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白话版
白话新五代史
景延广传
作者:北宋 · 欧阳修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景延广字航川,陕州人。父建善射,曾教延广说:“射不入铁,不如不发。”因此延广也以力挽强弓著名。做梁邵王友诲部下,友诲谋反被囚禁,延广逃走了。后来随王彦章在中都作战,彦章败,延广身数处受伤,仅以身免。
       明宗死,朱守殷在汴州反叛,晋高祖为六军副使,主持诛杀跟随守殷谋反的人。延广当汴州军校该杀,高祖爱惜他的才干,秘密放他逃亡,后来又用他当客将。高祖即位,用他当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兼梁州团练使,移镇宁江军节度使。天福四年(939),出镇义成,又移保义,再召为侍卫马步军都虞候,移镇河阳三城,升马步军都指挥使,领天平军节度使。
       高祖死,出帝立,延广出力多,颇恃其功。起初,出帝立,晋大臣主张报告契丹,称臣,延广不肯,仅致书称孙而已,大臣都知道这样做不可,但没办法。契丹果然大怒,多次斥责晋,延广对契丹使者乔莹说“:先皇帝北朝所立,现在天子中国自册,可以为孙,而不可称臣。而且晋有横磨大剑十万口,翁要战就来,他日管不住孙子,取笑天下。”莹知他的话必然引起两国之争,害怕以后没有凭证,就请他写在纸上,以备遗忘。延广叫吏记载送给莹,莹藏在衣领中带回,把延广的话告诉契丹,契丹更怒。
       天福八年(943)秋,出帝巡幸大年庄回来,在延广家设酒宴。延广进献的器服、鞍马、茶床、椅榻都裹金银,饰龙凤。又进献帛五千匹,绵一千四百两,马二十二匹,玉鞍、衣袭、犀玉、金带等,请赐跟随官员自皇弟重睿,下至伴食刺史,重睿跟随者都有。帝也赐给延广及他的母、妻、从事、押衙、孔目官等。那时天下闹旱灾、蝗灾,饥民饿死的一年十几万人,而君臣穷奢极侈,以此互相夸耀达到如此地步。
       次年春,契丹入侵,延广跟随出帝北伐为御营使,相峙澶、魏之间。先锋石公霸遇敌于戚城,高行周、符彦卿兵少不能救,派人催促延广增加军队,延广按兵不动,三将被围数重,帝自率兵去救,三将都泣诉此事。然而延广正掌握亲兵,恃功恣横,诸将都由他节度,皇帝也管不住了。契丹曾对晋军大喊“:景延广唤我们来,为什么不速战?”那时众将都力战,延广却不出战。契丹已去,延广独闭壁不敢出。自从延广一言而契丹与晋交恶,一切号令征伐都出自延广,晋大臣都不得参与,所以契丹书檄,都提到延广。契丹去了,出帝返回京城,才出延广为河南尹,留守西京。次年,出帝到澶渊,叫延广随从,都无功。
       延广居住洛阳,郁郁不得志。看到晋日益削弱,估计不可能战胜契丹,就作长夜之饮,大治第宅,花园里置妓乐,任意胡为。后来出帝已追悔,派供俸官张晖奉表称臣求和,德光说:“使桑维翰、景延广来,再割镇、定二州给我,才可以和。”晋知道契丹不想和才算了。契丹军到中渡,延广屯军河阳,听说杜重威投降契丹才回军。
       德光进攻京城,走到相州,派骑兵数千杂在晋军中渡河到洛阳取延广,告诫说“:延广南奔吴,西走蜀,必须追上抓住他。”延广顾虑他的家,没能很快逃走,契丹骑兵涌来,只得和从事阎丕到封丘见德光,都被锁禁。延广说:“丕,臣的从事,以职事相随,有什么罪要锁他?”丕才被释放。德光斥责延广说“:南北失欢都是你造成的。”召乔莹对质,延广起初不服,莹从衣领中取出所藏书信,延广才服。因此以十事斥责延广,每服一事,授一牙筹,授到八筹,延广以面伏在地上,不能仰视,于是怒斥他而且锁起来。准备送到北边,至陈桥,住民家。夜半,延广等待守的人倦怠,用手扼喉而死,年五十六岁。汉高祖时,赠侍中。
       唉!自古祸福成败的道理,没有像晋朝这样的明验!开始因契丹而兴,终为契丹所灭。然而正当它以逆抗顺,大事未成,孤城被围,外无救援,而能派一介使命,凭着片舌之强,能使契丹倾国兴师,相信许诺,助其出危解难,建立晋朝当时维翰出力为多。到了少主新立,败约引起争论,挑衅引起战争,兵连祸结,都是延广造成的。晋朝的事,维翰成之,延广败之,二人用心异,而其受祸同,原因是什么呢?原来自己不行而与夷狄共事的人常见受祸,从没见过受福的。能不做鉴戒么?能不做鉴戒么?

本书目录

《新五代史》简介
梁太祖本纪
梁末帝本纪
唐庄宗本纪
唐明宗本纪
唐愍帝本纪
唐废帝本纪
晋高祖本纪
晋出帝本纪
汉高祖本纪
汉隐帝本纪
周太祖本纪
周世宗本纪
梁元贞皇后张氏传
广王全昱传
博王友文传
康王友孜传
唐庄宗皇后刘氏传
李克宁传
李继岌传
唐明宗淑妃王氏传
秦王从荣传
汉高祖皇后李氏传
敬翔传
朱珍传
庞师古传
葛从周传
寇彦卿传
康怀英传
刘寻阝传
牛存节传
杨师厚传
王景仁传
贺瑰传
郭崇韬传
安重诲传
周德威传
符存审传
史建瑭传
王建及传
元行钦传
符习传
孔谦传
张延朗传
李严传
李仁矩传
朱弘昭传(附冯繫传)
刘延朗传
康义诚传
任圜传
赵凤传
张宪传
萧希甫传
刘赞传
桑维翰传
景延广传
苏逢吉传
史弘肇传
杨邠传
王章传
刘铢传
王朴传
扈载传
王彦章传
张源德传
姚洪传
王思同传
张敬达传
孙晟传
苏循传
李嗣昭传
李存孝传
伶官传序
敬新磨传
宦者传论
张承业传
张居翰传
罗绍威传
王处直传
刘守光传
李茂贞传
韩建传
温韬传
朱瑾传
王师范传
赵繴传
李彦威传
李振传
孙德昭传
康延孝传
张全义传
朱友谦传
霍彦威传
房知温传
王晏球传
王建立传
皇甫遇传
王弘贽传
冯晖传
皇甫晖传
王峻传
范延光传
安重荣传
安从进传
杨光远传
杜重威传
李守贞传
张彦泽传
王景崇传
赵思绾传
慕容彦超传
冯道传
李琪传(附李繵传)
和凝传
何泽传
李崧传
贾纬传
张允传
赵延义传
杨行密传
杨隆演传
杨溥传
徐温传
李繯传
李景传
李煜传
王建传
王衍传
孟知祥传
孟昶传
刘晟传
马殷传
周行逢传
钱繬传
王审知传
王鏻传
四夷附录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