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魏書(繁體版)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
作者:北齊 · 魏收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李寶
       李寶,字懷素,小字衍孫,隴西狄道人,私署涼王暠之孫也。父翻,字士舉,小字武彊,私署驍騎將軍,祁連、酒泉、晉昌三郡太守。寶沉雅有度量,驍勇善撫接。伯父歆為沮渠蒙遜所滅,寶徙於姑臧。歲餘,隨舅唐契北奔伊吾,臣於蠕蠕。其遺民歸附者稍至二千。寶傾身禮接,甚得其心,衆皆樂為用,每希報雪。屬世祖遣將討沮渠無諱於敦煌,無諱捐城遁走。寶自伊吾南歸敦煌,遂修繕城府,規復先業。遣弟懷達奉表歸誠。世祖嘉其忠欵,拜懷達散騎常侍、敦煌太守,別遣使授寶使持節、侍中、都督西垂諸軍事、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領護西戎校尉、沙州牧、敦煌公,仍鎮敦煌,四品以下聽承制假授。真君五年,因入朝,遂留京師,拜外都大官。轉鎮南將軍、并州刺史。還,除內都大官。高宗初,代司馬文思鎮懷荒,改授鎮北將軍。太安五年薨,年五十三。詔賜命服一襲,贈以本官,謚曰宣。有六子:承、茂、輔、佐、公業、沖。公業早卒,沖別有傳。
       承,字伯業,少有策略。初,寶欲謀歸欵,民僚多有異議,承時年十三,勸寶速定大計,於是遂決。仍令承隨表入質。世祖深相器異,禮遇甚優,賜爵姑臧侯。後遭父憂,居喪以孝聞。承應傳先封,以自有爵,乃讓弟茂,時論多之。承方裕有鑒裁,為時所重。高宗末,以姑臧侯出為龍驤將軍、滎陽太守。為政嚴明,甚著聲稱。延興五年卒,時年四十五。贈使持節、本將軍,雍州刺史,謚曰穆。
       長子韶,字元伯,學涉,有器量。與弟彥、虔、蕤並為高祖賜名焉。韶又為季父沖所知重。延興中,補中書學生。襲爵姑臧侯,除儀曹令。時修改車服及羽儀制度,皆令韶典焉。遷給事黃門侍郎。後例降侯為伯。兼大鴻臚卿,黃門如故。
       高祖將創遷都之計,詔引侍臣訪以古事。韶對:「洛陽九鼎舊所,七百攸基,地則土中,寔均朝貢,惟王建國,莫尚於此。」高祖稱善。遷太子右詹事。尋罷左右,仍為詹事、秦州大中正。出為安東將軍、兖州刺史。高祖自鄴還洛,韶朝於路,言及庶人恂事。高祖曰:「卿若不出東宮,或未至此。」
       世宗初,徵拜侍中,領七兵尚書。尋除撫軍將軍、并州刺史。以從弟伯尚同元禧之逆,在州禁止,徵還京師。雖不知謀,猶坐功親免除官爵。久之,起兼將作大匠,勑參定朝儀、律令。
       呂苟兒反於秦州,除撫軍將軍、西道都督、行秦州事,與右衞將軍元麗率衆討之。事平,即真。璽書勞勉,復其先爵。時隴右新經師旅之後,百姓多不安業,韶善撫納,甚得夷夏之心。徵還,行定州事。尋轉相州刺史,將軍如故。
       肅宗初,入為殿中尚書,行雍州事。後除中軍大將軍、吏部尚書,加散騎常侍。韶在選曹,不能平心守正,通容而已,議者貶之。出為冀州刺史。清簡愛民,甚收名譽,政績之美,聲冠當時。肅宗嘉之,就加散騎常侍。遷車騎大將軍,賜劔佩、貂蟬各一具,驊騮馬一匹,并衣服寢具。韶以年及懸車,抗表遜位。優旨不許。轉定州刺史,常侍如故。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旣連接,百姓素聞風德,州內大治。正光五年四月,卒於官,年七十二。詔賵帛七百匹,贈侍中、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司空公、雍州刺史,謚曰文恭。旣葬之後,有冀州兵千餘人戍於荊州,還經韶墓,相率培冢,數日方歸。其遺愛如此。初,韶克定秦隴,永安中追封安城縣開國伯,邑四百戶。
       長子璵,字道璠,襲。武定中,驃騎大將軍、東徐州刺史。
       璵弟瑾,字道瑜。美容貌,頗有才學,特為韶所鍾愛。清河王懌知賞之,懌為司徒,辟參軍。轉著作佐郎,加龍驤將軍。稍遷通直散騎侍郎,與給事黃門侍郎王遵業、尚書郎盧觀典領儀注。臨淮王彧謂瑾等曰:「卿等三俊,共掌帝儀,可謂舅甥之國。」王、盧即瑾之外兄也。肅宗崩,上謚策文,瑾所制也。莊帝初,於河陰遇害,年四十九。贈冠軍將軍、齊州刺史。
       長子產之,字孫僑。容貌短陋,而撫訓諸弟,愛友篤至。年四十九,亡。
       產之弟蒨之,武定末,司空主簿。
       瑾弟瓚,字道璋,少有風尚。辟司徒參軍事。神龜中卒。贈漢陽太守。
       子脩年,大將軍開府士曹參軍。早亡。
       韶弟彥,字次仲。頗有學業。高祖初,舉司州秀才,除中書博士。轉諫議大夫。後因考課,降為元士。尋行主客曹事,徙郊廟下大夫。時朝儀典章咸未周備,彥留心考定,號為稱職。
       高祖南伐,彥以蕞爾江閩,不足親勞鑾駕,頻有表諫。雖不從納,然亦嘉其至誠。及六軍次於淮南,徵為廣陵王羽長史,加恢武將軍、西翼副將軍。還,除冀州趙郡王幹長史。轉青州廣陵王羽長史,帶齊郡太守。徵為龍驤將軍、司徒右長史,轉左長史、秦州大中正。出行揚州事。尋徵拜河南尹。還至汝陰,復勑行徐州事。轉平北將軍、平州刺史。還,平東將軍、徐州刺史。延昌二年夏,大霖雨,川瀆皆溢。彥相水陸形勢,隨便疏通,得無淹漬之害。朝廷嘉之,頻詔勞勉。入為河南尹。遷金紫光祿大夫、光祿勳卿,轉度支尚書。出為撫軍將軍、秦州刺史。
       是時,破落汗拔陵等反於北鎮,二夏、豳、涼所在蜂起。而彥刑政過猛,為下所怨,城民薛珍、劉慶、杜超等因四方離叛,遂潛結逆謀。正光五年六月,突入州門,擒彥於內齋,囚於西府,推其黨莫折大提為帥,遂害彥。永安中,追贈侍中、驃騎大將軍、司徒公、雍州刺史,謚曰孝貞。
       子燮,字德諧,少有風望。解褐司徒參軍。著作佐郎、司徒祭酒,轉主簿。卒,贈輔國將軍、太常少卿。
       燮弟德廣,終於中散大夫。
       德廣弟德顯,太尉行參軍,稍遷散騎侍郎。卒,贈征虜將軍、東秦州刺史。
       德顯弟德明,祕書郎。
       彥弟虔,字叔恭。太和初,為中書學生。遷祕書中散,轉冀州驃騎府長史、太子中舍人。世宗初,遷太尉從事中郎。出為清河太守,屬京兆王愉反,虔棄郡奔闕。世宗聞虔至,謂左右曰:「李虔在冀州日久,恩信著物,今拔難而來,衆情自解矣。」乃授虔別領軍前慰勞事。事平,轉長樂太守。延昌初,冀州大乘賊起,令虔以本官為別將,與都督元遙討平之。遷後將軍、燕州刺史。還為光祿大夫,加平西將軍,兼大司農卿。出為散騎常侍、安東將軍、兖州刺史。追論平冀州之功,賜爵高平男。還京,除河南邑中正,遷鎮軍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孝莊初,授特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又進號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永安三年冬薨,年七十四。贈侍中、都督冀定瀛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太尉公、冀州刺史,男如故,謚曰宣景。
       長子曖,字仁明。解褐司空行參軍,稍遷尚書左外兵郎。孝莊初,於河陰遇害,年四十。贈安東將軍、度支尚書、青州刺史。
       子襃,武定中,太師法曹參軍。
       曖弟,字仁曜。起家高陽王雍常侍,員外散騎侍郎、太尉錄事參軍。孝莊初,與兄曖同時遇害,年三十八。贈散騎常侍、左將軍、兖州刺史。
       子為,武定中,司空長流參軍。
       弟昭,字仁照。卒於散騎侍郎。贈征虜將軍、涼州刺史。
       子士元、操,武定中,並儀同開府參軍事。
       昭弟曉,字仁略。武定末,太尉諮議參軍。
       虔弟蕤,字延賔。歷步兵校尉、東郡太守、司農少卿。卒,贈龍驤將軍、豫州刺史。
       長子詠,字義興,有幹局。起家太學博士。領殿中侍御史,稍遷東郡太守。莊帝初,遷安東將軍、濟州刺史。轉廣州刺史,加散騎常侍。前廢帝時,與第三弟通直散騎常侍義真,第七弟中書侍郎、太常少卿義邕,同時為尒朱仲遠所害。義邕,莊帝居蕃之日,以外親甚見親昵,及有天下,特蒙信任。尒朱榮之誅,義邕與其事,由是並及於禍。出帝初,贈詠侍中、驍騎將軍、吏部尚書、冀州刺史,義真贈前將軍、齊州刺史,義邕贈安東將軍、青州刺史。
       詠次弟義慎,司空屬。第四弟義遠,國子博士。莊帝初,並於河陰遇害。義慎贈散騎常侍、征東將車、雍州刺史。
       承弟茂,字仲宗。高宗末,襲父爵,鎮西將軍、敦煌公。高祖初,除長安鎮都將。轉西兖州刺史,將軍如故。入為光祿大夫,例降為侯。茂性謙慎,以弟沖寵盛,懼於盈遂,託以老疾,固請遜位。高祖不奪其志,聽食大夫祿,還私第,因居定州之中山。自是優遊里舍,不入京師。景明三年卒,時年七十一。謚曰恭侯。
       子靜,字紹安,襲。解褐太尉參軍事。定州別駕、東平原太守。神龜三年卒,年五十五。
       子遐,字智遠,有几案才。起家司空行參軍,襲爵。稍遷右將軍、尚書駕部郎中。出為河內太守。尒朱榮稱兵向洛,次其郡境,莊帝潛濟河北相會。遐旣聞榮推奉莊帝,遂開門謁候,仍從駕南渡。及河陰,為亂兵所害,時年四十二。事寧,追贈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尚書右僕射、秦州刺史。以候駕之功,封盧鄉縣開國伯,邑三百戶。
       子孝儒,襲。齊受禪,爵例降。
       靜弟孚,字仲安,恭順篤厚。起家鎮北府功曹參軍。定州別駕,汝陽、汝南、中山三郡太守。孝莊初,以外親超授撫軍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出除鎮東將軍、滄州刺史,加散騎常侍。普泰元年卒,年六十二。有五子。
       長子惠昭,太傅開府城局參軍。
       惠昭弟惠諶,武定中,齊州別駕。
       孚弟敬安,奉朝請。早亡。
       敬安弟季安,粗涉書史。解褐彭城王行參軍。稍遷寧朔將軍、步兵校尉。出為徐州北海王顥撫軍府長史。正光末,顥為關西都督,復引為長史,委以戎政。尋加驍騎將軍。孝昌三年,卒於軍,時年五十三。贈征虜將軍、涼州刺史。
       子處默,少清惠。起家青州彭城王府主簿。稍遷通直散騎常侍、安東將軍、光祿大夫、撫軍將軍、廣州開府長史。天平初卒,年三十九。
       茂弟輔,字督真,亦有人望。解褐中書博士,遷司徒議曹掾。太和初,高祖為咸陽王禧納其女為妃,除鎮遠將軍、潁川太守,帶長社戍。輔綏懷招集,甚得邊和。六年,卒於郡,年四十七。贈征虜將軍、秦州刺史、襄武侯,謚曰惠。
       長子伯尚,少有重名。弱冠除祕書郎。高祖每云:「此李氏之千里駒。」稍遷通直散騎侍郎,勑撰太和起居注。尋遷祕書丞。世宗初,兼給事黃門侍郎。景明二年,坐與咸陽王禧謀反誅。時年二十九。
       伯尚弟仲尚,儀貌甚美。少以文學知名。二十著前漢功臣序讚及季父司空沖誄,時兼侍中高聰、尚書邢巒見而歎曰:「後生可畏,非虛言也。」起家京兆王愉行參軍。景明中,坐兄事賜死,年二十五。
       仲尚弟季凱,沉敏有識量。坐兄事,與母弟俱徙邊。久之,會赦免,遂寓居於晉陽,沉廢積年。孝昌中,解褐太尉參軍事,加威遠將軍。尋除并州安北府長史。肅宗崩,尒朱榮陰圖義舉,季凱豫謀。莊帝踐阼,徵拜給事黃門侍郎,封博平縣開國侯,邑七百戶。尋加散騎常侍、平東將軍。轉祕書監,進號中軍將軍。普泰元年七月,尒朱世隆以榮之死,謂季凱通知,於是見害,年五十五。出帝初,追贈侍中、驃騎將軍、吏部尚書、定州刺史。
       子統,字基伯,襲。武定末,太尉刑獄參軍。齊受禪,爵例降。
       季凱弟延慶,孝昌中,解褐定州鎮北城局參軍。稍遷奉車都尉、陳留太守。遷鎮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永熙二年卒,年五十二。贈本將軍、雍州刺史。
       子惠矩,武定中,儀同開府參軍事。
       延慶弟延度,武定中,衞將軍、安德太守。
       輔弟佐,字季翼,有文武才幹。高祖初,兼散騎常侍,銜命使高麗。以奉使稱旨,還,拜常山太守,賜爵真定子。遷冠軍將軍、懷州刺史,賜爵山陽侯。尋加安南將軍、河內公。轉安東將軍、相州刺史。所在有稱績。
       車駕南討,拜安南將軍,副大司馬、咸陽王禧為殿中將軍。尋被勑與征南將軍、城陽王鸞,安南將軍盧淵等軍攻赭陽。各不相節度,諸軍皆坐甲城下,欲以不戰降賊。佐獨勒所部,晨夜攻擊。屬蕭鸞遣其太子右衞率垣歷生率衆來援,咸以勢弱不敵,規欲班師。佐乃簡騎二千逆賊,為賊所敗。坐徙瀛州為民。車駕征宛鄧,復起佐,假平遠將軍、統軍。蕭鸞新野太守劉忌憑城固守,佐率所領攻拔之。以功封涇陽縣開國子,邑三百戶。沔北旣平,廣陽王嘉為荊州刺史,仍以佐為嘉鎮南府長史。加輔國將軍,別鎮新野。及大軍凱旋,高祖執佐手曰:「沔北,洛陽南門。卿旣為朕平之,亦當為朕善守。」
       高祖崩,遺勑以佐行荊州事,仍本將軍。佐在州,威信大行,邊民悅附,前後歸之者二萬許家。尋正刺史。世宗初,徵兼都官尚書。景明二年卒,年七十一。贈征虜將軍、秦州刺史,謚曰莊。子遵襲。
       遵,爽俊有父風。歷相州治中,轉別駕、冀州征北府長史、司空司馬。卒,贈龍驤將軍、洛州刺史。孝莊初,以外戚超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定州刺史。
       子果,襲。司空諮議參軍。武定中,坐通西賊伏誅。
       遵弟柬,字休賢。郡辟功曹。以父憂去職,遂終身不食酒肉,因屏居鄉里。肅宗初,司空、任城王澄嘉其操尚,以為參軍事。尋轉司徒外兵參軍。歷任城、濟北二郡太守。孝莊初,遷鎮遠將軍、濟州刺史。卒,贈安北將軍、殿中尚書、相州刺史。
       子經,司徒諮議參軍、行豫州事。興和初,坐妖言賜死。
       柬弟神俊,小名提。少以才學知名,為太常劉芳所賞。釋褐奉朝請,轉司徒祭酒、從事中郎。頃之,拜驍騎將軍、中書侍郎、太常少卿。出為前將軍、荊州刺史。
       時四方多事,所在連兵。蕭衍遣將曹敬宗來寇,攻圍積時,又引水灌城,城不沒者數版。神俊循撫兵民,戮力固守。詔遣都督崔暹,別將王羆、裴衍等赴援,敬宗退走。時寇賊之後,城外多有露骸,神俊教令收葬之。徵拜大司農卿。肅宗末,除鎮軍將軍、行相州事。於時葛榮南逼,神俊憂懼,乃故墜馬傷腳,仍停汲郡,有詔追還。莊帝纂統,以神俊外戚之望,拜散騎常侍、殿中尚書。追論固守荊州之功,封千乘縣開國侯,邑一千戶。轉中書監、吏部尚書。
       神俊意尚風流,情在推引人物,而不能守正奉公,無多聲譽。有鉅鹿人李炎上書言神俊之失。天柱將軍尒朱榮曾補人為曲陽縣令,神俊以階縣不用,榮聞大怒,謂神俊自樹親黨,排抑勳人。神俊懼,啟求解官。乃除衞將軍、右光祿大夫。尋屬尒朱兆入京,乘輿幽執,神俊遂逃竄民閒。出帝初,始來歸闕,拜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孝靜初,行并州事。尋除驃騎大將軍、肆州刺史。入為侍中。興和二年薨,年六十四。贈都督雍秦涇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尚書左僕射、司徒公、雍州刺史,侍中、開國公如故。
       神俊風韻秀舉,博學多聞,朝廷舊章及人倫氏族,多所諳記。篤好文雅,老而不輟,凡所交遊,皆一時名士。汲引後生,為其光價,四方才子,咸宗附之。而性通率,不持檢度,至於少年之徒,皆與褻狎,不能清正方重,識者以此為譏。神俊喪二妻,又欲娶鄭嚴祖妹,神俊之從甥也。盧元明亦將為婚,遂至紛競,二家鬩於嚴祖之門。鄭卒歸元明,神俊惆悵不已,時人謂神俊鳳德之衰。神俊無子,從弟延度以第三子容兒後之。
       韶從弟元珍,小名大墨。起家奉朝請,太尉錄事參軍,卒於步兵校尉。
       元珍弟仲遵,有業尚。彭城王勰為定州,請為開府參軍。累轉員外散騎常侍、游擊將軍、太中大夫。出為京兆內史。大將軍、京兆王繼西伐,請為諮議參軍。尋除左將軍、營州刺史。時四方州鎮謀逆,叛亂相續,營州城內,咸有異心。仲遵單車赴州,旣至,與大使盧同以恩信懷誘,率皆怡悅。後肅宗又詔盧同為行臺,北出慰勞。同疑彼人情難信,聚兵將往。城民劉安定等先有異志,謂欲圖己,還相恐動,遂執仲遵。二子清石、阿罕,尋亦見殺。唯兄子徽仁得免。
       韶從叔思穆,字叔仁。父抗,自涼州渡江左,仕劉駿,歷晉壽、安東、東萊三郡太守。思穆有度量,善談論,工草隷,為當時所稱。太和十七年,攜家累自漢中歸國,除步兵校尉。遭母憂解任。起為都水使者。及車駕南伐,以本官兼直閤將軍,從平南陽,以功賜爵為伯。尋除司徒司馬。彭城王勰為定州,請為司馬,帶鉅鹿太守。勰徙鎮揚州,仍請為司馬。府解,除征虜將軍、太中大夫。出為京兆內史,在郡八年,頗有政績。徵拜光祿大夫。肅宗初,除平北將軍、中山太守,未拜,遷安北將軍、營州刺史。卒於位,時年六十一。贈安西將軍、華州刺史。永安中,子獎為莊帝所親待,復超贈思穆衞將軍、中書監、左光祿大夫,謚曰宣惠。有子十四人。
       嫡子斌,襲。官至散騎侍郎。早卒。
       斌兄獎,武定末,司徒左長史。
       李氏自初入魏,人位兼舉,因沖寵遇,遂為當世盛門。而仁義吉凶,情禮淺薄,期功之服,殆無慘容,相視窘乏,不加拯濟。識者以此貶之。
       史臣曰:李寶家難流離,晚獲歸正,大享名器,世業不殞,諸子承基,俱有位望。韶清身履度,聲績洽美矣。神俊才尚風流,殆民望也,貞粹之地,君子或未許焉。

本书目录

卷一 帝紀第一 序紀
卷二 帝紀第二 太祖紀
卷三 帝紀第三 太宗紀
卷四上 帝紀第四上 世祖紀上
卷四下 帝紀第四下 世祖紀下
卷五 帝紀第五 高宗紀
卷六 帝紀第六 顯祖紀
卷七上 帝紀第七上 高祖紀上
卷七下 帝紀第七下 高祖紀下
卷八 帝紀第八 世宗紀
卷九 帝紀第九 肅宗紀
卷十 帝紀第十 孝莊紀
卷十一 帝紀第十一
卷十二 帝紀第十二 孝靜紀
卷十三 列傳第一 皇后列傳
卷十四 列傳第二 神元平文諸帝子孫
卷十五 列傳第三 昭成子孫
卷十六 列傳第四 道武七王
卷十七 列傳第五 明元六王
卷十八 列傳第六 太武五王
卷十九上 列傳第七上 景穆十二王上
卷十九中 列傳第七中 景穆十二王中
卷十九下 列傳第七下 景穆十二王下
卷二十 列傳第八 文成五王
卷二十一上 列傳第九上 獻文六王上
卷二十一下 列傳第九下 獻文六王下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 孝文五王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一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燕鳳 許謙 張袞 崔玄伯 鄧淵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三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 穆崇
卷二十八 列傳第十六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
卷三十一 列傳第十九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
卷四十 列傳第二十八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四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五
卷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六
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
卷五十 列傳第三十八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
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
卷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二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卷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七
卷六十 列傳第四十八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五十二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卷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卷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卷七十 列傳第五十八
卷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七十二 列傳第六十
卷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卷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卷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七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卷七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卷八十 列傳第六十八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七十
卷八十三上 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
卷八十三下 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下
卷八十四 列傳儒林第七十二
卷八十五 列傳文苑第七十三
卷八十六 列傳孝感第七十四
卷八十七 列傳節義第七十五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卷九十 列傳逸士第七十八
卷九十一 列傳術藝第七十九
卷九十二 列傳列女第八十
卷九十三 列傳恩倖第八十一
卷九十四 列傳閹官第八十二
卷九十五 列傳第八十三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八十五
卷九十八 列傳第八十六
卷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
卷一百 列傳第八十八
卷一百零一 列傳第八十九
卷一百零二 列傳第九十 西域
卷一百零三 列傳第九十一
卷一百零四 列傳第九十二 自序
卷一百零五之一 志第一 天象一之一
卷一百零五之二 志第二 天象一之二
卷一百零五之三 志第三 天象一之三
卷一百零五之四 志第四 天象一之四
卷一百零六上 志第五 地形二上
卷一百零六中 志第六 地形二中
卷一百零六下 志第七 地形二下
卷一百零七上 志第八 律曆三上
卷一百零七下 志第九 律曆三下
卷一百零八之一 志第十 禮四之一
卷一百零八之二 志第十一 禮四之二
卷一百零八之三 志第十二 禮四之三
卷一百零八之四 志第十三 禮四之四
卷一百零九 志第十四 樂五
卷一百一十 志第十五 食貨六
卷一百一十一 志第十六 刑罰七
卷一百一十二上 志第十七 靈徵八上
卷一百一十二下 志第十八 靈徵八下
卷一百一十三 志第十九 官氏九
卷一百一十四 志第二十 釋老十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