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宋書(繁體版)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二十五
作者:梁 · 沈約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吉翰 劉道產 杜驥 申恬
       吉翰字休文,馮翊池陽人也。初為龍驤將軍道憐參軍,隨府轉征虜左軍參軍,員外散騎侍郎。隨道憐北征廣固,賜爵建城縣五等男。轉道憐驃騎中兵參軍,從事中郎。為將佐十餘年,清謹剛正,甚為高祖所知賞。永初三年,轉道憐太尉司馬。
       太祖元嘉元年,出督梁南秦二州諸軍事、龍驤將軍、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三年,仇池氐楊興平遣使歸順,并兒弟為質,翰遣始平太守龐諮據武興。仇池大帥楊玄遣弟難當率衆拒諮,又遣將強鹿皮向白水。諮擊破,難當等並退走。其年,徙督益寧二州梁州之巴西梓潼宕渠南漢中秦州之安固懷寧六郡諸軍事、益州刺史,將軍如故。在益州著美績,甚得方伯之體,論者稱之。
       六年,以老疾徵還,除彭城王義康司徒司馬,加輔國將軍。時太祖經略河南,以翰為持節、監司雍并三州諸軍事、司州刺史,將軍如故。會前鋒諸軍到彥之等敗退,明年,復為司徒司馬,將軍如故。其年,又假節、監徐兗二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徐州刺史,將軍如故。時有死罪囚,典籤意欲活之,因翰八關齋呈其事。翰省訖,語「今且去,明可便呈」。明旦,典籤不敢復入,呼之乃來,取昨所呈事視訖,謂之曰:「卿意當欲宥此囚死命。昨於齋坐見其事,亦有心活之。但此囚罪重,不可全貸,既欲加恩,卿便當代任其罪。」因命左右收典籤付獄殺之,原此囚生命。其刑政如此,其下畏服,莫敢犯禁。明年卒官,時年六十。追贈征虜將軍,持節、監、刺史如故。
       劉道產,彭城呂人,太尉諮議參軍簡之子也。簡之事在弟子康祖傳。
       道產初為輔國參軍,無錫令,在縣有能名。高祖版為中軍行參軍,又為道憐驃騎參軍,襲父爵晉安縣五等侯。廣州群盜因刺史謝道欣死為寇,攻沒州城,道憐加道產振武將軍南討,會始興相劉謙之已平廣州,道產未至而反。
       元年,除寧遠將軍、巴西梓潼二郡太守。郡人黃公生、任肅之、張石之等並譙縱餘燼,與姻親侯攬、羅奧等招引白水氐,規欲為亂。道產誅公生等二十一家,宥其餘黨。還為彭城王義康驃騎中兵參軍。元嘉三年,督梁南秦二州諸軍事、寧遠將軍、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在州有惠化,關中流民,前後出漢川歸之者甚多。六年,道產表置隴西、宋康二郡以領之。
       七年,徵為後軍將軍。明年,遷竟陵王義宣左將軍諮議參軍,仍為持節、督雍梁南秦三州荊州之南陽竟陵順陽襄陽新野隨六郡諸軍事、寧遠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襄陽太守。善於臨民,在雍部政績尤著,蠻夷前後叛戾不受化者,並皆順服,悉出緣沔為居。百姓樂業,民戶豐贍,由此有襄陽樂歌,自道產始也。十三年,進號輔國將軍。十九年卒,追贈征虜將軍,諡曰襄侯。道產惠澤被於西土,及喪還,諸蠻皆備衰絰,號哭追送,至于沔口。荊州刺史衡陽王義季啟太祖曰:「故輔國將軍劉道產患背,疾遂不救。道產自鎮漢南,境接凶寇,政績既著,威懷兼舉。年時猶可,方宣其用,奄至殞沒,傷怨特深。伏惟聖懷,愍惜兼至。」
       長子延孫,別有傳。延孫弟延熙,因延孫之廕,大明中,為司徒右長史,黃門郎,臨海、義興太守。泰始初,與四方同反,伏誅。
       道產弟道錫,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元嘉十八年,為氐寇所攻,道錫保城退敵,太祖嘉之,下詔曰:「前者兵寇攻逼,邊情波駭,廣威將軍、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劉道錫,獎率文武,盡心固守,保全之績,厥效可書。可冠軍。諮議參軍、前建威將軍、晉壽太守申坦,孤城弱衆,厲志致果,死傷參半,壯氣不衰,雖力屈陷沒,在誠宜甄。可建威將軍、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初,氐寇至,城內衆寡,道錫募吏民守城,復租布二十年。及賊退,朝議:「賊雖攻城,一戰便走,聽依本要,於事為優。」右衞將軍沈演之、丹陽尹羊玄保、後軍長史范曄並謂:「宜隨功勞裁量,不可全用本誓,多者不得過十年。」從之。二十一年,遷揚烈將軍、廣州刺史。二十七年,坐貪縱過度,自杖治中荀齊文垂死,乘轝出城行,與阿尼同載,為有司所糾。值赦,明年散徵,又以赦後餘贓,收下廷尉,被宥病卒。
       杜驥字度世,京兆杜陵人也。高祖預,晉征南將軍。曾祖耽,避難河西,因仕張氏。苻堅平敘州,父祖始還關中。
       兄坦,頗涉史傳。高祖征長安,席卷隨從南還。太祖元嘉中,任遇甚厚,歷後軍將軍,龍驤將軍,青、冀二州刺史,南平王鑠右將軍司馬。晚渡北人,朝廷常以傖荒遇之,雖復人才可施,每為清塗所隔,坦以此慨然。嘗與太祖言及史籍,上曰:「金日磾忠孝淳深,漢朝莫及,恨今世無復如此輩人。」坦曰:「日磾之美,誠如聖詔。假使生乎今世,養馬不暇,豈辦見知。」上變色曰:「卿何量朝廷之薄也。」坦曰:「請以臣言之。臣本中華高族,亡曾祖晉氏喪亂,播遷涼土,世葉相承,不殞其舊。直以南度不早,便以荒傖賜隔。日磾胡人,身為牧圉,便超入內侍,齒列名賢。聖朝雖復拔才,臣恐未必能也。」上默然。
       北土舊法,問疾必遣子弟。驥年十三,父使候同郡韋華。華子玄有高名,見而異之,以女妻焉。桂陽公義真鎮長安,辟為州主簿,後為義真車騎行參軍,員外散騎侍郎,江夏王義恭撫軍刑獄參軍,尚書都官郎,長沙王義欣後軍錄事參軍。
       元嘉七年,隨到彥之入河南,加建武將軍。索虜撤河南戍悉歸河北,彥之使驥守洛陽。洛陽城不治既久,又無糧食,及彥之敗退,驥欲棄城走,慮為太祖所誅。初,高祖平關洛,致鍾虡舊器南還,一大鍾墜洛水。至是太祖遣將姚聳夫領千五百人迎致之。時聳夫政率所領牽鍾於洛水,驥乃誑之曰:「虜既南渡,洛城勢弱,今修理城池,並已堅固,軍糧又足,所乏者人耳。君率衆見就,共守此城,大功既立,取鍾無晚。」聳夫信之,率所領就驥。既至見城不可守,又無糧食,於是引衆去。驥亦委城南奔,白太祖曰:「本欲以死固守,姚聳夫及城便走,人情沮敗,不可復禁。」上大怒,使建威將軍鄭順之殺聳夫於壽陽。聳夫,吳興武康人。勇果有氣力,宋世偏裨小將莫及。始隨到彥之北伐。與虜遇,聳夫手斬託跋燾叔父英文特勤首,燾以馬百匹贖之。
       以驥為通直郎,射聲校尉,世祖征虜諮議參軍。十七年,出督青冀二州徐州之東莞東安二郡諸軍事、寧遠將軍、青冀二州刺史。在任八年,惠化著於齊土。自義熙至于宋末,刺史唯羊穆之及驥,為吏民所稱詠。二十四年,徵左軍將軍,兄坦代為刺史,北土以為榮焉。坦長子琬為員外散騎侍郎,太祖嘗有函詔敕坦,琬輒開視。信未發又追取之,敕函已發,大相推檢。丞都荅云:「諸郎開視。」上遣主書詰責,驥荅曰:「開函是臣第四子季文,伏待刑坐。」上特原不問。二十七年,卒,時年六十四。
       長子長文,早卒。
       第五子幼文,薄於行。太宗初,以軍功為驍騎將軍,封邵陽縣男,食邑三百戶。尋坐巧佞奪爵。後以發太尉廬江王褘謀反事,拜黃門侍郎。出為輔國將軍、梁南秦二州刺史。廢帝元徽中,為散騎常侍。幼文所蒞貪橫,家累千金,女伎數十人,絲竹晝夜不絕,與沈勃、孫超之居止接近,常相從,又並與阮佃夫厚善。佃夫死,廢帝深疾之。帝微行夜出,輒在幼文門牆之間,聽其弦管,積久轉不能平,於是自率宿衞兵誅幼文、勃、超之等。幼文兄叔文為長水校尉,及諸子姪在京邑方鎮者並誅。唯幼文兄季文、弟希文等數人,逃亡得免。
       申恬字公休,魏郡魏人也。曾祖鍾,為石虎司徒。高祖平廣固,恬父宣、宣從父兄永皆得歸國,並以幹用見知。永歷青、兗二州刺史。高祖踐阼,拜太中大夫。宣,太祖元嘉初,亦歷兗、青二州刺史。恬兄謨,與朱脩之守滑臺,為虜所沒,後得叛還。元嘉中,為竟陵太守。
       恬初為驃騎道憐長兼行參軍。高祖踐阼,拜東宮殿中將軍,度還臺。直省十載,不請休息。轉員外散騎侍郎,出為綏遠將軍、下邳太守。轉在北海,加寧遠將軍。所至皆有政績。又為北譙、梁二郡太守,將軍如故。郡境邊接任榛,屢被寇抄。恬到,密知賊來,仍伏兵要害,出其不意,悉皆禽殄。元嘉十二年,遷督魯東平濟北三郡軍事、泰山太守,將軍如故,威惠兼著,吏民便之。臨川王義慶鎮江陵,為平西中兵參軍、河東太守。衡陽王義季代義慶,又度安西府,加寧朔將軍。召拜太子屯騎校尉,母憂去職。
       二十一年,冀州移鎮歷下,以恬督冀州青州之濟南樂安太原三郡諸軍事、揚烈將軍、冀州刺史,明年,加濟南太守。時又遷換諸郡守,恬上表曰:「伏聞朝恩當加臣濟南太守,仰惟優旨,荒心散越。臣殃咎之餘,遭蒙踰忝,寵私罔已,復兼今授,豈其愚迷,所能上荅。臣近至止,即履行所統,究其形宜。河、濟之間,應置戍扞,其中四處,急須修立,瓮口故城,又是要所,宜移太原,委以邊事。緣山諸邏,並得除省,防衞綏懷,利便非一。呂綽誠效益著,深同臣意,百姓聞者,咸皆附說,急有同異,二三未宜。但房紹之蒞郡經年,軍民粗狎,改以帶臣,有乖舊事。遠牽太原,於民為苦。而瓮口之計,復成交互,人情非樂,容有不安。疆埸威刑,患不開廣,若得依先處分,公私允緝。」上從之。詔有司曰:「恬所陳當是事宜,近諸除授可悉停。」
       北虜入寇,恬摧擊之,為虜所破,被徵還都。二十七年,起為通直常侍。是歲,索虜南寇,其武昌王向青州。遣恬援東陽,因與輔國司馬、齊郡太守龐秀之保城固守。蕭斌遣青州別駕解榮之率垣護之還援恬等,仍傍南山得入。賊朝來脅城,日晚輒退。城內乃出車北門外,環塹為營,欲挑戰,賊不敢逼。停五日,東過抄略清河郡及驛道南數千家,從東安、東莞出下邳。下邳太守垣閬閉城距守,保全二千餘家。虜退,以恬為寧朔將軍、山陽太守。善於治民,所蒞有績。世祖踐阼,遷青州刺史,將軍如故。尋加督徐州之東莞東安二郡諸軍事。明年,又督冀州。齊地連歲興兵,百姓凋弊,恬初防衞邊境,勸課農桑,二三年間,遂皆優實。性清約,頻處州郡,妻子不免飢寒,世以此稱之。進號輔國將軍。
       孝建二年,遷督豫州軍事、寧朔將軍、豫州刺史。明年,疾病徵還,於道卒,時年六十九。死之日,家無遺財。子寔,南譙郡太守,早卒。
       謨子元嗣,海陵、廣陵太守。元嗣弟謙,泰始初,以軍功歷軍校,官至輔國將軍、臨川內史。
       永子坦,自巴西、梓潼太守遷梁、南秦二州刺史。元嘉二十六年,為世祖鎮軍諮議參軍,與王玄謨圍滑臺不剋,免官。青州刺史蕭斌板行建威將軍、濟南平原二郡太守,復攻碻磝,敗退,下歷城。蕭思話起義討元凶,假坦輔國將軍,為前鋒。世祖至新亭,坦亦進剋京城。孝建初,為太子右衞率,寧朔將軍、徐州刺史。大明元年,虜寇兗州,世祖遣太子左衞率薛安都、新除東陽太守沈法系北討,至兗州,虜已去。坦建議:「任榛亡命,屢犯邊民,軍出無功,宜因此翦撲。」上從之。亡命先已聞知,舉村逃走,安都與法系坐白衣領職,坦棄市。群臣為之請,莫能得。將行刑,始興公沈慶之入市抱坦慟哭曰:「卿無罪,為朝廷所枉誅,我入市亦當不久。」市官以白上,乃原生命,繫尚方。尋被宥,復為驍騎將軍,病卒。
       子令孫,前廢帝景和中,為永嘉王子仁左軍司馬、廣陵太守。太宗以為寧朔將軍、徐州刺史,討薛安都。行至淮陽,即與安都合。弟闡,時為濟陰太守,戍睢陵城,奉順不同安都,安都攻圍不能克。會令孫至,遣往睢陵令說闡降,闡既降,殺之,令孫亦見殺。
       先是,清河崔諲亦以將吏見知高祖,永初末,為振威將軍、東萊太守。少帝初,亡命司馬靈期、司馬順之千餘人圍東萊,諲擊之,斬靈期等三十級。太祖元嘉中,至青州刺史。
       史臣曰:漢之良史,居官者或長子孫,孫、曹之世,善職者亦二三十載,皆敷政以盡民和,興讓以存簡久。及晚代風烈漸衰,非才有起伏,蓋所遭之時異也。劉道產之在漢南,歷年踰十,惠化流於樊沔,頗有前世遺風,故能樹績垂名,斯為美矣。

本书目录

卷一 本紀第一 武帝上
卷二 本紀第二 武帝中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卷五 本紀第五 文帝
卷六 本紀第六 孝武帝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卷八 本紀第八 明帝
卷九 本紀第九 後廢帝
卷十 本紀第十 順帝
卷十一 志第一 志序 律
卷十二 志第二 曆上
卷十三 志第三 曆下
卷十四 志第四 禮一
卷十五 志第五 禮二
卷十六 志第六 禮三
卷十七 志第七 禮四
卷十八 志第八 禮五
卷十九 志第九 樂一
卷二十 志第十 樂二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樂三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樂四
卷二十三 志第十三 天文一
卷二十四 志第十四 天文二
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 天文三
卷二十六 志第十六 天文四
卷二十七 志第十七 符瑞上
卷二十八 志第十八 符瑞中
卷二十九 志第十九 符瑞下
卷三十 志第二十 五行一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一 五行二
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二 五行三
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三 五行四
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四 五行五
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 州郡一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 州郡二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州郡三
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 州郡四
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九 百官上
卷四十 志第三十 百官下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一 后妃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 劉穆之 王弘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
卷四十四 列傳第四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七
卷四十八 列傳第八
卷四十九 列傳第九
卷五十 列傳第十
卷五十一 列傳第十一 宗室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卷五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卷五十四 列傳第十四
卷五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卷五十六 列傳第十六
卷五十七 列傳第十七 蔡廓
卷五十八 列傳第十八
卷五十九 列傳第十九
卷六十 列傳第二十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武三王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二十五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卷六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武二王
卷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卷七十 列傳第三十
卷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卷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文九王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卷七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
卷七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 文五王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 孝武十四王
卷八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卷八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卷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卷八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卷八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卷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卷九十 列傳第五十 明四王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孝義
卷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二 良吏
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隱逸
卷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 恩倖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五十六 鮮卑吐谷渾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五十七 夷蠻
卷九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 氐胡
卷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九 二凶
卷一百 列傳第六十 自序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