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白话版
白话后汉书
后汉书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
作者:南朝宋 · 范晔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刘建、刘羡、刘恭、刘党、刘衍、刘畅、刘日丙、刘长)
       ◆孝明八王传,孝明皇帝有九个儿子:贾贵人生章帝;阴贵人生梁节王刘畅;其余七王本书没有记载母氏。
       千乘哀王刘建,永平三年(60)封。第二年死去。年少没有儿子,国除。
       陈敬王刘羡,永平三年(60)封为广平王。建初三年(78),有司奏遣刘羡与巨鹿王刘恭、乐成王刘党都到封地去。肃宗性厚爱,不忍心与诸王分开,于是都留在京师。第二年,按地图,使诸国户口都均等,租入每年八千万。刘羡博涉经书,有威严,与诸儒讲论在白虎观。七年(82),皇上认为广平在北边,多有边费,于是改为西平王,分汝南八县为封地。等到皇帝死后,遗诏改封为陈王,食淮阳郡,那年往封地去。立三十七年死去。儿子思王刘钧为嗣。
       彭城靖王刘恭,永平九年(66)赐号灵寿王。十五年(72),封为巨鹿王。建初三年(78),改封江陵王,改南郡为封地。元和二年(85),三公上言江陵在京师正南,不可以封,于是改为六安王,以庐江郡为封地。肃宗死后,遗诏改封彭城王,食楚郡,同年往封地。刘恭敦厚威重,举动有节度,官民敬爱他。永初六年(112),封刘恭之子阿奴为竹邑侯。元初三年(116),刘恭因事对儿子刘酉甫发怒,刘酉甫自杀。国相赵牧把情况上告,因诬奏刘恭祠祀时出恶言,大逆不道。有司奏请杀掉他。刘恭上书为自己辩解。朝廷认为他素著行义,下令考实,没有证据,赵牧因此下狱,碰着大赦免去死罪。刘恭立四十六年死去,儿子考王刘道嗣。
       乐成靖王刘党,永平九年(66)赐号重熹王,十五年(72)封乐成王。刘党很聪明,会《史书》,喜正文字。与肃宗同年,特别亲爱。建初四年(79),把清河的游、观津,勃海之东光、成平,涿郡之中水、饶阳、安平、南深泽八县加进乐成国。等到皇帝死去,同年到封地去。刘党急刻不遵守法度。按旧例禁止宫人出嫁,不得到封地去。有旧掖庭技人哀置,嫁给男子章初为妻,刘党召哀置进宫和他通奸,章初想上书告他,刘党害怕,于是秘密收买哀置的姐焦使她杀掉章初,事情发觉了,刘党便缢杀太监三人,以灭口实。又娶了旧中山简王傅婢李羽生做小老婆。永元七年(95),国相举报这事。和帝诏削去东光、枭阝二县。刘党立二十五年死去,儿子哀王刘崇嗣。
       下邳惠王刘衍,永平十五年(72)封。刘衍有容貌,肃宗即位,常在左右。建初年间,刘衍刚行冠礼,诏赐刘衍师傅以下官属金帛等物,各有区别。建初三年(78),将临淮郡及九江之钟离、当涂、东城、历阴、全椒共十七县加入下邳国。帝死后,当年去封地。刘衍后来有心病,而太子刘..有罪被废,诸姬争着想立子为嗣,连上书相告言。和帝可怜她们,派彭城靖王刘恭到下邳正其嫡庶,立儿子刘成为太子。刘衍立五十四年死去,儿子贞王刘成嗣。
       梁节王刘畅,永平十五年(72)封为汝南王。母阴贵人有宠于帝,刘畅尤其被宠爱,国土租入比其他国封地加一倍。肃宗即位,顺着先帝的意思,赏赐恩宠很厚。建初二年(77),封刘畅舅父阴棠为西陵侯。四年(79),徙为梁王,将陈留之郾、宁陵,济阴之薄、单父,己氏、成武等六县加入梁国封地。帝死后,当年去封地。刘畅性聪惠,然而少年贵骄,不大遵守法度。到封地后,多次有恶梦,从官卞忌自己说能使六丁(注:六甲申丁神),会占梦,刘畅数次使他占卜筮。又刘畅之乳母王礼等,借此自言能见鬼神事,于是一道占气,祠祭求福。卞忌等谄媚刘畅,说神言王应当做天子。刘畅心喜,和他们应答。永元九年(97),豫州刺史梁相举奏刘畅大逆不道,考问,辞不服。有司请求召刘畅到廷尉那里坐牢,和帝不同意。有司又奏免除刘畅的封地,迁到九真,帝不忍心,只削去成武、单父两县。刘畅惭愧害怕,上疏辞谢道:“臣天性狂愚,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傅母之手,信惑左右的话。等到归国,不知防禁。从官侍史为了谋取财物,荧惑我的心。臣畅没有觉察,和他们互相然诺,不知自陷死罪,以至犯了罪。内心害怕,自悔也来不及。自以为当被杀掉,魂魄离身,分归黄泉。不意陛下圣德,枉法曲平,不听有司之言,赦免了我。战忄栗连月,不敢自安。上念有负先帝之恩,使陛下替臣收恶天下,的确使臣无气以息,筋骨不相连。臣畅知道宽大不可再得,自己发誓要束身约妻子,不敢再出入不讲规矩,不敢再有浪费。租入有剩余,请求裁减睢阳、谷熟、虞、蒙、宁陵五县,还剩下四县。臣有小妻三十七人,那些无子的愿回本家。自选择谨数束力奴婢二百人,其余所受虎贲、官骑和诸工技、鼓吹、仓头、奴婢、兵弩、厩马都上还本署。臣畅以骨肉至亲,乱圣化,氵于清流,既得生活,的确无面目以凶恶居大宫,食大国,张官属,藏什物。愿陛下加大恩,开臣自悔之门,假臣小善之路,使天下知臣蒙恩,能去死就生,颇能自悔。臣将公卿所奏罪恶诏书常置于前,昼夜诵读。臣本小人,贪见明时,不能即肘自引,望陛下哀臣,使得喘息漏刻。如不听许,臣实无颜以久生,下入黄泉,无以见先帝。这的确是臣一片至心。臣想多还所受,恐天恩不听许,节量所留,于臣畅已足够了。”皇上诏书回报道:“朕惟王至亲之属,淳淑之美,傅相不良,不能防止邪恶,至使有司纷纷有言。今王深思悔过,端自克责,朕很难过。志非由王,过在那班小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王其安心静意,茂率休德。《易经》不是说过吗:‘一谦而四益。小有言,绝吉。’强食自爱。”刘畅坚决退让,奏章数上,终不同意。刘畅立二十七年死去,子恭王刘坚嗣。
       淮阳顷王刘日丙,永平十五年(72)封常山王。建初四年(79),徙为淮阳王,将汝南之新安、西华加入淮阴国。立十六年死去,未及立嗣。
       济阴悼王刘长,永平十五年(72)封。建初四年(79),将东郡之离狐,陈留之长垣加入济阴国。立十三年,死在京师,无子,封地废除。

本书目录

《后汉书》简介
后汉书卷一上 光武帝纪第一上
后汉书卷一下 光武帝纪第一下
后汉书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后汉书卷三 肃宗孝章帝纪第三
后汉书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后汉书卷五 孝安帝纪第五
后汉书卷六 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
后汉书卷七 孝桓帝纪第七
后汉书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后汉书卷九 孝献帝纪第九
后汉书卷十上 皇后纪第十上
后汉书卷十下 皇后纪第十下
后汉书卷十一 刘玄刘盆子列传第一
后汉书卷十二 王刘张李彭卢列传第二
后汉书卷十三 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
后汉书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后汉书卷十五 李王邓来列传第五
后汉书卷十六 邓寇列传第六
后汉书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后汉书卷十八 吴盖陈臧列传第八
后汉书卷十九 耿弇列传第九
后汉书卷二十 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第十
后汉书卷二十一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
后汉书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第十二
后汉书卷二十三 窦融列传第十三
后汉书卷二十四 马援列传第十四
后汉书卷二十五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后汉书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后汉书卷二十七 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第十七
后汉书卷二十八上 桓谭冯衍列传第十八
后汉书卷二十九 申屠刚鲍永郅惲列传第十九
后汉书卷三十上 苏竟杨厚列传第二十上
后汉书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传第二十下
后汉书卷三十一 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第二十一
后汉书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后汉书卷三十三 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
后汉书卷三十四 梁统列传第二十四
后汉书卷三十五 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后汉书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后汉书卷三十七 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后汉书卷三十八 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第二十八
后汉书卷三十九 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第二十九
后汉书卷四十上 班彪列传第三十上
后汉书卷四十下 班彪列传第三十下
后汉书卷四十一 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三十一
后汉书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传第三十二
后汉书卷四十三 朱乐何列传第三十三
后汉书卷四十四 邓张徐张胡列传第三十四
后汉书卷四十五 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
后汉书卷卷四十六 郭陈列传第三十六
后汉书卷四十七 班梁列传第三十七
后汉书卷四十八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
后汉书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第三十九
后汉书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
后汉书卷五十一 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
后汉书卷五十二 崔骃列传第四十二
后汉书卷五十三 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第四十三
后汉书卷五十四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
后汉书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传第四十五
后汉书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后汉书卷五十七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
后汉书卷五十八 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
后汉书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后汉书卷六十上 马融列传第五十上
后汉书卷六十下 蔡邕列传第五十下
后汉书卷六十一 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
后汉书卷六十二 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
后汉书卷六十三 李杜列传第五十三
后汉书卷六十四 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
后汉书卷六十五 皇甫张段列传第五十五
后汉书卷六十六 陈王列传第五十六
后汉书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后汉书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
后汉书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后汉书卷七十 郑孔荀列传第六十
后汉书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俊列传第六十一
后汉书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后汉书卷七十三 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六十三
后汉书卷七十四上 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上
后汉书卷七十四下 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下
后汉书卷七十五 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
后汉书卷七十六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后汉书卷七十七 酷吏列传第六十七
后汉书卷七十八 宦者列传第六十八
后汉书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上
后汉书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下
后汉书卷八十上 文苑列传第七十上
后汉书卷八十下 文苑列传第七十下
后汉书卷八十一 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后汉书卷八十二上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
后汉书卷八十二下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下
后汉书卷八十三 逸民列传第七十三
后汉书卷八十四 列女传第七十四
后汉书卷八十五 东夷列传第七十五
后汉书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后汉书卷八十七 西羌传第七十七
后汉书卷八十八 西域传第七十八
后汉书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
后汉书卷九十 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
后汉书 志第一 律历上(原文)
后汉书 志第二 律历中(原文)
后汉书 志第三 律历下(原文)
后汉书 志第四 礼仪上(原文)
后汉书 志第五 礼仪中(原文)
后汉书 志第六 礼仪下(原文)
后汉书 志第七 祭祀上(原文)
后汉书 志第八 祭祀中(原文)
后汉书 志第九 祭祀下(原文)
后汉书 志第十 天文上(原文)
后汉书 志第十一 天文中(原文)
后汉书 志第十二 天文下(原文)
后汉书 志第十三 五行一 (原文)
后汉书 志第十四 五行二 (原文)
后汉书 志第十五 五行三 (原文)
后汉书 志第十六 五行四 (原文)
后汉书 志第十七 五行五 (原文)
后汉书 志第十八 五行六 (原文)
后汉书 志第十九 郡国一(原文)
后汉书 志第二十 郡国二(原文)
后汉书 志第二十一 郡国三(原文)
后汉书 志第二十二 郡国四(原文)
后汉书 志第二十三 郡国五(原文)
后汉书 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原文)
后汉书 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原文)
后汉书 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原文)
后汉书 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原文)
后汉书 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原文)
后汉书志第二十九舆服上(原文)
后汉书志第三十舆服下(原文)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