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白话版
白话新五代史
周世宗本纪
作者:北宋 · 欧阳修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本来姓柴,邢州龙冈人。柴家的姑娘嫁给周太祖,就是圣穆皇后。皇后哥哥柴守礼之子荣自幼跟着姑姑在太祖家长大,因谨慎忠厚而受到爱护,太祖认他为儿子。太祖后来尊贵,柴荣也长大了,相貌英奇,善骑射,略懂黄老之学和书、史,沉着寡言。太祖为汉枢密使,荣为左监门卫大将军,太祖镇守天雄,荣领贵州刺史、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
       乾..三年(950)冬,郭威在魏起兵,进攻京城,留荣守魏州。太祖即位,升荣为澶州刺史、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王峻非常忌恨柴荣,广顺三年(953)一月,来京朝见,不准留住京城。不久峻有罪被杀。三月,授荣为开封尹,封晋王。当年冬天,占卜定于次年正月初一的早晨到南郊祭天,因太祖有病,很久不能上朝办事。
       显德元年(954)一月一日,在南郊祭天,太祖只能勉强行礼,立即任命荣判内外兵马事。十七日,太祖死,密不发丧。二十一日,发丧,荣在柩前即帝位,任命右监门卫大将军魏仁浦为枢密副使。二月五日,回鹘遣使者来。二十二日,任命冯道为大行皇帝山陵使,太常卿田敏为立意使,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御史中丞张煦为仪仗使,开封少尹权判府事王敏为桥道顿递使。北汉进攻潞州。三月七日大赦,九日任命郑仁诲留守东京。十一日,往潞州进攻北汉。十八日,到泽州,在北郊检阅军队。十九日,在高原战败刘..,追到高平,又击败敌军。二十三日,到潞州。二十五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被处死。二十八日,任命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为河东行营都部署。四月十二日,葬神圣文武肃孝皇帝于嵩陵。汾州防御使董希颜叛北汉来归附。十三日,辽州刺史张汉叛北汉来归附。十八日取岚、宪州。十九日,立卫国夫人符氏为皇后。取石、沁州。二十二日冯道逝世。二十七日,赦免潞州流放罪以下囚犯。世宗前往太原。忻州监军李京力杀其刺史赵皋,叛北汉来归附。五月三日,代州守将郑处谦叛北汉来归附。契丹派兵救北汉。二十四日,回鹘使者因难敌略来朝。符彦卿与契丹在忻口交战失败,先锋都指挥使史彦超战死。六月三日,世宗从太原撤兵。二十三日,到新郑,祭嵩陵。二十八日,回到京城。七月八日在南御庄察看农民庄稼。二十一日,任命枢密院直学士、工部侍郎景范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仁浦为枢密使。十月三日,杀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
       第二年(955)二月,皇帝下诏求直言。五月四日,宣徽南院使向训、凤翔节度使王景伐蜀。七日,大毁佛寺,禁止民间不侍养亲人而又不经批准私自出家为僧尼。九月一日,颁布禁止私铸铜器的命令。闰九月十八日,向训攻克泰州。十月七日,攻取成州。十四日,高丽使者王子太相融来京。攻取阶州。十一月一日,任李..为淮南道行营都部署准备代唐。十四日,王景攻克凤州。十二月二十二日,郑仁诲逝世。
       第三年(956)一月,增筑京城。六日,向训留守东京。八日,世宗南下亲征南唐。十七日,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在正阳战败南唐。二十日,任命重进为淮南道行营都招讨使。二月三日,世宗到下蔡浮桥。九日,攻克滁州。十一日,后唐君主李景求和,世宗不予答复。十九日,李景派大臣钟谟前来奉表求和。二十三日,攻占扬州。二十八日,攻占泰州。三月七日,任内外马步军都军头袁彦为竹龙都部署。当月,攻取光、舒、常三州。四月,常、泰两州复归南唐。五月二十四日,世宗从淮南回到大梁,赦京城囚犯。六月十一日,下诏赦免淮南囚犯。七月,皇后病逝。扬、光、舒、滁四州复归南唐。八月六日,向农民征收种树木和韭菜的税。九月十七日,任端明殿学士、左散骑常侍王朴为尚书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十月二日,葬宣懿皇后于懿陵。十一月二日,废除不见于祭祀典册的祠庙。十七日,杀死南唐君主派来的使臣孙晟。
       第四年(957)一月一日,赦免死刑以下囚犯。二月十六日,王朴留守东京。十七日,世宗南征。三月二十日,攻克寿州,四月十二日,从寿州回到大梁。二十二日,释放投降的八百蜀军士兵归蜀。二十六日,追封彭城郡夫人刘氏为皇后。五月十日,杀密州防御使侯希进。八月二十一日,李..被免去宰相职,王朴为枢密使。二十九日,后蜀派人送回濮州刺史胡立。十月十六日,王朴留守东京,三司使张美为大内都点检。十九日,世宗南征。十二月三日,泗州守将范再遇背叛南唐,以其州来归降,八日,濠州团练使郭廷谓叛南唐,以其州来归降。二十五日,攻取泰州。
       第五年(958)一月五日,攻取海州。十日,攻取静海军。二十五日,攻克楚州,守将张彦卿、郑昭业死。二月二日,攻取雄州。十五日,世宗前往扬州。二十一日,前往瓜州。三月一日,前往泰州。六日,再往扬州。十日,到达迎銮镇。十八日,共攻克淮南十四州,以长江为界。三十日,南唐君主李景派使臣来献买宴钱。四月九日,世宗前五庙神主迁入新建成的太庙。二十一日,从淮南回到京城,回鹘、鞑靼遣使者来朝。六月二十一日,释放降卒四千六百人归南唐。七月八日,颁布元稹《均田图》。九月,占城国王释利因德缦派使者莆诃散来京。十月二十日,征收百姓租税。十一月四日,编撰《通礼》、《正乐》。十二月十日,下诏取消各州县的课户、俸户。
       第六年(959)一月,高丽王昭遣使者来京。十五日,女真使者阿辨来京。三月四日,甘州回鹘前来进献玉石,世宗推辞不受。十五日,王朴逝世。二十一日,任命宣徽南院使吴延祚为东京留守。二十八日,下诏停止发放州官调任时给的铜鱼。二十九日,世宗北征契丹。当月,任吴延祚为左骁卫上将军、枢密使。四月十七日,攻取乾宁军。二十六日,攻取益津关,在此设置霸州。二十八日,攻取丽桥关,在此设雄州。五月一日,攻取瀛州。三十日,从雄州回到京城。六月九日,立皇后符氏,封子宗训为梁王,封宗让为燕国公。十四日,占城使者莆诃散来朝。十五日,任范质、王溥参枢密院事,魏仁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九日,世宗皇帝在滋德殿病逝。
       恭皇帝是世宗第四子宗训。世宗即位时,大臣请封皇子为王,世宗谦让,将此事拖了很久。到北取三关时,得重病回到京城,才封宗训为梁王,当年年仅七岁。
       显德六年(959)六月十九日,世宗病逝。二十日,宗训在皇帝柩前即位。二十九日,任命范质为大行皇帝山陵使,翰林学士窦俨为礼仪使,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御史中丞边归谠为仪仗使,宣徽南院使、判开封府事昝居润为桥道顿递使。七月四日,任户部尚书李涛为山陵副使,度支郎中卢亿为判官。八月十七日,封弟熙让为曹王,熙谨为纪王,熙诲为蕲王。二十九日,高丽遣使者来朝。九月二十四日,派左骁卫大将军戴交出使高丽。十一月一日,葬睿武孝文皇帝于庆陵。高丽遣使者来京。
       七年(960)一月四日,周恭帝让位,北宋兴起。
       唉!五代本纪已齐备了!君臣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是说不尽的。后梁朱友皀谋反,唐庄宗杀叔父李克宁和弟弟李存繧,明宗杀侄儿从璨,这样父子兄弟骨肉之情有多少能不断绝的呢?太妃去世,庄宗罢朝五日,唐庄宗立妃子刘氏为皇后,晋出帝立婶母冯氏为皇后,如此夫妇的礼义,人伦怎能不混乱而至于禽兽的地步呢?寒食节到野外祭祀而焚烧纸钱,唐愍帝居父丧期间改年号而用音乐,安重诲滥杀殿直马延和太子少保致仕任圜,这样礼乐刑法怎么可能不破坏呢?至于到雷山祭天神,用箭传达号令和杀御马祭亡灵,如此,中国还有什么不学少数民族的风俗呢?真是乱世啊!周世宗五六年之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的声名震撼华夏和少数民族,在周的管辖区内聘请名儒和文学名人,考究制度,修纂《通礼》,编定《正乐》,议定《刑统》,他创立的法制都可以施用于后世。他为人明白通达,应用果敢,议论规划宏伟明确。即帝位的第二年,废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座。当时国家缺钱,他下诏销毁全国的铜佛像用来铸钱,经常对大臣们说“:我听说佛祖教导人们把身世看得虚妄,而把有利于众生看作当务之急,假若佛祖的真身还在,只要有利于世人,他就会割自己的肉,何况这些铜像,他哪里会吝惜呢?”因此群臣都不敢反对。他常常夜间读书,见到唐朝元稹的《均田图》,感慨地赞叹道:“这是达到国家大治的根本啊,王者的仁政必须从这开始!”于是下诏颁布元稹的《均田图》和均田法,让官吏和百姓先学习懂得它的道理,希望用一年的时间平均分配全国的土地,他的规划和志向实在不小啊!他征伐南唐,向宰相李..问计;攻克淮南之后,拿出李..的奏疏,叫学士陶..写赞文,存放锦囊之中,经常放在座位旁边以供阅读;他的英武之才可以算得上英雄豪杰了。他能够虚心听取不同意见接纳劝谏,用人不疑,这不能不说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啊!他北取三关,兵不血刃,史学家还讥笑他看轻社稷的重要,是在仓促中侥幸取胜,却不知道他分析强弱,比较敌我,并巧妙地利用了契丹王述律的昏庸失误的不可多得的时机,如果不是深明决胜的韬略,谁能做得到呢?这确实不是一般史学家的水平所能理解的啊!

本书目录

《新五代史》简介
梁太祖本纪
梁末帝本纪
唐庄宗本纪
唐明宗本纪
唐愍帝本纪
唐废帝本纪
晋高祖本纪
晋出帝本纪
汉高祖本纪
汉隐帝本纪
周太祖本纪
周世宗本纪
梁元贞皇后张氏传
广王全昱传
博王友文传
康王友孜传
唐庄宗皇后刘氏传
李克宁传
李继岌传
唐明宗淑妃王氏传
秦王从荣传
汉高祖皇后李氏传
敬翔传
朱珍传
庞师古传
葛从周传
寇彦卿传
康怀英传
刘寻阝传
牛存节传
杨师厚传
王景仁传
贺瑰传
郭崇韬传
安重诲传
周德威传
符存审传
史建瑭传
王建及传
元行钦传
符习传
孔谦传
张延朗传
李严传
李仁矩传
朱弘昭传(附冯繫传)
刘延朗传
康义诚传
任圜传
赵凤传
张宪传
萧希甫传
刘赞传
桑维翰传
景延广传
苏逢吉传
史弘肇传
杨邠传
王章传
刘铢传
王朴传
扈载传
王彦章传
张源德传
姚洪传
王思同传
张敬达传
孙晟传
苏循传
李嗣昭传
李存孝传
伶官传序
敬新磨传
宦者传论
张承业传
张居翰传
罗绍威传
王处直传
刘守光传
李茂贞传
韩建传
温韬传
朱瑾传
王师范传
赵繴传
李彦威传
李振传
孙德昭传
康延孝传
张全义传
朱友谦传
霍彦威传
房知温传
王晏球传
王建立传
皇甫遇传
王弘贽传
冯晖传
皇甫晖传
王峻传
范延光传
安重荣传
安从进传
杨光远传
杜重威传
李守贞传
张彦泽传
王景崇传
赵思绾传
慕容彦超传
冯道传
李琪传(附李繵传)
和凝传
何泽传
李崧传
贾纬传
张允传
赵延义传
杨行密传
杨隆演传
杨溥传
徐温传
李繯传
李景传
李煜传
王建传
王衍传
孟知祥传
孟昶传
刘晟传
马殷传
周行逢传
钱繬传
王审知传
王鏻传
四夷附录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