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隋書(繁體版)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一 后妃
作者:唐 · 魏徵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夫陰陽肇分,乾坤定位,君臣之道斯著,夫婦之義存焉。陰陽和則裁成萬物,家道正則化行天下,由近及遠,自家刑國,配天作合,不亦大乎!興亡是繫,不亦重乎!是以先王慎之,正其本而嚴其防。後之繼體,靡克聿修,甘心柔曼之容,罔念幽閑之操。成敗攸屬,安危斯在。故皇、英降而虞道隆,任、姒歸而姬宗盛,妹、妲致夏、殷之釁,襃、趙結周、漢之禍。爰歷晉、宋,實繁有徒。皆位以寵升,榮非德進,恣行淫僻,莫顧禮儀,為梟為鴟,敗不旋踵。後之伉儷宸極,正位居中,罕蹈平易之塗,多遵覆車之轍。睢鳩之德,千載寂寥;牝雞之晨,殊邦接響。窈窕淑女,靡有求於寤寐;鏗鏘環珮,鮮克嗣於徽音。永念前修,歎深彤管。覽載籍於旣往,考行事於當時,存亡得失之機,蓋亦多矣。故述皇后列傳,所以垂戒將來。
       然后妃之制,夏、殷以前略矣。周公定禮,內職始備列焉。秦、漢以下,代有沿革,品秩差次,前史載之詳矣。齊、梁以降,歷魏暨周,廢置益損,參差不一。周宣嗣位,不率典章,衣褘翟、稱中宮者,凡有五。夫人以下,略無定數。高祖思革前弊,大矯其違,唯皇后正位,傍無私寵,婦官稱號,未詳備焉。開皇二年,著內官之式,略依周禮,省減其數。嬪三員,掌教四德,視正三品。世婦九員,掌賔客祭祀,視正五品。女御三十八員,掌女工絲枲,視正七品。又採漢、晉舊儀,置六尚、六司、六典,遞相統攝,以掌宮掖之政。一曰尚宮,掌導引皇后及閨閤廩賜。管司令三人,掌圖籍法式,糾察宣奏;典琮三人,掌琮璽器玩。二曰尚儀,掌禮儀教學。管司樂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贊三人,掌導引內外命婦朝見。三曰尚服,掌服章寶藏。管司飾三人,掌簪珥花嚴;典櫛三人,掌巾櫛膏沐。四曰尚食,掌進膳先嘗。管司醫三人,掌方藥卜筮;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五曰尚寢,掌幃帳牀褥。管司筵三人,掌鋪設灑掃;典執三人,掌扇傘燈燭。六曰尚工,掌營造百役。管司製三人,掌衣服裁縫;典會三人,掌財帛出入。六尚各三員,視從九品,六司視勳品,六典視流外二品。初,文獻皇后功參歷試,外預朝政,內擅宮闈,懷嫉妒之心,虛嬪妾之位,不設三妃,防其上逼。自嬪以下,置六十員。加又抑損服章,降其品秩。至文獻崩後,始置貴人三員,增嬪至九員,世婦二十七員,御女八十一員。貴人等關掌宮闈之務,六尚已下,皆分隷焉。
       煬帝時,后妃嬪御,無釐婦職,唯端容麗飾,陪從醼遊而已。帝又參詳典故,自製嘉名,著之於令。貴妃、淑妃、德妃,是為三夫人,品正第一。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是為九嬪,品正第二。婕妤一十二員,品正第三,美人、才人一十五員,品正第四,是為世婦。寶林二十四員,品正第五;御女二十四員,品正第六;采女三十七員,品正第七,是為女御。總一百二十,以叙於宴寢。又有承衣刀人,皆趨侍左右,並無員數,視六品已下。
       時又增置女官,準尚書省,以六局管二十四司。一曰尚宮局,管司言,掌宣傳奏啟;司簿,掌名錄計度;司正,掌格式推罰;司闈,掌門閤管鑰。二曰尚儀局,管司籍,掌經史教學,紙筆几案;司樂,掌音律;司賔,掌賔客;司贊,掌禮儀贊相導引。三曰尚服局,管司璽,掌琮璽符節;司衣,掌衣服;司飾,掌湯沐巾櫛玩弄;司仗,掌仗衛戎器。四曰尚食局,管司膳,掌膳羞;司醞,掌酒醴醯醢;司藥,掌醫巫藥劑;司饎,掌廩餼柴炭。五曰尚寢局,管司設,掌牀席帷帳,鋪設灑掃;司輿,掌輿輦傘扇,執持羽儀;司苑,掌園籞種植,蔬菜瓜果;司燈,掌火燭。六曰尚工局,管司製,掌營造裁縫,司寶,掌金玉珠璣錢貨;司綵,掌繒帛;司織,掌織染。六尚二十二司,員各二人,唯司樂、司膳員各四人。每司又置典及掌,以貳其職。六尚十人,品從第五;司二十八人,品從第六;典二十八人,品從第七;掌二十八人,品從第九。女使流外,量局閑劇,多者十人已下,無定員數。聯事分職,各有司存焉。
       文獻獨孤皇后,河南洛陽人,周大司馬、河內公信之女也。信見高祖有奇表,故以后妻焉,時年十四。高祖與后相得,誓無異生之子。后初亦柔順恭孝,不失婦道。后姊為周明帝后,長女為周宣帝后,貴戚之盛,莫與為比,而后每謙卑自守,世以為賢。及周宣帝崩,高祖居禁中,總百揆,后使人謂高祖曰:「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高祖受禪,立為皇后。
       突厥嘗與中國交市,有明珠一篋,價值八百萬,幽州總管陰壽白后市之。后曰:「非我所須也。當今戎狄屢寇,將士罷勞,未若以八百萬分賞有功者。」百僚聞而畢賀。高祖甚寵憚之。上每臨朝,后輒與上方輦而進,至閣乃止。使宦官伺上,政有所失,隨則匡諫,多所弘益。候上退朝而同反燕寢,相顧欣然。后早失二親,常懷感慕,見公卿有父母者,每為致禮焉。有司奏以周禮百官之妻,命於王后,憲章在昔,請依古制。后曰:「以婦人與政,或從此漸,不可開其源也。」不許。后每謂諸公主曰:「周家公主,類無婦德,失禮於舅姑,離薄人骨肉,此不順事,爾等當誡之。」大都督崔長仁,后之中外兄弟也,犯法當斬。高祖以后之故,欲免其罪。后曰:「國家之事,焉可顧私!」長仁竟坐死。后異母弟陀,以貓鬼巫蠱,咒詛於后,坐當死。后三日不食,為之請命曰:「陀若蠹政害民者,妾不敢言。今坐為妾身,敢請其命。」陀於是減死一等。后每與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宮中稱為二聖。
       后頗仁愛,每聞大理決囚,未嘗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後宮莫敢進御。尉遲迥女孫有美色,先在宮中。上於仁壽宮見而悅之,因此得幸。后伺上聽朝,陰殺之。上由是大怒,單騎從苑中而出,不由徑路,入山谷間二十餘里。高熲、楊素等追及上,扣馬苦諫。上太息曰:「吾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熲曰:「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上意少解,駐馬良久,中夜方始還宮。后俟上於閣內。及上至,后流涕拜謝,熲、素等和解之。上置酒極歡,后自此意頗衰折。初,后以高熲是父之家客,甚見親禮。至是,聞熲謂己為一婦人,因此銜恨。又以熲夫人死,其妾生男,益不善之,漸加譖毀,上亦每事唯后言是用。后見諸王及朝士有妾孕者,必勸上斥之。時皇太子多內寵,妃元氏暴薨,后意太子愛妾雲氏害之。由是諷上黜高熲,竟廢太子立晉王廣,皆后之謀也。
       仁壽二年八月甲子,月暈四重,己巳,太白犯軒轅。其夜,后崩於永安宮,時年五十。葬於太陵。其後,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俱有寵,上頗惑之,由是發疾。及危篤,謂侍者曰「使皇后在,吾不及此」云。
       宣華夫人陳氏,陳宣帝之女也。性聦慧,姿貌無雙。及陳滅,配掖庭,後選入宮為嬪。時獨孤皇后性妒,後宮罕得進御,唯陳氏有寵。晉王廣之在藩也,陰有奪宗之計,規為內助,每致禮焉。進金蛇、金駝等物,以取媚於陳氏。皇太子廢立之際,頗有力焉。及文獻皇后崩,進位為貴人,專房擅寵,主斷內事,六宮莫與為比。及上大漸,遺詔拜為宣華夫人。
       初,上寢疾於仁壽宮也,夫人與皇太子同侍疾。平旦出更衣,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歸於上所。上怪其神色有異,問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無禮。」上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誠誤我!」意謂獻皇后也。因呼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曰:「召我兒!」述等將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巖出閤為敕書訖,示左僕射楊素。素以其事白太子,太子遣張衡入寢殿,遂令夫人及後宮同侍疾者,並出就別室。俄聞上崩,而未發喪也。夫人與諸後宮相顧曰:「事變矣!」皆色動股慄。晡後,太子遣使者齎金合子,帖紙於際,親署封字,以賜夫人。夫人見之惶懼,以為鴆毒,不敢發。使者促之,於是乃發,見合中有同心結數枚。諸宮人咸悅,相謂曰:「得免死矣!」陳氏恚而却坐,不肯致謝。諸宮人共逼之,乃拜使者。其夜,太子烝焉。
       及煬帝嗣位之後,出居仙都宮。尋召入,歲餘而終,時年二十九。帝深悼之,為製神傷賦。
       容華夫人蔡氏,丹陽人也。陳滅之後,以選入宮,為世婦。容儀婉嫕,上甚悅之。以文獻皇后故,希得進幸。及后崩,漸見寵遇,拜為貴人,參斷宮掖之務,與陳氏相亞。上寢疾,加號容華夫人。上崩後,自請言事,亦為煬帝所烝。
       煬帝蕭皇后,梁明帝巋之女也。江南風俗,二月生子者不舉。后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而養之。未幾,岌夫妻俱死,轉養舅氏張軻家。然軻甚貧窶,后躬親勞苦。煬帝為晉王時,高祖將為王選妃於梁,徧占諸女,諸女皆不吉。巋迎后於舅氏,令使者占之,曰:「吉。」於是遂策為王妃。
       后性婉順,有智識,好學解屬文,頗知占候。高祖大善之,帝甚寵敬焉。及帝嗣位,詔曰:「朕祗承丕緒,憲章在昔,爰建長秋,用承饗薦。妃蕭氏,夙稟成訓,婦道克修,宜正位軒闈,式弘柔教,可立為皇后。」
       帝每遊幸,后未嘗不隨從。時后見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厝言,因為述志賦以自寄。其詞曰:
       承積善之餘慶,備箕帚於皇庭。恐修名之不立,將負累於先靈。迺夙夜而匪懈,實寅懼於玄冥。雖自強而不息,亮愚矇之所滯。思竭節於天衢,才追心而弗逮。實庸薄之多幸,荷隆寵之嘉惠。賴天高而地厚,屬王道之升平。均二儀之覆載,與日月而齊明。迺春生而夏長,等品物而同榮。願立志於恭儉,私自兢於誡盈。孰有念於知足,苟無希於濫名。惟至德之弘深,情不邇於聲色。感懷舊之餘恩,求故劔於宸極。叨不世之殊盼,謬非才而奉職。何寵祿之踰分,撫胸襟而未識。雖沐浴於恩光,內慚惶而累息。顧微躬之寡昧,思令淑之良難。實不遑於啟處,將何情而自安!若臨深而履薄,心戰慄其如寒。
       夫居高而必危,慮處滿而防溢。知恣夸之非道,乃攝生於沖謐。嗟寵辱之易驚,尚無為而抱一。履謙光而守志,且願安乎容膝。珠簾玉箔之奇,金屋瑤臺之美,雖時俗之崇麗,蓋吾人之所鄙。愧絺綌之不工,豈絲竹之喧耳。知道德之可尊,明善惡之由己。蕩囂煩之俗慮,乃伏膺於經史。綜箴誡以訓心,觀女圖而作軌。遵古賢之令範,冀福祿之能綏。時循躬而三省,覺今是而昨非。嗤黃老之損思,信為善之可歸。慕周姒之遺風,美虞妃之聖則。仰先哲之高才,貴至人之休德。質菲薄而難蹤,心恬愉而去惑。乃平生之耿介,實禮義之所遵。雖生知之不敏,庶積行以成仁。懼達人之蓋寡,謂何求而自陳。誠素志之難寫,同絕筆於獲麟。
       及帝幸江都,臣下離貳,有宮人白后曰:「外聞人人欲反。」后曰:「任汝奏之。」宮人言於帝,帝大怒曰:「非所宜言!」遂斬之。後人復白后曰:「宿衛者往往偶語謀反。」后曰:「天下事一朝至此,勢已然,無可救也。何用言之,徒令帝憂煩耳。」自是無復言者。
       及宇文氏之亂,隋軍至聊城。化及敗,沒於竇建德。突厥處羅可汗遣使迎后於洺州,建德不敢留,遂入於虜庭。大唐貞觀四年,破滅突厥,乃以禮致之,歸于京師。
       史臣曰:二后,帝未登庸,早儷宸極,恩隆好合,始終不渝。文獻德異鳲鳩,心非均一,擅寵移嫡,傾覆宗社,惜哉!書曰:「牝雞之晨,惟家之索。」高祖之不能敦睦九族,抑有由矣。蕭后初歸藩邸,有輔佐君子之心。煬帝得不以道,便謂人無忠信。父子之間,尚懷猜阻,夫婦之際,其何有焉!暨乎國破家亡,竄身無地,飄流異域,良足悲矣!

本书目录

宋天聖二年隋書刊本原跋
卷一 帝紀第一 高祖上
卷二 帝紀第二 高祖下
卷三 帝紀第三 煬帝上
卷四 帝紀第四 煬帝下
卷五 帝紀第五 恭帝
卷六 志第一 禮儀一
卷七 志第二 禮儀二
卷八 志第三 禮儀三
卷九 志第四 禮儀四
卷十 志第五 禮儀五
卷十一 志第六 禮儀六
卷十二 志第七 禮儀七
卷十三 志第八 音樂上
卷十四 志第九 音樂中
卷十五 志第十 音樂下
卷十六 志第十一 律曆上
卷十七 志第十二 律曆中
卷十八 志第十三 律曆下
卷十九 志第十四 天文上
卷二十 志第十五 天文中
卷二十一 志第十六 天文下
卷二十二 志第十七 五行上
卷二十三 志第十八 五行下
卷二十四 志第十九 食貨
卷二十五 志第二十 刑灋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
卷二十七 志第二十二 百官中
卷二十八 志第二十三 百官下
卷二十九 志第二十四 地理上
卷三十 志第二十五 地理中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地理下
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七 經籍一
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八 經籍二
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九 經籍三
卷三十五 志第三十 經籍四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一 后妃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 李穆 梁睿
卷三十八 列傳第三 劉昉 鄭譯 柳裘 皇甫績 盧賁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卷四十 列傳第五
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七
卷四十三 列傳第八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
卷四十五 列傳第十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一
卷四十七 列傳第十二
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三
卷四十九 列傳第十四
卷五十 列傳第十五
卷五十一 列傳第十六 長孫覽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七 韓擒虎
卷五十三 列傳第十八
卷五十四 列傳第十九
卷五十五 列傳第二十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宇文
卷五十七 列傳第二十二 盧思道
卷五十八 列傳第二十三
卷五十九 列傳第二十四
卷六十 列傳第二十五 于仲文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二十七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八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十九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卷六十六 列傳第三十一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二
卷六十八 列傳第三十三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三十四
卷七十 列傳第三十五
卷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六 誠節
卷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七 孝義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 循吏
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酷吏
卷七十五 列傳第四十 儒林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隱逸
卷七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藝術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十四 外戚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五 列女
卷八十一 列傳第四十六 東夷
卷八十二 列傳第四十七 南蠻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八 西域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九 北狄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 宇文化及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