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简体版
元史
卷四十四 本纪第四十四 顺帝七
作者:明 · 宋濂等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十五年春正月戊午朔,以中书平章政事搠思监提调留守司,宣徽使黑厮为中书平章政事,河南行省左丞许有壬为集贤大学士,辽阳行省左丞奇伯颜不花升本省平章政事。壬戌,以宣政院副使忻都为太子詹事。癸亥,享于太庙。甲子,亲王秃坚帖木儿殁于军中,赐钞五百锭。江西行省平章政事道童加大司徒。戊辰,太阴犯五车。辛未,太阴犯鬼宿。大斡耳朵儒学教授郑咺建言:“蒙古乃国家本族,宜教之以礼,而犹循本俗,不行三年之丧,又收继庶母、叔婶、兄嫂,恐贻笑后世,必宜改革,绳以礼法。”不报。丙子,上都饥,赈粜米二万石。丁丑,徐寿辉伪将倪文俊复陷沔阳府,威顺王宽彻普化令王子报恩奴等同湖南元帅阿思蓝水陆并进讨之。至汉川,水浅,文俊用火筏烧船,报恩奴遇害。庚辰,复设仁虞、云需、尚供三总管府。丙戌,大同路饥,出粮一万石减价粜之。是月,诏以湖广行省平章政事乞剌班慢功,削其官爵,令从军自效。诏安置脱脱于亦集乃路,收所赐田土。命河南行省参知政事洪丑驴守御河南,陕西行省参知政事述律朵儿只守御潼关,宗王紥牙失里守御兴元,陕西行省参知政事阿鲁温沙守御商州,通政院使朵来守御山东。诏豫王阿剌忒纳失里与陕西行省平章政事搠思监从宜商议军事。
       闰月壬寅,以各卫军人屯田京畿,人给钞五锭,以是日入役,日支钞二两五钱,仍给牛、种、农器,命司农司令本管万户督其勤惰。丙午,太阴犯心宿。丙辰,太白经天。
       是月,上都路饥,诏严酒禁。命河南行省参知政事塔失帖木尔领元管陕西军马,守御河南。二月己未,刘福通等自砀山夹河迎韩林儿至,立为皇帝,又号小明王,建都亳州,国号宋,改元龙凤。以其母杨氏为皇太后,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罗文素、刘福通为平章,刘六知枢密院事;拆鹿邑县太清宫材建宫阙,遵道等各遣子入侍。遵道得宠专权,刘福通疾之,命甲士挝杀遵道,福通遂为丞相,后称太保。丙寅,以中书平章政事黑厮、左丞许有壬并知经筵事。戊辰,命太傅、御史大夫汪家奴为中书右丞相,中书平章政事定住为左丞相,诏天下。庚午,以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咬咬为辽阳行省左丞相。壬申,立淮东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于天长县,统濠、泗义兵万户府并洪泽等处义兵,听富民愿出丁壮义兵五千名者为万户,五百名者为千户,一百名者为百户,仍降宣敕牌面。丙子,以达识帖睦迩为中书平章政事,提调留守司;平章政事黑厮兼大司农。是月,命刑部尚书董铨等与江西行省平章政事火你赤专任征讨之务,便宜从事,遣使先降曲赦,谕以祸福,如能出降,释其本罪,执迷不悛,克日进讨。三月庚寅,太阴犯五车。癸巳,徐寿辉兵陷襄阳路。甲午,命汪家奴摄太尉,持节授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玉册,锡以冕服九旒,祗谒太庙。丙申,太阴犯房宿。辛丑,以监察御史言,安置脱脱于云南镇西路,也先帖木儿于四川碉门,脱脱长男哈剌章安置肃州,次男三宝奴安置兰州,仍籍其家产。己酉,命知枢密院事众家奴知经筵事,知枢密院事捏兀失该提调内史府。癸丑,太白经天。
       夏四月壬戌,中书省臣言:“江南因盗贼阻隔,所在阙官,宜遣人与各省及行台官以广东、广西、海北、海南三品以下通行迁调,五品以下先行照会之任,江浙行省三年一次迁调,福建等处阙官亦依前例。”从之。命彰德等处分枢密院添设同知、副使、都事各一员。癸亥,以中书平章政事达识帖睦迩知经筵事,命枢密院添设佥院一员、判官二员,直沽分枢密院添设副使一员、都事一员。以御史中丞紥撒兀孙同知经筵事。乙丑,以中书右丞臧卜、左丞乌古孙良桢分省彰德。辛未,命御史中丞伯家奴同知经筵事,中书参议成遵兼经筵官。癸酉,以左丞相定住为右丞相,平章政事哈麻为左丞相,太子詹事桑哥失里为中书平章政事,雪雪为御史大夫。丁丑,加知枢密院事众家奴太傅。辛巳,亲王脱脱薨,赐钞二百锭。是月,车驾时巡上都。诏翰林待制乌马儿、集贤待制孙捴招安高邮张士诚,仍赍宣命、印信、牌面,与镇南王孛罗不花及淮南行省、廉访司等官商议给付之。御史台劾奏中书左丞吕思诚,罢之。诏四川等处立宣化镇南军民府,改四川忠孝军民府为忠孝军民安抚司;罢盘顺府,改立盘顺军民安抚司;罢四川羊毋甲洞、臭南王洞长官司,改立忠义军民安抚司,立汴梁等处义兵万户府。
       五月壬辰,复襄阳路。监察御史也里忽都等劾奏河南行省左丞相太不花慢功虐民,诏削其官职,仍令率领火赤温,从总兵官、平章政事答失八都鲁征进,答失八都鲁管领太不花一应军马。庚戌,倪文俊自沔阳陷中兴路,元帅朵儿只斑死之。是月,命淮南行省平章政事咬住、淮东廉访使王也先迭儿抚谕高邮。六月丙辰,命御史大夫雪雪提调端本堂。癸亥,太白经天。丁卯,监察御史哈林秃劾奏脱脱之师集贤大学士吴直方及其参军黑汉、长史火里赤等并宜追夺,从之。监察御史歪哥等辩明中书左丞吕思诚,给付元追所授宣命、玉带。戊辰,命中书平章政事搠思监兼大司农,桑哥失里知经筵事。己巳,靖安王阔不花薨,无后,命其侄袭封靖安王。癸酉,以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答失八都鲁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乙亥,命将作院判官乌马儿招安濠、泗等处,章佩监丞普颜帖木儿招安沔阳等处。诸王倒吾没于军中,赙钞二百锭。丁丑,保德州地震。己卯,陕西行省平章政事秃秃加答剌罕。庚辰,征徽州隐士郑玉为翰林待制,不至。江浙省臣言:“至正十五年税课等钞,内除诏书已免税粮等钞,较之年例,海运粮并所支钞不敷,乞减海运,以苏民力。”户部定拟本年税粮,除免之外,其寺观并拨赐田粮,十月开仓,尽行拘收;其不敷粮,拨至元折中统钞一百五十万锭,于产米处籴一百五十万石,贮濒河之仓,以听拨运,从之。癸未,中书参知政事实理门言:“旧立蒙古国子监,专教四怯薛并各爱马官员子弟,今宜谕之,依先例入学,俾严为训诲。”从之。是月,大明皇帝起兵,自和州渡江,取太平路。自红巾妖寇倡乱之后,南北郡县多陷没,故大明从而取之。荆州大水。命湖广行省平章政事阿鲁灰领军,与淮南行省平章政事蛮子海牙、淮西道宣慰使完者不花以兵攻和州等处。命郡王只儿啖伯、湖广行省右丞卜兰奚攻讨河南。以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咬住为总兵官,领本省军马并江州杨完者、黄州李胜等军,守御湖广。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纳麟哈剌统领水军万户等军,会本省平章政事定定,进攻常州、镇江等处。命将作院判官乌马儿、利用监丞八十奴招谕濠、泗,淮南行省左丞相太平助之;章佩监丞普颜帖木儿、翰林修撰烈瞻招谕沔阳,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玉枢虎儿吐华等助之。以怯薛丹泼皮等六十名从江南行御史台大夫福寿守御集庆路。国王朵儿只薨于扬州军中,命郡王只儿啖伯管领其所部军马。
       秋七月辛卯,享于太庙。壬寅,倪文俊复陷武昌、汉阳等处。是月,命亲王失里门以兵守曹州,山东宣慰马某火者以兵分府沂州、莒州等处。命知枢密院事答儿麻监藏及四川行省左丞沙剌班、湖南同知宣慰使刘答儿麻失里,以兵屯中兴,招谕诸处,有不降者,与亲王秃鲁及玉枢虎儿吐华讨之。命湖广行省平章政事桑哥、亦秃浑及秃秃守御襄阳,参知政事哈林秃及王塔失帖木尔守御沔阳,如贼徒不降,即进兵讨之。升台州海道巡防千户所为海道防御运粮万户府。
       八月庚申,命南阳等处义兵万户府召募毛胡芦义兵万人,进攻南阳。戊辰,以中书平章政事达识帖睦迩为江浙行省左丞相,便宜行事,赐钞一千锭。甲戌,以大宗正府紥鲁忽赤迭里迷失为甘肃行省平章政事。戊寅,太白经天。云南死可伐等降,令其子莽三以方物来贡,乃立平缅宣抚司。四川向思胜降,以安定州改立安定军民安抚司。是月,车驾还自上都。诏淮南行省左丞相太平统淮南诸军讨所陷郡邑,仍命湖广行省平章政事阿鲁灰以所部苗军听其节制。立吾者野人乞列迷等处诸军万户府于哈儿分之地。命亲王宽彻班守兴元,永昌宣慰使完者帖木儿讨西番贼。以淮南行省平章政事蛮子海牙与同知枢密院事绊住马等,自芜湖至镇江南岸守御,同阿鲁灰所部军马协力卫护江南行台。命答失八都鲁从便调度湖广行省左丞卜兰奚所领苗军,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卜颜帖木儿守御蕲、黄、兰溪等处。九月癸未,命搠思监提调武卫。以知岭北行枢密院事纽的该为中书平章政事。乙酉,立分海道防御运粮万户府于平江路。己丑,太白犯太微垣。辛卯,命秘书卿答兰提调别吉太后影堂祭祀,知枢密院事野仙帖木儿提调世祖影堂祭祀,宣政院使蛮子提调裕宗、英宗影堂祭祀。己亥,倪文俊围岳州路。壬子,命桑哥失里提调宣文阁,吕思诚知经筵事,集贤大学士许有壬兼太子谕德。是月,移置脱脱于阿轻乞之地,命答失八都鲁移军住陈留。
       冬十月丁巳,立淮南行枢密院于扬州。己未,太阴犯垒壁阵。甲子,命兵、工二部尚书撒八儿、王安童,以金银牌一百六十五面,给淮东宣慰使司等处义兵官员。命哈麻领大司农司。帝谓右丞相定住等曰:“敬天地,尊祖宗,重事也。近年以来,阙于举行,当选吉日,朕将亲祀郊庙,务尽诚敬,不必繁文,卿等其议典礼,从其简者行之。”遂命右丞斡栾、左丞吕思诚领其事。以中书右丞拜住为平章政事。庚午,以袭封衍圣公孔克坚同知太常礼仪院事,以克坚子希学为袭封衍圣公。癸酉,太阴犯轩辕。哈麻奏言:“郊祀之礼,以太祖配。皇帝出宫,至郊祀所,便服乘马,不设内外仪仗、教坊队子,斋戒七日,内散斋四日于别殿,致斋三日,二日于大明殿西幄殿,一日在南郊祀所。”丙子,以郊祀,命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祭告太庙。己卯,以翰林学士承旨庆童为淮南行省平章政事。立黄河水军万户府于小清口。
       十一月甲申,荧惑犯氐宿。庚寅,填星犯井宿。壬辰,亲祀上帝于南郊,以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为亚献,摄太尉、右丞相定住为终献。甲午,以太不花为湖广行省左丞相,总兵招捕湖广、沔阳等处,湖广、荆襄诸军悉听节制,给还元追夺河南行省丞相宣命,仍给以功赏宣敕、金银牌面。戊戌,介休县桃杏花。己亥,太阴犯鬼宿。戊申,右丞相定住以病辞职,命以太保就第治病。庚戌,贼陷饶州路。辛亥,赐高丽国王伯颜帖木儿为亲仁辅义宣忠奉国彰惠靖远功臣。是月,答失八都鲁攻夹河贼,大破之。贼陷怀庆,命河南行省右丞不花讨之。以湖广归州改隶四川行省。
       十二月壬子朔,荧惑犯房宿。给湖广行省分省印。丁巳,命中书参知政事月伦失不花、陈敬伯分省彰德。癸亥,立忠义、忠勤万户府于宿州、武安州。己巳,以诸郡军储供饷繁浩,命户部印造明年钞本六百万锭给之。壬申,以平章政事帖里帖木儿、右丞斡栾并知经筵事,参议丁好礼兼经筵官。乙亥,以天下兵起,下诏罪己,大赦天下。是月,答失八都鲁大败刘福通等于太康,遂围亳州,伪宋主遁于安丰。立兴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于兴元路。是岁,蓟州雨血。诏:“凡有水田之处,设大兵农司,招集人夫,有警乘机进讨,无事栽植播种。”诏浚大内河道,以宦官同知留守野先帖木儿董其役。野先帖木儿言:“自十一年以来,天下多事,不宜兴作。”帝怒,命往使高丽,改命宦官答失蛮董之。以中书平章政事拜住分省济宁,设四部。是岁,察罕帖木儿与贼战于河南北,屡有功,除中书刑部侍郎。
       十六年春正月壬午,改福建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为福建行中书省。戊子,亲享太庙。命中书平章政事帖里帖木儿提调国子监。己丑,太阴犯昴宿。丁酉,太保定住以病辞职,太尉、太宗正府紥鲁忽赤月阔察儿以出军中伤辞职,皆不允。乙亥,诏命太尉阿吉剌开府设官属。乙巳,以辽阳行省左丞相咬咬为太子詹事,翰林学士承旨朵列帖木儿同知詹事院事。丙子,以知枢密院事实理门兼大府监卿。戊申,云南土官阿芦降,遣侄腮斡以方物来贡。庚戌,左丞相哈麻罢。辛亥,御史大夫雪雪亦罢,以搠思监为御史大夫。复以定住为右丞相。是月,蓟州地震。倪文俊建伪都于汉阳,迎徐寿辉据之。
       二月癸酉,秃鲁帖木儿辞职,不允。搠思监纠言哈麻及其弟雪雪等罪恶,帝曰:“哈麻兄弟虽有罪,然侍朕日久,与朕弟懿璘质班皇帝实同乳,且缓其罚,令之出征自效。”甲寅,命右丞相定住依前太保,中书一切机务,悉听总裁,诏天下。丙辰,以镇南王孛罗不花自兵兴以来率怯薛丹讨贼,累立战功,赐钞一万锭。定住及平章政事桑哥失里等复奏哈麻兄弟罪恶,遂命贬哈麻惠州安置,雪雪肇州安置,寻杖杀之。壬戌,詹事伯撒里辞职。乙丑,禁销毁、贩卖铜钱。丙寅,命翰林国史院、太常礼仪院定拟皇后奇氏三代功臣谥号、王爵。甲戌,命六部、大司农司、集贤翰林国史两院、太常礼仪院、秘书、崇文、国子、都水监、侍仪司等正官,各举才堪守令者一人,不拘蒙古、色目、汉、南人,从中书省斟酌用之,或任内害民受赃者,举官量事轻重降职。命蛮蛮为靖安王,赐金印,置王傅等官。己卯,命集贤直学士杨俊民致祭曲阜孔子庙,仍葺其庙宇。诏谕:“山东盐法,军民毋得沮坏。”赐定住笃怜赤、怯薛丹三十名,给衣粮、马匹、草料。是月,高邮张士诚陷平江路,据之,改平江路为隆平府,遂陷湖州、松江、常州。
       月辛巳,复立酒课提举司。命中书平章政事帖里帖木儿、参知政事成遵等议钞法。壬午,徐寿辉复寇襄阳。癸未,台臣言:“系官牧马草地,俱为权豪所占。今后除规运总管府见种外,余尽取勘,令大司农召募耕垦,岁收租课以资国用。”从之。丁亥,以今秋出师,诏和买马六万匹。戊子,命宣让王帖木儿不花、威顺王宽彻普化以兵镇遏怀庆路,各赐金一锭、银五锭、币帛九匹、钞二千锭。庚寅,大明兵取集庆路,江南行台御史大夫福寿死之。丙申,倪文俊陷常德路,总兵官俺都剌遁。命搠思监提调承徽寺。丁酉,立行枢密院于杭州。命江浙行省左丞相达识帖睦迩兼知行枢密院事,节制诸军,省、院等官并听调遣,凡赏功、罚罪、招降、讨逆,许以便宜行事。大明兵取镇江路。戊申,方国珍复降,以为海道运粮漕运万户,兼防御海道运粮万户。其兄方国璋为衢州路总管,兼防御海道事。是月,有两日相荡。
       夏四月辛亥,以搠思监为中书左丞相。丙辰,以资正院使普化为御史大夫。丁巳,命左丞相搠思监领经筵事,中书平章政事悟良哈台、御史大夫普化并知经筵事。庚申,以河南行省左丞卜兰奚为湖广行省平章政事,答失八都鲁加金紫光禄大夫。丙寅,命阿因班太子与陕西行省官同讨均、房、南阳。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奇伯颜不花加大司徒。丁卯,以陕西行台御史大夫朵朵为陕西行省左丞相,大司农咬咬为辽阳行省左丞相。以知枢密院事实理门分院济宁,翰林学士承旨脱脱同知詹事院事。壬申,命豫王阿剌忒纳失里与陕西行省官商议军机,从宜攻讨。己卯,命悟良哈台兼太子谕德。是月,车驾时巡上都。
       五月壬辰,太白犯鬼宿,癸巳,亦如之。甲午,太阴入斗宿。丙申,倪文俊陷澧州路。丁酉,太阴犯垒壁阵。乙巳,贼寇辰州,守将和尚以乡兵击败之。六月甲寅,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三旦八、参知政事杨完者以兵守嘉兴路,御张士诚。乙丑,大明兵取广德路。
       秋七月癸未,以翰林学士秃鲁帖木儿为侍御史。丁酉,太阴犯垒壁阵。是月,张士诚遣兵陷杭州,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左答纳失里战死,丞相达识帖木迩遁,杨完者及万户普贤奴击败之,复其城。
       八月丙辰,奉元路判官王渊等以义兵复商州,升渊同知关商襄邓等处宣慰司事。己未,贼侵河南府路,参知政事洪丑驴以兵败之。丁卯,太阴犯昴宿。庚午,倪文俊陷衡州路,元帅甄崇福战死。甲戌,彗星见张宿,色青白,彗指西南,长尺余,至十二月戊午始灭。是月,车驾还自上都。黄河决,山东大水。九月庚辰,汝、颍贼李武、崔德等破潼关,参知政事述律杰战死。壬午,豫王阿剌忒纳失里、同知枢密院事定住引兵复潼关,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伯家奴以兵守之。丙申,潼关复陷,伯家奴兵溃,豫王阿剌忒纳失里复以兵取之,李武、崔德败走。戊戌,贼陷陕州及虢州。诏以太尉纳麟复为江南行台御史大夫,迁行台治绍兴。是月,察罕帖木儿复陕州及虢州,复袭败贼兵于平陆、安邑,以功由兵部尚书升佥河北行枢密院事。
       冬十月丁未,大名路有星如火,从东南流,芒尾如曳篲,堕地有声,火焰蓬勃,久之乃息,化为石,青黑色,光莹,形如狗头,其断处如新割者,命藏于库。壬辰,太阴犯井宿。是月,诏罢太尉也先帖木儿。
       十一月丙戌,以老的沙、答里麻失里并为詹事。丁亥,流星大如酒杯,色青白,尾迹约长五尺余,光明烛地,起自东北,东南行,没于近浊,有声如雷。壬辰,太阴犯井宿。
       是月,河南陷,河南廉访副使俺普遁。置河南廉访司于沂州,又于沂州设分枢密院,以兵马指挥使司隶之。
       十二月,倪文俊陷岳州路,杀威顺王子歹帖木儿。湖广参知政事也先帖木儿与左江义兵万户邓祖胜合兵复衡州。是岁,诏:“沿海州县为贼所残掠者,免田租三年。赐高年帛。”河南行省左丞相太不花驻军于南阳嵩、汝等州,叛民皆降,军势大振。陕西行台监察御史李尚絅上《关中形胜急论》,凡十有二事。命大司农司屯种雄、霸二州以给京师,号京粮。

本书目录

卷一 本纪第一 太祖
卷二 本纪第二 太宗
卷三 本纪第三 宪宗
卷四 本纪第四 世祖一
卷五 本纪第五 世祖二
卷六 本纪第六 世祖三
卷七 本纪第七 世祖四
卷八 本纪第八 世祖五
卷九 本纪第九 世祖六
卷十 本纪第十 世祖七
卷十一 本纪第十一 世祖八
卷十二 本纪第十二 世祖九
卷十三 本纪第十三 世祖十
卷十四 本纪第十四 世祖十一
卷十五 本纪第十五 世祖十二
卷十六 本纪第十六 世祖十三
卷十七 本纪第十七 世祖十四
卷十八 本纪第十八 成宗一
卷十九 本纪第十九 成宗二
卷二十 本纪第二十 成宗三
卷二十一 本纪第二十一 成宗四
卷二十二 本纪第二十二 武宗一
卷二十三 本纪第二十三 武宗二
卷二十四 本纪第二十四 仁宗一
卷二十五 本纪第二十五 仁宗二
卷二十六 本纪第二十六 仁宗三
卷二十七 本纪第二十七 英宗一
卷二十八 本纪第二十八 英宗二
卷二十九 本纪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卷三十 本纪第三十 泰定帝二
卷三十一 本纪第三十一 明宗
卷三十二 本纪第三十二 文宗一
卷三十三 本纪第三十三 文宗二
卷三十四 本纪第三十四 文宗三
卷三十五 本纪第三十五 文宗四
卷三十六 本纪第三十六 文宗五
卷三十七 本纪第三十七 宁宗
卷三十八 本纪第三十八 顺帝一
卷三十九 本纪第三十九 顺帝二
卷四十 本纪第四十 顺帝三
卷四十一 本纪第四十一 顺帝四
卷四十二 本纪第四十二 顺帝五
卷四十三 本纪第四十三 顺帝六
卷四十四 本纪第四十四 顺帝七
卷四十五 本纪第四十五 顺帝八
卷四十六 本纪第四十六 顺帝九
卷四十七 本纪第四十七 顺帝十
卷四十八 志第一 天文一
卷四十九 志第二 天文二
卷五十 志第三上 五行一
卷五十一 志第三下 五行二
卷五十二 志第四 历一
卷五十三 志第五 历二
卷五十四 志第六 历三
卷五十五 志第七 历四
卷五十六 志第八 历五
卷五十七 志第九 历六
卷五十八 志第十 地理一
卷五十九 志第十一 地理二
卷六十 志第十二 地理三
卷六十一 志第十三 地理四
卷六十二 志第十四 地理五
卷六十三 志第十五 地理六
卷六十四 志第十六 河渠一
卷六十五 志第十七上 河渠二
卷六十六 志第十七下 河渠三
卷六十七 志第十八 礼乐一
卷六十八 志第十九 礼乐二
卷六十九 志第二十 礼乐三
卷七十 志第二十一 礼乐四
卷七十一 志第二十二 礼乐五
卷七十二 志第二十三 祭祀一
卷七十三 志第二十四 祭祀二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 祭祀三
卷七十五 志第二十六 祭祀四
卷七十六 志第二十七 祭祀五
卷七十七 志第二十七下 祭祀六
卷七十八 志第二十八 舆服一
卷七十九 志第二十九 舆服二
卷八十 志第三十 舆服三
卷八十一 志第三十一 选举一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二 选举二
卷八十三 志第三十三 选举三
卷八十四 志第三十四 选举四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百官一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六 百官二
卷八十七 志第三十七 百官三
卷八十八 志第三十八 百官四
卷八十九 志第三十九 百官五
卷九十 志第四十 百官六
卷九十一 志第四十一上 百官七
卷九十二 志第四十一下 百官八
卷九十三 志第四十二 食货一
卷九十四 志第四十三 食货二
卷九十五 志第四十四 食货三
卷九十六 志第四十五上 食货四
卷九十七 志第四十五下 食货五
卷九十八 志第四十六 兵一
卷九十九 志第四十七 兵二
卷一百 志第四十八 兵三
卷一百一 志第四十九 兵四
卷一百二 志第五十 刑法一
卷一百三 志第五十一 刑法二
卷一百四 志第五十二 刑法三
卷一百五 志第五十三 刑法四
卷一百六 表第一 后妃表
卷一百七 表第二 宗室世系表
卷一百八 表第三 诸王表
卷一百九 表第四 诸公主表
卷一百十 表第五上 三公表
卷一百十一 表第五下 三公表二
卷一百十二 表第六上 宰相年表
卷一百十三 表第六下 宰相年表二
卷一百一十四 列传第一 后妃一
卷一百一十五 列传第二 睿宗
卷一百一十六 列传第三 后妃二
卷一百一十七 列传第四
卷一百一十八 列传第五
卷一百一十九 列传第六
卷一百二十 列传第七
卷一百二十一 列传第八
卷一百二十二 列传第九
卷一百二十三 列传第十
卷一百二十四 列传第十一
卷一百二十五 列传第十二
卷一百二十六 列传第十三
卷一百二十七 列传第十四
卷一百二十八 列传第十五
卷一百二十九 列传第十六
卷一百三十 列传第十七
卷一百三十一 列传第十八
卷一百三十二 列传第十九
卷一百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
卷一百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一
卷一百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二
卷一百三十六 列传第二十三
卷一百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四
卷一百三十八 列传第二十五
卷一百三十九 列传第二十六
卷一百四十 列传第二十七
卷一百四十一 列传第二十八
卷一百四十二 列传第二十九
卷一百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
卷一百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一
卷一百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二
卷一百四十六 列传第三十三
卷一百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四
卷一百四十八 列传第三十五
卷一百四十九 列传第三十六
卷一百五十 列传第三十七
卷一百五十一 列传第三十八
卷一百五十二 列传第三十九
卷一百五十三 列传第四十
卷一百五十四 列传第四十一
卷一百五十五 列传第四十二
卷一百五十六 列传第四十三
卷一百五十七 列传第四十四
卷一百五十八 列传第四十五
卷一百五十九 列传第四十六
卷一百六十 列传第四十七
卷一百六十一 列传第四十八
卷一百六十二 列传第四十九
卷一百六十三 列传第五十
卷一百六十四 列传第五十一
卷一百六十五 列传第五十二
卷一百六十六 列传第五十三
卷一百六十七 列传第五十四
卷一百六十八 列传第五十五
卷一百六十九 列传第五十六
卷一百七十 列传第五十七
卷一百七十一 列传第五十八
卷一百七十二 列传第五十九
卷一百七十三 列传第六十
卷一百七十四 列传第六十一
卷一百七十五 列传第六十二
卷一百七十六 列传第六十三
卷一百七十七 列传第六十四
卷一百七十八 列传第六十五
卷一百七十九 列传第六十六
卷一百八十 列传第六十七
卷一百八十一 列传第六十八
卷一百八十二 列传第六十九
卷一百八十三 列传第七十
卷一百八十四 列传第七十一
卷一百八十五 列传第七十二
卷一百八十六 列传第七十三
卷一百八十七 列传第七十四
卷一百八十八 列传第七十五
卷一百八十九 列传第七十六 儒学一
卷一百九十 列传第七十七 儒学二
卷一百九十一 列传第七十八 良吏一
卷一百九十二 列传第七十九 良吏二
卷一百九十三 列传第八十 忠义一
卷一百九十四 列传第八十一 忠义二
卷一百九十五 列传第八十二 忠义三
卷一百九十六 列传第八十三 忠义四
卷一百九十七 列传第八十四 孝友一
卷一百九十八 列传第八十五 孝友二
卷一百九十九 列传第八十六 隐逸
卷二百 列传第八十七 列女一
卷二百一 列传第八十八 列女二
卷二百二 列传第八十九 释老
卷二百三 列传第九十 方技(工艺附)
卷二百四 列传第九十一 宦者
卷二百五 列传第九十二 奸臣
卷二百六 列传第九十三 叛臣
卷二百七 列传第九十四 逆臣
卷二百八 列传第九十五 外夷一
卷二百九 列传第九十六 外夷二
卷二百一十 列传第九十七 外夷三
纂修元史凡例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