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宋書(繁體版)
卷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二 良吏
作者:梁 · 沈約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高祖起自匹庶,知民事艱難,及登庸作宰,留心吏職,而王略外舉,未遑內務。奉師之費,日耗千金,播茲寬簡,雖所未暇,而絀華屏欲,以儉抑身,左右無幸謁之私,閨房無文綺之飾,故能戎車歲駕,邦甸不擾。太祖幼而寬仁,入纂大業,及難興陝方,六戎薄伐,命將動師,經略司、兗,費由府實,役不及民。自此區宇宴安,方內無事,三十年間,氓庶蕃息,奉上供傜,止於歲賦,晨出莫歸,自事而已。守宰之職,以六期為斷,雖沒世不徙,未及曩時,而民有所係,吏無苟得。家給人足,即事雖難,轉死溝渠,於時可免。凡百戶之鄉,有市之邑,歌謠舞蹈,觸處成群,蓋宋世之極盛也。暨元嘉二十七年,北狄南侵,戎役大起,傾資掃蓄,猶有未供,於是深賦厚斂,天下騷動。自茲至于孝建,兵連不息,以區區之江東,地方不至數千里,戶不盈百萬,荐之以師旅,因之以凶荒,宋氏之盛,自此衰矣。晉世諸帝,多處內房,朝宴所臨,東西二堂而已。孝武末年,清暑方構,高祖受命,無所改作,所居唯稱西殿,不制嘉名,太祖因之,亦有合殿之稱。及世祖承統,制度奢廣,犬馬餘菽粟,土木衣綈繡,追陋前規,更造正光、玉燭、紫極諸殿,雕欒綺節,珠窗網戶,嬖女幸臣,賜傾府藏,竭四海不供其欲,單民命未快其心。太宗繼阼,彌篤浮侈,恩不卹下,以至橫流。蒞民之官,遷變歲屬,灶不得黔,席未暇煖,蒲、密之化,事未易階。豈徒吏不及古,民偽於昔,蓋由為上所擾,致治莫從。今採其風跡粗著者,以為良吏篇云。
       王鎮之字伯重,琅邪臨沂人,徵士弘之兄也。曾祖廙,晉驃騎將軍。祖耆之,中書郎。父隨之,上虞令。
       鎮之初為琅邪王衞軍行參軍,出補剡、上虞令,並有能名。內史謝輶請為山陰令,復有殊績。遷衞軍參軍,本國郎中令,加寧朔將軍。桓玄輔晉,以為大將軍錄事參軍。時三吳飢荒,遣鎮之銜命賑卹,而會稽內史王愉不奉符旨,鎮之依事糾奏。愉子綏,玄之外甥,當時貴盛,鎮之為所排抑,以母老求補安成太守。及玄敗,玄將苻宏寇亂郡境,鎮之拒戰彌年,子弟五人,並臨陣見殺。母憂去職,在官清潔,妻子無以自給,乃棄家致喪還上虞舊墓。葬畢,為子標之求安復令,隨子之官。服闋,為征西道規司馬、南平太守。徐道覆逼江陵,加鎮之建威將軍,統檀道濟、到彥之等討道覆,以不經將帥,固辭,不見聽。既而前軍失利,白衣領職,尋復本官。以討道覆功,封華容縣五等男,徵廷尉。晉穆帝何皇后山陵,領將作大匠。遷御史中丞,秉正不撓,百僚憚之。
       出為使持節、都督交廣二州諸軍事、建威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高祖謂人曰:「王鎮之少著清績,必將繼美吳隱之。嶺南之弊,非此不康也。」在鎮不受俸祿,蕭然無所營,去官之日,不異始至。高祖初建相國府,以為諮議參軍,領錄事。善於吏職,嚴而不殘。遷宋臺祠部尚書。高祖踐阼,鎮之以腳患自陳,出為輔國將軍、琅邪太守,遷宣訓衞尉,領本州大中正。永初三年,卒官,時年六十六。弟弘之,在隱逸傳。
       杜慧度,交阯朱鳶人也。本屬京兆。曾祖元,為寧浦太守,遂居交阯。父瑗字道言,仕州府為日南、九德、交阯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遜父子勇壯有權力,威制交土,聞刺史滕遯之當至,分遣二子斷遏水陸津要,瑗收衆斬遜,州境獲寧。除龍驤將軍。遯之在州十餘年,與林邑累相攻伐。遯之將北還,林邑王范胡達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圍州城。時遯之去已遠,瑗與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設權策,累戰,大破之。追討於九真、日南,連捷,故胡達走還林邑。乃以瑗為龍驤將軍、交州刺史。義旗進號冠軍將軍。盧循竊據廣州,遣使通好,瑗斬之。義熙六年,年八十四,卒,追贈右將軍,本官如故。
       慧度,瑗第五子也。初為州主簿,流民督護,遷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綱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曠職,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辭不就。七年,除使持節、督交州諸軍事、廣武將軍、交州刺史。詔書未至,其年春,盧循襲破合浦,徑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於石碕,交戰,禽循長史孫建之。循雖敗,餘黨猶有三千人,皆習練兵事,李遜子李弈、李脫等奔竄石碕,盤結俚、獠,各有部曲。循知弈等與杜氏有怨,遣使招之,弈等引諸俚帥衆五六千人,受循節度。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軍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財,以充勸賞。弟交阯太守慧期、九真太守章民並督率水步軍,慧度自登高艦,合戰,放火箭雉尾炬,步軍夾兩岸射之,循衆艦俱然,一時散潰,循中箭赴水死。斬循及父嘏,并循二子,親屬錄事參軍阮靜、中兵參軍羅農夫、李脫等,傳首京邑。封慧度龍編縣侯,食邑千戶。
       高祖踐阼,進號輔國將軍。其年,率文武萬人南討林邑,所殺過半,前後被抄略,悉得還本。林邑乞降,輸生口、大象、金銀、古貝等,乃釋之。遣長史江悠奉表獻捷。
       慧度布衣蔬食,儉約質素,能彈琴,頗好莊、老。禁斷淫祀,崇修學校,歲荒民饑,則以私祿賑給。為政纖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姦盜不起,乃至城門不夜閉,道不拾遺。少帝景平元年,卒,時年五十,追贈左將軍。
       以慧度長子員外散騎侍郎弘文為振威將軍、刺史。初,高祖北征關、洛,慧度板弘文為鷹揚將軍,流民督護,配兵三千,北係大軍。行至廣州,關、洛已平,乃歸。統府板弘文行九真太守。及繼父為刺史,亦以寬和得衆,襲爵龍編侯。太祖元嘉四年,以廷尉王徽為交州刺史,弘文就徵。會得重疾,牽以就路,親舊見其患篤,勸表待病瘉,弘文曰:「吾世荷皇恩,杖節三世,常欲投軀帝庭,以報所荷。況親被徵命,而可宴然者乎,如其顛沛,此乃命也。」弘文母既年老,見弘文輿疾就路,不忍分別,相與俱行。到廣州,遂卒。臨死,遣弟弘猷詣京,朝廷甚哀之。
       徐豁字萬同,東莞姑幕人也,中散大夫廣兄子。父邈,晉太子左衞率。
       豁晉安帝隆安末,為太學博士。桓玄輔政,為中外都督,豁議:「致敬唯內外武官,太宰、司徒,並非軍職,則琅邪王不應加敬。」玄諷中丞免豁官。玄敗,以為祕書郎,尚書倉部郎,右軍何無忌功曹,仍為鎮南參軍,又祠部,永世令,建武司馬,中軍參軍,尚書左丞。永初初,為徐羨之鎮軍司馬,尚書左丞,山陰令。歷二丞三邑,精練明理,為一世所推。
       元嘉初,為始興太守。三年,遣大使巡行四方,并使郡縣各言損益,豁因此表陳三事,其一曰:「郡大田,武吏年滿十六,便課米六十斛,十五以下至十三,皆課米三十斛,一戶內隨丁多少,悉皆輸米。且十三歲兒,未堪田作,或是單迥,無相兼通,年及應輸,便自逃逸,既遏接蠻、俚,去就益易。或乃斷截支體,產子不養,戶口歲減,實此之由。謂宜更量課限,使得存立。今若減其米課,雖有交損,考之將來,理有深益。」其二曰:「郡領銀民三百餘戶,鑿坑採砂,皆二三丈,功役既苦,不顧崩壓,一歲之中,每有死者。官司檢切,猶致逋違,老少相隨,永絕農業,千有餘口,皆資他食,豈唯一夫不耕,或受其饑而已。所以歲有不稔,便致甚困。尋臺邸用米,不異於銀,謂宜准銀課米,即事為便。」其三曰:「中宿縣俚民課銀,一子丁輸南稱半兩。尋此縣自不出銀,又俚民皆巢居鳥語,不閑貨易之宜,每至買銀,為損已甚。又稱兩受入,易生姦巧,山俚愚怯,不辨自申,官所課甚輕,民以所輸為劇。今若聽計丁課米,公私兼利。」
       在郡著績,太祖嘉之,下詔曰:「始興太守豁,潔己退食,恪居在官,政事修理,惠澤沾被。近嶺南荒弊,郡境尤甚,拯卹有方,濟厥饑饉,雖古之良守,蔑以尚焉。宜蒙褒賁,以旌清績,可賜絹二百匹,穀千斛。」五年,以為持節、督廣交二州諸軍事、寧遠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未拜,卒,時年五十一。太祖又下詔曰:「豁廉清勤恪,著稱所司,故擢授南服,申其才志。不幸喪殞,朕甚悼之。可賜錢十萬,布百匹,以營葬事。」
       陸徽字休猷,吳郡吳人也。郡辟命主簿,仍除衞軍、車騎二府參軍,揚州主簿,王弘衞將軍主簿,除尚書都官郎,出補建康令,清平無私,為太祖所善,遷司徒左西掾。
       元嘉十四年,為始興太守。明年,仍除使持節、交廣二州諸軍事、綏遠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清名亞王鎮之,為士民所愛詠。上表薦士曰:「臣聞陵雪褒穎,貞柯必振;尊風賞流,清原斯挹。是以衣囊揮譽於西京,折轅延高於東帝。伏見廣州別駕從事史朱萬嗣,年五十三,字少豫,理業沖夷,秉操純白,行稱私庭,能著官政。雖氏非世祿,宦無通資,而隨牒南服,位極僚首,九綜州綱,三端府職,頻掌蕃機,屢績符守。年暨知命,廉尚愈高,冰心與貪流爭激,霜情與晚節彌茂。歷宰金山,家無寶鏤之飾;連組珠海,室靡璫珥之珍。確然守志,不求聞達,實足以澄革汙吏,洗鏡貪氓。臣謬忝司牧,任專萬里,雖情祗慎擢,才闕豪露,敢罄愚陋,舉其所知。如得提名禮闈,抗跡朝省,摶嶺表之清風,負冰宇之潔望,則恩融一臣,而施光萬物。敢緣天澤雲行,時德雨施,每甄外州,榮加遠國。是以獻其瞽言,希垂聽覽。」
       二十一年,徵以為南平王鑠冠軍司馬、長沙內史,行湘州府事。母憂去職。張尋、趙廣為亂於益州,兵寇之餘,政荒民擾。二十三年,乃追徽為持節、督益寧二州諸軍事、寧朔將軍、益州刺史,隱卹有方,威惠兼著,寇盜靜息,民物殷阜,蜀土安說,至今稱之。二十九年,卒,時年六十二。身亡之日,家無餘財,太祖甚痛惜之。詔曰:「徽厲志廉潔,歷任恪勤,奉公盡誠,克己無倦。褒榮未申,不幸夙殞,言念在懷,以為傷恨。可贈輔國將軍,本官如故。」賜錢十萬,米二百斛。諡曰簡子。
       子叡,正員外郎。弟展,臧質車騎長史、尋陽太守,質敗,從誅。
       阮長之字茂景,陳留尉氏人也。祖思曠,金紫光祿大夫。父普,驃騎諮議參軍。
       長之年十五喪父,有孝性,哀感傍人。服除,蔬食者猶積載。閑居篤學,未嘗有惰容。初為諸府參軍,除員外散騎侍郎。母老,求補襄垣令,督郵無禮,鞭之,去職。尋補廬陵王義真車騎行正參軍,平越長史,東莞太守。入為尚書殿中郎,出為武昌太守。時王弘為江州,雅相知重,引為車騎從事中郎。入為太子中舍人,中書侍郎,以母老固辭朝直,補彭城王義康平北諮議參軍。元嘉九年,遷臨川內史,以南土卑濕,母年老,非所宜,辭不就。十一年,復除臨海太守。至郡少時而母亡,葬畢,不勝憂,十四年,卒,時年五十九。
       時郡縣田祿,以芒種為斷,此前去官者,則一年秩祿皆入後人,此後去官者,則一年秩祿皆入前人。始以元嘉末改此科,計月分祿。長之去武昌郡,代人未至,以芒種前一日解印綬。初發京師,親故或以器物贈別,得便緘錄,後歸,悉以還之。在中書省直,夜往鄰省,誤著履出閤,依事自列門下,門下以闇夜人不知,不受列,長之固遣送之,曰:「一生不侮闇室。」前後所蒞官,皆有風政,為後人所思,宋世言善治者,咸稱之。
       子師門,原鄉令。
       江秉之字玄叔,濟陽考城人也。祖逌,晉太常。父纂,給事中。
       秉之少孤,弟妹七人,並皆幼稚,撫育姻娶,罄其心力。初為劉穆之丹陽前軍府參軍。高祖督徐州,轉主簿,仍為世子中軍參軍。宋受禪,隨例為員外散騎侍郎,補太子詹事丞。少帝即位,入為尚書都官郎,出為永世、烏程令,以善政著名東土。徵建康令,為治嚴察,京邑肅然。殷景仁為領軍,請為司馬。復出為山陰令,民戶三萬,政事煩擾,訟訴殷積,階庭常數百人,秉之御繁以簡,常得無事。宋世唯顧覬之亦以省務著績,其餘雖復刑政脩理,而未能簡事。以在縣有能,遷補新安太守。元嘉十二年,轉在臨海,並以簡約見稱。所得祿秩,悉散之親故,妻子常飢寒。人有勸其營田者,秉之正色曰:「食祿之家,豈可與農人競利。」在郡作書案一枚,及去官,留以付庫。十七年,卒,時年六十。
       子徽,尚書都官郎,吳令。元凶殺徐湛之,徽以黨與見誅。子謐,昇明末為尚書吏部郎。
       元嘉初,太祖遣大使巡行四方,兼散騎常侍孔默之、王歆之等上言:「宣威將軍、陳南頓二郡太守李元德,清勤均平,姦盜止息。彭城內史魏恭子,廉恪修慎,在公忘私,安約守儉,久而彌固。前宋縣令成浦,治政寬濟,遺詠在民。前鮦陽令李熙國,在事有方,民思其政。山桑令何道,自少清廉,白首彌厲。應加褒賚,以勸于後。」乃進元德號寧朔將軍,恭子賜絹五十匹,穀五百斛,浦、熙國、道各賜絹三十匹,穀二百斛。
       王歆之字叔道,河東人也。曾祖愆期,有名晉世,官至南蠻校尉。祖尋之,光祿大夫。父肇之,豫章公相。
       歆之被遇於太祖,歷顯官左民尚書,光祿大夫,卒官。
       元嘉九年,豫州刺史長沙王義欣上言:「所統威遠將軍、北譙梁二郡太守關中侯申季歷,自奉職邦畿,于茲五年,信惠並宣,威化兼著,外清姦暴,內輯民黎,役賦均平,閭井齊肅,綏穆初附,招攜荒遠,郊境之外,仰澤懷風,爵賞之授,績能是顯,宜升階秩,以崇獎勸。」進號寧朔將軍。
       其後晉壽太守郭啟玄亦有清節,卒官。元嘉二十八年,詔曰:「故綏遠將軍、晉壽太守郭啟玄往銜命虜庭,秉意不屈,受任白水,盡勤靡懈,公奉私餼,纖毫弗納,布衣蔬食,飭躬惟儉,故超授顯邦,以甄廉績。而介誠苦節,終始匪貳,身死之日,妻子凍餒,志操殊俗,良可哀悼。可賜其家穀五百斛。」
       時有北地傅僧祐、潁川陳珉、高平張祐,並以吏才見知。僧祐事在臧燾傳。珉為吳令,善發姦伏,境內以為神明。祐祖父湛,晉孝武世,以才學為中書侍郎,光祿勳。祐歷臨安、武康、錢塘令,並著能名,宋世言長吏者,以三人為首。
       元嘉中,高平太守潘詞,有清節。子亮為昌慮令,亦著廉名,大明中,為徐州刺史劉道隆所表。
       世祖世,吳郡陸法真歷官有清節,嘗為劉秀之安北錄事參軍。泰山羊希與安北諮議參軍孫詵書曰:「足下同僚似有陸錄事者,此生東南名地,又張玄外孫,持身至清,雅有志節。年高官下,秉操不衰,計當日夕相與申意。」太宗初,為南海太守,卒官。
       太宗世,琅邪王悅,亦蒞官清正見知。悅字少明,晉右將軍羲之曾孫也。父靖之,官至司徒左長史。靖之為劉穆之所厚,就穆之求侍中,如此非一。穆之曰:「卿若不求,久自得也。」遂不果。悅泰始中,為黃門郎,御史中丞。上以其廉介,賜良田五頃。遷尚書吏部郎,侍中,在門下,盡其心力。五年,卒官,追贈太常。初,悅為侍中,檢校御府、太官、太醫諸署,得姦巧甚多。及悅死,衆咸謂諸署咒詛之,上乃收典掌者十餘人,桎梏云送淮陰,密令渡瓜步江,投之中流。
       史臣曰:夫善政之於民,猶良工之於埴也,用功寡而成器多。漢世戶口殷盛,刑務簡闊,郡縣治民,無所橫擾,勸賞威刑,事多專斷,尺一詔書,希經邦邑,龔、黃之化,易以有成。降及晚代,情偽繁起,民減昔時,務多前世,立績垂風,艱易百倍。若以上古之化,治此世之民,今吏之良,撫前代之俗,則武城弦歌,將有未暇,淮陽臥治,如或可勉。未必今才陋古,蓋化有淳薄也。

本书目录

卷一 本紀第一 武帝上
卷二 本紀第二 武帝中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卷五 本紀第五 文帝
卷六 本紀第六 孝武帝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卷八 本紀第八 明帝
卷九 本紀第九 後廢帝
卷十 本紀第十 順帝
卷十一 志第一 志序 律
卷十二 志第二 曆上
卷十三 志第三 曆下
卷十四 志第四 禮一
卷十五 志第五 禮二
卷十六 志第六 禮三
卷十七 志第七 禮四
卷十八 志第八 禮五
卷十九 志第九 樂一
卷二十 志第十 樂二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樂三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樂四
卷二十三 志第十三 天文一
卷二十四 志第十四 天文二
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 天文三
卷二十六 志第十六 天文四
卷二十七 志第十七 符瑞上
卷二十八 志第十八 符瑞中
卷二十九 志第十九 符瑞下
卷三十 志第二十 五行一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一 五行二
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二 五行三
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三 五行四
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四 五行五
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 州郡一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 州郡二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州郡三
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 州郡四
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九 百官上
卷四十 志第三十 百官下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一 后妃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 劉穆之 王弘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
卷四十四 列傳第四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七
卷四十八 列傳第八
卷四十九 列傳第九
卷五十 列傳第十
卷五十一 列傳第十一 宗室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卷五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卷五十四 列傳第十四
卷五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卷五十六 列傳第十六
卷五十七 列傳第十七 蔡廓
卷五十八 列傳第十八
卷五十九 列傳第十九
卷六十 列傳第二十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武三王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二十五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卷六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武二王
卷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卷七十 列傳第三十
卷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卷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文九王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卷七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
卷七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 文五王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 孝武十四王
卷八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卷八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卷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卷八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卷八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卷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卷九十 列傳第五十 明四王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孝義
卷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二 良吏
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隱逸
卷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 恩倖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五十六 鮮卑吐谷渾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五十七 夷蠻
卷九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 氐胡
卷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九 二凶
卷一百 列傳第六十 自序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