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新唐書(繁體版)
卷二百一十六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下 吐蕃下
作者:北宋 · 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等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永泰、大曆間,再遣使者來聘,於是戶部尚書薛景仙往報。詔宰相與吐蕃使者盟。俄寇靈州,掠宜祿,郭子儀精甲三萬戍涇陽,入屯奉天。靈州兵破虜二萬,上級五百首。景仙與倫泣陵偕來,請境鳳林關,而路悉等十五人又來。三年,虜引衆十萬復攻靈州,略邠州。先是,尚悉結自寶應後數入邊,以功高請老,而贊磨代之,為東面節度使,專河、隴。邠寧馬璘、朔方將白元光再破其衆,獲馬羊數千,劍南亦破虜萬人。尚悉摩復來朝。天子以虜數入塞,詔治守障,徙當、悉、柘、靜、恭五州,皆據險以守。
       八年,虜六萬騎侵靈州,敗民稼,進寇涇、邠,渾瑊與戰不利,副將死,略數千戶。瑊整卒夜襲其營;涇原馬璘以兵掩之潘原,射豹皮將死,軍中哭,乃遁去。璘收所俘士及男女而還。郭子儀又破其衆十萬。
       九年,帝遣諫議大夫吳損脩好,虜亦使使者入朝。於是子儀屯邠州,李抱玉屯高壁,馬璘屯原州,李忠臣屯涇州,李忠誠屯鳳翔,臧希讓屯渭北,備虜之入。明年,西川節度使崔寧破虜於西山。虜攻臨涇、隴州,次普潤,焚掠人畜;與抱玉戰義寧,破之;道涇州,璘尾追,敗之於百里。又明年,崔寧破虜故洪節度、氐、蠻、党項等兵,斬首萬級,禽酋領千人,牛羊廩鎧甚衆,獻之朝。吐蕃不得志,入掠黎、雅,於是劍南兵合南詔與戰,破之,禽大籠官論器然。又侵坊州,取党項牧馬。崔寧攻望漢城,破之。山南西道節度使張獻恭戰岷州,吐蕃走。寧破西山三路及邛南兵,斬首八千級。十三年,虜大酋馬重英以四萬騎寇靈州,塞漢、御史、尚書三渠以擾屯田,為朔方留後常謙光所逐,重英殘鹽、慶而去。乃南合南詔衆二十萬攻茂州,略扶、文,遂侵黎、雅。時天子已發幽州兵馳拒,虜大奔破。
       初,虜使數至,留不遣,所俘虜口,悉部送江南。德宗即位,先內靖方鎮,顧歲與虜确,其亡獲相償,欲以德綏懷之,遣太常少卿韋倫持節歸其俘五百,厚給衣褚,切敕邊吏護亭障,無輒侵虜地。吐蕃始聞未信,使者入境,乃皆感畏。
       是時,乞立贊為贊普,姓戶盧提氏,曰:「我乃有三恨:不知天子喪,不及弔,一也;山陵不及賻,二也;不知舅即位,而發兵攻靈州,入扶、文,侵灌口,三也。」即發使者隨倫入朝。帝又遣倫還蜀俘。虜以倫再至,歡甚,授館,作聲樂,九日留,以論欽明思等五十人從獻方物。
       明年,殿中少監崔漢衡往使,贊普猥曰:「我與唐舅甥國,詔書乃用臣禮卑我。」又請雲州西盡賀蘭山為吐蕃境,邀漢衡奏天子。乃遣入蕃使判官常魯與論悉諾羅入朝,道贊普語,且引景龍詔書曰「唐使至,甥先與盟,蕃使至,舅亦將親盟」;贊普曰「其禮本均。」帝許之,以「獻」為「進」,「賜」為「寄」,「領取」為「領之」。以前宰相楊炎不通故事為解,并約地於賀蘭。其大相尚悉結嗜殺人,以劍南之敗未報,不助和議,次相尚結贊有謀,固請休息邊人,贊普卒用結贊為大相,乃講好。
       漢衡與其使區頰贊偕來,約盟境上。拜漢衡鴻臚卿,以都官員外郎樊澤為計會使,與結贊約;且告隴右節度使張鎰同盟。澤與結贊約盟清水,以牛馬為牲。鎰欲末其禮,乃紿結贊曰:「唐非牛不田,蕃非馬不戰,請用犬、豕、羊。」結贊聽諾。將盟,乃除地為壇,約二國各以二千士列壝外,冗從立壇下。鎰與幕府齊映齊抗、鴻臚漢衡、計會使于及澤、魯皆朝服,結贊與論悉頰藏、論臧熱、論利陀、論力徐等對升壇,刑牲壇北,雜其血以進,約:「唐地涇州右盡彈箏峽,隴州右極清水,鳳州西盡同谷,劍南盡西山、大度水。吐蕃守鎮蘭、渭、原、會,西臨洮,東成州,抵劍南西磨些諸蠻、大度水之西南。盡大河北自新泉軍抵大磧,南極賀蘭橐它嶺,其間為閑田。二國所棄戍地毋增兵,毋創城堡,毋耕邊田。」旣盟,請鎰詣壇西南隅浮屠幄為誓。於是升壇大享,獻酬乃還。
       帝命宰相、尚書與虜使者盟長安,而清水之約,疆埸不定,復令漢衡決於贊普,乃克盟。於是宰相李忠臣盧杞關播崔寧、工部尚書喬琳、御史大夫于頎、太府卿張獻恭、司農卿段秀實、少府監李昌夔、京兆尹王翃、金吾衛大將軍渾瑊與區頰贊等同盟京城之右郊,禮如清水。前二月告廟,齊,三日,關播跪讀載書,已盟乃大享。詔左僕射李揆為入蕃會盟使,還區頰贊等。
       朱泚之亂,吐蕃請助討賊,詔右散騎常侍于頎持節慰撫,太常少卿沈房為安西、北庭宣慰使以報之。渾瑊用論莽羅兵破泚將韓旻於武亭川。初,與虜約,得長安,以涇、靈四州畀之。會大疫,虜輒引去。及泚平,責先約求地。天子薄其勞,第賜詔書,償結贊、莽羅等帛萬匹,於是虜以為怨。
       貞元二年,詔倉部郎中趙建往使,而虜已犯涇、隴、邠、寧,掠人畜,敗田稼,內州皆閉壁。游騎至好畤,左金吾將軍張獻甫、神策將李昇曇等屯咸陽,河中渾瑊、華州駱元光援之。以左監門將軍康成使焉。尚結贊屯上砦原,亦令使論乞陀來請盟。鳳翔李晟遣部將王佖以銳兵三千夜入汧陽,明日,薄其中軍,虜驚潰走,結贊僅自脫。虜衆二萬侵鳳翔,李晟擊卻之,因襲破摧沙堡,燒儲廥,斬守者。吐蕃攻鹽、夏,刺史杜彥光、拓拔乾暉不能守,悉其衆南奔,虜遂有其地。天子以邊人殘沒,下詔避正殿,痛自咎。詔駱元光經略鹽、夏。
       三年,命左庶子崔澣、李銛踵使。結贊得鹽、夏,皆戍以兵,乃自屯鳴沙,然饋餉數困。於是駱元光、韓游瓌濱塞而屯,馬燧次石州,跨河相掎角。結贊大懼,屢請盟,天子不許。即以貴將論頰熱厚賂乞和於燧,燧以為情,身入見天子,諸將以燧入,皆守壁不戰。結贊遽還走,馬多死,士不能步,有飢色。澣始至鳴沙,傳詔讓結贊破約陷鹽、夏,對曰:「本以武亭功未償乃來,又候碑仆,疆埸不明,故行境上。涇州乘城自保,鳳翔李令不納吾使,雖康成等來,皆不能致委曲。我日望大臣而卒無至者,我故引還。鹽、夏守將懼吾衆,以城丐我,非我敢攻也。若天子復許盟,虜之願也,唯所命,當以鹽、夏還唐。」又言清水盟,大臣少,故約易壞,請悉遣宰相元帥二十一人會盟。并言靈鹽節度使杜希全、涇原節度使李觀,外蕃所信,請主盟。帝復使澣報結贊曰:「希全守靈州,有分地,不可以越境;觀旣徙官,以渾瑊為盟會使。」約五月盟清水,使先效二州,以驗虜信。結贊辭清水非吉地,請會原州之土梨樹,乃歸二州。天子從之。
       瑊來受命,拜漢衡兵部尚書以副瑊。瑊率師二萬待期,詔駱元光助之。宰相議所盟地,左神策將馬有鄰建言:「土梨樹林薈巖阻,兵易詭伏,不如平涼夷漫坦直,且近涇,緩急可保也。」乃定盟平涼。瑊約結贊,主客均以兵三千至壇外,誕從四百叩壇,以游軍交邏相入。將盟,結贊伏精騎三萬于西,縱邏騎出入瑊軍,瑊將梁奉貞亦駷馬入虜軍營,陰執之,而瑊不知也。客請瑊等具冠劍,皆就幄更衣,從容胖肆。虜忽三伐鼓,衆譟而興,瑊不知所出,走幄後,得馬不銜而馳,十里始得銜。虜追,矢若雨不傷也,至元光營乃脫。裨將辛榮兵數百據北阜與虜戰,矢盡乃降。判官韓弇、監軍宋鳳朝死之。漢衡與判官鄭叔矩路泌、掌書記袁同直、列將扶餘準馬寧孟日華李至言樂演明范澄馬弇、中人劉延邕俱文珍李朝清等六十人皆被執,士死者五百,生獲者千餘人。漢衡語虜曰:「我,崔尚書也,結贊與我善。若殺我,結贊亦殺若。」乃不死。人負一木,以繩三約之,係其髮驅之;夜則杙地繫而仆,蒙以罽,守者寢其上。始結贊將劫希全、觀,急以銳兵直趣京師,旣不克,又欲禽瑊等,擣虛入寇,其謀本然。旣引去,至故原州,坐帳中見漢衡等,慢言:「渾瑊戰武功,我力也。許裂地償我,而自食其言。吾旣作金枷,將必得瑊以見贊普,乃今失之,徒致公等,無益也。當使人歸報。」初,漢衡遇亂,從史呂溫身蔽兵,溫傷而漢衡脫,虜人嘉其義,厚給養之。結贊屯石門,以俱文珍、馬寧、馬弇歸唐,而囚漢衡、叔矩河州,辛榮廓州,扶餘準鄯州。帝猶使中人齎詔書賜結贊,拒不受。虜戍鹽、夏,涉春疫大興,皆思歸。結贊以騎三千迎之,火二州廬舍,頹郛堞而去,杜希全分兵保之。帝哀漢衡等陷辱,下詔賜其子七品官,叔矩、泌、弇、日華、榮、至言、澄、良賁、演明一子八品官,袁同直而下一子九品官。以決勝軍使唐良臣屯潘原,神策將蘇太平屯隴州。結贊召漢衡、日華、延邕至石門,以五騎送境上,遣使者奉表來。李觀曰:「有詔不內吐蕃使者。」受漢衡等,放其使。
       結贊以羌、渾衆屯潘口,傍青石嶺,三分其兵趨隴、汧陽間,連營數十里,中軍距鳳翔一舍,詭漢服,號邢君牙兵,入吳山、寶雞,焚聚落,略畜牧、丁壯,殺老孺,斷手剔目,乃去。李晟嘗蹶大木塞安化隘處,虜過,悉焚之。詔神策將石季章壁武功,良臣移師百里城。虜又剽汧陽、華亭男女萬人以畀羌、渾,將出塞,令東向辭國,衆慟哭,投塹谷死者千數。吐蕃又入豐義,圍華亭,絕汲道。守將王仙鶴請救於隴州,刺史蘇清沔合太平兵赴之,虜逆戰,太平不勝,引還。虜日千騎四掠,隴兵不敢出。虜積薪將焚華亭,仙鶴以衆降。清沔潛兵大象龕,夜半,約城中舉火燭天,虜衆驚,因襲其營,乃去。更攻連雲堡,飛石投中,井皆滿。為虛梁絕塹而升,守將張明遠降于虜。虜分捕山間亡人及牛羊率萬計,涇、隴、邠之民蕩然盡矣。諸將曾不能得一俘,但賀賊出塞而已。連雲堡,涇要地也,三垂峭絕,北據高,虜所進退,候火易通。旣失之,城下即虜境,每蓺稼,必陳兵于野,故多失時。是歲,三州不宿麥。虜數千騎犯長武城,城使韓全義拒之。韓游瓌兵不出,於是虜安行邠、涇間,諸屯西門皆閉,虜治故原州保之。帝取所獲吐蕃生口不二百,徇諸市以安京師。
       四年五月,虜三萬騎略涇、邠、寧、慶、鄜五州之鄙,焚吏舍民閻,係執數萬。韓全義以陳許兵戰長武,無功。初,吐蕃盜塞,畏春夏疾疫,常以盛秋。及是得唐俘,多厚給產,質其孥,故盛夏入邊。尚悉董星、論莽羅等又寇寧州,張獻甫拒斬裁百級,轉剽鄜、坊乃去。
       五年,韋皐以劍南兵戰臺登,殺虜將乞臧遮遮、悉多楊朱,西南少安。不三年,盡得巂州地。久之,北庭沙陀別部叛,吐蕃因是陷北庭都護府,安西道絕。獨西州人尚為唐守。
       八年,寇靈州,陷水口,塞營田渠。發河東、振武兵,合神策軍擊之,虜引還。又寇涇州,掠田軍千人,守捉使唐朝臣戰不利。山南西道節度使嚴震破虜于芳州,取黑水壁,焚積聚。自虜得鹽州,塞防無以障遏,而靈武單露,鄜、坊侵迫,寇日以驕,數入為邊患。帝復詔城之,使涇原、劍南、山南深入窮討,分其兵,毋令專向東方。詔朔方河中晉絳邠寧兵馬副元帥渾瑊、朔方靈鹽豐夏綏銀節度都統杜希全、邠寧節度使張獻甫、右神策軍行營節度使邢君牙、夏綏銀節度使韓潭、鄜坊丹延節度使王栖曜、振武麟勝節度使范希朝合兵三萬,以左神策將軍胡堅、右神策將軍張昌為鹽州行營節度使,板築之,役者六千人,餘皆陣城下。九年始栽,閱二旬訖功,而虜兵不出,遂以兼御史大夫紇干遂與兼中丞杜彥光戍之。當是時,韋皐功最多,破堡壁五十餘所,敗其南道元帥論莽熱沒籠乞悉蓖;又與南詔破之于神川,于鐵橋,皐俘馘三萬,降首領論乞髯湯沒藏悉諾硉。
       十二年,寇慶州及華池,殺略吏人。是歲,尚結贊死。明年,贊普死,其子足之煎立。邢君牙築永信城于隴州以備虜,虜使者農桑昔來請脩好,朝廷以其無信,不受。韋皐取新城,虜治劍山、馬嶺,進寇臺登,巂州刺史曹高仕擊卻之,禽籠官,斬級三百,獲馬、糧、械數千。
       十四年,韓全義破虜于鹽州。十六年,靈州破虜于烏蘭橋,韋皐拔末恭、顒二城。十七年,寇鹽州,陷麟州,殺刺史郭鋒,湮隍墮陴,係居人,掠党項諸部,屯橫槽烽。虜將徐舍人者,語俘道人延素曰:「我乃司空英公裔孫也。武后時,家祖以兵尊王室不克,子孫奔播絕域,今三世矣。我雖握兵,心未嘗忘歸也,願不能自拔耳。」陰使延素夜逸。又言:「吾按邊求資糧,至麟而守者無備,遂入之。知郭使君勳臣家,欲全安之,不幸死亂兵。」語方已,會飛鳥使至,召其軍還,遂引去。飛鳥,猶傳騎也。
       韋皐出西山與虜戰,破之雅州。籠官馬定德本虜之知兵有策慮者,周知山川險易,每用兵,常馳驛計議,授諸將以行。比年寇黎、巂,皐常折其兵,定德畏得罪,遂來降,因定昆明諸蠻。吐蕃以下屢叛,大侵靈州。時皐圍維州,贊普使論莽熱沒籠乞悉蓖兼松州五道節度兵馬都統、羣牧大使,引兵十萬援維州。皐率南詔兵薄險設伏以待,纔使千人嘗敵。乞悉蓖見兵寡,悉衆追,墮伏中,兵四合急擊,遂禽之,獻京師。明年,吐蕃使者論頰熱復來,右龍武大將軍薛伾往報。
       二十年,贊普死,遣工部侍郎張薦弔祠,其弟嗣立,再使使者入朝。
       順宗立,以左金吾衛將軍田景度、庫部員外郎熊執易持節往使。永貞元年,論乞縷勃藏歸金幣、馬牛助崇陵,有詔陳太極廷中。
       憲宗初,遣使者脩好,且還其俘。又以使告順宗喪,吐蕃亦以論勃藏來。後比年來朝,然以五萬騎入振武拂鵜泉,萬騎至豐州大石谷,鈔回鶻還國者。
       五年,以祠部郎中徐復往使,并賜缽闡布書。缽闡布者,虜浮屠豫國事者也,亦曰「缽掣逋」。復至鄯州擅還,其副李逢致命贊普,復坐貶。虜以論思邪熱入謝,且歸鄭叔矩、路泌之柩,因言願歸秦、原、安樂州。詔宰相杜佑等與議中書,論思邪熱拜于廷,佑荅拜堂上,復以鴻臚少卿李銛、丹王府長史吳暈報之。自是朝貢歲入。又款隴州塞,丐互市,詔可。
       十二年,贊普死,使者論乞髯來,以右衛將軍烏重玘、殿中侍御史段鈞弔祭之。可黎可足立為贊普,重玘以扶餘準、李驂偕歸。準,東明人,本朔方騎將;驂,隴西人,貞元初戰沒于虜者。使者知不死,求之,乃得還。詔以準為澧王府司馬,驂嘉王友。
       吐蕃使論矩立藏來朝,未出境,吐蕃寇宥州,與靈州兵戰定遠城,虜不勝,斬首二千級。平涼鎮遏使郝玼又破虜兵二萬,夏州節度使田縉破其衆三千,詔留矩立藏等不遣。劍南兵拔峨和、栖雞城。十四年,乃歸矩立藏等。吐蕃節度論二摩、宰相尚塔藏、中書令尚綺心兒總兵十五萬圍鹽州,為飛梯、鵝車攻城,刺史李文悅拒之,城壞輒補,夜襲其營,晝出戰,破虜萬人,積三旬不能拔。朔方將史敬奉以奇兵繞出虜背,大破之,解圍去。
       始,沙州刺史周鼎為唐固守,贊普徙帳南山,使尚綺心兒攻之。鼎請救回鶻,踰年不至,議焚城郭,引衆東奔,皆以為不可。鼎遣都知兵馬使閻朝領壯士行視水草,晨入謁辭行,與鼎親吏周沙奴共射,彀弓揖讓,射沙奴即死,執鼎而縊殺之,自領州事。城守者八年,出綾一端募麥一斗,應者甚衆。朝喜曰:「民且有食,可以死守也。」又二歲,糧械皆竭,登城而謼曰:「苟毋徙佗境,請以城降。」綺心兒許諾,於是出降。自攻城至是凡十一年。贊普以綺心兒代守。後疑朝謀變,置毒靴中而死。州人皆胡服臣虜,每歲時祀父祖,衣中國之服,號慟而藏之。
       穆宗即位,遣祕書少監田洎往告,使者亦來。虜引兵入屯靈武,靈州兵擊卻之。又犯青塞烽,進寇涇州,瀕水而營,綿五十里。始洎至牙,虜欲會盟長武,洎含糊應之。至是顯言:「洎許我盟,我是以來。」逼涇一舍止。詔右軍中尉梁守謙為左右神策軍、京西北行營都監,發卒合八鎮兵援涇州,貶洎郴州司戶參軍,以太府少卿邵同持節為和好使。初,夏州田縉裒沓,党項怨之,導虜入鈔,郝玼與戰,多殺其衆。李光顏又以邠兵至,乃引去。復遣使者來。南略雅州,詔方鎮與虜接者謹備邊。
       長慶元年,聞回鶻和親,犯清塞堡,為李文悅所逐。乃遣使者尚綺力陀思來朝,且乞盟,詔許之。崔植、杜元穎、王播輔政,議欲告廟。禮官謂:「肅宗、代宗皆嘗與吐蕃盟,不告廟。德宗建中之盟,將重其約,始詔告廟。至會平涼,不復告,殺之也。」乃止。以大理卿劉元鼎為盟會使,右司郎中劉師老副之,詔宰相與尚書右僕射韓皐、御史中丞牛僧孺、吏部尚書李絳、兵部尚書蕭俛、戶部尚書楊於陵、禮部尚書韋綬、太常卿趙宗儒、司農卿裴武、京兆尹柳公綽、右金吾將軍郭鏦及吐蕃使者論訥羅盟京師西郊。贊普以盟言約:「二國無相寇讎,有禽生問事,給服糧歸之。」詔可。大臣豫盟者悉載名於策。方盟時,吐蕃以壯騎屯魯州,靈州節度使李進誠與戰大石山,破之。虜遣使者趙國章來,且致宰相信幣。
       明年,請定疆候,元鼎與論訥羅就盟其國,敕虜大臣亦列名于策。元鼎踰成紀、武川,抵河廣武梁,故時城郭未隳,蘭州地皆粳稻,桃李榆柳岑蔚,戶皆唐人,見使者麾蓋,夾道觀。至龍支城,耋老千人拜且泣,問天子安否,言:「頃從軍沒于此,今子孫未忍忘唐服,朝廷尚念之乎?兵何日來?」言已皆嗚咽。密問之,豐州人也。過石堡城,崖壁峭豎,道回屈,虜曰鐵刀城。右行數十里,土石皆赤,虜曰赤嶺。而信安王禕、張守珪所定封石皆仆,獨虜所立石猶存。赤嶺距長安三千里而贏,蓋隴右故地也。曰悶怛盧川,直邏娑川之南百里,臧河所流也。河之西南,地如砥,原野秀沃,夾河多檉柳。山多柏,坡皆丘墓,旁作屋,赬塗之,繪白虎,皆虜貴人有戰功者,生衣其皮,死以旌勇,徇死者瘞其旁。度悉結羅嶺,鑿石通車,逆金城公主道也。至麋谷,就館。臧河之北川,贊普之夏牙也。周以槍纍,率十步植百長矟,中剚大幟為三門,相距皆百步。甲士持門,巫祝鳥冠虎帶擊鼓,凡入者搜索乃進。中有高臺,環以寶楯,贊普坐帳中,以黃金飾蛟螭虎豹,身被素褐,結朝霞冒首,佩金鏤劍。缽掣逋立于右,宰相列臺下。唐使者始至,給事中論悉荅熱來議盟,大享於牙右,飯舉酒行,與華制略等,樂奏秦王破陣曲,又奏涼州、胡渭、錄要、雜曲,百伎皆中國人。盟壇廣十步,高二尺。使者與虜大臣十餘對位,酋長百餘坐壇下,上設巨榻,缽掣逋升,告盟,一人自旁譯授于下。已歃血,缽掣逋不歃。盟畢,以浮屠重為誓,引鬱金水以飲,與使者交慶,乃降。
       元鼎還,虜元帥尚塔藏館客大夏川,集東方節度諸將百餘,置盟策臺上,遍曉之,且戒各保境,毋相暴犯。策署彝泰七年。尚塔藏語元鼎曰:「回鶻小國,我嘗討之,距城三日危破,會國有喪乃還,非我敵也。唐何所畏,乃厚之?」元鼎曰:「回鶻有功,且如約,未始妄以兵取尺寸地,是以厚之。」塔藏默然。元鼎踰湟水,至龍泉谷,西北望殺胡川,哥舒翰故壁多在。湟水出蒙谷,抵龍泉與河合。河之上流,繇洪濟梁西南行二千里,水益狹,春可涉,秋夏乃勝舟。其南三百里三山,中高而四下,曰紫山,直大羊同國,古所謂崑崙者也,虜曰悶摩黎山,東距長安五千里,河源其間,流澄緩下,稍合衆流,色赤,行益遠,它水并注則濁,故世舉謂西戎地曰河湟。河源東北直莫賀延磧尾殆五百里,磧廣五十里,北自沙州,西南入吐谷渾寖狹,故號磧尾。隱測其地,蓋劍南之西。元鼎所經見,大略如此。
       虜遣論悉諾息等入謝,天子命左衛大將軍令狐通、太僕少卿杜載荅之。是歲,尚綺心兒以兵擊回鶻、党項,小相尚設塔率衆三萬牧馬木蘭梁。比歲,使者獻金盎、銀冶犀、鹿,貢犛牛。
       寶曆至大和,再遣使者朝。五年,維州守將悉怛謀挈城以降,劍南西川節度使李德裕受之,收符章仗鎧,更遣將虞藏儉據之。州南抵江陽岷山,西北望隴山,一面崖,三涯江,虜號無憂城,為西南要扞。會牛僧孺當國,議還悉怛謀,歸其城。吐蕃夷誅無遺種,以怖諸戎。自是比五年虜使來,必報。所貢有玉帶、金皿、獺褐、犛牛尾、霞3cb2、馬、羊、橐它。
       贊普立幾三十年,病不事,委任大臣,故不能抗中國,邊候晏然。死,以弟達磨嗣。達磨嗜酒,好畋獵,喜內,且凶愎少恩,政益亂。開成四年,遣太子詹事李景儒往使,吐蕃以論集熱來朝,獻玉器羊馬。自是國中地震裂,水泉湧,岷山崩;洮水逆流三日,鼠食稼,人飢疫,死者相枕藉。鄯、廓間夜聞鼙鼓聲,人相驚。
       會昌二年,贊普死,論贊熱等來告,天子命將作監李璟弔祠。無子,以妃綝兄尚延力子乞離胡為贊普,始三歲,妃共治其國。大相結都那見乞離胡不肯拜,曰:「贊普支屬尚多,何至立綝氏子邪?」哭而出,用事者共殺之。
       別將尚恐熱為落門川討擊使,姓末,名農力,「熱」猶中國號「郎」也,譎詭善幻,約三部得萬騎,擊鄯州節度使尚婢婢,略地至渭州,與宰相尚與思羅戰薄寒山。思羅敗走松州,合蘇毗、吐渾、羊同兵八萬保洮河自守,恐熱謂蘇毗等曰:「宰相兄弟殺贊普,天神使我舉義兵誅不道,爾屬乃助逆背國耶?」蘇毗等疑而不戰,恐熱麾輕騎涉河,諸部先降,并其衆至十餘萬,禽思羅縊殺之。
       婢婢,姓沒盧,名贊心牙,羊同國人,世為吐蕃貴相,寬厚,略通書記,不喜仕,贊普彊官之。三年,國人以贊普立非是,皆叛去。恐熱自號宰相,以兵二十萬擊婢婢,鼓鼙、牛馬、橐它聯千餘里,至鎮西軍,大風雷電,部將震死者十餘人,羊、馬、橐它亦數百。恐熱惡之,按軍不進。婢婢聞之,厚幣詒書約驩,恐熱大喜曰:「婢婢,書生,焉知軍事。我為贊普,當以家居宰相處之。」於是退營大夏川。婢婢遣將厖結心、莽羅薛呂擊恐熱於河州之南,伏兵四萬,結心據山射書極罵,恐熱怒甚,盛兵出鬬。結心偽北,恐熱追至數十里,莽羅薛呂以伏兵衷擊,大風雨,河溢,溺死甚衆,恐熱單騎而逃。旣不得志,尤猜忍殺戮,部將岌藏、豐贊皆降,婢婢厚遇之。明年,恐熱復攻鄯州,婢婢分兵五道拒守,恐熱保東谷山,堅壁不出。岌藏繚以重柵,斷汲道,旬日,恐熱走薄寒山,募散卒稍至,得數千人,復戰鶡雞山,再戰南谷,皆大敗。兵挐仍歲不解。
       大中三年,婢婢屯兵河源,聞恐熱謀度河,急擊之,為恐熱所敗。婢婢統銳兵扼橋,亦不勝,焚橋而還。恐熱間出雞頂嶺關,馮硤為梁攻婢婢,至白土嶺,敗其將尚鐸羅榻藏,進戰犛牛硤。婢婢將燭盧鞏力欲負硤自固以困恐熱,大將磨離羆子不從,乃辭疾先歸。羆子急擊恐熱,一戰而死。婢婢糧盡,引衆趨甘州西境,以拓拔懷光居守,恐熱麾下多歸之。
       恐熱大略鄯、廓、瓜、肅、伊、西等州,所過捕戮,積尸狼藉,麾下內怨,皆欲圖之。乃揚聲將請唐兵五十萬共定其亂,保渭州,求冊為贊普,奉表歸唐。宣宗詔太僕卿陸耽持節慰勞,命涇原、靈武、鳳翔、邠寧、振武等兵迎援。恐熱旣至,詔尚書左丞李景讓就問所欲。恐熱倨夸自大,且求河渭節度使,帝不許。還過咸陽橋,咄歎曰:「我舉大事,覬得濟此河與唐分境。」於是復趨落門川收散卒,將寇邊,會久雨糧絕,恐熱還奔廓州。
       於是鳳翔節度使李玭復清水;涇原節度使康季榮復原州,取石門等六關,得人畜幾萬;靈武節度使李欽取安樂州,詔為威州;邠寧節度使張欽緒復蕭關;鳳翔收秦州;山南西道節度使鄭涯得扶州。鳳翔兵與吐蕃戰隴州,斬首五百級。是歲,河、隴高年千餘見闕下,天子為御延喜樓,賜冠帶,皆爭解辮易服。因詔差賜四道兵,錄有勞者;三州七關地腴衍者,聽民墾蓺,貸五歲賦;溫池委度支榷其鹽,以贍邊;四道兵能營田者為給牛種,戍者倍其資饟,再歲一代;商賈往來於邊者,關鎮毋何留;兵欲墾田,與民同。
       初,太宗平薛仁杲,得隴上地;虜李軌,得涼州;破吐谷渾、高昌,開四鎮。玄宗繼收黃河積石、宛秀等軍,中國無斥候警者幾四十年。輪臺、伊吾屯田,禾菽彌望。開遠門揭候署曰「西極道九千九百里」,示戍人無萬里行也。乾元後,隴右、劍南西山三州七關軍鎮監牧三百所皆失之。憲宗常覽天下圖,見河湟舊封,赫然思經略之,未暇也。至是羣臣奏言:「王者建功立業,必有以光表於世者。今不勤一卒,血一刃,而河湟自歸,請上天子尊號。」帝曰:「憲宗嘗念河湟,業未就而殂落。今當述祖宗之烈,其議上順、憲二廟謚號,夸顯後世。」又詔:「朕姑息民,其山外諸州,須後經營之。」
       明年,沙州首領張義潮奉瓜、沙、伊、肅、甘等十一州地圖以獻。始義潮陰結豪英歸唐,一日,衆擐甲譟州門,漢人皆助之,虜守者驚走,遂攝州事。繕甲兵,耕且戰,悉復餘州。以部校十輩皆操挺,內表其中,東北走天德城,防禦使李丕以聞。帝嘉其忠,命使者齎詔收慰,擢義潮沙州防禦使,俄號歸義軍,遂為節度使。其後河、渭州虜將尚延心以國破亡,亦獻款。秦州刺史高駢誘降延心及渾末部萬帳,遂收二州,拜延心武衛將軍。駢收鳳林關,以延心為河、渭等州都游弈使。
       咸通二年,義潮奉涼州來歸。七年,北庭回鶻僕固俊擊取西州,收諸部。鄯州城使張季顒與尚恐熱戰,破之,收器鎧以獻。吐番餘衆犯邠、寧,節度使薛弘宗卻之。會僕固俊與吐蕃大戰,斬恐熱首,傳京師。
       八年,義潮入朝,為右神武統軍,賜第及田,命族子淮深守歸義。十三年卒。沙州以長史曹義金領州務,遂授歸義節度使。後中原多故,王命不及,甘州為回鶻所并,歸義諸城多沒。
       渾末,亦曰嗢末,吐蕃奴部也。虜法,出師必發豪室,皆以奴從,平居散處耕牧。及恐熱亂,無所歸,共相嘯合數千人,以嗢末自號,居甘、肅、瓜、沙、河、渭、岷、廓、疊、宕間,其近蕃牙者最勇,而馬尤良云。
       贊曰:唐興,四夷有弗率者,皆利兵移之,蹶其牙,犁其廷而後已。惟吐蕃、回鶻號彊雄,為中國患最久。贊普遂盡盜河湟,薄王畿為東境,犯京師,掠近輔,殘馘華人。謀夫虓帥,圜視共計,卒不得要領。晚節二姓自亡,而唐亦衰焉。夫外撫內寧,惟聖人不讓。玄宗有逸德,而拓地太大,務遠功,忽近虞,逆賊一奮,中原封裂,訖二百年不得復完,而至陵夷。然則內先自治,釋四夷為外懼,守成之良資也。

本书目录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卷三 本紀第三 高宗
卷四 本紀第四 則天皇后 中宗
卷五 本紀第五 睿宗 玄宗
卷六 本紀第六 肅宗 代宗
卷七 本紀第七 德宗 順宗 憲宗
卷八 本紀第八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
卷九 本紀第九 懿宗 僖宗
卷十 本紀第十 昭宗 哀帝
卷十一 志第一 禮樂一
卷十二 志第二 禮樂二
卷十三 志第三 禮樂三
卷十四 志第四 禮樂四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卷十六 志第六 禮樂六
卷十七 志第七 禮樂七
卷十八 志第八 禮樂八
卷十九 志第九 禮樂九
卷二十 志第十 禮樂十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樂十一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禮樂十二
卷二十三上 志第十三上 儀衛上
卷二十三下 志第十三下 儀衛下
卷二十四 志第十四 車服
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 曆一
卷二十六 志第十六 曆二
卷二十七上 志第十七上 曆三上
卷二十七下 志第十七下 曆三下
卷二十八上 志第十八上 曆四上
卷二十八下 志第十八下 曆四下
卷二十九 志第十九 曆五
卷三十上 志第二十上 曆六上
卷三十下 志第二十下 曆六下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一 天文一
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二 天文二
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三 天文三
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
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 五行二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 五行三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地理一
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
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九 地理三
卷四十 志第三十 地理四
卷四十一 志第三十一 地理五
卷四十二 志第三十二 地理六
卷四十三上 志第三十三上 地理七上
卷四十三下 志第三十三下 地理七下
卷四十四 志第三十四 選舉志上
卷四十五 志第三十五 選舉志下
卷四十六 志第三十六 百官一
卷四十七 志第三十七 百官二
卷四十八 志第三十八 百官三
卷四十九上 志第三十九上 百官四上
卷四十九下 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
卷五十 志第四十 兵
卷五十一 志第四十一 食貨一
卷五十二 志第四十二 食貨二
卷五十三 志第四十三 食貨三
卷五十四 志第四十四 食貨四
卷五十五 志第四十五 食貨五
卷五十六 志第四十六 刑法
卷五十七 志第四十七 藝文一
卷五十八 志第四十八 藝文二
卷五十九 志第四十九 藝文三
卷六十 志第五十 藝文四
卷六十一 宰相表上
卷六十二 宰相表中
卷六十三 宰相表下
卷六十四 方鎮表一
卷六十五 方鎮表二
卷六十六 方鎮表三
卷六十七 方鎮表四
卷六十八 方鎮表五
卷六十九 方鎮表六
卷七十上 表第十上 宗室世系上
卷七十下 表第十下 宗室世系下
卷七十一上 表第十一上 宰相世系一上
卷七十一下 表第十一下 宰相世系一下
卷七十二上 表第十二上 宰相世系二上
卷七十二中 表第十二中 宰相世系二中
卷七十二下 表第十二下 宰相世系二下
卷七十三上 表第十三上 宰相世系三上
卷七十三下 表第十三下 宰相世系三下
卷七十四上 表第十四上 宰相世系四上
卷七十四下 表第十四下 宰相世系四下
卷七十五上 表第十五上 宰相世系五上
卷七十五下 表第十五下 宰相世系五下
卷七十六 列傳第一 后妃上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 后妃下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 高祖諸子
卷八十 列傳第五 太宗諸子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 三宗諸子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七 十一宗諸子
卷八十三 列傳第八 諸帝公主
卷八十四 列傳第九 李密
卷八十五 列傳第十 王世充 竇建德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一 薛舉 李軌 劉武周 高開道 劉黑闥
卷八十七 列傳第十二 蕭銑 輔公祏 沈法興 李子通 梁師都
卷八十八 列傳第十三 劉文靜 裴寂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屈突通 尉遲敬德 張公謹 唐儉 段志玄
卷九十 列傳第十五
卷九十一 列傳第十六
卷九十二 列傳第十七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 李靖 李勣
卷九十四 列傳第十九 侯君集 張亮 薛萬均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高儉 竇威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房玄齡 杜如晦
卷九十七 魏徵列傳第二十二
卷九十八 列傳第二十三 王珪 薛收 馬周 韋挺
卷九十九 列傳第二十四 李綱 李大亮 戴冑 劉洎 崔仁師
卷一百 列傳第二十五
卷一百零一 蕭瑀列傳第二十六
卷一百零二 列傳第二十七
卷一百零三 列傳第二十八 蘇世長 韋雲起 孫伏伽 張玄素
卷一百零四 列傳第二十九 于志寧 高季輔 張行成
卷一百零五 列傳第三十
卷一百零六 列傳第三十一
卷一百零七 列傳第三十二 傅弈 呂才 陳子昂
卷一百零八 列傳第三十三 劉仁軌 裴行儉 婁師德
卷一百零九 列傳第三十四
卷一百一十 諸夷番將列傳第三十五
卷一百一十一 列傳第三十六
卷一百一十二 列傳第三十七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 唐臨 張文瓘 徐有功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崔融 徐彥伯 蘇味道 豆盧欽望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 狄仁傑 郝處俊 朱敬則
卷一百一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裴炎 劉禕之 魏玄同 李昭德 吉頊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四十四 武平一 李乂 賈曾至 白居易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四十五 桓彥範 敬暉 崔玄暐 張柬之 袁恕己
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四十六 劉幽求 鍾紹京 崔日用 王琚 王毛仲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四十七 魏元忠 韋安石 郭元振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四十八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四十九 姚崇 宋璟
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第五十 蘇瓌 張說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五十一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張嘉貞 源乾曜 裴耀卿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五十三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五十四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五十六 宗室宰相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五十七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五十八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 宇文融 韋堅 楊慎矜 王鉷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 哥舒翰 高仙芝 封常清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一百三十七 郭子儀列傳第六十二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六十三 李嗣業 馬璘 李抱玉 路嗣恭
卷一百三十九 列傳第六十四 房琯 張鎬 李泌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崔圓 苗晉卿 裴冕 裴遵慶 呂諲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卷一百四十二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一百四十三 列傳第六十八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六十九 來瑱 田神功 侯希逸 崔寧 嚴礪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元載 王縉 黎幹 楊炎 嚴郢 竇參
卷一百四十六 列傳第七十一 李栖筠 李鄘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卷一百四十八 列傳第七十三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劉晏 第五琦 班宏 王紹 李巽
卷一百五十 列傳第七十五 李揆 常袞 趙憬 崔造 齊映 盧邁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 關播 董晉 袁滋 趙宗儒 竇易直
卷一百五十二 列傳第七十七 張鎰 姜公輔 武元衡 李絳 宋申錫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七十八 段秀實 顏真卿
卷一百五十四 李晟列傳第七十九
卷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八十 馬燧 渾瑊
卷一百五十六 列傳第八十一
卷一百五十七 陸贄列傳第八十二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韋皐 張建封 嚴震 韓弘
卷一百五十九 列傳第八十四
卷一百六十 列傳第八十五
卷一百六十一 列傳第八十六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八十七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
卷一百六十四 列傳第八十九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九十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九十一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九十二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九十三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
卷一百七十 列傳第九十五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九十七
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九十八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九十九
卷一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
卷一百七十六 韓愈列傳第一百0一
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第一百0二
卷一百七十八 劉蕡列傳第一百0三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0四
卷一百八十 李德裕列傳第一百0五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0六
卷一百八十二 列傳第一百0七
卷一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0八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0九
卷一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卷一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忠義上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忠義中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一百一十八 忠義下
卷一百九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卓行
卷一百九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 孝友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隱逸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循吏
卷一百九十八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儒學上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卷二百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儒學下
卷二百0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文藝上
卷二百0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文藝中
卷二百0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文藝下
卷二百0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方技
卷二百0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 列女
卷二百0六 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外戚
卷二百0七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宦者上
卷二百0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宦者下
卷二百0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酷吏
卷二百一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藩鎮魏博
卷二百一十一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藩鎮鎮冀
卷二百一十二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藩鎮盧龍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藩鎮淄青橫海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藩鎮宣武彰義澤潞
卷二百一十五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上 突厥上
卷二百一十五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下 突厥下
卷二百一十六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上 吐蕃上
卷二百一十六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下 吐蕃下
卷二百一十七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上 回鶻上
卷二百一十七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下 回鶻下
卷二百一十八 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沙陀
卷二百一十九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北狄
卷二百二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東夷
卷二百二十一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 西域上
卷二百二十一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下 西域下
卷二百二十二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上 南蠻上
卷二百二十二中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中 南蠻中
卷二百二十二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下 南蠻下
卷二百二十三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上 姦臣上
卷二百二十三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下 姦臣下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
卷二百二十四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下 叛臣下
卷二百二十五上 列傳第一百五十上 逆臣上
卷二百二十五中 列傳第一百五十中 逆臣中
卷二百二十五下 列傳第一百五十下 逆臣下
附錄:進唐書表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