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白话版
白话旧五代史
李繯传
作者:北宋 · 薛居正等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李繮,本为海州人,是伪吴国大丞相徐温的养子。徐温字叫敦美,也是海州人,开始时跟随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在庐州起兵,逐渐升到军校职位。唐朝末年,青州王师范被梁太祖朱温围困,到淮南请求救兵,杨行密发兵救援,徐温当时担任小将,也在救兵行列之中。部队到达青州南部边界时,王师范已被打败,淮南部队士兵于是大肆抢掠而回。李繮当时年龄幼小,被徐温抓获,徐温喜爱他的聪明机灵,于是收养他做自己的儿子,起名叫徐知诰。
       唐昭宗天..初年,杨行密去世,他的儿子杨渥即位,遇上左卫都指挥使张颢杀害了杨渥,想投降梁太祖。徐温对张颢说“:这里距离梁国,往返三千里,不经过一个多月都不能成事,军队国家没有了主,没有了主就将发生变乱,不如先立一人为主,再慢慢筹划投奔梁国的事。”张颢认为他说得对,于是拥立杨渥的弟弟杨渭为统帅。徐温接着杀掉了张颢,杨渭授予徐温常州刺史、检校司徒的伪职。徐温留在广陵,派李繮主持常州事务。这一年是唐朝天..五年(904)。天..七年,徐温服母丧,服丧期满后重新授予检校太尉、温州刺史官职,充当温州团练观察使。八年,宣州反叛,徐温与都将柴再用征讨平定了叛乱,被加封为同中书平章事,充当淮南行军司马、内外马步军都指挥使、镇海军节度使、浙江西道观察使。十二年八月,吴王命徐温出任镇守润州,以他的儿子徐知训主持政事,加封徐温为镇海军辖区内水陆马步军都指挥使,兼任宁国军节度使,宣州、歙州、池州观察使。这时李繮任徐温的属郡升州的刺史,于是大力治理升州官署,徐温上表奏请将升州官府搬到金陵,吴国国王授予徐温升州大都督府长史的伪职,充当镇海军节度副使,主持节度使的事务,任李繮为镇海军节度副使、代理润州刺史,充当润州团练使。十五年,徐知训被授与淮南行军副使、内外马步军都指挥使官职,统管军府事务。不多久,徐知训被大将朱瑾杀死,徐温以李繮代理主持国政。第二年,徐温册立杨渭为天子,僭号称为大吴国,改唐朝天..十六年为武义元年。
       天..十八年(921),杨渭去世,徐温闻讯后,从金陵飞驰回到扬州,连夜进入广陵,商议拥立谁即位。有人打探徐温的意旨,就谈到三国时蜀主刘备临死遗命诸葛亮的故事,徐温厉声说:“即使杨家没有男儿,有女儿都应当拥立,不得有异议。”因此大家内心才安定,于是到润州迎回丹阳王杨溥,于当年六月十八日即伪位,改元为顺义。从此徐温父子势力更加强盛,内外共同专擅吴国国政,杨氏只是主持吴国的祭祀而已。徐温接连升官到竭忠定难建国功臣、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诸道都统、镇海军节度使、宁国军节度使、宣歙池等州管区内营田观察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师、中书令、金陵尹、东海王,食邑一万户,食实封五百户。将伪顺义七年改元为伪乾贞元年,即后唐天成二年(927)。这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徐温去世,伪赠为大元帅,追封为齐王,谥号叫忠武。
       李繮在此以前梦见被徐温背着上山,一个月后徐温去世,李繮就被伪授为辅政兴邦功臣,知内外左右事、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尉、中书令、宣城公。李繮从平定朱瑾之乱后,就执掌吴国国政。天成四年,伪吴国改元为太和元年,这年李繮出镇金陵,旋即被封为东海王。到清泰二年(935)吴国改元为天祚元年,这一年以金陵作为齐国,封李繮为齐王,于是追封徐温谥号为忠武王,庙号为太祖。李繮又进位为太尉、录尚书事,留镇金陵,以他的儿子李景在扬州总理国政。不久,伪加李繮九锡隆礼,建立天子旌旗,改金陵为西都,以扬州为东都。李繮建国依照齐、梁旧例,起用徐王介为齐国右丞相,宋齐丘为左丞相,作为谋划的重臣。伪吴国天祚三年(937),杨溥把帝位禅让给李繮,称国号叫大齐,改元为升元,建都于金陵,这时是后晋天福二年。李繮于是册封杨溥为让皇,那册文说:“接受禅位的老臣徐知诰,谨上册封皇帝为高思元弘古让皇等。”仍以杨溥的儿子遥任平卢军节度使,迁到海陵。
       李繮自己说他是唐玄宗的第六个儿子永王李瞞的后裔,唐朝天宝末年,安禄山接连攻陷两京,玄宗逃到蜀地,诏令任李瞞为山南、岭南、黔中、江南四道节度采访等使。李瞞到广陵后,大量募集兵马战甲,有窥视图谋江左之心,后被唐朝官军打败,死在大庾岭北,所以李繮认他为远祖。于是恢复姓李,开始改名为繮,国号叫作大唐,尊徐温为义祖。李繮僭即帝位共七年,后由儿子李景即位。

本书目录

《旧五代史》简介
梁太祖本纪
末帝本纪
安王朱友宁传
密王朱友伦传
郴王朱友裕传
庶人朱友繦传
朱瑾传
王师范传
刘知俊传
罗绍威传
王珂传
韩建传
李罕之传
冯行袭传
葛从周传
谢彦章传
张归霸传
赵匡凝传
张文蔚传
敬翔传
王重师传
朱珍传
李重胤传
张存敬传
寇彦卿传
庞师古传
徐怀玉传
王彦章传
杨师厚传
牛存节传
刘寻阝传
贺瑰传
罗隐传
仇殷传
段深传
武皇本纪
庄宗本纪
末帝本纪
贞简曹太后传
李克宁传
魏王李继岌传
秦王李从荣传
许王李从益传
李嗣昭传
李继韬传
李存孝传
王钅容传
康君立传
周德威传
符存审传
郭崇韬传
赵光逢传
李琪传
阎宝传
李袭吉传
安重霸传
张文礼传
董璋传
张全义传
朱友谦传
霍彦威传
王晏球传
李建及传
王思同传
安重诲传
豆卢革传
李愚传
任圜传
崔沂传
刘赞传
张宪传
王正言传
元行钦传
夏鲁奇传
李严传
马郁传
萧希甫传
罗贯传
张承业传
张居翰传
毛璋传
温韬传
段凝传
孔谦传
康延孝传
朱守殷传
杨彦温传
高祖本纪
少帝本纪
广王石敬威传
楚王石重信传
寿王石重繩传
景延广传
张希崇传
桑维翰传
赵莹传
赵在礼传
房知温传
康福传
李周传
姚繪传
吕琦传
史圭传
卢质传
崔木兑传
苌从简传
刘处让传
皇甫遇传
白奉进传
刘遂清传
李郁传
郑玄素传
马重绩传
陈玄传
范延光传
杨光远传
安重荣传
张彦泽传
高祖本纪
隐帝本纪
李皇后传
蔡王刘信传
湘阴公刘繫传
王周传
史弘肇传
杨邠传
王章传
李崧传
苏逢吉传
杜重威传
李守贞传
赵思绾传
太祖本纪
世宗本纪
恭帝本纪
圣穆柴皇后传
宣懿符皇后传
高行周传
王殷传
史彦超传
唐景思传
赵晖传
冯道传
卢文纪传
卢损传
王仁裕传
齐藏珍传
王峻传
刘白皋传
孙晟传
李茂贞传
高季兴传
高从诲传
马殷传
刘言传
钱繬传
钱元繭传
杨行密传
杨溥传
李繯传
李景传
王审知传
刘守光传
刘陟传
刘晟传
刘崇传
王建传
王衍传
孟知祥传
孟昶传
契丹传
吐蕃传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