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後漢書(繁體版)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 崔駰
作者:南朝宋 · 范曄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崔駰子瑗 孫寔
       崔駰字亭伯,涿郡安平人也。高祖父朝,昭帝時為幽州從事,諫刺史無與燕剌王通。及剌王敗,擢為侍御史。燕剌王旦,武帝子,坐與上官桀等謀亂,自殺。剌,力割反。生子舒,歷四郡太守,所在有能名。
       舒小子篆,王莽時為郡文學,以明經徵詣公車。太保甄豐舉為步兵校尉,篆辭曰:「吾聞伐國不問仁人,前書董仲舒曰:「昔者魯君問柳下惠曰:『吾欲伐齊,如何?』柳下惠曰:『不可。』歸而有憂色,曰:『吾聞伐國不問仁人,此言何為至於我哉?』」戰陳不訪儒士。論語曰:「衞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甞聞之,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此舉奚為至哉?」遂投劾歸。投辭自劾有過,不合應舉。
       莽嫌諸不附己者,多以法中傷之。時篆兄發以佞巧幸於莽,位至大司空。母師氏能通經學、百家之言,莽寵以殊禮,賜號義成夫人,金印紫綬,文軒丹轂,顯於新世。
       後以篆為建新大尹,莽改千乘郡曰建新,守曰大尹。篆不得已,乃歎曰:「吾生無妄之世,值澆、羿之君,易曰:「無妄之行,窮之災也。」左傳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遷於窮石,因夏人以代夏政,而淫於原獸。用寒浞,伯明氏之讒子弟也。而虞羿于田,以取其國家。浞因羿室,生澆及𤡬,恃其讒慝詐偽,而不德於人。」澆音五弔反。𤡬音許旣反。上有老母,下有兄弟,安得獨潔己而危所生哉?」乃遂單車到官,稱疾不視事,三年不行縣。續漢志曰:「郡國常以春行至縣,勸人農桑,振救乏絕。」門下掾倪敞諫,篆乃強起班春。班布春令。所至之縣,獄犴填滿。犴音岸。前書音義曰:「鄉亭之獄曰犴。」篆垂涕曰:「嗟乎!刑罰不中,乃陷人於穽。此皆何罪,而至于是!」遂平理,所出二千餘人。掾吏叩頭諫曰:「朝庭初政,初政謂莽即位。州牧峻刻。宥過申枉,誠仁者之心;然獨為君子,將有悔乎!」篆曰:「邾文公不以一人易其身,君子謂之知命。左傳曰「邾文公卜遷於繹。史曰:『利於人,不利於君。』邾子曰:『苟利於人,孤之利也。人旣利矣,孤必與焉。』遂遷于繹。五月,邾文公卒。君子曰知命」也。如殺一大尹贖二千人,蓋所願也。」遂稱疾去。
       建武初,朝庭多薦言之者,幽州刺史又舉篆賢良。篆自以宗門受莽偽寵,慙愧漢朝,遂辭歸不仕。客居滎陽,閉門潛思,著周易林六十四篇,用決吉凶,多所占驗。臨終作賦以自悼,名曰慰志。其辭曰:
       嘉昔人之遘辰兮,遘,遇也。辰,時也。美伊、傅之𨕣時。伊尹干湯,傅說遇高宗。爾雅曰:「𨕣,遇也。」音五故反。應規矩之淑質兮,過班、倕而裁之。公輸班,魯人也。倕,舜時為共工之官。皆巧人也。以喻湯及高宗也。協準矱之貞度兮,同斷金之玄策。準,繩也。矱,尺也。貞,正也。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玄策猶妙策也。何天衢於盛世兮,超千載而垂績。易大畜卦,乾下艮上,其上九曰:「何天之衢,亨。」鄭玄云:「艮為手,手上肩也。乾為首。首肩之閒荷物處。乾為天,艮為徑路,天衢象也。」豈脩德之極致兮,將天祚之攸適?
       愍余生之不造兮,造,成也。丁漢氏之中微。丁,當也。氛霓鬱以橫厲兮,羲和忽以潛暉。氛,祲也。霓,日傍之氣。橫厲謂氣盛而陵於天也。羲和,日也。氣盛而日光微,諭王莽篡漢。六柄制于家門兮,王綱漼以陵遟。國語管仲對齊桓公曰:「昔者聖人之理天下也,而慎用其六柄焉。」韋昭注云:「六柄,生、殺、貧、賤、富、貴也。」漼猶摧落也,音千隗反。黎、共奮以跋扈兮,羿、浞狂以恣睢。國語曰:「昔少皞之衰,九黎亂德,人神雜揉,不可方物。」淮南子曰:「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跋扈,強梁也。恣睢,自用之貌也。恣音訾。睢音許維反。羿、浞已見上。睹嫚臧而乘釁兮,竊神器之萬機。易曰:「嫚藏誨盜。」釁,隙也。神器,帝王之位。老子曰:「天下神器,不可為也。」書云:「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機。」思輔弼以媮存兮,亦號咷以詶咨。輔弼謂王莽輔政也。偷,苟且也。號咷,哀呼也。前書王莽策孺子嬰為定安公,莽親執孺子手,流涕歔欷也。嗟三事之我負兮,乃迫余以天威。三事謂三公也。負謂太保甄豐舉也。豈無熊僚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殲夷。左傳曰:「楚白公勝為亂。石乞曰:『市南有熊相宜僚者,若得之,可以當五百人矣。』從白公而見之。與之言,說;告之故,辭;承之以劔,不動。勝曰:『不為利諂,不為威惕,不泄人言以求媚者。』去之。」介,耿介也。我生謂母也。殲,滅也。夷,傷也。言其母老,恐禍及也。庶明哲之末風兮,懼大雅之所譏。詩大雅曰:「旣明且哲,以保其身。」遂翕翼以委命兮,受符守乎艮維。艮,東北之位。謂篆為千乘太守也。恨遭閉而不隱兮,違石門之高蹤。易曰:「天地閉而賢人隱。」論語曰:「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歟?』」揚蛾眉於復關兮,犯孔戒之冶容。楚詞曰:「衆女皆妒余之蛾眉。」詩國風序曰:「氓,刺時也。淫風大行,男女無別,故序其事以風焉。」其詩曰:「乘彼垝垣,以望復關。」毛萇注云:「垝,毀也。復關,君子所近之處也。」易繫辭曰:「冶容誨淫。」鄭玄云:「謂飾其容而見於外曰冶。」懿氓蚩之悟悔兮,慕白駒之所從。詩曰「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注云:「氓,人也。蚩蚩,殷厚之貌。布,幣也。即,就也。言此之人,非買絲來,就我為室家也。」又曰:「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注云:「我欲與汝俱至老,汝反薄我使怨也。」又曰:「皎皎白駒。」諭賢人也。乃稱疾而屢復兮,復猶白也。歷三祀而見許。悠輕舉以遠遁兮,託峻峗以幽處。峻峗謂山也。峗音魚委反。竫潛思於至賾兮,賾,深也。騁六經之奧府。皇再命而紹卹兮,乃云眷乎建武。皇,天也。紹,繼也。卹,憂也。言天憂卹眷顧漢家,所以再命光武也。運欃槍以電埽兮,欃槍,彗也。清六合之土宇。聖德滂以橫被兮,黎庶愷以鼓舞。闢四門以博延兮,彼幽牧之我舉。開闢四方之門,廣求賢也。幽牧謂為幽州刺史所舉也。分畫定而計決兮,豈云賁乎鄙耇,賁,飾也。易曰「束帛戔戔,賁於丘園」也。遂懸車以縶馬兮,絕時俗之進取。歎暮春之成服兮,闔衡門以歸軌。論語曾點曰:「暮春,春服旣成。」衡,橫也,謂橫木為門。軌,跡也。聊優游以永日兮,守性命以盡齒。齒,年也。貴啟體之歸全兮,庶不忝乎先子。論語曰:「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余足。』」注云:「父母全己生之,亦當全而歸之。」忝,辱也。先子謂先人也。孟子曾西曰:「吾先子之所畏。」
       篆生毅,以疾隱身不仕。
       毅生駰,年十三能通詩、易、春秋,博學有偉才,盡通古今訓詁百家之言,善屬文。少游太學,與班固、傅毅同時齊名。常以典籍為業,未遑仕進之事。時人或譏其太玄靜,將以後名失實。駰擬楊雄解嘲,作達旨以荅焉。華嶠書曰:「駰譏楊雄,以為范、蔡、鄒衍之徒,乘釁相傾,誑曜諸侯者也,而云『彼我異時』。又曰,竊貲卓氏,割炙細君,斯蓋士之贅行,而云『不能與此數公者同』。以為失類而改之也。」其辭曰:
       或說己曰:「易稱『備物致用』,『可觀而有所合』,故能扶陽以出,順陰而入。「備物致用」,易繫辭之文也。「可觀而有所合」,序卦之文也。鄭玄注易乾鑿度曰:「陽起於子,陰起於午,天數大分。以陽出離,以陰入坎,坎為中男,離為中女。太一之行,出從中男,入從中女。因陰陽男女之偶為終始也。」春發其華,秋收其實,有始有極,爰登其質。今子韞櫝六經,韞,匣也。櫝,匱也。論語曰:「有美玉,韞櫝而臧諸。」服膺道術,歷世而游,高談有日,俯鉤深於重淵,仰探遠乎九乾,易曰:「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九乾謂天有九重也。離騷天問曰:「圓則九重,孰營度之?」窮至賾於幽微,測潛隱之無源。然下不步卿相之廷,上不登王公之門,進不黨以讚己,讚猶稱也。退不黷於庸人。獨師友道德,合符曩真,抱景特立,與士不羣。蓋高樹靡陰,獨木不林,隨時之宜,道貴從凡。華嶠書作「高樹不庇」。易曰:「隨時之義大矣哉!」老子曰:「和其光而同其塵。」故言道貴從凡。于時太上運天德以君世,憲王僚而布官;太上,明帝也。傳曰:「太上立德。」天德,含弘光大也。易曰:「乃位乎天德。」尚書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商官倍,亦克用乂。」憲,法也。僚,官也。言法三王而建官也。臨雍泮以恢儒,疏軒冕以崇賢;天子辟雍,諸侯頖宮。璧雍者,環之以水,圓而如璧也。頖,半也。諸侯半天子之宮。皆所以立學垂敎也。率惇德以厲忠孝,揚茂化以砥仁義;砥,礪也。選利器於良材,求鏌鋣於明智。吳越春秋曰:「干將,吳人也,造二劔,一曰干將,二曰莫邪。莫邪者,干將之妻名也。干將作劔,采五山之精,合六金之英,百神臨觀,遂以成劔。」說苑曰:「所以尚干將、莫邪者,貴其立斷。所以尚騏驎者,貴其立至。必且歷日曠乆,絲氂猶能栔石,駑馬亦能致遠。是以聦明敏捷,人之美材也。」不以此時攀台階,闚紫闥,三台謂之三階,三公之象也。據高軒,望朱闕,夫欲千里而咫尺未發,八寸為咫。蒙竊惑焉。故英人乘斯時也,文子曰:「智過萬人謂之英,千人謂之俊。」猶逸禽之赴深林,蝱蚋之趣大沛。蚋,小蟲,蚊之類。蚋音芮。說文曰:「秦謂之蚋,楚謂之蚊。」孟子曰:「污池沛澤。」劉熙曰:「沛,水草相半。」胡為嘿嘿而乆沈滯也?」
       荅曰:「有是言乎?子苟欲勉我以世路,不知其跌而失吾之度也。古者陰陽始分,天地初制,制,協韻音之設反。皇綱云緒,帝紀乃設,傳序歷數,三代興滅。昔大庭尚矣,赫胥罔識。大庭、赫胥並古帝王號也。尚,遠也。罔,無也。識,記也。淳樸散離,人物錯乖。高辛攸降,厥趣各違。高辛氏,帝嚳也。道無常稽,與時張弛。隨時弛張,不考之於常道也。失仁為非,得義為是。老子曰:「失道後德,失德後仁,失仁後義,失義後禮。」君子通變,各審所履。故士或掩目而淵潛,莊子曰「北人無澤與舜為友,舜以天下讓之,無澤乃自投清泠之淵,終身不反」也。或盥耳而山棲;盥,洗也。許由字武仲,隱於沛澤之中。堯聞之,乃致天下而讓焉。由以為污,乃臨池洗耳。其友巢父飲犢,聞由為堯所讓,曰:「何以污吾犢口!」牽於上流而飲之。見莊子及高士傳。或草耕而僅飽,伯成子高,唐虞時為諸侯。至禹,去而耕。禹往見之,則耕在野。見呂氏春秋。或木茹而長飢;說苑曰:「鮑焦衣木皮,食木實。」韓詩外傳曰「焦棄其蔬,而立槁死於洛濵」也。或重聘而不來,狂接輿者,楚人也。耕而食。楚王聞其賢,使使者持金百溢、車二駟聘之,曰:「願煩先生理江南。」接輿笑而不應。使者去而遠徙,莫知所之。見莊子。或屢黜而不去;論語曰「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可以去矣。』曰:『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三黜』」也。或冒訽以干進,或望色而斯舉;訽,辱也,音火豆反。新序曰:「伊尹蒙恥辱,負鼎俎以干湯。」論語曰:「色斯舉矣,翔而後集。」舉,協韻音據。或以役夫發夢於王公,高宗夢得說,乃使百工營求諸野,得諸傅巖。孔安國曰:「傅氏之巖,在虞、虢之界,通道所經,有澗水壞道,常使胥靡刑人築護此道。說賢而隱,代胥靡築之以供食。」事見尚書。王公,總而言也。爾雅:「皇、王、后、辟、公、侯,君也。」或以漁父見兆於元龜。戰國策曰:「呂尚之遇文王也,身為漁父。」史記曰:「太公以釣干周西伯。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螭,非熊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西伯獵,果遇太公渭水之陽,與語大說。」元,大也。若夫紛𨑊塞路,凶虐播流,方言云:「𨑊,盛多也。」音奴董反。人有昏墊之戹,主有疇咨之憂,尚書曰:「下人昏墊。」孔安國曰「昏瞀墊溺,皆困水災也。」又曰:「帝曰:咨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有能俾乂。」條垂藟蔓,上下相求。藟,藤也。音壘。詩曰:「南有樛木,葛藟纍之。」於是乎賢人授手,援世之災,孟子曰「天下溺則援之以道,嫂溺則援之以手」也。跋涉赴俗,急斯時也。草行為跋。昔堯含慼而臯陶謨,高祖歎而子房慮;謨,謀也。堯遭洪水,咨嗟憂愁,訪下人有能理者,皐陶、大禹陳其謀。見尚書。史記曰,高祖為項羽所敗,下馬踞鞍而問子房曰:「吾欲捐關以東,誰可與共功者?」子房曰:「九江王布、彭越、韓信。即欲捐之此三人,楚可破也。」禍不散而曹、絳奮,曹參及絳侯周勃,皆從高祖征伐,以定天下也。結不解而陳平權。高祖擊匈奴,至白登,被圍七日,用陳平計得出。及其策合道從,克亂弭衝,乃將鏤玄珪,冊顯功,珪,玉也。詩含神霧曰:「刻之玉版,臧之金匱。」銘昆吾之冶,墨子曰:「昔夏后開使飛廉析金於山,以鑄鼎於昆吾。」蔡邕銘論曰「呂尚作周太師,其功銘於昆吾之鼎」也。勒景、襄之鍾。國語曰:「晉魏顆以其身退秦師于輔氏,其勳銘於景鍾。」此兼言襄也。與其有事,則褰裳濡足,冠挂不顧。褰裳,涉水也。新序曰:「今為濡足之故,不救人溺,可乎?」淮南子曰「禹之趨時,冠挂而不顧,履遺而不取」也。人溺不拯,則非仁也。當其無事,則躐纓整襟,規矩其步。躐音呂涉反。躐,踐也。此字宜從「手」。廣雅云:「擸,持也。」言持纓整襟,修其容止。史記曰:「攝纓整襟。」華嶠書「躐」作「攝」也。德讓不修,則非忠也。是以險則救俗,平則守禮,舉以公心,不私其體。
       今聖上之育斯人也,樸以皇質,雕以唐文。孔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煥乎其有文章。」故言唐文。六合怡怡,比屋為仁。壹天下之衆異,齊品類之萬殊。參差同量,坏冶一陶。坏,土器之未燒者。郭璞注爾雅曰:「坏胎,物之始也。」坏音普才反。羣生得理,庶績其凝。凝,成也。家家有以樂和,人人有以自優。威械臧而俎豆布,六典陳而九刑厝。械謂器械甲兵之屬也。厝謂置之不用也。周禮:「太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理邦國;一曰理典,二曰敎典,三曰禮典,四曰政典,五曰刑典,六曰事典。」左傳曰:「周有亂政而作九刑。」杜預注云:「周之衰,為刑書,謂之九刑。」濟茲兆庶,出於平易之路。雖有力牧之略,尚父之厲,力牧,黃帝臣也。史記,尚父呂望相武王以伐紂。厲謂威容嚴厲。伊、皐不論,奚事范、蔡?伊尹、皐繇、范睢、蔡澤。夫廣厦成而茂木暢,遠求存而良馬縶,廣廈旣成,不求材,故林木條暢也。遠求謂方珍異之物也。存猶止息也。言所求之物旣止,不資良馬之力也。陰事終而水宿臧,立冬之後,盛德在水,陰氣用事,故曰陰事。水宿謂遠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也。月令曰,孟冬之月昏危中,仲冬昏東壁中,季冬昏婁中,孟春昏參中,水星伏臧不見也。場功畢而大火入。爾雅曰:「心為大火。」詩豳風曰:「七月流火。」又曰「九月築場圃」也。方斯之際,處士山積,學者川流,衣裳被宇,冠蓋雲浮。譬猶衡陽之林,岱陰之麓,山南曰陽,山北曰陰。穀梁傳曰:「林屬於山曰麓。」伐尋抱不為之稀,蓺拱把不為之數。八尺曰尋。蓺,殖也。兩手曰拱。數猶穊也。數音疏角反。悠悠罔極,亦各有得。悠悠,衆多也。罔極猶無窮也。亦各有得,言皆自以為得也。彼採其華,我收其實。舍之則臧,己所學也。彼,彼衆人也。論語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臧。」故進動以道,則不辭執珪而秉柱國;呂氏春秋曰:「得伍員者位執珪。」前書音義曰:「古爵名也。」又曰:「柱國,楚官,猶秦之相國也。」復靜以理,則甘糟糠而安藜藿。
       夫君子非不欲仕也。恥夸毗以求舉;夸毗謂佞人足恭,善為進退。非不欲室也,惡登牆而摟處。孟子曰:「踰東家牆摟其處子則得妻,不摟則不得,將摟之乎?」趙岐注云:「摟,牽也。」其字從「手」。「處子,處女也。」叫呼衒鬻,縣旌自表,非隨和之寶也。暴智燿世,因以干祿,非仲尼之道也。華嶠書「因」字作「回」。回,邪也。游不倫黨,苟以徇己,倫謂等倫,黨謂朋黨。徇,營也。言交非其類,苟以營己而已。汗血競時,利合而友。汗血謂勞力也。競時謂趨時也。利合而友,不以道義。子笑我之沈滯,吾亦病子㞕㞕而不已也。㞕㞕猶區區也。先人有則而我弗虧,行有枉徑而我弗隨。枉,曲也。徑,道也。臧否在予,唯世所議。固將因天質之自然,誦上哲之高訓;詠太平之清風,行天下之至順。懼吾躬之穢德,勤百畝之不耘。尚書曰:「穢德彰聞。」禮記曰:「夫人情者,聖王之田也。修禮以耕之,陳義以種之,講學以耨之。」古者夫田百畝。耘,除草也。縶余馬以安行,俟性命之所存。安行,不奔馳也。天命之謂性。言隱居以體命。昔孔子起威於夾谷,解見陳禪傳。晏嬰發勇於崔杼;解見馮衍傳。曹劌舉節於柯盟,曹劌,曹沬也。史記曰,曹沬以勇事魯莊公,為魯將,與齊戰,三敗,莊公懼,乃獻遂邑地以和,猶以為將。齊桓公與莊公會于柯而盟。桓公與莊公旣盟於壇上,曹沬執匕首劫齊桓公,左右莫敢動,乃還魯之侵地。卞嚴克捷於彊禦;新序曰「卞莊子養母,戰而三北,交游非之,國君辱之。及母死三年,齊與魯戰,莊子請從,遂赴敵而鬬,三獲甲首。曰:『夫三北,以養母也。今志節小具,而責塞矣。吾聞之,節士不以辱生。』遂反敵,殺十人而死。君子曰:三北已塞,滅世斷宗,於孝未終」也。范蠡錯埶於會稽,錯,置也,音七故反。埶謂謀略也。史記曰,吳王敗越於夫椒,越王乃以餘兵五千人保於會稽。吳師追而圍之。越王謂范蠡曰:「柰何?」范蠡對曰:「卑辭厚禮以遺之。」句踐乃命大夫種行成於吳。膝行頓首曰:「句踐請為臣,妻為妾。」吳王乃赦越王。越王反國,拊循其士。范蠡曰:「可矣。」乃伐吳。吳師敗,越復棲吳王姑蘇之山也。五員樹功於柏舉;伍子胥名員,楚人也。子胥父誅於楚,子胥挾弓矢而干吳王闔閭,闔閭甚勇之,為興師伐楚,戰於柏舉,楚師敗績。事見穀梁傳。魯連辯言以退燕,史記曰,魯仲連,齊人也。燕將攻下齊聊城,固保守之,田單攻之不下。魯仲連乃為書遺燕將。燕將見書,泣三日,乃自殺。遂平聊城。包胥單辭而存楚;左傳曰,楚昭王為吳所敗,奔隨,申包胥如秦乞師,曰:「
       吳為封豕長蛇,以荐食上國,寡君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立依於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師乃出,軍敗吳而復楚國。
唐且華顛以悟秦,唐且即唐睢也。戰國策曰:「齊、楚伐魏,魏使人請救於秦,不至。魏人有唐睢者,年九十餘矣,西見秦王。秦王曰:『丈人忙然乃遠至此,魏來者數矣,寡人知魏之急矣。』唐且曰:『夫魏,萬乘之國也。稱東藩者,以秦之強也。今齊、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且割地而約從。是王亡一萬乘之魏,而強二敵之齊、楚。』秦王悟,遽發兵救魏。」爾雅曰:「顛,頂也。」華顛謂白首也。甘羅童牙而報趙;甘羅,下蔡人,甘茂孫也。年十二,事秦相呂不韋。秦使張唐往相燕。羅曰:「借臣車五乘,請為張唐先報趙。」不韋乃言之於始皇,召見,使甘羅於趙,趙襄王郊迎。事見史記。童牙謂幼小也。原衰見廉於壺飱,昔趙衰為原大夫,故曰原衰。左傳曰,晉侯問原守於寺人勃鞮,對曰:「昔趙衰以壺飧從徑,餒而不食,故使處原。」見音胡殿反。宣孟收德於束脯;呂覽曰,昔趙宣孟將之絳,見桑下有餓人,宣孟止車下食而餔之,再咽而能視。宣孟問之曰:「汝何為而餓若是?」對曰:「臣官於絳,歸而糧絕,羞行乞,故至行此。」宣子與脯三朐,拜受而弗敢食。問其故。曰:「臣有老母,將以遺之。」宣孟曰:「食之,吾更與汝。」乃復與脯二束。吳札結信於丘木,史記曰:「吳公子季札使過徐,徐君好季札劔,口不敢言。季札知之,為使上國,未獻。洎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劔,繫之徐君冢樹而去。」展季効貞於門女;展季,柳下惠也。韓詩外傳曰:「魯有男子獨處,夜暴風雨至,婦人趨而託之,男子閉戶不納,曰:『吾聞男子不六十不閒居。』婦人曰:『子何不學柳下惠然?嫗不逮門之女,國人不稱其亂焉。』」顏回明仁於度轂,程嬰顯義於趙武。程嬰解見馮衍傳。度轂,未詳。僕誠不能編德於數者,竊慕古人之所序。」
       元和中,肅宗始修古禮,巡狩方岳。駰上四巡頌以稱漢德,辭甚典美,文多故不載。案:駰集有東、西、南、北四巡頌,流俗本「四」多作「西」者,誤。帝雅好文章,自見駰頌後,常嗟歎之,謂侍中竇憲曰:「卿寧知崔駰乎?」對曰:「班固數為臣說之,然未見也。」帝曰:「公愛班固而忽崔駰,此葉公之好龍也。試請見之。」劉向新序曰:「子張見魯哀公,七日,哀公不禮焉而去,曰:『君之好士,有似葉公子高好龍。天龍聞而降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駰由此候憲。憲屣履迎門,屣履謂納履曳之而行,言怱遽也。屣音山爾反。笑謂駰曰:「亭伯,吾受詔交公,公何得薄哉?」遂揖入為上客。居無幾何,帝幸憲第,時駰適在憲所,帝聞而欲召見之。憲諫,以為不宜與白衣會。帝悟曰:「吾能令駰朝夕在傍,何必於此!」適欲官之,會帝崩。
       竇太后臨朝,憲以重戚出內詔命。駰獻書誡之曰:
       駰聞交淺而言深者,愚也;在賤而望貴者,惑也;未信而納忠者,謗也。三者皆所不宜,而或蹈之者,思効其區區,憤盈而不能已也。竊見足下體淳淑之姿,躬高明之量,意美志厲,有上賢之風。駰幸得充下館,序後陳,陳,列也。是以竭其拳拳,敢進一言。
       傳曰:「生而富者驕,生而貴者慠。」生富貴而能不驕慠者,未之有也。今寵祿初隆,百僚觀行,當堯舜之盛世,處光華之顯時,尚書大傳曰:「舜時百工相和為卿雲之歌曰:『卿雲爛兮,糾漫漫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豈可不庶幾夙夜,以永衆譽,弘申伯之美,致周邵之事乎?申伯,周宣王之元舅。周公、邵公皆輔佐周室也。語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論語孔子之言也。言但患立身不處於仁義也。昔馮野王以外戚居位,稱為賢臣,前書曰,馮野王字君卿,妹為元帝昭儀,野王為左馮翊。御史大夫缺,上使尚書選第中二千石,而野王行能第一。近陰衞尉克己復禮,終受多福。陰衞尉,光烈皇后同母弟興也。以謹勑親幸焉。郯氏之宗,非不尊也;史丹封郯,故云郯氏。前書史丹字君仲,魯國人也。祖父恭有女弟,武帝時為衞太子良娣。成帝即位,擢丹為長樂尉,遷右將軍,封為武陽侯,封東海郯之武彊聚,以舊恩見襃賞,賜累千金。陽平之族,非不盛也。重侯累將,建天樞,執斗柄。王氏九侯五大司馬。春秋運斗樞曰:「北斗七星,第一名天樞,第二至第四為魁,第五至第七為杓。杓即柄。前書「斗運中央,制臨四海」。其所以獲譏於時,垂愆於後者,何也?蓋在滿而不挹,位有餘而仁不足也。漢興以後,迄于哀、平,外家二十,保族全身,四人而已。外家,當為后家也。二十者,謂高帝呂后產、祿謀反誅,惠帝張皇后廢,文帝母薄太后弟昭被殺,孝文帝竇皇后從昆弟子嬰誅,景帝薄皇后、武帝陳皇后並廢,衞皇后自殺,昭帝上官皇后家族誅,宣帝祖母史良娣為巫蠱死,宣帝母王夫人弟子商下獄死,霍皇后家破,元帝王皇后弟子王莽篡位,成帝許皇后賜死,趙皇后廢自殺,哀帝祖母傅太后家屬徙合浦,平帝母衞姬家屬誅,昭帝趙太后憂死是也。四人者,哀帝母丁姬,景帝王皇后,宣帝許皇后、王皇后,其家族並全。書曰:「鑒于有殷。」可不慎哉!
       竇氏之興,肇自孝文。前書曰,竇嬰字王孫,孝文皇后從兄子也。孝文時為吳相,孝景時為詹事也。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竇太后之弟長君、少君,退讓君子,不敢以富貴驕人,故云淳淑守道也。安豐以佐命著德,顯自中興。竇融封為安豐侯。內以忠誠自固,外以法度自守,卒享祚國,垂祉於今。夫謙德之光,周易所美;滿溢之位,道家所戒。易曰:「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老子曰:「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故君子福大而愈懼,爵隆而益恭。遠察近覽,俯仰有則,銘諸几杖,刻諸盤杅。太公金匱曰:「武王曰:『吾欲造起居之誡,隨之以身。』几之書曰:『安無忘危,存無忘亡,孰惟二者,必後無凶。』杖之書曰:『輔人無苟,扶人無咎。』」墨子曰:「堯、舜、禹、湯書其事於竹帛,瑑之盤盂。」杅亦盂也。矜矜業業,無殆無荒。如此,則百福是荷,慶流無窮矣。
       及憲為車騎將軍,辟駰為掾。憲府貴重,掾屬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唯駰以處士年少,擢在其閒。憲擅權驕恣,駰數諫之。及出擊匈奴,道路愈多不法,駰為主簿,前後奏記數十,指切長短。憲不能容,稍踈之,因察駰高第,出為長岑長。長岑,縣,屬樂浪郡,其地在遼東。駰自以遠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歸。永元四年,卒于家。所著詩、賦、銘、頌、書、記、表、七依、婚禮結言、達旨、酒警合二十一篇。中子瑗。
       瑗字子玉,早孤,銳志好學,盡能傳其父業。年十八,至京師,從侍中賈逵質正大義,逵善待之,瑗因留游學,遂明天官、歷數、京房易傳、六日七分。解見郎顗傳。諸儒宗之。與扶風馬融、南陽張衡特相友好。初,瑗兄章為州人所殺,瑗手刃報仇,因亡命。會赦,歸家。家貧,兄弟同居數十年,鄉邑化之。
       年四十餘,始為郡吏。以事繫東郡發干獄。發干縣之獄也。獄掾善為禮,瑗閒考訊時,輒問以禮說。其專心好學,雖顛沛必於是。後事釋歸家,為度遼將軍鄧遵所辟。居無何,遵被誅,瑗免歸。
       後復辟車騎將軍閻顯府。時閻太后稱制,顯入參政事。先是安帝廢太子為濟陰王,而以北鄉侯為嗣。瑗以侯立不以正,知顯將敗,欲說令廢立,而顯日沈醉,不能得見。乃謂長史陳禪曰:「中常侍江京、陳達等,得以嬖寵惑蠱先帝,遂使廢黜正統,扶立踈孽。少帝即位,發病廟中,周勃之徵,於斯復見。呂后立惠帝後宮子為少帝,周勃廢之也。今欲與長史君共求見,說將軍白太后,收京等,廢少帝,引立濟陰王,必上當天心,下合人望。伊、霍之功,不下席而立,則將軍兄弟傳祚於無窮。若拒違天意,乆曠神器,則將以無罪并辜元惡。元,大也。書曰:「元惡大憝。」此所謂禍福之會,分功之時。」史記蔡澤說范睢曰:「君獨不觀夫博者乎?或欲大投,或欲分功。今君相秦,坐制諸侯,使天下皆畏秦,此亦秦分功之時也。」禪猶豫未敢從。會北鄉侯薨,孫程立濟陰王,是為順帝。閻顯兄弟悉伏誅,瑗坐被斥。門生蘇祇具知瑗謀,欲上書言狀,瑗聞而遽止之。時陳禪為司隷校尉,召瑗謂曰:「弟聽祇上書,禪請為之證。」弟,但也。司馬相如傳曰:「弟如臨邛。」瑗曰:「此譬猶兒妾屏語耳,願使君勿復出口。」遂辭歸,不復應州郡命。
       乆之,大將軍梁商初開莫府,復首辟瑗。自以再為貴戚吏,不遇被斥,遂以疾固辭。歲中舉茂才,遷汲令。汲,縣名,屬河內。在事數言便宜,為人開稻田數百頃。視事七年,百姓歌之。
       漢安初,大司農胡廣、少府竇章共薦瑗宿德大儒,從政有迹,不宜乆在下位,由此遷濟北相。時李固為太山太守,美瑗文雅,奉書禮致殷勤。歲餘,光祿大夫杜喬為八使,八使見周舉傳。徇行郡國,以臧罪奏瑗,徵詣廷尉。瑗上書自訟,得理出。會病卒,年六十六。臨終,顧命子寔曰:「夫人稟天地之氣以生,及其終也,歸精於天,還骨於地。何地不可臧形骸,勿歸鄉里。其賵贈之物,羊豕之奠,一不得受。」寔奉遺令,遂留葬洛陽。
       瑗高於文辭,尤善為書、記、箴、銘,所著賦、碑、銘、箴、頌、七蘇、瑗集載其文,即枚乘七發之流。南陽文學官志、歎辭、移社文、悔祈、草書埶、七言,凡五十七篇。其南陽文學官志稱於後世,諸能為文者皆自以弗及。瑗愛士,好賔客,盛脩肴膳,單極滋味,不問餘產。居常蔬食菜羹而已。家無擔石儲,當世清之。華嶠書曰「瑗愛士,好賔客,盛脩肴膳。或言其太奢。瑗聞之怒,勑妻子曰:『吾并日而食,以供賔客,而反以獲譏,士大夫不足養如此。後勿過菜具,無為諸子所蚩也。』終不能改,奉祿盡於賔饗」也。
       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少沈靜,好典籍。父卒,隱居墓側。服竟,三公並辟,皆不就。
       桓帝初,詔公卿郡國舉至孝獨行之士。寔以郡舉,徵詣公車,病不對策,除為郎。明於政體,吏才有餘,論當世便事數十條,名曰政論。指切時要,言辯而确,确,堅正也,音口角反。當世稱之。仲長統曰:「凡為人主,宜寫一通,置之坐側。」其辭曰:
       自堯舜之帝,湯武之王,皆賴明哲之佐,博物之臣。故皐陶陳謨而唐虞以興,伊、箕作訓而殷周用隆。伊尹作伊訓,箕子作洪範。及繼體之君,欲立中興之功者,曷甞不賴賢哲之謀乎!凡天下所以不理者,常由人主承平日乆,俗漸敝而不悟,政寖衰而不改,習亂安危,怢不自覩。怢音他沒反。怢,忽忘也。或荒耽嗜欲,不恤萬機;或耳蔽箴誨,厭偽忽真;厭飫姦偽,輕忽至真。或猶豫歧路,莫適所從;或見信之佐,括囊守祿;易曰:「恬囊無咎無譽。」括,結也。結囊不言,持祿而已。或踈遠之臣,言以賤廢。是以王綱縱弛於上,智士鬱伊於下。鬱伊,不申之貌。楚詞曰「獨鬱伊而誰語」也。悲夫!
       自漢興以來,三百五十餘歲矣。政令垢翫,垢,惡也。上下怠懈,風俗彫敝,人庶巧偽,百姓囂然,咸復思中興之救矣。且濟時拯世之術,豈必體堯蹈舜然後乃理哉?期於補䘺決壞,枝柱邪傾,䘺音直莧反,禮記曰:「衣裳䘺裂紉箴請補綴。」柱音陟主反。隨形裁割,要措斯世於安寧之域而已。故聖人執權,遭時定制,權謂變也。遭遇其時而定法制,不循於舊也。步驟之差,各有云設。不彊人以不能,背急切而慕所聞也。背當時之急切,而慕所聞之事,則非濟時之要。蓋孔子對葉公以來遠,哀公以臨人,景公以節禮,非其不同,所急異務也。韓子曰,葉公問政於仲尼。仲尼曰:「政在恱近而來遠。」魯哀公問政於仲尼。仲尼曰:「政在選賢。」齊景公問政於仲尼。仲尼曰:「政在節財。」此云「臨人」「節禮」,文不同也。是以受命之君,每輒創制;中興之主,亦匡時失。昔盤庚愍殷,遷都易民;盤庚,殷王也。自耿遷於亳邑,作書三篇以告之。周穆有闕,甫侯正刑。甫侯即呂侯也。為周穆王訓夏禹用刑之法。並見尚書。俗人拘文牽古,不達權制,竒偉所聞,簡忽所見,烏可與論國家之大事哉!故言事者,雖合聖德,輒見掎奪。掎音居蟻反。賈逵注國語曰:「從後牽曰掎。」何者?其頑士闇於時權,安習所見,不知樂成,況可慮始,前書劉歆曰:「夫可與樂成,難與慮始,此乃衆庶所為耳。」苟云率由舊章而已。其達者或矜名妒能,恥策非己,舞筆奮辭,以破其義,寡不勝衆,遂見擯弃。雖稷、契復存,猶將困焉。斯賈生之所以排於絳、灌,屈子之所以攄其幽憤者也。孝文帝時,賈誼請更定律,令列侯就國,周勃、灌嬰等毀之。屈原為楚三閭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憂愁憤懣,遂作離騷經。夫以文帝之明,賈生之賢,絳、灌之忠,而有此患,況其餘哉!
       量力度德,春秋之義。左氏傳曰,息侯伐鄭,「不度德,不量力」。今旣不能純法八代,故宜參以霸政,八代謂三皇、五帝也。霸政謂齊桓、晉文也。則宜重賞深罰以御之,明著法術以檢之。自非上德,嚴之則理,寬之則亂。何以明其然也?近孝宣皇帝明於君人之道,審於為政之理,故嚴刑峻法,破姦軌之膽,海內清肅,天下密如。密,靜也。薦勳祖廟,享號中宗。筭計見效,優於孝文。及元帝即位,多行寬政,卒以墮損,墮讀曰隳。威權始奪,遂為漢室基禍之主。政道得失,於斯可監。昔孔子作春秋,襃齊桓,懿晉文,歎管仲之功。夫豈不美文、武之道哉?誠達權救敝之理也。左傳,齊桓公伐楚,責以包茅不貢,王祭不供;晉文公召王盟諸侯於踐土;管仲相公子糾而射桓公:此並權變之道也。故聖人能與世推移,而俗士苦不知變,楚詞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與時推移」也。以為結繩之約,可復理亂秦之緒,干戚之舞,足以解平城之圍。易曰:「上古結繩而化,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干,盾也。戚,鉞也。尚書曰,苗人逆命,禹乃舞干羽於兩階,七旬有苗格。前書,高祖被匈奴圍於平城,用陳平計得解。言干戚之舞,非平城之所用也。
       夫熊經鳥伸,雖延歷之術,非傷寒之理;呼吸吐納,雖度紀之道,非續骨之膏。莊子曰:「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也。」黃帝素問曰:「人傷於寒而轉為熱,何也?夫寒盛則生於熱也。」度紀猶延年也。言鳥伸不可療傷寒,吸氣不能續斷骨也。蓋為國之法,有似理身,平則致養,疾則攻焉。夫刑罰者,治亂之藥石也;德敎者,興平之梁肉也。夫以德敎除殘,是以梁肉理疾也;以刑罰理平,是以藥石供養也。方今承百王之敝,值戹運之會。自數世以來,政多恩貸,馭委其轡,馬駘其銜,四牡橫奔,皇路險傾。家語曰:「古者天子以德法為銜勒,以百官為轡策。善御馬者,正銜勒,齊轡策,鈞馬力,和馬心,故口無聲而極千里。善御人者,一其德法,正其百官,均齊人物,和安人心,故刑不用而天下化。」說文曰:「駘,馬銜脫也。」音達來反。皇路,天路也。方將柑勒鞬輈以救之,豈暇鳴和鑾,清節奏哉?何休注公羊傳曰:「柑,以木銜其口也。」柑音巨炎反。勒,馬轡。輈,車轅。鞬猶束也。說苑曰:「鑾設於鑣,和設於軾,馬動則鑾鳴,鑾鳴則和應,行之節也。」昔高祖令蕭何作九章之律,有夷三族之令,黥、劓、斬趾、斷舌、梟首,故謂之具五刑。文帝雖除肉刑,當劓者笞三百,當斬左趾者笞五百,當斬右趾者弃巿。右趾者旣殞其命,笞撻者往往至死,雖有輕刑之名,其實殺也。當此之時,民皆思復肉刑。至景帝元年,乃下詔曰:「笞與重罪無異,幸而不死,不可為民。」乃定律,減笞輕捶。自是之後,笞者得全。此以上並見前書刑法志。以此言之,文帝乃重刑,非輕之也;以嚴致平,非以寬致平也。必欲行若言,當大定其本,使人主師五帝而式三王。式,法也。盪亡秦之俗,遵先聖之風,弃苟全之政,蹈稽古之蹤,復五等之爵,立井田之制。畝百為夫,九夫為井。然後選稷契為佐,伊呂為輔,樂作而鳳皇儀,擊石而百獸舞。尚書曰:「簫韶九成,鳳皇來儀。」又「夔曰:『於余擊石拊石,百獸率舞。』」若不然,則多為累而已。
       其後辟太尉袁湯、大將軍梁兾府,並不應。大司農羊傅、少府何豹上書薦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庭。召拜議郎,遷大將軍兾司馬,與邊韶、延篤等著作東觀。
       出為五原太守。五原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織績,民冬月無衣,積細草而卧其中,見吏則衣草而出。寔至官,斥賣儲峙,為作紡績、織絍、綀縕之具以敎之,民得以免寒苦。杜預注左傳曰:「織絍,織布者。」孔安國論語注曰:「縕,枲也。」是時胡虜連入雲中、朔方,殺略吏民,一歲至九奔命。寔整厲士馬,嚴烽候,虜不敢犯,常為邊最。最為第一。
       以病徵,拜議郎,復與諸儒博士共雜定五經。會梁兾誅,寔以故吏免官,禁錮數年。
       時鮮卑數犯邊,詔三公舉威武謀略之士,司空黃瓊薦寔,拜遼東太守。行道,母劉氏病卒,上疏求歸葬行喪。母有母儀淑德,博覽書傳。初,寔在五原,常訓以臨民之政,寔之善績,母有其助焉。服竟,召拜尚書。寔以世方阻亂,稱疾不視事,數月免歸。
       初,寔父卒,剽賣田宅,廣雅曰:「剽,削也,音匹妙反。」一作「標」。起冢塋,立碑頌。葬訖,資產竭盡,因窮困,以酤釀販鬻為業。時人多以此譏之,寔終不改。亦取足而已,不致盈餘。及仕官,歷位邊郡,而愈貧薄。建寧中病卒。家徒四壁立,無以殯斂,光祿勳楊賜、太僕袁逢、少府段熲為備棺槨葬具,大鴻臚袁隗樹碑頌德。所著碑、論、箴、銘、荅、七言、祠、文、表、記、書凡十五篇。
       寔從兄烈,有重名於北州,歷位郡守、九卿。靈帝時,開鴻都門榜賣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黃綬各有差。其富者則先入錢,貧者到官而後倍輸,或因常侍、阿保別自通達。阿保謂傅母也。是時段熲、樊陵、張溫等雖有功勤名譽,然皆先輸貨財而後登公位。烈時因傅母入錢五百萬,得為司徒。及拜日,天子臨軒,百僚畢會。帝顧謂親倖者曰:「悔不小靳,可至千萬。」靳,固惜之也。靳或作「傿」。說文曰:「傿,引為價也。」音一建反。程夫人於傍應曰:「崔公兾州名士,豈肯買官?賴我得是,反不知姝邪!」姝,美也。言反不知斯事之美也。姝或作「株」。株,根本也。烈於是聲譽衰減。乆之不自安,從容問其子鈞曰:「吾居三公,於議者何如?」鈞曰:「大人少有英稱,歷位卿守,論者不謂不當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烈曰:「何為然也?」鈞曰:「論者嫌其銅臭。」烈怒,舉杖擊之。鈞時為虎賁中郎將,服武弁,戴鶡尾,狼狽而走。烈罵曰:「死卒,父檛而走,孝乎?」以其武官,故罵為卒。或作「孔卒」者,誤也。鈞曰:「舜之事父,小杖則受,大杖則走,非不孝也。」家語曰:「曾子耘瓜,誤傷其根。曾晳怒,建大杖以擊其首。曾子仆地不知人,有頃乃蘇。孔子聞之怒,謂門弟子曰:『參來勿內也。昔瞽叟有子曰舜,瞽叟欲使之,未甞不往,則欲殺之,未甞可得。小箠則待,大杖則逃,不陷父於不義也。』」烈慙而止。烈後拜太尉。
       鈞少交結英豪,有名稱,為西河太守。獻帝初,鈞與袁紹俱起兵山東,董卓以是收烈付郿獄,錮之,鋃鐺鐵鎖。說文曰:「鋃鐺,鎖也。」前書曰:「人犯鑄錢,以鐵鎖鋃鐺其頸。」鋃音郎,鐺音當。卓旣誅,拜烈城門校尉。及李傕入長安,為亂兵所殺。
       烈有文才,所著詩、書、敎、頌等凡四篇。
       論曰: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沈淪典籍,遂為儒家文林。駰、瑗雖先盡心於貴戚,而能終之以居正,則其歸旨異夫進趣者乎!李固,高絜之士也,與瑗隣郡,奉贄以結好。儀禮曰:「士相見之禮,贄冬用雉,夏用腒,奉之曰:『某也欲見無由達。』」腒,乾朐,音渠。由此知杜喬之劾,殆其過矣。寔之政論,言當世理亂,雖鼂錯之徒不能過也。
       贊曰:崔為文宗,世禪雕龍。史記曰:「談天衍,雕龍奭。」劉向別錄曰:「言鄒奭脩飾之文若雕龍文也。」禪謂相傳授也。建新恥㓗,摧志求容。永矣長岑,于遼之陰。不有直道,曷取泥沈。瑗不言祿,亦離冤辱。子真持論,感起昏俗。

本书目录

卷一上 帝紀第一上 光武皇帝
卷一下 帝紀第一下 光武皇帝
卷二 帝紀第二 顯宗孝明帝
卷三 帝紀第三 肅宗孝章皇帝
卷四 帝紀第四 孝和 孝殤皇帝
卷五 帝紀第五 孝安皇帝
卷六 帝紀第六  孝順 孝沖 孝質皇帝
卷七 帝紀第七 孝桓皇帝
卷八 帝紀第八 孝靈皇帝
卷九 帝紀第九 孝獻帝
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
卷十下 皇后紀第十下
卷十一 列傳第一
卷十二 列傳第二
卷十三 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傳第四
卷十五 列傳第五
卷十六 列傳第六
卷十七 列傳第七
卷十八 列傳第八
卷十九 列傳第九
卷二十 列傳第十 銚期 王霸 祭遵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一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竇融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四 馬援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六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七
卷二十八上 列傳第十八上 桓譚 馮衍
卷二十八下 列傳第十八下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九
卷三十上 列傳第二十上
卷三十下 列傳第二十下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 梁統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五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鄭興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卷四十上 列傳第三十上 班彪
卷四十下 列傳第三十下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東海恭王彊 沛獻王輔 楚王英 濟南安王康 東平獻王蒼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袁安
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卷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
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
卷五十 列傳第四十
卷五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 崔駰
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卷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楊震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千乘貞王伉 平春悼王全 清河孝王慶 濟北惠王壽 河閒孝王開 城陽懷王淑 廣宗殤王萬歲 平原懷王勝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卷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卷六十上 列傳第五十上
卷六十下 列傳第五十下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二 荀淑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六
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第五十七
卷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
卷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七十 列傳第六十
卷七十一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七十二 列傳第六十二
卷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七十四上 列傳第六十四上
卷七十四下 列傳第六十四下
卷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
卷七十七 酷吏列傳第六十七 䊸
卷七十八 宦者列傳第六十八
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
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
卷八十上 文苑列傳第七十上
卷八十下 文苑列傳第七十下
卷八十一 獨行列傳第七十一
卷八十二上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上
卷八十二下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下
卷八十三 逸民列傳第七十三
卷八十四 列女傳第七十四
卷八十五 東夷列傳第七十五
卷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
卷八十七 西羌傳第七十七
卷八十八 西域傳第七十八
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傳第七十九
卷九十 列傳第八十
志第一 律曆上
志第二 律曆中
志第三 律曆下
志第四 禮儀上
志第五 禮儀中
志第六 禮儀下
志第七 祭祀上
志第八 祭祀中
志第九 祭祀下
志第十 天文上
志第十一 天文中
志第十二 天文下
志第十三 五行一
志第十四 五行二
志第十五 五行三
志第十六 五行四
志第十七 五行五
志第十八 五行六
志第十九 郡國一
志第二十 郡國二
志第二十一 郡國三 陳留 東郡 東平 任城 泰山 濟北 山陽 濟陰
志第二十二 郡國四 濟南 平原 樂安 北海 東萊 齊國
志第二十三 郡國五 漢中 巴郡 廣漢 蜀郡 犍為 牂牁 越巂 益州 永昌 廣漢屬國 蜀郡屬國 犍為屬國
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
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
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
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
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
志第二十九 輿服上
志第三十 輿服下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