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史記(繁體版)
卷三十一 吳太伯世家第一
作者:漢 · 司馬遷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索隱】系家者,記諸侯本系也,言其下及子孫常有國。故孟子曰「陳仲子,齊之系家」。又董仲舒曰「王者封諸侯,非官之也,得以代為家也」。
       吳太伯,【集解】韋昭曰:「後武王追封為吳伯,故曰吳太伯。」【索隱】國語曰「黃池之會,晉定公使謂吳王夫差曰『夫命圭有命,固曰吳伯,不曰吳王』」,是吳本伯爵也。范甯解論語曰「太者,善大之稱;伯者,長也。周太王之元子故曰太伯」。稱仲雍、季歷,皆以字配名,則伯亦是字,又是爵,但其名史籍先闕耳。【正義】吳,國號也。太伯居梅里,在常州無錫縣東南六十里。至十九世孫壽夢居之,號句吳。壽夢卒,諸樊南徙吳。至二十一代孫光,使子胥築闔閭城都之,今蘇州也。太伯弟仲雍,【索隱】伯、仲、季是兄弟次第之字。若表德之字,意義與名相符,則系本曰「吳孰哉居蕃離」,宋忠曰「孰哉,仲雍字。蕃離,今吳之餘暨也」。解者云雍是孰食,故曰雍字孰哉也。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歷之兄也。季歷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犇荊蠻,文身斷髮,示不可用,【集解】應劭曰:「常在水中,故斷其髮,文其身,以象龍子,故不見傷害。」【正義】江熙云:「太伯少弟季歷生文王昌,有聖德,太伯知其必有天下,故欲傳國於季歷。以太王病,託採藥於吳越,不反。太王薨而季歷立,一讓也;季歷薨而文王立,二讓也;文王薨而武王立,遂有天下,三讓也。又釋云:太王病,託採藥,生不事之以禮,一讓也;太王薨而不反,使季歷主喪,不葬之以禮,二讓也;斷髮文身,示不可用,使歷主祭祀,不祭之以禮,三讓也。」以避季歷。季歷果立,是為王季,而昌為文王。太伯之犇荊蠻,自號勾吳。【集解】宋忠曰:「句吳,太伯始所居地名。」【索隱】荊者,楚之舊號,以州而言之曰荊。蠻者,閩也。南夷之名;蠻亦稱越。此言自號句吳,吳名起於太伯,明以前未有吳號。地在楚越之界,故稱荊蠻。顏師古注漢書,以吳言「句」者,夷語之發聲,猶言「於越」耳。此言「號句吳」,當如顏解。而注引宋忠以為地名者,系本居篇曰「孰哉居蕃離,孰姑徙句吳」,宋氏見史記有「太伯自號句吳」之文,遂彌縫解彼云是太伯始所居地名。裴氏引之,恐非其義。蕃離旣有其地,句吳何總不知真實?吳人不聞別有城邑曾名句吳,則系本之文或難依信。吳地記曰:「泰伯居梅里,在闔閭城北五十里許。」荊蠻義之,從而歸之千餘家,立為吳太伯。
       太伯卒,【集解】皇覽曰:「太伯冢在吳縣北梅里聚,去城十里。」無子,弟仲雍立,是為吳仲雍。仲雍卒,【索隱】吳地記曰:「仲雍冢在吳郡常孰縣西海虞山上,與言偃冢並列。」子季簡立。季簡卒,子叔達立。叔達卒,子周章立。是時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後,得周章。周章已君吳,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於周之北故夏虛,【集解】徐廣曰:「在河東大陽縣。」是為虞仲,【索隱】夏都安邑,虞仲都大陽之虞城,在安邑南,故曰夏虛。左傳曰「太伯、虞仲,太王之昭」,則虞仲是太王之子必也。又論語稱「虞仲、夷逸隱居放言」,是仲雍稱虞仲。今周章之弟亦稱虞仲者,蓋周章之弟字仲,始封於虞,故曰虞仲。則仲雍本字仲,而為虞之始祖,故後代亦稱虞仲,所以祖與孫同號也。列為諸侯。
       周章卒,子熊遂立,熊遂卒,子柯相立。【正義】柯音歌。相音相匠反。柯相卒,子彊鳩夷立。彊鳩夷卒,子餘橋疑吾立。【正義】橋音蹻驕反。餘橋疑吾卒,子柯盧立。柯盧卒,子周繇立。【正義】繇音遙,又音由。周繇卒,子屈羽立。【正義】屈,居勿反。屈羽卒,子夷吾立。夷吾卒,子禽處立。禽處卒,子轉立。【索隱】譙周古史考云「柯轉」。轉卒,子頗高立。【索隱】古史考作「頗夢」。頗高卒,子句卑立。【索隱】古史考云「畢軫」。是時晉獻公滅周北虞公,以開晉伐虢也。【索隱】春秋經僖公五年「冬,晉人執虞公」。左氏二年傳曰「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伐虢,宮之奇諫,不聽。虞公許之,且請先伐之,遂伐虢,滅下陽」。五年傳曰「晉侯復假道伐虢,宮之奇諫,不聽。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八月甲午,晉侯圍上陽。冬十有二月,滅虢。師還,遂襲虞滅之」也。句卑卒,子去齊立。去齊卒,子壽夢立。【正義】夢,莫公反。壽夢立而吳始益大,稱王。
       自太伯作吳,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後為二:其一虞,在中國;其一吳,在夷蠻。十二世而晉滅中國之虞。中國之虞滅二世,而夷蠻之吳興。【正義】中國之虞滅後二世,合七十一年,至壽夢而興大,稱王。大凡從太伯至壽夢十九世。【索隱】壽夢是仲雍十九代孫也。
       王壽夢二年,【索隱】自壽夢已下始有其年,春秋唯記卒年。計二年當成七年也。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將子反而犇晉,自晉使吳,教吳用兵乘車,令其子為吳行人,【集解】服虔曰:「行人,掌國賔客之禮籍,以待四方之使,賔大客,受小客之幣辭。」【索隱】左傳魯成二年曰「巫臣使齊,及鄭,使介反幣,而以夏姬行,遂犇晉」。七年傳曰「子重、子反殺巫臣之族而分其室,巫臣遺二子書曰『余必使爾罷於犇命以死』。巫臣使於吳,吳子壽夢悅之,乃通吳于晉,教吳乘車,教之戰陣,教之叛楚,寘其子狐庸焉,使為行人。吳始伐楚,伐巢,伐徐。馬陵之會,吳入州來,子重、子反於是乎一歲七犇命」是。吳於是始通於中國。吳伐楚。十六年,楚共王伐吳,至衡山。【集解】杜預曰:「吳興烏程縣南也。」【索隱】春秋經襄三年「楚公子嬰齊帥師伐吳」,左傳曰「楚子重伐吳,為簡之師,克鳩茲,至于衡山」也。
       二十五年,王壽夢卒。【索隱】襄十二年經曰「秋九月,吳子乘卒」。左傳曰壽夢。計從成六年至此,正二十五年。系本曰「吳孰姑徙句吳」。宋忠曰「孰姑,壽夢也」。代謂祝夢乘諸也。壽孰音相近,姑之言諸也,毛詩傳讀「姑」為「諸」,知孰姑壽夢是一人,又名乘也。壽夢有子四人,長曰諸樊,【索隱】春秋經書「吳子遏」,左傳稱「諸樊」,蓋遏是其名,諸樊是其號。公羊傳「遏」作「謁」。次曰餘祭,次曰餘昩,【索隱】左傳曰「閽戕戴吳」。杜預曰「戴吳,餘祭也」。又襄二十八年左傳,齊慶封犇吳,句餘與之朱方。杜預曰「句餘,吳子夷末也」。計餘祭以襄二十九年卒,則二十八年賜慶封邑,不得是夷末。且句餘餘祭或謂是一人,夷末惟史記、公羊作「餘昩」,左氏及穀梁並為「餘祭」。夷末、句餘音字各異,不得為一,或杜氏誤耳。【正義】祭,側界反。昩,莫葛反。次曰季札。【索隱】公羊傳曰:「謁也,餘祭也,夷末也,與季子同母者四人。季子弱而才,兄弟皆愛之,同欲以為君,兄弟遞相為君,而致國乎季子。故謁也死,餘祭也立;餘祭也死,夷末也立;夷末也死,則國宜之季子,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長庶也,即之。闔閭曰:『將從先君之命與,則國宜之季子也;如不從君之命,則宜立者我也。僚惡得為君乎?』於是使專諸刺僚。」史記壽夢四子,亦約公羊文,但以僚為餘迋子為異耳。左氏其文不明,服虔用公羊,杜預依史記及吳越春秋。下注徐廣引系本曰「夷迋及僚,夷迋生光」,檢系本今無此語。然按左狐庸對趙文子,謂「夷末甚德而度,其天所啟也,必此君之子孫實終之」。若以僚為末子,不應此言。又光言「我王嗣」,則光是夷迋子,且明是庶子。季札賢,而壽夢欲立之,季札讓不可,於是乃立長子諸樊,攝行事當國。
       王諸樊元年,【集解】世本曰「諸樊徙吳」也。諸樊已除喪,讓位季札。季札謝曰:「曹宣公之卒也,諸侯與曹人不義曹君,【集解】服虔曰:「宣公,曹伯盧也,以魯成公十三年會晉侯伐秦,卒于師。曹君,公子負芻也。負芻在國,聞宣公卒,殺太子而自立,故曰不義之也。」將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集解】服虔曰:「子臧,負芻庶兄。」【索隱】成十三年左傳曰:「曹宣公卒于師。曹人使公子負芻守,使公子欣時逆喪。秋,負芻殺其太子而自立。」杜預曰:「皆宣公庶子也。負芻,成公也。欣時,子臧也。」十五年傳曰:「會于戚,討曹成公也,執而歸諸京師。諸侯將見子臧於王而立之。子臧曰:『前志有之,曰聖達節,杜預曰:聖人應天命,不拘常禮也。次守節,杜預曰:謂賢者也。下失節。杜預曰:愚者,妄動也。為君,非吾節也。雖不能聖,敢失守乎?』遂逃犇宋。」君子曰【索隱】君子者,左丘明所為史評仲尼之詞,指仲尼為君子也。『能守節矣』。君義嗣,【集解】王肅曰:「義,宜也。嫡子嗣國,得禮之宜。」杜預曰:「諸樊嫡子,故曰義嗣。」誰敢干君!有國,非吾節也。札雖不材,願附於子臧之義。」吳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索隱】「諸樊元年已除喪」至「乃舍之」,皆襄十四年左氏傳文。 【正義】舍音捨。秋,吳伐楚,楚敗我師。四年,晉平公初立。【索隱】左傳襄十六年春「葬晉悼公,平公即位」是也。
       十三年,王諸樊卒。【索隱】春秋經襄二十五年:「十有二月,吳子遏伐楚,門于巢,卒。」左傳曰:「吳子諸樊伐楚,以報舟師之役,門于巢。巢牛臣曰:『吳王勇而輕,若啟之,將親門,我獲射之,必殪。是君也死,疆其少安。』從之。吳子門焉,牛臣隱於短牆以射之,卒。」有命授弟餘祭,欲傳以次,必致國於季札而止,以稱先王壽夢之意,且嘉季札之義,兄弟皆欲致國,令以漸至焉。季札封於延陵,【索隱】襄三十一年左傳趙文子問於屈狐庸曰「延州來季子其果立乎」,杜預曰「延州來,季札邑也」昭二十七年左傳曰「吳子使延州來季子聘于上國」,杜預曰「季子本封延陵,後復封州來,故曰延州來」。成七年左傳曰「吳入州來」,杜預曰「州來,楚邑,淮南下蔡縣是」。昭十三年傳「吳伐州來」,二十三年傳「吳滅州來」。則州來本為楚邑,吳光伐滅,遂以封季子也。地理志云會稽毗陵縣,季札所居。太康地理志曰「故延陵邑,季札所居,栗頭有季札祠」。地理志沛郡下蔡縣云,古州來國,為楚所滅,後吳取之,至夫差,遷昭侯於此。公羊傳曰「季子去之延陵,終身不入吳國」,何休曰「不入吳朝廷也」。此云「封於延陵」,謂因而賜之以菜邑。而杜預春秋釋例土地名則云「延州來,闕」,不知何故而為此言也。故號曰延陵季子。
       王餘祭三年,齊相慶封有罪,自齊來犇吳。吳予慶封朱方之縣,【集解】吳地記曰:「朱方,秦改曰丹徒。」以為奉邑,以女妻之,富於在齊。
       四年,吳使季札聘於魯,【集解】在春秋魯襄公二十九年。請觀周樂。【集解】服虔曰:「周樂,魯所受四代之樂也。」杜預曰:「魯以周公故,有天子禮樂。」為歌周南、召南。【集解】杜預曰:「此皆各依其本國歌所常用聲曲。」曰:「美哉,始基之矣,【集解】王肅曰:「言始造王基也。」猶未也。【集解】賈逵曰:「言未有雅、頌之成功也。」杜預曰:「猶有商紂,未盡善也。」然勤而不怨。」【集解】杜預曰:「未能安樂,然其音不怨怒。」歌邶、鄘、衞。【集解】杜預曰:「武王伐紂,分其地為三監。三監叛,周公滅之,并三監之地,更封康叔,故三國盡被康叔之化。」曰:「美哉,淵乎,憂而不困者也。【集解】賈逵曰:「淵,深也。」杜預曰:「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衞康叔、武公德化深遠,雖遭宣公淫亂,懿公滅亡,民猶秉義,不至於困。」吾聞衞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衞風乎?」【集解】賈逵曰:「康叔遭管叔、蔡叔之難,武公罹幽王、襃姒之憂,故曰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杜預曰:「康叔,武公,皆衞之令德君也。聽聲以為別,故有疑言。」歌王。【集解】服虔曰:「王室當在雅,衰微而列在風,故國人猶尊之,故稱王,猶春秋之王人也。」杜預曰:「王,黍離也。」曰:「美哉,思而不懼,其周之東乎?」【集解】服虔曰:「平王東遷雒邑。」杜預曰:「宗周殞滅,故憂思;猶有先王之遺風,故不懼也。」 【正義】思音肆。歌鄭。【集解】賈逵曰:「鄭風,東鄭是。」曰:「其細已甚,民不堪也,是其先亡乎?」【集解】服虔曰:「其風細弱已甚,攝於大國之閒,無遠慮持久之風,故曰民不堪,將先亡也。」歌齊。曰:「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集解】服虔曰:「泱泱,舒緩深遠,有大和之意。其詩風刺,辭約而義微,體疏而不切,故曰大風。」【索隱】泱,於良反。泱泱猶汪汪洋洋,美盛貌也。杜預曰「弘大之聲」也。表東海者,其太公乎?【集解】王肅曰:「言為東海之表式。」國未可量也。」【集解】服虔曰:「國之興衰,世數長短,未可量也。」杜預曰:「言其或將復興。」歌豳。曰:「美哉,蕩蕩乎,樂而不淫,【集解】賈逵曰:「蕩然無憂,自樂而不荒淫也。」其周公之東乎?」【集解】杜預曰:「周公遭管蔡之變,東征,為成王陳后稷先公不敢荒淫,以成王業,故言其周公東乎。」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集解】杜預曰:「秦仲始有車馬禮樂,去戎狄之音而有諸夏之聲,故謂之夏聲。及襄公佐周平王東遷而受其故地,故曰周之舊也。」歌魏。曰:「美哉,渢渢乎,【索隱】渢音馮,又音泛。杜預曰:「中庸之聲。」大而婉,【索隱】左傳作「大而婉」。杜預曰:「婉,約也。大而約,則儉節易行。」寬字宜讀為「婉」也。儉而易,行以德輔,此則盟主也。」【集解】徐廣曰:「盟,一作『明』。」駰案:賈逵曰「其志大,直而有曲體,歸中和中庸之德,難成而實易行。故曰以德輔此,則盟主也」。杜預曰「惜其國小而無明君」。 【索隱】注引徐廣曰「盟,一作『明』」。按:左傳亦作「明」,此以聽聲知政,言其明聽耳,非盟會也。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風乎?不然,何憂之遠也?【集解】杜預曰:「晉本唐國,故有堯之遺風。憂深思遠,情發於聲也。」非令德之後,誰能若是!」歌陳。曰:「國無主,其能久乎?」【集解】杜預曰:「淫聲放蕩,無所畏忌,故曰國無主。」自鄶以下,無譏焉。【集解】服虔曰:「鄶以下,及曹風也。其國小,無所刺譏。」歌小雅。【集解】杜預曰:「小雅,小正,亦樂歌之章。」曰:「美哉,思而不貳,【集解】杜預曰:「思文武之德,無貳叛之心也。」怨而不言,【集解】王肅曰:「非不能言,畏罪咎也。」其周德之衰乎?【集解】杜預曰:「衰,小也。」猶有先王之遺民也。」【集解】杜預曰:「謂有殷王餘俗,故未大衰。」歌大雅。【集解】杜預曰:「大雅,陳文王之德,以正天下。」曰:「廣哉,熙熙乎,【集解】杜預曰:「熙熙,和樂聲。」曲而有直體,【集解】杜預曰:「論其聲。」其文王之德乎?」歌頌。【集解】杜預曰:「頌者,以其成功告於神明。」曰:「至矣哉,【集解】賈逵曰:「言道備至也。」直而不倨,【集解】杜預曰:「倨,傲也。」曲而不詘,【集解】杜預曰:「詘,撓也。」近而不偪,【集解】杜預曰:「謙,退也。」遠而不攜,【集解】杜預曰:「攜,貳也。」遷而不淫,【集解】服虔曰:「遷,徙也。文王徙酆,武王居鄗。」杜預曰:「淫,過蕩也。」復而不厭,【集解】杜預曰:「常日新也。」哀而不愁,【集解】杜預曰:「知命也。」樂而不荒,【集解】杜預曰:「節之以禮也。」用而不匱,【集解】杜預曰:「德弘大。」廣而不宣,【集解】杜預曰:「不自顯也。」施而不費,【集解】杜預曰:「因民所利而利之。」取而不貪,【集解】杜預曰:「義然後取。」處而不厎,【集解】杜預曰:「守之以道。」行而不流。【集解】杜預曰:「制之以義。」五聲和,八風平,【集解】杜預曰:「宮、商、角、徵、羽謂之五聲。八方之氣謂之八風。」節有度,守有序,【集解】杜預曰:「八音克諧,節有度也。無相奪倫,守有序也。」盛德之所同也。」【集解】杜預曰:「頌有殷、魯,故曰盛德之所同。」見舞象箾、南籥者,【集解】賈逵曰:「象,文王之樂武象也。箾,舞曲也。南籥,以籥舞也。」【索隱】箾音朔,又素交反。曰:「美哉,猶有憾。」【集解】服虔曰:「憾,恨也。恨不及己以伐紂而致太平也。」【索隱】感讀為「憾」,字省耳,胡暗反。見舞大武,【集解】賈逵曰:「大武,周公所作武王樂也。」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見舞韶護者,【集解】賈逵曰:「韶護,殷成湯樂大護也。」曰:「聖人之弘也,【集解】賈逵曰:「弘,大也。」猶有慙德,聖人之難也!」【集解】服虔曰:「慚於始伐而無聖佐,故曰聖人之難也。」見舞大夏,【集解】賈逵曰:「夏禹之樂大夏也。」曰:「美哉,勤而不德!【集解】服虔曰:「禹勤其身以治水土也。」非禹其誰能及之?」見舞招箾,【集解】服虔曰:「有虞氏之樂大韶也。」 【索隱】「韶」「簫」二字體變耳。曰:「德至矣哉,大矣,【集解】服虔曰:「至,帝王之道極於韶也。盡美盡善也。」如天之無不燾也,【集解】賈逵曰:「燾,覆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無以加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觀。」【集解】服虔曰:「周用六代之樂,堯曰咸池,黃帝曰雲門。魯受四代,下周二等,故不舞其二。季札知之,故曰有他樂吾不敢請。」
       去魯,遂使齊。說晏平仲曰:「子速納邑與政。【集解】服虔曰:「入邑與政職於公,不與國家之事。」無邑無政,乃免於難。齊國之政將有所歸;未得所歸,難未息也。」故晏子因陳桓子以納政與邑,是以免於欒高之難。【集解】難在魯昭公八年。【正義】難,乃憚反。在魯昭公八年。欒施、高彊二氏作難,陳桓子和之乃解也。
       去齊,使於鄭。見子產,如舊交。謂子產曰:「鄭之執政侈,難將至矣,政必及子。子為政,慎以禮。【集解】服虔曰:「禮,所以經國家,利社稷也。」不然,鄭國將敗。」去鄭,適衞。說蘧瑗、史狗、史鰌、公子荊、公叔發、公子朝曰:「衞多君子,未有患也。」
       自衞如晉,將舍於宿,【集解】左傳曰:「將宿於戚。」【索隱】注引左傳曰「將宿於戚」。按:太史公欲自為一家,事雖出左氏,文則隨義而換。旣以「舍」字替「宿」,遂誤下「宿」字替於「戚」。戚旣是邑名,理應不易。今宜讀宿為「戚」。戚,衞邑,孫文子舊所食地。聞鐘聲,【集解】服虔曰:「孫文子鼓鐘作樂也。」曰:「異哉!吾聞之,辯而不德,必加於戮。【集解】服虔曰:「辯若鬬辯也。夫以辯爭,不以德居之,必加於刑戮也。」夫子獲罪於君以在此,【集解】賈逵曰:「夫子,孫文子也。獲罪,出獻公,以戚畔也。」懼猶不足,而又可以畔乎?【索隱】左傳曰:「而又何樂」。此「畔」字宜讀曰「樂」。樂謂所聞鐘聲也,畔非其義也。夫子之在此,猶燕之巢于幕也。【集解】王肅曰:「言至危也。」君在殯而可以樂乎?」【集解】賈逵曰:「衞君獻公棺在殯未葬。」遂去之。文子聞之,終身不聽琴瑟。【集解】服虔曰:「聞義而改也。琴瑟不聽,況於鐘鼓乎?」
       適晉,說趙文子、【索隱】名武也。韓宣子、【索隱】名起也。【正義】世本云名秦。魏獻子【索隱】名鍾舒也。曰:「晉國其萃於三家乎!」【集解】服虔曰:「言晉國之祚將集於三家。」將去,謂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將在三家。【集解】杜預曰:「富必厚施,故政在三家也。」吾子直,【集解】服虔曰:「直,不能曲撓以從衆。」必思自免於難。」
       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劔,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劔,繫之徐君冢樹而去。【正義】括地志云:「徐君廟在泗州徐城縣西南一里,即延陵季子挂劔之徐君也。」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七年,楚公子圍弒其王夾敖而代立,是為靈王。【索隱】春秋經襄二十五年,吳子遏卒;二十九年,閽殺吳子餘祭;昭十五年,吳子夷未卒。是餘祭在位四年,餘眛在位十七年。系家倒錯二王之年,此七年正是餘眛之三年。昭元年經曰「冬十有一月,楚子麇卒」。左傳曰「楚公子圍將聘于鄭,未出竟,聞王有疾而還。入問王疾,縊而殺之,孫卿曰:以冠纓絞之。遂殺其子幕及平夏。葬王于郟,謂之郟敖」也。十年,楚靈王會諸侯而以伐吳之朱方,以誅齊慶封。吳亦攻楚,取三邑而去。【集解】左傳曰:「吳伐楚,入棘、櫟、麻,以報朱方之役。」【索隱】杜預注彼云「皆楚東鄙邑也。譙國酇縣東北有棘亭,汝陰新蔡縣東北有櫟亭」。按:解者以麻即襄城縣故麻城是也。十一年,楚伐吳,至雩婁。【集解】服虔曰:「雩婁,楚之東邑。」【索隱】昭五年左傳曰「楚子使沈尹射待命于巢,薳啟強待命於雩婁」。今直言至雩婁,略耳。十二年,楚復來伐,次於乾谿,【集解】杜預曰:「乾谿在譙國城父縣南,楚東境。」楚師敗走。
       十七年,王餘祭卒,【索隱】春秋襄二十九年經曰「閽殺吳子餘祭」。左傳曰「吳人伐越,獲俘焉,以為閽,使守舟。吳子餘祭觀舟,閽以刀殺之」。公羊傳曰「近刑人則輕死之道」是也。弟餘昩立。王餘昩二年,楚公子弃疾弒其君靈王代立焉。【索隱】據春秋,即昩之十五年也。昭十三年經曰「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晉歸于楚,弒其君虔于乾谿,楚公子弃疾殺公子比」。左傳具載,以詞繁不錄。公子比,弃疾,皆靈王弟也。比即子干也。靈王,公子圍也,即位後易名為虔。弃疾即位後易名熊居,是為平王。史記以平王遂有楚國,故曰「弃疾弒君」;春秋以子干已為王,故曰「比殺君」:彼此各有意義也。
       四年,王餘昩卒,欲授弟季札。季札讓,逃去。於是吳人曰:「先王有命,兄卒弟代立,必致季子。季子今逃位,則王餘昩後立。今卒,其子當代。」乃立王餘昩之子僚為王。【集解】吳越春秋曰「王僚,夷昩子」,與史記同。【索隱】此文以為餘昩子,公羊傳以為壽夢庶子也。
       王僚二年,【索隱】計僚元年當昭十六年。比二年,公子光亡王舟,事在昭十七年左傳。公子光伐楚,【集解】徐廣曰:「世本云夷昩生光。」敗而亡王舟。光懼,襲楚,復得王舟而還。【集解】左傳曰舟名「餘皇」。
       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來奔,公子光客之。【索隱】左傳昭二十年曰:「伍員如吳,言伐楚之利於州于。杜預曰:州于,吳子僚也。公子光曰:『是宗為戮,而欲反其讎,不可從也。』員曰:『彼將有他志,余姑為之求士,而鄙以待之。』乃見鱄設諸焉,而耕於鄙。」是謂客禮以接待也。公子光者,王諸樊之子也。【索隱】此文以為諸樊子,系本以為夷昩子。常以為吾父兄弟四人,當傳至季子。季子即不受國,光父先立。即不傳季子,光當立。陰納賢士,欲以襲王僚。
       八年,吳使公子光伐楚,敗楚師,迎楚故太子建母於居巢以歸。因北伐,敗陳、蔡之師。九年,公子光伐楚,拔居巢、鍾離。【集解】服虔曰:「鍾離,州來西邑也。」【索隱】昭二十四年經曰:「冬,吳滅巢。」左傳曰:「楚子為舟師以略吳疆。沈尹戌曰:『此行也,楚必亡邑。不撫人而勞之,吳不動而速之。』吳人踵楚,邊人不備,遂滅巢及鍾離乃還也。」地理志居巢屬廬江,鍾離屬九江。應劭曰「鍾離子之國也」。初,楚邊邑卑梁氏之處女與吳邊邑之女爭桑,【索隱】左傳無其事。二女家怒相滅,兩國邊邑長聞之,怒而相攻,滅吳之邊邑。吳王怒,故遂伐楚,取兩都而去。【正義】兩都即鍾離、居巢。
       伍子胥之初犇吳,說吳王僚以伐楚之利。公子光曰:「胥之父兄為僇於楚,欲自報其仇耳。未見其利。」於是伍員知光有他志,【集解】服虔曰:「欲取國。」乃求勇士專諸,【集解】賈逵曰:「吳勇士。」【索隱】專或作「剸」。左傳作「鱄設諸」。刺客傳曰「諸,棠邑人也」。【正義】吳越春秋云:「專諸,豐邑人。伍子胥初亡楚如吳時,遇之於途,專諸方與人鬬,甚不可當,其妻呼,還。子胥怪而問其狀。專諸曰:『夫屈一人之下,必申萬人之上。』胥因而相之,雄貌,深目,侈口,熊背,知其勇士。」見之光。光喜,乃客伍子胥。子胥退而耕於野,以待專諸之事。【索隱】依左傳即上五年「公子光客之」是也。事合記於五年,不應略彼而更具於此也。
       十二年冬,楚平王卒。【索隱】昭二十六年春秋經書「楚子居卒」是也。按十二諸侯年表及左傳,合在僚十一年。十三年春,吳欲因楚𠸶而伐之,【索隱】據表及左氏傳止合有十二年,事並見昭二十七年左傳也。使公子蓋餘、燭庸【集解】賈逵曰:「二公子皆吳王僚之弟。」【索隱】春秋作「掩餘」,史記並作「蓋餘」,義同而字異。或者謂太史公被腐刑,不欲言「掩」也。賈逵及杜預及刺客傳皆云「二公子,王僚母弟」。而昭二十三年左傳曰「光帥右,掩餘帥左」,杜注彼則云「掩餘,吳王壽夢子」。又系族譜亦云「二公子並壽夢子」。若依公羊,僚為壽夢子,則與系族譜合也。以兵圍楚之六、灊。【集解】杜預曰:「灊在廬江六縣西南。」使季札於晉,以觀諸侯之變。【集解】服虔曰:「察彊弱。」楚發兵絕吳兵後,吳兵不得還。於是吳公子光曰:「此時不可失也。」【集解】賈逵曰:「時,言可殺王時也。」告專諸曰:「不索何獲!【集解】服虔曰:「不索當何時得也。」我真王嗣,當立,吾欲求之。季子雖至,不吾廢也。」【集解】王肅曰:「聘晉還至也。」專諸曰:「王僚可殺也。母老子弱,【集解】服虔曰:「母老子弱,專諸託其母子於光也。」王肅曰:「專諸言王母老子弱也。」【索隱】依王肅解,與史記同,於理無失。服虔、杜預見左傳下文云「我,爾身也,以其子為卿」,遂強解「是無若我何」猶言「我無若是何」,語不近情,過為迂回,非也。而兩公子將兵攻楚,楚絕其路。方今吳外困於楚,而內空無骨鯁之臣,是無奈我何。」光曰:「我身,子之身也。」【集解】服虔曰:「言我身猶爾身也。」四月丙子,【索隱】春秋經唯言「夏四月」,左傳亦無「丙子」,當別有按據,不知出何書也。光伏甲士於窟室,【集解】杜預曰:「掘地為室也。」而謁王僚飲。【索隱】謁,請也。本或作「請」也。王僚使兵陳於道,自王宮至光之家,門階戶席,皆王僚之親也,人夾持鈹。【集解】音披。【索隱】音披。劉逵注吳都賦「鈹,兩刃小刀」。公子光詳為【索隱】上音陽,下如字。左傳曰「光偽足疾」,詳即偽也。或讀此「為」字音「偽」,非也。豈詳偽重言邪?足疾,入于窟室,【集解】杜預曰:「恐難作,王黨殺己,素避之也。」使專諸置匕首【索隱】劉氏曰:「匕首,短劔也。」按:鹽鐵論以為長尺八寸。通俗文云「其頭類匕,故曰匕首也」。於炙魚之中以進食。【集解】服虔曰:「全魚炙也。」手匕首刺王僚,鈹交於匈,【集解】賈逵曰:「交專諸匈也。」遂弒王僚。公子光竟立為王,是為吳王闔廬。闔廬乃以專諸子為卿。
       季子至,曰:「苟先君無廢祀,民人無廢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吾敢誰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集解】服虔曰:「待其天命之終也。」非我生亂,立者從之,先人之道也。」【集解】杜預曰:「吳自諸樊以下,兄弟相傳而不立適,是亂由先人起也。季子自知力不能討光,故云。」復命,哭僚墓,【集解】服虔曰:「復命於僚,哭其墓也。」 【正義】復音伏,下同。復位而待。【集解】杜預曰:「復本位,待光命。」吳公子燭庸、蓋餘二人將兵遇圍於楚者,聞公子光弒王僚自立,乃以其兵降楚,楚封之於舒。【索隱】左傳昭二十七年曰「掩餘犇徐,燭庸犇鍾吾」。三十年經曰「吳滅徐,徐子犇楚」。左傳曰「吳子使徐人執掩餘,使鍾吾人執燭庸。二公子犇楚,楚子大封而定其徙」。無封舒之事,當是「舒」「徐」字亂,又且疏略也。
       王闔廬元年,舉伍子胥為行人而與謀國事。楚誅伯州犂,其孫伯嚭亡奔吳,【集解】徐廣曰:「伯嚭,州犂孫也。史記與吳越春秋同。嚭音披美反。」吳以為大夫。
       三年,吳王闔廬與子胥、伯嚭將兵伐楚,拔舒,殺吳亡將二公子。光謀欲入郢,將軍孫武曰:「民勞,未可,待之。」【索隱】左傳此年有子胥對耳,無孫武事也。四年,伐楚,取六與灊。五年,伐越,敗之。六年,楚使子常囊瓦伐吳。【正義】左傳云「楚囊瓦為令尹」,杜預云「子囊之孫子常。」迎而擊之,大敗楚軍於豫章,取楚之居巢而還。【索隱】左傳定二年,當為七年。
       九年,吳王闔廬謂伍子胥、孫武曰:「始子之言,郢未可入,今果如何?」【索隱】言今欲果敢伐楚可否也。二子對曰:「楚將子常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必得唐、蔡乃可。」闔廬從之,悉興師,與唐、蔡西伐楚,至於漢水。楚亦發兵拒吳,夾水陳。【正義】音陣。吳王闔廬弟夫槩【正義】音古代反。欲戰,闔廬弗許。夫槩曰:「王已屬臣兵,兵以利為上,尚何待焉?」遂以其部五千人襲冒楚,楚兵大敗,走。於是吳王遂縱兵追之。比至郢,【索隱】定四年「戰于柏舉,吳入郢」是也。五戰,楚五敗。楚昭王亡出郢,奔鄖。【集解】服虔曰:「鄖,楚縣。」鄖公弟欲弒昭王,【正義】左傳云鄖公辛之弟懷也。昭王與鄖公犇隨。【集解】服虔曰:「隨,楚與國也。」而吳兵遂入郢。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尸【索隱】左氏無此事。以報父讎。
       十年春,越聞吳王之在郢,國空,乃伐吳。吳使別兵擊越。楚告急秦,秦遣兵救楚擊吳,吳師敗。闔廬弟夫槩見秦越交敗吳,吳王留楚不去,夫槩亡歸吳而自立為吳王。闔廬聞之,乃引兵歸,攻夫槩。夫槩敗奔楚。楚昭王乃得以九月復入郢,而封夫槩於堂谿,為堂谿氏。【集解】司馬彪曰:「汝南吳房有堂谿亭。」【索隱】案地理志而知。【正義】括地志云:「豫州吳房縣在州西北九十里。應劭云『吳王闔閭弟夫槩奔楚,封之於堂谿氏。本房子國,以封吳,故曰『吳房』。」十一年,吳王使太子夫差伐楚,取番。楚恐而去郢徙鄀。【集解】服虔曰;「鄀,楚邑。」【索隱】定六年左傳「四月己丑,吳太子終纍敗楚舟師」。杜預曰「闔廬子,夫差兄」。此以為夫差,當謂名異而一人耳。左傳又曰「獲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楚於是乎遷郢於鄀」。此言番,番音潘,楚邑名,子臣即其邑之大夫也。
       十五年,孔子相魯。【索隱】定十年左傳曰「夏,公會齊侯于祝其,實夾谷,孔丘相。犁彌言於齊侯曰『孔丘知禮而無勇』」是也。杜預以為「相會儀也」,而史遷孔子系家云「攝行相事」。案:左氏「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又使茲無還揖對」,是攝國相也。
       十九年夏,吳伐越,越王句踐迎擊之檇李。【集解】賈逵曰:「檇李,越地。」杜預曰:「吳郡嘉興縣南有檇李城也。」檇音醉。越使死士挑戰,【集解】徐廣曰:「死,一作『亶』,越世家亦然,或者以為人名氏乎?」駰案:賈逵曰「死士,死罪人也」。鄭衆曰「死士,欲以死報恩者也」。杜預曰「敢死之士也」。【正義】挑音田鳥反。三行造吳師,呼,自剄。【集解】左傳曰:「使罪人三行,屬劔於頸。」【正義】行,胡郎反。造,干到反。呼,火故反。頸,堅鼎反。吳師觀之,越因伐吳,敗之姑蘇,【集解】越絕書曰:「闔廬起姑蘇臺,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見三百里。」【索隱】姑蘇,臺名,在吳縣西三十里。左傳定十四年曰「越子大敗之,靈姑浮以戈擊闔廬,闔廬傷將指,還,卒於陘,去檇李七里」。杜預以為檇李在嘉興縣南。靈姑浮,越大夫也。傷吳王闔廬指,軍却七里。吳王病傷而死。【集解】越絕書曰:「闔廬冢在吳縣昌門外,名曰虎丘。下池廣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桐棺三重,澒池六尺,玉鳧之流扁諸之劔三千,方員之口三千,槃郢、魚腸之劔在焉。卒十餘萬人治之,取土臨湖。葬之三日,白虎居其上,故號曰虎丘。」【索隱】澒,胡貢反。以水銀為池。闔廬使立太子夫差,謂曰:「爾而忘句踐殺汝父乎?」對曰:【索隱】此以為闔廬謂夫差,夫差對闔廬。若左氏傳,則云「對曰」者,夫差對所使之人也。「不敢!」三年,乃報越。
       王夫差元年,【集解】越絕書曰:「太伯到夫差二十六代且千歲。」【索隱】史記太伯至壽夢十九代,諸樊已下六王,唯二十五代。以大夫伯嚭為太宰。【索隱】案:左傳定四年伯嚭為太宰,當闔廬九年,非夫差代也。習戰射,常以報越為志。二年,吳王悉精兵以伐越,敗之夫椒,【集解】賈逵曰:「夫椒,越地。」杜預曰:「太湖中椒山也。」【索隱】賈逵云越地,蓋近得之。然其地闕,不知所在。杜預以為太湖中椒山,非戰所。夫椒與椒山不得為一。且夫差以報越為志,又伐越,當至越地,何乃不離吳境,近在太湖中?又案:越語云「敗五湖也」。報姑蘇也。越王句踐乃以甲兵五千人棲於會稽,【集解】賈逵曰:「會稽,山名。」【索隱】鳥所止宿曰棲。越為吳敗,依託於山林,故以鳥棲為喻。左傳作「保」,國語作「棲」。使大夫種【索隱】大夫,官也;種,名也。吳越春秋以為種姓文。而劉氏云「姓大夫」,非也。因吳太宰嚭而行成,【集解】服虔曰:「行成,求成也。」【正義】國語云:「越飾美女八人納太宰嚭,曰:『子苟然,放越之罪。』」請委國為臣妾。吳王將許之,伍子胥諫曰:「昔有過氏【集解】賈逵曰:「過,國名也。」【索隱】過音戈。寒浞之子澆所封國也,猗姓國。晉地道記曰:「東萊掖縣有過鄉,北有過城,古過國也。」殺斟灌以伐斟尋,斟灌、斟尋夏同姓,賈氏據系本而知也。按地理志北海壽光縣,應劭曰「古㘰灌,禹後,今灌亭是也」。又平壽縣云故㘰,禹後,今㘰城是也。「㘰」與「斟」同。滅夏后帝相。【集解】服虔曰:「夏后相,啟之孫。」帝相之妃后緡方娠,【集解】賈逵曰:「緡,有仍之姓也。」杜預曰:「娠,懷身也。」逃於有仍【集解】賈逵曰:「有仍,國名,后緡之家。」【索隱】未知其國所在。春秋經桓五年「天王使仍叔之子來聘」,穀梁經傳並作「任叔」。仍任聲相近,或是一地,猶甫呂、虢郭之類。案:地理志東平有任縣,蓋古仍國。而生少康。【集解】服虔曰:「后緡遺腹子。」少康為有仍牧正。【集解】王肅曰:「牧正,牧官之長也。」有過又欲殺少康,少康奔有虞。【集解】賈逵曰:「有虞,帝舜之後。」杜預曰:「梁國虞縣。」有虞思夏德,於是妻之以二女而邑之於綸,【集解】賈逵曰:「綸,虞邑。」有田一成,有衆一旅。【集解】賈逵曰:「方十里為成。五百人為旅。」後遂收夏衆,撫其官職。【集解】服虔曰:「因此基業,稍收取夏遺民餘衆,撫修夏之故官憲典。」使人誘之,【索隱】左傳云:「使女艾諜澆,遂滅過、戈。」杜預曰:「諜,候也。」遂滅有過氏,復禹之績,祀夏配天,【集解】服虔曰:「以鯀配天也。」不失舊物。【集解】賈逵曰:「物,職也。」杜預曰:「物,事也。」今吳不如有過之彊,而句踐大於少康。今不因此而滅之,又將寬之,不亦難乎!且句踐為人能辛苦,今不滅,後必悔之。」吳王不聽,聽太宰嚭,卒許越平,與盟而罷兵去。
       七年,吳王夫差聞齊景公死而大臣爭寵,新君弱,乃興師北伐齊。子胥諫曰:「越王句踐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弔死問疾,且欲有所用其衆。此人不死,必為吳患。今越在腹心疾而王不先,而務齊,不亦謬乎!」吳王不聽,遂北伐齊,敗齊師於艾陵。【集解】杜預曰:「艾陵,齊地。」【索隱】七年,魯哀公之六年也。左傳此年無伐齊事,哀十一年敗齊艾陵爾。至繒,【集解】杜預曰:「琅邪繒縣。」召魯哀公而徵百牢。【集解】賈逵曰:「周禮,王合諸侯享禮十有二牢,上公九牢,侯伯七牢,子男五牢。」【索隱】事在哀七年。是年當夫差八年,不應上連七年。案:左傳曰「子服景伯對,不聽,乃與之」,非謂季康子使子貢說,得不用百牢。太宰嚭自別召康子,乃使子貢辭之耳。季康子使子貢以周禮說太宰嚭,乃得止。因留略地於齊魯之南。九年,為騶伐魯,【索隱】左傳「騶」作「邾」,聲相近自亂耳。杜預注左傳亦曰「邾,今魯國騶縣是也」。騶,宜音邾。,至與魯盟乃去。十年,因伐齊而歸。十一年,復北伐齊。【索隱】依左氏合作十一年、十二年也。
       越王句踐率其衆以朝吳,厚獻遺之,吳王喜。唯子胥懼,曰:「是弃吳也。」【索隱】左氏作「豢吳」。豢,養也。諫曰:「越在腹心,今得志於齊,猶石田,無所用。【集解】王肅曰:「石田不可耕。」且盤庚之誥有顛越勿遺,【集解】服虔曰:「顛,隕也;越,墜也。顛越無道,則割絕無遺也。」【索隱】左傳曰:「其顛越不共,則劓殄無遺育,無俾易種于茲邑,是商所以興也,今君易之。」此則艾陵戰時也。商之以興。」【集解】徐廣曰:「一本作『盤庚之誥有顛之越之,商之以興』。子胥傳『誥曰有顛越商之興』。」吳王不聽,使子胥於齊,子胥屬其子於齊鮑氏,【集解】服虔曰:「鮑氏,齊大夫。」【索隱】左傳直曰「使於齊」,杜預曰「私使人至齊屬其子」。案:左傳又曰「反役,王聞之」,明非子胥自使也。還報吳王。吳王聞之,大怒,賜子胥屬鏤【集解】服虔曰:「屬鏤,劔名。賜使自刎。」【索隱】劔名,見越絕書。【正義】屬音燭。鏤音力于反。之劔以死。將死,曰:「樹吾墓上以梓,【索隱】左傳云:「樹吾墓檟,檟可材也,吳其亡乎!」梓檟相類,因變文也。令可為器。抉吾眼置之吳東門,【索隱】抉,烏穴反。此國語文,彼以「抉」為「辟」。又云「以手抉之。王慍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見。』乃盛以鴟夷,投之江也」。【正義】吳俗傳云「子胥亡後,越從松江北開渠至橫山東北,築城伐吳。子胥乃與越軍夢,令從東南入破吳。越王即移向三江口岸立壇,殺白馬祭子胥,杯動酒盡,越乃開渠。子胥作濤,盪羅城東,開入滅吳。至今猶號曰示浦,門曰4c954c50」。是從東門入滅吳也。以觀越之滅吳也。」
       齊鮑氏弒齊悼公。【索隱】公名陽生。左傳哀十年曰「吳伐齊南鄙,齊人殺悼公」,不言鮑氏。又鮑牧以哀八年為悼公所殺,今言鮑氏,蓋其宗黨爾。且此伐在艾陵戰之前年,今記於後,亦為顛倒錯亂也。吳王聞之,哭於軍門外三日,【集解】服虔曰:「諸侯相臨之禮。」乃從海上攻齊。【集解】徐廣曰:「上,一作『中』。」齊人敗吳,吳王乃引兵歸。
       十三年,吳召魯、衞之君會於橐臯。【集解】服虔曰:「橐臯,地名也。」杜預曰:「在淮南逡遒縣東南。」【索隱】哀十二年左傳曰:「公會吳于橐臯。衞侯會吳于鄖。」此并言會衞橐臯者,案左傳「吳徵會于衞。初,衞殺吳行人,懼,謀於子羽。子羽曰『不如止也』。子木曰『往也』」。以本不欲赴會,故魯以夏會衞,及秋乃會。太史公以其本召於橐臯,故不言鄖。鄖,發陽也,廣陵縣東南有發繇口。橐音他各反。逡遒,上七廵反,下酒尤反。
       十四年春,吳王北會諸侯於黃池,【集解】杜預曰:「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近濟水。」欲霸中國以全周室。六月戊子,越王句踐伐吳。乙酉,越五千人與吳戰。丙戌,虜吳太子友。丁亥,入吳。吳人告敗於王夫差,夫差惡其聞也。【集解】賈逵曰:「惡其聞諸侯。」或泄其語,吳王怒,斬七人於幕下。【集解】服虔曰:「以絕口。」七月辛丑,吳王與晉定公爭長。吳王曰:「於周室我為長。」【集解】杜預曰:「吳為太伯後,故為長。」晉定公曰:「於姬姓我為伯。」【集解】杜預曰:「為侯伯。」趙鞅怒,將伐吳,乃長晉定公。【集解】徐廣曰:「黃池之盟,吳先歃,晉次之,與外傳同。」駰案:賈逵曰「外傳曰『吳先歃,晉亞之』。先敘晉,晉有信,又所以外吳」。【索隱】此依左傳文。案:左傳「趙鞅呼司馬寅曰:『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長幼必可知也。』是趙鞅怒。司馬寅請姑視之,反曰:『肉食者無墨,今吳王有墨,國其勝乎?』杜預曰:墨,氣色下也,國為敵所勝。又曰:『太子死乎?且夷德輕,不忍久,請少待之。』乃先晉人」,是也。徐、賈所云據國語,不與左傳合,非也。左氏魯襄公代晉、楚為會,先書晉,晉有信耳。外傳即國語也,書有二名也。外吳者,吳夷,賤之,不許同中國,故言外也。吳王已盟,與晉別,欲伐宋。太宰嚭曰:「可勝而不能居也。」乃引兵歸國。國亡太子,內空,王居外久,士皆罷敝,於是乃使厚幣以與越平。
       十五年,齊田常殺簡公。
       十八年,越益彊。越王句踐率兵使伐,敗吳師於笠澤。楚滅陳。
       二十年,越王句踐復伐吳。【索隱】哀十九年左傳曰:「越人侵楚,以誤吳也。」杜預曰:「誤吳,使不為備也。」無伐吳事。二十一年,遂圍吳。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敗吳。越王句踐欲遷吳王夫差於甬東,【集解】賈逵曰:「甬東,越東鄙,甬江東也。」韋昭曰:「句章,東海口外州也。」【索隱】國語曰甬句東,越地,會稽句章縣東海中州也。案:今鄮縣是也。予百家居之。吳王曰:「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遂自剄死。【集解】越絕書曰:「夫差冢在猶亭西卑猶位,越王使干戈人一𡏱土以葬之。近太湖,去縣五十七里。」【索隱】左傳「乃縊,越人以歸」也。猶亭,亭名。「卑猶位」三字共為地名,吳地記曰「徐枕山,一名卑猶山」是。𡏱音路禾反,小竹籠,以盛土。越王滅吳,誅太宰嚭,以為不忠,而歸。
       太史公曰:孔子言「太伯可謂至德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集解】王肅曰:「太伯弟季歷賢,又生聖子昌,昌必有天下,故太伯以天下三讓於王季。其讓隱,故無得而稱言之者,所以為至德也。」余讀春秋古文,乃知中國之虞與荊蠻勾吳兄弟也。延陵季子之仁心,慕義無窮,見微而知清濁。嗚呼,又何其閎覽博物君子也!【集解】皇覽曰:「延陵季子冢在毗陵縣暨陽鄉,至今吏民皆祀之。」
       索隱述贊曰:太伯作吳,高讓雄圖。周章受國,別封於虞。壽夢初霸,始用兵車。三子遞立,延陵不居。光旣篡位,是稱闔閭。王僚見殺,賊由專諸。夫差輕越,取敗姑蘇。甬東之恥,空慙伍胥。

本书目录

史記集解序 裴駰
補史記序 小司馬氏
史記索隱序 司馬貞
史記索隱後序 司馬貞
史記正義序 張守節
史記正義論例謚法解 張守節
三皇本紀 小司馬氏撰并注
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卷二 夏本紀第二
卷三 殷本紀第三
卷四 周本紀第四
卷五 秦本紀第五
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卷七 項羽本紀第七
卷八 高祖本紀第八
卷九 呂后本紀第九
卷十 孝文本紀第十
卷十一 孝景本紀第十一
卷十二 孝武本紀第十二
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
卷十四 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卷十五 六國年表第三
卷十六 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卷十七 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第五
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卷十九 惠景間侯者年表第七
卷二十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
卷二十一 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卷二十二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卷二十三 禮書第一
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卷二十五 律書第三
卷二十六 曆書第四
卷二十七 天官書第五
卷二十八 封禪書第六
卷二十九 河渠書第七
卷三十 平準書第八
卷三十一 吳太伯世家第一
卷三十二 齊太公世家第二
卷三十三 魯周公世家第三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卷三十六 陳杞世家第六
卷三十七 衞康叔世家第七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
卷三十九 晉世家第九
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卷四十一 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
卷四十二 鄭世家第十二
卷四十三 趙世家第十三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卷四十五 韓世家第十五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卷四十八 陳涉世家第十八
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卷五十一 荊燕世家第二十一
卷五十二 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卷五十三 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卷五十四 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卷五十六 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卷五十七 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
卷六十一 伯夷列傳第一
卷六十二 管晏列傳第二
卷六十三 老子韓非列傳第三
卷六十四 司馬穰苴列傳第四
卷六十五 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傳第六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卷六十八 商君列傳第八
卷六十九 蘇秦列傳第九
卷七十 張儀列傳第十
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傳第十一
卷七十二 穰侯列傳第十二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
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
卷七十五 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卷七十七 信陵君列傳第十七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傳第十八
卷七十九 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
卷八十 樂毅列傳第二十
卷八十一 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
卷八十二 田單列傳第二十二
卷八十三 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
卷八十四 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
卷八十五 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
卷八十六 刺客列傳第二十六
卷八十七 李斯列傳第二十七
卷八十八 蒙恬列傳第二十八
卷八十九 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
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
卷九十一 黥布列傳第三十一
卷九十二 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卷九十三 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
卷九十四 田儋列傳第三十四
卷九十五 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
卷九十六 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
卷九十七 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
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
卷九十九 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
卷一百 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
卷百0一 袁盎鼂錯列傳第四十一
卷百0二 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
卷百0三 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
卷百0四 田叔列傳第四十四
卷百0五 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
卷百0六 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
卷百0七 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
卷百0八 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
卷百0九 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卷百一十 匈奴列傳第五十
卷百一十一 衞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
卷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
卷百一十三 南越尉佗列傳第五十三
卷百一十四 東越列傳第五十四
卷百一十五 朝鮮列傳第五十五
卷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
卷百一十七 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
卷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
卷百一十九 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卷百二十 汲鄭列傳第六十
卷百二十一 儒林列傳第六十一
卷百二十二 酷吏列傳第六十二
卷百二十三 大宛列傳第六十三
卷百二十四 游俠列傳第六十四
卷百二十五 佞幸列傳第六十五
卷百二十六 滑稽列傳第六十六
卷百二十七 日者列傳第六十七
卷百二十八 龜策列傳第六十八
卷百二十九 貨殖列傳第六十九
卷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