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漢書(繁體版)
卷四十七 文三王傳第十七
作者:東漢 · 班固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孝文皇帝四男:竇皇后生孝景帝、梁孝王武,諸姬生代孝王參、梁懷王揖。師古曰:「不得其姓氏,故曰諸姬,言在諸姬之列者也。解在高五王傳。」
       梁孝王武以孝文二年與太原王參、梁王揖同日立。武為代王,四年徙為淮陽王,十二年徙梁,自初王通歷已十一年矣。師古曰:「揔數其為王之年。」
       孝王十四年,入朝。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留。師古曰:「比,頻也。留謂留在京師。」其明年,乃之國。二十一年,入朝。二十二年,文帝崩。二十四年,入朝。二十五年,復入朝。是時,上未置太子,與孝王宴飲,從容言曰:師古曰:「從音千容反。」「千秋萬歲後傳於王。」王辭謝。雖知非至言,然心內喜。太后亦然。
       其春,吳、楚、齊、趙七國反,先擊梁棘壁,文穎曰:「地名。」殺數萬人。梁王城守睢陽,師古曰:「據睢陽城而自守。」而使韓安國、張羽等為將軍以距吳、楚。吳、楚以梁為限,不敢過而西,與太尉亞夫等相距三月。吳、楚破,而梁所殺虜略與漢中分。孟康曰:「梁所虜吳、楚之捷略與漢同。」
       明年,漢立太子。梁最親,有功,又為大國,居天下膏腴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陽,蘇林曰:「陳留北縣。」四十餘城,多大縣。孝王,太后少子,愛之,賞賜不可勝道。師古曰:「道謂言。」於是孝王築東苑,方三百餘里,廣睢陽城七十里,師古曰:「更廣大之也。晉太康地記云城方十三里,梁孝王築之。鼓倡節杵而後下和之者稱睢陽曲,今踵以為故。今之樂家睢陽曲是其遺音。」大治宮室,為復道,自宮連屬於平臺三十餘里。如淳曰:「平臺在大梁東北,離宮所在也。」晉灼曰:「或說在城中東北角。」師古曰:「今其城東二十里所有故臺基,其處寬博,土俗云平臺也。復音方目反。」得賜天子旌旗,從千乘萬騎,出稱警,入言䟆,師古曰:「警者,戒肅也。䟆,止行人也。言出入者,互文耳。出亦有䟆。漢儀注皇帝輦動,左右侍帷幄者稱警,出殿則傳蹕,止人清道也。」儗於天子。師古曰:「儗,比也,音擬。」招延四方豪桀,自山東游士莫不至:齊人羊勝、公孫詭、鄒陽之屬。師古曰:「言皆游梁。」公孫詭多竒邪計,初見日,王賜千金,官至中尉,號曰公孫將軍。多作兵弩弓數十萬,而府庫金錢且百鉅萬,師古曰:「鉅萬,百萬也。有百萬者,言凡百也。」珠玉寶器多於京師。
       二十九年十月,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乘輿駟,迎梁王於關下。鄧展曰:「但持駟馬往也。」臣瓚曰:「稱乘輿駟,則車馬皆往。言四,不駕六馬耳。天子副車駕四馬。」師古曰:「輿即車也。瓚說是。」旣朝,上疏,因留。以太后故,入則侍帝同輦,出則同車遊獵上林中。梁之侍中、郎、謁者著引籍出入天子殿門,師古曰:「著音竹略反。」與漢宦官亡異。
       十一月,上廢栗太子,太后心欲以梁王為嗣。大臣及爰盎等有所關說於帝,太后議格,服虔曰:「格音格鬬。」張晏曰:「止也。」蘇林曰:「音閣。」師古曰:「蘇音、張說是。」孝王不敢復言太后以嗣事。師古曰:「不敢更以此事言於太后。」事祕,世莫知,迺辭歸國。
       其夏,上立膠東王為太子。梁王怨爰盎及議臣,迺與羊勝、公孫詭之屬謀,陰使人刺殺爰盎及他議臣十餘人。賊未得也。於是天子意梁,師古曰:「意,疑也。」逐賊,果梁使之。遣使冠蓋相望於道,覆案梁事。捕公孫詭、羊勝,皆匿王後宮。使者責二千石急,梁相軒丘豹師古曰:「姓軒丘,名豹。」及內史安國師古曰:「即韓安國。」皆泣諫王,王迺令勝、詭皆自殺,出之。上由此怨望於梁王。師古曰:「望謂責而怨之。」梁王恐,迺使韓安國因長公主謝罪太后,然後得釋。
       上怒稍解,因上書請朝。旣至關,茅蘭說王,服虔曰:「茅蘭,孝王大夫也。」使乘布車,張晏曰:「布車降服,自比喪人也。」從兩騎入,匿於長公主園。漢使迎王,王已入關,車騎盡居外,外不知王處。太后泣曰:「帝殺吾子!」帝憂恐。於是梁王伏斧質,之闕下謝罪。然後太后、帝皆大喜,相與泣,復如故。悉召王從官入關。然帝益踈王,不與同車輦矣。
       三十五年冬,復入朝。上疏欲留,上弗許。歸國,意忽忽不樂。北獵梁山,有獻牛,足上出背上,孝王惡之。六月中,病熱,六日薨。張晏曰:「足當處下,所以輔身也。今出背上,象孝王背朝而干上也。北者,陰也,又在梁山,明為梁也。牛者,丑之畜,衝在六月。北方數六,故六月六日王薨也。」
       孝王慈孝,每聞太后病,口不能食,常欲留長安侍太后。太后亦愛之。及聞孝王死,竇太后泣極哀,不食,曰:「帝果殺吾子!」帝哀懼,不知所為。與長公主計之,迺分梁為五國,盡立孝王男五人為王,女五人皆令食湯沐邑。奏之太后,太后迺說,為帝壹餐。師古曰:「說讀曰悅。餐,古湌字。」
       孝王未死時,財以鉅萬計,不可勝數。及死,藏府餘黃金尚四十餘萬斤,他財物稱是。
       代孝王參初立為太原王。四年,代王武徙為淮陽王,而參徙為代王,復并得太原,都晉陽如故。師古曰:「如文帝在代時。」五年一朝,凡三朝。十七年薨,子共王登嗣。師古曰:「共讀曰恭。」二十九年薨,子義嗣。元鼎中,漢廣關,以常山為阻,師古曰:「依山以為關。」徙代王於清河,是為剛王。并前在代凡立四十年薨,子頃王湯嗣。二十四年薨,子年嗣。
       地節中,兾州刺史林奏年為太子時與女弟則私通。及年立為王後,則懷年子,其壻使勿舉。師古曰:「不養也。」則曰:「自來殺之。」壻怒曰:「為王生子,自令王家養之。」則送兒頃太后所。師古曰:「頃王之后,年之太后,故曰頃太后。」相聞知,禁止則,令不得入宮。師古曰:「相者,王之相。」年使從季父往來送迎則,師古曰:「宗室諸從也。」連年不絕。有司奏年淫亂,年坐廢為庶人,徙房陵,與湯沐邑百戶。立三年,國除。
       元始二年,新都侯王莽興滅繼絕,白太皇太后,立年弟子如意為廣宗王,奉代孝王後。莽篡位,國絕。
       梁懷王揖,文帝少子也。好詩書,帝愛之,異於他子。五年一朝,凡再入朝。因墮馬死,立十年薨。無子,國除。明年,梁孝王武徙王梁。
       梁孝王子五人為王。太子買為梁共王,師古曰:「共讀曰恭。」次子明為濟川王,彭離為濟東王,定為山陽王,不識為濟陰王,皆以孝景中六年同日立。
       梁共王買立七年薨,子平王襄嗣。
       濟川王明以垣邑侯立。七年,坐射殺其中尉,有司請誅,武帝弗忍,廢為庶人,遷房陵,國除。
       濟東王彭離立二十九年。彭離驕悍,師古曰:「悍,勇也。」昏莫私與其奴亡命少年數十人行剽,師古曰:「剽,劫也,音頻妙反。」殺人取財物以為好。如淳曰:「以是為好喜之事也。」師古曰:「好音呼到反。」所殺發覺者百餘人,國皆知之,莫敢夜行。所殺者子上書告言,有司請誅,武帝弗忍,廢為庶人,徙上庸,國除,為大河郡。
       山陽哀王定立九年薨。亡子,國除。
       濟陰哀王不識立一年薨。亡子,國除。
       孝王支子四王,皆絕於身。師古曰:「支子,謂非正嫡也。」
       梁平王襄,母曰陳太后。共王母曰李太后。李太后,親平王之大母也。師古曰:「大母,祖母也。共王即李太后所生,故云親祖母也。」而平王之后曰任后,任后甚有寵於襄。
       初,孝王有𦉩尊,應劭曰:「詩云『酌彼金𦉩』。𦉩,畫雲雷之象,以金飾之也。」鄭氏曰:「上蓋刻為山雲雷之象。」師古曰:「鄭說是也。𦉩,古雷字。」直千金,戒後世善寶之,毋得以與人。師古曰:「寶謂愛守也。」任后聞而欲得之。李太后曰:「先王有命,毋得以尊與人。他物雖百鉅萬,猶自恣。」任后絕欲得之。王襄直使人開府取尊賜任后,又王及母陳太后事李太后多不順。有漢使者來,李太后欲自言,王使謁者中郎胡等遮止,閉門。李太后與爭門,措指,晉灼曰:「許慎云『措,置』。字借以為笮耳。」師古曰:「音壯客反,謂為門扉所笮。」太后啼謼,師古曰:「謼音火故反。」不得見漢使者。李太后亦私與食官長及郎尹霸等姦亂,王與任后以此使人風止李太后。師古曰:「風讀曰諷。止者,止其自言也。」李太后亦已,師古曰:「已,止也。」後病薨。病時,任后未甞請疾;張晏曰:「請,問也。」薨,又不侍喪。
       元朔中,睢陽人犴反,師古曰:「犴姓,反名也。犴音岸。」人辱其父,而與睢陽太守客俱出同車。犴反殺其仇車上,亡去。睢陽太守怒,以讓梁二千石。二千石以下求反急,執反親戚。反知國陰事,迺上變告梁王與大母爭尊狀。時相以下具知之,欲以傷梁長史,書聞。天子下吏驗問,有之。公卿治,奏以為不孝,請誅王及太后。師古曰:「陳太后。」天子曰:「首惡失道,任后也。朕置相吏不逮,師古曰:「逮,及也,言其材知不及。」無以輔王,故陷不誼,不忍致法。」削梁王五縣,奪王太后湯沐成陽邑,梟任后首于市,中郎胡等皆伏誅。梁餘尚有八城。
       襄立四十年薨,子頃王無傷嗣。十一年薨,子敬王定國嗣。四十年薨,子夷王遂嗣。六年薨,子荒王嘉嗣。十五年薨,子立嗣。
       鴻嘉中,太傅輔奏:「立一日至十一犯法,臣下愁苦,莫敢親近,不可諫止。願令王,非耕、祠,法駕毋得出宮,盡出馬置外苑,收兵杖藏私府,毋得以金錢財物假賜人。」事下丞相、御史,請許。師古曰:「許太傅所奏。」奏可。後數復敺傷郎,師古曰:「敺,棰擊,音一口反。」夜私出宮。傅相連奏,坐削或千戶或五百戶,如是者數焉。
       荒王女弟園子為立舅任寶妻,寶兄子昭為立后。數過寶飲食,報寶曰:「我好翁主,師古曰:「諸王女皆稱翁主,言其父自主婚也。」欲得之。」寶曰:「翁主,姑也,法重。」立曰:「何能為!」師古曰:「言罪不能至重也。」遂與園子姦。
       積數歲,永始中,相禹奏立對外家怨望,有惡言。有司案驗,因發淫亂事,奏立禽獸行,請誅。太中大夫谷永上疏曰:「臣聞『禮,天子外屏,不欲見外』也。師古曰:「屏謂當門之牆,以屏蔽者也。外屏,於門外為之。」是故帝王之意,不窺人閨門之私,聽聞中冓之言。應劭曰:「中冓,材構在堂之中也。」晉灼曰:「魯詩以為夜也。」師古曰:「冓謂舍之交積材木也。應說近之。冓音工豆反。」春秋為親者諱。詩云『戚戚兄弟,莫遠具爾』。師古曰:「小雅行葦之詩也。戚戚,內相親也。爾,近也。言王之族親,情無疏遠,皆昵近也。」今梁王年少,頗有狂病,始以惡言按驗,旣亡事實,而發閨門之私,非本章所指。王辭又不服,猥強劾立,傅致難明之事,師古曰:「傅讀曰附。」獨以偏辭成辠斷獄,亡益於治道。汙衊宗室,孟康曰:「衊音漫。」師古曰:「衊音秣,謂塗染也。」以內亂之惡披布宣揚於天下,非所以為公族隱諱,增朝廷之榮華,昭聖德之風化也。臣愚以為王少,而父同產長,年齒不倫;梁國之富,足以厚聘美女,招致妖麗;父同產亦有恥辱之心。師古曰:「言其姑亦當自恥,必不與姦。」案事者迺驗問惡言,師古曰:「本所問者,怨望朝廷之言耳。」何故猥自發舒?師古曰:「猥,曲也。」以三者揆之,殆非人情,疑有所迫切,過誤失言,文吏躡尋,不得轉移。萌牙之時,加恩勿治,上也。如淳曰:「覆蓋之,則計之上。」旣已案驗舉憲,宜及王辭不服,詔廷尉選上德通理之吏,更審考清問,著不然之效,定失誤之法,師古曰:「著,明也。」而反命於下吏,師古曰:「使者還反,以清白之狀付有司也。」以廣公族附疏之德,為宗室刷汙亂之恥,師古曰:「刷謂拭刷除之也,音所劣反。」甚得治親之誼。」天子由是寢而不治。
       居數歲,元延中,立復以公事怨相掾及睢陽丞,使奴殺之,殺奴以滅口。凡殺三人,傷五人,手敺郎吏二十餘人。上書不拜奏。謀篡死罪囚。師古曰:「逆取曰篡。」有司請誅,上不忍,削立五縣。
       哀帝建平中,立復殺人。天子遣廷尉賞、大鴻臚由持節即訊。師古曰:「就問也。」至,移書傅、相、中尉曰:「王背策戒,師古曰:「初封時,策書有戒敕之言。」誖暴妄行,師古曰:「誖,乖也,音布內反。」連犯大辟,毒流吏民。比比蒙恩,不伏重誅,師古曰:「比猶頻也。」不思改過,復賊殺人。幸得蒙恩,丞相長史、大鴻臚丞即問。王陽病抵讕,師古曰:「抵,距也。讕,誣諱也。抵音丁禮反。讕音來亶反。」置辭驕嫚,不首主令,與背畔亡異。師古曰:「不首謂不伏其罪也。主令者,於法令之條與背畔無異也。首音失救反。次下亦同。」丞相、御史請收王璽綬,送陳留獄。明詔加恩,復遣廷尉、大鴻臚雜問。今王當受詔置辭,恐復不首實對。書曰:『至于再三,有不用,我降爾命。』師古曰:「此周書多方篇之辭也。言我敎汝,至于再三,汝不能用,則我下罰黜汝命也。」傅、相、中尉皆以輔正為職,『虎兕出於匣,龜玉毀於匱中,是誰之過也?』師古曰:「此論語孔子責冉有、季路之辭也。言虎兕出於檻,龜玉毀於櫝匱,豈非典守者之過邪?喻輔相人者,當能持危扶顛也。」書到,明以誼曉王。敢復懷詐,罪過益深。傅、相以下,不能輔導,有正法。」
       立惶恐,免冠對曰:「立少失父母,孤弱處深宮中,獨與宦者婢妾居,漸漬小國之俗,加以質性下愚,有不可移之姿。師古曰:「言不從化也。論語稱孔子曰『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往者傅相亦不純以仁誼輔翼立,大臣皆尚苛刻,刺求微密。讒臣在其間,左右弄口,積使上下不和,更相眄伺。師古曰:「更音工衡反。」宮殿之裏,毛氂過失,亡不暴陳。當伏重誅,以視海內,師古曰:「視讀曰示。」數蒙聖恩,得見貰赦。師古曰:「貰謂寬其罪。」今立自知賊殺中郎曹將,冬月迫促,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病,師古曰:「僵仆,倒地也。僵音薑。仆音赴。」徼幸得踰於須臾。師古曰:「兾得踰冬月而減罪也。」謹以實對,伏須重誅。」師古曰:「須,待也。」時冬月盡,其春大赦,不治。
       元始中,立坐與平帝外家中山衞氏交通,新都侯王莽奏廢立為庶人,徙漢中。立自殺。二十七年,國除。後二歲,莽白太皇太后立孝王玄孫之曾孫沛郡卒史音為梁王,奉孝王後。莽篡,國絕。
       贊曰:梁孝王雖以愛親故王膏腴之地,師古曰:「太后愛子,而帝親弟,故曰愛親。」然會漢家隆盛,百姓殷富,故能殖其貨財,廣其宮室車服。然亦僭矣。怙親亡厭,牛禍告罰,卒用憂死,悲夫!

本书目录

卷一上 高帝紀第一上
卷一下 高帝紀第一下
卷二 惠帝紀第二
卷三 高后紀第三
卷四 文帝紀第四
卷五 景帝紀第五
卷六 武帝紀第六
卷七 昭帝紀第七
卷八 宣帝紀第八
卷九 元帝紀第九
卷十 成帝紀第十
卷十一 哀帝紀第十一
卷十二 平帝紀第十二
卷十三 異姓諸侯王表第一
卷十四 諸侯王表第二
卷十五上 王子侯表第三上
卷十五下 王子侯表第三下
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
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卷十八 外戚恩澤侯表第六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卷十九下 百官公卿表第七下
卷二十 古今人表第八
卷二十一上 律歷志第一上
卷二十一下 律歷志第一下
卷二十二 禮樂志第二
卷二十三 刑法志第三
卷二十四上 食貨志第四上
卷二十四下 食貨志第四下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卷二十六 天文志第六
卷二十七上 五行志第七上
卷二十七中之上 五行志第七中之上
卷二十七中之下 五行志第七中之下
卷二十七下之上 五行志第七下之上
卷二十七下之下 五行志第七下之下
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卷二十九 溝洫志第九
卷三十 藝文志第十
卷三十一 陳勝項籍列傳第一
卷三十二 張耳陳餘列傳第二
卷三十三 魏豹田儋韓王信傳第三
卷三十四 韓彭英盧吳傳第四
卷三十五 荊燕吳傳第五
卷三十六 楚元王傳第六
卷三十七 季布欒布田叔傳第七
卷三十八 高五王傳第八
卷三十九 蕭何曹參傳第九
卷四十 張陳王周傳第十
卷四十一 樊酈滕灌傅靳周傳第十一
卷四十二 張周趙任申屠傳第十二
卷四十三 酈陸朱劉叔孫傳第十三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濟北王傳第十四
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傳第十五
卷四十六 萬石衞直周張傳第十六
卷四十七 文三王傳第十七
卷四十八 賈誼傳第十八
卷四十九 爰盎鼂錯傳第十九
卷五十 張馮汲鄭傳第二十
卷五十一 賈鄒枚路傳第二十一
卷五十二 竇田灌韓傳第二十二
卷五十三 景十三王傳第二十三
卷五十四 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
卷五十五 衞青霍去病傳第二十五
卷五十六 董仲舒傳第二十六
卷五十七上 司馬相如傳第二十七上
卷五十七上 司馬相如傳第二十七上
卷五十七下 司馬相如傳第二十七下
卷五十八 公孫弘卜式兒寬傳第二十八
卷五十九 張湯傳第二十九
卷六十 杜周傳第三十
卷六十一 張騫李廣利傳第三十一
卷六十二 司馬遷傳第三十二
卷六十三 武五子傳第三十三
卷六十四上 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第三十四上
卷六十四下 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第三十四下
卷六十五 東方朔傳第三十五
卷六十六 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第三十六
卷六十七 楊胡朱梅云傳第三十七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傳第三十八
卷六十九 趙充國辛慶忌傳第三十九
卷七十 傅常鄭甘陳段傳第四十
卷七十一 雋疏于薛平彭傳第四十一
卷七十二 王貢兩龔鮑傳第四十二
卷七十三 韋賢傳第四十三
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傳第四十四
卷七十五 眭兩夏侯京翼李傳第四十五
卷七十六 趙尹韓張兩王傳第四十六
卷七十七 蓋諸葛劉鄭孫毋將何傳第四十七
卷七十八 蕭望之傳第四十八
卷七十九 馮奉世傳第四十九
卷八十 宣元六王傳第五十
卷八十一 匡張孔馬傳第五十一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
卷八十三 薛宣朱博傳第五十三
卷八十四 翟方進傳第五十四
卷八十五 谷永杜鄴傳第五十五
卷八十六 何武王嘉師丹傳第五十六
卷八十七上 揚雄傳第五十七上
卷八十七下 揚雄傳第五十七下
卷八十八 儒林傳第五十八
卷八十九 循吏傳第五十九
卷九十 酷吏傳第六十
卷九十一 貨殖傳第六十一
卷九十二 游俠傳第六十二
卷九十三 佞幸傳第六十三
卷九十四上 匈奴傳第六十四上
卷九十四下 匈奴傳第六十四下
卷九十五 西南夷兩粵朝鮮傳第六十五
卷九十六上 西域傳第六十六上
卷九十六下 西域傳第六十六下
卷九十七上 外戚傳第六十七上
卷九十七下 外戚傳第六十七下
卷九十八 元后傳第六十八
卷九十九上 王莽傳第六十九上
卷九十九中 王莽傳第六十九中
卷九十九下 王莽傳第六十九下
卷一百上 敘傳第七十上
卷一百下 敘傳第七十下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