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白话版
白话旧唐书
武承嗣传
作者:后晋 · 刘昫等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武承嗣,是荆州都督武士..的孙子、则天皇后兄长的儿子。起初,武士..娶相里氏为妻,生了武元庆、武元爽两个儿子。后来又娶了杨氏,生了三个女儿:长女嫁给越王府的功曹贺兰越石,次女是武则天,幼女嫁给郭氏。武士..死后,他兄长的儿子武惟良、武怀运和武元爽等人不按礼法对待杨氏。待到武则天被立为皇后,追封武士..为司徒、周忠孝王,封杨氏为代国夫人。不久又给武士..追加封官为太尉,杨氏改封为荣国夫人。这时武元庆任职为宗正少卿,武元爽任少府少监,武惟良任卫尉少卿,荣国夫人怨恨他们往日对待自己刻薄,示意则天皇后上疏请求将武元庆等调出朝廷任职,表面上仍假装谦让,实际上憎恶他们。于是武元庆被调任龙州刺史,武元爽任濠州刺史,武惟良任始州刺史。武元庆到龙州后即病故,武元爽又从濠州被流放振州而死。
       乾封年(666),武惟良与其弟淄州刺史武怀运,按州府大吏的例规在泰山下聚会。这时韩国夫人的女儿贺兰氏在宫中,很得皇帝宠爱。武则天想除掉她,便示意高宗去贺兰氏母亲的府宅,趁武惟良等进献了食物,武则天暗中派人将毒药放进贺兰氏的食物中,贺兰氏吃后,猝然死亡,然后归罪于武惟良、武怀运,杀了他们。又示意群臣上表请求皇帝将他们改为姓蝮,断绝他们的族籍。武元爽等因受株连获罪发配到岭外而死去,于是将韩国夫人的儿子贺兰敏之作为武士..的嗣子,改姓武,越级委任为左侍极、兰台太史,承袭爵位为周国公。又让他召集学士李嗣真、吴兢一批人,在兰台校刊经史典籍并撰著传记。
       武敏之年轻美貌,与荣国夫人私通,倚仗得宠屡犯罪过,武则天很不高兴。咸亨二年(671),荣国夫人去世,武则天拿出内宫大瑞锦幅,责成武敏之修造佛像为母亲求福,武敏之擅自隐藏私用。又,司尉少卿杨思俭的女儿极有姿色,高宗和武则天已选她为太子的妃子,婚期已定,武敏之去逼迫奸淫了她,接着,在为荣国夫人守丧期间,武敏之偷偷脱除丧服,穿着吉庆华服,聚集歌妓作乐。当时,武则天的亲生女儿太平公主还年幼,来往荣国夫人的家,由宫女伴行,也曾遭到武敏之的逼污。不久武敏之的奸污事件暴露,他被发配流放雷州,走到韶州,武敏之用马缰自缢身亡。
       武承嗣是武元爽的儿子。武敏之死后,他从岭南被召回京,授职尚书奉御,承袭祖父周国公爵位。不久提升为秘书监。武则天当政,追尊武士..为忠孝太皇,设置崇先府的吏属,她前五代以下的历代先祖,都封为王。中宗嗣圣元年(684),任武承嗣为礼部尚书。不久授其官职为太常卿、同中书门下三品。武则天垂拱年间(685~688),武承嗣转任春官尚书,仍旧主持政务。载初元年(690),他替代苏良嗣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兼主管内史事务。
       天授元年(690),武承嗣在东都洛阳首先设置武氏七庙,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周武王为睿祖康皇帝,称他们是武氏的祖先。又将则天皇后的前五代先祖、封赠的太原靖王武居常奉为严祖成皇帝;其高祖、封赠的赵肃恭王武克己奉为肃祖章敬皇帝;其曾祖、封赠的魏康王武俭奉为烈祖昭安皇帝;其祖父、封赠的周安成王武华奉为显祖穆皇帝;其父、忠孝太皇武士..奉为太祖孝明高皇帝;历代先祖母都随其夫的帝号称为皇后。武元庆被追封为梁宪王,武元爽追封为魏德王。还将伯父与诸兄弟都封为王,诸姑母、姐姐封为长公主。于是,则天皇后封武承嗣为魏王,并将武元庆的儿子、夏官尚书武三思封为梁王,她的堂兄弟、堂侄、纳言武攸宁封为建昌王,太子通事舍人武攸归封为九江王,司礼卿武重规封为高平王,左卫亲府中郎将武载德封为颍川王,右卫将军武攸暨封为千乘王,司农卿武懿宗封为河内王,左千牛中郎将武嗣宗封为临川王,右卫勋二府中郎将武攸宜封为建安王,尚乘直长武攸望封为会稽王,太子通事舍人武攸绪封为安平王,武攸止封为恒安王。又封武承嗣之子武延基为南阳王,武延秀为淮阳王,武三思之子武崇训为高阳王、武崇烈为新安王,她的堂兄弟、封赠的陈王武承业的儿子武延晖为嗣陈王、武延祚为咸安王。
       武承嗣曾劝武则天改朝换姓,除尽李唐皇室的诸藩王及公卿大臣中不附和自己的人,武承嗣堂弟武三思又极力帮助推行其计,普天下至今怨恨他们。不久,武则天又赐给武承嗣实纳赋税的食邑一千户,继续监修国史。武承嗣以为论位次自己当为皇帝继承人,便让凤阁舍人张嘉福委婉劝说百官上表请求立武承嗣为皇储,武则天始终不同意。如意元年(692),授予他特进官衔。不久授官太子太保,免去他主持政事的职权。武承嗣因不能被立为皇太子,郁郁不乐而死;死后追封为太尉、并州太守,谥号宣。

本书目录

《旧唐书》简介
高祖本纪
太宗本纪
高宗本纪
则天皇后本纪
中宗本纪
睿宗本纪
玄宗本纪
肃宗本纪
代宗本纪
德宗本纪
顺宗本纪
宪宗本纪
穆宗本纪
敬宗本纪
武宗本纪
宣宗本纪
懿宗本纪
僖宗本纪
昭宗本纪
哀帝本纪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传
李密传
王世充传
窦建德传
刘武周传
刘黑闼传
平阳公主传
萧[王禹]传
隐太子李建成传
巢王李元吉传
高士廉传
长孙无忌传
房玄龄传(附房遗直、房遗爱传)
杜淹传
李靖传(附李客师等传)
李责力传(附李敬业传)
尉迟敬德传
侯君集传
魏征传
虞世南传
李百药传
姚思廉传
颜师古传
孔颖达传
马周传
傅奕传
吕才传
褚遂良传
许敬宗传
唐临传
张文腂传
徐有功传
燕王李忠传
许王李素节传
孝敬皇帝李弘传
章怀太子李贤传
懿德太子李重润传
庶人李重福传
节愍太子李重俊传
刘祎之传
魏玄同传
李昭德传
韦思谦传
陆元方传
苏腢传
王方庆传
姚[王寿]传
王及善传
杜景俭传
朱敬则传
杨再思传
李怀远传(附李景伯、李彭年传)
豆卢钦望传
桓彦范传
敬晖传
崔玄[日韦]传
魏元忠传
韦安石传
赵彦昭传
萧至忠传
宗楚客传
苏味道传
卢藏用传
让皇帝李宪传
刘幽求传
钟绍京传
魏知古传
源乾曜传
杜暹传
韩休传
尹思贞传
李杰传
解琬传
王丘传
李乂传
马怀素传
刘子玄传
元行冲传
吴兢传
牛仙客传
王忠嗣传
哥舒翰传
王钅共传
杨国忠传
张日韦传
崔圆传
崔涣传
杜鸿渐传
王思礼传
邓景山传
房琯传
张镐传
高适传
畅璀传
裴冕传
裴茂传
来腀传
周智光传
崔器传
赵国珍传
崔腂传
敬括传
韦元甫传
魏少游传
卫伯玉传
李承传
严武传
郭英乂传
严震传
严砺传
元载传
王缙传
黎干传
庾准传
杨绾传
常衮传
李怀光传
第五琦传
班宏传
柳浑传
段秀实传
颜真卿传
张延赏传
顾况传
关播传
李抱玉传
李抱真传
李晟传
李腄传
马燧传
裴延龄传
韦执谊传
王叔文传
王腅传
程异传
徐浩传
李益传
李贺传
韦伦传
韦皋传
张建封传
田承嗣传
王武俊传
王廷凑传
朱滔传
刘怦传
程日华传
韩游腢传
董晋传
李忠臣传
吴元济传
李吉甫传
于休烈传
许孟容传
吕元膺传
穆宁传
窦群传
于由页传
韩弘传
李庸阝传
王彦威传
武元衡传
郑余庆传
韦处厚传
崔群传
韩愈传
刘禹锡传
柳宗元传
李光进传
李光颜传
潘孟阳传
曹华传
崔元略传
王播传
李绛传
温造传(附温璋传)
元稹传
白居易传
宋申锡传
韦温传
李训传
郑注传
裴度传
李渤传
令狐楚传
令狐腍传
令狐氵高传
牛僧孺传
萧亻免传
郑覃传
陈夷行传
吴汝纳传
李德裕传
德王李裕传
李宗闵传
魏谟传
杜让能传
孔纬传
武承嗣传
武延秀传
薛怀义传
高力士传
程元振传
鱼朝恩传
吐突承璀传
韦仁寿传
张允济传
薛大鼎传
崔知温传
韦机传(附韦岳、韦景骏传)
王方翼传
裴怀古传
阳峤传
姜师度传
吕腏传
袁滋传
周兴传
丘神责力传
吉顼传
王旭传
吉温传
敬羽传
夏侯端传
刘感传
李玄通传
王义方传
王同皎传
安金藏传
李忄登传(附李源等传)
颜杲卿传(附颜泉明传)
程千里传
甄济传
赵弘智传
裴守真传(附裴子余传)
崔沔传
张琇传(附张腛传)
崔衍传
徐文远传
陆德明传
曹宪传(附许淹等传)
欧阳询传(附欧阳通传)
张士衡传
贾公彦、李玄植传
张后胤传
盖文达传(附盖文懿传)
敬播传
邢文伟传
郎余令传
王元感传
王绍宗传
韦叔夏传
郭山恽传
卢粲传
尹知章传
苏弁传(附苏衮、苏冕传)
陆质传
孔绍安传(附孔祯、孔若思传)
贺德仁传
郑世翼传
崔信明传
崔行功传
杜易简传(附杜审言传)
卢照邻传
杨炯传
王勃传(附王腜、王面力传)
骆宾王传
元万顷传(附范履冰等传)
乔知之传
员半千传
沈亻全期传
陈子昂传
宋之问传
贾曾传(附贾至传)
贺知章传
孙逖传(附孙成等传)
萧颖士、李翰传
崔颢、王昌龄、孟浩然传
元德秀传
王维传
杜甫传
孙思邈传
僧玄奘传
神秀传(附普寂等传)
一行传
司马承祯传
安禄山传
安庆绪传
高尚传
孙孝哲传
史思明传
史朝义传
朱氵此传
秦宗权传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