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白话版
白话元史
铁木迭儿传
作者:明 · 宋濂等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铁木迭儿,木儿火赤的儿子。曾侍奉世祖。成宗大德年间,任同知宣徽院事,兼通政院使。武宗即位,为宣徽使。至大元年(1308),由江西行省平章政事转任云南行省左丞相。两年后,擅自离职进京。尚书省将他的情况向皇帝作了报告,皇帝要尚书省查究。不久,因有皇太后的旨令出钱赎罪,仍恢复职务。明年正月,武宗逝世,这时仁宗在东宫,认为丞相三宝奴等乱变先朝的传统章程,将三宝奴处死。任用完泽及李孟为中书平章政事,锐意更张庶务。而皇太后在兴圣宫降旨,召铁木迭儿为相。及仁宗去上都,命铁木迭儿留守大都。平章完泽等上奏皇上说:“根据惯例,丞相留治北京的,出入都要遮盖。今右丞相铁木迭儿在大都居守,时方盛暑,请如过去的惯例,也使他能得到遮盖的优待。”仁宗同意所请。此年冬天,赠铁木迭儿曾祖父唆海翊运宣力保大功臣、太尉,谥武烈。赠祖父不怜吉带推诚保德定远功臣、太尉,谥忠武,赠父木儿火赤为推忠佐理同德功臣、太师,谥忠贞,两人都赠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归德王。
       皇庆元年(1312)三月,铁木迭儿向仁宗上奏说:“我误蒙皇上的圣恩,提拔为中书,年老且病,虽未能深刻地通达政体,但我总想竭尽忠心,力图报效,就是这些没有惯例的事,也不敢不勉励自己去做。对前中书省的弊政,我也正在更新。现在,只是因为过去列位皇上至德相传,才有今日的一统天下。但要管理好这个天下,日理万机,若不整理治理天下的机构和百官,恐怕这个统一的天下会松弛解体。所以,自今以后,无论朝夕,都要来处理政务。左右司六部官如有不尽心者,先是口头疏导;再不改过者,当撤职不再录用。如有找借口侥幸得到其他职务的,也不录用。”仁宗肯定他说的话,但不久,他因病离职。
       延..元年(1314),丞相哈散上奏仁宗说“:我出身不是世勋望族,有幸遇到皇上,我才当了宰相。如丞相铁木迭儿,对当今政治体制老练通达,且曾监修国史,所以,我希望皇上能给他大印,以便他领翰林国史院,军国重大事务都要让他参与商议。”仁宗说:“好,你启奏皇太后,给他大印,有大事必定使他预闻其事。”遂拜开府仪同三司、监修国史、录军国重事。数月后,又为中书右丞相,哈散为左丞相。铁木迭儿上奏仁宗说“:承蒙陛下可怜我,再次提拔我为宰相,我阿谀逢迎,不谈主见,就辜负圣恩了。近来,我听说内侍阻隔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的人不少,如不禁止,实难致治。请皇上下令诸司,自今中书政务,不要随便干预。往时富民于国外经商,多获厚利。商人越多,则中国货价值不高,而外国货反而贵重。今请以江浙右丞曹立领其事,发出十组海船,每组船都有证明书,在它们回国时,则按规定征税。如私自出海,没有证明的海船回来,便要没收它的货物。又经费紧张,如不预先规划,必犯大错误。我等和诸老臣商议,都认为:如果动钞本,则钞票更加贬值;如新加税目,则要毒害民众;如增税额,则现在比国初已有一倍半了。看来只有预买山东、河间运使管辖的来岁盐引及各冶铁货,或可以满足今年的用途。另外,江南田粮,往年虽曾经理,多未核实。可从江浙开始,再到江东、江西一带,应该首先严格限额,励行赏罚,要求田主将实有田亩的清单交官,诸王、驸马、学校、寺、观也一样。并禁私人隐藏民田。贵戚世家,也不能阻碍。请皇上使台臣协助我们做成此事,则国用就足够了。”仁宗采纳所有建议。不久,皇上派使者分行各省,搜括农田,增加税收,加重剥削,对江右的烦扰很大,以致江西之民蔡五九在宁都作乱,南方骚动,远近惊惧,于是括田增税之事只好作罢。
       二年,铁木迭儿上奏说:“天下庶务,虽由中书统处,但按旧制,各省臣也要分工负责。现在,请以钱帛、钞法、刑名,交给平章李猛、左丞阿卜海牙、参政赵世炎等管理。将粮储、选法、手工、驿使,委与平章张驴、右丞萧拜住、参政曹从革等负责。”仁宗便按他的请求发了旨令。七月,仁宗下诏书通告全国,命右丞相铁木迭儿总宣政院事。十月,晋位太师。十一月,大宗正府向皇上报告说:“历朝的旧制,凡议重刑,必由蒙古大臣决定。今天,则宜听于太师右丞相。”仁宗也同意了。
       铁木迭儿既然再次进入中书省,居首相之位,恃势贪虐,干了许多坏事。于是萧拜住自御史中丞为中书右丞,不久,又任平章政事,略有牵制作用。而杨朵儿只自侍御史转任中丞后,便慨然以纠正铁木迭儿的罪恶为己任。上都有富人张弼,因杀人而坐牢,铁木迭儿使家奴威胁留守贺伯颜,要求贺释放张弼。伯颜是个正派人,当然不会随便屈服于他的威胁,而朵儿只已经打听到丞相受张弼贿赂的一些证据,便与拜住、伯颜一道在皇帝面前揭发铁木迭儿说“:内外监察御史四十余人,共同弹劾铁木迭儿凶暴奸贪,阴险毒辣,蒙上欺下,蠹政害民,布置爪牙,威慑朝野。凡可以诬陷好人、贪功利己之事,没有不做到的。取晋王田千余亩,夺兴教寺后河边园地三十亩,又夺卫兵牧地二十余亩。偷吃郊庙供祭祀的马。接受诸王合儿班答派人送来的钞十四万贯,还有宝珠玉带棉毛地毯币帛等又计钞十余万贯。又接受杭州永兴寺僧章自福赂金一百五十两。还取得有杀人罪的囚犯张弼钞五万贯。自己已经位极人臣,又要领宣政院事,而以自己的儿子八里吉思为院使。他的许多儿子无功于国,却尽居显贵。他放纵自己的家奴,欺负官府的僚吏,其危害已不可胜数,致使阴阳不和,山移地震,异灾数见,百姓流亡。但他自己却安然毫无悔改的表示,而他的私家之富,又在阿合马、桑哥之上。四海积怨已久,都希望对他处以车裂斩首之刑,以快人心。如蒙早日正法,当众处决,以示天下,才可使后之为臣者知所警戒。”这个奏本一上,仁宗震怒,便下令逮捕审问铁木迭儿。铁木迭儿闻讯后便藏于兴圣近侍之家,政府有关部门不能前去抓人,仁宗有几天闷闷不乐,但又怕有违皇太后的旨意,招致皇太后的反感,故仅仅罢免铁木迭儿的相位便草草了事了。
       铁木迭儿居家没有超过一年,便又被起用为太子太师。朝野听到此事,莫不惊骇。参政赵世炎为御史中丞,便率领诸御史历数其不法之罪数十事,而内外御史陈述其不可辅导东宫者达四十余人。然而因为有皇太后的庇护,终不能明正其罪。
       七年正月二十一日,仁宗去世。再过四天,铁木迭儿以皇太后的旨意,又再进入中书为右丞相。又过月余,英宗(1321~1323年在位)还在东宫做太子时,铁木迭儿宣读皇太后旨,召萧拜住和朵儿只两人至徽政院,与徽政院使失里门、御史大夫秃忒哈共同审问两人,指责他们以前有违反皇太后旨之罪,并要他们服罪。接着,铁木迭儿又立即入奏太后,据说是太后的旨意,将他们斩首示众。这一天,白日乌天黑暗,人心震惧。
       英宗行将即位,中书省向皇上报告说“:祖宗以来,皇帝登基,中书要率百官称贺,班首要由皇上指定。”英宗便指定让铁木迭儿担任。及英宗即位后,铁木迭儿要皇上同意派平章王毅、右丞高窻等勘察在京仓库所贮的粮食,亏七十八万石。于是,便要仓官及监察出纳的人赔偿。各地所贡币帛如有错误,便责令本处官吏中负责此事的人赔偿。还立下严厉监督的章程,违者要受杖刑。五月,英宗在上都,铁木迭儿恨留守贺伯颜一向不归附自己,便上奏说伯颜穿便衣迎皇上诏书是不敬的行为,把他押赴五府共同治罪,最后竟以此为借口把伯颜杀了,都民为之流涕。
       赵世炎时任四川行省平章政事,铁木迭儿恼怒他过去曾经揭露过自己,在刚入中书为相时,即赴东宫启奏尚待即位的皇太子英宗,要求派人逮捕世炎,世炎未至。铁木迭儿又使人暗示世炎,骗说要升他为高官,要求世炎告发反对过铁木迭儿的人,世炎也不从。至此,铁木迭儿便诬陷世炎,说他违诏不敬,令司法部门深究,处以极刑。英宗说:“他犯的罪,在大赦之前,应该免罪释放。”铁木迭儿说“:过去省台许多人谋害老臣,请您追究这些人。”英宗又说“:事情都发生在大赦之前,又何必再问?”又过数日,铁木迭儿又对皇上说应当处死世炎的理由,英宗仍不允诺。司法官吏秉承皇太后、铁木迭儿的意图,加世炎以莫须有的罪名迫使他自裁,世炎终无所屈,这是由于英宗平素闻其忠良而得免于死。
       铁木迭儿恃其权宠,乘机到处作坏事。只要有人向他瞪一下眼睛,就一定要受到报复。英宗也觉得他攻击诋毁的人都是先帝的旧臣,也很不高兴他的所作所为。乃任拜住为左丞相,把他当作最亲密的心腹看待。铁木迭儿渐见皇上在疏远他,也可能是心存疑惧,便在家里病死了。御史盖继元、宋翼说他上负国恩,下失民望,在生时虽逃掉了当众处决,死后还当惩其余罪。英宗乃命捣毁其所立之碑,撤销其官爵及封赠,籍没其家产。
       铁木迭儿之子班丹,知枢密院事。不久,因赃情败露,不予录用。另一子琐南,曾为治书侍御史,后来铁失弑英宗,琐南以逆党罪被杀。

本书目录

《元史》简介
太祖本纪
太宗本纪
定宗本纪
宪宗本纪
世祖本纪
成宗本纪
英宗本纪
泰定帝本纪
明宗本纪
文宗本纪
宁宗本纪
顺帝本纪
太祖后孛儿台旭真传
世祖后察必传
成宗后卜鲁罕传
文宗后卜答失里传
顺帝后伯颜忽都传
顺帝后完者忽都传
睿宗传
裕宗传
显宗传
顺宗传
裕宗后伯蓝也怯赤传
顺宗后答己传
别里古台传
术赤传
秃剌传
牙忽都传
宽彻普化传
帖木儿不花传
孛秃传
忽怜传
阔里吉思传
木华黎传
孛鲁传
塔思、速浑察传
乃燕传(附硕德传)
霸突鲁传
脱脱传
博尔术传
玉昔帖木儿传
月赤察儿传
塔察儿传
察罕传
亦力撒合传
立智理威传
札八儿火者传
术赤台传
镇海传
肖乃台传
吾也而传
曷思麦里传
速不台传
兀良合台传
按竺迩传
畏答儿、博罗欢传
抄思传(附别的因传)
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传
铁迈赤传(附虎都铁木禄、塔海传)
按扎儿传
雪不台传
昔里钤部传(附爱鲁传)
撒吉思卜华传
昔儿吉思传
阔阔不花传
拜延八都鲁传
绍古儿传(附忽都虎传)
赵阿哥潘传
纯只海传
苫彻拔都儿传
怯怯里传(附相兀速传)
重喜传
忽剌出传
月里麻思传
察罕传
塔本传(附阿里乞失帖木儿等传)
哈剌亦哈赤北鲁传
塔塔统阿传
岳瞞帖穆尔传
李桢传
速哥传
忙哥撒儿传
孟速思传
赛典赤赡思丁传
纳速剌丁传
忽辛传
布鲁海牙传
高智耀传(附高睿传)
铁哥传
安童传
廉希宪传
伯颜传
阿术传
阿里海牙传
相威传
土土哈传
床兀儿传
来阿八赤传
纽瞞传(附也速答儿传)
阿剌罕传
阿塔海传
唆都传
百家奴传
李恒传
彻里传
不忽木传
完泽传
阿鲁浑萨理传(附岳柱传)
速哥传
囊加歹传
忙兀台传
奥鲁赤传
完者都传
伯帖木儿传
怀都传
亦黑迷失传
拜降传
玉哇失传
昂吉儿传
哈剌觞传
沙全传
帖木儿不花传
撒吉思传
月合乃传
昔班传
爱薛传
唐仁祖传
朵儿赤传
和尚传(附千奴传)
刘容传
迦鲁纳答思传
斡罗思传
也先不花传
塔出传
明安传
哈剌哈孙传
阿沙不花传
拜住传
察罕传
阿礼海牙传
奕赫抵雅尔丁传
脱烈海牙传
康里脱脱传
燕铁木儿传
伯颜传
马札儿台传
脱脱传
朵尔直班传
别儿怯不花传
太平传
铁木儿塔识传
达识帖睦迩传
太不花传
察罕帖木儿传
扩廓帖木儿传
答失八都鲁传
庆童传
也速传
彻里帖木儿传
纳麟传
马祖常传
自当传
阿荣传
小云石海涯传
泰不华传
余阙传
答里麻传
月鲁帖木儿传
卜颜铁木儿传
星吉传
福寿传
道童传
亦怜真班传
廉惠山海牙传
月鲁不花传
达礼麻识理传
耶律楚材传(附耶律铸传)
杨惟中传
张柔传
张弘略传
史天倪传
史枢传
史天祥传
董俊传
董文用传
董文忠传
严实传
耶律留哥传
刘伯林传(附刘黑马传)
刘元振、刘元礼传
郭宝玉传(附郭德海等传)
石天应传
移剌捏儿传
王繤传(附王荣祖传)
何伯祥传(附何玮传)
李守贤传(附李彀传)
耶律阿海传
何实传
郝和尚拔都传
赵瑨传(附赵秉温传)
石抹明安传
张荣传
王义传
王玉传(附王忱传)
赵迪传
邸顺传(附邸浃传)
王善传
杜丰传
石抹孛迭儿传
田雄传
赵天锡传(附赵贲亨传)
张晋亨传(附张好古传)
王珍传
杨杰只哥传
刘通传(附刘复亨等传)
张子良传(附张懋传)
齐荣显传
石天禄传
刘斌传(附刘思敬传)
刘敏传
王楫传
王守道传
王玉汝传
焦德裕传
石天麟传
杨奂传
贾居贞传
洪福源传(附洪俊奇等传)
郑鼎传(附郑制宜传)
李进传
汪世显传
史天泽传
董文炳传
董士元、董士选传
张弘范传
刘秉忠传
张文谦传
郝经传
姚枢传
许衡传
窦默传
宋子贞传
商挺传
赵良弼传
赵璧传
王磐传
王鹗传
李冶传
徐世隆传
阎复传
李忽兰吉传
李庭传
史弼传
高兴传
刘国杰传
李德辉传
张雄飞传
张德辉传
马亨传
程思廉传
乌古孙泽传
赵炳传
杨恭懿传
王恂传
郭守敬传
杨桓传
张立道传
张庭珍、张庭瑞传
王恽传
陈佑传
陈天祥传
刘宣传
何荣祖传
陈思济传
姚天福传
许国祯传
尚文传
申屠致远传
雷膺传
畅师文传
刘因传
吴澄传
程钜夫传
赵孟兆页传
邓文原传
曹元用传
齐履谦传
崔斌传
崔彧传
叶李传
燕公楠传
马绍传
姚燧传
耶律有尚传
张孔孙传
张珪传
李孟传
敬俨传
曹伯启传
李元礼传
王寿传
王倚传
刘正传
谢让传
韩若愚传
赵师鲁传
刘德温传
尉迟德诚传
秦起宗传
张思明传
吴元珪传
张升传
臧梦解传
陈颢传
梁曾传
刘敏中传
王约传
王结传
宋衜传
贺胜传
杨朵儿只传
萧拜住传
耶律希亮传
赵世延传
孔思晦传
元明善传
虞集传
揭亻奚斯传
黄氵晋、柳贯、吴莱传
张起岩传
欧阳玄传
许有壬传
宋本传
谢端传
王守诚传
王思诚传
李好文传
孛术鲁罛传
李竳传
苏天爵传
王都中传
王克敬传
任速哥传
陈思谦传
韩元善传
崔敬传
吕思诚传
汪泽民传
干文传传
韩镛传
李稷传
盖苗传
张桢传
归旸传
曹鉴传
周伯琦传
吴当传
刘哈剌不花传
石抹宜孙传
金履祥传
许谦传
萧渼斗传
同恕传
胡长孺传
熊朋来传
韩性传
吴师道传
赡思传
谭澄传
许楫传
田滋传
卜天璋传
杨景行传
林兴祖传
攸哈剌拔都传
任志传
张桓传
李黼传
李齐传
褚不华传
郭嘉传
喜同传
卞琛传
颜瑜、曹彦可传
王士元传
杨朴传
赵琏传
孙扌为传
石普传
杨乘传
纳速剌丁传
伯颜不花的斤传
樊执敬传
全普庵撒里传
周镗传
聂炳传
刘耕孙传
俞述祖传
丑闾传
孛罗帖木儿传
彭庭坚传
王伯颜传
刘氵睿、刘健传
朵里不花传
野峻台传
陈君用传
潮海传
魏中立、于大本传
普颜不花传
闵本、拜住传
赵弘毅、赵恭传
郑玉传
柏帖穆尔传
迭里弥实、获独步丁、吕复传
朴赛因不花、张庸传
丁好礼传
杜瑛传
张特立传
杜本、张枢传
孙辙、吴定翁传
何中、危复之传
武恪传
丘处机、祁志诚传
张宗演传(附张与材等传)
郦希成、张清志传
萧辅道、李居寿传
靳德进传
张康传
李杲传
孙威、孙拱传
阿老瓦丁传
亦思马因、布伯传
阿尼哥、刘元传
李邦宁传
朴不花传
阿合马传
卢世荣传
桑哥传
铁木迭儿传
哈麻传
搠思监传
李鋋传
王文统传
阿鲁辉帖木儿传
铁失传
孛罗帖木儿传
高丽传
耽罗传
日本传
安南传
缅传
占城传
暹传
爪哇传
..求传
三屿传
马八儿等国传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