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遼史(繁體版)
卷四 本紀第四 太宗下
作者:元 · 脫脫等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會同元年春正月戊申朔,晉及諸國遣使來賀。晉使且言已命和凝撰聖德神功碑。戊辰,遣人使晉。
       二月壬午,室韋進白麃。戊子,鐵驪來貢。丁酉,獵松山。戊戌,幸遼河東。丙申,上思人皇王,遣惕隱率宗室以下祭其行宮。丁未,詔增晉使所經供億戶。
       三月壬戌,將東幸,三剋言農務方興,請減輜重,促還朝,從之。丙寅,女直來貢。癸酉,東幸。
       夏四月戊寅朔,如南京。甲申,女直來貢。乙酉,幸溫泉。己丑,還宮,朝于皇太后。丁酉,女直貢弓矢。己亥,西南邊大詳穩耶律魯不古奏党項捷。
       五月甲寅,晉復遣使請上尊號,從之。
       六月丙子朔,吐谷渾及女直來貢。辛卯,南唐來貢。癸巳,詔建日月四時堂,圖寫古帝王事于兩廡。
       秋七月癸亥,遣使賜晉馬。丁卯,遣鶻离底使晉,梅里了古使南唐。戊辰,遣中臺省右相耶律述蘭迭烈哥使晉,臨海軍節度使趙思溫副之,冊晉帝為英武明義皇帝。
       八月戊子,女直來貢。庚子,吐谷渾、烏孫、靺鞨皆來貢。
       九月庚戌,黑車子室韋貢名馬。邊臣奏晉遣守司空馮道、左散騎常侍韋勳來上皇太后尊號,左僕射劉昫、右諫議大夫盧重上皇帝尊號,遂遣監軍寅你已充接伴。壬子,詔群臣及高年,凡授大臣爵秩,皆賜錦袍、金帶、白馬、金飾鞍勒,著于令。
       冬十月甲戌朔,遣郎君迪里姑等撫問晉使。壬寅,晉遣使來謝冊禮。是日,復有使進獨峯駝及名馬。
       十一月甲辰朔,命南北宰相及夷离菫就館賜晉使馮道以下宴。丙午,上御開皇殿,召見晉使。壬子,皇太后御開皇殿,馮道、韋勳冊上尊號曰廣德至仁昭烈崇簡應天皇太后。甲子,行再生柴冊禮。丙寅,皇帝御宣政殿,劉昫、盧重冊上尊號曰睿文神武法天啟運明德章信至道廣敬昭孝嗣聖皇帝。大赦,改元會同。是月,晉復遣趙瑩奉表來賀,以幽、薊、瀛、莫、涿、檀、順、媯、儒、新、武、雲、應、朔、寰、蔚十六州并圖籍來獻。於是詔以皇都為上京,府曰臨潢。升幽州為南京,南京為東京。改新州為奉聖州,武州為歸化州。升北、南二院及乙室夷离菫為王,以主簿為令,令為刺史,刺史為節度使,二部梯里已為司徒,達剌干為副使,麻都不為縣令,縣達剌干為馬步。置宣徽、閤門使,控鶴、客省、御史大夫、中丞、侍御、判官、文班牙署、諸宮院世燭,馬群、遙輦世燭,南北府、國舅帳郎君官為敞史,諸部宰相、節度使帳為司空,二室韋闥林為僕射,鷹坊、監冶等局官長為詳穩。
       十二月戊戌,遣同括、阿鉢等使晉,制加晉馮道守太傅,劉昫守太保,餘官各有差。
       二年春正月乙巳,以受晉冊,遣使報南唐、高麗。丁未,御開皇殿,宴晉使馮道以下,賜物有差。戊申,晉遣金吾衞大將軍馬從斌、考功郎中劉知新來貢珍幣,命分賜群臣。丙辰,晉遣使謝免沿邊四州錢幣。
       二月戊寅,宴諸王及節度使來賀受冊禮者,仍命皇太子、惕隱迪輦餞之。癸巳,謁太祖廟,賜在京吏民物,及內外群臣官賞有差。丁酉,加兼侍中、左金吾衞上將軍王鄑檢校太尉。
       三月,畋于褭潭之側。戊申,女直來貢。丁巳,封皇子述律為壽安王,罨撒葛為太平王。己巳,大賚百姓。
       夏四月乙亥,幸木葉山。癸巳,東京路奏狼食人。
       五月乙巳,禁南京鬻牝羊出境。思奴古多里等坐盜官物,籍其家。南唐遣使來貢。丁未,以所貢物賜群臣。戊申,回鶻單于使人乞授官,詔第加刺史、縣令。
       六月丁丑,雨雪。是夏,駐蹕頻蹕淀。
       秋七月戊申,晉遣使進犀帶。庚戌,吐谷渾來貢。乙卯,敞史阿鉢坐奉使失職,命笞之。
       閏月癸未,乙室大王坐賦調不均,以木劍背撻而釋之;并罷南、北府民上供,及宰相、節度諸賦役非舊制者。乙酉,遣的烈賜晉烏古良馬。己丑,以南王府二刺史貪蠹,各杖一百,仍繫虞候帳,備射鬼箭;選群臣為民所愛者代之。
       八月乙丑,晉遣使貢歲幣,奏輸戌、亥二歲金幣于燕京。
       九月甲戌,阻卜阿离底來貢。己卯,遣使使晉。
       冬十月丁未,上以烏古部水草肥美,詔北、南院徙三石烈戶居之。
       十一月丁亥,鐵驪、燉煌並遣使來貢。
       十二月庚子,鈎魚于土河。甲子,回鶻使者傔人有以刃相擊者,詔付其使處之。
       三年春正月戊子,吳越王遣使來貢。庚寅,人皇王妃來朝。回鶻使乞觀諸國使朝見禮,從之。壬辰,遣陪謁、阿鉢使晉致生辰禮。晉以并、鎮、忻、代之吐谷渾來歸。
       二月己亥,奚王勞骨寧率六節度使朝貢。庚子,烏古遣使獻伏鹿國俘,賜其部夷离菫旗鼓以旌其功。壬寅,女直來貢。辛亥,墨离鶻末里使回鶻阿薩蘭還,賜對衣勞之。乙卯,鴨淥江女直遣使來覲。
       三月戊辰,遣使使晉,報幸南京。己巳,如南京。辛未,命惕隱耶律涅离骨德率萬騎先驅。壬申,次石嶺,以奚王勞骨寧監軍寅你已朝謁不時,切責之。丙子,魯不姑上党項俘獲數。癸未,獵水門,獲白鹿。庚寅,詔扈從擾民者從軍律。甲午,幸薊州。乙未,晉及南唐各遣使來覲。
       夏四月庚子,至燕,備法駕,入自拱辰門,御元和殿,行入閤禮。壬寅,遣人使晉。乙巳,幸留守趙延壽別墅。丙午,晉遣宣徽使楊端、王眺等來問起居。壬子,御便殿,宴晉及諸國使。丙辰,晉遣使進茶藥。壬戌,御昭慶殿,宴南京群臣。癸亥,晉遣使賀端午,以所進節物賜群臣。乙丑,南唐進白龜。
       五月庚午,以端午宴群臣及諸國使,命回鶻、燉煌二使作本俗舞,俾諸使觀之。庚辰,晉遣使進弓矢。甲申,遣皇子天德及檢校司徒邸用和使晉。戊子,閱騎兵于南郊。
       六月乙未朔,東京宰相耶律羽之言渤海相大素賢不法,詔僚佐部民舉有才德者代之。丙申,閱步卒于南郊。庚子,晉及轄剌骨只遣使來見。壬寅,駕發燕京,命中書令蕭僧隱部諸道軍于長坐營。癸丑,次奉聖州。甲寅,勞軍士。
       秋七月己巳,獵猾底烈山。癸酉,朝于皇太后。丙子,從皇太后視人皇王妃疾。戊寅,人皇王妃蕭氏薨。己卯,以安重榮據鎮州叛晉,詔征南將軍柳嚴邊備。丙戌,徙人皇王行宮于其妃薨所。辛卯,晉遣使請行南郊禮,許之。
       八月己亥,詔東丹吏民為其王倍妃蕭氏服。庚子,阻卜來貢。壬寅,遣使南唐。乙巳,阻卜、黑車子室韋、賃烈等國來貢。南唐遣使求青氊帳,賜之。戊申,以安端私城為白川州。辛亥,鼻骨德使乞賜爵,以其國相授之。甲寅,阻卜來貢。乙卯,置白川州官屬。丙辰,詔以于諧里河、臚朐河之近地,給賜南院歐菫突呂、乙斯勃、北院溫納何剌三石烈人為農田。營衞志下,五院部有甌昆、亦習本,即此歐菫突呂、乙斯勃;六院部有斡納阿剌,即溫納何剌。
       九月庚午,侍中崔窮古言:「晉主聞陛下數游獵,意請節之。」上曰:「朕之畋獵,非徒從樂,所以練習武事也。」乃詔諭之。壬午,邊將奏破吐谷渾,擒其長;詔止誅其首惡及其丁壯,餘並釋之。丙戌,晉遣使貢名馬。戊子,女直及吳越王遣使來貢。
       冬十月辛丑,遣剋郎使吳越,略姑使南唐。庚申,晉遣使貢布,及請親祠南嶽,從之。
       十一月己巳,南唐遣使奉蠟丸書言晉密事。丁丑,詔有司教民播種紡績。除姊亡妹續之法。
       十二月壬辰朔,率百僚謁太祖行宮。甲午,燔柴,禮畢,祠于神帳。丙申,遣使使晉。丙辰,詔契丹人授漢官者從漢儀,聽與漢人婚姻。丁巳,詔燕京皇城西南堞建涼殿。
       是冬,駐蹕于傘淀。
       四年春正月壬戌,以乙室、品卑、突軌三部鰥寡不能自存者,官為之配。丙子,南唐遣使來貢。庚辰,涅剌、烏隗部獻党項俘獲數。己丑,詔定征党項功。
       二月丙申,皇太子獲白麞。甲辰,晉遣使進香藥。丙子,鐵驪來貢。丁巳,詔有司編始祖奇首可汗事迹。己未,晉遣楊彥詢來貢,且言鎮州安重榮跋扈狀,遂留不遣。是月,晉鎮州安重榮執遼使者拽剌。
       三月,特授回鶻使闊里于越,并賜旌旗、弓劍、衣馬,餘賜有差。癸酉,晉以許祀南郊,遣使來謝,進黃金十鎰。
       夏四月己卯,晉遣使進櫻桃。
       五月庚辰,吐谷渾夷离菫蘇等叛入晉。遣牒蠟往諭晉及太原守臣。
       六月辛卯,振武軍節度副使趙崇逐其節度使耶律畫里,以朔州叛,附晉。丙午,命宣徽使褭古只赴朔州,以兵圍其城,有晉使至,請開壁,即勿聽,驛送闕下。
       秋七月癸亥,南唐遣使奉蠟丸書。丙寅,褭古只奏請遣使至朔令降,守者猶堅壁弗納。且言晉有貢物,命即以所貢物賜攻城將校。己巳,有司奏神纛車有蜂巢成蜜,史占之,吉。壬申,晉遣使進水晶硯。
       八月癸巳,南唐奉蠟丸書。庚子,晉遣使進犀弓、竹矢。吳越王遣使奉蠟丸書。
       九月壬申,有星孛于晉分。丁丑,幸歸化州。
       冬十月辛丑,有司奏燕、薊大熟。癸卯,吳越王遣使來貢。
       十一月丙寅,晉以討安重榮來告。庚午,吐谷渾請降,遣使撫諭。阻卜來貢,以其物賜左右。丙子,鴨淥江女直來貢。壬午,以永寧、天授二節及正旦、重午、冬至、臘並受賀,著令。
       十二月戊子,晉遣使來告山南節度使安從進反。詔以便宜討之。庚寅,南唐遣使奉蠟丸書。戊戌,晉遣王升鸞來貢。戊申,晉以敗安重榮來告,遂遣楊彥詢歸。辛亥,晉遣使乞罷戍兵,詔惕隱朔古班師。甲寅,攻拔朔州,遣控鶴指揮使諧里勞軍。時褭古只戰歿城下,上怒,命誅城中丁壯,仍以叛民上戶三十為褭古只部曲。
       五年春正月丙辰朔,上在歸化州,御行殿受群臣朝。以諸道貢物進太后及賜宗室百僚。戊午,詔求直言,北王府郎君耶律海思應詔,召對稱旨,特授宣徽使。詔政事令僧隱等以契丹戶分屯南邊。戊辰,晉函安重榮首來獻。上數欲親討重榮,至是乃止。癸酉,遣使使晉。是月,晉以朔州平,遣使來賀,遂遣客省使耶律化哥使晉并致生辰禮。
       二月壬辰,上將南幸,以諸路有未平者,召太子及群臣議,皆曰:「今襄、鎮、朔三州雖已平,然吐谷渾為安重榮所誘,猶未歸命,宜發兵討之,以警諸部。」上曰:「正與朕合。」遂詔以明王隈恩代于越信恩為西南路招討使以討之,且諭明王宜先練習邊事,而後之官。甲午,如南京。遣使使晉索吐谷渾叛者。乙未,鼻骨德來貢。
       三月乙卯朔,晉遣齊州防禦使宋暉業、林茶酒使張言來問起居。
       閏月,駐蹕陽門。
       夏四月甲寅朔,鐵驪來貢,以其物分賜群臣。丙子,晉遣使進射柳鞍馬。
       五月五日戊子,禁屠宰。
       六月癸丑朔,晉齊王重貴遣使來貢。丁巳,徒覩古、素撒來貢。乙丑,晉主敬瑭殂,子重貴立。戊辰,晉遣使告哀,輟朝七日。庚午,遣使往晉弔祭。丁丑,聞皇太后不豫,上馳入侍,湯藥必親嘗。仍告太祖廟,幸菩薩堂,飯僧五萬人。七月乃愈。
       秋七月庚寅,晉遣金吾衞大將軍梁言、判四方館事朱崇節來謝,書稱「孫」,不稱「臣」,遣客省使喬榮讓之。景延廣答曰:「先帝則聖朝所立,今主則我國自冊。為鄰為孫則可,奉表稱臣則不可。」榮還,具奏之,上始有南伐之意。辛卯,阻卜、鼻骨德、烏古來貢。將軍闥德里、蒲骨等率降將轄德至闕,并獻所獲。丁未,晉遣使以祖母哀來告。
       八月辛酉,女直、阻卜、烏古各貢方物。甲子,晉復襄州。戊辰,詔河東節度使劉知遠送叛臣烏古指揮使由燕京赴闕。癸酉,遣天城軍節度使蕭拜石弔祭于晉。
       九月壬辰,遣使賀晉帝嗣位。
       冬十月己巳,徵諸道兵。遣將軍密骨德伐党項。
       十一月乙未,武定軍奏松生棗。
       十二月癸亥,晉遣使來謝。
       是冬,駐蹕赤城。
       六年春二月乙卯,晉遣使進先帝遺物。辛酉,晉遣使請居汴,從之。
       三月己卯朔,吳越王遣使來貢。甲申,梅里喘引來歸。戊子,南唐遣使奉蠟丸書。丁未,晉至汴,遣使來謝。
       夏四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五月己亥,遣使如晉致生辰禮。
       六月丁未朔,鐵驪來貢。己未,奚鋤骨里部進白麝。辛酉,莫州進白鵲。晉遣使貢金。
       秋八月丁未朔,晉復貢金。己未,如奉聖州。晉遣其子延煦來朝。
       冬十一月辛卯,上京留守耶律迪輦得晉諜,知有二心。甲辰,鐵驪來貢。
       十二月丁未,如南京,議伐晉。命趙延壽、趙延昭、安端、解里等由滄、恒、易、定分道而進,大軍繼之。
       是歲,楊彥昭請移鎮奈濼及新鎮,從之。
       七年春正月甲戌朔,趙延壽、延昭率前鋒五萬騎次任丘。丙子,安端入雁門,圍忻、代。己卯,趙延壽圍貝州,其軍校邵珂開南門納遼兵,太守吳巒投井死。己丑,次元城,授延壽魏、博等州節度使,封魏王,率所部屯南樂。丙申,遣兵攻黎陽,晉張彥澤來拒。辛丑,晉遣使來修舊好,詔割河北諸州,及遣桑維翰、景延廣來議。
       二月甲辰朔,攻博州,刺史周儒以城降。晉平盧軍節度使楊光遠密道遼師自馬家口濟河。晉將景延廣命石斌守麻家口,白再榮守馬家口。未幾,周儒引遼軍麻答營于河東,攻鄆州北津,以應光遠。晉遣李守貞、皇甫遇、梁漢璋、薛懷讓將兵萬人,緣河水陸俱進。遼軍圍晉別將于戚城,晉主自將救之,遼師解去。守貞等至馬家口,麻答遣步卒萬人築營壘,騎兵萬人守於外,餘兵屯河西。渡未已,晉兵薄之,遼軍不利。
       三月癸酉朔,趙延壽言:「晉諸軍沿河置柵,皆畏怯不敢戰。若率大兵直抵澶淵,據其橋梁,晉必可取。」是日,晉兵駐澶淵,其前軍高行周在戚城。乃命延壽、延昭以數萬騎出行周右,上以精兵出其左。戰至暮,上復以勁騎突其中軍,晉軍不能戰。會有諜者言晉軍東面數少,沿河城柵不固,乃急擊其東偏,衆皆奔潰。縱兵追及,遂大敗之。壬午,留趙延昭守貝州,徙所俘戶于內地。
       夏四月癸丑,還次南京。辛未,如涼陘。
       五月癸酉,耶律拔里得奏破德州,擒刺史尹居璠及將吏二十七人。
       六月甲辰,黑車子室韋來貢。乙巳,絍沒里、要里等國來貢。
       秋七月己卯,晉楊光遠遣人奉蠟丸書。辛卯,晉遣張暉奉表乞和,留暉不遣。
       八月辛酉,回鶻遣使請婚,不許。是月,晉鎮州兵來襲飛狐,大同軍節度使耶律孔阿戰敗之。
       九月庚午朔,北幸。
       冬十月丁未,鼻骨德來貢。壬戌,天授節,諸國進賀,惟晉不至。
       十一月壬申,詔徵諸道兵,以閏月朔會溫榆河北。
       十二月癸卯,南伐。甲子,次古北口。
       閏月己巳朔,閱諸道兵於溫榆河。己卯,圍恒州,下其九縣。
       八年春正月庚子,分兵攻邢、洺、磁三州,殺掠殆盡。入鄴都境。張從恩、馬全節、安審琦兵悉陳于相州安陽水之南。皇甫遇與濮州刺史慕容彥超將兵千騎來覘遼軍。至鄴都,遇遼軍數萬,且戰且却,至榆林店。遼軍繼至,遇與彥超力戰百餘合,遇馬斃,步戰,審琦引騎兵踰水以救,遼軍乃還。
       二月,圍魏,晉將杜重威率兵來救。戊子,晉將折從阮陷勝州。
       三月戊戌,師拔祁州,殺其刺史沈斌。庚戌,杜重威、李守貞攻泰州。戊子,趙延壽率前鋒薄泰城。己未,重威、守貞引兵南遁,追至陽城,大敗之。復以步卒為方陣來拒,與戰二十餘合。壬戌,復搏戰十餘里。癸亥,圍晉兵于白團衞村。晉兵下鹿角為營。是夕大風。至曙,命鐵鷂軍下馬,拔其鹿角,奮短兵入擊。順風縱火揚塵,以助其勢。晉軍大呼曰:「都招討何不用兵,令士卒徒死!」諸將皆奮出戰。張彥澤、藥元福、皇甫遇出兵大戰,諸將繼至,遼軍却數百步。風益甚,晝晦如夜。符彥卿以萬騎橫擊遼軍,率步卒並進,遼軍不利。上乘奚車退十餘里,晉追兵急,獲一橐駝乘之乃歸。晉兵退保定州。
       夏四月甲申,還次南京,杖戰不力者各數百。庚寅,宴將士於元和殿。癸巳,如涼陘。
       六月戊辰,回鶻來貢。辛未,吐谷渾、鼻骨德皆來貢。辛巳,黑車子室韋來貢。丁亥,趙延壽奏晉兵襲高陽,戍將擊走之。
       秋七月乙卯,獵平地松林。晉遣孟守中奉表請和,仍以前事答之。
       八月己巳,詔侍衞蕭素撒閱群牧于北陘。
       九月壬寅,次赤山,宴從臣,問軍國要務,對曰:「軍國之務,愛民為本。民富則兵足,兵足則國強。」上以為然。辛酉,還上京。
       冬十月辛未,祠木葉山。
       十一月戊戌,女直、鐵驪來貢。
       十二月癸亥朔,朝謁太祖行宮。乙丑,雲州節度使耶律孔阿獲晉諜者。戊辰,臘,賜諸國貢使衣馬。
       九年春正月庚子,回鶻來貢。丁未,女直來貢。
       二月戊辰,鼻骨德奏軍籍。
       三月己亥,吐谷渾遣軍校恤烈獻生口千戶,授恤烈檢校司空。
       夏四月辛酉朔,吐谷渾白可久來附。是月,如涼陘。
       五月庚戌,晉易州戍將孫方簡請內附。
       六月戊子,謁祖陵,更閟神殿為長思。
       秋七月辛亥,詔徵諸道兵,敢傷禾稼者,以軍法論。癸丑,女直來貢。乙卯,以阻卜酋長曷剌為本部夷离菫。
       八月丙寅,烏古來貢。是月,自將南伐。
       九月壬辰,閱諸道兵于漁陽西棗林淀。是月,趙延壽與晉張彥澤戰于定州,敗之。
       冬十一月戊子朔,進圍鎮州。丙申,先遣候騎報晉兵至,遣精兵斷河橋,晉兵退保武強。南院大王迪輦、將軍高模翰分兵由瀛州間道以進,杜重威遣貝州節度使梁漢璋率衆來拒。與戰,大敗之,殺梁漢璋。杜重威、張彥澤引兵據中渡橋,趙延壽以步卒前擊,高彥溫以騎兵乘之,追奔逐北,殭屍數萬,斬其將王清,宋彥筠墮水死。重威等退保中渡寨。義武軍節度使李殷以城降,遂進兵,夾滹沱而營。去中渡寨三里,分兵圍之。夜則列騎環守,晝則出兵抄掠,復命大內惕隱耶律朔骨里及趙延壽分兵圍守。自將騎卒夜渡河出其後,攻下欒城,降騎卒數千。分遣將士據其要害。下令軍中預備軍食,三日不得舉煙火,但獲晉人,即黥而縱之。諸饋運見者皆棄而走。於是晉兵內外隔絕,食盡勢窮。
       十二月丙寅,杜重威、李守貞、張彥澤等率所部二十萬衆來降。上擁數萬騎,臨大阜,立馬以受之。授重威守太傅、鄴都留守,守貞天平軍節度使,餘各領舊職。分降卒之半付重威,半以隸趙延壽。命御史大夫解里、監軍傅桂兒、張彥澤持詔入汴,諭晉帝母李氏,以安其意,且召桑維翰、景延廣先來。留騎兵千人守魏,自率大軍而南。壬申,解里等至汴,晉帝重貴素服拜命,輿母李氏奉表請罪。初,重貴絕和好,維翰數諫止之,不從,至是彥澤殺維翰,紿言自經死。詔收葬之,復其田園第宅,仍厚恤其家。甲戌,彥澤遷重貴及其母若妻於開封府署,以控鶴指揮使李榮督兵衞之。壬午,次赤岡。重貴舉族出封丘門,稾索牽羊以待。上不忍臨視,命改舘封禪寺。晉百官縞衣紗帽,俯伏待罪。上曰:「其主負恩,其臣何罪。」命領職如故,即授安叔千金吾衞上將軍。叔千出班獨立,上曰:「汝邢州之請,朕所不忘。」乃加鎮國軍節度使,蓋在邢嘗密請內附也。將軍康祥執景延廣來獻,詔以牙籌數其罪,凡八,縶送都,道自殺。
       大同元年春正月丁亥朔,備法駕入汴,御崇元殿受百官賀。戊子,以樞密副使劉敏權知開封府,殺秦繼旻、李彥紳及鄭州防禦使楊承勳,以其弟承信為平盧軍節度使,襲父爵。初,楊光遠在青州求內附,其子承勳不聽,殺其判官丘濤及弟承祚等自歸于晉,故誅之。己丑,以張彥澤擅徙重貴開封,殺桑維翰,縱兵大掠,不道,斬於市。晉人臠食之。辛卯,降重貴為崇祿大夫檢校太尉,封負義侯。癸巳,以張礪為平章事,晉李崧為樞密使,馮道為太傅,和凝為翰林學士,趙瑩為太子太保,劉昫守太保,馮玉為太子少保。癸卯,遣趙瑩、馮玉、李彥韜將三百騎送負義侯及其母李氏、太妃安氏、妻馮氏、弟重睿、子延煦、延寶等于黃龍府安置。仍以其宮女五十人、內宦三人、東西班五十人、醫官一人、控鶴四人、庖丁七人、茶酒司三人、儀鸞三人、健卒十人從之。
       二月丁巳朔,建國號大遼,大赦,改元大同。升鎮州為中京。以趙延壽為大丞相兼政事令、樞密使、中京留守,中外官僚將士爵賞有差。辛未,河東節度使北平王劉知遠自立為帝,國號漢。詔以耿崇美為昭義軍節度使,高唐英為昭德軍節度使,崔廷勳為河陽軍節度使,分據要地。
       三月丙戌朔,以蕭翰為宣武軍節度使,賜將吏爵賞有差。壬寅,晉諸司僚吏、嬪御、宦寺、方技、百工、圖籍、曆象、石經、銅人、明堂刻漏、太常樂譜、諸宮縣、鹵簿、法物及鎧仗,悉送上京。磁州帥梁暉以相州降漢,己酉,命高唐英討之。
       夏四月丙辰朔,發自汴州,以馮道、李崧、和凝、李澣、徐台符、張礪等從行。次赤岡,夜有聲如雷,起於御幄,大星復隕於旗鼓前。乙丑,濟黎陽渡,顧謂侍臣曰:「朕此行有三失:縱兵掠芻粟,一也;括民私財,二也;不遽遣諸節度還鎮,三也。」皇太弟遣使問軍前事,上報曰:「初以兵二十萬降杜重威、張彥澤,下鎮州。及入汴,視其官屬具員者省之,當其才者任之。司屬雖存,官吏廢墮,猶雛飛之後,徒有空巢。久經离亂,一至於此。所在盜賊屯結,土功不息,餽餉非時,民不堪命。河東尚未歸命,西路酋帥亦相黨附,夙夜以思,制之之術,惟推心庶僚、和協軍情、撫綏百姓三者而已。今所歸順凡七十六處,得戶一百九萬百一十八。非汴州炎熱,水土難居,止得一年,太平可指掌而致。且改鎮州為中京,以備巡幸。欲伐河東,姑俟別圖。其概如此。」戊辰,次高邑,不豫。丁丑,崩于欒城,年四十六。是歲九月壬子朔,葬于鳳山,陵曰懷陵,廟號太宗。統和二十六年七月,上尊諡孝武皇帝。重熙二十一年九月,增諡孝武惠文皇帝。
       贊曰:太宗甫定多方,遠近向化。建國號,備典章,至於釐庶政,閱名實,錄囚徒,教耕織,配鰥寡。求直言之士,得郎君海思即擢宣徽。嘉唐張敬達忠於其君,卒以禮葬。輟遊豫而納三剋之請。憫士卒而下休養之令。親征晉國,重貴面縛。斯可謂威德兼弘,英略間見者矣。入汴之後,無幾微之驕,有「三失」之訓。傳稱鄭伯之善處勝,書進秦誓之能悔過,太宗蓋兼有之,其卓矣乎!

本书目录

卷一 本紀第一 太祖上
卷二 本紀第二 太祖下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上
卷四 本紀第四 太宗下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卷六 本紀第六 穆宗上
卷七 本紀第七 穆宗下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卷九 本紀第九 景宗下
卷十 本紀第十 聖宗一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聖宗二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聖宗三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聖宗四
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聖宗五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聖宗六
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 聖宗七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聖宗八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興宗一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卷二十一 本紀第二十一 道宗一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道宗二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道宗三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卷二十五 本紀第二十五 道宗五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道宗六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天祚皇帝二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天祚皇帝三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卷三十一 志第一 營衛志上
卷三十二 志第二 營衛志中
卷三十三 志第三 營衛志下
卷三十四 志第四 兵衛志上
卷三十五 志第五 兵衛志中
卷三十六 志第六 兵衛志下
卷三十七 志第七 地理志一
卷三十八 志第八 地理志二
卷三十九 志第九 地理志三
卷四十 志第十 地理志四
卷四十一 志第十一 地理志五
卷四十二 志第十二 曆象志上
卷四十三 志第十三 曆象志中
卷四十四 志第十四 曆象志下
卷四十五 志第十五 百官志一
卷四十六 志第十六 百官志二
卷四十七 志第十七上 百官志三
卷四十八 志第十七下 百官志四
卷四十九 志第十八 禮志一
卷五十 志第十九 禮志二
卷五十一 志第二十 禮志三、四
卷五十一 志第二十 禮志五
卷五十三 志第二十二 禮志六
卷五十四 志第二十三 樂志
卷五十五 志第二十四 儀衛志一
卷五十六 志第二十五 儀衛志二
卷五十七 志第二十六 儀衛志三
卷五十八 志第二十七 儀衛志四
卷五十九 志第二十八 食貨志上
卷六十 志第二十九 食貨志下
卷六十一 志第三十 刑法志上
卷六十二 志第三十一 刑法志下
卷六十三 表第一 世表
卷六十四 表第二 皇子表
卷六十五 表第三 公主表
卷六十六 表第四 皇族表
卷六十七 表第五 外戚表
卷六十八 表第六 遊幸表
卷六十九 表第七 部族表
卷七十 表第八 屬國表
卷七十一 列傳第一 后妃
卷七十二 列傳第二 宗室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卷七十五 列傳第五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七
卷七十八 列傳第八
卷七十九 列傳第九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張儉 邢抱朴 馬得臣 蕭朴 耶律八哥
卷八十一 列傳第十一 耶律室魯 王繼忠 蕭孝忠 陳昭袞 蕭合卓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卷八十三 列傳第十三 耶律休哥 耶律斜軫 耶律奚低 耶律學古
卷八十四 列傳第十四
卷八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卷八十七 列傳第十七 蕭孝穆 蕭蒲奴 耶律蒲古 夏行美
卷八十八 列傳第十八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九
卷九十 列傳第二十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卷九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卷九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卷九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五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卷九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卷九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卷一百 列傳第三十
卷一百0一 列傳第三十一
卷一百0二 列傳第三十二
卷一百0三 列傳第三十三 文學上
卷一百0四 列傳第三十四 文學下
卷一百0五 列傳第三十五 能吏
卷一百0六 列傳第三十六 卓行
卷一百0七 列傳第三十七 列女
卷一百0八 列傳第三十八 方技
卷一百0九 列傳第三十九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四十 姦臣上
卷一百一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姦臣下
卷一百一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 逆臣上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逆臣中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卷一百一十六 國語解
附錄 修三史詔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