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三國志(繁體版)
卷三十一 蜀書一 劉二牧傳第一
作者:晉 · 陳壽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劉焉傳子璋
       劉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漢魯恭王之後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家焉。焉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後以師祝公喪去官。臣松之案:祝公,司徒祝恬也。居陽城山,積學教授,舉賢良方正,辟司徒府,歷雒陽令、兾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焉覩靈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議言:「刺史、太守,貨賂為官,割剥百姓,以致離叛。可選清名重臣以為牧伯,鎮安方夏。」焉內求交阯牧,欲避世難。議未即行,侍中廣漢董扶私謂焉曰:「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焉聞扶言,意更在益州。會益州刺史郤儉賦斂煩擾,儉,郤正祖也。謠言遠聞,而并州殺刺史張壹,涼州殺刺史耿鄙,焉謀得施。出為監軍使者,領益州牧,封陽城侯,當收儉治罪;續漢書曰:是時用劉虞為幽州,劉焉為益州,劉表為荊州,賈琮為兾州。虞等皆海內清名之士,或從列卿尚書以選為牧伯,各以本秩居任。舊典:傳車參駕,施赤為帷裳。 臣松之案:靈帝崩後,義軍起,孫堅殺荊州刺史王叡,然後劉表為荊州,不與焉同時也。漢靈帝紀曰:帝引見焉,宣示方畧,加以賞賜,勑焉為益州刺史。前刺史劉儁、郤儉皆貪殘放濫,取受狼藉,元元無聊,呼嗟充野,焉到便收攝行法,以示萬姓,勿令漏露,使癰疽決潰,為國生梗。焉受命而行,以道路不通,住荊州東界。扶亦求為蜀郡西部屬國都尉,及太倉令會巴西趙韙去官,俱隨焉。陳壽益部耆舊傳曰:董扶字茂安。少從師學,兼通數經,善歐陽尚書,又事聘士楊厚,究極圖讖。遂至京師,游覽太學,還家講授,弟子自遠而至。永康元年,日有蝕之,詔舉賢良方正之士,策問得失。左馮翊趙謙等舉扶,扶以病不詣,遙於長安上封事,遂稱疾篤歸家。前後宰府十辟,公車三徵,再舉賢良方正、博士、有道皆不就,名稱尤重。大將軍何進表薦扶曰:「資游、夏之德,述孔氏之風,內懷焦、董消復之術。方今并、涼騷擾,西戎蠢叛,宜勑公車特召,待以異禮,諮謀奇策。」於是靈帝徵扶,即拜侍中。在朝稱為儒宗,甚見器重。求為蜀郡屬國都尉。扶出一歲而靈帝崩,天下大亂。後去官,年八十二卒于家。始扶發辭抗論,益部少雙,故號曰致止,言人莫能當,所至而談止也。後丞相諸葛亮問秦宓以扶所長,宓曰:「董扶襃秋毫之善,貶纖芥之惡。」
       是時梁州逆賊馬相、趙祗等於緜竹縣自號黃巾,合聚疲役之民,一二日中得數千人,先殺緜竹令李升,吏民翕集合萬餘人,便前破雒縣,攻益州殺儉,又到蜀郡、犍為,旬月之間,破壞三郡。相自稱天子,衆以萬數。州從事賈龍素領兵數百人在犍為東界,攝斂吏民,得千餘人,攻相等,數日破走,州界清靜。龍乃選吏卒迎焉。焉徙治緜竹,撫納離叛,務行寬惠,陰圖異計。張魯母始以鬼道,又有少容,常往來焉家,故焉遣魯為督義司馬,住漢中,斷絕谷閣,殺害漢使。焉上書言米賊斷道,不得復通,又託他事殺州中豪強王咸、李權等十餘人,以立威刑。益部耆舊雜記曰:李權字伯豫,為臨邛長。子福。見犍為楊戲輔臣贊。犍為太守任岐及賈龍由此反攻焉,焉擊殺岐、龍。英雄記曰:劉焉起兵,不與天下討董卓,保州自守。犍為太守任岐自稱將軍,與從事陳超舉兵擊焉,焉擊破之。董卓使司徒趙謙將兵向州,說校尉賈龍,使引兵還擊焉,焉出青羌與戰,故能破殺。岐、龍等皆蜀郡人。
       焉意漸盛,造作乘輿車具千餘乘。荊州牧劉表表上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聖人之論。時焉子範為左中郎將,誕治書御史,璋為奉車都尉,皆從獻帝在長安,英雄記曰:範父焉為益州牧,董卓所徵發,皆不至。收範兄弟三人,鏁械於郿塢,為陰獄以繫之。惟小子別部司馬瑁素隨焉。獻帝使璋曉諭焉,焉留璋不遣。典略曰:時璋為奉車都尉,在京師。焉託疾召璋,璋自表省焉,焉遂留璋不還。時征西將軍馬騰屯郿而反,焉及範與騰通謀,引兵襲長安。範謀泄,奔槐里,騰敗,退還涼州,範應時見殺,於是收誕行刑。英雄記曰:範從長安亡之馬騰營,從焉求兵。焉使校尉孫肇將兵往助之,敗於長安。議郎河南龐羲與焉通家,乃募將焉諸孫入蜀。時焉被天火燒城,車具蕩盡,延及民家。焉徙治成都,旣痛其子,又感祅灾,興平元年,癕疽發背而卒。州大吏趙韙等貪璋溫仁,共上璋為益州刺史,詔書因以為監軍使者,領益州牧,以韙為征東中郎將,率衆擊劉表。英雄記曰:焉死,子璋代為刺史。會長安拜潁川扈瑁為刺史,入漢中。荊州別駕劉闔,璋將沈彌、婁發、甘寧反,擊璋不勝,走入荊州。璋使趙韙進攻荊州,屯朐䏰。上蠢,下如振反。
       璋,字季玉,旣襲焉位,而張魯稍驕恣,不承順璋,璋殺魯母及弟,遂為讎敵。璋累遣龐羲等攻魯,數為所破。魯部曲多在巴西,故以羲為巴西太守,領兵禦魯。英雄記曰:龐羲與璋有舊,又免璋諸子於難,故璋厚德羲,以羲為巴西太守,遂專權勢。後羲與璋情好攜隙,趙韙稱兵內向,衆散見殺,皆由璋明斷少而外言入故也。英雄記曰:先是,南陽、三輔人流入益州數萬家,收以為兵,名曰東州兵。璋性寬柔,無威略,東州人侵暴舊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闕,益州頗怨。趙韙素得人心,璋委任之。韙因民怨謀叛,乃厚賂荊州請和,陰結州中大姓,與俱起兵,還擊璋。蜀郡、廣漢、犍為皆應韙。璋馳入成都城守,東州人畏韙,咸同心并力助璋,皆殊死戰,遂破反者,進攻韙於江州。韙將龐樂、李異反殺韙軍,斬韙。 漢獻帝春秋曰:漢朝聞益州亂,遣五官中郎將牛亶為益州刺史;徵璋為卿,不至。璋聞曹公征荊州,已定漢中,遣河內陰溥致敬於曹公。加璋振威將軍,兄瑁平寇將軍。瑁狂疾物故。臣松之案:魏臺訪「物故」之義,高堂隆荅曰:「聞之先師:物,無也;故,事也;言無復所能於事也。」璋復遣別駕從事蜀郡張肅送叟兵三百人并雜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肅為廣漢太守。璋復遣別駕張松詣曹公,曹公時已定荊州,走先主,不復存錄松,松以此怨。會曹公軍不利於赤壁,兼以疫死。松還,疵毀曹公,勸璋自絕,漢書春秋曰:張松見曹公,曹公方自矜伐,不存錄松。松歸,乃勸璋自絕。 習鑿齒曰:昔齊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國,曹操暫自驕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於數十年之內而棄之於俯仰之頃,豈不惜乎!是以君子勞謙日仄,慮以下人,功高而居之以讓,勢尊而守之以卑。情近於物,故雖貴而人不猒其重;德洽羣生,故業廣而天下愈欣其慶。夫然,故能有以富貴,保其功業,隆顯當時,傳福百世,何驕矜之有哉!君子是以知曹操之不能遂兼天下者也。因說璋曰:「劉豫州,使君之肺腑,可與交通。」璋皆然之,遣法正連好先主,尋又令正及孟達送兵數千助先主守禦,正遂還。後松復說璋曰:「今州中諸將龐羲、李異等皆恃功驕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則敵攻其外,民攻其內,必敗之道也。」璋又從之,遣法正請先主。璋主簿黃權陳其利害,從事廣漢王累自倒縣於州門以諫,璋一無所納,勑在所供奉先主,先主入境如歸。先主至江州北,由墊江水墊音徒協反。詣涪,音浮。去成都三百六十里,是歲建安十六年也。璋率步騎三萬餘人,車乘帳幔,精光耀日,往就與會;先主所將將士,更相之適,歡飲百餘日。璋資給先主,使討張魯,然後分別。吳書曰:璋以米二十萬斛,騎千匹,車千乘,繒絮錦帛,以資送劉備。
       明年,先主至葭萌,還兵南向,所在皆克。十九年,進圍成都數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萬人,穀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戰。璋言:「父子在州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戰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開城出降,羣下莫不流涕。先主遷璋于南郡公安,盡歸其財物、故佩振威將軍印綬。孫權殺關羽,取荊州,以璋為益州牧,駐秭歸。璋卒,南中豪率雍闓據益郡反,附於吳。權復以璋子闡為益州刺史,處交、益界首。丞相諸葛亮平南土,闡還吳,為御史中丞。吳書云闡一名緯,為人恭恪,輕財愛義,有仁讓之風,後疾終於家。
       初,璋長子循妻,龐羲女也。先主定蜀,羲為左將軍司馬,璋時從羲啟留循,先主以為奉車中郎將。是以璋二子之後,分在吳、蜀。
       評曰:昔魏豹聞許負之言則納薄姬於室,孔衍漢魏春秋曰:許負,河內溫縣之婦人,漢高祖封為明雌亭侯。 臣松之以為今東人呼母為負,衍以許負為婦人,如為有似,然漢高祖時封皆列侯,未有鄉亭之爵,疑此封為不然。劉歆見圖讖之文則名字改易,終於不免其身,而慶鍾二主。此則神明不可虛要,天命不可妄兾,必然之驗也。而劉焉聞董扶之辭則心存益土,聽相者之言則求婚吳氏,遽造輿服,圖竊神器,其惑甚矣。璋才非人雄,而據土亂世,負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見奪取,非不幸也。張璠曰:劉璋愚弱而守善言,斯亦宋襄公、徐偃王之徒,未為無道之主也。張松、法正,雖有君臣之義不正,然固已委名附質,進不顯陳事勢,若韓嵩、劉先之說劉表,退不告絕奔亡,若陳平、韓信之去項羽,而兩端攜貳,為謀不忠,罪之次也。

本书目录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
卷二 魏書二 文帝紀第二
卷三 魏書三 明帝紀第三
卷四 魏書四 三少帝紀第四
卷五 魏書五 后妃傳第五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
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
卷十 魏書十 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
卷十一 魏書十一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卷十三 魏書十三 鍾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
卷十四 魏書十四 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
卷十五 魏書十五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
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
卷十七 魏書十七 張樂于張徐傳第十七
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
卷二十 魏書二十 武文世王公傳第二十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衞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卷二十二 魏書二十二 桓二陳徐衞盧傳第二十二
卷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
卷二十四 魏書二十四 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
卷二十五 魏書二十五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
卷二十六 魏書二十六 滿田牽郭傳第二十六
卷二十七 魏書二十七 徐胡二王傳第二十七
卷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王毋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
卷二十九 魏書二十九 方技傳第二十九
卷三十 魏書三十 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
卷三十一 蜀書一 劉二牧傳第一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卷三十三 蜀書三 後主傳第三
卷三十四 蜀書四 二主妃子傳第四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
卷三十六 蜀書六 關張馬黃趙傳第六
卷三十七 蜀書七 龐統法正傳第七
卷三十八 蜀書八 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
卷三十九 蜀書九 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
卷四十 蜀書十 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
卷四十一 蜀書十一 霍王向張楊費傳第十一
卷四十二 蜀書十二 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第十二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卷四十四 蜀書十四 蔣琬費禕姜維傳第十四
卷四十五 蜀書十五 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卷四十六 吳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第一
卷四十七 吳書二 吳主傳第二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
卷四十九 吳書四 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
卷五十一 吳書六 宗室傳第六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
卷五十四 吳書九 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
卷五十五 吳書十 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第十
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
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卷五十八 吳書十三 陸遜傳第十三
卷五十九 吳書十四 吳主五子傳第十四
卷六十 吳書十五 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
卷六十一 吳書十六 潘濬陸凱傳第十六
卷六十二 吳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
卷六十三 吳書十八 吳範劉惇趙達傳第十八
卷六十四 吳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
卷六十五 吳書二十 王樓賀韋華傳第二十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