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简体版
新唐书
卷十二 志第二 礼乐二
作者:北宋 · 欧阳修 宋祁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六曰进熟。皇帝既升,奠玉、币。太官令帅进馔者奉馔,各陈于内壝门外。谒者引司徒出,诣馔所。司徒奉昊天上帝之俎,太官令引馔入门,各至其陛。祝史俱进,跪,彻毛血之豆,降自东陛以出。诸太祝迎馔于坛上。司徒、太官令俱降自东陛以出。又进设外官、众星之馔。皇帝诣罍洗,盥手,洗爵,升坛自南陛。司徒升自东陛,立于尊所。斋郎奉俎从升,立于司徒后。皇帝诣上帝尊所,执尊者举幂,侍中赞酌泛齐,进昊天上帝前,北向跪,奠爵;兴,少退,立。太祝持版进于神右,东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皇帝再拜。诣配帝酒尊所,执尊者举幂,侍中取爵于坫以进,皇帝受爵,侍中赞酌泛齐,进高祖神尧皇帝前,东向跪,奠;兴,少退,立。太祝持版进于左,北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曾孙开元神武皇帝臣某,敢昭告于高祖神尧皇帝。”皇帝再拜。进昊天上帝前,北向立。太祝各以爵酌上尊福酒,合置一爵,太祝持爵授侍中以进,皇帝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俯伏,兴。太祝各帅斋郎进俎。太祝减神前胙肉,共置一俎,授司徒以进,皇帝受以授左右。皇帝跪,取爵,遂饮,卒爵。侍中进,受虚爵,复于坫。皇帝俯伏,兴,再拜,降自南陛,复于位。文舞出,武舞入。初,皇帝将复位,谒者引太尉诣罍洗,盥手,洗瓠爵,自东陛升坛,诣昊天上帝著尊所,执尊者举幂,太尉酌醴齐,进昊天上帝前,北向跪,奠爵;兴,再拜。诣配帝牺尊所,取爵于坫,酌醴齐,进高祖神尧皇帝前,东向跪,奠爵;兴,再拜。进昊天上帝前,北向立。诸太祝各以爵酌福酒,合置一爵,进于右,西向立。太尉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太祝进,受虚爵,复于坫。太尉再拜,降,复位。初,太尉献将毕,谒者引光禄卿诣罍洗,盥手,洗瓠爵,升,酌盎齐。终献如亚献。太尉将升献,谒者七人分引五方帝及大明、夜明等献官,诣罍洗,盥手,洗瓠爵,各由其陛升,酌泛齐,进,跪奠于神前。初,第一等献官将升,谒者五人次引献官各诣罍洗,盥、洗,各由其陛升坛,诣第二等内官酒尊所,酌醍齐以献。赞者四人次引献官诣罍洗,盥、洗,诣外官酒尊所,酌清酒以献。赞者四人,次引献官诣罍洗,盥、洗,诣众星酒尊所,酌昔酒以献。其祝史、斋郎酌酒助奠,皆如内官。上下诸祝各进,跪,彻豆,还尊所。奉礼郎曰:“赐胙。”赞者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大常卿前奏:“请再拜。”皇帝再拜。奉礼郎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乐作一成。太常卿前奏:“请就望燎位。”皇帝就位,南向立。上下诸祝各执篚,取玉、币、祝版、礼物以上。斋郎以俎载牲体、稷、黍饭及爵酒,各由其陛降坛,诣柴坛,自南陛登,以币、祝版、馔物置于柴上。户内诸祝又以内官以下礼币皆从燎。奉礼郎曰:“可燎。”东、西面各六人,以炬燎火。半柴,太常卿前曰:“礼毕。”皇帝还大次,出中壝门,殿中监前受镇珪,以授尚衣奉御,殿中监又前受大珪。皇帝入次,谒者、赞引各引祀官,通事舍人分引从礼群官、诸方客使以次出。赞者引御史、太祝以下俱复执事位。奉礼郎曰:“再拜。”御史以下皆再拜,出。工人、二舞以次出。
       若宗庙,曰馈食。皇帝既升,祼,太官令出,帅进馔者奉馔,陈于东门之外,西向南上。谒者引司徒出,诣馔所,司徒奉献祖之俎。太官引馔入自正门,至于太阶。祝史俱进,彻毛血之豆,降自阼阶以出。诸太祝迎馔于阶上设之,乃取萧、稷、黍擩于脂,燔于炉。太常卿引皇帝诣罍洗,盥手,洗爵,升自阼阶,诣献祖尊彝所,执尊者举幂,侍中赞酌泛齐,进献祖前,北向跪,奠爵。又诣尊所,侍中取爵于坫以进,酌泛齐,进神前,北向跪,奠爵,退立。太祝持版进于神右,东面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孝曾孙开元神武皇帝某,敢昭告于献祖宣皇帝、祖妣宣庄皇后张氏。”皇帝再拜,又再拜。奠,诣懿祖尊彝,酌泛齐,进神前,南向跪,奠爵,少西,俯伏,兴。又醉泛齐,进神前,南向跪,奠爵,少东,退立。祝史西面跪,读祝文。皇帝再拜,又再拜。次奠太祖、代祖、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皆如懿祖。乃诣东序,西向立。司徒升自阼阶,立于前楹间,北面东上。诸太祝各以爵酌上尊福酒,合置一爵,太祝持爵授侍中以进。皇帝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俯伏,兴。诸太祝各帅斋郎进俎,太祝减神前三牲胙肉,共置一俎上,以黍、稷饭共置一笾,授司徒以进;太祝又以胙肉授司徒以进。皇帝每受,以授左右,乃跪取爵,饮,卒爵。侍中进,受虚爵,以授太祝,复于坫。皇帝降自阼阶,复于版位。文舞出,武舞入。初,皇帝将复位,太尉诣罍洗,盥手,洗爵,升自阼阶,诣献祖尊彝所,酌醴齐进神前,北向跪,奠爵,少东,兴,再拜。又取爵于坫,酌醴齐进神前,北向跪,奠爵,少西,北向再拜。次奠懿祖、太祖、代祖、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如献祖。乃诣东序,西向立。诸太祝各以爵酌福酒,合置一爵,太祝持爵进于左,北向立。太尉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太祝进,受爵,复于坫。太尉兴,再拜,复于位。初,太尉献将毕,谒者引光禄卿诣罍洗,盥、洗,升,酌盎齐。终献如亚献。诸太祝各进。彻豆,还尊所。奉礼郎曰:“赐胙。”赞者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太常卿前奏:“请再拜。”皇帝再拜。奉礼郎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乐一成止。太常卿前曰:“礼毕。”皇帝出门,殿中监前受镇珪。通事舍人、谒者、赞引各引享官、九庙子孙及从享群官、诸方客使以次出。赞引引御史、太祝以下俱复执事位。奉礼郎曰:“再拜。”御史以下皆再拜以出。工人、二舞以次出。太庙令与太祝、宫闱令帅腰舆升,纳神主。其祝版燔于斋坊。
       七祀,各因其时享:司命、户以春,灶以夏,中霤以季夏土王之日,门、厉以秋,行以冬。
       时享之日,太庙令布神席于庙庭西门之内道南,东向北上;设酒尊于东南,罍洗又于东南。太庙令、良愬令实尊篚,太官丞引馔,光禄卿升,终献,献官乃即事,一献而止。其配享功臣,各位于其庙室太阶之东,少南,西向,以北为上。壶尊二于座左,设洗于终献洗东南,北向。以太官令奉馔,庙享已亚献,然后献官即事,而助奠者分奠,一献而止。
       此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圆丘、孟冬祫于太庙之礼,在乎坛壝、宗庙之间,礼盛而物备者莫过乎此也。其坛堂之上下、壝门之内外、次位之尊卑与其向立之方、出入降登之节,大抵可推而见,其盛且备者如此,则其小且略者又可推而知也。
       至于坛埳、神位、尊爵、玉币、笾豆、簋簠、牲牢、册祝之数皆略依古。
       四成,而成高八尺一寸,下成广二十丈,而五减之,至于五丈,而十有二陛者,圆丘也。八觚三成,成高四尺,上广十有六步,设八陛,上陛广八尺,中陛一丈,下陛丈有二尺者,方丘也。高、广皆四丈者,神州之坛也。其广皆四丈,而高八尺者青帝、七尺者赤帝、五尺者黄帝、九尺者白帝、六尺者黑帝之坛也。广四丈,高八尺者,朝日之坛也。为坎深三尺,纵广四丈,坛于其中,高一尺,方广四丈者,夕月之坛也。广五丈,以五土为之者,社稷之坛也。高尺,广丈,蜡坛也。高五尺,周四十步者,先农、先蚕之坛也。其高皆三尺,广皆丈者,小祀之坛也。岳镇、海渎祭于其庙,无庙则为之坛于坎,广一丈,四向为陛者,海渎之坛也。广二丈五尺,高三尺,四出陛者,古帝王之坛也。广一丈,高一丈二尺,户方六尺者,大祀之燎坛也。广八尺,高一丈,户方三尺者,中祀之燎坛也。广五尺,户方二尺者,小祀之燎坛也。皆开上南出。瘗坎皆在内壝之外壬地,南出陛,方,深足容物。此坛埳之制也。
       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圆丘,以高祖神尧皇帝配。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光纪及大明、夜明在坛之第一等。天皇大帝、北辰、北斗、天一、太一、紫微五帝座,并差在行位前。余内官诸坐及五星、十二辰、河汉四十九坐,在第二等十有二陛之间。中官、市垣、帝座、七公、日星、帝席、大角、摄提、太微、五帝、太子、明堂、轩辕、三台、五车、诸王、月星、织女、建星、天纪十七座及二十八宿,差在前列。其余中官一百四十二座皆在第三等十二陛之间。外官一百五在内壝之内,众星三百六十在内壝之外。正月上辛祈谷,祀昊天上帝,以高祖神尧皇帝配,五帝在四方之陛。孟夏雩,祀昊天上帝,以太宗文武圣皇帝配,五方帝在第一等,五帝在第二等,五官在坛下之东南。季秋祀昊天上帝,以睿宗大圣真皇帝配,五方帝在五室,五帝各在其左,五官在庭,各依其方。立春祀青帝,以太皞氏配,岁星、三辰在坛下之东北,七宿在西北,句芒在东南。立夏祀赤帝,以神农氏配,荧惑、三辰、七宿、祝融氏位如青帝。季夏土王之日祀黄帝,以轩辕氏配,镇星、后土氏之位如赤帝。立秋祀白帝,以少昊氏配,太白、三辰、七宿、蓐收之位如赤帝。立冬祀黑帝,以颛顼氏配,辰星、三辰、七宿、玄冥氏之位如白帝。蜡祭百神,大明、夜明在坛上,神农、伊耆各在其坛上,后稷在坛东,五官、田畯各在其方,五星、十二次、二十八宿、五方之岳镇、海渎、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井泉各在其方之坛,龙、麟、朱鸟、驺虞、玄武、鳞、羽、裸、毛、介、水墉、坊、邮表畷、於菟、猫各在其方坛之后。夏至祭皇地祇,以高祖配,五方之岳镇、海渎、原隰、丘陵、坟衍在内壝之内,各居其方,而中岳以下在西南。孟冬祭神州地祇,以太宗配。社以后土,稷以后稷配。吉亥祭神农,以后稷配,而朝日、夕月无配。席,尊者以槁秸,卑者以莞。此神位之序也。
       以大尊实泛齐,著尊实醴齐,牺尊实盎齐,山罍实酒,皆二;以象尊实醍齐,壶尊实沈齐,皆二;山罍实酒四:以祀昊天上帝、皇地祇、神州地祇。以著尊实泛齐,牲尊实醴齐,象尊实盎齐,山罍实酒,皆二,以祀配帝。以著尊二实醴齐,以祀内官。以牺尊二实盎齐,以祀中官。以象尊二实醍齐,以祀外官。以壶尊二实昔酒,以祀众星、日、月。以上皆有坫。迎气,五方帝、五人帝以六尊,惟山罍皆减上帝之半。五方帝大享于明堂,太尊、著尊、牜羲尊、山罍各二。五方帝从祀于圆丘,以太尊实泛齐,皆二。五人帝从享于明堂,以著尊实醴齐,皆二。日、月,以太尊实醴齐,著尊实盎齐,皆二,以山罍实酒一。从祀于圆丘,以太尊二实泛齐。神州地祇从祀于方丘,以太尊二实泛齐。五官、五星、三辰、后稷,以象尊实醍齐;七宿,以壶尊实沈齐,皆二。蜡祭,神农、伊耆氏,以著尊皆二实盎齐。田畯、龙、麟、朱鸟、驺虞、玄武,以壶尊实沈齐。鳞、羽、裸、毛、介、丘陵、坟衍、原隰、井泉、水墉、坊、邮表畷、虎、猫、昆虫、以散尊实清酒,皆二。岳镇、海渎,以山尊实醍齐。山、川、林、泽,以蜃尊实沈齐,皆二。伊耆氏以上皆有坫。太社,以太罍实醍齐,著尊实盎齐,皆二;山罍一。太稷,后稷氏亦如之。其余中祀,皆以牺尊实醍齐,象尊实盎齐,山罍实酒,皆二,小祀,皆以象尊二实醍齐。宗庙祫享,室以斝彝实明水,黄彝实鬯,皆一;牺尊实泛齐,象尊实醴齐,著尊实盎齐,山罍实酒,皆二,设堂上。壶尊实醍齐,大尊实沈齐,山罍实酒,皆二,设堂下。禘享,鸡彝、鸟彝一。时享,春、夏室以鸡彝、鸟彝一,秋、冬以斝彝、黄彝一,皆有坫。七祀及功臣配享,以壶尊二实醍齐。别庙之享,春、夏以鸡彝实明水,鸟彝实鬯,皆一;牲尊实醴齐,象尊实盎齐,山罍实酒,皆二。秋、冬以斝彝、黄彝,皆一;著尊、壶尊、山罍皆二。太子之庙,以牺尊实醴齐,象尊实盎齐,山罍实酒,皆二。凡祀,五齐之上尊,必皆实明水;山罍之上尊,必皆实明酒;小祀之上尊,亦实明水。此尊爵之数也。
       冬至,祀昊天上帝以苍璧。上辛,明堂以四圭有邸,与配帝之币皆以苍,内官以下币如方色。皇地祇以黄琮,与配帝之币皆以黄。青帝以青圭,亦帝以赤璋,黄帝以黄琮,白帝以白琥,黑帝以黑璜;币如其玉。日以圭、璧,币以青;月以圭、璧,币以白。神州、社、稷以两圭有邸,币以黑;岳镇、海渎以两圭有邸,币如其方色。神农之币以赤,伊耆以黑,五星以方色,先农之币以青,先蚕之币以黑,配坐皆如之。它祀币皆以白,其长丈八尺。此玉、币之制也。
       冬至祀圆丘,昊天上帝、配帝,笾十二、豆十二、簋一、簠一、一、俎一。五方上帝、大明、夜明,笾八、豆八、簋一、簠一、一、俎一。五星、十二辰、河汉及内官、中官,笾二、豆二、簋一、簠一、俎一。外官众星,笾、豆、簋、簠、俎各一。正月上辛,祈谷圆丘,昊天、配帝、五方帝,如冬至。孟夏雩祀圆丘,昊天、配帝、五方帝,如冬至。五人帝,笾四、豆四、簋一、簠一、俎一。五官,笾二、豆二、簋一、簠一、俎一。季秋大享明堂,如雩祀。立春祀青帝及太昊氏,笾豆皆十二、簋一、簠一、一、俎一。岁星、三辰、句芒、七宿,笾二、豆二、簋一、簠一、俎一。其赤帝、黄帝、白帝、黑帝皆如之。礻昔祭百神,大明、夜明,笾十、豆十、簋一、簠一、一、俎一。神农、伊耆,笾、豆各四,簋、簠、、俎各一。五星、十二辰、后稷、五方田畯、岳镇、海渎、二十八宿、五方山林川泽,笾、豆各二,簋、簠、俎各一。丘陵、填衍、原隰、龙、麟、朱鸟、白虎、玄武、鳞、羽、毛、介、於菟等,笾、豆各一,簋、簠、俎各一。又井泉,笾、豆各一,簋、簠、俎各一。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笾十、豆十、簋一、簠一、一、俎一。四时祭风师、雨师、灵星、司中、司命、司人、司禄,笾八、豆八、簋一、簠一、俎一。夏至祭方丘,皇地礻氏及配帝,豆皆十二、簋一、簠一、一、俎一。神州,笾四、豆四、簋一、簠一、一、俎一。其五岳、四镇、四海、四渎及五方山川林泽,笾二、豆二,簋、簠、俎各一。孟冬祭神州及配帝,笾豆皆十二、簋一、一、一、俎一。春、秋祭太社、太稷及配坐,笾豆皆十、簋二、簠二、钘三、俎三。四时祭马祖、马社、先牧、马步,笾豆皆八、簋一、簠一、俎一。时享太庙,每室笾豆皆十二、簋二、簠二、三、钘三、俎三。七祀,笾二、豆二、簋二、簠二、俎一。祫享、功臣配享,如七祀。孟春祭帝社及配坐,笾豆皆十、簋二、簋二、三、钘三、俎三。季春祭先蚕,笾豆皆十、簋二、簠二、三、钘三、俎三。孟冬祭司寒,笾豆皆八、簋一、簠一、俎一。春、秋释奠于孔宣父,先圣、先师,笾十、豆十、簋二、簠二、三、钘三、俎三;若从祀,笾豆皆二、簋一、簠一、俎一。春、秋释奠于齐太公、留侯,笾豆皆十、簋二、簠二、三、钘三、俎三、仲春祭五龙,笾豆皆八、簋一、簠一、俎一。四时祭五岳、四镇、四海、四渎,各笾豆十、簋二、簠二、俎三。三年祭先代帝王及配坐,笾豆皆十、簋二、簠二、俎三。州县祭社、稷、先圣,释奠于先师,笾豆皆八、簋二、簠二、俎三。笾以石盐、槁鱼、枣、栗、榛、菱芡之实、鹿脯、白饼、黑饼、糗饵、粉騑。豆以菲菹醯棨、菁菹鹿棨、芹菹兔棨、芹菹鱼棨、脾析菹豚胉。嵒食、糁食。中祀之笾无糗饵、粉棨,豆无嵒食、糁食。小祀之笾无白饼、黑饼、豆无脾析菹豚胉。凡用皆四者,笾以石盐、枣实、栗黄、鹿脯;豆以芹菹兔棨、菁菹鹿棨。用皆二者,笾以栗黄、牛脯。豆以葵菹鹿棨。用皆一者,笾以牛脯,豆以鹿。用牛脯者,通以羊。凡簠、簋皆一者,簋以稷,簠以黍。用皆二者,簋以黍、稷,簠以稻、粱。实以大羹,钘以肉羹。此笾、豆、簠、簋、、钘之实也。
       昊天上帝,苍犊;五方帝,方色犊;大明,青犊;夜明,白犊;神州地祇黑犊。配帝之犊:天以苍,地以黄,神州以黑,皆一。宗庙、太社、太稷、帝社、先蚕、古帝王、岳镇、海渎,皆太牢;社、稷之牲以黑;五官、五星、三辰、七宿,皆少牢。蜡祭:神农氏、伊耆氏,少牢;后稷及五方、十二次、五官、五田畯、五岳、四镇、海渎、日、月,方以犊二;星辰以降,方皆少牢五;井泉皆羊一。非顺成之方则阙。风师、雨师、灵星、司中、司命、司人、司禄、马祖、先牧、马社、马步,皆羊一。司寒,黑牲一。凡牲在涤,大祀九旬,中祀三旬,小祀一旬,养而不卜。无方色则用纯,必有副焉。省牲而犊鸣,则免之而用副。禁其棰柎,死则瘗之,创病者请代犊,告祈之牲不养。凡祀,皆以其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以豆敛毛血置馔所,祭则奉之以入,遂亨之。肉载以俎,皆升右胖体十一:前节三,肩、臂、臑;后节二,肫、胳;正脊一,脡泚一,横脊一,正胁一,短胁一,代胁一,皆并骨。别祭用太牢者,酒二斗,脯一段,棨四合;用少牢者,酒减半。此牲牢之别也。
       祝版,其长一尺一分,广八寸,厚二分,其木梓、楸。凡大祀、中祀,署版必拜。皇帝亲祠,至大次,郊社令以祝版进署,受以出,奠于坫。宗庙则太庙令进之。若有司摄事,则进而御署,皇帝北向再拜,侍臣奉版,郊社令受以出。皇后亲祠,则郊社令预送内侍,享前一日进署,后北向再拜,近侍奉以出,授内侍送享所。享日之平明,女祝奠于坫。此册祝之制也。

本书目录

卷一 本纪第一 高祖
卷二 本纪第二 太宗
卷三 本纪第三 高宗
卷四 本纪第四 则天皇后 中宗
卷五 本纪第五 睿宗 玄宗
卷六 本纪第六 肃宗 代宗
卷七 本纪第七 德宗 顺宗 宪宗
卷八 本纪第八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
卷九 本纪第九 懿宗 僖宗
卷十 纪第十 昭宗 哀帝
卷十一 志第一 礼乐一
卷十二 志第二 礼乐二
卷十三 志第三 礼乐三
卷十四 志第四 礼乐四
卷十五 志第五 礼乐五
卷十六 志第六 礼乐六
卷十七 志第七 礼乐七
卷十八 志第八 礼乐八
卷十九 志第九 礼乐九
卷二十 志第十 礼乐十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礼乐十一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礼乐十二
卷二十三上 志第十三上 仪卫上
卷二十三下 志第十三下 仪卫下
卷二十四 志第十四 车服
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 历一
卷二十六 志第十六 历二
卷二十七上 志第十七上 历三上
卷二十七下 志第十七下 历三下
卷二十八上 志第十八上 历四上
卷二十八下 志第十八下 历四下
卷二十九 志第十九 历五
卷三十上 志第二十上 历六上
卷三十下 志第二十下 历六下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一 天文一
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二 天文二
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三 天文三
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
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 五行二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 五行三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地理一
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
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九 地理三
卷四十 志第三十 地理四
卷四十一 志第三十一 地理五
卷四十二 志第三十二 地理六
卷四十三上 志第三十三上 地理七上
卷四十三下 志第三十三下 地理七下
卷四十四 志第三十四 选举志上
卷四十五 志第三十五 选举志下
卷四十六 志第三十六 百官一
卷四十七 志第三十七 百官二
卷四十八 志第三十八 百官三
卷四十九上 志第三十九上 百官四上
卷四十九下 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
卷五十 志第四十 兵
卷五十一 志第四十一 食货一
卷五十二 志第四十二 食货二
卷五十三 志第四十三 食货三
卷五十四 志第四十四 食货四
卷五十五 志第四十五 食货五
卷五十六 志第四十六 刑法
卷五十七 志第四十七 艺文一
卷五十八 志第四十八 艺文二
卷五十九 志第四十九 艺文三
卷六十 志第五十 艺文四
卷六十一 表第一 宰相上
卷六十二 表第二 宰相中
卷六十三 表第三 宰相下
卷六十四 表第四 方镇一
卷六十五 表第五 方镇二
卷六十六 表第六 方镇三
卷六十七 表第七 方镇四
卷六十八 表第八 方镇五
卷六十九 表第九 方镇六
卷七十上 表第十上 宗室世系上
卷七十下 表第十下 宗室世系下
卷七十一上 表第十一上 宰相世系一上
卷七十一下 表第十一下 宰相世系一下
卷七十二上 表第十二上 宰相世系二上
卷七十二中 表第十二中 宰相世系二中
卷七十二下 表第十二下 宰相世系二下
卷七十三上 表第十三上 宰相世系三上
卷七十三下 表第十三下 宰相世系三下
卷七十四上 表第十四上 宰相世系四上
卷七十四下 表第十四下 宰相世系四下
卷七十五上 表第十五上 宰相世系五十
卷七十五下 表第十五下 宰相世系五下
卷七十六 列传第一 后妃上
卷七十七 列传第二 后妃下
卷七十八 列传第三 宗室
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 高祖诸子
卷八十 列传第五 太宗子
卷八十一 列传第六 三宗诸子
卷八十二 列传第七 十一宗诸子
卷八十三 列传第八 诸帝公主
卷八十四 列传第九 李密(单雄信 祖君彦)
卷八十五 列传第十 王窦
卷八十六 列传第十一 薛李二刘高徐
卷八十七 列传第十二 萧辅沈李梁
卷八十八 列传第十三 刘文静 斐寂
卷八十九 列传第十四 屈实尉迟张秦唐段
卷九十 列传第十五 二刘殷许程柴任丘
卷九十一 列传第十六 温皇甫二李姜崔
卷九十二 列传第十七 杜阚王李苑罗王
卷九十三 列传第十八 二李勣
卷九十四 列传第十九 侯张薛
卷九十五 列传第二十 高窦
卷九十六 列传第二十一 房杜
卷九十七 列传第二十二 魏徵
卷九十八 列传第二十三 王薛马韦
卷九十九 列传第二十四 二李戴刘崔
卷一百 列传第二十五 陈杨封裴宇文郑权阎蒋姜张
卷一百一 列传第二十六 萧瑀
卷一百二 列传第二十七 岑虞李褚姚令狐
卷一百三 列传第二十八 苏世长(良嗣 弁) 韦云起 孙伏伽 张玄素
卷一百四 列传第二十九 于高张
卷一百五 列传第三十 长孙褚韩来李上官
卷一百六 列传第三十一 杜二崔高郭赵崔杨卢二刘李刘孙邢
卷一百七 列传第三十二 傅吕陈
卷一百八 列传第三十三 刘裴娄
卷一百九 列传第三十四 崔杨窦宗祝王
卷一百一十 列传第三十五 诸夷蕃将
卷一百一十一 列传第三十六 郭二张三王苏薛程唐
卷一百一十二 列传第三十七 王韩苏薛王柳冯蒋
卷一百一十三 列传第三十八 唐临(晈 绍) 张文瓘(文琮 锡 文收) 徐有功(商 彦若)
卷一百一十四 列传第三十九 崔徐苏豆卢
卷一百一十五 列传第四十 狄郝朱
卷一百一十六 列传第四十一 二玮 陆二李杜
卷一百一十七 列传第四十二 裴刘魏李吉
卷一百一十八 列传第四十三 张韦韩宋辛二李裴
卷一百一十九 列传第四十四 武李贾白
卷一百二十 列传第四十五 五王
卷一百二十一 列传第四十六 刘钟崔二王
卷一百二十二 列传第四十七 魏韦郭
卷一百二十三 列传第四十八 李萧卢韦赵和
卷一百二十四 列传第四十九 姚宋
卷一百二十五 列传第五十 苏张
卷一百二十六 列传第五十一 魏知古 卢怀慎(奂) 李元纮 杜暹(鸿渐) 张九龄(拯) 韩休
卷一百二十七 列传第五十二 张源裴
卷一百二十八 列传第五十三 苏尹毕李郑王许潘倪席齐
卷一百二十九 列传第五十四 裴崔卢李王严
卷一百三十 列传第五十五 裴阳宋杨崔李解
卷一百三十一 列传第五十六 宗室宰相
卷一百三十二 列传第五十七 刘吴韦蒋柳沈
卷一百三十三 列传第五十八 二郭两王张牛
卷一百三十四 列传第五十九 宇文韦杨王
卷一百三十五 列传第六十 哥舒高封
卷一百三十六 列传第六十一 李光弼
卷一百三十七 列传第六十二 郭子仪
卷一百三十八 列传第六十三 二李马路
卷一百三十九 列传第六十四 房张李
卷一百四十 列传第六十五 崔苗二裴吕
卷一百四十一 列传第六十六 崔邓魏卫李韩卢高
卷一百四十二 列传第六十七 李杨崔柳韦路
卷一百四十三 列传第六十八 高元李韦薛崔戴王徐郗辛
卷一百四十四 列传第六十九 来田侯崔严
卷一百四十五 列传第七十 元王黎杨严窦
卷一百四十六 列传第七十一 二李
卷一百四十七 列传第七十二 三王鲁辛冯三李曲二卢
卷一百四十八 列传第七十三 令狐张康李刘田王牛史
卷一百四十九 列传第七十四 刘第五班王李
卷一百五十 列传第七十五 李常赵崔齐卢
卷一百五十一 列传第七十六 关董袁赵窦
卷一百五十二 列传第七十七 张姜武李宋
卷一百五十三 列传第七十八 段颜
卷一百五十四 列传第七十九 李晟
卷一百五十五 列传第八十 马浑
卷一百五十六 列传第八十一 杨戴阳二李韩杜邢
卷一百五十七 列传第八十二 陆贽
卷一百五十八 列传第八十三 韦张严韩
卷一百五十九 列传第八十四 鲍李萧薛樊王吴郑陆卢柳崔
卷一百六十 列传第八十五 徐吕孟刘杨潘崔韦
卷一百六十一 列传第八十六 张赵李郑徐王冯庾
卷一百六十二 列传第八十七 姚独孤顾韦段吕许薛李
卷一百六十三 列传第八十八 孔穆崔柳杨马
卷一百六十四 列传第八十九 归奚三崔卢二薛卫胡丁二王殷
卷一百六十五 列传第九十 三郑高权崔
卷一百六十六 列传第九十一 贾杜令狐
卷一百六十七 列传第九十二 白裴崔韦二李皇甫王
卷一百六十八 列传第九十三 韦王陆刘柳程
卷一百六十九 列传第九十四 杜裴李韦
卷一百七十 列传第九十五 二高伊朱二刘范二王孟赵李任张
卷一百七十一 列传第九十六 李乌王杨曹高刘石
卷一百七十二 列传第九十七 于王二杜范
卷一百七十三 列传第九十八 裴度
卷一百七十四 列传第九十九 二李元牛杨
卷一百七十五 列传第一百 窦刘二张杨熊柏
卷一百七十六 列传第一百一 韩愈
卷一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二 钱崔二韦二高冯三李卢封郑敬
卷一百七十八 列传第一百三 刘蕡
卷一百七十九 列传第一百四 李郑二王贾舒
卷一百八十 列传第一百五 李德裕
卷一百八十一 列传第一百六 陈夷行 李绅 李让夷 曹确 刘瞻(助) 李蔚
卷一百八十二 列传第一百七 二李崔萧二郑二卢韦周二裴刘赵王
卷一百八十三 列传第一百八 毕崔刘陆郑朱韩
卷一百八十四 列传第一百九 马杨路卢
卷一百八十五 列传第一百一十 郑二王韦张
卷一百八十六 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周王邓陈齐赵二杨顾
卷一百八十七 列传第一百一十二 二王诸葛李孟
卷一百八十八 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杨时朱孙
卷一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一十四 高赵田朱
卷一百九十 列传第一百一十五 三刘成杜钟张王
卷一百九十一 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忠义上
卷一百九十二 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忠义中
卷一百九十三 列传第一百一十八 忠义下
卷一百九十四 列传第一百一十九 卓行
卷一百九十五 列传第一百二十 孝友
卷一百九十六 列传第一百二十一 隐逸
卷一百九十七 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循吏
卷一百九十八 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儒学上
卷一百九十九 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儒学中
卷二百 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儒学下
卷二百一 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文艺上
卷二百二 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文艺中
卷二百三 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文艺下
卷二百四 列传第一百二十九 方技
卷二百五 列传第一百三十 列女
卷二百六 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外戚
卷二百七 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宦者上
卷二百八 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宦者下
卷二百九 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酷吏
卷二百一十 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藩镇魏博
卷二百一十一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藩镇镇冀
卷二百一十二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藩镇卢龙
卷二百一十三 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藩镇淄青横海
卷二百一十四 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藩镇宣武彰义泽潞
卷二百一十五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上 突厥上
卷二百一十五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下 突厥下
卷二百一十六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上 吐蕃上
卷二百一十六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下 吐蕃下
卷二百一十七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上 回鹘上
卷二百一十七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下 回鹘下
卷二百一十八 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沙陀
卷二百一十九 列传第一百四十四 北狄
卷二百二十 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东夷
卷二百二十一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 西域上
卷二百二十一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下 西域下
卷二百二十二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上 南蛮上
卷二百二十二中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中 南蛮中
卷二百二十二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下 南蛮下
卷二百二十三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上 奸臣上
卷二百二十三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下 奸臣下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
卷二百二十四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下 叛臣下
卷二百二十五上 列传第一百五十上 逆臣上
卷二百二十五中 列传第一百五十中 逆臣中
卷二百二十五下 列传第一百五十下 逆臣下
附录 进新唐书表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