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白话版
白话元史
塔思、速浑察传
作者:明 · 宋濂等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塔思、速浑察均孛鲁之子。塔思,一名查剌温。自幼就与一般儿童不同,英才大略,有其祖父木华黎的风度,木华黎常说:“此儿必能实现我的志愿。”塔思长大之后,常以忠孝为先,曾说“:大丈夫受天子厚恩,当誓死报国,怎能委靡苟且于目前,而毁祖先之大业!”十八岁承继鲁国王爵位,至云中。
       太宗二年九月,叛将武仙围潞州,太宗命塔思援救。武仙闻塔思将至,退军十余里。蒙古大军至潞州之前,塔思亲率十余骑来察看形势。仙恐有伏兵,不敢出战。塔思对部将说:“天色已晚,等明早进击。”是夜五更,金将移剌蒲瓦来袭,蒙军战不利,退守沁南。叛军攻陷潞州城,主将任存战死。十月,太宗亲征,遣万户因只吉台与塔思再取潞州。武仙夜间逃遁,途中遭伏击,死七千余人,其余降,由任存之侄代领其众。十一月,太宗攻凤翔,命塔思守潼关以御金兵。河中自石天应死,复为金军占领。三年,太宗亲领军攻克,金元帅完颜火燎逃走,塔思追斩之。
       太宗四年春,睿宗与金兵相持于汝、汉之间,金军步骑共二十万。太宗命塔思与亲王按赤台、口温不花合军渡河先进,以为声援。行至三峰山,与睿宗合兵一处。时逢大雪,金军分兵四路出击,塔思冒矢挫败敌锋,诸军继进,大败金兵,生擒敌将移剌蒲瓦,完颜合达单骑奔钧州,蒙军追斩之,攻克钧州。三月,太宗北还,诏令塔思与忽都虎统兵进占河南。河南诸郡皆降,惟汴京、归德、蔡州未下。塔思遣使上书太宗曰:“臣之祖父,辅佐太祖兴建伟业,功勋卓著。臣袭世爵,曾无尺寸之功。去岁又于上党失利,罪当万死,愿分攻汴城一隅,以报陛下。”太宗十分赞赏塔思这豪言壮语,但卜卦说出兵不利,故未能使他实现其征战大志。
       太宗五年九月,塔思随太子定宗贵由东征,擒金威平宣抚完颜万奴于辽东。万奴自金宣宗贞..三年,即元太祖十年(1215),率众占据东海,直到此时才被蒙古军平定。
       太宗六年七月,太宗召诸王大会,对塔思道“:先皇帝开创大业,于今四十年。今中原、西夏、高丽、回鹘诸国皆已平定,称臣纳贡,惟东南一隅尚在化外,阻我大军。朕欲御驾亲征,卿等以为如何?”群臣未回答,惟有塔思表示:“臣家世受皇上恩典,图报万一正在今日。臣虽愚钝,愿依仗皇上天威,扫清淮、浙,用不着皇上御驾亲临那不测之地!”太宗甚喜,对众人称赞道“:塔思虽少,却英姿飒爽,朕心中有数,他日后必能完成我家大事。”赐黄金甲、玻璃带及良弓二十,命与王子曲出领兵南征。七年冬,蒙军攻占枣阳,曲出进军襄、邓,塔思攻郢。郢滨汉江,城坚兵精,且多战舰。塔思命造木筏,遣汶上达鲁花赤刘拔都儿率敢死队五百人,乘筏进击。塔思引骑兵沿岸迎射,大破敌军,溺死者过半,其余皆退入郢城。城坚不能破,蒙古军俘获人口、马牛数万而还。
       八年十月,复攻邓州,兵至蕲州、黄州。蕲州守将遣使献金帛、牛酒以犒蒙军,并称:“宋一小国,多年来一直向大朝进贡,希王以生灵为念。”塔思遂不攻城,而攻克符镇及六安之焦家寨。
       太宗九年九月,塔思率军由八柳渡黄河,直入汴京。金守臣刘甫置酒宴于大庆殿。塔思说“:此殿是故金主所居之地,我乃人臣,不可于此处宴饮。”于是改宴于刘甫家中。十月,与口温不花攻光州,宋主将黄舜卿开门投降。口温不花进军黄州,塔思攻大苏山,斩首数千级,俘获人口、牛马数以千计。十年正月,蒙军至安庆府,官民逃往江东。蒙军至北峡关,宋汪统制率兵三千投降,塔思将他迁于尉氏。九月,太宗在行宫大宴群臣,塔思大醉。太宗对侍臣说“:塔思的精神恍惚,恐不久于人世!”是年十二月,塔思还归云中。十一年三月逝世,年二十八岁。子硕笃儿年幼,由其弟速浑察袭爵位。
       速浑察为孛鲁次子,禀性严厉,赏罚分明。与兄塔思随太宗攻凤翔有功。曾领兵至潼关,与金军屡战屡捷。灭金之后,又随皇子阔出攻宋枣阳,占领郢城。
       塔思死,速浑察袭鲁国王爵位后,于上京之西阿儿查秃置营,总领中都行省之蒙古军和汉军。凡其他行省监镇事,必先报告速浑察,定其可否,然后奏陈皇帝。太宗曾遣使至速浑察处,见其威容凛然,军纪整肃,还朝如实报告皇帝,帝曰“:真木华黎的子孙也。”蒙古皇帝所封各王国,其使者每见皇帝皆仓皇失措,连话也不敢说,必经一番慰抚之后,才得尽言其所欲言。有人认为这是由于皇帝威严使人畏惧,建议皇帝对他们“稍加宽恕以待之”。速浑察说:“你的话是正确的,但须因时而异,宽猛各有所宜。天下初定,民心未定,万一守臣放纵不羁,事变突然发生,那时悔之晚矣。”不久,速浑察去世。延..三年(1316),赠宣忠同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为东平郡王,谥“忠宣”。

本书目录

《元史》简介
太祖本纪
太宗本纪
定宗本纪
宪宗本纪
世祖本纪
成宗本纪
英宗本纪
泰定帝本纪
明宗本纪
文宗本纪
宁宗本纪
顺帝本纪
太祖后孛儿台旭真传
世祖后察必传
成宗后卜鲁罕传
文宗后卜答失里传
顺帝后伯颜忽都传
顺帝后完者忽都传
睿宗传
裕宗传
显宗传
顺宗传
裕宗后伯蓝也怯赤传
顺宗后答己传
别里古台传
术赤传
秃剌传
牙忽都传
宽彻普化传
帖木儿不花传
孛秃传
忽怜传
阔里吉思传
木华黎传
孛鲁传
塔思、速浑察传
乃燕传(附硕德传)
霸突鲁传
脱脱传
博尔术传
玉昔帖木儿传
月赤察儿传
塔察儿传
察罕传
亦力撒合传
立智理威传
札八儿火者传
术赤台传
镇海传
肖乃台传
吾也而传
曷思麦里传
速不台传
兀良合台传
按竺迩传
畏答儿、博罗欢传
抄思传(附别的因传)
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传
铁迈赤传(附虎都铁木禄、塔海传)
按扎儿传
雪不台传
昔里钤部传(附爱鲁传)
撒吉思卜华传
昔儿吉思传
阔阔不花传
拜延八都鲁传
绍古儿传(附忽都虎传)
赵阿哥潘传
纯只海传
苫彻拔都儿传
怯怯里传(附相兀速传)
重喜传
忽剌出传
月里麻思传
察罕传
塔本传(附阿里乞失帖木儿等传)
哈剌亦哈赤北鲁传
塔塔统阿传
岳瞞帖穆尔传
李桢传
速哥传
忙哥撒儿传
孟速思传
赛典赤赡思丁传
纳速剌丁传
忽辛传
布鲁海牙传
高智耀传(附高睿传)
铁哥传
安童传
廉希宪传
伯颜传
阿术传
阿里海牙传
相威传
土土哈传
床兀儿传
来阿八赤传
纽瞞传(附也速答儿传)
阿剌罕传
阿塔海传
唆都传
百家奴传
李恒传
彻里传
不忽木传
完泽传
阿鲁浑萨理传(附岳柱传)
速哥传
囊加歹传
忙兀台传
奥鲁赤传
完者都传
伯帖木儿传
怀都传
亦黑迷失传
拜降传
玉哇失传
昂吉儿传
哈剌觞传
沙全传
帖木儿不花传
撒吉思传
月合乃传
昔班传
爱薛传
唐仁祖传
朵儿赤传
和尚传(附千奴传)
刘容传
迦鲁纳答思传
斡罗思传
也先不花传
塔出传
明安传
哈剌哈孙传
阿沙不花传
拜住传
察罕传
阿礼海牙传
奕赫抵雅尔丁传
脱烈海牙传
康里脱脱传
燕铁木儿传
伯颜传
马札儿台传
脱脱传
朵尔直班传
别儿怯不花传
太平传
铁木儿塔识传
达识帖睦迩传
太不花传
察罕帖木儿传
扩廓帖木儿传
答失八都鲁传
庆童传
也速传
彻里帖木儿传
纳麟传
马祖常传
自当传
阿荣传
小云石海涯传
泰不华传
余阙传
答里麻传
月鲁帖木儿传
卜颜铁木儿传
星吉传
福寿传
道童传
亦怜真班传
廉惠山海牙传
月鲁不花传
达礼麻识理传
耶律楚材传(附耶律铸传)
杨惟中传
张柔传
张弘略传
史天倪传
史枢传
史天祥传
董俊传
董文用传
董文忠传
严实传
耶律留哥传
刘伯林传(附刘黑马传)
刘元振、刘元礼传
郭宝玉传(附郭德海等传)
石天应传
移剌捏儿传
王繤传(附王荣祖传)
何伯祥传(附何玮传)
李守贤传(附李彀传)
耶律阿海传
何实传
郝和尚拔都传
赵瑨传(附赵秉温传)
石抹明安传
张荣传
王义传
王玉传(附王忱传)
赵迪传
邸顺传(附邸浃传)
王善传
杜丰传
石抹孛迭儿传
田雄传
赵天锡传(附赵贲亨传)
张晋亨传(附张好古传)
王珍传
杨杰只哥传
刘通传(附刘复亨等传)
张子良传(附张懋传)
齐荣显传
石天禄传
刘斌传(附刘思敬传)
刘敏传
王楫传
王守道传
王玉汝传
焦德裕传
石天麟传
杨奂传
贾居贞传
洪福源传(附洪俊奇等传)
郑鼎传(附郑制宜传)
李进传
汪世显传
史天泽传
董文炳传
董士元、董士选传
张弘范传
刘秉忠传
张文谦传
郝经传
姚枢传
许衡传
窦默传
宋子贞传
商挺传
赵良弼传
赵璧传
王磐传
王鹗传
李冶传
徐世隆传
阎复传
李忽兰吉传
李庭传
史弼传
高兴传
刘国杰传
李德辉传
张雄飞传
张德辉传
马亨传
程思廉传
乌古孙泽传
赵炳传
杨恭懿传
王恂传
郭守敬传
杨桓传
张立道传
张庭珍、张庭瑞传
王恽传
陈佑传
陈天祥传
刘宣传
何荣祖传
陈思济传
姚天福传
许国祯传
尚文传
申屠致远传
雷膺传
畅师文传
刘因传
吴澄传
程钜夫传
赵孟兆页传
邓文原传
曹元用传
齐履谦传
崔斌传
崔彧传
叶李传
燕公楠传
马绍传
姚燧传
耶律有尚传
张孔孙传
张珪传
李孟传
敬俨传
曹伯启传
李元礼传
王寿传
王倚传
刘正传
谢让传
韩若愚传
赵师鲁传
刘德温传
尉迟德诚传
秦起宗传
张思明传
吴元珪传
张升传
臧梦解传
陈颢传
梁曾传
刘敏中传
王约传
王结传
宋衜传
贺胜传
杨朵儿只传
萧拜住传
耶律希亮传
赵世延传
孔思晦传
元明善传
虞集传
揭亻奚斯传
黄氵晋、柳贯、吴莱传
张起岩传
欧阳玄传
许有壬传
宋本传
谢端传
王守诚传
王思诚传
李好文传
孛术鲁罛传
李竳传
苏天爵传
王都中传
王克敬传
任速哥传
陈思谦传
韩元善传
崔敬传
吕思诚传
汪泽民传
干文传传
韩镛传
李稷传
盖苗传
张桢传
归旸传
曹鉴传
周伯琦传
吴当传
刘哈剌不花传
石抹宜孙传
金履祥传
许谦传
萧渼斗传
同恕传
胡长孺传
熊朋来传
韩性传
吴师道传
赡思传
谭澄传
许楫传
田滋传
卜天璋传
杨景行传
林兴祖传
攸哈剌拔都传
任志传
张桓传
李黼传
李齐传
褚不华传
郭嘉传
喜同传
卞琛传
颜瑜、曹彦可传
王士元传
杨朴传
赵琏传
孙扌为传
石普传
杨乘传
纳速剌丁传
伯颜不花的斤传
樊执敬传
全普庵撒里传
周镗传
聂炳传
刘耕孙传
俞述祖传
丑闾传
孛罗帖木儿传
彭庭坚传
王伯颜传
刘氵睿、刘健传
朵里不花传
野峻台传
陈君用传
潮海传
魏中立、于大本传
普颜不花传
闵本、拜住传
赵弘毅、赵恭传
郑玉传
柏帖穆尔传
迭里弥实、获独步丁、吕复传
朴赛因不花、张庸传
丁好礼传
杜瑛传
张特立传
杜本、张枢传
孙辙、吴定翁传
何中、危复之传
武恪传
丘处机、祁志诚传
张宗演传(附张与材等传)
郦希成、张清志传
萧辅道、李居寿传
靳德进传
张康传
李杲传
孙威、孙拱传
阿老瓦丁传
亦思马因、布伯传
阿尼哥、刘元传
李邦宁传
朴不花传
阿合马传
卢世荣传
桑哥传
铁木迭儿传
哈麻传
搠思监传
李鋋传
王文统传
阿鲁辉帖木儿传
铁失传
孛罗帖木儿传
高丽传
耽罗传
日本传
安南传
缅传
占城传
暹传
爪哇传
..求传
三屿传
马八儿等国传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