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白话版
白话金史
陈规传
作者:元 · 脱脱等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陈规,字正叔,绛州稷山人。明昌五年(1194)中词赋科进士,南渡为监察御史。贞..三年(1215)十一月,上奏章称:“参政侯挚开始因都西立功,得到越级任用,于是自己请求镇守安抚河北。陛下就让他掌理政事,大概想激励他感恩尽力报效。不久逗留西山,不能进退,等到召他回朝,自己应当推辞避让,却心安理得地处在这个职位,至于察看仓库,规划专卖,怎么是大臣应该做的事。当今国土每日减少,将帅缺人,军士不进行择选锻炼,吃闲饭的众多,郡守县令贪婪残暴,百姓流落逃亡,盗贼蜂起,灾变不息,那就应当日夜研究探讨原因,报告陛下,而挚不曾涉及这些事。希望皇上特赐对他考察,衡量他的才干,量才加以任用,不要使您蒙受天下人的指责。”没有答复。又说“:警巡使冯祥由刀笔吏进升,无其他才能,只会从事残酷刻薄的责罚。因这升职,恐怕助长残暴虐待的风气。请求斥退他来劝勉其他人。”下诏立即罢免冯祥职务,并且告诉规说:“你知道臣子的职分,敢这样说,我十分赞赏。”
       四年(1216)正月,上书说:“看见沿黄河全禁止物资北运,于是使河北吃粮困难,人心不安。从前秦晋为敌,一遇荒年就互相输送粮食,如今皇上在上,一视同仁,怎么可以把一家之民自己限定南方北方,坐视贫困饥饿而不去拯救呢。何况军民拼死御敌,使再缺粮,生存依靠什么?人心一动摇,为害不小。我看应在大阳、孟津等渡口派官监督,过河的物资每石官府收取不超过一半,那么富有人家贪其厚利,人物相聚而去,也许可以公私都可充足。”宰执以河南军队储备为重,要求诏令两渡委官取过河物资八成,二成给民,到春天雨水充足,大兵北回,这才按陈规请求的意见办。皇帝许可。
       三月,上书说:“我因为巡察到徐州。去年河北盗贼红袄军兴起,州里派节度副使纥石烈鹤寿领兵征讨,却大掠良民家属为奴,非常不合适,请求明白告诉有司,凡鹤寿所俘获的都释放,其他各路军人有抢掠本国百姓为奴的,也请一并实施放归。河朔也许可以系着希望,皇上的恩惠没有止境。”事下尚书省,命徐州、归德行院搜求拘留被掠者放掉他们,有隐匿的按掠人为奴婢法定罪,仍旧允许大家举报协助捉拿,按法令付给赏钱,被掠人自己说明也给奖赏。
       四月,又说:“河北临近河州县,通常相距三十里建一个兵营,登记居民为兵。几个兵营设置一名总领官,并以宣差从宜为名。那些人大多是闲散官员,义兵的头目、偏将的部属无赖这类人尤其多,朋友互相邀请宴饮所需费用要下面供给,习以为常。等到敌人来了就躲着不出来,敌人离去又骚扰百姓如初。这帮小人如授以权柄,国家号令的权威不是太轻吗?我说应当都免职,只委托宣抚司从宜谋划足够了。”皇帝许可。
       七月,上奏章说:
       “陛下用上圣宽仁的姿态,面对天地不通的恶运,广开言路以求最好的言论,虽枉妄失实的也不治罪,我愧为皇上的耳目之官,处在可以说话的地方,如果闭口不言,用什么来报答皇上的深恩。我小心地分列陈述八件事,希望皇上不因为我职位低下而废弃,假如无可采用,请求解除我官职作为受禄而不尽职的处罚。
       “一曰:要求大臣以身承担国家百姓的安危。今北兵起自边境,深入我境,大小之战无不胜捷,以致国都被攻破,皇上南迁,中原之民肝脑涂地,大河以北成为匪区,臣每想到这,惊恐不已。况且宰相大臣都是关系国家百姓安危的人,怎么可以不替皇上分忧呢。每朝奏议也不过眼前数件事,只是琐屑小事,相互产生不同意见,都不是拯救时运的迫切的事情。况且最近诏命军队事务,专交枢府处理,尚书省旁观利害,都不过问,认为责任不在自己,这对于避嫌保身的盘算是达到目的了,国家百姓将依赖什么呢?古语说‘:疑则勿任,任则勿疑。’又说‘:谋划要众人,决断靠个人。’陛下既然任命了宰相,怎么能让他亲自处理细小事而不考虑大事呢?希望皇上杰出远断,像军队编制、兵器、普通文书就听凭枢府专门执行。至于战守大计、征讨密谋都要经省院同议可否。那么做大臣知道有什么职责,天下可以治理了。
       “二曰:任用台谏来扩大耳目。人主有管理政事的臣子,有提出议论的臣子。政事之臣由宰相执政,他们负责协调阴阳,成长万物,镇抚四方,厚待百姓,和皇上一起在朝廷处理国家大事。议论之臣是谏官御史,负责和天子辩论善恶、纠正对错。两者怎么能偏向废弃一方呢!从前唐文皇规定中书门下入..议事都叫谏官跟着他,有过错就进谏。我朝虽设谏官,只是充数罢了,每遇议事都叫回避。有的兼任其他职务,有的被省部差使,有的直到结束任职没见过皇上,不出一言而离任。虽有御史,不过要求他督察官吏、查看文书、巡视仓库而已,那些关系国家利害或政令更替改革的大事,就都因为机密而没有听到。万一政事之臣随心所欲、作威作福,或掌握军队的官员因私见败坏成事的机会,皇上怎么能够知道这些?望挑选学问渊博、通晓世务、骨鲠敢说的人作为台谏,凡事关利害都叫他们参与商议,其中或许有不恰当的,全听凭议论,不许兼职和充当省部官员被差遣,如果害怕、顺从不发言就由此贬退。
       “三曰:崇尚节俭以答天意。从前卫文公乘狄人灭国后,迁居楚丘,仅有兵车三十辆,就躬行节约,戴粗帛做的帽子,穿粗布缝的衣服,晚年有马三千匹,于是变为财产丰厚。汉文帝继承秦、项战争的后果,四海困穷,天子不能具备同色的四匹马,就以敦朴示众,身穿黑粗丝织品,脚穿兽皮鞋,没多久天下富足安定,四方国家都臣服。我国自从战争发动以来,州县残毁,存活的又被土寇侵扰,唯独河南稍完整,但皇帝在这里,应花的费用不可估量,要求一路负责全国的供给,反而不困难吗?依靠皇上慈仁,上天爱护保佑,蝗灾过后,去年秋稻、今年夏麦稍微可以支撑。应和上天的关键在于诚实,奉行节俭的天必降福,我私下看见宫中及东宫奉养与平时无异,随朝官吏、各局承应人也未曾有所裁减。至于贵臣、豪族、掌兵官没有人不把奢侈作为时尚,服饰、车马只要豪华富丽。现在京城卖明金衣服及珠玉犀象的比从前日增,全不是克制自己消除灾难之道。愿陛下效法卫文公、汉文帝,凡所献之物要彻底进行节制,罢免闲散官员,减少多余费用,戒除奢侈,禁止明金服饰,期望上天有所系望,太平可致。
       “四曰:选好郡守县令结交民心。当今全天下官吏军队的费用、转运输送建造的劳役,都依靠河南、陕西供给。加之连年蝗灾旱灾,百姓频遇饥荒,进行救济就仓库空了,免除征调就开支不足,想把那些好处还给百姓,只有得到有德有才的郡守县令罢了。当赋役繁多、期限催促紧迫的时候,如筹划有方那么百姓力省而且易办,一旦荒谬背理就有不胜其害的。况且县令的弊病没有比今天更厉害的了。由军卫监当进纳劳效而得官的十居八九,其中的凶暴狡猾之徒趁机贪财放纵,庸懦的权归猾吏。近来虽派官廉察,惩处那些奸诈过度,整治那些松懈软弱,然而替代的也没经过选择,所谓除狼得虎。请求明确告诉尚书省,公选廉洁无私、才能可以治理百姓的人,用来补充州县官。仍旧要清理县令的人选,和要随朝七品、外任六品以上官员各保胜任县令一员,如他日触犯贪赃条例一并跟着定罪。那资历已到正七品,和被任县令的人,都听凭委托治理,有职有权,等到任期届满升职,再命令监察按时巡视,有违法和不能胜任职位的追究治理他们,那么百姓有了好处民心就稳固了。
       “五曰:和群臣多谋划以定大计。近来迁河北军户百万余口到河南,虽然去掉了多余的,所存还有四十二万多,年支粟三百八十余万斛,以致竭尽一路终年的征收,不能够供给这些不耕不战的人。虽无边事,也将坐困,何况兵事方兴,未见停止的日期呢。近来想把他们沿黄河分布,使他们自己种植,然而游荡懒惰的人不知道农事,群饮赌博习以成风,这空烦有司征索课租罢了。几百万人不劳而获而由官方供给,缓之则用缺,急之则民疲,朝廷只这一件事已经不知道如何处理,又凭什么对付敌人呢?这因为开始没有周密的考虑,不估计后果,引来这么大的错误。假使当初迁移时去留征求他们的意见,那么想来的是可以自己供给的家庭,怎用借助官府的供给,那些留下的人必有避难的场所,不必强遣,应当没有今日谋划的困难。古时君主将要举办大事,就与忠于王室的人商讨,与卿士、庶人、卜筮商讨,请求自今凡有大事一定叫省院台谏及随朝五品以上官员共同商议为便。
       “六曰:重视官职的赏赐来劝勉功臣。陛下即位以来,屡施深厚的恩惠与天下同庆,不吝官爵以激励人心,以致有没到任期届满而一连升十级,承应还没有出任职位而已带有骠骑荣誉俸禄的,冗滥之极至于如此,又开卖爵进献之门,那么对披坚执锐拼死阵前的将士怎么勉励呢?官本虚名,只是出于君主之口,而天下之人一心追慕的,在于朝廷爱惜重视。如果不考虑功劳的大小,朝授给一官,暮提升一职,人们也将轻视它而不仰慕了。已经这样的事就不能责怪了,愿陛下珍惜将来,不要让公器成为平常的用具,使功赏为侥幸者所用。又如今天的散官动辄三品,有司很难迁任授职,应在减罢八资内衡量增加阶数,换上好名,也许可能使升官的不至于太快,而国家恩权不失之太轻。
       “七曰:选好将帅以明军法。将是掌握国家命运的人,天下安危所依赖的人。拿万众的生命交给一人,呼吸之间就决定生死,他的责任还不重大吗?自从北兵入境,野战则全军覆没,守城就全郡被杀,怎么能说都是士卒单弱、守备不严呢,只因为庸将不懂用兵之道罢了。古语说‘:日月星不按规道运行,取士为相。四方敌人入侵,拔卒为将。’今天当将帅大都先论出身官品,有的是门阀膏粱之子,有的是亲朋故旧借力相托的一帮人,平居则意气自高,遇敌则首尾退缩,将帅既然自己畏怯,士卒谁肯向前。又平时搜括财物,接受贿赠,士卒为此骚扰百姓而不可禁止。等到率领他们应战,在途中则先后乱行,住宿则排门选屋,恐逼小民,听凭他们勒索,因此要求他们敬畏法律战死沙场,怎么不难呢!况今军官太多,从千户起上有万户、有副统、有都统、有副提控,十羊九牧,号令不一,动不动相互牵制。私下听说国初取天下,元帅以下只有万户,所统军士不下数万人,专制一路怎么在于将领的多少呢!多就难以选配,少则易精。如今的军法,每二十五人为一谋克,四谋克为一千户,谋克之下有蒲辇一人、旗鼓司火头五人,其中能打仗的才十有八人而已。又做头目的挑选其中的健壮之士用来派遣传令,那么这一千户所统不到百人,不足成其队伍了。古代的良将常与士卒同甘苦,如今军官已有俸禄,又有券粮,一天的供给合数十人之用。将帅则丰饱有余,士卒则饥寒不足,何不裁减多余的将省下多出的粮加给军士。请求明白告诉大臣,精选通晓军政的人,分别到各路,编列队伍,一定要五十人为一谋克,四谋克为一千户,五千户为一万户,称之散将。万人设一都统,称之大将,使帅府统帅他们。数不足的都合并,那些副统、副提控及无军虚设都统、万户的全部免去。仍旧令省院大臣及内外五品以上官,各举荐专长谋略、武勇出众、才能可以胜任将帅的人一、二名,不限官品,用来充当万户以上都统、元帅之职。千户以下选军中有谋略武艺为大家所佩服的人充任。申明军法,平时教育检阅,一定要使将帅明白奇正虚实的规律,士兵熟练掌握坐作进退的基本规则。至于弓矢铠仗须令自己背,习惯于劳苦。如果有犯军法,一定惩罚不赦免。那么将帅得人,士气日振,可以等待敌人了。
       “八曰:操练士卒以振兵威。从前周世宗常说:‘兵贵精而不贵多,百农夫不能养一战士,剥削百姓财富养活这些无用之卒怎么办。如果强壮、软弱不分开,众人用什么来勉励。’就大阅部队,顺利地攻克淮南、取三关,兵不血刃,这是选择和操练的威力。唐代魏征说‘:军队在于用什么方法去治理它罢了。统帅强壮的队伍足以无敌于天下,为什么要用弱小的士兵来增虚数。’比较起来,凡战多败,不是由于兵少,正以其多而不分健懦,因此被敌人所利用,两军对阵懦者先逃,健者不能独战就散乱,这是战败的原因。如今不如选差熟悉士兵的公正之官,将已在册军人按他所长而分类考考他。其中的武艺出众者另建一军,加量增加口粮,平时加强训练,按照等级次序给予赏赐。如此,则人人激励,争效所长,而衰懦者也渐渐变为可用了。从前唐文皇出征,常分其军为上中下,凡临敌就观察他们的强弱,使下挡其上,而上挡其中,中挡其下。敌军追逐下军不过追出几步,而上军中军已胜其两军,采用这个方法常常胜利。古时候将帅也有用弱兵舍弃给敌人,关键在预先分开区别,不使混淆罢了。”
       宣宗看了奏章不高兴,诏令交尚书省责问他。宰执讨厌他乱变各事,说所言多不当。于是,陈规惶惧等罪,下诏告诉说“:我当初因陈规有放归山林这样的话,所以叫人责问他,他即用不知道忌讳来推辞,想说我是厌恶他的话而生气。我开始无意加罪,让御史台告诉他。”不久出任徐州帅府经历官。
       正大元年(1224),召为右司谏,多次上奏章论事,随即代理吏部郎中。当时诏令群臣商议修复河中府,陈规与杨云翼等人说:“河中现在成为无人地区,陕西民力疲乏,修复它也不能守,不如用被屯军士量力补治,等到它可以防守到时修复也不晚。”皇帝听从了。不久,因事获罪解除职务。当初,吏部尚书赵伯成因为选拔吏员出身王京与进士王著填开封警巡判官现缺,被王京诉讼免去官职,陈规也跟着获罪。这年十一月,改为充任补缺。十二月,说将帅没有才能,并且推荐几个可以使用的人。
       二年(1225)正月,陈规与台谏同奏五事:一,请求让尚书省提控枢密院,按照大定、明昌成例。二,选拔留下亲卫军。三,淘汰多余军队,减少行枢密院、帅府。四,选大臣任宣抚使,召集逃亡、流落在外的人来充实边防。五、选拔官吏设置处所,议一切节省。大致执行了这些。
       四月,因大旱下诏陈规审理冤案漏案。临行上奏说:“现在河南一路便宜、行院、帅府、从宜一共二十处,陕西行尚书省两个,帅府五个,都可以斟酌事势自行杀人,冤案在这里不在州县。”又说:“雨水不按时就要审理冤案,那么有职办这些事的人该怎么办?”皇帝认为他提得好,但不能有什么作为。
       十一月,皇帝召完颜素兰及规入见,当面告诉说:“宋人随便侵犯边境,我方用轻骑袭击他们,希望他们被打击后请求议和,来使百姓得到休息。宋果然求和,还要用兵吗?你们应该懂得这个意思。”陈规说:“皇帝的军队贵在万无一失,从前光武中兴,所征伐的地方一定攻克,还说‘每一出兵,头须为白’。军队不妄动如此。”皇上认为说得好。四年(1227)三月,皇上召见群臣把陕西事务告诉他们说“:当春,北方马逐渐瘦弱,如等到秋天大军一起开来,用什么来支撑?我已告诉合达尽力决一死战,你们认为怎么样?”又说议和没有好处,撒合辇竭力破坏和议,赛不说:“现在已经派出议和使臣,可中途停止吗?”其余人都无言,独规进言说:“军队虽然难以推测,百闻不如一见。我曾任陕西官,近年又屡到陕西,兵将闲散懦弱,恐怕不可以使用,不像皇上估计的那样。”话没说完,乌西论四和说:“陈规说得不对,臣最近到陕西,军士勇锐,都想一战。”监察御史完颜习显跟着附和,皇上点头表示同意。又一般地议了议和议。规回答说“:和议本非上策,又不可必成,然而如今时势逼我们不得不这样。假使对方不愿意答应我们,还可以激励将士,以待其变。”皇上不以为然。第二日,又令群臣集体在省中商议,想停止和议,群臣大多认为和议有利。于是下诏行省斟酌遣发,而此事竟不行。
       十月,陈规与右拾遗李大节上奏章,弹劾同判大睦亲事撒合辇谄媚、弄权、纳贿和处理问题不公等事。为此撒合辇终于出任中京留守,朝廷为这高兴。五年(1228)二月,又和大节一起提出三事:一,将帅出征每次被近臣牵制,不能专擅。二,近侍送交、宣布、传达旨意,公然接受贿赠,丧失朝廷礼仪,应一切禁绝。三,罪同罚异,用什么来使用人?皇帝赞许并接受了。
       当初,宣宗曾召文绣署令王寿孙做大红半身绣衣,并且告诫他不要让陈规等人知道。等到做成,进献,召寿孙问说“:曾经让陈规那帮人知道没有?”王寿孙叩头说:“我在宫廷服侍,凡是宫省大小事不敢对外人说,何况是亲自被皇上教诲的事呢。”皇帝因此叹息说“:陈规如果知道,一定用不应华丽装饰来规劝我,我实在怕他说。”陈规议论事情没有宽容,朝中声望十分高,凡宫中提出事情,皇帝一定说“:恐怕陈规有意见。”一时近臣恳切评论,皇上只怕陈正叔,他挺然成为当时正直名士。后出任中京副留守,没有到任,去世,士人评论十分痛惜。
       陈规博学能文,诗也做得合辙入格律。为人刚毅质朴诚实,有古人风度,坚持学习到老不废。浑源刘从益见到他上书的八事,叹息说:“宰相材料。”每与人论及时事总是愤怒惋惜,因为伤心他的建议不被实施。南渡后,谏官称颂许古、陈规,而规不用揭发别人的阴私来树自名,更被敬重。死的那天,家无一金,知己朋友安葬了他。儿子叫良臣。

本书目录

《金史》简介
金朝祖先
太祖本纪
太宗本纪
熙宗本纪
海陵本纪
世宗本纪
宣宗本纪
哀宗本纪
景祖昭肃皇后传
熙宗悼平皇后传
完颜跋黑传(附完颜崇成传)
完颜劾孙传(附完颜蒲家奴传)
完颜斡者传(附完颜璋传)
完颜勖传(附完颜宗秀传)
石显传
完颜欢都传
完颜阿鲁补传
完颜撒改传
完颜习不失传
完颜斡鲁传
完颜娄室传
完颜银术可传
完颜彀英传
完颜阿离合懑传
完颜宗尹传
完颜宗雄传
完颜阿邻传
完颜宗翰传
完颜宗望传
完颜宗本传
完颜杲传
完颜宗弼传
完颜昌传
刘彦宗传
时立爱传
韩企先传
郦琼传
宇文虚中传
王伦传
熙宗二子传
斜卯阿里传
郭药师传
萧恭传
完颜习不主传
纥石烈胡剌传
郭企忠传
萧仲恭传
高松传
完颜光英传
张通古传
张浩传
耶律安礼传
祁宰传
耨碗温敦思忠传
完颜昂传
高桢传
白彦敬传
张景仁传
完颜永中传
完颜永蹈传
完颜永功传
完颜永成传
李石传
完颜福寿传
纥石烈志宁传
仆散忠义传
徒单合喜传
纥石烈良弼传
石琚传
唐括安礼传
魏子平传
孟浩、田珏传
梁肃传
移剌子敬传
高德基传
张九思传
高礯传
完颜撒改传
庞迪传
蒲察世杰传
曹望之传
徒单克宁传
完颜宗浩传
夹古清臣传
移剌履传
张万公传
蒲察通传
梁襄传
路伯达传
裴满亨传
张大节传
韩锡传
刘仲洙传
移剌益传
完颜匡传
完颜纲传
徒单镒传
孙即康传
李革传
路铎传
完颜伯嘉传
张炜传
承晖传
仆散端传
耿端义传
李英传
仆散安贞传
田琢传
完颜弼传
完颜仲元传
完颜阿邻传
完颜阿里不孙传
纳坦谋嘉传
奥屯忠孝传
蒲察思忠传
完颜礳传
程礵传
任熊祥传
范拱传
王礶传
杨伯雄传
萧贡传
温迪罕缔达传
张翰传
张礷传
张行简传
刘炳传
术虎高琪传
高汝砺传
张行信传
胥鼎传
侯挚传
完颜素兰传
陈规传
许古传
杨云翼传
赵秉文传
冯璧传
李献甫传
古里甲石伦传
强伸传
完颜思烈传
完颜合达传
移剌蒲阿传
完颜赛不传(附完颜按春传)
完颜白撒传
白华传
斜卯爱实传
石家奴传
乌古论元忠传
徒单四喜传
韩礟传
胡砺传
王竞传
杨伯仁传
王庭筠传
王若虚传
麻九畴传
元好问传
褚承亮传
杜时升传
宋可传
王予可传
范承吉传
傅慎微传
刘焕传
高闾山传
蒲察合住传
张仲轲传
梁礽传
刘完素传
张元素传
完颜元宜传
纥石烈执中传
张觉传
移剌窝斡传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