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白话版
白话元史
董士元、董士选传
作者:明 · 宋濂等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董士元一名不花,字长卿,董文炳之长子。出生后不久母亲去世,数岁从名儒为师,长大善于骑射。宪宗征蜀时,士元二十三岁,随叔父董文蔚率邓州一军西行。蒙古军至钓鱼山,宋军坚守,士元请求代文蔚攻打,率所部先登,奋战许久,因后续部队未到而退。
       中统初年(1260),随世祖巡行北方,参与武定山之战。文蔚死,无子,命士元承袭其叔之职为千夫长,随大军南征襄、汉。士元率领禁军奉命戍守淮上,修整武备,号令严明。丞相伯颜进军江南,宋军坚守两淮,士元多次进攻,夺取淮安堡,因功升武节将军。随太师博鲁欢攻扬州,大军屯驻湾头堡。时值盛暑,博鲁欢因病北还京师,由行省阿里代其统帅职务。宋扬州守将姜才乘机进攻,阿里素来不知用兵,率轻骑数百出湾头堡,士元与别将哈剌秃率百骑随从。日落时,宋兵来攻者万余人,阿里逃走了,士元与哈剌秃率部奋力死战,喊杀声震天动地。马落入泥淖不能动,士元率部便弃马步战,直战斗到四更,敌才退走。第二天清晨,阿里来视察阵地,见士元卧于泥中,身受十七枪,衣甲都染红了,把他救回营中,因伤势太重而卒,年四十二岁。哈剌秃也战死沙场。江淮平定后,伯颜向朝廷报告“:淮海之役损失二将。”世祖问是谁。伯颜说是董士元与哈剌秃。世祖说“:士元健捷过人,昼战必能制敌,夜战而死,十分可惜。”至大元年(1308),赠镇国上将军、佥书枢密院事,谥节愍。后加赠推诚效节功臣、资德大夫、中书左丞、护军,追封越郡公,改谥忠愍。
       董士选,字舜卿,董文炳之次子,幼随父于军中,白天习武,夜间读书。文炳率军与宋兵战于焦山,士选也参加战斗,而且十分勇猛,大败宋军,追至海滨而还。丞相伯颜临阵观战,称赞其勇敢,遣人询问,才知是文炳之子,奏其功,授佩金符,为管军总管。以后累立战功。宋皇帝降,士选随文炳入宋朝皇宫取降表及清收文书档案。他自己一无所取,受全军称赞。平宋后班师,朝廷设侍卫亲军诸卫,任士选为前卫指挥使。他号令严明,大得人心。不久,将其职务让与弟士秀。世祖嘉奖其用意,命士秀领导前卫,任士选为同佥湖广行枢密院事。以后又召还回京。
       宗王乃颜反叛,帝御驾亲征,召士选到皇上驻地,令与李劳山一同率领汉人诸军抵御乃颜。在战斗中士选冒矢进击,大败乃颜军,受帝嘉奖。桑哥违法乱纪事败露,世祖征求正直之士来革除弊政,与士选商议办法,遣他以中书左丞之职与平章政事彻理往浙西去挑选僚属。他们到浙西后,考察出有害于民的事,按照皇上旨意加以革除,百姓大喜。凡搜括钱财之臣图利为奸者,被查出后判以死刑。被判处死刑人诈称所遣往海外的海商尚未回,要求等待他们回来再处理。士选道“:海商回来则逮捕问罪,不回来就没办法,此人生死存亡与这个海商回来与否无关。如果让此人幸存,则不好向天下人交代。”将这个聚敛之臣处死。浙西多湖泊,可广蓄水以防旱涝灾害,但均为有钱有势的人家霸占种植,无处蓄水,故常闹水旱之灾,士选与彻理极力把这些湖泊开发蓄水。
       成宗即位,任士选为建康佥行枢密院事,不久,拜江西行省左丞。赣州刘六十起兵反元,建立国号,拥众万余。朝廷遣兵镇压,主将观望退缩不敢出战,而地方官吏又扰害良民,所以刘六十的势力更加扩大。士选请求自往,即日启程,但不带兵将,只率属吏李霆镇、元明善二人先持文书去,大家不知他去干什么。士选到了赣境,先将那些扰害百姓的官吏逮捕治罪,而后进至兴国县,离刘六十的根据地不到百里,命选派的将校领兵分别驻守待命。他察知煽动造反人,把他们依法惩处,诛杀窝藏反叛分子的奸民。于是百姓争相出来愿为官府效力,不几天擒获叛民的首领,其余解散归农,士选遣使向朝廷报捷。中书平章政事不忽木问使者:“董公是叫你来送呈功劳簿的吗?”使者回答道:“我启程时,左丞嘱咐说‘:朝廷若问起军功,只说镇抚没做出成绩来,能免罪就甚幸了,何功可言!’”拿出士选的奏折,其中只请罢黜赃官数人而已,不提镇压反叛者的事。廷臣们深叹他识大体而不求功名。拜为江南行御史中丞,其廉洁威望素为世人所称道,所以能不严而肃,令人敬畏,有大臣风度。
       回朝任佥枢密院事,不久拜御史中丞。当时丞相完泽听信刘深之言,出师征八百媳妇国。士卒远行,经不住瘴气侵害,未战已损失十之七八。驱使百姓运送军饷,溪谷之间不通舟车,只能肩负背驮,一夫运八斗还要几人帮助,经数十天才能运到,民为此而死者数十万。上下骚动,而刘深对皇帝说:“江南之地都是世祖所平定,陛下不征此国,则无功于后世。”成宗听取刘深的话,决意用兵,无人敢谏阻。而士选一人敢于直言极谏:“今刘深出师,以有用之兵而取无用之地。即或当取,也必须先遣使去晓谕其国,若不肯臣服,然后聚粮选兵,视机而动。岂可轻易采取一人之妄言而致百万生灵于死地。”帝有怒色,士选还在辩驳,侍从皆为他战战兢兢。成祖厉声说“:事情已定,卿勿再言!”士选说:“因谏言而得罪,臣是应该的。日后判我不言之罪,就是臣死又有何益!”帝挥手而去。几个月后,帝闻大军征讨失败,深有感慨地说“:董二哥之言成了现实,我只有惭愧。”赐士选上等酒器以表彰其直言。罢兵,诛刘深等。世祖曾直呼文炳为董大哥,所以武宗呼士选为二哥。以后,士选出任江浙行省右丞,调汴梁行省平章政事,又调陕西行省平章政事。
       士选平生以忠义自命,特别讲求廉洁,无论门生部属,无人敢以一丝一毫敬献给他。他治家甚严,尤重孝悌,当时世家之有礼法者,必指董氏而言。好礼贤下士,在江西以部属元明善为朋友,拜吴澄为师,聘请虞汲为家庭教师,教育其子。一些老儒生及西蜀遗士,都请到书院来以其所学来教授学生。调南行御史台后,又请来虞汲之子虞集,后又得范木亨等数人,在当时他们都以文学称著。故世人说到求贤荐士,首先要数董氏。晚年好读《易经》。一生不求名利,每次任官,先卖先祖田庐做路费,故老而益贫,子孙与一般平民无异,做了官也往往被称为廉吏。

本书目录

《元史》简介
太祖本纪
太宗本纪
定宗本纪
宪宗本纪
世祖本纪
成宗本纪
英宗本纪
泰定帝本纪
明宗本纪
文宗本纪
宁宗本纪
顺帝本纪
太祖后孛儿台旭真传
世祖后察必传
成宗后卜鲁罕传
文宗后卜答失里传
顺帝后伯颜忽都传
顺帝后完者忽都传
睿宗传
裕宗传
显宗传
顺宗传
裕宗后伯蓝也怯赤传
顺宗后答己传
别里古台传
术赤传
秃剌传
牙忽都传
宽彻普化传
帖木儿不花传
孛秃传
忽怜传
阔里吉思传
木华黎传
孛鲁传
塔思、速浑察传
乃燕传(附硕德传)
霸突鲁传
脱脱传
博尔术传
玉昔帖木儿传
月赤察儿传
塔察儿传
察罕传
亦力撒合传
立智理威传
札八儿火者传
术赤台传
镇海传
肖乃台传
吾也而传
曷思麦里传
速不台传
兀良合台传
按竺迩传
畏答儿、博罗欢传
抄思传(附别的因传)
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传
铁迈赤传(附虎都铁木禄、塔海传)
按扎儿传
雪不台传
昔里钤部传(附爱鲁传)
撒吉思卜华传
昔儿吉思传
阔阔不花传
拜延八都鲁传
绍古儿传(附忽都虎传)
赵阿哥潘传
纯只海传
苫彻拔都儿传
怯怯里传(附相兀速传)
重喜传
忽剌出传
月里麻思传
察罕传
塔本传(附阿里乞失帖木儿等传)
哈剌亦哈赤北鲁传
塔塔统阿传
岳瞞帖穆尔传
李桢传
速哥传
忙哥撒儿传
孟速思传
赛典赤赡思丁传
纳速剌丁传
忽辛传
布鲁海牙传
高智耀传(附高睿传)
铁哥传
安童传
廉希宪传
伯颜传
阿术传
阿里海牙传
相威传
土土哈传
床兀儿传
来阿八赤传
纽瞞传(附也速答儿传)
阿剌罕传
阿塔海传
唆都传
百家奴传
李恒传
彻里传
不忽木传
完泽传
阿鲁浑萨理传(附岳柱传)
速哥传
囊加歹传
忙兀台传
奥鲁赤传
完者都传
伯帖木儿传
怀都传
亦黑迷失传
拜降传
玉哇失传
昂吉儿传
哈剌觞传
沙全传
帖木儿不花传
撒吉思传
月合乃传
昔班传
爱薛传
唐仁祖传
朵儿赤传
和尚传(附千奴传)
刘容传
迦鲁纳答思传
斡罗思传
也先不花传
塔出传
明安传
哈剌哈孙传
阿沙不花传
拜住传
察罕传
阿礼海牙传
奕赫抵雅尔丁传
脱烈海牙传
康里脱脱传
燕铁木儿传
伯颜传
马札儿台传
脱脱传
朵尔直班传
别儿怯不花传
太平传
铁木儿塔识传
达识帖睦迩传
太不花传
察罕帖木儿传
扩廓帖木儿传
答失八都鲁传
庆童传
也速传
彻里帖木儿传
纳麟传
马祖常传
自当传
阿荣传
小云石海涯传
泰不华传
余阙传
答里麻传
月鲁帖木儿传
卜颜铁木儿传
星吉传
福寿传
道童传
亦怜真班传
廉惠山海牙传
月鲁不花传
达礼麻识理传
耶律楚材传(附耶律铸传)
杨惟中传
张柔传
张弘略传
史天倪传
史枢传
史天祥传
董俊传
董文用传
董文忠传
严实传
耶律留哥传
刘伯林传(附刘黑马传)
刘元振、刘元礼传
郭宝玉传(附郭德海等传)
石天应传
移剌捏儿传
王繤传(附王荣祖传)
何伯祥传(附何玮传)
李守贤传(附李彀传)
耶律阿海传
何实传
郝和尚拔都传
赵瑨传(附赵秉温传)
石抹明安传
张荣传
王义传
王玉传(附王忱传)
赵迪传
邸顺传(附邸浃传)
王善传
杜丰传
石抹孛迭儿传
田雄传
赵天锡传(附赵贲亨传)
张晋亨传(附张好古传)
王珍传
杨杰只哥传
刘通传(附刘复亨等传)
张子良传(附张懋传)
齐荣显传
石天禄传
刘斌传(附刘思敬传)
刘敏传
王楫传
王守道传
王玉汝传
焦德裕传
石天麟传
杨奂传
贾居贞传
洪福源传(附洪俊奇等传)
郑鼎传(附郑制宜传)
李进传
汪世显传
史天泽传
董文炳传
董士元、董士选传
张弘范传
刘秉忠传
张文谦传
郝经传
姚枢传
许衡传
窦默传
宋子贞传
商挺传
赵良弼传
赵璧传
王磐传
王鹗传
李冶传
徐世隆传
阎复传
李忽兰吉传
李庭传
史弼传
高兴传
刘国杰传
李德辉传
张雄飞传
张德辉传
马亨传
程思廉传
乌古孙泽传
赵炳传
杨恭懿传
王恂传
郭守敬传
杨桓传
张立道传
张庭珍、张庭瑞传
王恽传
陈佑传
陈天祥传
刘宣传
何荣祖传
陈思济传
姚天福传
许国祯传
尚文传
申屠致远传
雷膺传
畅师文传
刘因传
吴澄传
程钜夫传
赵孟兆页传
邓文原传
曹元用传
齐履谦传
崔斌传
崔彧传
叶李传
燕公楠传
马绍传
姚燧传
耶律有尚传
张孔孙传
张珪传
李孟传
敬俨传
曹伯启传
李元礼传
王寿传
王倚传
刘正传
谢让传
韩若愚传
赵师鲁传
刘德温传
尉迟德诚传
秦起宗传
张思明传
吴元珪传
张升传
臧梦解传
陈颢传
梁曾传
刘敏中传
王约传
王结传
宋衜传
贺胜传
杨朵儿只传
萧拜住传
耶律希亮传
赵世延传
孔思晦传
元明善传
虞集传
揭亻奚斯传
黄氵晋、柳贯、吴莱传
张起岩传
欧阳玄传
许有壬传
宋本传
谢端传
王守诚传
王思诚传
李好文传
孛术鲁罛传
李竳传
苏天爵传
王都中传
王克敬传
任速哥传
陈思谦传
韩元善传
崔敬传
吕思诚传
汪泽民传
干文传传
韩镛传
李稷传
盖苗传
张桢传
归旸传
曹鉴传
周伯琦传
吴当传
刘哈剌不花传
石抹宜孙传
金履祥传
许谦传
萧渼斗传
同恕传
胡长孺传
熊朋来传
韩性传
吴师道传
赡思传
谭澄传
许楫传
田滋传
卜天璋传
杨景行传
林兴祖传
攸哈剌拔都传
任志传
张桓传
李黼传
李齐传
褚不华传
郭嘉传
喜同传
卞琛传
颜瑜、曹彦可传
王士元传
杨朴传
赵琏传
孙扌为传
石普传
杨乘传
纳速剌丁传
伯颜不花的斤传
樊执敬传
全普庵撒里传
周镗传
聂炳传
刘耕孙传
俞述祖传
丑闾传
孛罗帖木儿传
彭庭坚传
王伯颜传
刘氵睿、刘健传
朵里不花传
野峻台传
陈君用传
潮海传
魏中立、于大本传
普颜不花传
闵本、拜住传
赵弘毅、赵恭传
郑玉传
柏帖穆尔传
迭里弥实、获独步丁、吕复传
朴赛因不花、张庸传
丁好礼传
杜瑛传
张特立传
杜本、张枢传
孙辙、吴定翁传
何中、危复之传
武恪传
丘处机、祁志诚传
张宗演传(附张与材等传)
郦希成、张清志传
萧辅道、李居寿传
靳德进传
张康传
李杲传
孙威、孙拱传
阿老瓦丁传
亦思马因、布伯传
阿尼哥、刘元传
李邦宁传
朴不花传
阿合马传
卢世荣传
桑哥传
铁木迭儿传
哈麻传
搠思监传
李鋋传
王文统传
阿鲁辉帖木儿传
铁失传
孛罗帖木儿传
高丽传
耽罗传
日本传
安南传
缅传
占城传
暹传
爪哇传
..求传
三屿传
马八儿等国传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