通和,要貴皆遣人隨聘使交易,暹惟寄求佛經。梁武帝聞之,為繕寫,以幡花贊唄送至館焉。然而好大言,調戲無節。密令沙門明藏著佛性論而署己名,傳諸江表。子達拏年十三,暹命儒者權會教其說周易兩字,乃集朝貴名流,令達拏昇高座開講。趙郡眭仲讓陽屈服之,暹喜,擢為司徒中郎。鄴下為之語曰:「講義兩行得中郎。」此皆暹之短也。
       顯祖初嗣霸業,司馬子如等挾舊怨,言暹罪重,謂宜罰之。高隆之亦言宜寬政網,去苛察法官,黜崔暹,則得遠近人意。顯祖從之。及踐祚,譖毀之者猶不息。帝乃令都督陳山提等搜暹家,甚貧匱,唯得高祖、世宗與暹書千餘紙,多論軍國大事。帝嗟賞之。仍不免衆口,乃流暹於馬城,晝則負土供役,夜則置地牢。歲餘,奴告暹謀反,鎖赴晉陽,無實,釋而勞之。
       尋遷太常卿。帝謂羣臣曰:「崔太常清正,天下無雙,卿等不及。」初世宗欲以妹嫁暹子,而會世宗崩,遂寢。至是,羣臣讌於宣光殿,貴戚之子多在焉。顯祖歷與之語,於坐上親作書與暹曰:「賢子達拏,甚有才學。亡兄女樂安主,魏帝外甥,內外敬待,勝朕諸妹,思成大兄宿志。」乃以主降達拏。天保末,為右僕射。帝謂左右曰:「崔暹諫我飲酒過多,然我飲何所妨?」常山王私謂暹曰:「至尊或多醉,太后尚不能致言,吾兄弟杜口,僕射獨能犯顏,內外深相感愧。」十年,暹以疾卒,帝撫靈而哭。贈開府。
       達拏溫良清謹,有識學,少歷職為司農卿。入周,謀反伏誅。天保時,顯祖嘗問樂安公主:「達拏於汝何似?」荅曰:「甚相敬重,唯阿家憎兒。」顯祖召達拏母入內,殺之,投屍漳水。齊滅,達拏殺主以復讎。
       高德政,字士貞,渤海蓨人。父顥,魏滄州刺史。德政幼而敏慧,有風神儀表。顯祖引為開府參軍,知管記事,甚相親狎。高祖又擢為相府掾,委以腹心。遷黃門侍郎。世宗嗣業,如晉陽,顯祖在京居守,令德政參掌機密,彌見親重。世宗暴崩,事出倉卒,羣情草草。勳將等以纘戎事重,勸帝早赴晉陽。帝亦回遑不能自決,夜中召楊愔、杜弼、崔季舒及德政等,始定策焉。以楊愔居守。
       德政與帝舊相昵愛,言無不盡。散騎常侍徐之才、館客宋景業先為天文圖讖之學,又陳山提家客楊子術有所援引,並因德政,勸顯祖行禪代之事。德政又披心固請。帝乃手書與楊愔,具論諸人勸進意。德政恐愔猶豫不決,自請馳驛赴京,託以餘事,唯與楊愔言,愔方相應和。
       德政還未至,帝便發晉陽,至平都城,召諸勳將入,告以禪讓之事。諸將等忽聞,皆愕然,莫敢荅者。時杜弼為長史,密啟顯祖云:「關西是國家勁敵,若今受魏禪,恐其稱義兵挾天子而東向,王將何以待之?」顯祖入,召弼入與徐之才相告。之才云:「今與王爭天下者,彼意亦欲為帝,譬如逐兔滿市,一人得之,衆心皆定。今若先受魏禪,關西自應息心。縱欲屈彊,止當逐我稱帝。必宜知機先覺,無容後以學人。」弼無以荅。帝已遣馳驛向鄴,書與太尉高岳、尚書令高隆之、領軍婁叡、侍中張亮、黃門趙彥深、楊愔等。岳等馳傳至高陽驛。帝使約曰:「知諸貴等意,不須來。」唯楊愔見,高岳等並還。帝以衆人意未協,又先得太后旨云:「汝父如龍,汝兄如虎,尚以人臣終,汝何容欲行舜、禹事?此亦非汝意,正是高德政教汝。」又說者以為昔周武王再駕盟津,然始革命,於是乃旋晉陽。自是居常不悅。徐之才、宋景業等每言卜筮雜占陰陽緯候,必宜五月應天順人,德政亦勸不已。仍白帝追魏收。收至,令撰禪讓詔冊、九錫、建臺及勸進文表。
       至五月初,帝發晉陽。德政又錄在鄴諸事條進於帝,帝令陳山提馳驛齎事條並密書與楊愔。大略令撰儀注,防察魏室諸王。山提以五月至鄴,楊愔即召太常卿邢卲、七兵尚書崔3944、度支尚書陸操、詹事王昕、黃門侍郎陽休之、中書侍郎裴讓之等議撰儀注。六日,要魏太傅咸陽王坦等總集,引入北宮,留于東齋,受禪後,乃放還宅。帝初發至亭前,所乘馬忽倒,意甚惡之,大以沉吟。至平城都,便不復肯進。德政、徐之才苦請帝曰:「山提先去,若為形容,恐其漏泄不果。」即命司馬子如、杜弼馳驛續入,觀察物情。七日,子如等至鄴,衆人以事勢已決,無敢異言。
       八日,楊愔書中旨,以魏襄城王旭並司空公潘相樂、侍中張亮、黃門趙彥深入通奏事。魏孝靜在昭陽殿,引見。旭云:「五行遞運,有始有終,齊王聖德欽明,萬方歸仰,臣等昧死聞奏,願陛下則堯禪舜。」魏帝便斂容曰:「此事推挹已久,謹當遜避。」又道:「若爾,須作詔。」中書侍郎崔劼奏云:「詔已作訖。」即付楊愔進於魏靜帝。凡有十餘條,悉書。魏靜云:「安置朕何所,復若為去?」楊愔對:「在北城別有館宇,還備法駕,依常仗衞而去。」魏靜帝於是下御坐,就東廊,口詠范蔚宗後漢書贊云:「獻生不辰,身播國屯,終我四百,永作虞賔。」所司尋奏請發。魏靜帝曰:「人念遺簪弊屨,欲與六宮別,可乎?」乃入與夫人嬪御以下訣別,莫不歔欷掩涕。嬪趙國李氏口誦陳思王詩云:「王其愛玉體,俱享黃髮期。」魏靜帝登車出萬春門,直長趙道德在車中陪侍,百官在門外拜辭。遂入北城下司馬子如南宅。
       帝至城南頓所。受禪之日,除德政為侍中,尋封藍田公。七年,遷尚書右僕射,兼侍中,食渤海郡幹。德政與尚書令楊愔綱紀政事,多有弘益。
       顯祖末年,縱酒酣醉,所為不法,德政屢進忠言。後召德政飲,不從,又進言於前,諫曰:「陛下道我尋休,今乃甚於既往,其若社稷何,其若太后何!」帝不悅,又謂左右云:「高德政恒以精神凌逼人。」德政甚懼,乃稱疾屏居佛寺,兼學坐禪,為退身之計。帝謂楊愔曰:「我大憂德政,其病何似?」愔以禪代之際,因德政言情切至,方致誠款,常內忌之。由是荅云:「陛下若用作冀州刺史,病即自差。」帝從之,德政見除書而起。帝大怒,召德政謂之曰:「聞爾病,我為爾針。」親以刀子刺之,血流霑地。又使曳下,斬去其趾。劉桃枝捉刀不敢下。帝起臨階砌,切責桃枝曰:「爾頭即墮地!」因索大刀自帶,欲下階。桃枝乃斬足之三指。帝怒不解,禁德政於門下,其夜開城門,以輿送還家。旦日,德政妻出寶物滿四牀,欲以寄人。帝奄至於宅,見而怒曰:「我府藏猶無此物!」詰其所從得,皆諸元賂之。遂曳出斬之。時妻出拜,又斬之,並其子祭酒伯堅。德政死後,顯祖謂羣臣曰:「高德政常言宜用漢,除鮮卑,此即合死。又教我誅諸元,我今殺之,為諸元報讎也。」帝後悔,贈太保,嫡孫王臣襲焉。
       崔昂,字懷遠,博陵安平人也。祖挺,魏幽州刺史。昂年七歲而孤,伯父吏部尚書孝芬嘗謂所親曰:「此兒終當遠至,是吾家千里駒也。」昂性端直少華,沉深有志略,堅實難傾動。少好章句,頗綜文詞。世宗廣開幕府,引為記室參軍,委以腹心之任。
       世宗入輔朝政,召為開府長史。時勳將親族賔客在都下,放縱多行不軌,孫騰、司馬子如之門尤劇。昂受世宗密旨,以法繩之,未幾之間,內外齊肅。遷尚書左丞,其年,又兼度支尚書。左丞兼尚書,近代未有,唯昂獨為冠首,朝野榮之。
       武定六年,甘露降於宮闕,文武官僚同賀顯陽殿。魏帝問僕射崔暹、尚書楊愔等曰:「自古甘露之瑞,漢、魏多少,可各言往代所降之處,德化感致所由。」次問昂,昂曰:「案符瑞圖,王者德致於天,則甘露降。吉凶兩門,不由符瑞,故桑雉為戒,實啟中興,小鳥孕大,未聞福感。所願陛下雖休勿休。」帝為斂容曰:「朕既無德,何以當此。」
       齊受禪,遷散騎常侍,兼太府卿、大司農卿。二寺所掌,世號繁劇,昂校理有術,下無姦偽,經手歷目,知無不為,朝廷歎其至公。又奏上橫市妄費事三百一十四條,詔下,依啟狀速議以聞。其年,與太子少師邢卲議定國初禮,仍封華陽男。又詔刪定律令,損益禮樂,令尚書右僕射薛琡等四十三人在領軍府議定。又勑昂云:「若諸人不相遵納,卿可依事啟聞。」昂奉勑笑曰:「正合生平之願。」昂素勤慎,奉勑之後,彌自警勗,部分科條,校正今古所增損十有七八。轉廷尉卿。昂本性清嚴,凡見黷貨輩,疾之若讎,以是治獄文深,世論不以平恕相許。
       顯祖幸東山,百官預讌,升射堂。帝召昂於御坐前,謂曰:「舊人多出為州,我欲以臺閣中相付,當用卿為令僕,勿望刺史。卿六十外當與卿本州,中間,州不可得也。」後九卿以上陪集東宮,帝指昂及尉瑾、司馬子瑞謂太子曰:「此是國家柱石,汝宜記之。」未幾,復侍讌金鳳臺,帝歷數諸人,咸有罪負,至昂曰:「崔昂直臣,魏收才士,婦兄妹夫,俱省罪過。」天保十年,策拜儀同燕子獻,百司陪列,昂在行中。帝特召昂至御所,曰:「歷思羣臣可綱紀省闥者,唯冀卿一人。」即日除為兼右僕射。數日後,昂因入奏事,帝謂尚書令楊愔曰:「昨不與崔昂正者,言其太速,欲明年真之。終是除正,何事早晚,可除正僕射。」明日,即拜為真。楊愔少時與昂不平,顯祖崩後,遂免昂僕射,除儀同三司。後坐事除名,卒祠部尚書。
       昂有風調才識,舊立堅正剛直之名。然好探揣上意,感激時主,或列陰私罪失,深為顯祖所知賞,發言獎護,人莫之能毀。議曹律令,京畿密獄,及朝廷之大事多委之。尚嚴猛,好行鞭撻,雖苦楚萬端,對之自若。前者崔暹、季舒為之親援,後乃高德政是其中表,常有挾恃,意色矜高,以此不為名流所服。子液嗣。
       按此卷與北史不同,稱廟號,不稱謚,但後無論贊。錢氏考異卷三一認為經後人刪改,或北齊書此卷已亡,後人以高氏小史補。

本书目录

卷一 帝紀第一 神武上
卷二 帝紀第二 神武下
卷三 帝紀第三 文襄
卷四 帝紀第四 文宣
卷五 帝紀第五 廢帝
卷六 帝紀第六 孝昭
卷七 帝紀第七 武成
卷八 帝紀第八 後主 幼主
卷九 列傳第一 後宮
卷十 列傳第二 高祖十一王
卷十一 列傳第三 文襄六王
卷十二 列傳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
卷十三 列傳第五
卷十四 列傳第六
卷十五 列傳第七
卷十六 列傳第八 段榮
卷十七 列傳第九 斛律金
卷十八 列傳第十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
卷二十 列傳第十二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三 高乾 封隆之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 李元忠 盧文偉 李義深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五 魏蘭根 崔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 孫搴 陳元康 杜弼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張纂 張亮 張耀 趙起 徐遠 王峻 王紘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八 薛琡 敬顯雋 平鑒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九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 元坦 元斌 元孝友 元暉業 元弼 元韶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 李渾 李璵 鄭述祖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崔暹 高德政 崔昂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三 王昕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四 陸法和 王琳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 蕭明 蕭祗 蕭退 蕭放 徐之才
卷三十四卷 列傳第二十六 楊愔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八 邢卲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九 魏收
卷三十八 列傳第三十 辛術 元文遙 趙彥深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崔季舒 祖珽
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二 尉瑾 馮子琮 赫運子悅 唐邕 白建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三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四 陽斐 盧潛 崔劼 盧叔武 陽休之 袁聿修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五 李稚廉 封述 許惇 羊烈 源彪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六 儒林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七 文苑
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八 循吏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九 酷吏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 外戚
卷四十九 列傳第四十一 方伎
卷五十 列傳第四十二 恩倖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