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晉書(繁體版)
卷一百二十八 載記第二十八 慕容超
作者:唐 · 房玄齡、褚遂良等奉勑撰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慕容超慕容鍾 封孚
       慕容超字祖明,德兄北海王納之子。苻堅破鄴,以納為廣武太守,數歲去官,家于張掖。德之南征,留金刀而去。及垂起兵山東,苻昌收納及德諸子,皆誅之,納母公孫氏以耄獲免,納妻段氏方娠,未決,囚之于郡獄。獄掾呼延平,德之故吏也,嘗有死罪,德免之。至是,將公孫及段氏逃于羌中,而生超焉。年十歲而公孫氏卒,臨終授超以金刀,曰:「若天下太平,汝得東歸,可以此刀還汝叔也。」平又將超母子奔于呂光。及呂隆降于姚興,超又隨涼州人徙于長安。超母謂超曰:「吾母子全濟,呼延氏之力。平今雖死,吾欲為汝納其女以荅厚惠。」於是娶之。超自以諸父在東,恐為姚氏所錄,乃陽狂行乞。秦人賤之,惟姚紹見而異焉,勸興拘以爵位。召見與語,超深自晦匿,興大鄙之,謂紹曰:「諺云『妍皮不裹癡骨』,妄語耳。」由是得去來無禁。德遣使迎之,超不告母妻乃歸。及至廣固,呈以金刀,具宣祖母臨終之言,德撫之號慟。
       超身長八尺,腰帶九圍,精彩秀發,容止可觀。德甚加禮遇,始名之曰超,封北海王,拜侍中、驃騎大將軍、司隸校尉,開府,置佐吏。德無子,欲以超為嗣,故為超起第於萬春門內,朝夕觀之。超亦深達德旨,入則盡歡承奉,出則傾身下士,於是內外稱美焉。頃之,立為太子。
       及德死,以義熙元年僭嗣偽位,大赦境內,改元曰太上。尊德妻段氏為皇太后。以慕容鍾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慕容法為征南、都督徐兗揚南兗四州諸軍事,慕容鎮加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封孚為太尉,鞠仲為司空,潘聰為左光祿大夫,封嵩為尚書左僕射,自餘封拜各有差。後又以鍾為青州牧,段宏為徐州刺史,公孫五樓為武衞將軍、領屯騎校尉,內參政事。封孚言於超曰:「臣聞五大不在邊,五細不在庭。鍾,國之宗臣,社稷所賴;宏,外戚懿望,親賢具瞻。正應參翼百揆,不宜遠鎮方外。今鍾等出藩,五樓內輔,臣竊未安。」超新即位,害鍾等權逼,以問五樓。五樓欲專斷朝政,不欲鍾等在內,屢有間言,孚說竟不行。鍾、宏俱有不平之色,相謂曰:「黃犬之皮恐當終補狐裘也。」五樓聞之,嫌隙漸遘。
       初,超自長安行至梁父,慕容法時為兗州,鎮南長史悅壽還謂法曰:「向見北海王子,天資弘雅,神爽高邁,始知天族多奇,玉林皆寶。」法曰:「昔成方遂詐稱衞太子,人莫辯之,此復天族乎?」超聞而恚恨,形于言色。法亦怒,處之外館,由是結憾。及德死,法又不奔喪,超遣使讓焉。法常懼禍至,因此遂與慕容鍾、段宏等謀反。超知而徵之,鍾稱疾不赴,於是收其黨侍中慕容統、右衞慕容根、散騎常侍段封誅之,車裂僕射封嵩於東門之外。西中郎將封融奔于魏。
       超尋遣慕容鎮等攻青州,慕容昱等攻徐州,慕容凝、韓範攻梁父。昱等攻莒城,拔之,徐州刺史段宏奔于魏。封融又集羣盜襲石塞城,殺鎮西大將軍餘鬱,青土振恐,人懷異議。慕容凝謀殺韓範,將襲廣固。範知而攻之,凝奔梁父。範并其衆,攻梁父克之,凝奔姚興,慕容法出奔于魏。慕容鎮克青州,鍾殺其妻子,為地道而出,單馬奔姚興。
       于時超不恤政事,畋游是好,百姓苦之。其僕射韓27a33切諫,不納。超議復肉刑、九等之選,乃下書於境內曰:「陽九數纏,永康多難。自北都傾陷,典章淪滅,律令法憲,靡有存者。綱理天下,此焉為本,既不能導之以德,必須齊之以刑。且虞舜大聖,猶命咎繇作士,刑之不可已已也如是!先帝季興,大業草創,兵革尚繁,未遑修制。朕猥以不德,嗣承大統,撫御寡方,致蕭牆釁發,遂戎馬生郊,典儀寢廢。今四境無虞,所宜修定,尚書可召集公卿。至如不忠不孝若封嵩之輩,梟斬不足以痛之,宜致烹轘之法,亦可附之律條,納以大辟之科。肉刑者,乃先聖之經,不刊之典,漢文易之,輕重乖度。今犯罪彌多,死者稍衆。肉刑之于化也,濟育既廣,懲慘尤深,光壽、建興中二祖已議復之,未及而晏駕。其令愽士已上參考舊事,依呂刑及漢、魏、晉律令,消息增損,議成燕律。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孔子曰:『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轘裂之刑,烹煮之戮,雖不在五品之例,然亦行之自古。渠彌之轘,著之春秋;哀公之烹,爰自中代。世宗都齊,亦愍刑罰失中,咨嗟寢食。王者之有刑糾,猶人之左右手焉。故孔子曰:『刑罰不中,則人無所措手足。』是以蕭何定法令而受封,叔孫通以制儀為奉常。立功立事,古之所重。其明議損益,以成一代準式。周漢有貢士之條,魏立九品之選,二者孰愈,亦可詳聞。」羣下議多不同,乃止。
       超母妻既先在長安,為姚興所拘,責超稱藩,求太樂諸伎,若不可,使送吳口千人。超下書遣羣臣詳議。左僕射段暉議曰:「太上囚楚,高祖不迴。今陛下嗣守社稷,不宜以私親之故而降統天之尊。又太樂諸伎皆是前世伶人,不可與彼,使移風易俗,宜掠吳口與之。」尚書張華曰:「若侵掠吳邊,必成鄰怨。此既能往,彼亦能來,兵連禍結,非國之福也。昔孫權重黎庶之命,屈己以臣魏;惠施惜愛子之頭,捨志以尊齊。況陛下慈德在秦,方寸崩亂,宜暫降大號,以申至孝之情。權變之道,典謨所許。韓範智能迴物,辯足傾人,昔與姚興俱為秦太子中舍人,可遣將命,降號修和。所謂屈于一人之下,申于萬人之上也。」超大悅,曰:「張尚書得吾心矣。」使範聘于興。及至長安,興謂範曰:「封愷前來,燕王與朕抗禮。及卿至也,款然而附。為依春秋以小事大之義?為當專以孝敬為母屈也?」範曰:「周爵五等,公侯異品,小大之禮,因而生焉。今陛下命世龍興,光宅西秦,本朝主上承祖宗遺烈,定鼎東齊,中分天曜,南面並帝。通聘結好,義尚謙沖,便至矜誕,苟折行人,殊似吳晉爭盟,滕薛競長,恐傷大秦堂堂之盛,有損皇燕巍巍之美,彼我俱失,竊未安之。」興怒曰:「若如卿言,便是非為大小而來。」範曰:「雖由大小之義,亦緣寡君純孝過于重華,願陛下體敬親之道,霈然垂愍。」興曰:「吾久不見賈生,自謂過之,今不及矣。」於是為範設舊交之禮,申敘平生,謂範曰:「燕王在此,朕亦見之,風表乃可,於機辯未也。」範曰:「大辯若訥,聖人美之,況爾日龍潛鳳戢,和光同塵,若使負日月而行,則無繼天之業矣。」興笑曰:「可謂使乎延譽者也。」範承間逞說,姚興大悅,賜範千金,許以超母妻還之。慕容凝自梁父奔于姚興,言于興曰:「燕王稱藩,本非推德,權為母屈耳。古之帝王尚興師徵質,豈可虛還其母乎!母若一還,必不復臣也。宜先制其送伎,然後歸之。」興意乃變,遣使聘于超。超遣其僕射張華、給事中宗正元入長安,送太樂伎一百二十人于姚興。興大悅,延華入讌。酒酣,樂作,興黃門侍郎尹雅謂華曰:「昔殷之將亡,樂師歸周;今皇秦道盛,燕樂來庭。廢興之兆,見于此矣。」華曰:「自古帝王,為道不同,權譎之理,會于功成。故老子曰:『將欲取之,必先與之。』今總章西入,必由余東歸,禍福之驗,此其兆乎!」興怒曰:「昔齊楚競辯,二國連師。卿小國之臣,何敢抗衡朝士!」華遜辭曰:「奉使之始,實願交歡上國,上國既遺小國之臣,辱及寡君社稷,臣亦何心,而不仰酬!」興善之,于是還超母妻。
       義熙三年,追尊其父為穆皇帝,立其母段氏為皇太后,妻呼延氏為皇后。祀南郊,將登壇,有獸大如馬,狀類鼠而色赤,集于圓丘之側,俄而不知所在。須庾大風暴起,天地晝昏,其行宮羽儀皆振裂。超懼,密問其太史令成公綏,對曰:「陛下信用姦臣,誅戮賢良,賦斂繁多,事役殷苦所致也。」超懼而大赦,譴責公孫五樓等。俄而復之。是歲廣固地震,天齊水湧,井水溢,女水竭,河濟凍合,而澠水不冰。
       超正旦朝羣臣于東陽殿,聞樂作,歎音佾不備,悔送伎于姚興,遂議入寇。其領軍韓27a33諫曰:「先帝以舊京傾沒,戢翼三齊,苟時運未可,上智輟謀。今陛下嗣守成規,宜閉關養士,以待賦釁,不可結怨南鄰,廣樹仇隙。」超曰:「我計已定,不與卿言。」于是遣其將斛穀提、公孫歸等率騎寇宿豫,陷之,執陽平太守劉千載、濟陰太守徐阮,大掠而去。簡男女二千五百,付太樂教之。
       時公孫五樓為侍中、尚書,領左衞將軍,專總朝政,兄歸為冠軍、常山公,叔父穨為武衞、興樂公。五樓宗親皆夾輔左右,王公內外無不憚之。
       超論宿豫之功,封斛穀提等並為郡、縣公。慕容鎮諫曰:「臣聞懸賞待勳,非功不侯。今公孫歸結禍延兵,殘賊百姓,陛下封之。得無不可乎!夫忠言逆耳,非親不發。臣雖庸朽,忝國戚藩,輒盡愚款,惟陛下圖之。」超怒,不荅,自是百僚杜口,莫敢開言。
       尚書都令史王儼諂事五樓,遷尚書郎,出為濟南太守,入為尚書左丞,時人為之語曰:「欲得侯,事五樓。」
       又遣公孫歸等率騎三千入寇濟南,執太守趙元,略男女千餘人而去。劉裕率師將討之,超引見羣臣于東陽殿,議距王師。公孫五樓曰:「吳兵輕果,所利在戰,初鋒勇銳,不可爭也。宜據大峴,使不得入,曠日延時,沮其銳氣。可徐簡精騎二千,循海而南,絕其糧運,別勑段暉率兗州之軍,緣山東下。腹背擊之,上策也。各命守宰,依險自固,校其資儲之外,餘悉焚蕩,芟除粟苗,使敵無所資。堅壁清野,以待其釁,中策也。縱賊入峴,出城逆戰,下策也。」超曰:「京都殷盛,戶口衆多,非可一時入守。青苗布野,非可卒芟。設使芟苗城守,以全性命,朕所不能。今據五州之強,帶山河之固,戰車萬乘,鐵馬萬羣,縱令過峴,至于平地,徐以精騎踐之,此成擒也。」賀賴盧苦諫,不從,退謂五樓曰:「上不用吾計,亡無日矣。」慕容鎮曰:「若如聖旨,必須平原用馬為便,宜出峴逆戰,戰而不勝,猶可退守。不宜縱敵入峴,自貽窘逼。昔成安君不守井陘之關,終屈于韓信;諸葛瞻不據束馬之嶮,卒擒于鄧艾。臣以為天時不如地利,阻守大峴,策之上也。」超不從。鎮出,謂韓27a33曰:「主上既不能芟苗守嶮,又不肯徙人逃寇,酷似劉璋矣。今年國滅,吾必死之,卿等中華之士,復為文身矣。」超聞而大怒,收鎮下獄。乃攝莒、梁父二戍,修城隍,簡士馬,畜銳以待之。
       其夏,王師次東莞,超遣其左軍段暉、輔國賀賴盧等六將步騎五萬,進據臨朐。俄而王師度峴,超懼,率卒四萬就暉等于臨朐,謂公孫五樓曰:「宜進據川源,晉軍至而失水,亦不能戰矣。」五樓馳騎據之。劉裕前驅將軍孟龍符已至川源,五樓戰敗而返。裕遣諮議參軍檀韶率銳卒攻破臨朐,超大懼,單騎奔段暉于城南。暉衆又戰敗,裕軍人斬暉。超又奔還廣固,徙郭內人入保小城,使其尚書郎張綱乞師于姚興。赦慕容鎮,進錄尚書、都督中外諸軍事。引見羣臣,謝之曰:「朕嗣奉成業,不能委賢任善,而專固自由,覆水不收,悔將何及!智士逞謀,必在事危,忠臣立節,亦在臨難,諸君其勉思六奇,共濟艱運。」鎮進曰:「百姓之心,係于一人。陛下既躬率六軍,身先奔敗,羣臣解心,士庶喪氣,內外之情,不可復恃。如聞西秦自有內難,恐不暇分兵救人,正當更決一戰,以爭天命。今散卒還者,猶有數萬,可悉出金帛、宮女,餌令一戰。天若相我,足以破賊。如其不濟,死尚為美,不可閉門坐受圍擊。」司徒慕容惠曰:「不然。今晉軍乘勝,有陵人之氣,敗軍之將,何以禦之!秦雖與勃勃相持,不足為患。且二國連橫,勢成脣齒,今有寇難,秦必救我。但自古乞援,不遣大臣則不致重兵,是以趙隸三請,楚師不出;平原一使,援至從成。尚書令韓範德望具瞻,燕秦所重,宜遣乞援,以濟時艱。」于是遣範與王蒲乞師于姚興。
       未幾,裕師圍城,四面皆合。人有竊告裕軍曰:「若得張綱為攻具者,城乃可得耳。」是月,綱自長安歸,遂奔于裕。裕令綱周城大呼曰:「勃勃大破秦軍,無兵相救。」超怒,伏弩射之,乃退。右僕射張華、中丞封愷並為裕軍所獲。裕令華、愷與超書,勸令早降。超乃遺裕書,請為藩臣,以大峴為界,并獻馬千匹,以通和好,裕弗許。江南繼兵相尋而至。尚書張俊自長安還,又降于裕,說裕曰:「今燕人所以固守者,外杖韓範,冀得秦援。範既時望,又與姚興舊昵,若勃勃敗後,秦必救燕,宜密信誘範,啗以重利,範來則燕人絕望,自然降矣。」裕從之,表範為散騎常侍,遺範書以招之。時姚興乃遣其將姚強率步騎一萬,隨範就其將姚紹于洛陽,并兵來援。會赫連勃勃大破秦軍,興追強還長安。範歎曰:「天其滅燕乎!」會得裕書,遂降于裕。裕謂範曰:「卿欲立申包胥之功,何以虛還也?」範曰:「自亡祖司空世荷燕寵,故泣血秦庭,冀匡禍難。屬西朝多故,丹誠無效,可謂天喪弊邑而贊明公。智者見機而作,敢不至乎!」翌日,裕將範循城,由是人情離駭,無復固志。裕謂範曰:「卿宜至城下,告以禍福。」範曰:「雖蒙殊寵,猶未忍謀燕。」裕嘉而不強。左右勸超誅範家,以止後叛。超知敗在旦夕,又弟ë盡忠無貳,故不罪焉。是歲東萊雨血,廣固城門鬼夜哭。
       明年朔旦,超登天門,朝羣臣于城上,殺馬以饗將士,文武皆有遷授。超幸姬魏夫人從超登城,見王師之盛,握超手而相對泣。韓27a33諫曰:「陛下遭百六之會,正是勉強之秋,而反對女子悲泣,何其鄙也!」超拭目謝之。其尚書令董銳勸超出降,超大怒,繫之于獄。于是賀賴盧、公孫五樓為地道出戰王師,不利。河間人玄文說裕曰:「昔趙攻曹嶷,望氣者以為澠水帶城,非可攻拔,若塞五龍口,城必自陷。石季龍從之,而嶷請降。後慕容恪之圍段龕,亦如之,而龕降。降後無幾,又震開之。今舊基猶在,可塞之。」裕從其言。至是,城中男女患腳弱病者太半。超輦而升城,尚書悅壽言于超曰:「天地不仁,助寇為虐,戰士尪病,日就凋隕,守困窮城,息望外援,天時人事,亦可知矣。苟曆運有終,堯舜降位,轉禍為福,聖達以先。宜追許鄭之蹤。以全宗廟之重。」超歎曰:「廢興,命也。吾寧奮劔決死,不能銜璧求生。」於是張綱為裕造衝車,覆以版屋,蒙之以皮,并設諸奇巧,城上火石弓矢無所施用;又為飛樓、懸梯、木幔之屬,遙臨城上。超大怒,懸其母而支解之。城中出降者相繼。裕四面進攻,殺傷甚衆,悅壽遂開門以納王師。超與左右數十騎出亡,為裕軍所執。裕數之以不降之狀,超神色自若,一無所言,惟以母託劉敬宣而已。送建康市斬之,時年二十六,在位六年。
       德以安帝隆安四年僭位,至超二世,凡十一年,以義熙六年滅。
       慕容鍾字道明,德從弟也。少有識量,喜怒不形于色,機神秀發,言論清辯。至于臨難對敵,智勇兼濟,累進奇策,德用之頗中。由是政無大小,皆以委之,遂為佐命元勳。後公孫五樓規挾威權,慮鍾抑己,因勸超誅之,鍾遂謀反。事敗,奔于姚興,興拜始平太守、歸義侯。
       封孚字處道,渤海蓨人也。祖悛,振威將軍。父放,慕容暐之世吏部尚書。孚幼而聰敏和裕,有士君子之稱。寶僭位,累遷吏部尚書。及蘭汗之篡,南奔辟閭渾,渾表為渤海太守。德至莒城,孚出降。德曰:「朕平青州,不以為慶,喜于得卿也。」常外總機事,內參密謀,雖位任崇重,謙虛愽納,甚有大臣之體。及超嗣位,政出權嬖,多違舊章,軌憲日頹,殘虐滋甚,孚屢盡匡救,超不能納也。後臨軒謂孚曰:「朕于百王可方誰?」孚對曰:「桀紂之主。」超大慙怒。孚徐步而出,不為改容。司空鞠仲失色,謂孚曰:「與天子言,何其亢厲,宜應還謝。」孚曰:「行年七十,墓木已拱,惟求死所耳。」竟不謝。以超三年死于家,時年七十一。文筆多傳于世。
       史臣曰:慕容德以季父之親,居鄴中之重,朝危未聞其節,君存遽踐其位,豈人理哉!然稟俶儻之雄姿,韞從橫之遠略,屬分崩之運,成角逐之資,跨有全齊,竊弄神器,撫劔而爭衡秦魏,練甲而志靜荊吳,崇儒術以弘風,延讜言而勵己,觀其為國,有足稱焉。
       超繼已成之基,居霸者之業,政刑莫恤,畋游是好,杜忠良而讒佞進,暗聽受而勳戚離,先緒俄穨,家聲莫振,陷宿豫而貽禍,啟大峴而延敵,君臣就虜,宗廟為墟。迹其人謀,非不幸也。
       贊曰:德實姦雄,轉敗為功,奄有青土,淫名域中。超承偽祚,撓其國步。廟失良籌,庭悲霑露。

本书目录

卷一 帝紀第一 宣帝
卷二 帝紀第二 景帝 文帝
卷三 帝紀第三 武帝
卷四 帝紀第四 惠帝
卷五 帝紀第五 孝懷帝 孝愍帝
卷六 帝紀第六 元帝 明帝
卷七 帝紀第七 成帝 康帝
卷八 帝紀第八 穆帝 哀帝 海西公
卷九 帝紀第九 簡文帝 孝武帝
卷十 帝紀第十 安帝 恭帝
卷十一 志第一 天文上
卷十二 志第二 天文中
卷十三 志第三 天文下
卷十四 志第四 地理上
卷十五 志第五 地理下
卷十六 志第六 律歷上
卷十七 志第七 律歷中
卷十八 志第八 律歷下
卷十九 志第九 禮上
卷二十 志第十 禮中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樂上
卷二十三 志第十三 樂下
卷二十四 志第十四 職官
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 輿服
卷二十六 志第十六 食貨
卷二十七 志第十七 五行上
卷二十八 志第十八 五行中
卷二十九 志第十九 五行下
卷三十 志第二十 刑法
卷三十一 列傳第一 后妃上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 后妃下
卷三十三 列傳第三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五
卷三十六 列傳第六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卷三十八 列傳第八
卷三十九 列傳第九
卷四十 列傳第十
卷四十一 列傳第十一
卷四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卷四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卷四十四 列傳第十四
卷四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
卷四十七 列傳第十七
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八
卷四十九 列傳第十九
卷五十 列傳第二十
卷五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卷五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卷五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愍懷太子
卷五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
卷五十五 列傳第二十五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卷五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卷五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卷五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卷六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卷六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卷六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卷六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
卷七十 列傳第四十
卷七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七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
卷七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卷七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卷七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卷八十 列傳第五十
卷八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卷八十二 列傳第五十二
卷八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卷八十六 列傳第五十六 張軌
卷八十七 列傳第五十七
卷八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 孝友傳
卷八十九 列傳第五十九 忠義傳
卷九十 列傳第六十 良吏傳
卷九十一 列傳第六十一 儒林傳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六十二 文苑傳
卷九十三 列傳第六十三 外戚傳
卷九十四 列傳第六十四 隱逸傳
卷九十五 列傳第六十五 藝術傳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六十六 列女傳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四夷
卷九十八 列傳第六十八
卷九十九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 列傳第七十
卷一百○一 載記第一
卷一百○二 載記第二
卷一百零三 載記第三 劉曜
卷一百零四 載記第四 石勒上
卷一百零五 載記第五 石勒下
卷一百零六 載記第六 石季龍上
卷一百零七 載記第七 石季龍下
卷一百零八 載記第八 慕容廆
卷一百零九 載記第九 慕容皝
卷一百一十 載記第十 慕容儁
卷一百一十一 載記第十一 慕容暐
卷一百一十二 載記第十二 苻洪 苻健 苻生
卷一百一十三 載記第十三 苻堅上
卷一百一十四 載記第十四 苻堅下
卷一百一十五 載記第十五 苻丕 苻登
卷一百一十六 載記第十六 姚弋仲 姚襄 姚萇
卷一百一十七 載記第十七 姚興上
卷一百一十八 載記第十八 姚興下
卷一百一十九 載記第十九 姚泓
卷一百二十 載記第二十 李特 李流
卷一百二十一 載記第二十一 李雄 李班 李期 李壽 李勢
卷一百二十二 載記第二十二 呂光 呂纂 呂隆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 慕容垂
卷一百二十四 載記第二十四 慕容寶 慕容盛 慕容熙 慕容雲
卷一百二十五 載記第二十五 乞伏國仁 乞伏乾歸 乞伏熾磐 馮跋
卷一百二十六 載記第二十六 禿髮烏孤 禿髮利鹿孤 禿髮傉檀
卷一百二十七 載記第二十七 慕容德
卷一百二十八 載記第二十八 慕容超
卷一百二十九 載記第二十九 沮渠蒙遜
卷一百三十 載記第三十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