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北齊書(繁體版)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六 儒林
作者:唐 · 李百藥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李鉉 刁柔 馮偉 張買奴 劉軌思 鮑季詳 邢峙 劉晝 馬敬德 張景仁 權會 張思伯 張雕 孫靈暉 石曜
       班固稱「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行教化」者也。聖人所以明天道,正人倫,是以古先哲王率由斯道。
       高祖生於邊朔,長於戎馬之間,因魏氏喪亂之餘,屬尒朱殘酷之舉,文章咸盪,禮樂同奔,弦歌之音且絕,俎豆之容將盡。及仗義建旗,掃清區縣,以正君臣,以齊上下;至乎一人播越,九鼎潛移,文武神器,顧眄斯在;猶且援立宗支,重安社稷,豈非跼名教之地,漸仁義之風與?
       屬疆埸多虞,戎車歲駕,雖庠序之制有所未遑,而儒雅之道遽形心慮。魏天平中,范陽盧景裕同從兄禮於本郡起逆,高祖免其罪,置之賔館,以經教授太原公以下。及景裕卒,又以趙郡李同軌繼之,二賢並大蒙恩遇,待以殊禮。同軌之亡,復徵中山張雕、渤海李鉉、刁柔、中山石曜等遞為諸子師友。及天保、大寧、武平之朝,亦引進名儒,授皇太子諸王經術。
       然爰自始基,暨於季世,唯濟南之在儲宮,性識聦敏,頗自砥礪,以成其美,自餘多驕恣傲狠,動違禮度,日就月將,無聞焉爾。鏤冰雕朽,迄用無成,蓋有由也。夫帝子王孫,稟性淫逸,況義方之情不篤,邪僻之路競開,自非得自生知,體包上智,而內有聲色之娛,外多犬馬之好,安能入便篤行,出則友賢者也。徒有師傅之資,終無琢磨之實。下之從化,如風靡草,是以世冑之門,罕聞彊學。若使貴遊之輩,飾以明經,可謂稽山竹箭,加之以括羽,俯拾青紫,斷可知焉。而齊氏司存,或失其守,師、保、疑、丞皆賞勳舊,國學博士徒有虛名,唯國子一學,生徒數十人耳。欲求官正國治,其可得乎?冑子以通經仕者唯博陵崔子發、廣平宋遊卿而已,自外莫見其人。
       幸朝章寬簡,政網疏闊,遊手浮惰,十室而九。故橫經受業之侶,遍於鄉邑;負笈從宦之徒,不遠千里。伏膺無怠,善誘不倦。入閭里之內,乞食為資;憩桑梓之陰,動逾千數。燕、趙之俗,此衆尤甚。齊制:諸郡並立學,置博士助教授經,學生俱差逼充員,士流及豪富之家皆不從調。備員既非所好,墳籍固不關懷,又多被州郡官人驅使。縱有遊惰,亦不檢治,皆由上非所好之所致也。諸郡俱得察孝廉,其博士、助教及遊學之徒通經者,推擇充舉。射策十條,通八以上,聽九品出身,其尤異者亦蒙抽擢。
       凡是經學諸生,多出自魏末大儒徐遵明門下。河北講鄭康成所注周易。遵明以傳盧景裕及清河崔瑾,景裕傳權會,權會傳郭茂。權會早入京都,郭茂恒在門下教授。其後能言易者多出郭茂之門。河南及青、齊之間,儒生多講王輔嗣所注周易,師訓蓋寡。齊時儒士,罕傳尚書之業,徐遵明兼通之。遵明受業於屯留王總,傳授浮陽李周仁及渤海張文敬及李鉉、權會,並鄭康成所注,非古文也。下里諸生,略不見孔氏注解。武平末,河間劉光伯、信都劉士元始得費甝義疏,乃留意焉。其詩、禮、春秋尤為當時所尚,諸生多兼通之。三禮並出遵明之門。徐傳業於李鉉、沮雋、田元鳳、馮偉、紀顯敬、呂黃龍、夏懷敬。李鉉又傳授刁柔、張買奴、鮑季詳、邢峙、劉晝、熊安生。安生又傳孫靈暉、郭仲堅、丁恃德。其後生能通禮經者多是安生門人。諸生盡通小戴禮,於周、儀禮兼通者十二三焉。通毛詩者多出於魏朝博陵劉獻之。獻之傳李周仁,周仁傳董令度、程歸則,歸則傳劉敬和、張思伯、劉軌思。其後能言詩者多出二劉之門。河北諸儒能通春秋者,並服子慎所注,亦出徐生之門。張買奴、馬敬德、邢峙、張思伯、張雕、劉晝、鮑長暄、王元則並得服氏之精微。又有衞覬、陳達、潘叔度雖不傳徐氏之門,亦為通解。又有姚文安、秦道靜初亦學服氏,後更兼講杜元凱所注。其河外儒生俱伏膺杜氏。其公羊、穀梁二傳,儒者多不措懷。論語、孝經,諸學徒莫不通講。諸儒如權會、李鉉、刁柔、熊安生、劉軌思、馬敬德之徒多自出義疏。雖曰專門,亦皆粗習也。
       今序所錄諸生,或終於魏朝,或名宦不達,縱能名家,又闕其由來及所出郡國,並略存其姓名而已。俱取其尤通顯者列於儒林云。熊安生名在周史,光伯、士元著於隋書,輒不重述。
       李鉉,字寶鼎,渤海南皮人也。九歲入學,書急就篇,月餘便通。家素貧苦,常春夏務農,冬乃入學。年十六,從浮陽李周仁受毛詩、尚書,章武劉子猛受禮記,常山房虯受周官、儀禮,漁陽鮮于靈馥受左氏春秋。鉉以鄉里無可師者,遂與州里楊元懿、河間宗惠振等結侶詣大儒徐遵明受業。居徐門下五年,常稱高第。二十三,便自潛居,討論是非,撰定孝經、論語、毛詩、三禮義疏及三傳異同、周易義例合三十餘卷。用心精苦,曾三冬不畜枕,每至睡時,假寐而已。年二十七,歸養二親,因教授鄉里,生徒恒至數百。燕、趙間能言經者,多出其門。
       年三十六,丁父喪。服闋,以鄉里寡文籍,來遊京師,讀所未見書。州舉秀才,除太學博士。武定中,李同軌卒後,高祖令世宗在京妙簡碩學,以教諸子。世宗以鉉應旨,徵詣晉陽。時中山石曜、北平陽絢、北海王晞、清河崔瞻、廣平宋欽道及工書人韓毅同在東館,師友諸王。鉉以去聖久遠,文字多有乖謬,感孔子「必也正名」之言,乃喟然有刊正之意。於講授之暇,遂覽說文,爰及倉、雅,刪正六藝經注中謬字,名曰字辨。顯祖受禪,從駕還都。天保初,詔鉉與殿中尚書邢卲、中書令魏收等參議禮律,仍兼國子博士。時詔北平太守宋景業、西河太守綦毌懷文等草定新曆,錄尚書平原王高隆之令鉉與通直常侍房延祐、國子博士刁柔參考得失。尋正國子博士。廢帝之在東宮,顯祖詔鉉以經入授,甚見優禮。數年,病卒。特贈廷尉少卿。及還葬故郡,太子致祭奠之禮,並使王人將送,儒者榮之。楊元懿、宗惠振官亦俱至國子博士。
       刁柔,字子溫,渤海人也。父整,魏車騎將軍、贈司空。柔少好學,綜習經史,尤留心禮儀。性彊記,至於氏族內外,多所諳悉。初為世宗挽郎,出身司空行參軍。喪母,居喪以孝聞。永安中,除中堅將軍、奉車都尉,加冠軍將軍、中散大夫。元象中,隨例到晉陽,高祖以為永安公府長流參軍,又令教授諸子。天保初,除國子博士、中書舍人。魏收撰魏史,啟柔等與同其事。柔性頗專固,自是所聞,收常所嫌憚。
       又參議律令。時議者以為立五等爵邑,承襲者無嫡子,立嫡孫,無嫡孫,立嫡子弟,無嫡子弟,立嫡孫弟。柔以為無嫡孫,應立嫡曾孫,不應立嫡子弟。議曰:柔案禮立適以長,故謂長子為嫡子。嫡子死,以嫡子之子為嫡孫,死則曾、玄亦然。然則嫡子之名,本為傳重。故喪服曰:「庶子不為長子三年,不繼祖與禰也。」禮記公儀仲子之喪:「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聞。仲子舍其孫而立其子何也?』子服伯子曰:『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發,微子舍其孫盾而立弟衍,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鄭注曰:「伯子為親者諱耳,立子非也。文王之立武王,權也。微子嫡子死,立其弟衍,殷禮也。」「子游問諸孔子,孔子曰:『不,立孫。』」注曰:「據周禮。」然則商以嫡子死,立嫡子之母弟,周以嫡子死,立嫡子之子為嫡孫。故春秋公羊之義,嫡子有孫而死,質家親親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孫。喪服云:「為父後者為出母無服。」小記云:「祖父卒而後為祖母後者三年。」為出母無服者,喪者不祭故也。為祖母三年者,大宗傳重故也。今議以嫡孫死而立嫡子母弟,嫡子母弟者則為父後矣。嫡子母弟本非承嫡,以無嫡,故得為父後。則嫡孫之弟,理亦應得為父後。則是父卒然後為祖後者服斬,既得為祖服斬,而不得為傳重者,未之聞也。若用商家親親之義,本不應嫡子死而立嫡孫。若從周家尊尊之文,豈宜舍其孫而立其弟?或文或質,愚用惑焉。小記復云:「嫡婦不為舅後者則姑為之小功。」注云:「謂夫有廢疾他故若死無子不受重者。小功,庶婦之服。凡父母於子,舅姑於婦,將不傳重於嫡,及將所傳重者非嫡,服之皆如衆子庶婦也。」言死無子者,謂絕世無子,非謂無嫡子。如其有子,焉得云無後?夫雖廢疾無子,婦猶以嫡為名。嫡名既在,而欲廢其子者,其如禮何!禮有損益,代相沿革,必謂宗嫡可得而變者,則為後服斬,亦宜有因而改。七年夏卒,時年五十六。柔在史館未久,逢勒成之際,志存偏黨。魏書中與其內外通親者並虛美過實,深為時論所譏焉。
       馮偉,字偉節,中山安喜人也。身長八尺,衣冠甚偉,見者肅然敬憚。少從李寶鼎遊學,李重其聦敏,恒別意試問之。多所通解,尤明禮傳。後還鄉里,閉門不出將三十年,不問生產,不交賔客,專精覃思,無所不通。
       趙郡王出鎮定州,以禮迎接,命書三至,縣令親至其門,猶辭疾不起。王將命駕致請,佐史前後星馳報之,縣令又自為其整冠履,不得已而出。王下廳事迎之,止其拜伏,分階而上,留之賔館,甚見禮重。王將舉充秀才,固辭不就。歲餘請還。王知其不願拘束,以禮發遣,贈遺甚厚,一無所納,唯受時服而已。及還,終不交人事,郡守縣令每親至其門。歲時或置羊酒,亦辭不納。門徒束脩,一毫不受。耕而飯,蠶而衣,簞食瓢飲,不改其樂,竟以壽終。
       張買奴,平原人也。經義該博,門徒千餘人。諸儒咸推重之,名聲甚盛。歷太學博士、國子助教,天保中卒。
       劉軌思,渤海人也。說詩甚精。少事同郡劉敬和,敬和事同郡程歸則,故其鄉曲多為詩者。軌思,天統中任國子博士。
       鮑季詳,渤海人也。甚明禮,聽其離文析句,自然大略可解。兼通左氏春秋,少時恒為李寶鼎都講,後亦自有徒衆,諸儒稱之。天統中,卒於太學博士。從弟長暄,兼通禮傳。武平末,為任城王湝丞相掾,恒在京教授貴遊子弟。齊亡後,歸鄉里講經,卒於家。
       邢峙,字士峻,河間鄚人也。少好學,耽玩墳典,遊學燕、趙之間,通三禮、左氏春秋。天保初,郡舉孝廉,授四門博士,遷國子助教,以經入授皇太子。峙方正純厚,有儒者之風。厨宰進太子食,有菜曰「邪蒿」,峙命去之,曰:「此菜有不正之名,非殿下所宜食。」顯祖聞而嘉之,賜以被褥縑纊,拜國子博士。皇建初,除清河太守,有惠政,民吏愛之。以年老謝病歸,卒於家。
       劉晝,字孔昭,渤海阜城人也。少孤貧,愛學,負笈從師,伏膺無倦。與儒者李寶鼎同鄉里,甚相親愛,受其三禮。又就馬敬德習服氏春秋,俱通大義。恨下里少墳籍,便杖策入都。知太府少卿宋世良家多書,乃造焉。世良納之。恣意披覽,晝夜不息。
       河清初,還冀州,舉秀才入京,考策不第。乃恨不學屬文,方復緝綴辭藻,言甚古拙。制一首賦,以「六合」為名,自謂絕倫,吟諷不輟。乃歎曰:「儒者勞而少工,見於斯矣。我讀儒書二十餘年而荅策不第,始學作文,便得如是。」曾以此賦呈魏收,收謂人曰:「賦名六合,其愚已甚,及見其賦,又愚於名。」
       晝又撰高才不遇傳三篇。在皇建、大寧之朝,又頻上書,言亦切直,多非世要,終不見收采。自謂博物奇才,言好矜大,每云:「使我數十卷書行於後世,不易齊景之千駟也。」而容止舒緩,舉動不倫,由是竟無仕進。天統中,卒於家,年五十二。
       馬敬德,河間人也。少好儒術,負笈隨大儒徐遵明學詩、禮,略通大義而不能精。遂留意於春秋左氏,沉思研求,晝夜不倦,解義為諸儒所稱。教授於燕、趙間,生徒隨之者衆。河間郡王每於教學追之,將舉為孝廉,固辭不就。乃詣州求舉秀才,舉秀才例取文士,州將以其純儒,無意推薦。敬德請試方略,乃策問之,所荅五條,皆有文理。乃欣然舉送至京。依秀才策問,唯得中第,乃請試經業,問十條並通。擢授國子助教,遷太學博士。
       天統初,除國子博士。世祖為後主擇師傅,趙彥深進之,入為侍講。其妻夢猛獸將來向之,敬德走超叢棘,妻伏地不敢動。敬德占之曰:「吾當得大官。超棘,過九卿也。爾伏地,夫人也。」後主既不好學,敬德侍講甚疏,時時以春秋入授。武平初,猶以師傅之恩,超拜國子祭酒,加儀同三司、金紫光祿大夫,領瀛州大中正,卒。贈開府、瀛滄安州諸軍事、瀛州刺史。其後侍書張景仁封王。趙彥深云:「何容侍書封王,侍講翻無封爵。」於是亦封敬德廣漢郡王。子元熙襲。
       元熙字長明,少傳父業,兼事文藻。以父故,自青州集曹參軍超遷通直侍郎,待詔文林館,轉正員。武平中,皇太子將講孝經,有司請擇師友。帝曰:「馬元熙朕師之子,文學不惡,可令教兒。」於是以孝經入授皇太子,儒者榮其世載。性和厚,在內甚得名譽,皇太子亦親敬之。隋開皇中,卒於秦王文學。
       張景仁者,濟北人也。幼孤家貧,以學書為業,遂工草隸,選補內書生。與魏郡姚元標、潁川韓毅、同郡袁買奴、滎陽李超等齊名,世宗並引為賔客。天保八年,勑授太原王紹德書,除開府參軍。後主在東宮,世祖選善書人性行淳謹者令侍書,景仁遂被引擢。小心恭慎,後主愛之,呼為博士。歷太子門大夫、員外散騎常侍、諫議大夫。後主登祚,除通直散騎常侍。及奏,御筆點除「通」字,遂正常侍。左右與語,猶稱博士。
       胡人何洪珍有寵於後主,欲得通婚朝士,以景仁在內官位稍高,遂為其兄子取景仁第二息子瑜之女。因此表裏,恩遇日隆。景仁多疾,每遣徐之範等治療,給藥物珍羞,中使問疾,相望於道。是後,勑有司恒就宅送御食。
       遷假儀同三司、銀青光祿大夫,食恒山縣幹。車駕或有行幸,在道宿處,每送步障為遮風寒。進位儀同三司,尋加開府,侍書、餘官並如故。每旦須參,即在東宮停止。及立文林館,中人鄧長顒希旨,奏令總制館事,除侍中。四年,封建安王。洪珍死後,長顒猶存舊款,更相彌縫,得無墜退。除中書監,以疾卒。贈侍中、齊濟等五州刺史、司空公。
       景仁出自寒微,本無識見,一旦開府、侍中、封王。其妻姓奇,莫知氏族所出,容制音辭,事事庸俚。既詔除王妃,與諸公主、郡君同在朝謁之例,見者為其慙悚。子瑜,薄傳父業,更無餘伎,以洪珍故,擢授中書舍人,轉給事黃門侍郎。長息子玉,起家員外散騎侍郎。
       景仁性本卑謙,及用胡人、巷伯之勢,坐致通顯,志操頗改,漸成驕傲。良馬輕裘,徒從擁冗,高門廣宇,當衢向街。諸子不思其本,自許貴遊。自蒼頡以來,八體取進,一人而已。
       權會,字正理,河間鄚人也。志尚沉雅,動遵禮則。少受鄭易,探賾索隱,妙盡幽微,詩、書、三禮,文義該洽,兼明風角,妙識玄象。魏武定初,本郡貢孝廉,策居上第,解褐四門博士。僕射崔暹引為館客,甚敬重焉,命世子達拏盡師傅之禮,會因此聞達。暹欲薦會與馬敬德等為諸王師,會性恬靜,不慕榮勢,恥於左宦,固辭。暹亦識其意,遂罷薦舉。尋被尚書符追著作,修國史,監知太史局事。皇建中,轉加中散大夫,餘並如故。
       會參掌雖繁,教授不闕。性甚儒懦,似不能言,及臨機荅難,酬報如響,動必稽古,辭不虛發,由是為儒宗所推。而貴遊子弟慕其德義者,或就其宅,或寄宿鄰家,晝夜承閑,受其學業。會欣然演說,未嘗懈怠。
       雖明風角,解玄象,至於私室,輒不及言,學徒有請問者,終無所說。每云:「此學可知不可言。諸君並貴遊子弟,不由此進,何煩問也。」會唯有一子,亦不以此術教之,其謹密也如此。曾令家人遠行,久而不反。其行人還,垂欲至宅,乃逢寒雪,寄息他舍。會方處學堂講說,忽有旋風瞥然,吹雪入戶。會乃笑曰:「行人至,何意中停。」遂命使人令詣某處追尋,果如其語。每為人占筮,小大必中。但用爻辭、彖象以辯吉凶,易占之屬,都不經口。
       會本貧生,無僕隸,初任助教之日,恒乘驢上下。且其職事處多,每須經歷,及其退食,非晚不歸。曾夜出城東門,鐘漏已盡,會唯獨乘驢。忽有二人,一人牽頭,一人隨後,有似相助,其回動輕漂,有異生人。漸漸失路,不由本道。會心甚怪之,遂誦易經上篇,一卷不盡,前後二人,忽然離散。會亦不覺墮驢,因爾迷悶,至明始覺。方知墮驢之處,乃是郭外,纔去家數里。
       有一子,字子襲,聦敏精勤,幼有成人之量。不幸先亡,臨送者為其傷慟,會唯一哭而罷,時人尚其達命。
       武平年,自府還第,在路無故馬倒,遂不得語,因爾暴亡,時年七十六。注易一部,行於世。會生平畏馬,位望所至,不得不乘,果以此終。
       張思伯,河間樂城人也。善說左氏傳,為馬敬德之次。撰刊例十卷,行於時。亦治毛詩章句,以二經教齊安王廓。武平初,國子博士。
       張雕,中山北平人也。家世貧賤,而慷慨有志節,雅好古學。精力絕人,負篋從師,不遠千里。遍通五經,尤明三傳,弟子遠方就業者以百數,諸儒服其彊辨。
       魏末,以明經召入霸府,高祖令與諸子講讀。起家殄寇將軍,稍遷太尉長流參軍、定州主簿。從世宗赴并,除常山府長流參軍。天保中,為永安王府參軍事。顯祖崩於晉陽,擢兼祠部郎中,典喪事,從梓宮還鄴。乾明初,除國子博士。遷平原太守,坐贓賄失官。世祖即位,以舊恩除通直散騎侍郎。琅邪王儼求博士精儒學,有司以雕應選,時號得人。尋為涇州刺史。未幾,拜散騎常侍,復為儼講。值帝侍講馬敬德卒,乃入授經書。帝甚重之,以為侍讀,與張景仁並被尊禮,同入華光殿,共讀春秋。加國子祭酒,假儀同三司,待詔文林館。
       胡人何洪珍大蒙主上親寵,與張景仁結為婚媾。雕以景仁宗室,自託於洪珍,傾心相禮,情好日密,公私之事,雕常為其指南。時穆提婆、韓長鸞與洪珍同侍帷幄,知雕為洪珍謀主,甚忌惡之。洪珍又奏雕監國史。尋除侍中,加開府,奏度支事,大被委任,言多見從。特勑奏事不趨,呼為博士。雕自以出於微賤,致位大臣,勵精在公,有匪躬之節,欲立功効,以報朝恩,論議抑揚,無所回避。宮掖不急之費,大存減省,左右縱恣之徒,必加禁約,數譏切寵要,獻替帷扆。上亦深倚仗之,方委以朝政。雕便以澄清為己任,意氣甚高,嘗在朝堂謂鄭子信曰:「向入省中,見賢家唐令處分極無所以,若作數行兵帳,雕不如邕,若致主堯、舜,身居稷、契,則邕不如我。」其矜誕如此。
       長鸞等慮其干政不已,陰圖之。會雕與侍中崔季舒等諫帝幸晉陽,長鸞因譖之,故俱誅死。臨刑,帝令段孝言詰之。雕致對曰:「臣起自諸生,謬被抽擢,接事累世,常蒙恩遇,位至開府、侍中,光寵隆洽。每思塵露,微益山海,今者之諫,臣實首謀,意善功惡,無所逃死。伏願陛下珍愛金玉,開發神明,數引賈誼之倫,論說治道,令聽覽之間,無所擁蔽,則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歔欷流涕,俯而就勠,侍衞左右莫不憐而壯之,時年五十五。子德沖等徙於北邊,南安之反,德沖及弟德揭俱死。
       德沖和謹謙讓,善於人倫,聦敏好學,頗涉文史。以帝師之子,早見旌擢。歷員外散騎侍郎、太師府掾,入為中書舍人,隨例待詔。其父之勠也,德沖在殿庭執事,目見冤酷,號哭殞絕於地,久之乃蘇。
       孫靈暉,長樂武彊人也。魏大儒祕書監惠蔚,靈暉之族曾王父也。靈暉少明敏,有器度。惠蔚一子早卒,其家書籍多在焉。靈暉年七歲,便好學,日誦數千言,唯尋討惠蔚手錄章疏,不求師友。三禮及三傳皆通宗旨,然就鮑季詳、熊安生質問疑滯,其所發明,熊、鮑無以異也。舉冀州刺史秀才,射策高第,授員外將軍。後以儒術甄明,擢授太學博士。遷北徐州治中,轉潼郡太守。
       天統中,勑令朝臣推舉可為南陽王綽師者,吏部尚書尉瑾表薦之,徵為國子博士,授南陽王經。王雖不好文學,亦甚相敬重,啟除其府諮議參軍。綽除定州刺史,仍隨之鎮。綽所為猖蹶,靈暉唯默默憂悴,不能諫止。綽欲以管記馬子結為諮議參軍,乃表請轉靈暉為王師,以子結為諮議。朝廷以王師三品,啟奏不合。後主於啟下手荅,云「但用之」,仍手報南陽書,並依所奏。儒者甚以為榮。綽除大將軍,靈暉以王師領大將軍司馬。綽誅,停廢。從綽死後,每至七日及百日終,靈暉恒為綽請僧設齋,轉經行道。齊亡後數年卒。
       子萬壽,聦識機警,博涉羣書,禮傳俱通大義,有辭藻,尤甚詩詠。齊末,陽休之辟為開府行參軍。隋奉朝請、滕王文學、豫章長史。卒於大理司直。
       馬子結者,其先扶風人也。世居涼土,太和中入洛。父祖俱清官。子結兄弟三人,皆涉文學。陽休之牧西兗,子廉、子尚、子結與諸朝士各有詩言贈,陽總為一篇酬荅,即詩云「三馬俱白眉」者也。子結以開府行參軍擢為南陽王管記,隨綽定州。綽每出遊獵,必令子結走馬從禽。子結既儒緩,衣垂帽落,或噭或啼,令騎驅之,非墜馬不止,綽以為歡笑。由是漸見親狎,啟為諮議云。
       石曜,字白曜,中山安喜人,亦以儒學進。居官至清儉。武平中黎陽郡守,值斛律武都出為兗州刺史,武都即丞相咸陽王世子,皇后之兄,性甚貪暴。先過衞縣,令丞以下聚斂絹數千匹以遺之。及至黎陽,令左右諷動曜及郡治下縣官。曜手持一縑而謂武都曰:「此是老石機杼,聊以奉贈。自此來並須出於吏民,吏民之物,一毫不敢輒犯。」武都亦知曜清素純儒,笑而不責。著石子十卷,言甚淺俗。後終於譙州刺史。此外行事史闕焉。
       贊曰:大道既隱,名教是遵,以斯建國,以此立身。帝圖雜霸,儒風未純,何以不墜,弘之在人。

本书目录

卷一 帝紀第一 神武上
卷二 帝紀第二 神武下
卷三 帝紀第三 文襄
卷四 帝紀第四 文宣
卷五 帝紀第五 廢帝
卷六 帝紀第六 孝昭
卷七 帝紀第七 武成
卷八 帝紀第八 後主 幼主
卷九 列傳第一 後宮
卷十 列傳第二 高祖十一王
卷十一 列傳第三 文襄六王
卷十二 列傳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
卷十三 列傳第五
卷十四 列傳第六
卷十五 列傳第七
卷十六 列傳第八 段榮
卷十七 列傳第九 斛律金
卷十八 列傳第十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
卷二十 列傳第十二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三 高乾 封隆之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 李元忠 盧文偉 李義深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五 魏蘭根 崔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 孫搴 陳元康 杜弼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張纂 張亮 張耀 趙起 徐遠 王峻 王紘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八 薛琡 敬顯雋 平鑒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九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 元坦 元斌 元孝友 元暉業 元弼 元韶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 李渾 李璵 鄭述祖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崔暹 高德政 崔昂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三 王昕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四 陸法和 王琳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 蕭明 蕭祗 蕭退 蕭放 徐之才
卷三十四卷 列傳第二十六 楊愔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八 邢卲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九 魏收
卷三十八 列傳第三十 辛術 元文遙 趙彥深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崔季舒 祖珽
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二 尉瑾 馮子琮 赫運子悅 唐邕 白建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三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四 陽斐 盧潛 崔劼 盧叔武 陽休之 袁聿修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五 李稚廉 封述 許惇 羊烈 源彪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六 儒林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七 文苑
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八 循吏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九 酷吏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 外戚
卷四十九 列傳第四十一 方伎
卷五十 列傳第四十二 恩倖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