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南齊書(繁體版)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作者:南朝梁 · 蕭子顯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文惠太子長懋字雲喬,世祖長子也。世祖年未弱冠而生太子,為太祖所愛。姿容豐潤,小字白澤。宋元徽末,隨世祖在郢,世祖還鎮盆城拒沈攸之,使太子勞接將帥,親侍軍旅。除祕書郎,不拜。授輔國將軍,遷晉熙王撫軍主簿。事寧,世祖遣太子還都,太祖方創霸業,心存嫡嗣,謂太子曰:「汝還,吾事辦矣。」處之府東齋,令通文武賔客。敕荀伯玉曰:「我出行日,城中軍悉受長懋節度。我雖不行,內外直防乃諸門甲兵,悉令長懋時時履行。」轉祕書丞,以與宣帝諱同,不就,改除中書郎,遷黃門侍郎,未拜。昇明三年,太祖將受禪,世祖已還京師,以襄陽兵馬重鎮,不欲處他族,出太子為持節、都督雍梁二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隨郡軍事、左中郎將、寧蠻校尉、雍州刺史。建元元年,封南郡王,邑二千戶。江左未有嫡皇孫封王,始自此也。進號征虜將軍。
       先是,梁州刺史范栢年誘降晉壽亡命李烏奴討平氐賊楊城、蘇道熾等,頗著威名。沈攸之事起,栢年遣將陰廣宗領軍出魏興聲援京師,而候望形勢,事平,朝廷遣王玄邈代之。烏奴勸栢年據漢中不受命,栢年計未決,玄邈已至,栢年遲回魏興不肯下,太子慮其為變,乃遣說栢年,許啟為府長史,栢年乃進襄陽,因執誅之。栢年,梓潼人,徙居華陽,世為土豪,知名州里。宋泰始中,氐寇斷晉壽道,栢年以倉部郎假節領數百人慰勞通路,自益州道報命。除晉壽太守。討平氐賊,遂為梁州。栢年彊立,善言事,以應對為宋明帝所知。既被誅,巴西太守柳弘稱啟太祖,敕答曰:「栢年幸可不爾,為之恨恨!」
       時襄陽有盜發古塚者,相傳云是楚王塚,大獲寶物玉屐、玉屏風、竹簡書、青絲編。簡廣數分,長二尺,皮節如新。盜以把火自照,後人有得十餘簡,以示撫軍王僧虔,僧虔云是科斗書考工記,周官所闕文也。是時州遣按驗,頗得遺物,故有同異之論。
       會北虜南侵,上慮當出樊、沔。二年,徵為侍中、中軍將軍,置府,鎮石頭。穆妃薨,成服日,車駕出臨喪,朝議疑太子應出門迎。左僕射王儉曰:「尋禮記服問『君所主夫人妻、太子、嫡婦』,言國君為此三人為主喪也。今鸞輿臨降,自以主喪而至,雖因事撫慰,義不在弔,南郡以下不應出門奉迎。但尊極所臨,禮有變革,權去杖絰,移立戶外,足表情敬,無煩止哭。皇太子既一宮之主,自應以車駕幸宮,依常奉候。既當成服之日,吉凶不容相干,宜以衰幘行事。望拜止哭,率由舊章。尊駕不以臨弔,奉迎則惟常體,求之情禮,如為可安。」解侍中。上以太子哀疾,不宜居石頭山障,移鎮西州。四年,遷使持節、都督南徐兖二州諸軍事、征北將軍、南徐州刺史。世祖即位,為皇太子。
       初,太祖好左氏春秋,太子承旨諷誦,以為口實。既正位東儲,善立名尚,禮接文士,畜養武人,皆親近左右,布在省闥。永明三年,於崇正殿講孝經,少傅王儉以擿句令太子僕周顒撰為義疏。五年冬,太子臨國學,親臨策試諸生,於坐問少傅王儉曰:「曲禮云『無不敬』。尋下之奉上,可以盡禮,上之接下,慈而非敬。今總同敬名,將不為昧?」儉曰:「鄭玄云『禮主於敬』,便當是尊卑所同。」太子曰:「若如來通,則忠惠可以一名,孝慈不須別稱。」儉曰:「尊卑號稱,不可悉同,愛敬之名,有時相次。忠惠之異,誠以聖旨,孝慈互舉,竊有徵據。禮云『不勝喪比於不慈不孝』,此則其義。」太子曰:「資敬奉君,資愛事親,兼此二塗,唯在一極。今乃移敬接下,豈復在三之義?」儉曰:「資敬奉君,必同至極,移敬逮下,不慢而已。」太子曰:「敬名雖同,深淺既異,而文無差別,彌復增疑。」儉曰:「繁文不可備設,略言深淺已見。傳云『不忘恭敬,民之主也』。書云『奉先思孝,接下思恭』。此又經典明文,互相起發。」太子問金紫光祿大夫張緒,緒曰:「愚謂恭敬是立身之本,尊卑所以竝同。」太子曰:「敬雖立身之本,要非接下之稱。尚書云『惠鮮鰥寡』,何不言恭敬鰥寡邪?」緒曰:「今別言之,居然有恭惠之殊,總開記首,所以共同斯稱。」竟陵王子良曰:「禮者敬而已矣。自上及下,愚謂非嫌。」太子曰:「本不謂有嫌,正欲使言與事符,輕重有別耳。」臨川王暎曰:「先舉必敬,以明大體,尊卑事數,備列後章,亦當不以總略而礙。」太子又以此義問諸學生,謝幾卿等十一人竝以筆對。太子問王儉曰:「周易乾卦本施天位,而說卦云『帝出乎震』。震本非天,義豈相主?」儉曰:「乾健震動,天以運動為德,故言『帝出震』。」太子曰:「天以運動為德,君自體天居位,震雷為象,豈體天所出?」儉曰:「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萬物出乎震,故亦帝所與焉。」儉又諮太子曰:「孝經『仲尼居,曾子侍』。夫孝理弘深,大賢方盡其致,何故不授顏子,而寄曾生?」太子曰:「曾生雖德慚體二,而色養盡禮,去物尚近,接引非隔,弘宣規教,義在於此。」儉曰:「接引非隔,弘宣雖易,去聖轉遠,其事彌輕。既云『人能弘道』,將恐人輕道廢。」太子曰:「理既有在,不容以人廢言,而況中賢之才,弘上聖之教,寧有壅塞之嫌。」臨川王暎諮曰:「孝為德本,常是所疑,德施萬善,孝由天性,自然之理,豈因積習?」太子曰:「不因積習而至,所以可為德本。」暎曰:「率由斯至,不俟明德,大孝榮親,衆德光備,以此而言,豈得為本?」太子曰:「孝有深淺,德有小大,因其分而為本,何所稍疑。」太子以長年臨學,亦前代未有也。
       明年,上將訊丹陽所領囚,及南北二百里內獄,詔曰:「獄訟之重,政化所先。太子立年作貳,宜時詳覽,此訊事委以親決。」太子乃於玄圃園宣猷堂錄三署囚,原宥各有差。上晚年好遊宴,尚書曹事亦分送太子省視。
       太子與竟陵王子良俱好釋氏,立六疾館以養窮民。風韻甚和,而性頗奢麗。宮內殿堂皆雕飾精綺,過於上宮。開拓玄圃園,與臺城北塹等。其中樓觀塔宇,多聚奇石,妙極山水。慮上宮望見,乃傍門列脩竹,內施高鄣,造游牆數百間,施諸機巧,宜須鄣蔽,須臾成立,若應毀撤,應手遷徙。善製珍玩之物,織孔雀毛為裘,光彩金翠過於雉頭矣。以晉明帝為太子時立西池,乃啟世祖引前例,求東田起小苑,上許之。永明中,二宮兵力全實,太子使宮中將吏更番役築,宮城苑巷,制度之盛,觀者傾京師。上性雖嚴,多布耳目,太子所為,無敢啟者。後上幸豫章王宅,還過太子東田,見其彌亘華遠,壯麗極目,於是大怒,收監作主帥,太子懼,皆藏匿之,由是見責。
       太子素多疾,體又過壯,常在宮內,簡於遨遊。玩弄羽儀,多所僭儗,雖咫尺宮禁,而上終不知。十年,豫章王嶷薨,太子見上友于既至,造碑文奏之,未及鐫勒。十一年春正月,太子有疾,上自臨視,有憂色。疾篤,上表曰:「臣地屬元良,業微三善,光道樹風,於焉蓋闕,晨宵忷懼,有若臨淵。攝生舛和,構離痾疾,大漸惟幾,顧陰待謝,守器難永,視膳長違,仰戀慈顏,內懷感哽。竊惟死生定分,理不足悲,伏願割無已之悼,損既往之傷,寶衞聖躬,同休七百,臣雖沒九泉,無所遺恨。」時年三十六。太子年始過立,久在儲宮,得參政事,內外百司咸謂旦暮繼體,及薨,朝野驚惋焉。上幸東宮,臨哭盡哀,詔斂以袞冕之服,謚曰文惠,葬崇安陵。世祖履行東宮,見太子服翫過制,大怒,敕有司隨事毀除,以東田殿堂為崇虛館。鬱林立,追尊為文帝,廟稱世宗。
       初太子內懷惡明帝,密謂竟陵王子良曰:「我意色中殊不悅此人,當由其福德薄所致。」子良便苦救解。後明帝立,果大相誅害。
       史臣曰:上古之世,父不哭子,壽夭悠悠,尚嗟恒事。況夫正體東儲,方樹年德,重基累葉,載茂皇家,守器之君,已知耕稼,雖溫文具美,交弘盛迹,武運將終,先期夙殞,傳之幼少,以速顛危,推此而論,亦有冥數矣。
       贊曰:二象垂則,三星麗天。樹嫡惟長,義匪求賢。方為守器,植命不延。

本书目录


卷一 本紀第一 高帝上
卷二 本紀第二 高帝下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
卷四 本紀第四 鬱林王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王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帝
卷七 本紀第七 東昏侯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卷九 志第一 禮上
卷十 志第二 禮下
卷十一 志第三 樂
卷十二 志第四 天文上
卷十三 志第五 天文下
卷十四 志第六 州郡上
卷十五 志第七 州郡下
卷十六 志第八 百官
卷十七 志第九 輿服
卷十八 志第十 祥瑞
卷十九 志第十一 五行
卷二十 列傳第一 皇后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卷二十二 列傳第三 豫章文獻王
卷二十三 列傳第四
卷二十四 列傳第五
卷二十五 列傳第六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劉懷珍 李安民 王玄載
卷二十八 列傳第九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
卷三十 列傳第十一
卷三十一 列傳第十二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
卷三十三 列傳第十四
卷三十四 列傳第十五
卷三十五 列傳第十六
卷三十六 列傳第十七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卷三十八 列傳第十九 蕭景先 蕭赤斧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
卷四十 列傳第二十一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二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卷四十三 列傳第二十四
卷四十四 列傳第二十五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二十六 宗室
卷四十六 列傳第二十七
卷四十七 列傳第二十八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
卷五十 列傳第三十一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二
卷五十二 列傳第三十三 文學
卷五十三 列傳第三十四 良政
卷五十四 列傳第三十五 高逸
卷五十五 列傳第三十六 孝義
卷五十六 列傳第三十七 幸臣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三十八 魏虜
卷五十八 列傳第三十九
卷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