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後漢書(繁體版)
志第十一 天文中
作者:南朝宋 · 范曄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明十二 章五 和三十三 殤一 安四十六 順二十三 質三
       孝明永平元年四月丁酉,流星大如斗,起天市樓,西南行,光照地。流星為外兵,西南行為西南夷。是時益州發兵擊姑復蠻夷大牟朁滅陵,斬首傳詣雒陽。古今注曰:「閏九月辛未,火在太微左執法星所,光芒相及。十一月辛未,土逆行,乘東井北軒轅第二星。二年十二月戊辰,月食火星。」黃帝星經曰:「出入井,為人主。一曰賜爵祿事。」
       三年六月丁卯,彗星出天舩北,長二尺所,稍北行至亢南,見三十五日去。天舩為水,彗出之為大水。是歲,伊、雒水溢到津城門,壞伊橋;郡七縣三十二皆大水。
       四年八月辛酉,客星出梗河,西北指貫索,七十日去。梗河為胡兵。至五年十一月,北匈奴七千騎入五原塞,十二月又入雲中,至原陽。貫索,貴人之牢。其十二月,陵鄉侯梁松坐怨望懸飛書誹謗朝廷,下獄死,妻子家屬徙九真。
       七年正月戊子,流星大如杯,從織女西行,光照地。織女,天之真女,流星出之,女主憂。其月癸卯,光烈皇后崩。古今注曰:「三月庚戌,客星光氣二尺所,在太微左執法南端門外,凡見七十五日。」
       八年六月壬午,長星出柳、張三十七度,犯軒轅,刺天舩,陵太微,氣至上陛,凡見五十六日去。柳,周地。是歲多雨水,郡十四傷稼。古今注曰:「十二月戊子,客星出東方。」
       九年正月戊申,客星出牽牛,長八尺,歷建星至房南,古今注曰:「歷斗、建、箕、房,過角、亢至翼,芒東指。」滅見至五十日。郗萌占曰:「客星舍房,左右羣臣有吞藥死者。」又占「有奪地」。牽牛主吳、越,房、心為宋。後廣陵王荊與沈涼,楚王英與顏忠各謀逆,事覺,皆自殺。廣陵屬吳,彭城古宋地。古今注曰:「十年七月甲寅,月犯歲星。十一年六月壬辰,火犯土星。」
       十三年閏月丁亥,火犯輿鬼,為大喪,質星為大臣誅戮。晉灼曰:「鬼五星,其中白者為質。」其十二月,楚王英與顏忠等造作妖,謀反,事覺,英自殺,忠等皆伏誅。古今注曰:「十一月,客星出軒轅四十八日。十二月戊午,月犯木星。」
       十四年正月戊子,客星出昴,六十日,在軒轅右角稍滅。昴主邊兵。後一年,漢遣奉車都尉顯親侯竇固、駙馬都尉耿秉、騎都尉耿忠、開陽城門候秦彭、太僕祭肜,將兵擊匈奴。一曰,軒轅右角為貴相,昴為獄事,客星守之為大獄。是時考楚事未訖,司徒虞延與楚王英黨與黃初、公孫弘等交通,皆自殺,或下獄伏誅。
       十五年十一月乙丑,太白入月中,為大將戮,人主亡,不出三年。後三年,孝明帝崩。
       十六年正月丁丑,歲星犯房右驂,北第一星不見,辛巳乃見。石氏星經曰:「歲星守房,良馬出廄。」古今注曰:「正月丁未,月犯房。」房右驂為貴臣,歲星犯之為見誅。是後司徒邢穆坐與阜陵王延交通,知逆謀,自殺。
       四月癸未,太白犯畢。畢為邊兵。後北匈奴寇入雲中,至漁陽。使者高弘發三郡兵追討,無所得。太僕祭肜坐不進,下獄。
       十八年六月己未,彗星出張,長三尺,轉在郎將,南入太微,皆屬張。張,周地,為東都。太微,天子廷。彗星犯之為兵喪。其八月壬子,孝明帝崩。
       孝章建初元年正月丁巳,太白在昴西一尺。八月庚寅,彗星出天市,長二尺所,稍行入牽牛三度,積四十日稍滅。太白在昴為邊兵,彗星出天市為外軍,牽牛為吳、越。是時蠻夷陳縱等及哀牢王類牢反,攻嶲唐城。永昌太守王尋走奔楪榆,安夷長宋延為羌所殺。以武威太守傅育領護羌校尉,馬防行車騎將軍,征西羌。又阜陵王延與子男魴謀反,大逆無道,得不誅。廢為侯。
       二年九月甲寅,古今注曰:「甲申,金入斗魁。」流星過紫宮中,長數丈,散為三,滅。十二月戊寅,彗星出婁三度,長八九尺,稍入紫宮中,百六日稍滅。流星過,入紫宮,皆大人忌。後四年六月癸丑,明德皇后崩。古今注曰:「五年二月戊辰,木、火俱在參,五月戊寅,木、水在東井。六年七月丁酉,夜有流星起軒轅,大如拳,歷文昌,餘氣正白句曲,西如文昌,乆乆乃滅。」黃帝星經曰:「木守東井,有土功之事。一曰大水。」郗萌曰:「歲星守參,后當之。熒惑守,大人當之。」
       元和二年四月丁巳,客星晨出東方,在胃八度,長三尺,歷閣道入紫宮,留四十日,滅。閣道、柴宮,天子之宮也。客星犯入留乆為大喪。後四年,孝章帝崩。
       孝和永元元年正月辛卯,有流星起參,長四丈,古今注曰:「大如拳,起參東南。」有光,色黃白。古今注曰:「癸亥,鎮在參。又有流星大如桃,色赤,起太微東蕃。」石氏曰:「鎮守參,有土功事。」二月,流星起天棓,東北行三丈所滅,色青白。壬申,夜有流星起太微東蕃,長三丈。三月丙辰,古今注曰:「戊子,土在參。」流星起天津。古今注曰:「星大如桃,起天津,東至斗,黃白頻有光。」壬戌,有流星起天將軍,東北行。古今注曰:「色黃,無光。」參為邊兵,天棓為兵,太微天廷,天津為水,天將軍為兵,流星起之皆為兵。其六月,漢遣車騎將軍竇憲、執金吾耿秉,與度遼將軍鄧鴻出朔方,並進兵臨私渠北鞮海,斬虜首萬餘級,獲生口牛馬羊百萬頭。日逐王等八十一部降,凡三十餘萬人。追單于至西海。是歲七月,又雨水漂人民,是其應。古今注曰:「十一月壬申,鎮星在東井。」石氏曰:「天下水,其大出,流殺人。」
       二年正月乙卯,金、木俱在奎,丙寅,水又在奎。巫咸曰:「辰守奎,多水火災,亦為旱。」古今注曰:「土在東井。」奎主武庫兵,三星會又為兵喪。辛未,水、金、木在婁,亦為兵,又為匿謀。郗萌曰:「辰守婁,有兵兵罷,無兵兵起。」巫咸、石氏云:「多火災。」古今注曰:「丙寅,水在奎,土在東井,金在婁,木、火在昴。」
       二月丁酉,有流星大如桃,起紫宮東蕃,西北行五丈稍滅。古今注曰:「三月甲子,火在亢南端門第一星南。乙亥,金在東井。」四月丙辰,有流星大如瓜,起文昌東北,西南行至少微西滅。有頃音如雷聲,已而金在軒轅大星東北二尺所。古今注曰:「丁丑,火在氐東南星東南。」八月丁未,有流星如雞子,起太微西,東南行四丈所消。十月癸未,有流星大如桃,起天津,西行六丈所消。十一月辛酉,有流星大如拳,起紫宮,西行到胃消。
       三年九月丁卯,有流星大如雞子,起紫宮,西南至北斗柄閒消。星紫宮占曰:「有流星出紫宮,天子使也。色赤言兵,色白言喪,色黃言吉,色青言憂,色黑言水。出皆以所之野命東、西、南、北。」紫宮天子宮,文昌、少微為貴臣,天津為水,北斗主殺。流星起,歷紫宮、文昌、少微、天津,文昌為天子使,出有兵誅也。竇憲為大將軍,憲弟篤、景等皆卿、校尉,憲女弟壻郭舉為侍中、射聲校尉,與衞尉鄧疊母元俱出入宮中,謀為不軌。至四年六月丙辰發覺,和帝幸北宮,詔執金吾、五校勒兵屯南、北宮,閉城門,捕舉。舉父長樂少府璜及疊,疊弟步兵校尉磊,母元,皆下獄誅。憲弟篤、景等皆自殺。金犯軒轅,女主失勢。竇氏被誅,太后失勢。
       五年四月癸巳,古今注曰:「正月甲戌,月乘歲星。」太白、熒惑、辰星俱在東井。巫咸曰:「太白守井,五穀不成。」黃帝經曰:「五星及客星守井,皆為水。」石氏曰:「為旱。」又曰:「太白入東井,留一日以上乃占,大臣當之,期三月,若一年,遠五年。」古今注曰:「木在輿鬼。」七月壬午,歲星犯軒轅大星。九月,金在南斗魁中。為水。石氏曰:「為旱。」火犯房北第一星。東井,秦地,為法。三星合,內外有兵,又為法令及水。金入斗口中,為大將將死。火犯房北第一星,為將相。其六年正月,司徒丁鴻薨。古今注曰:「六年六月丁亥,金在東井。閏月己丑,流星大如桃,起參北,西至參肩南,稍有光。」七月水,大漂殺人民,傷五穀。許侯馬光有罪自殺。九月,行車騎將軍事鄧鴻、越騎校尉馮柱發左右羽林、北軍五校士及八郡跡射、烏桓、鮮卑,合四萬騎,與度遼將軍朱徵、護烏桓校尉任尚、中郎將杜崇征叛胡。十二月,車騎將軍鴻坐追虜失利,下獄死;度遼將軍徵、中郎將崇皆抵罪。
       七年正月丁未,有流星起天津,入紫宮中滅。色青黃,有光。二月癸酉,金、火俱在參。巫咸占曰:「熒惑守參,多火災。」海中占曰:「為旱。太白守參,國有反臣。」郗萌曰「有攻戰伐國」也。戊寅,金、火俱在東井。郗萌曰:「熒惑守井,百川皆滿。太白又從舍,蓋二十日流國。」又曰:「雜糴貴。又將相死。」八月甲寅,水、土、金俱在軫。春秋緯曰:「五星有入軫者,皆為兵大起。」巫咸占曰:「五星入軫者,司其出日而數之,期二十日皆為兵發。司始入處之率一日期,十日軍罷。」石氏星經曰:「辰星守軫,歲水。」郗萌曰:「鎮星出入留舍軫六十日不下,必有大喪。」春秋緯曰:「太白入軫,兵大起。」郗萌曰:「太白守軫,必有死王。」十一月甲戌,金、火俱在心。雒書曰:「太白守心,後九年大飢。」十二月己卯,有流星起文昌,入紫宮消。丙辰,火、金、水俱在斗。流星入紫宮,金、火在心,皆為大喪。三星合軫為白衣之會,金、火俱在參、東井,皆為外兵,有死將。三星俱在斗,有戮將,若有死相。八年四月樂成王黨,七月樂成王宗皆薨。將兵長史吳棽坐事徵下獄誅。古今注曰:「八年九月辛丑,夜有流星,大如拳,起婁。」十月,北海王威自殺。十二月,陳王羨薨。其九年閏月,皇太后竇氏崩。遼東鮮卑反,太守祭參不追虜,徵下獄誅。九月,司徒劉方坐事免官,自殺。隴西羌反,遣執金吾劉尚行征西將軍事,越騎校尉節鄉侯趙世發北軍五校、黎陽、雍營及邊胡兵三萬騎,征西羌。
       十一年五月丙午,流星大如瓜,起氐,西南行,稍有光,白色。古今注曰:「六月庚辰,月入畢中。」占曰:「流星白,為有使客,大為大使,小亦小使。疾期疾,遟亦遟。大如瓜為近小,行稍有光為遟也。又正王日,邊方有受王命者也。」明年二月,蜀郡旄牛徼外夷白狼樓薄種王唐繒等率種人口十七萬歸義內屬,賜金印紫綬錢帛。
       十二年十一月癸酉,夜有蒼白氣,長三丈,起天園,東北指軍市,見積十日。占曰:「兵起,十日期歲。」明年十一月,遼東鮮卑二千餘騎寇右北平。
       十三年十一月乙丑,古今注曰:「正月辛未,水乘輿鬼。十二月癸巳,犯軒轅大星。」軒轅第四星閒有小客星,色青黃。軒轅為後宮,星出之,為失勢。其十四年六月辛卯,陰皇后廢。古今注曰:「十四年正月乙卯,月犯軒轅,在太微中。二月十日丁酉,水入太微西門。十一月丁丑,有流星大如拳,起北斗魁中,北至閣道,稍有光,色赤黃,須臾西北有雷聲。」
       十六年四月丁未,紫宮中生白氣如粉絮。戊午,客星出紫宮,西行至昂,五月壬申滅。七月庚午,水在輿鬼中。黃帝占曰:「辰星犯鬼,大臣誅,國有憂。」郗萌曰:「多蝗蟲。」十月辛亥,流星起鉤陳,北行三丈,有光,色黃。白氣生紫宮中為喪。客星從紫宮西行至昴為趙。輿鬼為死喪。鉤陳為皇后,流星出之為中使。後一年,元興元年十二月辛未,和帝崩,殤帝即位一年又崩,無嗣,鄧太后遣使者迎清河孝王子即位,是為孝安皇帝,是其應也。清河,趙地也。
       元興元年二月庚辰,有流星起角、亢五丈所。四月辛亥,有流星起斗,東北行到須女。七月己巳,有流星起天市五丈所,光色赤。閏月辛亥,水、金俱在氐。巫咸曰:「辰星守氐,多水災。」海中占曰:「天下大旱,所在不收。」荊州星占曰:「太白守氐,國君大哭。」流星起斗,東北行至須女。須女,燕地。天市為外軍。水、金會為兵誅。其年,遼東貊人反,鈔六縣,發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烏桓討之。
       孝殤帝延平元年正月丁酉,金、火在婁。金、火合為爍,為大人憂。古今注曰:「七月甲申,月在南斗中。」是歲八月辛亥,孝殤帝崩。
       孝安永初元年五月戊寅,熒惑逆行守心前星。韓楊占曰:「多火災。一曰地震。」檢其年十八郡地震,明年漢陽火。八月戊申,客星在東井、弧星西南。心為天子明堂,熒惑逆行守之,為反臣。雒書曰:「熒惑守心,逆臣起。」黃帝占曰:「逆行守心二十日,大臣亂。」客星在東井,為大水。荊州經曰:「客星干犯東井,則大臣誅。」是時,安帝未臨朝,鄧太后攝政,鄧隲為車騎將軍,弟弘、悝、閶皆以校尉封侯,秉國勢。司空周章意不平,與王尊、叔元茂等謀,欲閉宮門,捕將軍兄弟,誅常侍鄭衆、蔡倫,刦刺尚書,廢皇太后,封皇帝為遠國王。事覺,章自殺。東井、弧皆秦地。是時羌反,斷隴道,漢遣隲將左右羽林、北軍五校及諸郡兵征之。是歲郡國四十一縣三百一十五雨水。四瀆溢,傷秋稼,壞城郭,殺人民,是其應也。
       二年正月戊子,太白晝見。古今注曰:「四月乙亥,月入南斗魁中。八月己亥,熒惑出入太微端門。」
       三年正月庚戌,月犯心後星。河圖曰:「亂臣在旁。」己亥,太白入斗中。古今注曰:「三月壬寅,熒惑入輿鬼中。五月丙寅,太白入畢中。」石氏經曰;「太白守畢,國多任刑也。」十二月,彗星起天菀南,東北指,長六七尺,色蒼白。太白晝見,為強臣。前志曰:「太白晝見,強國弱,小國強,女主昌。」是時鄧氏方盛,月犯心後星,不利子。心為宋。五月丁酉,沛王正薨。太白入斗中,為貴相凶。臣昭案:楊厚對曰「以為諸王子多在京師,容有非常,宜亟發遣還本國」,太后從之,星尋滅不見。以斯而言,太白入之,災在貴相。天菀為外軍,彗星出其南為外兵。是後使羌、氐討賊李貴,又使烏桓擊鮮卑,又使中郎將任尚、護羌校尉馬賢擊羌,皆降。
       四年六月甲子,古今注曰:「二月丙寅,月犯軒轅大星。」客星大如李,蒼白,芒氣長二尺,西南指上階星。癸酉,太白入輿鬼。指上階,為三公。後太尉張禹免官。太白入輿鬼,為將凶。後中郎將任尚坐贓千萬,檻車徵,棄巿。韓揚占曰:「太白入輿鬼,亂臣在內。」臣昭以占為明,豈任尚所能感也。
       五年六月辛丑,太白晝見,經天。春秋漢含孳曰:「陽弱,辰逆,太白經天。」注云:「陽弱,君柔不堪。」鉤命決曰:「天失仁,太白經天。」元初元年三月癸酉,熒惑入輿鬼。二年九月辛酉,熒惑入輿鬼中。三年三月,熒惑入輿鬼中。五月丙寅,太白入畢口。黃帝占曰:「火攻,近期十五日,遠期四十日。」又曰:「大臣當之,亂國易主。」七月甲寅,歲星入輿鬼。閏月己未,太白犯太微左執法。十一月甲午,客星見西方,己亥在虛、危,南至胃、昴。郗萌曰:「客星入虛,大人當之。」又曰:「客星守危,強臣執國命,在后族。又且大風,有危敗。」黃帝星經曰:「客星入守若出危,大飢,民食貴。」四年正月丙戌,歲星留輿鬼中。石氏經曰:「歲星入留輿鬼五十日不下,民有大喪;百日不下,民半死。」黃帝經曰:「守鬼十日,金錢散諸侯。」郗萌曰:「五穀多傷,民以飢死者無數。」乙未,太白晝見丙上。四月壬戌,太白入輿鬼中。石氏占:「太白入鬼,一曰病在女主,一曰將戮死。」己巳,辰星入輿鬼中。郗萌曰:「以罪誅大臣。一曰后疾。一曰大人憂。」五月己卯,辰星犯歲星。六月丙申,熒惑入輿鬼中,戊戌,犯輿鬼大星。九月辛巳,太白入南斗口中。黃帝經曰:「大人當之,國易政。」五年三月丙申,鎮星犯東井鉞星。五月庚午,辰星犯輿鬼質星。丙戌,太白犯鉞星。六年四月癸丑,太白入輿鬼。郗萌曰:「太白守輿鬼,疾在女主。」六月丙戌,熒惑在輿鬼中。黃帝經曰:「熒惑犯守鬼,國有大喪,有女喪,大將有死者。」荊州星占曰:「熒惑犯鬼,忠臣戮死,不出一年中。」丁卯,鎮星在輿鬼中。黃帝經曰:「鎮入鬼中,大臣誅。」海中、石氏曰:「大人憂。」辛巳,太白犯左執法。自永初五年到永寧,七年之中,太白一晝見經天,再入輿鬼,一守畢,再犯左執法,入南斗,犯鉞星。熒惑五入輿鬼。鎮星一犯東井鉞星,一入輿鬼。歲星、辰星再入輿鬼。凡五星入輿鬼中,皆為死喪。熒惑、太白甚犯鉞、質星為誅戮。斗為貴將。執法為近臣。客星在虛、危為喪,為哭泣。星占曰:「不一年,遠期二年。」昴、畢為邊兵,又為獄事。至建光元年三月癸巳,鄧太后崩;五月庚辰,太后兄車騎將軍隲等七侯皆免官,自殺,是其應也。
       延光二年八月己亥,古今注曰:「元年四月丙午,太白晝見。」熒惑出太微端門。三年二月辛未,太白犯昴。石氏星占:「太白守昴,兵從門闕入,主人走。」郗萌曰:「不有亡國,必有謀主。」又云:「入昴,大赦。」五月癸丑,太白入畢。郗萌曰:「太白入畢口,馬馳人走。」又曰:「有中喪。」九月壬寅,鎮星犯左執法。四年,太白入輿鬼中。古今注曰:「四月甲辰入。」六月壬辰,太白出太微。九月甲子,太白入斗口中。十一月,客星見天巿。熒惑出太微,為亂臣。太白犯昴、畢,為近兵,一曰大人當之。鎮星犯左執法,有誅臣。太白入輿鬼中,為大喪。太白出太微,為中宮有兵;入斗口,為貴將相有誅者。客星見天巿中,為貴喪。是時大將軍耿寶、中常侍江京、樊豐、小黃門劉安與阿母王聖、聖子女永等并構譖太子保,并惡太子乳母男、厨監邴吉。三年九月丁酉,廢太子為濟陰王,以北鄉侯懿代。殺男、吉,徙其父母妻子日南。四年三月丁卯,安帝巡狩,從南陽還,道寢疾,至葉崩,閻后與兄衞尉顯、中常侍江京等共隱匿,不令羣臣知上崩,遣司徒劉喜等分詣郊廟,告天請命,載入北宮。庚午夕發喪,尊閻氏為太后。北鄉侯懿病薨,京等又不欲立保,白太后,更徵諸王子擇所立。中黃門孫程、王國、王康等十九人,共合謀誅顯、京等,立保為天子,是為孝順皇帝。皆姦人強臣狂亂王室,其於死亡誅戮,兵起宮中,是其應。古今注曰:「永建元年二月甲午,客星入太微。五月甲子,月入斗。」李氏家書曰:「時天有變氣,李郃上書諫曰:『臣聞天不言,縣象以示吉凶,挺災變異以為譴誡。昔齊桓公遭虹貫牛、斗之變,納管仲之謀,令齊去婦,無近妃宮。桓公聽用,齊以大安。趙有尹史,見月生齒,齕畢大星,占有兵變。趙君曰:「天下共一畢,知為何國也?」下史於獄。其後公子牙謀弒君,血書端門,如史所言。乃月十三日,有客星氣象彗孛,歷天巿、梗河、招搖、槍、棓,十六日入紫宮,迫北辰,十七日復過文昌、泰陵,至天船、積水閒,稍微不見。客星一占曰:「魯星歷天巿者為穀貴,梗河三星備非常,泰陵八星為凶喪,紫宮、北辰為至尊。」如占,恐宮廬之內有兵喪之變,千里之外有非常暴逆之憂。魯星不得過歷尊宿,行度從疾,應非一端,恐復有如王阿母母子賤妾之欲居帝旁耗亂政事者。誠令有之,宜當抑遠,饒足以財。王者權柄及爵祿,人天所重慎,誠非阿妾所宜干豫,天故挺變,明以示人。如不承慎,禍至變成,悔之靡及也。』」
       孝順永建二年二月癸未,太白晝見三十九日。古今注曰:「丁巳,月犯心,七月丁酉,犯昴。」閏月乙酉,太白晝見東南維四十一日。八月乙巳,熒惑入輿鬼。太白晝見,為強臣。熒惑為凶。輿鬼為死喪。質星為誅戮。是時中常侍高梵、張防、將作大匠翟酺、尚書令高堂芝、僕射張敦、尚書尹就、郎姜述、楊鳳等,及兖州刺史鮑就、使匈奴中郎將張國、金城太守張篤、敦煌太守張朗,相與交通,漏泄,就、述棄巿,梵、防、酺、芝、敦、鳳、就、國皆抵罪。又定遠侯班始尚陰城公主堅得,鬬爭殺堅得,坐要斬馬巿,同產皆棄巿。古今注曰:「其年九月戊寅,有白氣,廣三尺,長十餘丈,從北落師門南至斗。三年二月癸未,月犯心後星。六月甲子,太白晝見。四年二月癸丑,月犯心後星。五年閏月庚子,太白晝見。六年,彗星出於斗、牽牛,滅於虛、危。虛、危為齊,牽牛吳、越,故海賊浮於會稽,山賊捷於濟南。五年夏,熒惑守氐,諸侯有斬者,是冬班始腰斬馬巿。」
       六年四月,熒惑入太微中,犯左、右執法西北方六寸所。十月乙卯,太白晝見。十二月壬申,客星芒氣長二尺餘,西南指,色蒼白,在牽牛六度。客星芒氣白為兵。牽牛為吳、越。後一年,會稽海賊曾於等千餘人燒句章,殺長吏,又殺鄞、鄮長,取官兵,拘殺吏民,攻東部都尉;揚州六郡逆賊章何等稱將軍,犯四十九縣,大攻略吏民。
       陽嘉元年閏月戊子,臣昭案:郎顗表云「十七日己丑」。客星氣白,廣二尺,長五丈,起天菀西南。主馬牛,為外軍,色白為兵。是時,敦煌太守徐白使疏勒王盤等兵二萬人入于窴界,虜掠斬首三百餘級。烏桓校尉耿曅使烏桓親漢都尉戎末瘣等出塞,鈔鮮卑,斬首,獲生口財物;鮮卑怨恨,鈔遼東、代郡,殺傷吏民。是後,西戎、北狄為寇害,以馬牛起兵,馬牛亦死傷於兵中,至十餘年乃息。臣昭案:郎顗傳,陽嘉元年,太白與歲星合於房、心。二年,熒惑失度,盈縮往來,涉歷輿鬼,環繞軒轅。古今注曰:「二年四月壬寅,太白晝見,五月癸巳,又晝見,十一月辛未,又晝見。十二月壬寅,月犯太白。三年十二月辛未,太白晝見。四月乙卯,太白、熒惑入輿鬼。永和元年正月丁卯,太白犯牽牛大星。」
       永和二年五月戊申,太白晝見。八月庚子,熒惑犯南斗。斗為吳。黃帝經曰:「不期年,國有亂,有憂。」海中占:「為多火災。一曰旱。」古今注曰:「九月壬午,月入畢口中。」明年五月,吳郡太守行丞事羊珍與越兵弟葉、吏民吳銅等二百餘人起兵反,殺吏民,燒官亭民舍,攻太守府。太守王衡歫守,吏兵格殺珍等。又九江賊蔡伯流等數百人攻廣陵、九江,燒城郭,殺江都長。
       三年二月辛巳,太白晝見,戊子,在熒惑西南,光芒相犯。辛丑,有流星大如斗,從西北東行,長八九尺,色赤黃,有聲隆隆如雷。三月壬子,太白晝見。六月丙午,太白晝見。八月乙卯,古今注曰:「己酉,熒惑入太微。」太白晝見。閏月甲寅,辰星入輿鬼。己酉,熒惑入太微。乙卯,太白晝見。古今注曰:「十二月丁卯,月犯軒轅大星。」太白者,將軍之官,又為西州。晝見,陰盛,與君爭明。熒惑與太白相犯,為兵喪。流星為使,聲隆隆,怒之象也。辰星入輿鬼,為大臣有死者。熒惑入太微,亂臣在廷中。是時,大將軍梁商父子秉勢,故太白常晝見也。其四年正月,祀南郊,夕牲,中常侍張逵、蘧政、楊定、內者令石光、尚方令傅福等與中常侍曹騰、孟賁爭權,白帝言騰、賁與商謀反,矯詔命收騰、賁,賁自解說,順帝寤,解騰、賁縛。逵等自知事不從,各奔走,或自刺,解貂蟬投草中逃亡,皆得免。其六年,征西將軍馬賢擊西羗於北地射姑山下,父子為羗所沒殺,是其應也。
       四年七月壬午,熒惑入南斗犯第三星。五年四月戊午,太白晝見。八月己酉,熒惑入太微。斗為貴相,為揚州,熒惑犯入之為兵喪。其六年,大將軍商薨。九江、丹陽賊周生、馬勉等起兵攻沒郡縣。梁氏又專權於天廷中。
       六年二月丁巳,彗星見東方,長六七尺,色青白,西南指營室及墳墓星。郗萌占曰:「彗星出而中營室,天下亂,易政,以五色占之吉凶。」丁丑,彗星在奎一度,長六尺,癸未昬見,河圖曰:「彗星出貫奎,庫兵悉出,禍在強侯、外夷,胡應逆首謀也。」西北歷昴、畢,甲申,在東井,遂歷輿鬼、柳、七星、張,光炎及三台,至軒轅中滅。古今注曰:「五月庚寅,太白晝見。十一月甲午,太白晝見。」營室者,天子常宮。墳墓主死。彗星起而在營室、墳墓,不出五年,天下有大喪。後四年,孝順帝崩。昴為邊兵,又為趙。羌周馬父子後遂為寇。又劉文刦清河相射暠,欲立王蒜為天子,暠不聽,殺暠,王閉門距文,官兵捕誅文,蒜以惡人所刦,廢為尉氏侯,又徙為犍陽都鄉侯,薨,國絕。歷東井、輿鬼為秦,皆羌所攻鈔。炎及三台,為三公。是時,太尉杜喬及故太尉李固為梁兾所陷入,坐文書死。及至注、張為周,滅於軒轅中為後宮。其後懿獻后以憂死,梁氏被誅,是其應也。
       漢安二年正月己亥,古今注曰:「元年二月壬午,歲星在太微中。八月癸丑,月犯南斗,入魁中。」太白晝見。五月丁亥,辰星犯輿鬼。古今注曰:「丙辰,月入斗中。」六月乙丑,熒惑光芒犯鎮星。七月甲申,太白晝見。辰星犯輿鬼為大喪。熒惑犯鎮星為大人忌。明年八月,孝順帝崩,孝沖明年正月又崩。古今注曰:「建康元年九月己亥,太白晝見。」韓揚占曰:「天下有喪。一曰有白衣之會。」
       孝質本初元年,古今注曰:「二月丁丑,月入南斗。」 三月癸丑,熒惑入輿鬼,四月辛巳,太白入輿鬼,皆為大喪。五月庚戌,太白犯熒惑,為逆謀。閏月一日,孝質帝為梁兾所鴆,崩。

本书目录

卷一上 帝紀第一上 光武皇帝
卷一下 帝紀第一下 光武皇帝
卷二 帝紀第二 顯宗孝明帝
卷三 帝紀第三 肅宗孝章皇帝
卷四 帝紀第四 孝和 孝殤皇帝
卷五 帝紀第五 孝安皇帝
卷六 帝紀第六  孝順 孝沖 孝質皇帝
卷七 帝紀第七 孝桓皇帝
卷八 帝紀第八 孝靈皇帝
卷九 帝紀第九 孝獻帝
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
卷十下 皇后紀第十下
卷十一 列傳第一
卷十二 列傳第二
卷十三 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傳第四
卷十五 列傳第五
卷十六 列傳第六
卷十七 列傳第七
卷十八 列傳第八
卷十九 列傳第九
卷二十 列傳第十 銚期 王霸 祭遵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一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竇融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四 馬援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六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七
卷二十八上 列傳第十八上 桓譚 馮衍
卷二十八下 列傳第十八下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九
卷三十上 列傳第二十上
卷三十下 列傳第二十下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 梁統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五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鄭興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卷四十上 列傳第三十上 班彪
卷四十下 列傳第三十下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東海恭王彊 沛獻王輔 楚王英 濟南安王康 東平獻王蒼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袁安
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卷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
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
卷五十 列傳第四十
卷五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 崔駰
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卷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楊震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千乘貞王伉 平春悼王全 清河孝王慶 濟北惠王壽 河閒孝王開 城陽懷王淑 廣宗殤王萬歲 平原懷王勝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卷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卷六十上 列傳第五十上
卷六十下 列傳第五十下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二 荀淑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六
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第五十七
卷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
卷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七十 列傳第六十
卷七十一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七十二 列傳第六十二
卷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七十四上 列傳第六十四上
卷七十四下 列傳第六十四下
卷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
卷七十七 酷吏列傳第六十七 䊸
卷七十八 宦者列傳第六十八
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
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
卷八十上 文苑列傳第七十上
卷八十下 文苑列傳第七十下
卷八十一 獨行列傳第七十一
卷八十二上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上
卷八十二下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下
卷八十三 逸民列傳第七十三
卷八十四 列女傳第七十四
卷八十五 東夷列傳第七十五
卷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
卷八十七 西羌傳第七十七
卷八十八 西域傳第七十八
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傳第七十九
卷九十 列傳第八十
志第一 律曆上
志第二 律曆中
志第三 律曆下
志第四 禮儀上
志第五 禮儀中
志第六 禮儀下
志第七 祭祀上
志第八 祭祀中
志第九 祭祀下
志第十 天文上
志第十一 天文中
志第十二 天文下
志第十三 五行一
志第十四 五行二
志第十五 五行三
志第十六 五行四
志第十七 五行五
志第十八 五行六
志第十九 郡國一
志第二十 郡國二
志第二十一 郡國三 陳留 東郡 東平 任城 泰山 濟北 山陽 濟陰
志第二十二 郡國四 濟南 平原 樂安 北海 東萊 齊國
志第二十三 郡國五 漢中 巴郡 廣漢 蜀郡 犍為 牂牁 越巂 益州 永昌 廣漢屬國 蜀郡屬國 犍為屬國
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
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
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
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
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
志第二十九 輿服上
志第三十 輿服下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