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南齊書(繁體版)
卷二 本紀第二 高帝下
作者:南朝梁 · 蕭子顯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建元元年夏四月甲午,上即皇帝位於南郊,設壇柴燎告天曰:「皇帝臣道成敢用玄牡,昭告皇皇后帝。宋帝陟鑒乾序,欽若明命,以命于道成。夫肇自生民,樹以司牧,所以闡極則天,開元創物,肆茲大道。天下惟公,命不于常。昔在虞、夏,受終上代,粵自漢、魏,揖讓中葉,咸炳諸典謨,載在方冊。水德既微,仍世多故,寔賴道成匡拯之功,以弘濟于厥艱。大造顛墜,再構區宇,宣禮明刑,締仁緝義。晷緯凝象,川岳表靈,誕惟天人,罔弗和會。乃仰恊歸運,景屬與能,用集大命于茲。辭德匪嗣,至于累仍,而羣公卿士,庶尹御事,爰及黎獻,至于百戎,僉曰『皇天眷命,不可以固違,人神無託,不可以曠主』。畏天之威,敢不祗從鴻曆。敬簡元辰,虔奉皇符,升壇受禪,告類上帝,以永答民衷,式敷萬國。惟明靈是饗!」 禮畢,大駕還宮,臨太極前殿。詔曰:「五德更紹,帝迹所以代昌,三正迭隆,王度所以改耀。世有質文,時或因革,其資元膺曆,經道振民,固以異術同揆,殊流共貫者矣。朕以寡昧,屬值艱季,推肆勤之誠,藉樂治之數,賢能悉心,士民致力,用獲拯溺龕暴,一匡天下。業未參古,功殆侔昔。宋氏以陵夷有徵,曆數攸及,思弘樂推,永鑒崇替,爰集天祿于朕躬。惟志菲薄,辤弗獲昭,遂欽從天人,式繇景命,祗月正于文祖,升禋鬯于上帝。猥以寡德,光宅四海,纂革代之蹤,託王公之上,若涉淵水,罔知所濟。寶祚初啟,洪慶惟新,思俾利澤,宣被億兆,可大赦天下。改昇明三年為建元元年。賜民爵二級,文武進位二等,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穀人五斛。逋租宿債勿復收。有犯鄉論清議,贓汙滛盜,一皆蕩滌,洗除先注,與之更始。長徒敕繫之囚,特皆原遣。亡官失爵,禁錮奪勞,一依舊典。」
       封宋帝為汝陰王,築宮丹陽縣故治,行宋正朔,車旗服色,一如故事,上書不為表,答表不稱詔。降宋晉熈王燮為陰安公,江夏王躋為沙陽公,隨王翽為舞陰公,新興王嵩為定襄公,建安王禧為荔浦公,郡公主為縣君,縣公主為鄉君。詔曰:「繼世象賢,列代盛典,疇庸嗣美,前載令圖。宋氏通侯,乃宜隨運省替。但欽德懷義,尚表墳閭,況功濟區夏,道光民俗者哉。降差之典,宜遵往制。南康縣公華容縣公可為侯,萍鄉縣侯可為伯,減戶有差,以繼劉穆之、王弘、何無忌後。」
       以司空褚淵為司徒,吳郡太守柳世隆為南豫州刺史。詔曰:「宸運肇創,寶命惟新,宜弘慶宥,廣敷蠲汰。劫賊餘口沒在臺府者,悉原放。諸負舋流徙,普聽還本。」以齊國左衞將軍陳顯達為中護軍,中領軍王敬則為南兖州刺史,左衞將軍李安民為中領軍。戊戌,以荊州刺史嶷為尚書令、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冠軍將軍映為荊州刺史,西中郎將晃為南徐州刺史,冠軍將軍垣崇祖為豫州刺史,驃騎司馬崔文仲為徐州刺史。斷四方上慶禮。己亥,詔曰:「自廬井毀制,農桑易業,鹽鐵妨民,貨鬻傷治,歷代成俗,流蠹歲滋。援拯遺弊,革末反本,使公不專利,氓無失業。二宮諸王,悉不得營立屯邸,封略山湖。太官池籞,宮停稅入,優量省置。」庚子,詔「宋帝后蕃王諸陵,宜有守衞」。有司奏帝陵各置長一人,兵有差,王陵五人,妃嬪三人。
       五月丙午,進河南王吐谷渾拾寅號驃騎大將軍。詔曰:「宸運革命,引爵改封,宋氏第秩,雖宜省替,其有預効屯夷,宣力齊業者,一仍本封,無所減降。」有司奏留襄陽郡公張敬兒等六十二人,除廣興郡公沈曇亮等百二十二人。改元嘉曆為建元曆,木德盛卯終未,以正月卯祖,十二月未臘。丁未,詔曰:「設募取將,懸賞購士,蓋出權宜,非曰恒制。頃世艱險,浸以成俗,且長逋逸,開罪山湖。是為黥刑不辱,亡竄無咎。自今以後,可斷衆募。」壬子,詔封佐命文武功臣新除司徒褚淵等三十一人,進爵增戶各有差。乙卯,河南王吐谷渾拾寅奉表貢獻。丙辰,詔遣大使分行四方,遣兼散騎常侍十二人廵行。以交寧道遠,不遣使。己未,汝陰王薨,追謚為宋順帝,終禮依魏元、晉恭帝故事。辛酉,陰安公劉燮等伏誅。追封謚上兄道度為衡陽元王,道生為始安貞王。丙寅,追尊皇考曰宣皇帝,皇妣為孝皇后,妃為昭皇后。
       六月辛未,詔「相國驃騎中軍三府職,可依資勞度二官,若職限已盈,所餘可賜滿」。壬申,以游擊將軍周山圖為兖州刺史。乙亥,詔曰:「宋末頻年戎寇,兼災疾凋損,或枯骸不收,毀櫬莫掩,宜速宣下埋藏營卹。若摽題猶存,姓字可識,可即運載,致還本鄉。有司奏遣外監典事四人,周行離門外三十五里為限。其餘班下州郡。無棺器摽題者,屬所以臺錢供市。」庚辰,七廟主備法駕即于太廟。詔「諸將及客,戮力艱難,盡勤直衞,其從還宮者,普賜位一階」。辛巳,罷荊州刺史。甲申,立皇太子賾。断諸州郡禮慶。見刑入重者,降一等,并申前赦恩百日。立皇子嶷為豫章王,映為臨川王,晃為長沙王,曅為武陵王,暠為安成王,鏘為鄱陽王,鑠為桂陽王,鑑為廣陵王,皇孫長懋為南郡王。乙酉,葬宋順帝于遂寧陵。
       秋七月丁未,詔曰:「交阯比景,獨隔書朔,斯乃前運方季,負海不朝,因迷遂往,歸款莫由。曲赦交州部內,李叔獻一人即撫南土,文武詳才選用。并遣大使宣揚朝恩。」以試守武平太守行交州府事李叔獻為交州刺史。丙辰,以虜偽茄蘆鎮主陰平公楊廣香為沙州刺史。丁巳,詔「南蘭陵桑梓本鄉,長蠲租布;武進王業所基,復十年」。
       九月辛丑,詔「二吳、義興三郡遭水,減今年田租」。乙巳,以新除尚書令、驃騎將軍豫章王嶷為荊、湘二州刺史,平西將軍臨川王映為揚州刺史。丙午,司空褚淵領尚書令。戊申,車駕幸宣武堂宴會,詔諸王公以下賦詩。
       冬十月丙子,立彭城劉胤為汝陰王,奉宋帝後。己卯,車駕殷祠太廟。辛巳,詔曰:「朕嬰綴世務,三十餘歲,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末路屯夷,戎車歲駕,誠藉時來之運,實資士民之力。宋元徽二年以來,諸從軍得官者,未悉蒙祿,可催速下訪,隨正即給。才堪餘任者,訪洗量序。若四州士庶,本鄉淪陷,簿籍不存,尋校無所,可聽州郡保押,從實除奏。荒遠闕中正者,特許據軍簿奏除。或戍扞邊役,末由旋反,聽於同軍各立五保,所隷有司,時為言列。」汝陰太妃王氏薨,追贈為宋恭皇后。
       十一月庚子,以太子左衞率蕭景先為司州刺史。辛亥,立皇太子妃裴氏。甲申,封功臣驃騎長史江謐等十人爵戶各有差。
       二年春正月戊戌朔,大赦天下。以司空尚書令褚淵為司徒,中軍將軍張敬兒為車騎將軍,中領軍李安民為領軍將軍,中護軍陳顯達為護軍將軍。辛丑,車駕親祠南郊。癸卯,詔索虜寇淮、泗,遣衆軍北伐,內外纂嚴。二月丁卯,虜寇壽陽,豫州刺史垣崇祖破走之。置巴州。壬申,以三巴校尉明慧昭為巴州刺史。戊子,以寧蠻校尉蕭赤斧為雍州刺史,南蠻長史崔惠景為梁、南秦二州刺史。辛卯,詔西境獻捷,解嚴。癸巳,遣大使巡慰淮、肥,徐、豫邊民尤貧遘難者,刺史二千石量加賑卹。甲午,詔「江西北民避難流徙者,制遣還本,蠲今年租稅。單貧及孤老不能自存者,即聽番籍,郡縣押領」。三月丁酉,以侍中西昌侯鸞為郢州刺史。戊戌,以護軍將軍陳顯達為南兖州刺史,吳郡太守張岱為中護軍。己亥,車駕幸樂遊苑宴,王公以下賦詩。辛丑,以征虜將軍崔祖思為青、兾二州刺史。夏四月丙寅,進高麗王樂浪公高璉號驃騎大將軍。五月,立六門都牆。六月癸未,詔「昔歲水旱,曲赦丹陽、二吳、義興四郡遭水尤劇之縣,元年以前,三調未充,虛列已畢,官長局吏應共償備外,詳所除宥」。秋七月甲寅,以輔國將軍盧紹之為青、兾二州刺史。戊午,皇太子妃裴氏薨。閏月辛巳,遣領軍將軍李安民行淮、泗。庚寅,索虜攻朐山,青、兾二州刺史盧紹之等破走之。冬十一月戊子,以氐楊後起為秦州刺史。十二月戊戌,以司空褚淵為司徒。乙巳,車駕幸中堂聽訟。壬子,以驃騎大將軍豫章王嶷為司空,揚州刺史、前將軍臨川王映為荊州刺史。
       三年春正月壬戌朔,詔王公卿士薦讜言。丙子,以平北將軍陳顯達為益州刺史,貞陽公柳世隆為南兖州刺史,皇子鋒為江夏王。領軍將軍李安民等破虜於淮陽。夏四月,以寧朔將軍沈景德為廣州刺史。六月壬子,大赦。逋租宿債除減有差。秋七月,以冠軍將軍垣榮祖為徐州刺史。冬十月戊子,以河南王世子吐谷渾度易侯為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
       四年春正月壬戌,詔曰:「夫膠庠之典,彝倫攸先,所以招振才端,啟發性緒,弘字黎氓,納之軌義,是故五禮之迹可傳,六樂之容不泯。朕自膺曆受圖,志闡經訓,且有司羣僚,奏議咸集,蓋以戎車時警,文教未宣,思樂泮宮,永言多慨。今關燧無虞,時和歲稔,遠邇同風,華夷慕義。便可式遵前准,脩建斆學,精選儒官,廣延國冑。」以江州刺史王延之為右光祿大夫。癸亥,詔曰:「比歲申威西北,義勇爭先,殞氣寇場,命盡王事。戰亡蠲復,雖有恒典,主者遵用,每傷簡薄。建元以來戰亡,賞蠲租布二十年,雜役十年。其不得收屍,主軍保押,亦同此例。」以後將軍長沙王晃為護軍將軍,中軍將軍南郡王長懋為南徐州刺史,冠軍將軍安成王暠為江州刺史。二月乙未,以冠軍將軍桓康為青、冀二州刺史。上不豫,庚辰,詔原京師囚繫有差,元年以前逋責皆原除。三月庚申,召司徒褚淵、左僕射王儉詔曰:「吾本布衣素族,念不到此,因藉時來,遂隆大業。風道沾被,升平可期。遘疾彌留,至于大漸。公等奉太子如事吾,柔遠能邇,緝和內外,當令太子敦穆親戚,委任賢才,崇尚節儉,弘宣簡惠,則天下之理盡矣。死生有命,夫復何言!」壬戌,上崩于臨光殿,年五十六。四月庚寅,上謚曰太祖高皇帝。奉梓宮於東府前渚升龍舟。丙午,窆武進泰安陵。
       上少沈深有大量,寬嚴清儉,喜怒無色。愽涉經史,善屬文,工草隷書,弈棊第二品。雖經綸夷險,不廢素業。從諫察謀,以威重得衆。即位後,身不御精細之物,敕中書舍人桓景真曰:「主衣中似有玉介導,此制始自大明末,後泰始尤增其麗。留此置主衣,政是興長疾源,可即時打碎。凡復有可異物,皆宜隨例也。」後宮器物欄檻以銅為飾者,皆改用鐵,內殿施黃紗帳,宮人著紫皮履,華蓋除金花爪,用鐵迴釘。每曰:「使我治天下十年,當使黃金與土同價。」欲以身率天下,移變風俗。上姓名骨體及期運曆數,竝遠應圖讖數十百條,歷代所未有,臣下撰錄,上抑而不宣,盛矣。
       史臣曰:孫卿有言:「聖人之有天下,受之也,非取之也。」漢高神武駿聖,觀秦氏東遊,蓋是雅多大言,非始自知天命;光武聞少公之論讖,亦特一時之笑語;魏武初起義兵,所期「征西」之墓;晉宣不內迫曹爽,豈有定霸浮橋;宋氏屈起匹夫,兵由義立:咸皆一世推雄,卒開鼎祚。宋氏正位八君,卜年五紀,四絕長嫡,三稱中興,內難邊虞,兵革世動。太祖基命之初,武功潛用,泰始開運,大拯時艱,龍德在田,見猜雲雨之迹。及蒼梧暴虐,舋結朝野,百姓懍懍,命懸朝夕。權道既行,兼濟天下。元功振主,利器難以假人,羣才戮力,實懷尺寸之望。豈其天厭水行,固已人希木德。歸功與能,事極乎此。雖至公於四海,而運實時來,無心於黃屋,而道隨物變。應而不為,此皇齊所以集大命也。
       贊曰:於皇太祖,有命自天。同度宇宙,合量山淵。宋德不紹,神器虛傳。寧亂以武,黜暴資賢。庸發西疆,功興北翰。偏師獨克,孤旅霆斷。援斾東夏,職司靜亂。指斧徐方,時惟伐叛。抗威京輦,坐清江漢。文藝在躬,芳塵淵塞。用下以才,鎮民以德。端己雄睟,君臨尊默。苞括四海,大造家國。

本书目录


卷一 本紀第一 高帝上
卷二 本紀第二 高帝下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
卷四 本紀第四 鬱林王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王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帝
卷七 本紀第七 東昏侯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卷九 志第一 禮上
卷十 志第二 禮下
卷十一 志第三 樂
卷十二 志第四 天文上
卷十三 志第五 天文下
卷十四 志第六 州郡上
卷十五 志第七 州郡下
卷十六 志第八 百官
卷十七 志第九 輿服
卷十八 志第十 祥瑞
卷十九 志第十一 五行
卷二十 列傳第一 皇后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卷二十二 列傳第三 豫章文獻王
卷二十三 列傳第四
卷二十四 列傳第五
卷二十五 列傳第六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劉懷珍 李安民 王玄載
卷二十八 列傳第九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
卷三十 列傳第十一
卷三十一 列傳第十二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
卷三十三 列傳第十四
卷三十四 列傳第十五
卷三十五 列傳第十六
卷三十六 列傳第十七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卷三十八 列傳第十九 蕭景先 蕭赤斧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
卷四十 列傳第二十一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二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卷四十三 列傳第二十四
卷四十四 列傳第二十五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二十六 宗室
卷四十六 列傳第二十七
卷四十七 列傳第二十八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
卷五十 列傳第三十一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二
卷五十二 列傳第三十三 文學
卷五十三 列傳第三十四 良政
卷五十四 列傳第三十五 高逸
卷五十五 列傳第三十六 孝義
卷五十六 列傳第三十七 幸臣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三十八 魏虜
卷五十八 列傳第三十九
卷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