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新五代史(繁體版)
卷三十六 義兒傳第二十四
作者:宋 · 歐陽修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嗚呼!世道衰,人倫壞,而親疏之理反其常,干戈起於骨肉,異類合為父子。開平、顯德五十年間,天下五代而實八姓,其三出於丐養。蓋其大者取天下,其次立功名、位將相,豈非因時之隙,以利合而相資者邪!唐自號沙陀,起代北,其所與俱皆一時雄傑虣武之士,往往養以為兒,號「義兒軍」,至其有天下,多用以成功業,及其亡也亦由焉。太祖養子多矣,其可紀者九人,其一是為明宗,其次曰嗣昭、嗣本、嗣恩、存信、存孝、存進、存璋、存賢。作義兒傳。李存審,后復以符氏大顯,故別自為傳。
       李嗣昭
       李嗣昭,本姓韓氏,汾州太谷縣民家子也。太祖出獵,至其家,見其林中鬱鬱有氣,甚異之,召其父問焉。父言家適生兒,太祖因遺以金帛而取之,命其弟克柔養以為子。初名進通,後更名嗣昭。嗣昭為人短小,而膽勇過人。初喜嗜酒,太祖甞微戒之,遂終身不飲。太祖愛其謹厚,常從用兵,為衙內指揮使。
       陝州王珙與其兄珂爭立於河中,遣嗣昭助珂,敗珙於猗氏,獲其將三人。梁軍救珙,嗣昭又敗之于胡壁堡,執其將一人。光化元年,澤州李罕之襲潞州以降梁,梁遣丁會應罕之,嗣昭與會戰含山,執其將一人,斬首三千級,遂取澤州。二年,晉遣李君慶攻梁潞州,君慶為梁所敗,太祖酖殺君慶,嗣昭攻克之。三年,出山東,取梁洺州,梁太祖自將攻之,遣葛從周設伏於青山口。嗣昭聞梁太祖自來,棄城走,前遇伏兵,因大敗。
       天復元年,梁破河中,執王珂,取晉、絳、慈、隰,因大舉擊晉,圍太原。嗣昭日以精騎出擊梁兵,會大雨,梁軍解去。晉汾州刺史李瑭叛降梁軍,梁軍已去,嗣昭復取汾州,斬瑭。遂出陰地,取慈州,降其刺史唐禮。又取隰州,降其刺史張瓌。是歲,梁軍西犯京師,圍鳳翔,嗣昭乘間攻梁晉、絳,戰平陽,執梁將一人。進攻蒲縣。梁朱友寧、氏叔琮以兵十萬迎擊之,嗣昭等敗走,友寧追之,晉遣李存信率兵迎嗣昭,存信又敗。梁軍遂圍太原,而慈、隰、汾州復入于梁。太祖大恐,謀走雲州,李存信等勸太祖奔于契丹,嗣昭力爭以為不可,賴劉太妃亦言之,乃止。嗣昭晝夜出奇兵擊梁軍,梁軍解去,嗣昭復取汾、慈、隰。是時,鎮、定皆已絕晉而附梁。晉外失大國之援,內亡諸州,仍歲之間,孤城被圍者再。於此時,嗣昭力戰之功為多。
       天祐三年,與周德威攻梁潞州,降丁會,以嗣昭為昭義軍節度使。梁遣李思安將兵十萬攻潞,築夾城以圍之。梁太祖甞遣人招降嗣昭,嗣昭斬其使者,閉城拒守,踰年,莊宗始攻破夾城。嗣昭完緝兵民,撫養甚有恩意。梁、晉戰胡柳。晉軍敗,周德威戰死。莊宗懼,欲收兵還臨濮,嗣昭曰:「梁軍已勝,旦暮思歸。吾若收軍,使彼休息,整而復出,何以當之?宜以精騎撓之,因其勞乏,可以勝也。」莊宗然之。是時,梁軍已登無石山,莊宗遣嗣昭轉擊山北,而自以銀槍軍趨而呼曰:「今日之戰,得山者勝!」晉軍皆爭登山,梁軍遽下,陣於山西,晉軍從上急擊,大敗之。於是晉城德勝矣。周德威死,嗣昭權知幽州,居數月,以李紹宏代之。嗣昭將去,幽州人皆號哭閉關遮留之,嗣昭夜遯,乃得去。
       十九年,從莊宗擊契丹於望都,莊宗為契丹圍之數十重,嗣昭以三百騎決圍,取莊宗以出。是時,晉遣閻寶攻張文禮於鎮州,寶為鎮人所敗,乃以嗣昭代之。鎮兵出掠九門,嗣昭以奇兵擊之,鎮軍且盡,餘三人匿破垣中,嗣昭馳馬射之,反為賊射中腦,嗣昭顧箙中矢盡,拔矢于腦,射殺一人,還營而卒。
       嗣昭諸子,繼儔長而懦,其弟繼韜囚之以自立,莊宗方與梁兵相持河上,不暇究其事,因即以為昭義軍留後。繼韜委其政於魏琢、申蒙,琢等常教繼韜反,繼韜未決。莊宗在魏,以事召監軍張居翰、節度判官任圜。琢等以謂莊宗召居翰等問繼韜事,繼韜且見誅,因以語趣之,繼韜乃遣其弟繼遠入梁,梁末帝即拜繼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居數月,莊宗滅梁,繼韜將走契丹,會赦至,乃已,因隨其母朝于京師,繼遠諫曰:「兄為臣子,以反為名,復何面以見天子?且潞城堅而倉廩實,不如閉城坐食積粟,以延歲月,愈於往而就戮也。」繼韜不聽。繼韜母楊氏,善畜財,平生居積行販,至貲百萬。當嗣昭為梁圍以夾城彌年,軍用乏絕,楊氏之積,蓋有助焉。至是,乃齎銀數十萬兩至京師,厚賂宦官、伶人,宦官、伶人皆言:「繼韜初無惡意,為姦人所誤耳。」楊夫人亦以賂謁劉皇后,劉皇后為言:「嗣昭功臣,宜蒙恩貸。」由是莊宗釋繼韜。甞從獵,寵倖無間。李存渥尤切齒,數詆責之,繼韜懷不自安,復賂宦官、伶人求歸鎮,莊宗不許。繼韜陰使人告繼遠,令起變於軍中,冀天子遣己往安緝之,事泄,斬于天津橋。其二子甞為質于梁,莊宗破梁得之,撫其背曰:「爾幼,猶能佐其父反,長復何為乎?」至是因并誅之。即遣人斬繼遠,以繼儔知潞州事。
       已而,召繼儔還京師,繼儔悉取繼韜妓妾珍翫,而不時即路。其弟繼達怒曰:「吾兄父子誅死,而大兄不仁,利其貲財,淫其妻妾,吾所不忍也!」乃服縗麻,引數百騎坐戟門,使人入殺繼儔。節度副使李繼珂募市人千餘攻繼達,繼達走城外,自剄死。
       嗣昭七子,至明宗時,子繼能坐笞殺其母主藏婢,婢家告變,言繼能反,與其弟繼襲皆見殺,惟一子繼忠僅免。繼忠家于晉陽,楊氏所積餘貲猶鉅萬,晉高祖自太原起兵,召契丹為援,契丹求賂,高祖貸于繼忠以取足。高祖入立,甚德之,以為沂、棣、單三州刺史,開運中卒。楊氏平生積產,嗣昭父子三人賴之。
       嗣本
       嗣本,本姓張氏,鴈門人也。世為銅冶鎮將。嗣本少事太祖,太祖愛之,賜以姓名,養為子。從擊居庸關,以功遷義兒軍使。從破王行瑜,遷威遠軍使。從攻羅弘信,以先鋒兵破湯陰。從莊宗破潞州夾城。累以戰功遷代州刺史、雲州防禦使、振武節度使,號威信可汗。天祐十三年,從莊宗擊劉鄩於故元城,下洺、磁諸州,六月,還軍振武。契丹入代北,攻蔚州,嗣本戰歿。
       嗣恩
       嗣恩,本姓駱,吐谷渾部人也。少事太祖,能騎射,為鐵林軍將,稍以戰功遷突陣指揮使,賜姓名,以為子。從敗康懷英於河西,遷左廂馬軍都指揮使。從李嗣昭援朱友謙於河中,與梁兵力戰,槊中其口,戰不已。遷遼州刺史。從莊宗入魏,遷天雄軍馬步都指揮使。劉鄩攻太原,兵趣樂平,嗣恩從後追之,自佗道先入太原以守。鄩兵去,嗣恩亦以兵會莊宗于魏,從戰于莘。遷代州刺史、石嶺關已北都知兵馬使、振武節度使。天祐十五年,卒于太原。追贈太尉。
       存信
       存信,本姓張氏,其父君政,回鶻李思忠之部人也。存信少善騎射,能四夷語,通六蕃書。從太祖起代北,入關破黃巢,累以功為馬步軍都指揮使,遂賜姓名,以為子。存信與存孝俱為養子,材勇不及存孝,而存信不為之下,由是交惡,存孝所為,存信每沮激之,存孝卒得罪死。而存信數從征伐,以功領郴州刺史。太祖遣將兵救朱宣,存信屯于莘縣,為羅弘信所擊,存信敗,亡太祖子落落。後從太祖討劉仁恭,大敗于安塞。太祖大怒,顧存信曰:「昨日吾醉,公不能為我戰邪?古人三敗,公已二矣。」將殺之,存信叩頭謝罪而免。由是大懼常稱疾,天復二年卒,年四十一。
       存孝
       存孝,代州飛狐人也。本姓安,名敬思。太祖掠地代北得之,給事帳中,賜姓名,以為子,常從為騎將。
       文德元年,河南張言襲破河陽,李罕之來歸晉,晉處罕之于澤州,遣存孝與薛阿檀、安休休等以兵七千助罕之還擊河陽。梁亦遣丁會、牛存節等助言。戰于溫縣,梁軍先扼太行,存孝大敗,安休休被執。是時,晉已得澤、潞,歲出山東,與孟方立爭邢、洺、磁,存孝未甞不在兵間。方立死,晉取三州,存孝功為多。
       明年,潞州軍亂,殺李克恭以歸唐,梁遣李讜攻李罕之于澤州,存孝以騎兵五千救之。梁軍呼罕之曰:「公常恃太原以為命,今上黨已歸唐,唐兵大集,圍太原,沙陀將無穴以自處,公復誰恃而不降乎?」存孝以精騎五百,繞梁柵而呼曰:「我沙陀之求穴者,待爾肉以食軍,可令肥者出鬪!」梁驍將鄧季筠引軍出戰,存孝舞槊擒之,李讜敗走,追擊至馬牢關。還攻潞州。唐以孫揆為潞州節度使,揆儒者,以梁卒三千為衛,襃衣大蓋,擁節先驅。存孝以三百騎伏長子西崖谷間,伺揆軍過,橫擊斷之,擒揆以歸。初,梁遣葛從周、朱崇節守潞州以待揆,聞揆見執,皆棄去,晉遂復取潞州。是時,張濬、韓建伐晉,擊陰地關,晉以李存信、薛阿檀等當濬,別遣存孝軍于趙城。唐軍戰敗于陰地關,濬退保晉州,韓建走絳州。存孝攻晉州,濬兵出戰,輒復敗,因閉壁不敢出。存孝去,攻絳州。濬、建皆走。
       存孝猿臂善射,身被重鎧,櫜弓坐槊,手舞鐵檛,出入陣中,以兩騎自從,戰酣易騎,上下如飛。初,存孝取潞州功為多,而太祖別以大將康君立為潞州留後,存孝為汾州刺史,存孝負其功,不食者數日。及走張濬,遷邠州刺史。大順二年,徙邢州留後。是時,晉軍連歲攻趙常山,存孝常為先鋒,下趙臨城、元氏。趙王求救於幽州李匡威,匡威兵至,晉軍輒引去。存孝素與存信有隙,存信譖之曰:「存孝有二心,常避趙不擊。」存孝不自安,乃附梁通趙,自歸于唐,因請會兵以伐晉。唐命趙王王鎔援之。明年,趙與幽州有隙,懼而與晉和,反以兵三萬助晉擊存孝。存孝嬰城自守,太祖自將兵傅其城,掘塹以圍之,存孝出兵衝擊,塹不得成。裨將袁奉韜使人說存孝曰「公所畏者晉王爾!王俟塹成,且留兵去,諸將非公敵也,雖塹何為?」存孝以為然,縱兵成塹。塹成,深溝高壘,不可近,存孝遂窘。城中食盡,登城呼曰:「兒蒙王恩,位至將相,豈欲捨父子而附仇讎,乃存信構陷之耳。願生見王一言而死。」太祖哀之,遣劉夫人入城慰諭之,劉夫人引與俱來,存孝泥首請罪曰:「兒於晉有功而無過,所以至此,由存信為之耳!」太祖叱曰:「爾為書檄,罪我百端,亦存信為之邪?」縛載後車,至太原,車裂之以徇。然太祖惜其材,悵然恨諸將之不能容也,為之不視事者十餘日。
       康君立素與存信相善,方二人之交惡也,君立每左右存信以傾之。存孝已死,太祖與諸將博,語及存孝,流涕不已,君立以為不然,太祖怒,酖殺君立。君立初為雲州牙將,唐僖宗時,逐段文楚,與太祖俱起雲中,蓋君立首事。其後累立戰功,表昭義節度使,以存孝故殺之。
       存進
       存進,振武人也,本姓孫,名重進。太祖攻破朔州得之,賜以姓名,養為子。從太祖入關破黃巢,以為義兒軍使。
       從莊宗戰柏鄉,遷行營馬步軍都虞候,歷慈、沁二州刺史。莊宗初得魏博,以為天雄軍都部署,治梁亂軍,一切以法,人有犯者,輒梟首磔尸於市,魏人屏息畏之。從戰河上,以功遷振武軍節度使。是時,晉軍德勝,為南北寨,每以舟兵來往,頗以為勞,而河北無竹石,存進乃以葦苲維大艦為浮梁。莊宗大喜,解衣以賜之。
       晉討張文禮於鎮州,乆不克,而史建瑭、閻寶、李嗣昭相次戰歿,乃以存進代嗣昭為招討使,軍于東垣渡。東垣土惡,築壘不能就,存進伐木為柵。晉軍晨出芻牧,文禮子處球以兵千餘逼存進柵,存進出戰橋上,殺處球兵殆盡,而存進亦歿于陣。追贈太尉。
       子漢韶,明宗時復本姓,為洋州節度使。潞王從珂以鳳翔反,漢韶與張虔釗會唐軍討之,唐軍皆降于從珂,獨漢韶與虔釗軍不降,俱奔于蜀。事蜀,歷永平、興元、武信節度使。年七十餘,卒于蜀。
       存璋
       存璋字德璜,初與康君立、薛志勤等從太祖入關,破黃巢,累遷義兒軍使。太祖病革,存璋與張承業等受顧命,立莊宗為晉王,晉王以存璋為河東馬步軍使。晉自先王時,甞優假軍士,軍士多犯法踰禁,莊宗新立,尤患之,存璋一切繩之以法,境內為之清肅。從攻夾城,戰柏鄉,以功遷汾州刺史。莊宗與劉鄩戰於魏博,梁遣王檀來,乘虛襲太原,存璋以汾州兵入太原距守,以功遷大同軍防禦使,遂為節度使。天祐十九年以疾卒。追贈太尉。
       存賢
       存賢,許州人也,本姓王名賢。少為軍卒,善角觝,太祖擊黃巢于陳州,得之,賜以姓名,養為子。後為義兒軍副兵馬使,遷沁州刺史。先時,沁州當敵衝,徙其南百餘里,據險立柵而寓居。至存賢為刺史,曰:「徙城避敵,豈勇者所為?」乃復城故州。梁兵屢攻之,存賢力自距守,卒不能近。遷武州刺史、山北團練使,又遷慈州。
       天祐十八年,梁兵攻朱友謙于河中,莊宗遣存賢援友謙。是時,友謙新叛梁歸晉,而河中食少,人心多貳,諜者因謂存賢曰:「河中人欲殺子以歸梁,宜亟去。」存賢曰:「死王事,吾志也。復何恨哉!」卒擊走梁兵。
       莊宗即位,拜右武衛上將軍。莊宗亦好角觝,甞與王較而屢勝,頗以自矜,因顧存賢曰:「爾能勝我,與爾一鎮。」存賢搏而勝之。同光二年春,幽州符存審病,莊宗置酒宮中,歎曰:「吾創業故人,零落殆盡,其所存者惟存審耳!今又病篤,北方之事誰可代之?」因顧存賢曰:「無以易卿。角觝之勝,吾不食言。」即日以為盧龍軍節度使。是歲,卒于幽州,年六十五。贈太傅。

本书目录

卷一 梁本紀第一
卷二 梁本紀第二
卷三 梁本紀第三
卷四 唐本紀第四
卷五 唐本紀第五
卷六 唐本紀第六
卷七 唐本紀第七
卷八 晉本紀第八
卷九 晉本紀第九
卷十 漢本紀第十
卷十一 周本紀第十一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
卷十四 唐太祖家人傳第二
卷十五 唐明宗家人傳第三
卷十六 唐廢帝家人傳第四
卷十七 晉家人傳第五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
卷十九 周太祖家人傳第七
卷二十 周世宗家人傳第八
卷二十一 梁臣傳第九
卷二十二 梁臣傳第十
卷二十三 梁臣傳第十一
卷二十四 唐臣傳第十二
卷二十五 唐臣傳第十三 史建瑭
卷二十六 唐臣傳第十四
卷二十七 唐臣傳第十五 朱弘昭
卷二十八 唐臣傳第十六
卷二十九 晉臣傳第十七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
卷三十一 周臣傳第十九
卷三十二 死節傳第二十 王彥章
卷三十三 死事傳第二十一 翟進宗
卷三十四 一行傳第二十二 鄭遨
卷三十五 唐六臣傳第二十三 蘇循
卷三十六 義兒傳第二十四
卷三十七 伶官傳第二十五
卷三十八 宦者傳第二十六
卷三十九 雜傳第二十七
卷四十 雜傳第二十八
卷四十一 雜傳第二十九
卷四十二 雜傳第三十 朱宣
卷四十三 雜傳第三十一
卷四十四 雜傳第三十二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卷四十六 雜傳第三十四
卷四十七 雜傳第三十五
卷四十八 雜傳第三十六
卷四十九 雜傳第三十七
卷五十 雜傳第三十八
卷五十一 雜傳第三十九
卷五十二 雜傳第四十
卷五十三 雜傳第四十一
卷五十四 雜傳第四十二
卷五十五 雜傳第四十三
卷五十六 雜傳第四十四
卷五十七 雜傳第四十五
卷五十八 司天考第一
卷五十九 司天考第二
卷六十 職方考第三
卷六十一 吳世家第一
卷六十二 南唐世家第二
卷六十三 前蜀世家第三
卷六十四 後蜀世家第四 孟知祥
卷六十五 南漢世家第五 劉隱
卷六十六 楚世家第六
卷六十七 吳越世家第七 錢鏐
卷六十八 閩世家第八 王審知
卷六十九 南平世家第九 高季興
卷七十 東漢世家第十 劉旻
卷七十一 十國世家年譜第十一
卷七十二 四夷附錄第一
卷七十三 四夷附錄第二
卷七十四 四夷附錄第三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