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白话版
白话明史
孙传庭传
作者:清 · 张廷玉等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孙传庭,字百雅,代州振武卫人。在他父亲任上,他家里四代人都乡试中举。传庭长得身材高大,沉着坚定而且多智多谋。万历四十七年(1619)他考中进士。初任永城知县,因为有才干又被调往商丘。天启初年,他升任吏部验封主事,经几次迁升又做了稽勋郎中,然后告假还乡,在家里闲住多年不出。
       崇祯八年(1635)秋天,传庭才升职为验封郎中,然后越级升任顺天府丞。陕西巡抚甘学阔不能讨平贼寇,陕西的士大夫向朝廷争吵,朝廷于是推选边才,用了传庭,在九年三月里受命接任。传庭到陕西后,对民间人力、物力征集的时限掌握得很严格,完全按照军需供应的法规来执行。陕西人对他的爱戴不如洪承畴,不过他的才干足能平定贼寇。贼首整齐王占领着商州、雒南,诸将不敢前去攻打,传庭传令副将罗尚文攻打并斩除了他。
       当时,贼寇搞乱了关中,有名字的贼首有十多个,高迎祥势力最强,拓养坤人数最多,他们两个人也就是所谓的闯王、蝎子块。传庭制定了战略规划,亲自到銩稨的黑水峪进攻迎祥,活捉了他以及他的伪领哨黄龙、总管刘哲,把俘虏送到了京师。朝廷论定战功,给他加官一级。从此贼群就共同推举李自成做了闯王。第二年,养坤及其同伙张耀文过来投降了。后来养坤又反叛而去,传庭指示他的部下追上去斩除了养坤。传庭在泾阳源向贼首惠登相发动攻击,登相西逃了。河南的贼将马进忠、刘国能等十七部进入渭南,传庭把他们打出了关门,又联合河南部队夹击他们,先后斩敌一千多人。进忠等又侵扰商州、雒南、蓝田,官军的叛兵跟他们会合,打算进犯西安。传庭派左光先、曹变蛟把他们追赶到渭南,收降了他们的首领一条龙,招回了胁从人员。又召募健壮的年轻人攻打残余的贼寇,斩除了圣世王、瓦背王、一翅飞,收降了镇天王、上山虎,又歼灭了几个白杆的贼寇大首领。潼关以南的地区稍稍平定了一些。传庭又派副将盛略等人在宝鸡打败了贼首大天王。贼兵逃进山谷中,传庭一直追赶到凤翔。别的贼军开出栈道,打算越过潼关进犯河南,传庭回师打击他们,贼军逃到斜谷设下埋伏,传庭又把他们打得大败,收降了残余的贼兵。西安所属的四卫过去有屯军两万四千人,田地二万余顷,后来田地被豪强占有,部队的编制都是虚的。传庭对此加以改正,召集了一万一千多士兵,每年收入屯田的课银十四万五千多两,米、麦一万三千五百多石。庄烈帝非常高兴,给他加了官,赏了银币。
       正当这时杨嗣昌进入朝中做了兵部尚书,向庄烈帝陈述了用兵方略,让洪承畴以陕西总督的身份兼办剿贼事务,任命广东巡抚熊文灿为总理,全国划分为四正六隅,骑兵占三成,步兵占七成,共召集十二万官兵,加派军饷征收额达二百八十万石,限定时限为一百天,消灭贼寇。传庭写信过去和他争论说“:这样做没用,现在部队屡经败折,百姓的物力也抽干了,我担心军民都不能承受。如果一定这样推行,那么贼寇不见得能消灭掉,反而会使国家受害。”长达几千字。嗣昌收到他的信大不高兴。兵部决定,陕西巡抚抵挡一个正面,应招募当地兵一万人,发给饷银二十三万两,把商州、雒南等处作为防区。传庭知道这种办法行不通,于是清理库藏,积存赎款,凑集了四万八千两银子,收兵买马,自行添置灭贼器械,不采用兵部的意见。当各地巡抚都上报募兵兵额时,单单传庭的奏疏没送上来。嗣昌说军法不能在陕西推行了,自请不担官职过去领兵,用这来激发庄烈帝的怒火。传庭于是上书说“:假如我像其他巡抚那样收编府县的民兵报上去,就说是及额了,那么我先前所报上的屯兵就已经及额了。此外我这里还有召集起来正在操练的骑、步兵将近一万多人,何尝不遵守兵部的决定呢?至于所规定的一百天的期限,商州、雒南的防区,我都不敢推托。不过假如是贼兵进入商州、雒南而我不能防卫,就请治我的罪;如果我守住了商州、雒南而超越期限不能灭贼,那么耽误剿贼的一定不是我了。”嗣昌对他的话无法加以指责,但对他恨之入骨。传庭两次接到诏书加升官级,应当加部衔了,嗣昌压下来不替他奏请。十一年春天,贼兵打下汉阴、石泉,嗣昌就怪罪传庭没有增援,削了他所提升上来的官级。
       传庭出兵扼守商州和雒南。大天王等进犯庆阳、宝鸡,传庭回师到合水交战,打跑了他,抓住了他两个儿子,又到延安追击他。过天星、混天星等从徽州、秦州直奔凤翔,进逼澄城,传庭分兵五路在杨家岭、黄龙山进攻他们,把他们打得大败,斩获了两千多首级。大天王听说传庭没杀他的两个儿子,就投降了。其他贼兵开向北面去进犯延安,传庭知道..州以西、合水以东的三四百里都是荒山深谷,贼兵进去就会自取灭亡,于是亲率标兵从中部阻止贼兵向东跑,传令变蛟在庆阳阻止贼兵向西逃,在三水、淳化之间设下了埋伏。贼兵饿了,出来抢粮食,传庭就高高举起旗帜,打起鼓吹响号角阻击他们,一天一夜马行了二百五十里。贼兵大惊,赶快往西边逃,到职田庄遇上伏兵,战败了,又逃向宝鸡,取道栈道,又中了埋伏,大败,转而进入陇州关山的山路,又被伏兵打击了一回,三次失败,贼兵死掉的不计其数,过天星、混天星都投降了。传庭又在..州、宁羌一带追赶贼兵,官军冲入敌阵,擒拿了贼首。河南的贼首马进忠、马光玉统率宛、洛一带的贼兵向西部扩散,传庭向他们进攻,贼兵回头逃跑。传庭又在潼关的平原地带埋下伏兵,变蛟把贼兵赶进了埋伏。闯王李自成受到洪承畴追击,丢掉了他的所有人马,只带十八个骑兵突围出去,逃跑了。一时间关中地区的各路盗贼都平定了,这时是崇祯十一年的春天。捷报送上后,庄烈帝非常高兴,首先评定澄城的胜利,命令给传庭加官部衔。嗣昌仍旧阻挠,未予申报。
       那个时候,总理熊文灿主张招安,湖广地方的贼首张献忠已经投降,只有河南的贼兵依然如故。罗汝才、马进忠、贺一龙、左金王等十三部西窥潼关,联营几十里。传庭想到“:天下的大盗现在都在这了。我在西面出击,总理在东面出击,贼兵不是投降就是灭亡。这一带的贼兵平定后,天下也就没有贼寇了。献忠即便是伪装投降,心存不轨,也不能怎么样了。”于是就率军东征,在阌乡、灵宝一带的山中把贼兵打得大败,从他们的营地中间从西向东锳了一回,又从东往西锳。贼兵困窘得很,拿文灿招降他们的亲笔指示上交给传庭看,说短时间内将归降。传庭说“:你们天天到熊先生那里说接受招安,可是又天天不停地攻打城堡,屠杀村寨,这是假投降。如果真想投降,就放下武器过来投降,再说空话就不是真心投降了,我明天就要进兵了!”第二天传庭统兵而出,在进军途中接到文灿的檄文说“:不要忌妒我招安贼兵的功劳!”又往前走,收到了兵部尚书嗣昌的手信,也是这么说。传庭闷闷不乐地撤兵回来了。但是贼兵最终还是不接受招安,反而转移过去窥视商州、雒南。文灿后悔了,约传庭出兵夹击。传庭手下的官员王文清三战三胜,打败了贼兵,贼兵逃往内乡、淅川去了。
       传庭在屡建大功之后,他手下的将校几次得到诏令进行了封赏,嗣昌却坚决压制他,不为他奏请。传庭恳请他把自己提上部籍,嗣昌说:“等等吧!”十月,京师戒严,朝廷召传庭及承畴入卫京师,提升传庭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接替总督卢象升统率从各地来的援军,赐给他尚方宝剑。这时传庭统兵来到京城近郊,与嗣昌不和,又跟宦官高起潜发生冲撞,庄烈帝传下圣旨严厉批评了他,不让他进城朝见。承畴来了以后,嗣昌到郊外慰劳,又命令他觐见皇上,传庭对此不能不感到失望。不久,嗣昌任用承畴为蓟门总督,想把来增援京师的陕西部队都留下来守护蓟门、辽东。传庭说:“陕西部队不能留,留在这边,那边贼寇的势焰便会扩张,无益于边防,这简直是为贼寇撤走敌人。陕西士兵的妻子、子女都在陕西,他们天天把杀贼当作自己的利益,长期留在边疆,不是起哄就是逃跑,不能再为我们所用,就一定为贼寇所用,这简直是逼迫良民去当贼兵。这是有关国家安危的重要一环,不能不加考虑。”嗣昌不听,传庭争执不下,心中不胜郁郁,耳朵就聋了。
       传庭刚接受任命时上书讲过“:近年来封疆的事务乱成一团,原因在于谋划差错。事情结束后,我想给陛下当面把国家大事商定一下。”第二年,庄烈帝改派传庭去总督保定、山东、河南军务。京师解严以后,传庭上书请求朝见,嗣昌大为吃惊,以为传庭要扳倒自己,就喝令过来的仆人把奏疏带回去还给传庭。传庭恼火了,就上书称病,请求离任,嗣昌又弹劾他假称生病,并不是真聋。庄烈帝恼了,把传庭罢官为民,又交巡抚杨一亻隽核实真伪。一亻隽奏称“传庭真的聋了,不是说假。”庄烈帝连一亻隽一起关进监狱。传庭被长期关押,等候处理。满朝大臣都知道他的冤枉,但没人说话。
       传庭在狱中关了三年,文灿、嗣昌相继败灭。可是这时闯王李自成已经打下河南,进犯开封,活捉了宗龙,杀掉了唐王,官军分崩离析,贼寇更加凶猛了。庄烈帝想到了传庭讲过的话,朝臣中推荐传庭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十五年(1642)正月,庄烈帝起用传庭为兵部右侍郎,亲自到文华殿向他询问剿贼安民的办法,传庭侃侃而言,庄烈帝深为感叹,设宴对他加以慰劳,赏赐了很多东西,然后命令他带领禁军去增援开封。开封的包围圈已经解除,贼兵杀死了陕西总督汪乔年,庄烈帝就让传庭过去接任。传庭上任后,在关中召集诸将,绑了援剿总兵贺人龙,列举了他的罪状,在军帐中把他斩了。宣布他的罪状是在开县起哄逃回,致使猛如虎总兵孤军作战失利,让献忠、曹操跳出了圈套。又说他遇上贼兵抢先逃跑,致使新蔡、襄城接连丧失了两位总督。诸将为此无不肃然起敬。
       传庭斩掉人龙以后,威震三边,从此后天天整治军队做平贼的打算,可是这时贼兵又围困开封,朝廷传令御史苏京过来监督延安、宁夏、甘肃、固原的部队,催促传庭出关。传庭上书说“:部队刚招募起来,还不能使用呢。”庄烈帝不听。传庭不得已出兵,在九月里抵达潼关。当时下了几十天雨,自成挖开马家口一带的黄河淹没了开封。开封失陷后传庭进兵南阳,自成向西来迎击陕西部队。传庭设下三重伏兵等待贼兵;牛成虎率领前军,左襄力领左边,郑嘉栋领右边,高杰指挥中军。成虎假装北上引诱贼兵,贼兵跑进埋伏后,成虎回头来厮杀,高杰、董学礼突然从两侧出来相帮,左襄力、郑嘉栋又左右横冲,贼兵战败向东逃走,被杀死一千多人。官兵追了三十里,到了郏县的冢头,贼兵把兵器、军需品扔在道路上,陕西兵就忙着抢战利品。贼兵侦察到官兵乱了阵,就回过头来袭击,左襄力、萧慎鼎的部队败退下来,各路部队也都败了阵。副将孙枝秀跃马追杀贼兵,打死了几十个骑兵。后来贼兵包围了他,他左右飞奔无法冲出来,战马跌倒后被俘虏了,他直立不挠,贼兵用刀对着他,他直瞪着贼兵,不说一句话。有一个贼兵说:“这是孙副将。”贼寇就把他杀了。参将黑尚仁也被抓住,不屈而被杀。这次战斗官兵死了几千人,材官小将牺牲的有张日英奎、李日英凤、任光裕、戴友仁以下七十八个人。贼兵得到了他们所丢掉的很多战马。传庭败走巩县,取路孟县进入潼关,捕杀了慎鼎,罚了左襄力两千匹战马,因为他父亲左光先的原因,饶他一死。这次战役,天下着大雨,军粮没送来,士卒们只能采青柿子吃。既冷且饿,所以大败而回。河南人把它称为“柿园之役”。
       传庭在战败返回陕西后,打算防守潼关,扼住京师上游。况且官军刚刚集结起来,不利速战,于是就召募更多的勇士,开垦屯田,修造器械,储蓄军粮,让每三家出一名壮丁。又造了三万辆载着火炮的战车,作战时推着它抵挡敌人的战马,驻地休息时围在四周用以自卫。修造工程催办得很急,昼夜不停,陕西百姓不能承受。而且关中连年饥荒,驻扎着大批军队粮饷缺乏,所以士大夫厌恶传庭所办的工程,又因他执法过于严格,士大夫就一起向朝廷起哄说“:陕西总督不那么热心平贼了。”又一起用吓人的话威胁他说“:陕西总督再不出关,来缉捕你的人就要到了。”
       第二年五月,朝廷命令传庭兼督河南、四川军务,不久又提升他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加管山西、湖广、贵州及江南、江北的军务,庄烈帝赐给他尚方宝剑,更加紧急地催他开战。传庭跺着脚感叹说“:这是干什么呢!我固然知道这次去一定回不来,但是大丈夫怎么能再一次掉到监狱看守的手里!”不久,就迫不得已地再一次决定出兵。他让总兵牛成虎领前锋,高杰领中军,王定、官抚民领着延安、宁夏部队作为后援,白广恩率领战车营,又传令左良玉开到汝宁,两边夹击。这个时候,自成已经占领了河南、湖北的十多个府,自号新顺王,设置官吏,分兵驻守,营建了襄阳城,驻在那里。打算经过内乡、淅川窥视商州、雒南。发动了荆州、襄阳的全部兵力在汜水、荥泽会师,砍下竹子修造筏船,每个人佩带三个葫芦,计划渡过黄河。传庭分兵防御。九月八日,官军驻到汝州,伪都督四天王李养纯归降了。养纯讲了贼兵的虚实:诸贼老营在唐县,伪将吏屯集在宝丰,自成的精锐部队全都聚集在襄城。传庭于是在宝丰打败贼兵,斩除了伪州牧陈可新等人,接着直捣唐县,打下以后把贼兵的家口杀戮殆尽,使贼兵整个军营中都是哭声。传庭又转战到郏县,活捉了伪果毅将军谢君友,砍了贼军的坐旗,尾随而追自成,差点抓住了他。贼兵逃往襄城,大批官军就进逼襄城。贼寇怕了,打算投降,自成说:“不要怕!我杀害藩王,焚烧王陵,罪已经很大了,姑且决一死战吧。不能取胜的话,杀掉我去投降也不晚。”官军当时都是露天宿营跟贼军相持,下了长时间的雨,道路泥泞,粮车不能过来。士卒饥饿不过,打下郏县时,抓到的骡马立即都被吃完了。大雨下了七个昼夜也不停,后军在汝州开始起哄。贼兵大举而来,一时间流言四起,传庭迫不得已让部队回过头去迎接军粮,留下陈永福断后。前边的部队开始移动以后,后边的军队也乱了,永福斩杀也不能制止。贼兵在南阳追上官军,官军回头来战,贼兵的战阵分为五层,饥民在外,其次是步兵,再其次是骑兵,再其次是勇猛的骑兵。老营的家口在最里边,开战以后,官兵打败了三层,贼寇的骁骑殊死拼斗,官军的战阵稍一移动,广恩部下推战车的士兵就喊叫说“:我军败了!”解下搭肩钻出车辕就跑,战车翻了,堵住了路,马拴在横木上不能向前走,贼兵的铁骑从上面凌空跳过去,步兵手提白棍劈头盖脑地打,被打上的人连头带盔都给打碎了。自成倾兵而出追在官军后边,一天一夜的时间里,官军狂奔了四百里,到达孟津,死掉了四万多人,丢掉兵器、辎重几十万件。传庭单骑穿过垣曲,从阌乡渡河过去。贼兵捡到了督师的坐旗,乘胜打下潼关,把官军打得大败。传庭与监军副使乔迁高跨着马,大声喊叫着冲入敌阵,死在了战场上,广恩投降了贼寇。传庭的尸体后来竟然没有找到。传庭死后,潼关以内再也没有有效的防御力量了。
       早先传庭在出兵前自己料定要死了,回头对他的继妻张夫人说:“你怎么办呢?”夫人说“:大丈夫只管报效国家好了,不要忧念我!”等到西安被打下来时,张氏领着传庭的两个女儿、三个妾跳井死了,让他们八岁的小儿子世宁赶紧躲避贼兵逃走了。世宁翻过墙头掉在一个百姓家里,一个老头子收养了他。传庭的大儿子世瑞听说后,异常艰苦地步行进入陕西,在井里找出了母亲的尸体,面色如生。那个老头还回了他的弟弟世宁,兄弟两个相互掺扶着返回,路上遇见他们的人,不管平时认识不认识都为他们流下了眼泪。
       传庭死的时候已经五十一岁了。他两次出兵都是因为天下大雨失败了。有人说传庭没死,庄烈帝怀疑他,所以没有给他追赠、封荫。传庭死后,明朝也就灭亡了。

本书目录

《明史》简介
太祖本纪
恭闵帝本纪
成祖本纪
仁宗本纪
宣宗本纪
英宗前纪
景帝本纪
英宗后纪
宪宗本纪
孝宗本纪
武宗本纪
世宗本纪
穆宗本纪
神宗本纪
光宗本纪
熹宗本纪
庄烈帝本纪
太祖孝慈高皇后传
成祖仁孝徐皇后传
仁宗诚孝张皇后传
宣宗恭让胡皇后传
孝穆纪太后传
孝烈方皇后传
孝定李太后传
兴宗孝康皇帝传
睿宗兴献皇帝传
秦王朱木爽传
晋王朱木冈传
楚王朱桢传
鲁王朱檀、朱以海传
宁王朱权、上高王朱宸濠传
唐王朱纃、朱聿键传
汉王朱高煦传
福王朱常洵、朱由崧传
永明王朱由榔传
宁国公主传
郭子兴传
韩林儿、刘福通传
陈友谅、徐寿辉传
陈理传
张士诚传
方国珍传
明玉珍传(附刘桢传)
明升传
扩廓帖木儿、李思齐传
陈友定传
把匝剌瓦尔密传
徐达传
常遇春传
李文忠传
邓愈传
汤和传
沐英传
李善长传
汪广洋传
刘基传
宋濂传
叶琛传
章溢传
冯胜传
冯国用传
纳哈出传
傅友德传
廖永忠传
杨..传
胡美传
吴良传
康茂才传
丁德兴传
耿炳文传
郭英传
华云龙传
韩政传
仇成传
张龙传
吴复传
胡海传
张赫传
华高传
张铨传
何真传
顾时传
吴祯传
薛显传
郭兴传
陈德传
王志传
梅思祖传
金朝兴传
唐胜宗传
陆仲亨传
费聚传
陆聚传
郑遇春传
黄彬传
叶升传
朱亮祖传
周德兴传
王弼传
蓝玉传
曹震传
张翼传
张温传
陈桓传
朱寿传
曹兴传
谢成传
李新传
廖永安传
俞通海传
俞通源传
胡大海传
耿再成传
张德胜传
赵德胜传
桑世杰传
茅成传
胡深传
孙兴祖传
曹良臣传
濮英传
何文辉传
徐司马传
叶旺、马云传
缪大亨传
武德传
蔡迁传
王铭传
宁正传
袁义传
金兴旺传
花茂传
丁玉传
郭云传
王溥传
陈遇传
叶兑传
范常传
宋思颜传
郭景祥传
杨元杲、阮弘道传
孔克仁传
陶安传(附钱用壬传)
詹同传
朱升传
崔亮传
陶凯传
曾鲁传
任昂传
李原名传
乐韶凤传
吴沉传
桂彦良传
宋讷传
赵纆传
李叔正传
刘崧传
罗复仁传
陈修传
杨思义传
周祯传
杨靖传
单安仁传
薛祥传
唐铎传
开济传
钱唐传
韩宜可传
萧岐传
冯坚传
茹太素传
李仕鲁传
叶伯巨传
郑士利传
周敬心传
王朴传
魏观传
陶纇仲传
王佑传
刘仕纈传
王宗显传
王观传
道同传
齐泰传
黄子澄传
方孝孺传
练子宁传
卓敬传
铁铉传
陈性善传
宋忠传
姚善传
陈彦回传
王艮传
周是修传
程本立传
黄观传
盛庸传
平安传
何福传
顾成传
姚广孝传
张玉传
朱能传
丘福传
李远传
谭渊传
王真传
陈亨传
张武传
郑亨传
徐忠传
张信传
王友传
解缙传
黄淮传
胡广传
金幼孜传
胡俨传
杨士奇传
杨荣传
杨溥传
蹇义传
夏原吉传
郁新传
金忠传
李庆传
师逵传
古朴传
陈寿传
杨砥传
虞谦传
汤宗传
茹纊传
严震直传
张紞传
王纯传
郑赐传
郭资传
吕震传
李至刚传
方宾传
吴中传
刘观传
仪智传
梁潜传
陈济传
王英传
钱习礼传
周叙传
孔公恂传
宋礼传
陈纍传
周忱传
张辅传
黄福传
刘俊传
陈洽传
李彬传
柳升传
王通传
宋晟传
薛禄传
刘荣传
朱荣传
费纎传
谭广传
陈怀传
蒋贵传
任礼传
赵安传
赵辅传
刘聚传
吴允诚传
薛斌传
吴成传
金忠传
李英传
毛胜传
焦礼传
毛忠传
和勇传
罗秉忠传
金纯传
张本传
郭璡传
郑辰传
柴车传
刘中敷传
张凤传
周纍传
黄宗载传
顾佐传
段民传
耿九畴传
轩纏传
熊概传
陈镒传
陈泰传
曾翚传
李侃传
原杰传
杨继宗传
王彰传
魏源传
金濂传
罗通传
张纍传
张鹏传
周新传
李昌祺传
况钟传
陈选传
张纑传
尹昌隆传
戴纶传
陈祚传
刘球传
章纶传
廖庄传
杨纍传
李时勉传
陈敬宗传
刘铉传
弋谦传
毛吉传
郭绪传
韩观传
山云传
萧授传
方瑛传
李震传
欧磐传
曹鼐传
邝纒传
王佐传
万安传
刘吉传
高谷传
胡氵荧传
于谦传
王骥传
徐有贞传
杨洪传
石亨传
郭登传
朱谦传
孙镗传
赵胜传
范广传
史昭传
巫凯传
曹义、施聚传
许贵传
周贤传
欧信传
王玺传
鲁鉴传
刘宁、周玺、庄鉴传
彭清传
姜汉传
安国传
杭雄传
卫青传
董兴传
何洪传
刘玉传
仇钺传
神英传
曹雄传
冯祯传
张俊传
李钅宏传
杨锐传
李贤传
吕原传
彭时传
商辂传
王翱传
王竑传
项忠传
韩雍传
余子俊传
朱英传
秦纕传
章懋传
邹智传
舒芬传
汤鼐传
徐溥传
丘浚传
刘健传
谢迁传
李东阳传
王鏊传
王恕传
马文升传
刘大夏传
何乔新传
周经传
倪岳传
周洪谟传
杨守陈传
张元祯传
吴宽传
刘春传
李敏传
叶淇传
黄绂传
侣钟传
杨廷和传
梁储传
石纘传
毛澄传
汪俊传
吴一鹏传
何孟春传
丰熙传
徐文华传
杨慎传
张纙传
费宏传
翟銮传
李时传
袁炜传
李春芳传
赵贞吉传
乔宇传
孙交传
林俊传
王廷相传
王守仁传
张璁传
桂萼传
方献夫传
夏言传
席书传
霍韬传
黄宗明传
黄绾传
杨一清传
王琼传
彭泽传
毛伯温传
翁万达传
胡世宁传
李承勋传
郑晓传
伍文定传
张岳传
韩邦奇传
廖纪传
王时中传
周期雍传
王杲传
孙应奎传
聂豹传
李默传
贾应春传
张永明传
胡松传
赵炳然传
郑岳传
唐胄传
李中传
欧阳铎传
潘埙传
欧阳重传
陈九畴传
翟鹏传
孙继鲁传
曾铣传
丁汝夔传
杨守谦传
王忄予传
杨选传
朱纨传
张经传
胡宗宪传
曹邦辅传
李遂传
唐顺之传
马录传
程启充传
郑一鹏传
唐枢传
叶应骢传
陆粲传
邓继曾传
杨言传
杨名传
张芹传
汪应轸传
齐之鸾传
许相卿传
余珊传
颜鲸传
杨最传
冯恩传
杨爵传
周怡传
沈束传
沈炼传
杨继盛传
杨允绳传
桑乔传
谢瑜传
徐学诗传
赵锦传
邹应龙传
林润传
马永传
周尚文传
马芳传
何卿传
沈希仪传
石邦宪传
俞大猷传
戚继光传
张元勋传
徐阶传
高拱传
张居正传
杨博传
马森传
刘体乾传
王廷传
葛守礼传
靳学颜传
王治传
欧阳一敬传
周弘祖传
詹仰庇传
骆问礼传
陈吾德传
汪文辉传
刘奋庸传
吴山传
陆树声传
瞿景淳传
田一俊传
黄凤翔传
余继登传
冯琦传
王图传
翁正春传
刘应秋传
唐文献传
李腾芳传
蔡毅中传
公鼐传
罗喻义传
姚希孟传
许士柔传
顾锡畴传
王家屏传
陈于陛传
沈鲤传
于慎行传
李廷机传
吴道南传
申时行传
王锡爵传
沈一贯传
方从哲传
沈繻传
张四维传
马自强传
许国传
赵志皋传
张位传
朱赓传
万士和传
王之诰传
吴百朋传
刘应节传
王遴传
毕锵传
舒化传
李世达传
曾同亨传
辛自修传
温纯传
赵世卿传
李汝华传
袁洪愈传
王廷瞻传
郭应聘传
耿定向传
王樵传
魏时亮传
郝杰传
赵参鲁传
张孟男传
李祯传
丁宾传
谭纶传
王崇古传
张学颜传
张佳胤传
朱衡传
潘季驯传
王宗沐传
徐贞明传
陆光祖传
孙翤传
陈有年传
孙丕扬传
杨时乔传
张瀚传
梁梦龙传
海瑞传
吕坤传
郭正域传
庞尚鹏传
宋仪望传
张岳传
李材传
陆树德传
萧廪传
贾三近传
李颐传
朱鸿谟传
萧彦传
孙维城传
谢杰传
郭惟贤传
万象春传
钟化民传
魏学曾传
李化龙传
刘台传
傅应祯传
吴中行传
赵用贤传
艾穆传
沈思孝传
蔡时鼎传
万国钦传
饶伸传
汤显祖传
逯中立传
顾宪成传
顾允成传
刘元珍传
魏允贞传
王国传
余懋衡传
李三才传
姜应麟传
陈登云传
罗大纮传
卢洪春传
李懋桧传
李沂传
马经纶传
王汝训传
邹维琏传
李植传
汤兆京传
夏嘉遇传
傅好礼传
李成梁传
李如松传
麻贵传
张臣传
董一元传
萧如薰传
达云传
叶向高传
刘一翬传
韩翯传
朱国祚传
周嘉谟传
张问达传
陆梦龙传
汪应蛟传
王纪传
孙玮传
钟羽正传
萧近高传
赵南星传
邹元标传
孙慎行传
高攀龙传
冯从吾传
杨涟传
左光斗传
魏大中传
周朝瑞传
王之翴传
周起元传
周顺昌传
周宗建传
黄尊素传
江秉谦传
侯震旸传
刘纟廷传
李应祥传
陈翵传
邓子龙传
梅之焕传
李若星传
李继贞传
方震孺传
徐从治传
朱燮元传
孙承宗传
徐光启传
杨嗣昌传
王应熊传
张至发传
薛国观传
刘宗周传
黄道周传
毕自严传
张鹤鸣传
陈新甲传
汤开远传
杨镐传
熊廷弼传
袁崇焕传
杨鹤传
陈奇瑜传
熊文灿传
郑崇俭传
邵捷春传
高斗枢传
卢象升传
傅宗龙传
汪乔年传
孙传庭传
宋一鹤传
蔡懋德传
南居益传
李邦华传
吴麟征传
高名衡传
鹿善继传
曹文诏传
周遇吉传
黄得功传
艾万年传
猛如虎传
尤世威传
马世龙传
张可大传
秦良玉传
满桂传
赵率教传
曹变蛟传
左良玉传
贺人龙传
高杰传
刘泽清传
祖宽传
史可法传
高弘图传
张慎言传
徐石麒传
解学龙传
左懋第传
朱大典传
张国维传
张肯堂传
曾樱传
袁继咸传
金声传
陈子龙、夏允彝传
杨廷麟传
万元吉传
张家玉传
陈邦彦传
苏观生传
吕大器传
樊一蘅传
堵胤锡传
朱天麟传
吴贞毓传
何腾蛟传
瞿式耜传
陈灌传
方克勤传
吴履传
史诚祖传
谢子襄传
贝秉彝传
万观传
叶宗人传
王源传
翟溥福传
李信圭传
张宗琏传
李骥传
李湘传
赵豫传
曾泉传
周济传
范希正传
段坚传
陈钢传
丁积传
田铎传
唐侃传
汤绍恩传
徐九思传
庞嵩传
张淳传
陈幼学传
范祖干传
叶仪传
谢应芳传
汪克宽传
梁寅传
赵氵方传
薛翽传
胡居仁传
余佑传
蔡清传
罗钦顺传
曹端传
吴与弼传
陈真晟传
吕翾传
邵宝传
杨廉传
马理传
魏校、王应电、王敬臣传
潘府传
崔铣传
何瑭传
唐伯元传
黄淳耀传
陈献章传
娄谅、夏尚朴传
贺钦传
陈茂烈传
湛若水传
邹守益传
钱德洪传
王畿、王艮传
欧阳德传
罗洪先传
程文德传
吴悌传
何廷仁传
王时槐传
许孚远传
尤时熙传
邓以赞、张元忭传
孟化鲤、孟秋传
来知德传
邓元锡传
刘元卿传
章潢传
孔希学传
杨维桢传
胡翰传
苏伯衡传
王冕传
戴良传
王逢传
危素传
张以宁传
赵翿传
张孟兼传
徐一夔传
赵扌为谦传
陶宗仪传
顾德辉传
孙作传
袁凯传
高启传
杨基传
王行传
孙艹贲传
林鸿传
王绂传
沈度传
聂大年传
张弼传
程敏政传
罗玘传
储耇传
李梦阳传
何景明传
徐祯卿传
杨循吉传
祝允明传
唐寅传
桑悦传
边贡传
顾翵传
郑善夫传
陆深传
王圻传
王廷陈传
李濂传
文征明传
黄佐传
柯维骐传
王慎中传
高叔嗣传
蔡汝南传
陈束传
任瀚传
田汝成传
“皇甫四杰”传
茅坤传
谢榛传
卢翾传
李攀龙传
王世贞传
胡应麟传
归有光传
胡友信传
李维桢传
郝敬传
徐渭传
屠隆传
王稚登传
瞿九思传
“练川三老”传
焦竑传
黄辉传
陈仁锡传
董其昌传
“公安三袁”传
王惟俭传
曹学亻全传
王志坚传
艾南英传
张溥传
花云传
王恺传
孙炎传
王祎传
熊鼎传
王祯传
孙燧传
许逵传
黄宏传
王冕传
王钅夫传
王德传
汪一中传
张振德传
董尽伦传
龚万禄传
姬文胤传
张铨传
张道浚传
高邦佐传
张春传
张秉文传
邓藩锡传
张光奎传
庞瑜传
尹梦鳌传
龚元祥传
史记言传
梁志仁传
马如蛟传
张绍登传
王焘传
徐尚卿传
阮之钿传
郝景春传
张克俭传
徐世淳传
武大烈传
盛以恒传
颜日愉传
艾毓初传
刘振之传
关永杰传
任栋传
王世琇传
李贞佐传
鲁世任传
刘耈传
何燮传
赵兴基传
许文岐传
崔文荣传
蔡道宪传
刘熙祚传
王孙兰传
程良筹传
黄世清传
简仁瑞传
都任传
祝万龄传
何复、邵宗元传
张罗俊、张罗彦传
金毓峒传
许琰传
张继孟传
尹伸传
米寿图传
耿廷箓传
马乾传
徐道兴传
刘廷标、王运开传
张介福传
倪瓒传
徐舫传
杨恒传
杨引传
吴海传
刘闵传
杨黼传
孙一元传
沈周传
陈继儒传
滑寿传
葛乾孙传
吕复传
倪维德传
周汉卿传
王履传
周颠传
张中传
张三丰传
袁珙传
袁忠彻传
戴思恭传
盛寅传
皇甫仲和传
吴杰传
许绅传
凌云传
李玉传
李时珍传
周述学传
陈公传
吕本传
孙忠、孙继宗传
周寿、周彧传
张鹤龄、张延龄传
陈万言传
郑国泰传
刘文炳传
郑和传
侯显传
金英传
王振传
曹吉祥传
怀恩传
汪直传
梁芳传
钱能传
何鼎传
李广传
蒋琮传
刘瑾传
张永传
谷大用、张忠传
李芳传
冯保传
张鲸传
陈增传
梁永传
陈矩传
王安传
魏忠贤传
王体乾、李永贞、涂文辅传
崔文升传
张彝宪传
高起潜传
王承恩传
方正化传
焦芳传
张彩传
顾秉谦传
崔呈秀传
刘志选传
曹钦程传
王绍徽传
霍维华传
阎鸣泰传
贾继春传
田尔耕、许显纯、崔应元传
纪纲传
门达传
李孜省传
继晓传
江彬传
钱宁传
陆炳传
邵元节传
陶仲文传
顾可学传
胡惟庸传
陈瑛传
严嵩传
严世蕃传
周延儒传
温体仁传
马士英、阮大铖传
李自成传
张献忠传
施州土司传
永顺土司传
保靖土司传
乌蒙、乌撒、东川、镇雄土司传
建昌土司传
茂州土司传
松潘土司传
天全土司传
黎州土司传
播州土司传
永宁土司传
酉阳土司传
云南土司传
大理土司传
临安土司传
广南土司传
曲靖土司传
鹤庆土司传
武定土司传
丽江土司传
元江土司传
麓川土司传
缅甸土司传
木邦土司传
孟养土司传
车里土司传
老挝土司传
八百土司传
贵阳土司传
朝鲜传
安南传
日本传
琉球传
鞑靼传
瓦剌传
哈密传
土鲁番传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