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史記(繁體版)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傳第十八
作者:漢 · 司馬遷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黃氏。游學博聞,事楚頃襄王。【索隱】名橫,考烈王完之父。頃襄王以歇為辯,使於秦。秦昭王使白起攻韓、魏,敗之於華陽,禽魏將芒卯,韓、魏服而事秦。秦昭王方令白起與韓、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黃歇適至於秦,聞秦之計。當是之時,秦已前使白起攻楚,取巫、黔中之郡,拔鄢郢,東至竟陵,【正義】竟陵屬江夏郡也。楚頃襄王東徙治於陳縣。【正義】今陳州也。黃歇見楚懷王之為秦所誘而入朝,遂見欺,留死於秦。頃襄王,其子也,秦輕之,恐壹舉兵而滅楚。歇乃上書說秦昭王曰:
       天下莫彊於秦、楚。今聞大王欲伐楚,此猶兩虎相與鬬。兩虎相與鬬而駑犬受其弊,【索隱】謂兩虎鬬乃受弊於駑犬也。劉氏云受猶承也。不如善楚。臣請言其說:臣聞物至則反,冬夏是也;【正義】至,極也,極則反也。冬至,陰之極;夏至,陽之極。致至則危,【集解】徐廣曰:「致,或作『安』。」累棊是也。今大國之地,徧天下有其二垂,【正義】言極東西。此從生民已來,萬乘之地未嘗有也。先帝文王、莊王之身,三世不妄接地於齊,以絕從親之要。【索隱】音腰。以言山東從,韓、魏是其腰。今王使盛橋守事於韓,【索隱】秦使盛橋守事於韓,亦如楚使召滑相趙然也。並內行章義之難。盛橋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威,【索隱】信音申。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謂能矣。王又舉甲而攻魏,杜大梁之門,舉河內,拔燕、酸棗、虛、【集解】徐廣曰:「秦始皇五年,取酸棗、燕、虛。蘇代曰『決宿胥之口,魏無虛、頓丘』。」桃,【集解】徐廣曰:「燕縣有桃城。」入邢,【集解】徐廣曰:「平臯有邢丘。」【正義】邢丘在懷州武德縣東南二十里。魏之兵雲翔而不敢捄。王之功亦多矣。王休甲息衆,二年而後復之;又并蒲、衍、首、垣,【集解】徐廣曰:「蘇秦云『北有河外、卷、衍』。長垣縣有蒲鄉。」【索隱】此蒲在衞之長垣蒲鄉也。衍在河南,與卷相近。首蓋牛首,垣即長垣,非河東之垣也。垣音圓。以臨仁、平丘,【集解】徐廣曰:「屬陳留。」【索隱】仁及平丘二縣名。謂以兵臨此二縣,則黃及濟陽等自嬰城而守也。地理志平丘屬陳留;仁闕。黃、濟陽嬰城【集解】徐廣曰:「蘇代云『決白馬之口,魏無黃、濟陽』。」【正義】故黃城在曹州考城縣東。濟陽故城在曹州宛句縣西南。嬰城,未詳。而魏氏服;王又割濮磨之北,【集解】徐廣曰:「濮水北於鉅野入濟。」【索隱】地名,蓋地近濮也。注齊秦之要,絕楚趙之脊,【正義】劉伯莊云:「言秦得魏地,楚趙之絕從。」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單矣。【集解】徐廣曰:「單,亦作『殫』。」【索隱】單音丹。單者,盡也。言王之威盡行矣。
       王若能持功守威,絀攻取之心而肥仁義之地,使無後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王若負人徒之衆,仗兵革之彊,乘毀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其有後患也。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易曰「狐涉水,濡其尾」。【正義】言狐惜其尾,每涉水,舉尾不令濕,比至極困,則濡之。譬不可力臣之。此言始之易,終之難也。何以知其然也?昔智氏見伐趙之利而不知榆次之禍,【索隱】智伯敗於榆次也。地理志屬太原,有梗陽鄉。【正義】榆次,并州縣也。注水經云:「榆次縣南洞渦水側有鑿臺。」吳見伐齊之便而不知干隧之敗。【索隱】干隧,吳之敗處,地名。干,水邊也。隧,道路也。【正義】干隧,吳地名也。出萬安山西南一里太湖,即吳王夫差自剄處,在蘇州西北四十里。此二國者,非無大功也,沒利於前而易患於後也。【索隱】謂智伯及吳王沒伐趙及伐齊之利於前,而自易其患於後。後即榆次、干隧之難也。吳之信越也,從而伐齊,【索隱】從音絕用反。劉氏云:「從猶領也。」旣勝齊人於艾陵,【正義】艾山在兗州博縣南六十里也。還為越王禽三渚之浦。【集解】戰國策曰「三江之浦」。【正義】吳俗傳云:「越軍得子胥夢,從東入伐吳,越王即從三江北岸立壇,殺白馬祭子胥,杯動酒盡,乃開渠曰示浦,入破吳王於姑蘇,敗干隧也。」智氏之信韓、魏也,從而伐趙,攻晉陽城,【正義】并州城。勝有日矣,韓、魏叛之,殺智伯瑤於鑿臺之下。【集解】徐廣曰:「鑿臺在榆次。」今王妬楚之不毀也,而忘毀楚之彊韓、魏也,臣為王慮而不取也。
       詩曰「大武遠宅而不涉」。【正義】言大軍不遠跋涉攻伐。從此觀之,楚國,援也;鄰國,敵也。詩云「趯趯毚免,遇犬獲之。【集解】韓嬰章句曰:「趯趯,往來貌。獲,得也。言趯趯之毚兔。謂狡兔數往來逃匿其跡,有時遇犬得之。」毛傳曰:「毚兔,狡兔也。」鄭玄曰:「遇犬,犬之馴者,謂田犬。」【索隱】「趯」作「躍」。躍,天歷反。毚音讒。他人有心,余忖度之」。今王中道而信韓、魏之善王也,此正吴之信越也。臣聞之,敵不可假,時不可失。臣恐韓、魏卑辭除患而實欲欺大國也。【索隱】大國謂秦也。何則?王無重世之德於韓、魏,【索隱】重世猶再世也。而有累世之怨焉。夫韓、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於秦者將十世矣。本國殘,社稷壞,宗廟毀。刳腹絕腸,折頸摺頤,【集解】徐廣曰:「一作『顛』。」【索隱】摺音拉,頤音夷。首身分離,暴骸骨於草澤,頭顱僵仆,相望於境,父子老弱係脰束手為羣虜者相及於路。鬼神孤傷,無所血食。人民不聊生,族類離散,流亡為僕妾者,盈滿海內矣。故韓、魏之不亡,秦社稷之憂也,今王資之與攻楚,不亦過乎!
       且王攻楚將惡出兵?【正義】惡音烏。王將借路於仇讎之韓、魏乎?兵出之日而王憂其不返也,是王以兵資於仇讎之韓、魏也。王若不借路於仇讎之韓、魏,必攻隨水右壤。隨水右壤,此皆廣川大水,山林谿谷,不食之地也,【索隱】楚都陳,隨水之右壤蓋在隨之西,即今鄧州之西,其地多山林者矣。王雖有之,不為得地。是王有毀楚之名而無得地之實也。
       且王攻楚之日,四國必悉起兵以應王。秦、楚之兵構而不離,魏氏將出而攻留、方與、銍、湖陵、碭、蕭、相,故宋必盡。【正義】徐州西,宋州東,兗州南,並故宋地。齊人南面攻楚,泗上必舉。【正義】此時徐、泗屬齊也。此皆平原四達,膏腴之地,而使獨攻。【索隱】若秦楚構兵不休,則魏盡故宋,齊取泗上,是使齊魏獨攻伐而得其利也。王破楚以肥韓、魏於中國而勁齊。韓、魏之彊,足以校於秦。【索隱】校音教。謂足以與秦為敵也。一云校者,報也,言力能報秦。齊南以泗水為境,東負海,北倚河,而無後患,天下之國莫彊於齊、魏,齊、魏得地葆利而詳事下吏,一年之後,為帝未能,其於禁王之為帝有餘矣。【索隱】言齊一年之後,未即能為帝,而能禁秦為帝有餘力矣。然「禁」字作「楚」者,誤也。
       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衆,兵革之彊,壹舉事而樹怨於楚,遟令韓、魏歸帝重於齊,是王失計也。【集解】徐廣曰:「遲,一作『還』。」【索隱】遲音值。值猶乃也。令音力呈反。韓、魏重齊,令歸帝號,此秦之計失。臣為王慮,莫若善楚。秦、楚合而為一以臨韓,韓必歛手。王施以東山之險,帶以曲河之利,韓必為關內之侯。若是而王以十萬戍鄭,梁氏寒心,許、鄢陵嬰城,而上蔡、召陵不往來也,如此而魏亦關內侯矣。王壹善楚,而關內兩萬乘之主注地於齊,【索隱】注謂以兵裁之也。齊右壤可拱手而取也。【正義】右壤謂濟州之南北也。王之地一經兩海,【索隱】西海至東海皆是秦地。【正義】廣言橫度中國東西也。要約天下,是燕、趙無齊、楚,齊、楚無燕、趙也。然後危動燕、趙,直搖齊、楚,此四國者不待痛而服矣。
       昭王曰:「善。」於是乃止白起而謝韓、魏。發使賂楚,約為與國。
       黃歇受約歸楚,楚使歇與太子完入質於秦,秦留之數年。楚頃襄王病,太子不得歸。而楚太子與秦相應侯善,於是黃歇乃說應侯曰:「相國誠善楚太子乎?」應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歸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國無窮,是親與國而得儲萬乘也。若不歸,則咸陽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與國而絕萬乘之和,非計也。願相國孰慮之。」應侯以聞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問楚王之疾,返而後圖之。」黃歇為楚太子計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憂之甚。而陽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陽文君子必立為後,太子不得奉宗廟矣。不如亡秦,與使者俱出;臣請止,以死當之。」楚太子因變衣服為楚使者御以出關,而黃歇守舍,常為謝病。度太子已遠,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歸,出遠矣。歇當死,願賜死。」昭王大怒,欲聽其自殺也。應侯曰:「歇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無罪而歸之,以親楚。」秦因遣黃歇。
       歇至楚三月,楚頃襄王卒,【集解】徐廣曰:「三十六年。」太子完立,是為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正義】然四君封邑檢皆不獲,唯平原有地,又非趙境,並蓋號謚,而孟嘗是謚。賜淮北地十二縣。後十五歲,黃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邊齊,其事急,請以為郡便。」因并獻淮北十二縣。請封於江東。考烈王許之。春申君因城故吳墟,【正義】墟音虛。闔閭今蘇州也。於城內小城西北別築城居之,今圮毀也。又大內北瀆,四從五橫,至今猶存。又改破楚門為昌門。以自為都邑。
       春申君旣相楚,是時齊有孟嘗君,趙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爭下士,招致賔客,以相傾奪,輔國持權。
       春申君為楚相四年,秦破趙之長平軍四十餘萬。五年,圍邯鄲。邯鄲告急於楚,楚使春申君將兵往救之,秦兵亦去,春申君歸。春申君相楚八年,為楚北伐滅魯,【索隱】年表云八年取魯,封魯君於莒,十四年而滅也。以荀卿為蘭陵令。當是時,楚復彊。
       趙平原君使人於春申君,春申君舍之於上舍。趙使欲夸楚,為瑇瑁簪,刀劔室以珠玉飾之,請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餘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以見趙使,趙使大慙。
       春申君相十四年,秦莊襄王立,以呂不韋為相,封為文信侯。取東周。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諸侯患秦攻伐無已時,乃相與合從,西伐秦,【集解】徐廣曰:「始皇六年。」而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至函谷關,秦出兵攻,諸侯兵皆敗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踈。
       客有觀津人朱英,【正義】觀音館。今魏州觀城縣也。謂春申君曰:「人皆以楚為彊而君用之弱,其於英不然。先君時善秦二十年而不攻楚,何也?秦踰黽隘之塞而攻楚,【正義】黽隘之塞在申州。黽音盲也。不便;假道於兩周,背韓、魏而攻楚,不可。今則不然,魏旦暮亡,不能愛許、鄢陵,其許魏割以與秦。秦兵去陳百六十里,【集解】徐廣曰:「在許東南。」臣之所觀者,見秦、楚之日鬬也。」楚於是去陳徙壽春;而秦徙衞野王,作置東郡。【正義】濮、滑州兼河北置東郡。濮州本衞都,而徙野王也。春申君由此就封於吳,行相事。
       楚考烈王無子,春申君患之,求婦人宜子者進之,甚衆,卒無子。趙人李園持其女弟,欲進之楚王,聞其不宜子,恐久毋寵。李園求事春申君為舍人,已而謁歸,故失期。還謁,春申君問之狀,對曰:「齊王使使求臣之女弟,與其使者飲,故失期。」春申君曰:「娉入乎?」對曰:「未也。」春申君曰:「可得見乎?」曰:「可。」於是李園乃進其女弟,即幸於春申君。知其有身,李園乃與其女弟謀。園女弟承間以說春申君曰:「楚王之貴幸君,雖兄弟不如也。今君相楚二十餘年,而王無子,即百歲後將更立兄弟,則楚更立君後,亦各貴其故所親,君又安得長有寵乎?非徒然也,君貴用事久,多失禮於王兄弟,兄弟誠立,禍且及身,何以保相印江東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幸君未久,誠以君之重而進妾於楚王,王必幸妾;妾賴天有子男,則是君之子為王也,楚國盡可得,孰與身臨不測之罪乎?」春申君大然之,乃出李園女弟,謹舍而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為太子,以李園女弟為王后。楚王貴李園,園用事。
       李園旣入其女弟,立為王后,子為太子,恐春申君語泄而益驕,陰養死士,欲殺春申君以滅口,而國人頗有知之者。
       春申君相二十五年,楚考烈王病。朱英謂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正義】無望謂不望而忽至也。又有毋望之禍。【索隱】周易有无妄卦,其義殊也。今君處毋望之世,【正義】謂生死无常。事毋望之主,【正義】謂喜怒不節也。安可以無毋望之人乎?」【正義】謂吉凶忽為。春申君曰:「何謂毋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餘年矣,雖名相國,實楚王也。今楚王病,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當國,如伊尹、周公,王長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稱孤而有楚國?此所謂毋望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謂毋望之禍?」曰:「李園不治國而君之仇也,【索隱】言園是春申之仇也。戰國策作「君之舅也」,謂為王之舅,意異也。不為兵而養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卒,李園必先入據權而殺君以滅口。此所謂毋望之禍也。」春申君曰:「何謂毋望之人?」對曰:「君置臣郎中,楚王卒,李園必先入,臣為君殺李園。此所謂毋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園,弱人也,僕又善之,且又何至此!」朱英知言不用,恐禍及身,乃亡去。
       後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園果先入,伏死士於棘門之內。【正義】壽州城門。春申君入棘門,園死士俠刺春申君,斬其頭,投之棘門外。【正義】楚考烈王二十五年,秦始皇九年。於是遂使吏盡滅春申君之家。而李園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所生子者遂立,是為楚幽王。【索隱】按楚捍有母弟猶,猶有庶兄負芻及昌平君,是楚君完非無子,而上文云考烈王無子,誤也。
       是歲也,秦始皇帝立九年矣。嫪毐亦為亂於秦,覺,夷其三族,而呂不韋廢。
       太史公曰:吾適楚,觀春申君故城,宮室盛矣哉!初,春申君之說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歸,何其智之明也!後制於李園,旄矣。【集解】徐廣曰:「旄音耄。」語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失朱英之謂邪?
       索隱述贊曰:黃歇辯智,權略秦、楚。太子獲歸,身作宰輔。珠炫趙客,邑開吳土。烈王寡胤,李園獻女。無妄成災,朱英徒語。

本书目录

史記集解序 裴駰
補史記序 小司馬氏
史記索隱序 司馬貞
史記索隱後序 司馬貞
史記正義序 張守節
史記正義論例謚法解 張守節
三皇本紀 小司馬氏撰并注
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卷二 夏本紀第二
卷三 殷本紀第三
卷四 周本紀第四
卷五 秦本紀第五
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卷七 項羽本紀第七
卷八 高祖本紀第八
卷九 呂后本紀第九
卷十 孝文本紀第十
卷十一 孝景本紀第十一
卷十二 孝武本紀第十二
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
卷十四 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卷十五 六國年表第三
卷十六 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卷十七 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第五
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卷十九 惠景間侯者年表第七
卷二十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
卷二十一 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卷二十二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卷二十三 禮書第一
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卷二十五 律書第三
卷二十六 曆書第四
卷二十七 天官書第五
卷二十八 封禪書第六
卷二十九 河渠書第七
卷三十 平準書第八
卷三十一 吳太伯世家第一
卷三十二 齊太公世家第二
卷三十三 魯周公世家第三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卷三十六 陳杞世家第六
卷三十七 衞康叔世家第七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
卷三十九 晉世家第九
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卷四十一 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
卷四十二 鄭世家第十二
卷四十三 趙世家第十三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卷四十五 韓世家第十五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卷四十八 陳涉世家第十八
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卷五十一 荊燕世家第二十一
卷五十二 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卷五十三 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卷五十四 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卷五十六 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卷五十七 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
卷六十一 伯夷列傳第一
卷六十二 管晏列傳第二
卷六十三 老子韓非列傳第三
卷六十四 司馬穰苴列傳第四
卷六十五 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傳第六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卷六十八 商君列傳第八
卷六十九 蘇秦列傳第九
卷七十 張儀列傳第十
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傳第十一
卷七十二 穰侯列傳第十二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
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
卷七十五 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卷七十七 信陵君列傳第十七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傳第十八
卷七十九 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
卷八十 樂毅列傳第二十
卷八十一 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
卷八十二 田單列傳第二十二
卷八十三 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
卷八十四 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
卷八十五 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
卷八十六 刺客列傳第二十六
卷八十七 李斯列傳第二十七
卷八十八 蒙恬列傳第二十八
卷八十九 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
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
卷九十一 黥布列傳第三十一
卷九十二 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卷九十三 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
卷九十四 田儋列傳第三十四
卷九十五 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
卷九十六 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
卷九十七 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
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
卷九十九 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
卷一百 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
卷百0一 袁盎鼂錯列傳第四十一
卷百0二 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
卷百0三 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
卷百0四 田叔列傳第四十四
卷百0五 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
卷百0六 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
卷百0七 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
卷百0八 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
卷百0九 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卷百一十 匈奴列傳第五十
卷百一十一 衞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
卷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
卷百一十三 南越尉佗列傳第五十三
卷百一十四 東越列傳第五十四
卷百一十五 朝鮮列傳第五十五
卷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
卷百一十七 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
卷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
卷百一十九 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卷百二十 汲鄭列傳第六十
卷百二十一 儒林列傳第六十一
卷百二十二 酷吏列傳第六十二
卷百二十三 大宛列傳第六十三
卷百二十四 游俠列傳第六十四
卷百二十五 佞幸列傳第六十五
卷百二十六 滑稽列傳第六十六
卷百二十七 日者列傳第六十七
卷百二十八 龜策列傳第六十八
卷百二十九 貨殖列傳第六十九
卷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