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漢書(繁體版)
卷三 高后紀第三
作者:東漢 · 班固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高皇后呂氏,荀悅曰:「諱雉之字曰野雞。」應劭曰:「禮,婦人從夫謚,故稱高也。」師古曰:「呂后名雉,字娥姁,故臣下諱雉也。姁音許于反。」生惠帝。佐高祖定天下,父兄及高祖而侯者三人。師古曰:「父謂臨泗侯呂公也。兄謂周呂侯澤、建成侯釋之。」惠帝即位,尊呂后為太后。太后立帝姊魯元公主女為皇后,無子,取後宮美人子名之以為太子。惠帝崩,太子立為皇帝,年幼,太后臨朝稱制,師古曰:「天子之言一曰制書,二曰詔書。制書者,謂為制度之命也,非皇后所得稱。今呂太后臨朝行天子事,斷決萬機,故稱制詔。」大赦天下。迺立兄子呂台、產、祿、台子通四人為王,蘇林曰:「台音胞胎。」封諸呂六人為列侯。語在外戚傳。
       元年春正月,詔曰:「前日孝惠皇帝言欲除三族辠、妖言令師古曰:「罪之重者戮及三族,過誤之語以為妖言,今謂重酷,皆除之。」,議未決而崩,今除之。」二月,賜民爵,戶一級。初置孝弟力田二千石者一人。師古曰:「特置孝弟力田官而尊其秩,欲以勸厲天下,令各敦行務本。」夏五月丙申,趙王宮叢臺災。師古曰:「連聚非一,故名叢臺。蓋本六國時趙王故臺也,在邯鄲城中。」立孝惠後宮子強為淮陽王,如淳曰:「外戚恩澤侯表曰皆呂氏子也,以孝惠子侯。」晉灼曰:「漢注名長。」韋昭曰:「今陳留郡。」不疑為恒山王,如淳曰:「今常山也,因避文帝諱改曰常。」弘為襄城侯,朝為軹侯,師古曰:「軹音只。」武為壺關侯。秋,桃李華。
       二年春,詔曰:「高皇帝匡飭天下,師古曰:「匡,正也。飭,整也。飭讀與敕同,其字從力。」諸有功者皆受分地為列侯,師古曰:「分音扶問反。」萬民大安,莫不受休德。師古曰:「休,美也,音虛虯反。他皆類此。」朕思念至於乆逺而功名不著,亡以尊大誼,施後世。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師古曰:「以功之高下為先後之次。」臧于高廟,世世勿絕,嗣子各襲其功位。其與列侯議定奏之。」丞相臣平言:師古曰:「陳平。」「謹與絳侯臣勃、師古曰:「周勃。」曲周侯臣商、師古曰:「酈商。」穎陰侯臣嬰、師古曰:「灌嬰。」安國侯臣陵等議,師古曰:「王陵。」列侯幸得賜餐錢奉邑,應劭曰:「餐與湌同。諸侯四時皆得賜餐錢。」文穎曰:「湌,邑中更名筭錢,如今長吏食奉,自復媵錢,即租奉也。」韋昭曰:「熟食曰湌,酒肴曰錢,粟米曰奉。稅租奉祿,正所食也。四時得閒賜,是為湌錢。湌,小食也。」師古曰:「餐、湌同一字耳,音千安反。湌,所謂吞食物也。餐錢,賜厨膳錢也。奉邑,本所食邑也。奉音扶用反。」陛下加惠,以功次定朝位,如淳曰:「功大者位在上。功臣侯表有第一、第二之次。」臣請臧高廟。」奏可。春正月乙卯,地震,羌道、服虔曰:「縣有夷蠻曰道。」師古曰:「羌道屬隴西郡。」武都道山崩。師古曰:「武都道屬武都郡。」夏六月丙戌晦,日有蝕之。秋七月,恒山王不疑薨。行八銖錢。應劭曰:「本秦錢,質如周錢,文曰『半兩』,重如其文,即八銖也。漢以其太重,更鑄莢錢,今民間名榆莢錢是也。民患其太輕,至此復行八銖錢。」
       三年夏,江水、漢水溢,流民四千餘家。師古曰:「水所漂沒也。」秋,星晝見。
       四年夏,少帝自知非皇后子,出怨言,皇太后幽之永巷。如淳曰:「列女傳周宣姜后脫簪珥,待罪永巷,後改為掖庭。」師古曰:「永,長也。本謂宮中之長巷也。」詔曰:「凡有天下治萬民者,蓋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驩心以使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驩欣交通而天下治。今皇帝疾乆不已,迺失惑昬亂,不能繼嗣奉宗廟,守祭祀,不可屬天下。師古曰:「屬,委也,音之欲反。」其議代之。」羣臣皆曰:「皇太后為天下計,所以安宗廟社稷甚深。頓首奉詔。」五月丙辰,立恒山王弘為皇帝。晉灼曰:「史記惠帝元年,子不疑為常山王,子山為襄城侯。二年,常山王薨,即不疑也。以弟襄城侯山為常山王,更名義。丙辰,立常山王義為帝。義更名弘。漢書一之,書弘以為正也。」師古曰:「即元年所立弘為襄城侯者,晉說是也。」
       五年春,南粵王尉佗自稱南武帝。韋昭曰:「生以武為號,不稽古也。」師古曰:「此說非也。成湯曰『吾武甚』,因自號武王。佗言武帝亦猶是耳,何謂其不稽古乎?」秋八月,淮陽王彊薨。九月,發河東、上黨騎屯北地。
       六年春,星晝見。夏四月,赦天下。秩長陵令二千石。應劭曰:「長陵,高祖陵,尊之,故增其令秩也。」六月,城長陵。張晏曰:「起縣邑,故築城也。」師古曰:「此說非也。黃圖云長陵城周七里百八十步,因為殿垣,門四出,及便殿掖庭諸官寺皆在中。是即就陵為城,非止謂邑居也。」匈奴寇狄道,攻阿陽。師古曰:「狄道屬隴西。阿陽,天水之縣也。今流俗書本或作河陽者,非也。」行五分錢。應劭曰:「所謂莢錢者。」
       七年冬十二月,匈奴寇狄道,略二千餘人。春正月丁丑,趙王友幽死于邸。己丑晦,日有蝕之,旣。以梁王呂產為相國,趙王祿為上將軍。立營陵侯劉澤為琅邪王。夏五月辛未,詔曰:「昭靈夫人,太上皇妃也;武哀侯、張晏曰:「高帝兄伯也。」宣夫人,高皇帝兄姊也。如淳曰:「皆追謚。」號謚不稱,其議尊號。」丞相臣平等請尊昭靈夫人曰昭靈后,武哀侯曰武哀王,宣夫人曰昭哀后。六月,趙王恢自殺。秋九月,燕王建薨。南越侵盜長沙,遣隆慮侯竈將兵擊之。應劭曰:「竈姓周,高祖功臣也。隆慮,今林慮也,後避殤帝諱,故改之。」師古曰:「慮音廬。」
       八年春,封中謁者張釋卿為列侯。孟康曰:「宦官也。」如淳曰:「百官表謁者掌賔贊受事。灌嬰為中謁者,後常以閹人為之。諸官加中者,多閹人也。」諸中官、宦者令丞皆賜爵關內侯,食邑。如淳曰:「列侯出關就國,關內侯但爵耳。其有加異者,與之關內之邑,食其租稅。宣紀曰『德、武食邑』是也。」師古曰:「諸中官,凡閹人給事於中者皆是也。宦者令丞,宦者署之令丞。」夏,江水、漢水溢,流萬餘家。
       秋七月辛巳,皇太后崩于未央宮。遺詔賜諸侯王各千金,將相列侯下至郎吏各有差。大赦天下。
       上將軍祿、相國產顓兵秉政,師古曰:「顓讀與專同。」自知背高皇帝約,師古曰:「非劉氏而王,非有功而侯。」恐為大臣諸侯王所誅,因謀作亂。時齊悼惠王子朱虛侯章在京師,以祿女為婦,知其謀,迺使人告兄齊王,令發兵西。章欲與太尉勃、丞相平為內應,以誅諸呂。齊王遂發兵,又詐琅邪王澤發其國兵,并將而西。產、祿等遣大將軍灌嬰將兵擊之。嬰至滎陽,使人諭齊王與連和,待呂氏變而共誅之。師古曰:「變謂發動也。」
       太尉勃與丞相平謀,以曲周侯酈商子寄與祿善,使人劫商令寄紿說祿師古曰:「紿,誑也。」曰:「高帝與呂后共定天下,劉氏所立九王,呂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議。事已布告諸侯王,諸侯王以為宜。今太后崩,帝少,足下不急之國守藩,師古曰:「之,往也。」迺為上將將兵留此,為大臣諸侯所疑。何不速歸將軍印,以兵屬太尉,師古曰:「屬音之欲反。」請梁王亦歸相國印,與大臣盟而之國。齊兵必罷,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萬世之利也。」祿然其計,使人報產及諸呂老人。或以為不便,計猶豫師古曰:「猶,獸名也。爾雅曰『猶如𪊨,善登木』。此獸性多疑慮,常居山中,忽聞有聲,即恐有人且來害之,每豫上樹,乆之無人,然後敢下,須臾又上。如此非一,故不決者稱猶豫焉。一曰隴西俗謂犬子為猶,犬隨人行,每豫在前,待人不得,又來迎候,故云猶豫也。𪊨音几。」 未有所決。祿信寄,與俱出游,過其姑呂嬃。張晏曰:「嬃音須。」師古曰:「呂后妹。」嬃怒曰:「奴為將而棄軍,呂氏今無處矣!」師古曰:「言見誅滅,無處所也。處字或作類,言無種類也。」迺悉出珠玉寶器散堂下,曰:「無為它人守也!」
       八月庚申,平陽侯窋行御史大夫事,師古曰:「窋,曹參子也,音竹出反。」見相國產計事。郎中令賈壽使從齊來,因數產師古曰:「數,責之也,音數具反。」曰:「王不早之國,今雖欲行,尚可得邪?」具以灌嬰與齊楚合從狀告產。師古曰:「齊楚俱在山東,連兵西向,欲誅諸呂,亦猶六國為從以敵秦,故言合從也。從音子容反。」平陽侯窋聞其語,馳告丞相平、太尉勃。勃欲入北軍,不得入。襄平侯紀通尚符節,張晏曰:「紀通,信子也。尚,主也,今符節令也。」晉灼曰:「紀信焚死,不見其後。功臣表云紀通紀成之子,以成死事,故封侯。」師古曰:「晉說是也。」迺令持節矯內勃北軍。師古曰:「矯,詐也,詐以天子之命也。」勃復令酈寄、典客劉揭說祿,應劭曰:「典客,今大鴻臚也。」師古曰:「揭音竭。」曰:「帝使太尉守北軍,欲令足下之國,急歸將印辭去。不然,禍且起。」祿遂解印屬典客,師古曰:「屬音之欲反。」而以兵授太尉勃。勃入軍門,行令軍中曰:「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師古曰:「袒,脫衣袖而肉袒也。左右者,偏脫其一耳。袒音徒旱反。」軍皆左袒。勃遂將北軍。然尚有南軍,丞相平召朱虛侯章佐勃。勃令章監軍門,令平陽侯告衞尉,毋內相國產殿門。產不知祿已去北軍,入未央宮欲為亂。殿門弗內,俳佪往來。師古曰:「俳佪猶傍偟,不進之意也。俳音裴。」平陽侯馳語太尉勃,勃尚恐不勝,未敢誦言誅之,鄧展曰:「誦言,公言也。」迺謂朱虛侯章曰:「急入宮衞帝。」章從勃請卒千人,入未央宮掖門,師古曰:「非正門而在兩旁,若人之臂掖也。」見產廷中。餔時,遂擊產。產走。天大風,從官亂,莫敢鬬者。逐產,殺之郎中府吏舍厠中。如淳曰:「百官表郎中令掌宮殿門戶,故其府在宮中,後轉為光祿勳。」
       章已殺產,帝令謁者持節勞章。師古曰:「慰問之。」章欲奪節,謁者不肯,章迺從與載,因節信馳斬長樂衞尉呂更始。師古曰:「因謁者所持之節,用為信也。章與謁者同車,故為門者所信,得入長樂宮。」還入北軍,復報太尉勃。勃起拜賀章,曰:「所患獨產,今已誅,天下定矣。」辛酉,斬呂祿,笞殺呂嬃。分部悉捕諸呂男女,無少長皆斬之師古曰:「分音扶問反。」
       大臣相與陰謀,以為少帝及三弟為王者皆非孝惠子,復共誅之,尊立文帝。語在周勃、高五王傳。
       贊曰:孝惠、高后之時,海內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無為,故惠帝拱己,師古曰:「垂拱而治。」高后女主制政,不出房闥,師古曰:「闥,宮中小門,音他曷反。」而天下晏然,刑罰罕用,民務稼穡,衣食滋殖。師古曰:「滋,益也。殖,生也。」

本书目录

卷一上 高帝紀第一上
卷一下 高帝紀第一下
卷二 惠帝紀第二
卷三 高后紀第三
卷四 文帝紀第四
卷五 景帝紀第五
卷六 武帝紀第六
卷七 昭帝紀第七
卷八 宣帝紀第八
卷九 元帝紀第九
卷十 成帝紀第十
卷十一 哀帝紀第十一
卷十二 平帝紀第十二
卷十三 異姓諸侯王表第一
卷十四 諸侯王表第二
卷十五上 王子侯表第三上
卷十五下 王子侯表第三下
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
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卷十八 外戚恩澤侯表第六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卷十九下 百官公卿表第七下
卷二十 古今人表第八
卷二十一上 律歷志第一上
卷二十一下 律歷志第一下
卷二十二 禮樂志第二
卷二十三 刑法志第三
卷二十四上 食貨志第四上
卷二十四下 食貨志第四下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卷二十六 天文志第六
卷二十七上 五行志第七上
卷二十七中之上 五行志第七中之上
卷二十七中之下 五行志第七中之下
卷二十七下之上 五行志第七下之上
卷二十七下之下 五行志第七下之下
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卷二十九 溝洫志第九
卷三十 藝文志第十
卷三十一 陳勝項籍列傳第一
卷三十二 張耳陳餘列傳第二
卷三十三 魏豹田儋韓王信傳第三
卷三十四 韓彭英盧吳傳第四
卷三十五 荊燕吳傳第五
卷三十六 楚元王傳第六
卷三十七 季布欒布田叔傳第七
卷三十八 高五王傳第八
卷三十九 蕭何曹參傳第九
卷四十 張陳王周傳第十
卷四十一 樊酈滕灌傅靳周傳第十一
卷四十二 張周趙任申屠傳第十二
卷四十三 酈陸朱劉叔孫傳第十三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濟北王傳第十四
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傳第十五
卷四十六 萬石衞直周張傳第十六
卷四十七 文三王傳第十七
卷四十八 賈誼傳第十八
卷四十九 爰盎鼂錯傳第十九
卷五十 張馮汲鄭傳第二十
卷五十一 賈鄒枚路傳第二十一
卷五十二 竇田灌韓傳第二十二
卷五十三 景十三王傳第二十三
卷五十四 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
卷五十五 衞青霍去病傳第二十五
卷五十六 董仲舒傳第二十六
卷五十七上 司馬相如傳第二十七上
卷五十七上 司馬相如傳第二十七上
卷五十七下 司馬相如傳第二十七下
卷五十八 公孫弘卜式兒寬傳第二十八
卷五十九 張湯傳第二十九
卷六十 杜周傳第三十
卷六十一 張騫李廣利傳第三十一
卷六十二 司馬遷傳第三十二
卷六十三 武五子傳第三十三
卷六十四上 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第三十四上
卷六十四下 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第三十四下
卷六十五 東方朔傳第三十五
卷六十六 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第三十六
卷六十七 楊胡朱梅云傳第三十七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傳第三十八
卷六十九 趙充國辛慶忌傳第三十九
卷七十 傅常鄭甘陳段傳第四十
卷七十一 雋疏于薛平彭傳第四十一
卷七十二 王貢兩龔鮑傳第四十二
卷七十三 韋賢傳第四十三
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傳第四十四
卷七十五 眭兩夏侯京翼李傳第四十五
卷七十六 趙尹韓張兩王傳第四十六
卷七十七 蓋諸葛劉鄭孫毋將何傳第四十七
卷七十八 蕭望之傳第四十八
卷七十九 馮奉世傳第四十九
卷八十 宣元六王傳第五十
卷八十一 匡張孔馬傳第五十一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
卷八十三 薛宣朱博傳第五十三
卷八十四 翟方進傳第五十四
卷八十五 谷永杜鄴傳第五十五
卷八十六 何武王嘉師丹傳第五十六
卷八十七上 揚雄傳第五十七上
卷八十七下 揚雄傳第五十七下
卷八十八 儒林傳第五十八
卷八十九 循吏傳第五十九
卷九十 酷吏傳第六十
卷九十一 貨殖傳第六十一
卷九十二 游俠傳第六十二
卷九十三 佞幸傳第六十三
卷九十四上 匈奴傳第六十四上
卷九十四下 匈奴傳第六十四下
卷九十五 西南夷兩粵朝鮮傳第六十五
卷九十六上 西域傳第六十六上
卷九十六下 西域傳第六十六下
卷九十七上 外戚傳第六十七上
卷九十七下 外戚傳第六十七下
卷九十八 元后傳第六十八
卷九十九上 王莽傳第六十九上
卷九十九中 王莽傳第六十九中
卷九十九下 王莽傳第六十九下
卷一百上 敘傳第七十上
卷一百下 敘傳第七十下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