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新唐書(繁體版)
卷二百二十二中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中 南蠻中
作者:北宋 · 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等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南詔下
       元和三年,異牟尋死,詔太常卿武少儀持節弔祭。子尋閤勸立,或謂夢湊,自稱「驃信」,夷語君也。改賜元和印章。明年死,子勸龍晟立,淫肆不道,上下怨疾。十一年,為弄棟節度王嵯巔所殺,立其弟勸利。詔少府少監李銑為冊立弔祭使。勸利德嵯巔,賜氏蒙,封「大容」,蠻謂兄為「容」。長慶三年,始賜印。是歲死,弟豐祐立。豐祐趫敢,善用其下,慕中國,不肯連父名。穆宗使京兆少尹韋審規持節臨冊。豐祐遣洪成酋、趙龍些、楊定奇入謝天子。
       於是,西川節度使杜元穎治無狀,障候弛沓相蒙,時大和三年也。嵯巔乃悉衆掩邛、戎、巂三州,陷之。入成都,止西郛十日,慰賚居人,市不擾肆。將還,乃掠子女、工技數萬引而南,人懼自殺者不勝計。救兵逐,嵯巔身自殿,至大度河,謂華人曰:「此吾南境,爾去國,當哭。」衆號慟,赴水死者十三。南詔自是工文織,與中國埒。明年,上表請罪。比年使者來朝,開成、會昌間再至。
       大中時,李琢為安南經略使,苛墨自私,以斗鹽易一牛,夷人不堪,結南詔將段酋遷陷安南都護府,號「白衣沒命軍」。南詔發朱弩佉苴三千助守。然朝貢猶歲至,從者多。杜悰自西川入朝,表無多內蠻傔,豐祐怒,即慢言索質子。會宣宗崩,使者告哀。是時,豐祐亦死,坦綽酋龍立,恚朝廷不弔卹;又詔書乃賜故王,以草具進使者而遣。遂僭稱皇帝,建元建極,自號大禮國。懿宗以其名近玄宗嫌諱,絕朝貢。乃陷播州。安南都護李鄠屯武州,咸通元年,為蠻所攻,棄州走,天子斥鄠,以王寬代之。明年,攻邕管,經略使李弘源兵少不能拒,奔巒州。南詔亦引去。詔殿中監段文楚為經略使,數改條約,衆不悅,以胡懷玉代之。南詔知邊人困甚,剽掠無有,不入寇。杜悰當國,為帝謀,遣使者弔祭示恩信,并詔驃信以名嫌,冊命未可舉,必易名乃得封。帝乃命左司郎中孟穆持節往,會南詔陷巂州,穆不行。
       安南桃林人者,居林西原,七綰洞首領李由獨主之,歲歲戍邊。李琢之在安南也,奏罷防冬兵六千人,謂由獨可當一隊,遏蠻之入。蠻酋以女妻由獨子,七綰洞舉附蠻,王寬不能制。三年,以湖南觀察使蔡襲代之,發諸道兵二萬屯守,南詔憺畏不敢出。
       會詔左庶子蔡京經制嶺南,忌襲功,有所欲,沮壞之,乃言「南方自無虞,武夫倖功,多聚兵耗餽運,請還戍兵惜財用。」襲執不可,願留五千兵,累表不報。即極陳南詔伺隙久,有十必死狀。朝廷昏肆,不省也。京還奏,得意甚,復詔為宣慰安撫使。即建析廣州為嶺南東道,邕州為西道,以龔、象、藤、巖為隸州。乃拜京西道節度使。京褊忮貪克,峻條令,為炮熏刳斮法,下愁毒,為軍中所逐,走藤州,矯制作攻討使印,召鄉兵比道軍攻邕州,不克,衆潰,貶死崖州。以桂管觀察使鄭愚代節度。
       南詔攻交州,進略安南,襲請救,發湖、荊、桂兵五千屯邕州,嶺南韋宙奏:「南詔必襲邕管,不先防近而圖遠,恐擣虛絕糧道,且深入。」乃詔襲按軍海門,詔鄭愚分兵禦之。襲請濟師,以山南東道兵千人赴之。南詔酋將楊思僭、麻光高以兵六千薄城而屯。四年正月,攻益急,襲錄異牟尋盟言繫矢上射入其營,不荅。俄而城陷,襲闔宗死者七十人,幕府樊綽取襲印走度江。荊南兵入東郛苦戰,斬南詔二千級。是夜,蠻遂屠城。有詔諸軍保嶺南,更以秦州經略使高駢為安南都護。帝見輸發頻,罷遊幸,不奏樂,宰相杜悰以為非是,止之。
       南詔稍逼邕州,鄭愚自陳非將帥才,願更擇人。會康承訓自義成來朝,乃授嶺南西道節度使,發荊、襄、洪、鄂兵萬人從之。承訓辭兵寡,乃大興諸道兵五萬往。六月,置行交州於海門,進為都護府,調山東兵萬人益戍,以容管經略使張茵鎮之。因命經略安南,茵逗留不敢進。安南之陷,將吏遺人多客伏溪洞,詔所在招還救卹之,免安南賦入二年。
       韋宙請分兵屯容、藤披蠻勢。五年,南詔回掠巂州以搖西南,西川節度使蕭鄴率屬蠻鬼主邀南詔大度河,敗之。明年,復來攻。會刺史喻士珍貪獪,陰掠兩林東蠻口縛賣之,以易蠻金,故開門降,南詔盡殺戍卒,而士珍遂臣于蠻。安南久屯,兩河銳士死瘴毒者十七,宰相楊收議罷北軍,以江西為鎮南軍,募彊弩二萬建節度,且地便近,易調發。詔可。夏侯孜亦以張茵懦,不足事,悉以兵授高駢。駢以選士五千度江,敗林邑兵於邕州,擊南詔龍州屯,蠻酋燒貲畜走。酋龍遣楊緝思助酋遷共守安南,以范些為安南都統,趙諾眉為扶邪都統。七年六月,駢次交州,戰數勝,士酣鬬,斬其將張詮,李溠龍舉衆萬人降,拔波風三壁。緝思出戰,敗,還走城,士乘之,超堞入,斬酋遷、胒些、諾眉,上首三萬級,安南平。
       初,酋龍遣清平官董成等十九人詣成都,節度使李福將廷見之,成辭曰:「皇帝奉天命改正朔,請以敵國禮見。」福不許。導譯五返,日旰士倦,議不決。福怒,命武士捽辱之,械繫于館。俄而劉潼代福節度,即挺其繫,表縱還。有詔召成等至京師,見別殿,賜物良厚,慰遣還國。
       明年,酋龍使楊酋慶等來謝釋囚。初,李師望建言:「成都經揔蠻事,曠日不能決,請析邛、蜀、嘉、眉、黎、雅、巂七州為定邊軍,建節度制機事,近且速。」天子謂然,即詔師望為節度使,治邛州。邛距成都才五舍,巂州最南,去邛乃千里,緩急首尾不相副,而師望利專制,諱不言。裒積無厭,私賄以百萬計。又欲激蠻怒,幸有功,乃殺酋慶等。旣而戍士怒,將醢師望以逞,會召還,以竇滂代之。滂沓冒尤不法,誅責苛纖甚師望。時蠻役未興,而定邊已困。
       酋龍怨殺其使,十年,乃入寇。以軍綴青溪關,密引衆伐木開道,徑雪岥,盛夏,卒凍死者二千人。出沐源,闚嘉州,破屬蠻,遂次沐源。滂遣袞海兵五百往戰,一軍覆。酋龍乃身自將,督衆五萬侵巂州,攻青溪關。屯將杜再榮絕大度河走,諸屯皆退保北涯。蠻攻黎州,詭服漢衣,濟江襲犍為,破之。裴回陵、榮間,焚廬舍,掠糧畜。薄嘉州,刺史楊忞與南詔夾江而軍,士攢射,蠻不得進,陰自上游濟,背擊王師,殺忠武將顏慶師,忞走,嘉州陷。明年正月,攻杜再榮,滂自勒兵戰。酋龍遣使者十輩請和,滂信之,語未半,蠻桴爭岸,譟而進,滂不知所為,將自殺,武寧將苗全緒止之,殊死戰,蠻稍卻,滂乃遁,全緒殿而行。黎州陷,人走匿山谷,蠻掠金帛不勝負。入自邛崍關,圍雅州,遂擊邛州。是冬,滂棄州,壁導江,儲貲峙械皆亡矣。
       酋龍進攻成都,次眉州,坦綽杜元忠日夜教酋龍取全蜀。於是西川節度使盧耽遣其副王偃、中人張思廣約和,蠻彊之使南面拜,然卒不見酋龍而還。蠻次新津,耽復遣副譚奉祀好言申約,蠻留之。耽畏援軍未集,即飛請天子降大使通好,以紓其深入。懿宗馳遣太僕卿支詳為和蠻使。
       蠻本無謀,不能乘機會鼓行亟驅,但蚍結蠅營,忸鹵剽小利,處處留屯,故蜀孺老得扶攜悉入成都。闍里皆滿,戶所占地不得過一床,雨則冒箕盎自庇。城中井為竭,則共飲摩訶池,至爭捽溺死者,或筥沙取滴飲之。死不能具棺,即共坎瘞。故瀘州刺史楊慶復為耽治攻具、藺石,置牢城兵,八將主之,樹笓格,夜列炬照城,守具雄新。又選悍士三千,號「突將」,為長刀、巨檛斧,分左右番休,日隸于軍,士心侈欲鬬。而酋龍自雙流徐行,內欲報董成之辱,因紿耽請上介至軍議事。耽遣節度副使柳槃往見杜元忠議和,元忠妄言:「帝見耽,請具車蓋葆翣。」槃未能決,還。蠻以三百騎負幄幕來,大言曰:「供帳隋蜀王聽事,為驃信行在。」耽不許,乃馳去。
       蠻稍前,傅外郛。於是游弈使王晝督援兵三千屯毗橋;竇滂亦以其軍自導江來,將與大軍掎角,然戰不甚力,小不勝即保廣漢。自以失定邊,覬成都陷,得薄其罪。會有詔斥徙,軍遂無功。
       耽部將李自孝者,與刺史喻士珍善。士珍臣蠻,自孝陰與賊通,乃說耽城下蒔葦稻,瀦水頹城,舉府不之覺。蠻攻城,自孝守陴,樹麾以自表,麾所指,蠻輒攻之,為下所覺,耽殺自孝以徇。
       城左有民樓肆,蠻俯射城中,耽募勇士燒之,器械俱盡。二月,蠻以雲梁、鵝車四面攻,士叫謼,鵝車未至,陴者以巨索鉤係,投膏炬,車焚,箱間蠻卒盡死。耽遣李璹、張察率突將戰城下,俘斬二千級。蠻徹民鄣落為蓬籠如車軬,下設枕木,推而前,不及城丈,匿蠻其內以穴墉。楊忞以甖貯糞瀋潑蠻,蠻不能處;注以鐵液,蓬籠皆火。然南詔負衆,益治器械,斧兵晝夜有聲,將擊錦樓,衆失色。耽遣將出,三面苦戰,蠻引卻。蠻利夜晦,輒薄城,聞呼嘯,衆齊奮。城上施鐵籠千炬,賊來不得隱,屯夫終夜哄,蠻不能侵。
       支詳遣諜與約好,且謂耽毋多殺以速蠻和。是時,傳言救師至,城中合譟開門,士爭出迎軍,南詔搏戰不解。日入,判官程克裕以北門兵二千乘之,蠻乃走。耽猶遺之書,謝不得已交兵,且請和。士脫鎧迎支詳,詳陳所齎,植二旗,署曰「賜雲南幣物」。謂蠻使者曰:「天子詔雲南和解,而兵薄成都,奈何?請退舍撤警以脩好。」或勸詳:「蠻多詐,毋入死地。」詳不行。蠻復圍成都,夜穿西北隅,犁旦乃覺,即頹茭火于壖,蠻皆死穴中。以鐵曳雲輣仆之,燎作,少選盡,益固守。
       是時,帝遣東川節度使顏慶復為大度河制置、劍南應接使,兵次新都,博野將曾元裕敗蠻兵,斬二千級。南詔騎數萬晨壓官軍以騁,大將宋威以忠武兵戰,斬首五千,獲馬四百尾。南詔退屯星宿山,威進戍沱江。酋龍遣酋望至支詳所請和,詳曰:「今列城固守,北軍望功,歸語而主,審自度。」耽遣銳將趣蠻壁燒攻具,殺二千人,為南詔所躡,卻而潰。蠻聞鳳翔、山南軍且來,乃迎戰毗橋,不勝,趨沱江,為伏士所擊,又敗。城中出突將,夜火蠻營,酋龍、坦綽身督戰。後三日,王師奪昇遷梁,蠻大敗,夜燒亭傳,乘火所向,雨矢射王師。威疏軍行,嚮矢所發叢射之。兩軍不能決,各解去。酋龍知不敵,夜徹營南奔,至雙流,江無梁,計窮,將赴水死,或止之曰:「今北軍與成都兵合,若來追,我無類矣。不如偽和以紓急;不然,死未晚。」乃來請。三日梁成而濟,即斷梁,按隊緩驅。黎州刺史嚴師本收散卒保邛州,酋龍懼,圍二日去。蠻俘華民,必劓耳鼻已,縱之,旣而居人刻木為耳鼻者什八。
       慶復之來,衆以其弟慶師死于蠻,必甘心。及成都不破,以己功輕,乃按軍廣溪,縱殘寇,人人切齒。初,成都無隍塹,乃教耽濬隍,廣三丈,作戰棚于埤,列左右屯營,營別五區,區卒五十,蒔皂莢夾壕,後三年合拱。又為大旝連弩。自是南詔憚之。
       酋龍年少嗜殺戮,親戚異己者皆斬,兵出無寧歲,諸國更讎忿,屢覆衆,國耗虛。蜀之役,男子十五以下悉發,婦耕以餉軍。
       十四年,坦綽復寇蜀,絙舟大度河以濟,為刺史黃景復擊卻之。衆循河而南,夜桴上流兵,夾攻瀕水諸屯,景復敗,走還黎州,蠻躡追,為景復所敗。會蠻踵來,還攻大度河,仆旗息鼓,請曰:「坦綽欲上書天子白冤事。」戍兵信之,不戰。橋成而濟,黎州陷,遂攻雅州,擊定邊軍,卒潰入邛州。成都大震,人亡入玉壘關,士乘城。坦綽遣使者王保城等四十人齎驃信書遺節度使牛叢,欲假道入朝,請憩蜀王故殿,叢欲許之,楊慶諫曰:「蠻無信,彼禮屈辭甘,詐我也。請斬其使,留二人還書。」叢因責之曰:「詔王之祖,六詔最小夷也。天子錄其勤,合六詔為一,俾附庸成都,名之以國,許子弟入太學,使習華風,今乃自絕王命。且雀蛇犬馬,猶能報德,王乃不如蟲鳥乎?比成都以武備未脩,故令爾突我疆埸。然毗橋、沱江之敗,積胔附城,不四年復來。今吾有十萬衆,捨其半未用。以千人為軍,十軍為部,驍將主之。凡部有彊弩二百,鎛斧輔之;勁弓二百,越銀刀輔之;長戈二百,掇刀輔之;短矛二百,連鎚輔之。又軍四面,面有鐵騎五百。悉收芻薪、米粟、牛馬、犬豕,清野待爾。吾又能以旁騎略爾樵采。我日出以一部與爾戰,部別二番,日中而代;日昃一部至,以夜屯,月明則戰,黑則休,夜半而代。凡我兵五日一殺敵,爾乃晝夜戰,不十日,懵且死矣。州縣繕甲厲兵,掎角相從,皆蠻之深讎,雖女子能齘薄賊,況彊夫烈士哉!爾祖嘗奴事西蕃,為爾仇家,今顧臣之,何恩讎之戾邪?蜀王故殿,先世之寶宮,非邊夷所宜舍,神怒人憤,驃信且死!」叢猶火郊民室廬觀閣,嚴兵為固守計。坦綽至新津而還,回寇黔中,經略使秦匡謀懼,奔荊南。會僖宗立,遣金吾將軍韓重持節往使。俄攻黎州,景復擊走之。乾符元年,劫略巂、雅間,破黎州,入邛崍關,掠成都,成都閉三日,蠻乃去。
       詔徙天平軍高駢領西川節度使,乃奏:「蠻小醜,勢易制。而蜀道險,館饟窮覂。今左神策所發長武、河東兵多,用度繁廣。且彼皆扼制羌戎,不可以弛備。」詔乃罷長武等兵。駢至不淹月,閱精騎五千,逐蠻至大度河,奪鎧馬,執酋長五十斬之,收邛崍關,復取黎州,南詔遁還。駢召景復責大度河之敗,斬以徇。戍望星、清溪等關。南詔懼,遣使者詣駢結好,而踵出兵寇邊,駢斬其使。初,安南經略判官杜驤為蠻所俘,其妻,宗室女也,故酋龍使奉書丐和。駢荅曰:「我且將百萬衆至龍尾城問爾罪。」酋龍大震。自南詔叛,天子數遣使至其境,酋龍不肯拜,使者遂絕。駢以其俗尚浮屠法,故遣浮屠景仙攝使往,酋龍與其下迎謁且拜,乃定盟而還。遣清平官酋望趙宗政、質子三十入朝乞盟,請為兄弟若舅甥。詔拜景仙鴻臚卿、檢校左散騎常侍。駢結吐蕃尚延心、嗢末魯耨月等為間,築戎州馬湖、沐源川、大度河三城,列屯拒險,料壯卒為平夷軍,南詔氣奪。酋龍恚,發疽死,偽謚景莊皇帝。子法嗣,改元貞明、承智、大同,自號大封人。
       法年少,好畋獵酣逸,衣絳紫錦罽,鏤金帶。國事顓決大臣。乾符四年,遣陀西段寶詣邕州節度使辛讜請脩好,詔使者荅報。未幾,寇西川,駢奏請與和親,右諫議大夫柳韜、吏部侍郎崔澹醜其事,上言:「遠蠻畔逆,乃因浮屠誘致,入議和親,垂笑後世。駢職上將,謀乖謬,不可從。」遂寢。蠻使者再入朝議和親,而駢徙荊南,持前請不置。宰相鄭畋、盧攜爭不決,皆賜罷。
       辛讜遣幕府徐雲虔攝使者往覘。到善闡府,見騎數十,曳長矛,擁絳服少年,朱繒約髮。典客伽陀酋孫慶曰:「此驃信也。」問天子起居,下馬揖客,取使者佩刀視之,自解左右鈕以示。乃除地剚三丈版,命左右馳射。每一人射,法駷馬逐以為樂,數十發止。引客就幄,侲子捧瓶盂,四女子侍樂飲,夜乃罷。又遣問客春秋大義,送使者還。
       是時,駢徙節鎮海,劾澹等沮議,帝蒙弱不能曉,下詔尉解。西川節度使崔安潛上言:「蠻蓄鳥獸心,不識禮義,安可以賤隸尚貴主,失國家大體?澹等議可用。臣請募義征子,率十戶一保,願發山東銳兵六千戍諸州,比五年,蠻可為奴。」久之,帝手詔問安潛和親事,荅曰:「雲南姚州譬一縣,中國何資於彼而遣重使,加厚禮?彼且妄謂朝廷畏怯無能為,脫有它請,陛下何以待之?且天宗近屬,不可下小蠻夷。臣比移書,不言舅甥,黜所僭也。有如蠻使者不復至,當遣諜人伺其隙,可以得志。」
       南詔知蜀彊,故襲安南,陷之,都護曾袞奔邕府,戍兵潰。會西川節度使陳敬瑄申和親議,時盧攜復輔政,與豆盧瑑皆厚駢,乃譎說帝曰:「陛下初即位,遣韓重使南詔,將官屬留蜀期年,費不貲,蠻不肯迎。及駢節度西川,招嗢末,繕甲訓兵,蠻夷震動,遣趙宗政入獻,見天子,附驃信再拜;雲虔之使,驃信荅拜。其於禮不為少。宣宗皇帝收三州七關,平江、嶺以南,至大中十四年,內庫貲積如山,戶部延資充滿,故宰相敏中領西川,庫錢至三百萬緡,諸道亦然。咸通以來,蠻始叛命,再入安南、邕管,一破黔州,四盜西川,遂圍盧耽,召兵東方,戍海門,天下騷動,十有五年,賦輸不內京師者過半,中藏空虛,士死瘴癘,燎骨傳灰,人不念家,亡命為盜,可為痛心!前年留宗政等,南方無虞,及遣還,彼猶冀望。蒙法立三年,比兵不出要防,其蓄力以間我虞。今朝廷府庫匱,甲兵少,牛叢有北兵七萬,首尾奔衝不能救,況安南客戍單寡,涉冬寇禍可虞。誠命使者臨報,縱未稱臣,且伐其謀,外以縻服蠻夷,內得蜀休息也。」帝謂然,乃以宗室女為安化長公主許婚。拜嗣曹王龜年宗正少卿,為雲南使,大理司直徐雲虔副之;內常侍劉光裕為雲南內使,霍承錫副之。及還,具言驃信誠款,以為敬瑄功,故進檢校司空,賜一子官。
       法遣宰相趙隆眉、楊奇混、段義宗朝行在,迎公主,高駢自揚州上言:「三人者,南詔心腹也,宜止而鴆之,蠻可圖也。」帝從之。隆眉等皆死,自是謀臣盡矣,蠻益衰。中和元年,復遣使者來迎主,獻珍怪氊罽百床,帝以方議公主車服為解。後二年,又遣布燮楊奇肱來迎,詔檢校國子祭酒張譙為禮會五禮使,徐雲虔副之,宗正少卿嗣虢王約為婚使。未行,而黃巢平,帝東還,乃歸其使。
       法死,偽謚聖明文武皇帝。子舜化立,建元中興。遣使款黎州脩好,昭宗不荅。後中國亂,不復通。
       先是,有時傍、矣川羅識二族,通號「八詔」。時傍母,歸義女也。其女復妻閤羅鳳。初,咩羅皮之敗,時傍入居邆川州,誘上浪千餘,勢稍張,為閤羅所猜,徙置白厓城。後與矣川羅識詣神川都督求自立為詔,謀洩被殺,矣川羅識奔神川,都督送之羅些城。
       蒙巂詔,最大。其王巂輔首死,無子,弟佉陽照立。佉陽照死,子照原立,喪明,子原羅質南詔。歸義欲并國,故歸其子原羅,衆果立之。居數月,使人殺照原,逐原羅,遂有其地。
       越析詔,或謂磨些詔,居故越析州,西距曩葱山一日行。貞元中,有豪酋張尋求烝其王波衝妻,因殺波衝。劍南節度使召尋求至姚州,殺之,部落無長,以地歸南詔。
       波衝兄子于贈持王所寶鐸鞘東北度瀘,邑于龍佉河,纔百里,號雙舍。使部酋楊墮居河東北。歸義樹壁侵于贈,不克。閤羅鳳自請往擊楊墮,破之,于贈投瀘死。得鐸鞘,故王出軍必雙執之。
       浪穹詔,其王豐時死,子羅鐸立。羅鐸死,子鐸羅望立,為浪穹州刺史,與南詔戰,不勝,挈其部保劍川,更稱劍浪。死,子望偏立。望偏死,子偏羅矣立。偏羅矣死,子羅君立。貞元中,南詔擊破劍川,虜羅君,徙永昌。凡浪穹、邆睒、施浪,揔謂之浪人,亦稱「三浪」。
       邆睒詔,其王豐咩,初據邆睒,為御史李知古所殺。子咩羅皮自為邆川州刺史,治大釐城。歸義襲敗之,復入邆睒,與浪穹、施浪合拒歸義。旣戰,大敗,歸義奪邆睒,咩羅皮走保野共川。死,子皮羅鄧立。皮羅鄧死,子鄧羅顛立。鄧羅顛死,子顛文託立。南詔破劍川,虜之,徙永昌。
       施浪詔,其王施望欠居矣苴和城。有施各皮者,亦八詔之裔,據石和城。閤羅鳳攻虜之,而施望欠孤立,故與咩羅皮合攻歸義,不勝。歸義以兵脅降其部,施望欠以族走永昌,獻其女遺南詔丐和,歸義許之,度蘭江死。弟望千走吐蕃,吐蕃立為詔,納之劍川,衆數萬。望千死,子千旁羅顛立。南詔破劍川,千旁羅顛走瀘北。三浪悉滅,唯千旁羅顛及矣川羅識子孫在吐蕃。
       贊曰:唐之治不能過兩漢,而地廣於三代,勞民費財,禍所繇生。晉獻公殺嫡,賊二公子,號為闇君。明皇一日殺三庶人,昏蔽甚矣。嗚呼!父子不相信,而遠治閤羅鳳之罪,士死十萬,當時冤之。懿宗任相不明,藩鎮屢畔,南詔內侮,屯戍思亂,龐勛乘之,倡戈橫行。雖凶渠殲夷,兵連不解,唐遂以亡。易曰:「喪牛于易。」有國者知戒西北之虞,而不知患生於無備。漢亡於董卓,而兵兆於冀州;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易之意深矣!

本书目录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卷三 本紀第三 高宗
卷四 本紀第四 則天皇后 中宗
卷五 本紀第五 睿宗 玄宗
卷六 本紀第六 肅宗 代宗
卷七 本紀第七 德宗 順宗 憲宗
卷八 本紀第八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
卷九 本紀第九 懿宗 僖宗
卷十 本紀第十 昭宗 哀帝
卷十一 志第一 禮樂一
卷十二 志第二 禮樂二
卷十三 志第三 禮樂三
卷十四 志第四 禮樂四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卷十六 志第六 禮樂六
卷十七 志第七 禮樂七
卷十八 志第八 禮樂八
卷十九 志第九 禮樂九
卷二十 志第十 禮樂十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樂十一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禮樂十二
卷二十三上 志第十三上 儀衛上
卷二十三下 志第十三下 儀衛下
卷二十四 志第十四 車服
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 曆一
卷二十六 志第十六 曆二
卷二十七上 志第十七上 曆三上
卷二十七下 志第十七下 曆三下
卷二十八上 志第十八上 曆四上
卷二十八下 志第十八下 曆四下
卷二十九 志第十九 曆五
卷三十上 志第二十上 曆六上
卷三十下 志第二十下 曆六下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一 天文一
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二 天文二
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三 天文三
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
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 五行二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 五行三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地理一
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
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九 地理三
卷四十 志第三十 地理四
卷四十一 志第三十一 地理五
卷四十二 志第三十二 地理六
卷四十三上 志第三十三上 地理七上
卷四十三下 志第三十三下 地理七下
卷四十四 志第三十四 選舉志上
卷四十五 志第三十五 選舉志下
卷四十六 志第三十六 百官一
卷四十七 志第三十七 百官二
卷四十八 志第三十八 百官三
卷四十九上 志第三十九上 百官四上
卷四十九下 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
卷五十 志第四十 兵
卷五十一 志第四十一 食貨一
卷五十二 志第四十二 食貨二
卷五十三 志第四十三 食貨三
卷五十四 志第四十四 食貨四
卷五十五 志第四十五 食貨五
卷五十六 志第四十六 刑法
卷五十七 志第四十七 藝文一
卷五十八 志第四十八 藝文二
卷五十九 志第四十九 藝文三
卷六十 志第五十 藝文四
卷六十一 宰相表上
卷六十二 宰相表中
卷六十三 宰相表下
卷六十四 方鎮表一
卷六十五 方鎮表二
卷六十六 方鎮表三
卷六十七 方鎮表四
卷六十八 方鎮表五
卷六十九 方鎮表六
卷七十上 表第十上 宗室世系上
卷七十下 表第十下 宗室世系下
卷七十一上 表第十一上 宰相世系一上
卷七十一下 表第十一下 宰相世系一下
卷七十二上 表第十二上 宰相世系二上
卷七十二中 表第十二中 宰相世系二中
卷七十二下 表第十二下 宰相世系二下
卷七十三上 表第十三上 宰相世系三上
卷七十三下 表第十三下 宰相世系三下
卷七十四上 表第十四上 宰相世系四上
卷七十四下 表第十四下 宰相世系四下
卷七十五上 表第十五上 宰相世系五上
卷七十五下 表第十五下 宰相世系五下
卷七十六 列傳第一 后妃上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 后妃下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 高祖諸子
卷八十 列傳第五 太宗諸子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 三宗諸子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七 十一宗諸子
卷八十三 列傳第八 諸帝公主
卷八十四 列傳第九 李密
卷八十五 列傳第十 王世充 竇建德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一 薛舉 李軌 劉武周 高開道 劉黑闥
卷八十七 列傳第十二 蕭銑 輔公祏 沈法興 李子通 梁師都
卷八十八 列傳第十三 劉文靜 裴寂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屈突通 尉遲敬德 張公謹 唐儉 段志玄
卷九十 列傳第十五
卷九十一 列傳第十六
卷九十二 列傳第十七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 李靖 李勣
卷九十四 列傳第十九 侯君集 張亮 薛萬均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高儉 竇威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房玄齡 杜如晦
卷九十七 魏徵列傳第二十二
卷九十八 列傳第二十三 王珪 薛收 馬周 韋挺
卷九十九 列傳第二十四 李綱 李大亮 戴冑 劉洎 崔仁師
卷一百 列傳第二十五
卷一百零一 蕭瑀列傳第二十六
卷一百零二 列傳第二十七
卷一百零三 列傳第二十八 蘇世長 韋雲起 孫伏伽 張玄素
卷一百零四 列傳第二十九 于志寧 高季輔 張行成
卷一百零五 列傳第三十
卷一百零六 列傳第三十一
卷一百零七 列傳第三十二 傅弈 呂才 陳子昂
卷一百零八 列傳第三十三 劉仁軌 裴行儉 婁師德
卷一百零九 列傳第三十四
卷一百一十 諸夷番將列傳第三十五
卷一百一十一 列傳第三十六
卷一百一十二 列傳第三十七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 唐臨 張文瓘 徐有功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崔融 徐彥伯 蘇味道 豆盧欽望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 狄仁傑 郝處俊 朱敬則
卷一百一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裴炎 劉禕之 魏玄同 李昭德 吉頊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四十四 武平一 李乂 賈曾至 白居易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四十五 桓彥範 敬暉 崔玄暐 張柬之 袁恕己
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四十六 劉幽求 鍾紹京 崔日用 王琚 王毛仲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四十七 魏元忠 韋安石 郭元振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四十八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四十九 姚崇 宋璟
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第五十 蘇瓌 張說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五十一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張嘉貞 源乾曜 裴耀卿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五十三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五十四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五十六 宗室宰相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五十七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五十八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 宇文融 韋堅 楊慎矜 王鉷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 哥舒翰 高仙芝 封常清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一百三十七 郭子儀列傳第六十二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六十三 李嗣業 馬璘 李抱玉 路嗣恭
卷一百三十九 列傳第六十四 房琯 張鎬 李泌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崔圓 苗晉卿 裴冕 裴遵慶 呂諲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卷一百四十二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一百四十三 列傳第六十八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六十九 來瑱 田神功 侯希逸 崔寧 嚴礪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元載 王縉 黎幹 楊炎 嚴郢 竇參
卷一百四十六 列傳第七十一 李栖筠 李鄘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卷一百四十八 列傳第七十三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劉晏 第五琦 班宏 王紹 李巽
卷一百五十 列傳第七十五 李揆 常袞 趙憬 崔造 齊映 盧邁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 關播 董晉 袁滋 趙宗儒 竇易直
卷一百五十二 列傳第七十七 張鎰 姜公輔 武元衡 李絳 宋申錫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七十八 段秀實 顏真卿
卷一百五十四 李晟列傳第七十九
卷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八十 馬燧 渾瑊
卷一百五十六 列傳第八十一
卷一百五十七 陸贄列傳第八十二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韋皐 張建封 嚴震 韓弘
卷一百五十九 列傳第八十四
卷一百六十 列傳第八十五
卷一百六十一 列傳第八十六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八十七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
卷一百六十四 列傳第八十九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九十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九十一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九十二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九十三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
卷一百七十 列傳第九十五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九十七
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九十八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九十九
卷一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
卷一百七十六 韓愈列傳第一百0一
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第一百0二
卷一百七十八 劉蕡列傳第一百0三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0四
卷一百八十 李德裕列傳第一百0五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0六
卷一百八十二 列傳第一百0七
卷一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0八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0九
卷一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卷一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忠義上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忠義中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一百一十八 忠義下
卷一百九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卓行
卷一百九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 孝友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隱逸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循吏
卷一百九十八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儒學上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卷二百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儒學下
卷二百0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文藝上
卷二百0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文藝中
卷二百0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文藝下
卷二百0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方技
卷二百0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 列女
卷二百0六 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外戚
卷二百0七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宦者上
卷二百0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宦者下
卷二百0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酷吏
卷二百一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藩鎮魏博
卷二百一十一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藩鎮鎮冀
卷二百一十二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藩鎮盧龍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藩鎮淄青橫海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藩鎮宣武彰義澤潞
卷二百一十五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上 突厥上
卷二百一十五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下 突厥下
卷二百一十六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上 吐蕃上
卷二百一十六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下 吐蕃下
卷二百一十七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上 回鶻上
卷二百一十七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下 回鶻下
卷二百一十八 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沙陀
卷二百一十九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北狄
卷二百二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東夷
卷二百二十一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 西域上
卷二百二十一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下 西域下
卷二百二十二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上 南蠻上
卷二百二十二中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中 南蠻中
卷二百二十二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下 南蠻下
卷二百二十三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上 姦臣上
卷二百二十三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下 姦臣下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
卷二百二十四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下 叛臣下
卷二百二十五上 列傳第一百五十上 逆臣上
卷二百二十五中 列傳第一百五十中 逆臣中
卷二百二十五下 列傳第一百五十下 逆臣下
附錄:進唐書表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