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新五代史(繁體版)
卷六十一 吳世家第一
作者:宋 · 歐陽修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嗚呼!自唐失其政,天下乘時,黥髡盜販,袞冕峨巍。吳暨南唐,姦豪竊攘。蜀險而富,漢險而貧,貧能自彊,富者先亡。閩陋荊蹙,楚開蠻服。剝剽弗堪,吳越其尤。牢牲視人,嶺蜑遭劉。百年之間,並起爭雄,山川亦絕,風氣不通。語曰:清風興,羣陰伏;日月出,爝火息。故真人作而天下同。作十國世家。
       吳世家第一
       楊行密 子渥 隆演 溥
       楊行密字化源,廬州合淝人也。為人長大有力,能手舉百斤。唐乾符中,江、淮羣盜起,行密以為盜見獲,刺史鄭棨奇其狀貌,釋縛縱之。後應募為州兵,戍朔方,遷隊長。歲滿戍還,而軍吏惡之,復使出戍。行密將行,過軍吏舍,軍吏陽為好言,問行密行何所欲。行密奮然曰:「惟少公頭爾!」即斬其首,攜之而出,因起兵為亂,自號八營都知兵馬使。刺史郎幼復棄城走,行密遂據廬州。
       中和三年,唐即拜行密廬州刺史。淮南節度使高駢為畢師鐸所攻,駢表行密行軍司馬,行密率兵數千赴之,行至天長,師鐸已囚駢,召宣州秦彥入楊州,行密不得入,屯于蜀岡。師鐸兵衆數萬擊行密,行密陽敗,棄營走,師鐸兵飢,乘勝爭入營收軍實,行密反兵擊之,師鐸大敗,單騎走入城,遂殺高駢。行密聞駢死,縞軍向城哭三日,攻其西門,彥及師鐸奔于東塘,行密遂入楊州。
       是時,城中倉廩空虛,飢民相殺而食,其夫婦、父子自相牽,就屠賣之,屠者刲剔如羊豕。行密不能守,欲走。而蔡州秦宗權遣其弟宗衡掠地淮南,彥及師鐸還自東塘,與宗衡合,行密閉城不敢出。已而宗衡為偏將孫儒所殺,儒攻高郵破之,行密益懼。其客袁襲曰「吾以新集之衆守空城,而諸將多駢舊人,非有厚恩素信力制而心服之也。今儒兵方盛,所攻必克,此諸將持兩端、因強弱、擇嚮背之時也。海陵鎮使高霸,駢之舊將,必不為吾用。」行密乃以軍令召霸,霸率其兵入廣陵,行密欲使霸守天長,襲曰:「吾以疑霸而召之,其可復用乎?且吾能勝儒,無所用霸,不幸不勝,天長豈吾有哉!不如殺之,以并其衆。」行密因犒軍擒霸族之,得其兵數千。已而孫儒殺秦彥、畢師鐸,并其兵以攻行密,行密欲走海陵。襲曰:「海陵難守,而廬州吾舊治也,城廩完實,可為後圖。」行密乃走廬州。乆之,未知所嚮,問襲曰:「吾欲卷甲倍道,西取洪州可乎?」襲曰:「鍾傳新得江西,勢未可圖,而秦彥之入廣陵也,召池州刺史趙鍠委以宣州。今彥且死,鍠失所恃,而守宣州非其本志,且其為人非公敵,此可取也。」行密乃引兵攻鍠,戰于曷山,大敗之。進圍宣州,鍠棄城走,追及殺之,行密遂入宣州。
       龍紀元年,唐拜行密宣州觀察使。行密遣田頵、安仁義、李神福等攻浙西,取蘇、常、潤州。二年,取滁、和州。景福元年,取楚州。孫儒自逐行密,入廣陵,乆之,亦不能守,乃焚其城。殺民老疾以餉軍,驅其衆渡江,號五十萬,以攻行密。諸將田頵、劉威等遇之輒敗,行密欲走銅官。其客戴友規曰:「儒來氣銳而兵多,蓋其鋒不可當而可以挫,其衆不可敵而可乆以敝之。若避而走,是就擒也。」劉威亦曰:「背城堅柵,可以不戰疲之。」行密以為然。乆之,儒兵飢,又大疫,行密悉兵擊之,儒敗,被擒,將死,仰顧見威曰:「聞公為此策以敗我,使我有將如公者,其可敗邪?」行密收儒餘兵數千,以皂衣蒙甲,號「黑雲都」,常以為親軍。
       是歲,復入楊州,唐拜行密淮南節度使。乾寧二年,加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行密以田頵守宣州,安仁義守潤州。昇州刺史馮弘鐸來附。分遣頵等攻掠,自淮以南、江以東諸州皆下之。進攻蘇州,擒其刺史成及。四年,兖州朱瑾奔于行密。初,瑾為梁所攻,求救于晉,晉遣李承嗣將勁騎數千助瑾,瑾敗,因與俱奔行密。行密兵皆江、淮人,淮人輕弱,得瑾勁騎,而兵益振。是歲,梁太祖遣葛從周、龐師古攻行密壽州,行密擊敗梁兵清口,殺師古,而從周收兵走,追至河,又大敗之。五年,錢鏐攻蘇州,及周本戰于白方湖,本敗,蘇州復入于越。天復元年,遣李神福攻越,戰臨安,大敗之,擒其將顧全武以歸。二年,馮弘鐸叛,襲宣州,及田頵戰于曷山,弘鐸敗,將入于海,行密自至東塘邀之,使人謂弘鐸曰:「勝敗,用兵常事也,一戰之衄,何苦自棄于海島?吾府雖小,猶足容君。」弘鐸感泣,行密從十餘騎,馳入其軍,以弘鐸為節度副使,以李神福代弘鐸為昇州刺史。
       是歲,唐昭宗在岐,遣江淮宣諭使李儼拜行密東面諸道行營都統、檢校太師、中書令,封吳王。三年,以李神福為鄂岳招討使以攻杜洪,荊南成汭救洪,神福敗之于君山。梁兵攻青州,王師範來求救,遣王茂章救之,大敗梁兵,殺朱友寧。友寧,梁太祖子也,太祖大怒,自將以擊茂章,兵號二十萬,復為茂章所敗。田頵叛,襲昇州,執李神福妻子歸于宣州。行密召神福以討頵,頵遣其將王壇逆之,又遺神福書,以其妻子招之。神福曰:「吾以一卒從吳王起事,今為大將,忍背德而顧妻子乎?」立斬其使以自絕,軍士聞之皆感奮。行至吉陽磯,頵執神福子承鼎以招之,神福叱左右射之,遂敗壇兵于吉陽。行密別遣臺濛擊頵,頵敗死。
       初,頵及安仁義、朱延壽等皆從行密起微賤,及江、淮甫定,思漸休息,而三人者皆猛悍難制,頗欲除之,未有以發。天復二年,錢鏐為其將許再思等叛而圍之,再思召頵攻鏐杭州,垂克,而行密納鏐賂,命頵解兵,頵恨之。頵甞計事廣陵,行密諸將多就頵求賂,而獄吏亦有所求。頵怒曰:「吏欲我下獄也!」歸而遂謀反。
       仁義聞之亦反,焚東塘以襲常州。常州刺史李遇出戰,望見仁義大罵之。仁義止其軍曰:「李遇乃敢辱我如此,其必有伏兵。」遂引軍却,而伏兵果發,追至夾岡,仁義植幟解甲而食,遇兵不敢追,仁義復入潤州。行密遣王茂章、李德誠、米志誠等圍之。吳之軍中推朱瑾善槊,志誠善射,皆為第一。而仁義甞以射自負,曰:「志誠之弓十,不當瑾槊之一;瑾槊之十,不當仁義弓之一。」每與茂章等戰,必命中而後發,以此吳軍畏之,不敢近。行密亦欲招降之,仁義猶豫未決。茂章乘其怠,穴地道而入,執仁義,斬于廣陵。
       延壽者,行密夫人朱氏之弟也。頵及仁義之將叛也,行密疑之,乃陽為目疾,每接延壽使者,必錯亂其所見以示之。甞行,故觸柱而仆,朱夫人扶之,良乆乃蘇。泣曰:「吾業成而喪其目,是天廢我也!吾兒子皆不足以任事,得延壽付之,吾無恨矣。」夫人喜,急召延壽,延壽至,行密迎之寢門,刺殺之,出朱夫人以嫁之。
       天祐二年,遣劉存攻鄂州,焚其城,城中兵突圍而出,諸將請急擊之,存曰:「擊之復入,則城愈固,聽其去,城可取也。」是日城破,執杜洪,斬于廣陵。九月,梁兵攻破襄州,趙匡凝奔于行密。十一月,行密卒,年五十四,謚曰武忠。子渥立。溥僭號,追尊行密為太祖武皇帝,陵曰興陵。
       渥字承天,行密長子也。行密病,出渥為宣州觀察使。右衙指揮使徐溫私謂渥曰:「今王有疾而出嫡嗣,必有姦臣之謀,若它日召子,非溫使者慎無應命。」渥涕泣謝溫而去。行密病甚,命判官周隱作符召渥,隱慮渥幼弱不任事,勸行密用舊將有威望者代主軍政,乃薦大將劉威,行密未許。溫與嚴可求入問疾,行密以隱議告之,溫等大驚,遽詣隱所計事。隱未出,而溫見隱作召符猶在案上,急取遣之。渥見溫使,乃行。行密卒,渥嗣立,召周隱罵曰:「汝,欲賣吾國者,復何面目見楊氏乎?」遂殺之。以王茂章為宣州觀察使。
       渥之入也,多輦宣州庫物以歸廣陵,茂章惜而不與,渥怒,命李簡以兵五千圍之,茂章奔于錢塘。
       天祐三年二月,劉存取岳州。四月,江西鍾傳卒,其子匡時代立,傳養子延規怨不得立,以兵攻匡時。渥遣秦裴率兵攻之。九月,克洪州,執匡時及司馬陳象以歸,斬象於市,赦匡時。以秦裴為江西制置使。
       梁太祖代唐,改元開平,渥仍稱天祐。鄂州劉存、岳州陳知新以舟師伐楚,敗于瀏陽,楚人執存及知新以歸。楚王馬殷素聞其名,皆欲活之,存等大罵殷曰:「昔歲宣城脫吾刃下,今日之敗,乃天亡我,我肯事汝以求活耶?我豈負楊氏者。」殷知不可屈,乃殺之,岳州復入于楚。
       初,渥之入廣陵也,留帳下兵三千於宣州,以其腹心陳璠、范遇將之。旣入立,惡徐溫典牙兵,召璠等為東院馬軍以自衛。而溫與左衙都指揮使張顥皆行密時舊將,又有立渥之功,共惡璠等侵其權。四年正月,渥視事,璠等侍側,溫、顥擁牙兵入,拽璠等下,斬之,渥不能止,由是失政,而心憤未能發,溫等益不自安。
       五年五月,溫、顥共遣盜入寢中殺渥,渥說羣盜能反殺溫等者皆為刺史。羣盜皆諾,惟紀祥不從,執渥縊殺之,時年二十三,謚曰景。弟隆演立。溥僭號,追尊渥為烈宗景皇帝,陵曰紹陵。
       隆演字鴻源,行密第二子也。初名瀛,又名渭。初,溫、顥之弒渥也,約分其地以臣於梁,及渥死,顥欲背約自立。溫患之,問其客嚴可求,可求曰:「顥雖剛愎,而闇於成事,此易為也。」明日,顥列劔戟府中,召諸將議事,自大將朱瑾而下,皆去衛從然後入。顥問諸將,誰當立者?諸將莫敢對。顥三問,可求前密啟曰:「方今四境多虞,非公主之不可,然恐為之太速。且今外有劉威、陶雅、李簡、李遇皆先王一等人也,公雖自立,未知此輩能降心以事公否。不若輔立幼主,漸以歲時,待其歸心,然後可也。」顥不能對。可求因趨出,書一教內袖中,率諸將入賀,諸將莫知所為。及出教宣之,乃渥母史氏教,言楊氏創業艱難,而嗣王不幸,隆演以次當立,告諸將以無負楊氏而善事之。辭旨激切,聞者感動。顥氣色皆沮,卒無能為,隆演乃得立。
       顥由此與溫有隙,諷隆演出溫潤州。可求謂溫曰:「今捨衙兵而出外郡,禍行至矣。」溫患之,可求因說顥曰:「公與徐溫同受顧託,議者謂公奪其衙兵,是將殺之於外,信乎?」顥曰:「事已行矣,安可止乎?」可求曰:「甚易也。」明日,從顥與諸將造溫,可求陽責溫曰:「古人不忘一飯之恩,況公楊氏三世之將,今幼嗣新立,多事之時,乃求居外以苟安乎?」溫亦陽謝曰:「公等見留,不願去也。」由是不行。行軍副使李承嗣與張顥善,覺可求有附溫意,諷顥使客夜刺殺之,客刺可求不能中。明日,可求詣溫,謀先殺顥,陰遣鍾章選壯士三十人,就衙堂斬顥,因以弒渥之罪歸之。溫由是專政,隆演備位而已。
       六月,撫州危全諷叛,攻洪州,袁州彭彥章、吉州彭玕、信州危仔倡皆起兵叛。隆演召嚴可求問誰可用者。可求薦周本,時本方攻蘇州敗歸,慚不肯出,可求彊起之。本曰:「蘇州之敗,非怯也,乃上將權輕,而下多專命爾。若必見任,願無用偏、裨。」乃請兵七千。戰于象牙潭,敗之,執全諷、彥章,而玕奔于楚,仔倡奔于錢塘。全諷至廣陵,諸將議曰:「昔先王攻趙鍠,全諷屢饟給吳軍。」乃釋不殺。初,全諷欲舉兵也,錢鏐送王茂章于梁,道過全諷,謂曰:「聞公欲大舉,願見公兵,以知濟否。」全諷陣兵,與茂章登城望之,茂章曰:「我素事吳,吳兵三等,如公此衆,可當其下將爾,非得益兵十萬不可。」而全諷卒以此敗。
       八年,徐溫領昇州刺史,治舟師於金陵。宣州李遇自行密時為大將,勳位已高,憤溫用事,甞曰:「徐溫何人?吾猶未識,而驟至於此。」溫聞之,怒,遣柴再用以兵送王壇代遇,且召之。遇疑不受命,再用圍之,隆演使客將何蕘諭遇使自歸。蕘因說曰:「公若欲反,可殺蕘以示衆,若本無心,何不隨蕘以出?」遇自以無反心,乃隨蕘出,溫諷再用伺其出,殺之,并族其家。
       九年,溫率將吏進隆演位太師、中書令、吳王。溫為行軍司馬、鎮海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陳章攻楚取岳州,執其刺史苑玫。十年,越人攻常州,徐溫敗之于無錫。梁遣王茂章攻壽春,溫敗之霍丘。十二年封徐溫齊國公、兩浙都招討使,始鎮潤州。留其子知訓為行軍副使,秉政,而大事溫遙決之。冬,濬楊林江,水中出火,可以燃。
       十三年,宿衛將李球、馬謙挾隆演登樓,取庫兵以誅知訓,陣于門橋。知訓與戰,頻却,朱瑾適自外來,以一騎前視其陣,曰:「此不足為也。」因反顧一麾,外兵爭進,遂斬球、謙,而亂兵皆潰。十四年,徐溫徙治金陵。十五年,遣王祺會洪、袁、信三州兵攻虔、韶,乆之不克。祺病,以劉信代之。四月,副都統朱瑾殺徐知訓,瑾自殺。潤州徐知誥聞亂,率兵入,殺唐宣諭使李儼以止亂,遂秉政。
       徐氏之專政也,隆演幼懦,不能自持,而知訓尤凌侮之。甞飲酒樓上,命優人高貴卿侍酒,知訓為參軍,隆演鶉衣髽髻為蒼鶻。知訓甞使酒罵坐,語侵隆演,隆演愧恥涕泣,而知訓愈辱之。左右扶隆演起去,知訓殺吏一人,乃止。吳人皆仄目。知訓又與朱瑾有隙,瑾已殺知訓,攜其首馳府中示隆演曰:「今日為吳除患矣。」隆演曰「此事非吾敢知。」遽起入內。瑾忿然,以首擊柱,提劔而出,府門已闔,踰垣,折其足,遂自刎死。米志誠聞瑾殺知訓,被甲率其家兵至天興門問瑾所在,聞瑾死,乃還。徐溫疑志誠助瑾,遣使殺之。嚴可求懼事不克,使人偽從湖南境上來告軍捷,召諸將入賀,擒志誠斬之。劉信克虔州,執譚全播以歸。
       十六年,春二月,溫率將吏請隆演即天子位,不許。夏四月,溫奉玉冊、寶綬尊隆演即吳王位。建宗廟、社稷,設百官如天子之制,改天祐十六年為武義元年,大赦境內,追尊行密孝武王,廟號太祖,渥景王,廟號烈祖。拜溫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封東海郡王,以徐知誥為左僕射、參知政事,嚴可求為門下侍郎,駱知祥為中書侍郎,殷文圭、沈顏為翰林學士,盧擇為吏部尚書,李宗、陳章為左、右雄武統軍,柴再用、錢鏢為左、右龍武統軍,王令謀為內樞密使,江西劉信征南大將軍,鄂州李簡鎮西大將軍,撫州李德誠平南大將軍,廬州張崇安西大將軍,海州王綰鎮東大將軍,文武以次進位。封宗室皆郡公。
       溫之徙鎮金陵也,以其養子知誥守潤州。嚴可求甞謂溫曰:「二郎君非徐氏子,而推賢下士,人望頗歸,若不去之,恐為後患。」溫不能用其言。及知誥秉政,其語泄,知誥出可求於楚州,可求懼,詣金陵見溫謀曰:「唐亡於今十二年,而吳猶不敢改天祐,可謂不負唐矣。然吳所以征伐四方,而建基業者,常以興復為辭。今聞河上之戰,梁兵屢絀,若李氏復興,其能屈節乎?宜於此時先建國以自立。」溫深然之,因留可求不遣,方謀迫隆演僭號。
       二年五月,隆演卒。隆演少年嗣位,權在徐氏,及建國稱制,非其意,常怏怏,酣飲,稀復進食,遂至疾卒,年二十四,謚曰宣。弟溥立,僭號,追尊為高祖宣皇帝,陵曰肅陵。
       溥,行密第四子也,隆演建國,封丹陽郡公。隆演卒,弟廬江公濛次當立,而徐氏秉政,不欲長君,乃立溥。七月,改昇州大都督府為金陵府,拜徐溫金陵尹。明年二月,改元順義,赦境內。冬十一月,祀天於南郊。御天興樓,大赦。拜徐溫太師,嚴可求右僕射。
       三年,唐莊宗滅梁。遣司農卿盧蘋使于唐,嚴可求密條數事授蘋以行。蘋見洛陽,莊宗問之,蘋次第以對,皆如所授。
       四年,溥至白沙閱舟師,徐溫來見,以白沙為迎鑾鎮。
       五年,唐遣諫議大夫薛昭文使福州,假道江西,劉信出勞之,謂曰:「亞次聞有信否?」昭文曰:「天子新有河南,未熟公名也。」信曰:「漢有韓信,吳有劉信,君還,其語亞次,當來較射於淮上也。」乃酌大卮,望牙旗鎞首百步,謂昭文曰:「一發而中,願以此卮為壽,否則亦以自罰。」言訖,而箭已穿矣。
       六年,追爵大丞相徐溫四代祖考,立廟於金陵。左僕射徐知誥為侍中,右僕射嚴可求同平章事。是歲,莊宗崩,五月丁卯,詔為同光主輟朝七日。
       七年,大丞相徐溫率吳文、武上表勸溥即皇帝位,溥未許而溫病卒。十一月庚戌,溥御文明殿即皇帝位,改元曰乾貞,大赦境內,追尊行密武皇帝,渥景皇帝,隆演宣皇帝。以徐知誥為太尉兼侍中,拜溫子知詢輔國大將軍、金陵尹,治溫舊鎮。諸子皆封王。
       二年正月,封東海為廣德王,江瀆廣源王,淮瀆長源王,馬當上水府寧江王,采石中水府定江王,金山下水府鎮江王。六月,荊南高季興來附,封季興秦王。九月,季興敗楚師於白田,獲其將吏三十四人來獻。
       三年十一月,金陵尹徐知詢來朝,知誥誣其有反狀,留之不遣,以為左統軍,斬其客將周廷望。以徐知諤為金陵尹。溥加尊號睿聖文明孝皇帝,大赦境內,改元大和,以徐知誥為中書令。
       二年,冊其子江都王璉為太子。三年,以徐知誥為金陵尹,以其子景通為司徒,及左僕射王令謀、右僕射宋齊丘皆平章事。四年,封知誥東海王。五年,建都於金陵。六年閏正月,金陵火,罷建都,廢臨川王濛為歷陽公,知誥遣親信王宏以兵守之。拜令謀司徒,宋齊丘司空。知誥召景通還金陵,為鎮海軍節度副使,以其子景遷為太保、平章事,與令謀等執政。
       七年九月,溥加尊號曰睿聖文明光孝應天弘道廣德皇帝,大赦,改元天祚。知誥進位太師、天下兵馬大元帥,封齊王。二年,景遷病,以次子景遂為門下侍郎、參政事。三年,知誥建齊國,立宗廟、社稷,置左、右丞相已下,以金陵為西都,廣陵為東都。冬十月,溥遣江夏王璘奉冊禪位於齊王。十二月,溥卒於丹陽,年三十八,謚曰睿。
       昇元六年,李遷其子孫於海陵,號永寧宮,嚴兵守之,絕不通人。乆而男女自為匹偶,吳人多哀憐之。顯德三年,世宗征淮南,下詔撫安楊氏子孫,而李景聞之,遣人盡殺其族。周先鋒都部署劉重進得其玉硯、馬腦碗、翡翠瓶以獻,楊氏遂絕。
       徐溫
       徐溫字敦美,海州朐山人也。少以販鹽為盜,行密起合淝,隸帳下。行密所與起事劉威、陶雅之徒,號三十六英雄,獨溫未甞有戰功。及行密欲殺朱延壽等,溫用其客嚴可求謀,教行密陽為目疾,事成,以功遷右衙指揮使,始預謀議。
       及行密病,平生舊將,皆以戰守在外,而溫居帳下,遂預立渥之功。及弒渥,又與張顥有隙,使鍾章殺之。章許諾,選壯士三十人,椎牛享之,刺血為盟。溫猶疑章不果,夜半使人探其意,陽謂曰「溫有老母,懼事不成,不如且止。」章曰:「言已出口,寧可已乎?」溫乃安。明日,鍾章殺顥,溫因盡殺紀祥等,歸弒渥之罪於顥,以其事入白渥母史氏。史悸而泣曰:「吾兒年幼,禍亂若此,得保百口以歸合淝,公之惠也。」
       隆演立,溫遂專政,遷昇州刺史,治舟師於金陵。大將李遇怒溫用事,出嫚言,溫使柴再用族遇於宣州。行密舊將,人人皆自疑,溫因偽下之,恭謹如見行密,諸將乃安。八年,溫遷行軍司馬、潤州刺史、鎮海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十年,遣招討使李濤攻越,戰于臨安,裨將曹筠奔于越,濤敗被執。溫間遣人語筠曰:「吾用汝為將,汝軍有求,吾不能給,是吾過也。」赦筠妻子不誅,厚遇之。秋,越人攻毗陵,溫戰于無錫,筠感溫前言,臨戰奔歸,遂敗越兵。十二年,封溫齊國公,兼兩浙招討使,始就鎮潤州,以昇、潤、宣、常、池、黃六州為齊國。溫城昇州,建大都督府。十四年,徙治之,以其子知訓輔隆演於廣陵,而大事溫遙決之。知訓為朱瑾所殺,溫養子知誥自潤州先入,遂得政。
       溫雖姦詐多疑,而善用將吏。江西劉信圍虔州,乆不克,使人說譚全播出降,遣使報溫,溫怒曰:「信以十倍之衆,攻一城不下,而反用說客降之,何以威敵國?」笞其使者而遣之,曰:「吾以笞信也。」因命濟師,遂破全播。人有誣信逗留陰縱全播,言信將反者,信聞之,因自獻捷至金陵見溫,溫與信博,信斂骰子厲聲祝曰:「劉信欲背吳,願為惡彩,苟無二心,當成渾花。」溫遽止之,一擲,六子皆赤,溫慚,自以卮酒飲信,然終疑之。及唐師伐王衍,溫急召信至廣陵,以為左統軍,託以內備,遂奪其地。
       溫客尤見信者,惟駱知祥、嚴可求,可求善籌畫,知祥長於財利,溫甞以軍旅問可求,國用問知祥,吳人謂之「嚴、駱」。溫亦自喜為智詐,尤得吳人之心。初隨行密破趙鍠,諸將皆爭取金帛,溫獨據餘囷,作粥以食餓者。十六年,溫請隆演即皇帝位,不許,又請即吳王位,乃許,遂建國改元,拜溫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封東海郡王。隆演卒,溫越次立其弟溥。順義七年,溫又請溥即皇帝位,溥未許而溫病卒,年六十六,追封齊王,謚曰武。李僭號,號溫為義祖。
       嗚呼,盜亦有道,信哉!行密之書,稱行密為人,寬仁雅信,能得士心。其將蔡儔叛於廬州,悉毀行密墳墓,及儔敗,而諸將皆請毀其墓以報之。行密歎曰:「儔以此為惡,吾豈復為邪?」甞使從者張洪負劔而侍,洪拔劔擊行密,不中,洪死,復用洪所善陳紹負劔,不疑。又甞罵其將劉信,信忿,奔孫儒,行密戒左右勿追,曰:「信負我者邪?其醉而去,醒必復來。」明日,果來。行密起於盜賊,其下皆驍武雄暴,而樂為之用者,以此也。故二世四主垂五十年。及渥已下,政在徐溫。於此之時,天下大亂,中國之禍,篡弒相尋,而徐氏父子,區區詐力,裴回三主,不敢輕取之,何也?豈其恩威亦有在人者歟!
       據吳錄、運歷圖、九國志皆云行密以唐景福元年,再入楊州,至晉天福二年,為李所篡,實四十六年。而舊唐書、舊五代史皆云:大順二年入楊州,至被篡,四十七年。吳錄徐鉉等撰,運歷圖龔穎撰,二人皆江南故臣,所記宜得實。而唐末喪亂,中朝文字多差失,故今以鉉、穎所記為定。

本书目录

卷一 梁本紀第一
卷二 梁本紀第二
卷三 梁本紀第三
卷四 唐本紀第四
卷五 唐本紀第五
卷六 唐本紀第六
卷七 唐本紀第七
卷八 晉本紀第八
卷九 晉本紀第九
卷十 漢本紀第十
卷十一 周本紀第十一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
卷十四 唐太祖家人傳第二
卷十五 唐明宗家人傳第三
卷十六 唐廢帝家人傳第四
卷十七 晉家人傳第五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
卷十九 周太祖家人傳第七
卷二十 周世宗家人傳第八
卷二十一 梁臣傳第九
卷二十二 梁臣傳第十
卷二十三 梁臣傳第十一
卷二十四 唐臣傳第十二
卷二十五 唐臣傳第十三 史建瑭
卷二十六 唐臣傳第十四
卷二十七 唐臣傳第十五 朱弘昭
卷二十八 唐臣傳第十六
卷二十九 晉臣傳第十七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
卷三十一 周臣傳第十九
卷三十二 死節傳第二十 王彥章
卷三十三 死事傳第二十一 翟進宗
卷三十四 一行傳第二十二 鄭遨
卷三十五 唐六臣傳第二十三 蘇循
卷三十六 義兒傳第二十四
卷三十七 伶官傳第二十五
卷三十八 宦者傳第二十六
卷三十九 雜傳第二十七
卷四十 雜傳第二十八
卷四十一 雜傳第二十九
卷四十二 雜傳第三十 朱宣
卷四十三 雜傳第三十一
卷四十四 雜傳第三十二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卷四十六 雜傳第三十四
卷四十七 雜傳第三十五
卷四十八 雜傳第三十六
卷四十九 雜傳第三十七
卷五十 雜傳第三十八
卷五十一 雜傳第三十九
卷五十二 雜傳第四十
卷五十三 雜傳第四十一
卷五十四 雜傳第四十二
卷五十五 雜傳第四十三
卷五十六 雜傳第四十四
卷五十七 雜傳第四十五
卷五十八 司天考第一
卷五十九 司天考第二
卷六十 職方考第三
卷六十一 吳世家第一
卷六十二 南唐世家第二
卷六十三 前蜀世家第三
卷六十四 後蜀世家第四 孟知祥
卷六十五 南漢世家第五 劉隱
卷六十六 楚世家第六
卷六十七 吳越世家第七 錢鏐
卷六十八 閩世家第八 王審知
卷六十九 南平世家第九 高季興
卷七十 東漢世家第十 劉旻
卷七十一 十國世家年譜第十一
卷七十二 四夷附錄第一
卷七十三 四夷附錄第二
卷七十四 四夷附錄第三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