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白话版
白话金史
完颜匡传
作者:元 · 脱脱等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完颜匡本名撒速,始祖九世孙。他曾替豳王允成干事,做他府上教读。大定十九年(1179),章宗十多岁了,显宗命詹事乌林答愿挑选品行忠厚谨慎、才学完备渊博的人,让他教章宗兄弟。过了月余,愿报告显宗说:“豳王府教读完颜撒速、徐王府教读仆散讹可二人,可派去教皇孙兄弟。”显宗说:“主管教幼子,须用忠厚谨慎的人。”不久,在承华殿西便殿召见撒速,显宗问他的年龄,回答说:“臣生的那年,海陵从上京迁往中都,时间在壬申(1152)。”显宗说:“二十八岁了,詹事却说三十岁,为什么呢?”匡说:“臣年龄只是这样大,詹事说臣要出入皇上居住的地方,故意加几岁说说罢了。”显宗回头对近臣说“:忠厚老实人啊!”下令选日子,让皇孙行弟子对老师礼。七月丁亥,宣宗、章宗都上了学。显宗说:“每天先教汉字,至申时汉字课上完,教女真小字,学习国朝语。”于是赏赐酒及彩色丝织品。不久,世宗诏令匡、讹可一起任太子侍读。
       寝殿小底驼满九住问匡说:“伯夷、叔齐是怎样的人?”匡说:“孔子曾赞许夷、齐追求仁得到仁。”九住说:“你们学习古书的,只要前人说的话就信。夷、齐随便离开他的亲人,不吃周朝的饭饿死在首阳山,讲仁的人原来就是这样吗?”匡说“:不是,古代道德高尚的人维护他们的道义,推行他们的主张。伯夷想实现父亲的意愿别离他的国家,叔齐重视他叔父的志向告别他的国家。武王讨伐纣王,夷、齐牵住马规劝。纣王死,殷变成周,夷、齐不吃周朝的饭终于因饿而死。像这样明确君臣的名分,为天下后人考虑得如此周全且又深远,不是道德高尚的人能做到吗?”此时,世宗到春水,显宗同随,九住与匡在马上相互说着慢慢落到队伍后面了,显宗怪九住迟到,问道“:为什么掉队?”九住把与匡对话的事报告了他,显宗感叹说:“不用女真文翻译经史,凭什么知道这些,世宗建立女真科举制度,用经史做教材,才能了解到它的如此深奥呵。”他连连称赞好,对九住说“:《论语》上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不知道不豁达,强词夺理责难人,从这看来,人们学和不学,难道不相差很大吗?”
       显宗曾对中侍局都监蒲察查剌说:“入殿小底完颜讹出、侍读完颜撒速,与我同族,你知道此事吗?”回答说:“不知道。”显宗说:“撒速,是始祖九代孙。讹出,是保活里后代。始祖兄弟都不是平凡人,你怎能知道这呢!”显宗命匡做睿宗功德歌,教章宗唱它。歌词说:“我祖睿宗,积有厚德。国福有传,储君当立。满朝疑惧,独他决策。征伐三秦,慑敌归降。富平百万,望风奔仆。神恩光大,时雨春阳。神化遍润,春生冬藏。”大概取自宗翰与睿宗商定立熙宗为帝,及平定陕西在富平大败张浚的故事。二十三年(1183)三月万春节,显宗叫章宗唱此歌进酒。世宗惊讶地问“:你们这些人怎么知道此事?”显宗回报说“:我读《睿宗皇帝实录》,想让儿子知道创业的艰难,命侍读撒速创作歌词教他们。”世宗大喜,对着诸王侍臣说:“我怀念睿宗皇帝功德,担心子孙没法知道,皇太子能怀念过去做歌曲教育他的儿子,真是大好事,我高兴透了。你们也应该反复练习背诵,来纪念祖宗的功劳。”叫章宗反复唱了四遍,酒喝得极欢,一夜才结束。
       二十五年(1185),完颜匡考中礼部策论进士。这年,世宗在上京,显宗监国。三月甲辰,皇宫组织考试,前一日癸卯,读卷官吏部侍郎李晏、棣州防御使把内剌、国史院编修官夹谷衡、国子助教尼庞古鉴到朝禀报,考题问:“契敷五教,皋陶明五刑,是以刑措不用、比屋可封。今欲兴教化,措刑罚,振纪纲,施之万世,何术可致?”匡考完试,第二天入见,显宗问对策说什么,匡说:“我熟读策题问实施教育及施行刑法两事,不清楚‘振纪纲’一句,只对两事做了对策,策一定不会选中。”显宗叫匡背所对的策,背完,说“:这样也应算符合要求。”匡说:“编修衡、助教鉴专长选校,一定不会选中。”事后,匡果然落榜,显宗爱惜他,对侍臣说“:我只想问教化刑罚两事,却添振纪纲一句,命删去,李晏固执不同意,如今果然误人了。”对侍正石敦寺家奴、唐括曷答说:“侍读二十一年(1181)府试不中,我本不想叫他再试,怕伤其志,今天却落了榜,让人心中不痛快。”这年初只取四十五人,显宗命添五人,仆散讹可考中第四十五名,以后被授职书画直长。匡与讹可都担任侍读,匡特别受到宠爱。显宗对匡说:“你不必因为讹可考取了不高兴,只要好好教金源郡王,什么官不能来呢!”这年,显宗去世,章宗兼任大兴尹,封为原王,授右丞相职,立为皇太孙。匡仍做太孙侍读。二十八年(1188),匡参加诗赋考试,漏写诗题下注字,没有考中,特别被赏赐为考取,任命担任中都路教授,仍担任侍读。
       章宗即位后,授职近侍局直长,历任本局副使、局使、提点太医院,升为翰林直学士。出使宋国,皇上命令暂改名为弼,以避宋祖名讳,此事载《本纪》。匡升任秘书监,仍兼太医院、近侍局事,再兼大理少卿。升任签书枢密院事,兼职如前。承安元年(1196),行院在抚州。河北西路转运使温窻代理六部事,负责军中的伙食管理和军饷发放,屈意待匡,把马和钱送给匡,还私下用公款补助匡的宴会费。监察御史姬端修告发这件事,而皇上正要把边事委托给匡,就把他的奏折扣住不发。三年(1198),匡入奏边事,住五天,回到军队。不久回朝等到了尚书左丞的空缺,兼撰写国史,进献《世宗实录》。
       章宗设置提刑司,专管督察官员的贬退和提拔,当时号为外台。匡与司空襄、参政揆上奏说:“息民不如减官,我朝过去没有提刑司,皇统、大定期间每几年派遣官员下去查访考察,郡县治理得好。自立此官,希望能下情上达,如今却是非混淆,白麻烦您处理。从古无提点刑狱专掌举荐之权的,如皇上不想匆忙变更,不应使其兼有采访不贪和有才人的职责。每年派人监察亲自检查,仍不定期派人访廉。”章宗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于是有了监察体访官。
       当初,匡在抚州执掌院务,障葛将攻边境,正好西南路通事黄掴按出让乌都鰕部知道了敌人的阴谋,迅速报告行院做好准备,迎击障葛,将其打败,按出被授予八品官,升四级。匡升三级。匡上书请求将所升三级让给其兄奉御赛一。皇帝赞赏他的行为,同意他的请求。匡改任枢密副使,授予世袭谋克之爵位。
       宋主让韩..胄任丞相。..胄曾多次为国使,颇知我朝虚实。等到为丞相,与苏师旦一起倡议报仇,并亲身执行其罪恶计划,修补军械,增加兵力,始不敢公开声称征伐,只是用边疆小小骚扰以试探朝廷。泰和五年(1205)正月,侵入确山地区夺民马。三月,烧平氏镇,抢劫百姓财物,夺取邓州白亭巡检家的钱财,拿走官印逃跑。遂平县抓获宋人王俊,唐州俘获宋朝间谍李忤。俊是襄阳的士兵,忤是建康人。俊说宋人在江州、鄂、岳等地聚集重兵,储备甲仗,整修战舰,约定在五月进攻。忤说..胄称金朝在西北连年用兵,国困民竭,可以得遂北伐意愿,并让修建建康宫,劝宋主建都建康节制各道。河南统军司奏请增兵戒备。诏令平章政事仆散揆为河南宣抚使,登记各道兵丁,搜求战马,在临洮、德顺、秦、巩等地各安置弓手四千人。诏令揆送公文给宋人问“:为什么要动兵?”宋人托辞说“:因为有盗匪。边臣没处理好,今已贬退。”
       宋人开始有犯边境的征兆,太常卿赵之杰、知大兴府承晖、中丞孟铸都说:“江南兵败以后,自救不暇,恐怕不会毁约。”匡说“:对方设置忠义保捷军,拿先世开宝、天禧做年号,怎么会忘统一中国呢?”大理卿畏也说:“宋兵攻围城邑,动辄数千人,不能视为小骚扰。”皇上问参政思忠,思忠极力诉说宋人毁约的罪状,与匡、畏力的意见一样,皇上认为是这样。等到河南统军使纥石烈子仁出使宋国回来,报告宋主以礼相待,并无异志。皇上询问匡“:你认为怎么样?”匡曰“:子仁说得对。”皇上吃惊地说“:你先前怎么主张的,如今中途变卦了!”匡缓答道:“子仁防守边界,不乱生事,是他的职责。《书》说‘有备无患’,在于陛下的圣断。”于是,撤销河南宣抚司,仆散揆还朝。
       六年(1206)二月,宋人攻陷散关,夺取泗州、虹县、灵壁。四月再次诏仆散揆在汴京行省事,节制各军。不久,用匡为右副元帅。揆请匡先攻取光州,还军悬瓠,与大军合力南下。匡上奏说:“仆散揆大军渡淮,宋人聚兵襄、沔观察唐、邓动静,汴京守兵很少,有被牵制之患,请发唐、邓兵。”皇帝同意,派前锋都统乌古论庆寿带八千骑兵攻枣阳,派左翼提控完颜江山以五千骑兵取光化,右翼都统乌古孙兀屯取神马坡,都攻克了。匡军驻扎白虎粒,都统完颜按带取随州,乌古论庆寿扼守赤岸,截断襄汉道路。宋随州守将雷太尉逃跑,就攻克了随州。于是,宋邓城、樊城守兵都溃败。皇帝下诏勉励,告诫各军不得掳掠焚毁城邑。匡进军围困德安,分派各将巡行占领安陆、应城、云梦、汉川、荆山等县,副统蒲察攻宜城县取了它。十二月击败宋军二万人于信阳东,下诏说:“你统帅军队出兵境外屡打胜仗,消灭了敌兵,安抚了降者,日日开辟疆土。对方凭借汉、江作为险阻,而你鞭马而渡,如履平地,平定荆楚,已不是难事,虽是上天保佑如此顺利,也有你谋划的功劳。更要考虑远大些,来合我的心意。”匡进献俘获女子百人。诏令匡暂代尚书右丞,行省事,仍任右副元帅。
       吴曦带领蜀汉归附,诏令匡先攻取襄阳做蜀汉屏障。完颜福海在白石石谷打败宋援助襄阳的兵马,接着攻取谷城县。仆散揆得病,军队返回,到蔡,病重,诏令右丞相宗浩代之。七年(1207)二月,揆病逝。匡久围襄阳,士卒疲惫,瘟疫流行,恰巧宗浩到汴,匡这才解脱军务到京师朝见,转任左副元帅,皇帝在天香殿赐宴,回军许州。九月,宗浩去世,匡任平章政事,兼左副元帅,封定国公,代宗浩统帅诸军,在汴京行省。
       当初,仆散揆刚至汴,平定河南各匪,这才重金收买了韩..胄族人元靓,让他到宋朝行反间计。元靓渡过淮河,宋督视江、淮兵马事岳宗山报告了宋主。这时,宋主、..胄见兵屡败而为之忧虑,想求和又没有借口,得到宗山的奏章,即命派人护元靓北归,请求议和。宗山派部下刘..送元靓向揆陈述议和的想法,揆说:“称臣割地,献出首先挑起事端之臣,然后才能议和。”宋主因而密令岳宗山,叫他归罪边将以请求和议。等到宗浩代揆,方信孺到,宗浩认为方信孺轻佻不可信,传书宋人,果真想请和,当派朱致知、吴..、李大性、李璧来。..胄得报大喜过望,于是在建康召见张岩,降为福建观察使,归罪苏师旦,贬到岭南。这时李璧已为参政,不可派。朱致知、吴..已死,李大性知福州,道远不能立即赶来。就派左司郎中王籹来,到濠州,匡派人询问称臣等几件事落实情况。籹以宋主、..胄真心求和相告并因此请求,按靖康二年(1127)正月请和的例子,世为伯侄国,增年贡银、绢三十万两、匹,犒军钱三百万贯,等到议和定下来后即函送苏师旦等的首级。籹到汴,把..胄的书信递交元帅府,匡再次责问之,籹恳请说“:此事实在出自朝廷的旨意,不是我能做主的。”匡看他不是乱说,于是全奏明了皇上。章宗诏令匡传书宋人,应当函送..胄头赎淮南地,改犒军钱为银三百万两。于是宋吏部侍郎史弥远定计杀韩..胄,弥远掌管国政,和好从此成了。
       在这时,朝廷商议各军已攻取的关隘不可归还宋朝。王籹带宋参政钱象祖书信来。大意说:
       “我私下想到从前和好时,得到大金先皇帝准许以淮河为界。今贵国遵循先皇帝圣意,依旧是从盱眙至唐、邓划界,这是已故皇帝先施以恩惠,当今皇帝予以成全的结果。然我们在东南立国,吴蜀相依,如今川陕关隘贵国如果占有它,则是撤蜀之门户,不能保蜀,用什么来巩固吴?现已增加岁币到三十万,表达歉意的钱三百万贯,在连年战争之后,严重的人亡天灾,这钱难道容易置办聚集?但边界裂痕已开始和议,小小的表示悔过的钱,不得不努力遵旨承办。更承蒙皇上改划为输银三百万两,在我朝应不敢因此违反,然而竭尽我国钱财,取完人民血汗,恐怕不是大金皇帝抛弃过去成见策划未来、互爱南北的心意吧!
       “主上仁慈宽厚,谨守信誓,怎么会有用兵的意图?仅因为..胄引发的罪过造成事端,迷国欺君,以至于如此。因此皇帝奋发英断,大力纠正国法,对结党之徒处死、贬斥而不宽恕。今贵国欲使斩送..胄是不知他已死了。..胄确实本来就平庸愚蠢,依仗权势偏听偏信使国家受害,而导致..胄误国的人是苏师旦。师旦已被贬斥,..胄还尽力庇护他,嘱托方信孺谎报他已死,最近追究这事,师旦已执行斩首。假如贵国最终给予川陕关隘的优惠,所改划的银两当尽力齐备,师旦首级也会传送来,以感谢贵国。
       “本朝与贵国通好以来,譬如一家叔侄,本来应当融洽,不幸下面人在这之间争斗,于是造成隔阂。一日好比侄子幡然悔悟,斥退奴仆,引咎谢罪,那么先前的怨仇便可消失,如果斤斤计较,反伤骨肉之情。只吴蜀相互为头尾,关隘关系蜀的安危,所以冒昧地详加说明,始终坚持盟约,使南北有卸除重负之期,四方没有战乱的祸患,是我们整个国家最大愿望。”
       这时,陕西宣抚司请求增派新得关隘守兵万人。王籹陈述说:如蒙归还川陕关隘,韩..胄头必当函送,遵从上国的命令。匡上奏说:“关隘之事,臣开始也疑惑,如今要增守兵万人,军营内外的劳役,食物军饷的慰劳,费用必广。祖宗所以不攻取的原因,因为关隘只能保住自己罢了,非有益于战。假设能够入侵,放在平地,用精锐骑兵践踏,没有一个能逃脱。对方一再哀求归还的原因,因为以前依仗其坚固还被摧毁,现在居然失去,这样感到无一日之安。一定要说兵力夺得不可赐还,那汉上各郡都是肥沃宜农宜桑之地,枣阳、光化归顺之民有数万户,与陕右比较轻重可知,只不过在皇上的一句话罢了。”诏书答复说:“..胄,敌之巨头,既然被函送首级,宋悔过服从可称得上诚心。”匡于是遣送王籹回去,又写信说“:宋国承担背叛盟约的罪责,自己表明悔过,我主德行度量宽广如天,不忍心最终与宋断绝,宽容地予以教诲,准许再成和议,用来爱护安定宋朝的恩惠至深至厚。昨日尊奉皇上指示,如能斩送韩..胄,慢慢商议归还淮南地。来信说韩..胄已死,将用苏师旦头换之,竟这样掩饰欺骗。至于犒军银两要等到归还关隘之后再尽心筹集,这些都违我皇的训示。到王籹上书报告,如蒙归还川陕关隘,那韩..胄的头一定函送。皇上指示斩送..胄首级时,本欲换淮南地,不给陕西关隘。王籹所陈述的也不是开始谈好的事理,我不敢专断,全部报告了皇上。接受如下旨意:‘我从百姓着想,已赦免宋朝的罪行,小小关隘怎么值得计较,既然能函送韩..胄的头,陕西关隘可以赐还。’如今皇上这样仁爱的教导,体现我国宽厚仁慈怜悯体恤委曲求全的心意,立即修订盟书,携带文本、礼物让赔罪的人到朝廷来。”
       王籹走时,匡要求先送叛逃驱掠的人,然后割还淮南、川、陕,又对方盟书草本中有犯庙讳的文字和文意不得体的,下令改掉。宋人提出叛亡驱掠的人散在州县,一时行文拘拿,不易聚集。今已四月,农事已晚,边民连年流离失所,扶老携幼,奔走在路上,盼望恢复生产,过这农时,就失去一年希望。岁币犒军钱财很多,非十天半月可办。钱象祖又上书来,大致说:“私下见到大金皇帝前日圣旨,如能斩送韩..胄首,沿淮之地一起按皇统、大定年间确定的边界为定。又看今来圣旨,既能送..胄首,陕西关隘可一起赐还。由此看到皇上仁慈宽大,开始并没有说一定等到发送了被驱掠的官兵,才退兵交界之语。誓书草本添改的地方,先后抄录后携本呈上,并将..胄首函送,和管押纳合、道僧、李全家人一起送还。希望您按大金皇帝划定旨意,下令行下沿边界和陕西之地属,等候..胄首到达边界,即便调回军马,归还淮南和川、陕关隘地界。所有驱掠官兵留下有什么好处,现已据实行文查问发送。那使者礼物岁币等已出发到真、扬间,等候喜报,绵延不断送往边界,等你们接取。”
       匡得钱象祖书信,马上详细做了汇报。皇上下诏说“:我因为百姓的缘故顺从请求,称臣割地尚且放宽,区区小节何足深较。那..胄、师旦首级及各叛逃官兵到濠州,即听任赔罪的使者入界,军队当马上撤还,川陕关隘等岁币犒军银队列到下蔡,再商量日子归还。”匡得诏书,马上通知宋人,让他们按诏书办。
       泰和八年(1208)闰四月乙未,宋献韩..胄、苏师旦首级到元帅府,匡派平南抚军上将军纥石烈贞带着..胄、师旦首级和捷报报告皇上。五月九日,派户部尚书高汝砺、礼部尚书张行简奏告天地,武卫军都指挥使徒单镛奏告太庙,御史中丞孟铸奏告社稷。这天,皇上驾临应天门,立黄麾仗,接受..胄、师旦的左耳。尚书省报告捷报,亲王百官起坐上表祝贺。献左耳于庙社,把报捷文书公布中外。在要道上用竹杆高挑..胄、师旦头和两人画像,百姓任意观看,然后油漆他们的头藏到军器库。丙辰,匡到京师入朝,升官两级,赐玉带、金一百两、银一千五百两、绢三十段,免去元帅府职位,仍到枢密院供职。六月五日,宋赔罪使者许奕、吴衡等入见。癸未,以宋人请和,诏告全国。
       十一月二十日,章宗去世,匡接受遗诏,立卫绍王为帝。其遗诏大致说:“皇叔卫王,接续世宗的血脉,从元妃处集聚了厚福,人望所归,天命也轮到他了。现在我根据太祖皇帝传位于极公正的人的意思,给他帝位,在我灵柩前即皇帝位。《礼经》记载有嫡立嫡、无嫡立庶,如今我的宫人怀孕的有两位,已告之新帝,如其中有男孩当立为太子,如都是男子,选择可立的立之。”二十一日,卫绍王即位。二十二日,章宗宫人范氏伤了胎气。大安元年(1209)四月,平章政事仆散端、左丞孙即康上奏:“承御贾氏产期已过三月,有人告元妃李氏叫贾氏假说有孕。”下令赐死元妃李氏和承御贾氏。当初,章宗病重,匡与元妃同受遗诏立卫王,匡想独占决定册立的功劳,于是陷害李氏至死。几天后,匡被授予尚书令,封申王。大安元年(1209)十二月,去世。
       匡侍奉显宗,深受恩遇。从章宗幼年,匡任侍讲读与他最亲近,列位将相,依仗宠幸刚愎自用,以贿赂给人官做。承安中,调配赏赐人口土地,匡竟擅自占有济南、真定、代州上等好田,百姓原有产业都要夺到手,并在限制以外自己另取。皇帝知道这事,不以为罪,只用安州边吴泊旧放围场地、奉圣州官府闲田交换,在以前自占土地产业的全应还给百姓。宣宗曾对侍臣说“:撒速过去曾接受别人的玉吐鹘,然后给那人官职,这怎么是宰相做的事呢?”

本书目录

《金史》简介
金朝祖先
太祖本纪
太宗本纪
熙宗本纪
海陵本纪
世宗本纪
宣宗本纪
哀宗本纪
景祖昭肃皇后传
熙宗悼平皇后传
完颜跋黑传(附完颜崇成传)
完颜劾孙传(附完颜蒲家奴传)
完颜斡者传(附完颜璋传)
完颜勖传(附完颜宗秀传)
石显传
完颜欢都传
完颜阿鲁补传
完颜撒改传
完颜习不失传
完颜斡鲁传
完颜娄室传
完颜银术可传
完颜彀英传
完颜阿离合懑传
完颜宗尹传
完颜宗雄传
完颜阿邻传
完颜宗翰传
完颜宗望传
完颜宗本传
完颜杲传
完颜宗弼传
完颜昌传
刘彦宗传
时立爱传
韩企先传
郦琼传
宇文虚中传
王伦传
熙宗二子传
斜卯阿里传
郭药师传
萧恭传
完颜习不主传
纥石烈胡剌传
郭企忠传
萧仲恭传
高松传
完颜光英传
张通古传
张浩传
耶律安礼传
祁宰传
耨碗温敦思忠传
完颜昂传
高桢传
白彦敬传
张景仁传
完颜永中传
完颜永蹈传
完颜永功传
完颜永成传
李石传
完颜福寿传
纥石烈志宁传
仆散忠义传
徒单合喜传
纥石烈良弼传
石琚传
唐括安礼传
魏子平传
孟浩、田珏传
梁肃传
移剌子敬传
高德基传
张九思传
高礯传
完颜撒改传
庞迪传
蒲察世杰传
曹望之传
徒单克宁传
完颜宗浩传
夹古清臣传
移剌履传
张万公传
蒲察通传
梁襄传
路伯达传
裴满亨传
张大节传
韩锡传
刘仲洙传
移剌益传
完颜匡传
完颜纲传
徒单镒传
孙即康传
李革传
路铎传
完颜伯嘉传
张炜传
承晖传
仆散端传
耿端义传
李英传
仆散安贞传
田琢传
完颜弼传
完颜仲元传
完颜阿邻传
完颜阿里不孙传
纳坦谋嘉传
奥屯忠孝传
蒲察思忠传
完颜礳传
程礵传
任熊祥传
范拱传
王礶传
杨伯雄传
萧贡传
温迪罕缔达传
张翰传
张礷传
张行简传
刘炳传
术虎高琪传
高汝砺传
张行信传
胥鼎传
侯挚传
完颜素兰传
陈规传
许古传
杨云翼传
赵秉文传
冯璧传
李献甫传
古里甲石伦传
强伸传
完颜思烈传
完颜合达传
移剌蒲阿传
完颜赛不传(附完颜按春传)
完颜白撒传
白华传
斜卯爱实传
石家奴传
乌古论元忠传
徒单四喜传
韩礟传
胡砺传
王竞传
杨伯仁传
王庭筠传
王若虚传
麻九畴传
元好问传
褚承亮传
杜时升传
宋可传
王予可传
范承吉传
傅慎微传
刘焕传
高闾山传
蒲察合住传
张仲轲传
梁礽传
刘完素传
张元素传
完颜元宜传
纥石烈执中传
张觉传
移剌窝斡传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