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清史稿(繁體版)
卷一百○五 志八十 輿服四
作者:民國 · 趙爾巽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皇帝鹵簿太上皇鹵簿皇太子儀衞 皇后儀駕太皇太后儀駕皇太后儀駕 皇貴妃以下儀仗采仗 親王以下儀衞 固倫公主以下儀衞 額駙儀衞 職官儀衞
       清自太宗天聰六年定儀仗之制,凡國中往來,御前旗三對,傘二柄,校尉六人,其制甚簡。自天聰十年改元崇德,始定御仗數目及品官儀從。迨世祖入關定鼎,參稽往制,量加增飾。原定皇帝儀衞有大駕鹵簿、行駕儀仗、行幸儀仗之別,乾隆十三年,復就原定器數增改釐訂,遂更大駕鹵簿為法駕鹵簿,行駕儀仗為鑾駕鹵簿,行幸儀仗為騎駕鹵簿。三者合,則為大駕鹵簿。而凡皇后儀駕、妃嬪儀仗采仗以及親王以下儀衞,均視原定加詳。茲依乾隆朝所定者標目,而以原定器數及崇德初年所定者附見於後。又太上皇鹵簿、皇太子儀衞,皆一時之制,非同常設,亦并著於篇。庶考因革者,得以沿流溯源,詳稽一代之制焉。
       皇帝大駕鹵簿,圜丘、祈穀、常雩三大祀用之。大閱時詣行宮,禮成還宮,亦用之。其制,前列導象四,次寶象五,次靜鞭四。次前部大樂,其器大銅角四,小銅角四,金口角四。次革輅駕馬四,木輅駕馬六,象輅駕馬八,金輅駕象一,玉輅駕象一。次鐃歌樂,鐃歌鼓吹與行幸樂並設,名鐃歌樂。其器金二,銅鼓四,銅鈸二,扁鼓二,銅點二,龍篴二,平篴二,雲鑼二,管二,笙二,金口角八,大銅角十六,小銅角十六,蒙古角二,金鉦四,畫角二十四,龍鼓二十四,龍篴十二,拍板四,仗鼓四,金四,龍鼓二十四,間以紅鐙六。次引仗六,御仗十六,吾仗十六,立瓜、臥瓜各十六,星、鉞各十六,出警、入蹕旗各一,五色金龍小旗四十,次翠華旗二,金鼓旗二,門旗八,日、月旗各一,五雲旗五,五雷旗五,八風旗八,甘雨旗四,列宿旗二十八,五星旗五,五嶽旗五,四瀆旗四,神武、朱雀、青龍、白虎旗各一,天馬、天鹿、辟邪、犀牛、赤熊、黃羆、白澤、角端、游麟、彩獅、振鷺、鳴鳶、赤烏、華蟲、黃鵠、白雉、雲鶴、孔雀、儀鳳、翔鸞旗各一。五色龍纛四十,前鋒纛八,護軍纛八,驍騎纛二十四。次黃麾四,儀鍠氅四,金節四,進善納言、敷文振武、褒功懷遠、行慶施惠、明刑弼教、教孝表節旌各二。龍頭旛四,豹尾旛四,絳引旛四,信旛四。羽葆幢四,霓幢四,紫幢四,長壽幢四。次鸞鳳赤方扇八,雉尾扇八,孔雀扇八,單龍赤團扇八,單龍黃團扇八,雙龍赤團扇八,雙龍黃團扇八,赤滿單龍團扇六,黃滿雙龍團扇六,壽字黃扇八。次赤素方傘四,紫素方傘四,五色花傘十,五色糚緞傘十,間以五色九龍團傘十。次九龍黃蓋二十,紫芝蓋二,翠華蓋二,九龍曲柄黃蓋四。次戟四,殳四,豹尾槍三十,弓矢三十,儀刀三十。次仗馬十。次金方几一,金交椅一,金瓶二,金盥盤一,金盂一,金盒二,金鑪二,拂二。次九龍曲柄黃蓋一。前引佩刀大臣十人,提鑪二,玉輦在中。後扈佩刀大臣二人,豹尾班執槍佩儀刀侍衞各十人,佩弓矢侍衞二十人,領侍衞內大臣一人,侍衞班領二人。後管宗人府王、公二人,散秩大臣一人,前鋒護軍統領一人,給事中、御史二人,各部郎中、員外郎四人,侍衞班領一人,署侍衞班領一人,侍衞什長二人。次黃龍大纛二,領侍衞內大臣一人,司纛侍衞什長二人,建纛親軍四人,鳴佩螺親軍六人。太宗崇德元年,備大駕鹵簿,玉璽四顆。黃傘五,團扇二。纛十,旗十。大刀六,戟六。立瓜、臥瓜、骨朵各二,吾仗六。馬十。金椅、金杌、香盒、香鑪、金水盆、金唾壺、金瓶、樂器全設。嗣復定儀仗數目,用金漆椅一,金漆杌一,蠅拂四,金唾盂一,金壺一,金瓶、金盆各一,香鑪、香盒各二。曲柄傘一,直柄傘四,扇二,節四。骨朵二,立瓜、臥瓜各二,吾仗六,紅仗四。鑼二,鼓二,畫角四,簫二,笙二,架鼓四,橫笛二,龍頭橫笛二,檀板二,小銅鈸四,小銅鑼二,大銅鑼四,雲鑼二,鎖吶四。世祖入關,一仍舊制。迨順治三年以後,更定皇帝鹵簿,有大駕鹵簿、行駕儀仗、行幸儀仗之別。大駕鹵簿之制,曲柄九,龍傘四,直柄九龍傘十六,直柄瑞草傘六,直柄花傘六,方傘八。大刀二十,弓矢二十,豹尾槍二十,龍頭方天戟四。黃麾二,絳引旛四,信旛、傳教旛、告止旛、政平訟理旛各四,儀鍠氅八,羽葆幢四,青龍、白虎、朱雀、神武幢各一,豹尾旛、龍頭竿旛各四。金節四。銷金龍纛、銷金龍小旗各二十。金鉞六。馬十。鸞鳳扇八,單龍扇十二,雙龍扇二十。拂子二,紅鐙六,金香鑪、金瓶、金香盒各二,金唾壺、金盆、金杌、金交椅、金腳踏各一。御仗六,星六。篦頭八。棕薦三十。靜鞭三十。品級山七十二。肅靜旗、金鼓旗、白澤旗各二,門旗八,日、月、風、雲、雷、雨旗各一,五緯旗五,二十八宿旗各一,北斗旗一,五嶽旗五,四瀆旗四,青龍、白虎、朱雀、神武、天鹿、天馬、鸞麟、熊羆旗各一。立瓜、臥瓜、吾仗各六。畫角二十四,鼓四十八,大銅號、小銅號各八,金、金鉦、仗鼓各四,龍頭笛十二,板四串。凡郊祀大典,萬壽、元旦、冬至三大朝會及諸典禮皆用之。
       法駕鹵簿,與大駕鹵簿同,惟彼用鐃歌樂,此則用鐃歌鼓吹。其器大銅角八,小銅角八,金鉦四,畫角二十四,龍鼓二十四,龍篴十二,拍板四,仗鼓四,金二,龍鼓二十四,間以紅鐙六,視鐃歌樂為減。又御仗、吾仗、立瓜、臥瓜、星、鉞皆各六,五色金龍小旗二十,五色龍纛二十,九龍黃蓋十,豹尾槍二十,弓矢二十,儀刀二十,佩弓矢侍衞十人,其赤滿單龍團扇、黃滿雙龍團扇及五色糚緞傘皆不設,亦均較大駕為減。又玉輦改設金輦,餘均與大駕鹵簿同。凡祭方澤、太廟、社稷、日月、先農各壇,歷代帝王、先師各廟,則陳之。若遇慶典朝賀,則陳於太和殿庭。其制,九龍曲柄黃華蓋設於太和殿門外正中,次拂、鑪、盒、盂、盤、瓶、椅、几在殿檐東、西。次儀刀、弓矢、豹尾槍親軍、護軍相間為十班,暨殳戟,均在丹陛東、西。次九龍曲柄黃蓋、翠華蓋、紫芝蓋、九龍黃蓋、五色九龍傘、五色花傘,自丹陛三成,相間達於兩階。階下靜鞭、仗馬列甬道東、西。紫、赤方傘、扇,幢、旛、旌、節、氅、麾、纛、旗、鉞、星、瓜、仗,列丹墀東、西。玉輦、金輦在太和門外,五輅在午門外,寶象在五輅之南,鹵簿樂即鐃歌鼓吹。在寶象之南,朝象即導象。在天安門外。若於圓明園行慶賀禮,則陳於正大光明殿階下,至大宮門外,惟輦輅儀象不設。若御樓受俘,則設九龍曲柄黃華蓋於樓檐下,設丹陛鹵簿於午門外左右兩觀下,設丹墀鹵簿於闕左右門至端門北,設仗馬於兩角樓前,設輦輅儀象於天安門外,設靜鞭於兩角樓夾御道左右,設金鼓鐃歌大樂鐃歌鼓吹與前部大樂並列,曰金鼓鐃歌大樂。於午門前。設丹陛大樂於鹵簿之末,其器雲鑼二,方響二,簫二,篴四,頭管四,笙四,大鼓二,仗鼓一,拍板一。
       鑾駕鹵簿,行幸於皇城則陳之。其制,前列導迎樂,先以戲竹二,次管六,篴四,笙二,雲鑼二,導迎鼓一,拍板一。次御仗四,吾仗四,立瓜、臥瓜、星、鉞各四,次五色金龍小旗十,五色龍纛十。次雙龍黃團扇十,黃九龍傘十。次九龍曲柄黃華蓋一。皆在皇帝步輦前。次前引佩刀大臣十人,後扈佩刀大臣二人,步輦在中,次豹尾班侍衞執槍十人,佩儀刀十人,佩弓矢十人,殿以黃龍大纛。原定行駕儀仗,銷金九龍傘十,銷金龍纛十,銷金龍小旗十,雙龍扇十。金鉞四,星四,御仗四,吾仗四,立瓜、臥瓜各四。凡車駕出入,執事人馬上排列。
       騎駕鹵簿,巡方若大閱則陳之。其制,前列鐃歌大樂。間以鐃歌清樂,器用大銅角八,小銅角八,金口角八,雲鑼二,龍篴二,平篴二,管二,笙二,銅鼓四,金二,銅點二,銅鈸二,行鼓二,蒙古角二。次御仗六,吾仗六,立瓜、臥瓜、星、鉞各六。次五色金龍小旗十,五色龍纛十。次單龍赤團扇六,雙龍黃團扇六,五色花傘十。次豹尾槍十,弓矢十,儀刀十。次九龍曲柄黃華蓋一。皆在皇帝輕步輿前,若乘馬則在馬前。次前引佩刀大臣十人,後扈佩刀大臣二人,輕步輿在中。次豹尾班侍衞執槍十人,佩儀刀十人,佩弓矢十人,殿以黃龍大纛。駐蹕御營,朝陳蒙古角,夕陳鐃歌樂。大閱則陳鹵簿於行宮門外。原定行幸儀仗,糚緞傘十,銷金龍纛十,銷金龍小旗十。雙龍扇六,單龍扇四。豹尾槍十,大刀十,弓矢十。金鉞六,星六,御仗、吾仗、立瓜、臥瓜各六。金二,笙二,雲鑼二,管二,篴四,金鉦四,銅鈸四,鼓二,鎖吶八,銅點二,小號、大號各八,蒙古號六。凡車駕行幸,執事人步行排列。
       太上皇鹵簿,原定無之。嘉慶元年,因授璽禮成,陳太上皇鹵簿於寧壽宮。其制,引仗六,御仗十六,吾仗十六,立瓜、臥瓜各十六,星、鉞各十六,旗、纛二百二十四,麾、氅、節各四,旌十六,旛十二,幢二十,扇八十六,傘六十六,戟殳各四,豹尾槍、弓矢、儀刀各三十,金交椅、金馬杌各一,拂二,金器八,銀水、火壺各一,雨傘二,盤線鐙二,紅鐙六。樂器備設,笙、管、雲鑼、平篴、鈸、點鼓各二,金及金鉦、銅鼓、扁鼓、仗鼓各四,架鼓、金口角各十二,龍篴十四,大銅角、小銅角、蒙古畫角各二十四,龍鼓四十八。
       皇太子儀衞,清自康熙五十二年後不復建儲,故國初雖有皇太子儀仗,幾同虛設。乾隆六十年,以明年將行內禪,九月,議定皇太子出入內朝,用導從侍衞四人,乾清門侍衞二人。如出外朝及城市內外,隨從散秩大臣一人,侍衞十人,領侍衞內大臣一人,乾清門侍衞四人。前設虎槍六,後設豹尾槍八。是年復諭禮臣,以冊立皇太子典禮既不舉行,其一切儀仗製造需時,亦毋庸另行備辦。原定皇太子儀仗,曲柄九龍傘三,直柄龍傘四,直柄瑞草傘二,方傘四,雙龍扇四,孔雀扇四。白澤旗二。金節二。羽葆幢二,傳教旛、告止旛、信旛、絳引旛各二,儀鍠氅二。銷金龍纛十,銷金龍小旗十。豹尾槍十,弓矢十,大刀十,馬八,金鉞四,立瓜、臥瓜、骨朵、吾仗各四。拂二。畫角十二,花匡鼓二十四,大銅號八,小銅號二,金、金鉦、仗鼓各二,龍頭篴二,板二。金香鑪、金瓶、金香盒各二,金唾壺、金盆各一,金杌一,金交椅一,金腳踏一。
       皇后儀駕,原名鹵簿。吾仗四,立瓜四,臥瓜四,五色龍鳳旗十。次赤、黃龍、鳳扇各四,雉尾扇八,次赤、素方傘四,黃緞繡四季花傘四,五色九鳳傘十。次金節二。次拂二,金香鑪二,金香盒二,金盥盤一,金盂一,金瓶二,金椅一,金方几一。次九鳳曲柄黃蓋一。鳳輿一乘,儀輿二乘,鳳車一乘,儀車二乘。原定太皇太后鹵簿,銷金龍鳳旗八。金節二。吾仗四,立瓜四,臥瓜四。黃曲柄九鳳傘一,黃直柄花傘四,紅直柄瑞草傘二,青黑直柄九鳳傘各二,紅方傘二,黃、紅銷金龍、鳳扇各二,金黃素扇二,紅鸞鳳扇二。拂二,金香鑪二,金瓶二,金香盒二,金唾壺一,金盆一,金杌一,金交椅一,金腳踏一。凡萬壽節、元旦、冬至及諸慶典,鑾儀衞先時陳設。皇太后、皇后鹵簿並同。
       太皇太后儀駕暨皇太后儀駕,均與皇后儀駕同。惟車、輿兼繪龍鳳文。
       皇貴妃儀仗,吾仗四,立瓜四,臥瓜四。赤、黑素旗各二,金黃色鳳旗二,赤、黑鳳旗各二。金黃、赤、黑三色素扇各二,赤、黑鸞鳳扇各二,赤、黑瑞草傘各二,明黃、赤、黑三色花傘各二。金節二。拂二,金香鑪、香盒、盥盤、盂各一,金瓶二,金椅一,金方几一。七鳳明黃曲柄蓋一。翟輿一乘,儀輿一乘,翟車一乘。原定皇貴妃儀仗,紅、黑鳳旗各二,金節二,吾仗二,立瓜二,臥瓜二。紅曲柄七鳳傘一,紅直柄花傘二,紅直柄瑞草傘二,紅方傘二,金黃素扇二,紅繡扇二。拂二,金香鑪一,金瓶二,金香盒一,金唾壺一,金盆一,馬杌一,交椅一,腳踏一。貴妃儀仗同。
       貴妃儀仗,吾仗二,立瓜二,臥瓜二。赤、黑素旗各二,赤、黑鳳旗各二,金黃、赤、黑三色素扇各二,赤、黑鸞鳳扇各二,赤、黑瑞草傘各二,金黃、赤、黑三色花傘各二。金節二。拂二,金香鑪、香盒、盥盤、盂各一,金瓶二,金椅一,金方几一。七鳳金黃曲柄蓋一。翟輿一乘,儀輿一乘,儀車一乘。
       妃采仗,原名儀仗。吾仗二,立瓜二,臥瓜二。赤、黑鳳旗各二。赤、黑素扇各二,赤、黑花傘各二,金黃素傘二。金節二。拂二,銀質飾金香鑪、香盒、盥盤、盂各一,銀瓶二,銀椅一,銀方几一。七鳳金黃曲柄蓋一。翟輿一乘,儀輿一乘,儀車一乘。原定妃儀仗,黑鳳旗二。金節二。吾仗二,立瓜二,臥瓜二。紅直柄花傘二,紅直柄瑞草傘二,金黃素扇二。拂二,銀質飾金香鑪、香盒各一,瓶一,唾壺一,盆一,馬杌一,交椅一,腳踏一。
       嬪采仗,原名儀仗。視妃采仗少直柄瑞草傘二。餘同。
       親王儀衞,原名儀仗。以下並同。吾仗四,立瓜四,臥瓜四,骨朵四。紅羅繡五龍曲柄蓋一。紅羅繡四季花傘二,紅羅銷金瑞草傘二,紅羅繡四季花扇二,青羅繡孔雀扇二。旗槍十,大纛二,條纛二。豹尾槍四,儀刀四。馬六。遇大典禮,則陳於府第,出使用以導從。常日在京,用曲柄蓋一。紅羅傘扇各二。吾仗、立瓜、臥瓜、骨朵全。馬四。前引十人,後從六人。因事入景運門,帶從官三人。原定有紅羅繡花曲柄傘一,豹尾槍二,大刀二。茲改為五龍曲柄蓋一,豹尾槍四,儀刀四。餘同。崇德初年,定親王銷金紅傘二,纛二,旗十,立瓜、骨朵各二,吾仗四。
       世子儀衞,吾仗四,立瓜四,臥瓜二,骨朵二。紅羅四龍曲柄蓋一。紅羅繡四季花傘一,紅羅銷金瑞草傘二,紅羅繡四季花扇二,青羅繡孔雀扇二。旗槍八,大纛一,條纛一。豹尾槍二,儀刀二。馬六。常日用紅羅傘、扇各二,吾仗、立瓜、臥瓜、骨朵全。馬四。前引八人,後從六人。原定吾仗二,立瓜二,有紅羅繡花曲柄傘一,無豹尾槍,茲增為吾仗四,立瓜四,改曲柄傘為四龍曲柄蓋,添豹尾槍二。餘同。崇德年所定,無世子儀仗。
       郡王儀衞,吾仗四,立瓜四,臥瓜二,骨朵二。紅羅繡四龍曲柄蓋一。紅羅銷金瑞草傘二,紅羅繡四季花扇二,青羅繡孔雀扇二。旗槍八,條纛二。豹尾槍二,儀刀二。馬六。常日用紅羅傘、扇各二,吾仗、立瓜、臥瓜、骨朵全。馬二。前引八人,後從六人。原定有紅羅繡花曲柄傘一,無豹尾槍、儀刀。茲改曲柄傘為四龍曲柄蓋,增豹尾槍二,儀刀二。餘同。崇德初年,定郡王銷金紅傘一,纛一,旗八,臥瓜二,吾仗四。
       郡王長子儀衞,原定及崇德年所定均無。吾仗二,立瓜二,臥瓜二,骨朵二。紅羅銷金瑞草傘一,紅羅繡四季花扇二。旗槍六,條纛一。馬四。常日用傘一,吾仗、立瓜、臥瓜、骨朵全。前引六人,後從六人。
       貝勒儀衞與郡王長子同。原定紅羅銷金傘二,茲減一。餘同。崇德初年,定貝勒銷金紅傘一,纛一,旗六,骨朵二,紅仗二。自世子以下至貝勒,因事入景運門,帶從官二人。
       貝子儀衞,吾仗二,立瓜二,骨朵二。紅羅銷金瑞草傘一,紅羅繡四季花扇二。旗槍六,條纛一。常日用吾仗、立瓜、骨朵全。前引四人,後從六人。原定紅羅銷金傘二,茲減一。餘同。崇德初年定貝子彩畫雲紅傘一,豹尾槍二,旗六,紅仗二。
       鎮國公、輔國公儀衞,吾仗二,骨朵二。紅羅銷金瑞草傘一,青羅繡孔雀扇一。旗槍六。常日用吾仗、骨朵全。前引二人,後從八人。原定同。崇德初年,定鎮國公紅傘一,豹尾槍二,旗六,紅仗二。輔國公減豹尾槍一。餘同。自貝子以下、輔國公以上,因事入景運門,帶從官一人。
       鎮國將軍儀衞,杳黃傘一,青扇一,旗槍六。常日前引二人,後從六人。原定有金黃傘一,無青扇。茲改為杏黃傘一,增青扇一。餘同。自鎮國將軍以下,原定均照崇德初年定制。
       輔國將軍儀衞,與鎮國將軍同。常日前引一人,後從四人。原定常日前引二人,茲減一。餘同。
       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儀衞,原定無奉恩將軍。青扇一,旗槍四。常日後從四人。原定無青扇。
       固倫公主儀衞,吾仗二,立瓜二,臥瓜二,骨朵二。金黃羅曲柄繡寶相花傘一,紅羅繡寶相花傘二,青羅繡寶相花扇二,紅羅繡孔雀扇二。黑纛二。前引十人,朝賀日隨侍女五人。原定曲柄傘用紅羅,茲改金黃羅。餘同。崇德初年,定固倫公主清道旗二。紅仗、吾仗各二。銷金紅傘一,青扇一。拂子二,金吐盂、金水盆各一。
       和碩公主儀衞,吾仗二,立瓜二,臥瓜二,骨朵二。紅羅曲柄繡寶相花傘一,紅羅繡寶相花傘二,紅羅繡孔雀扇二。黑纛二。前引八人,隨朝侍女四人。原定同。崇德初年,定和碩公主紅仗、吾仗各二。銷金紅傘一,青扇一。拂子二,金水盆一。
       郡主儀衞,吾仗二,立瓜二,骨朵二。紅羅繡寶相花傘二,紅羅繡孔雀扇二。前引六人,隨朝侍女三人。原定同。崇德初年,定郡主吾仗二,銷金紅傘一,青扇一,拂子二。
       縣主儀衞,吾仗二,立瓜二。紅羅繡寶相花傘一,青羅繡寶相花扇二。前引二人,隨朝侍女三人。原定同。崇德初年,定縣主紅仗二,銷金紅傘一,拂子二。
       郡君隨朝侍女二人,縣君隨朝侍女二人,鄉君隨朝侍女一人,俱無儀仗。原定郡君以下無儀仗。崇德初年,定郡君紅仗二,銷金青傘一,縣君紅仗二。
       親王福晉視固倫公主,惟曲柄傘用紅色,隨朝侍女四人。世子福晉視和碩公主,郡王福晉視郡主,郡王長子福晉、貝勒夫人均視縣主,隨朝侍女二人。貝子夫人、公夫人隨朝侍女一人。自貝子夫人以下無儀仗。自將軍夫人以下無隨朝侍女。原定同。惟福晉皆稱妃,又別定側妃、側夫人儀仗。其制,親王側妃視嫡妃少青羅花扇二。餘同。世子側妃纛二,吾仗、立瓜、骨朵各二,紅羅繡花傘、紅羅繡孔雀扇各二。郡王側妃吾仗、立瓜各二,紅羅繡花傘一,青羅繡花扇二。貝勒側夫人及貝子夫人均無儀仗。崇德初年,定親王妃清道旗二,紅仗、吾仗各二,銷金紅傘一,青扇一,拂子二,金唾盂、金水盆各一。郡王妃同,惟少紅仗、金唾盂。貝勒夫人紅仗二,銷金紅傘一,拂子二。貝子夫人以下無儀仗。
       額駙儀衞,固倫公主額駙,紅仗二,紅傘一,大小青扇二,旗槍十,豹尾槍二。常日前引二人,後從八人。和碩公主額駙,紅棍四,杏黃傘二,大、小青扇二,旗槍十。常日前引二人,後從八人。郡主額駙,紅棍四,杏黃傘一,大、小青扇二,旗槍十。常日前引二人,後從八人。縣主額駙,杏黃傘一,青扇一,旗槍六。常日前引二人,後從六人。郡君額駙,青扇一,旗槍六。常日前引二人,後從六人。縣君額駙,青扇一,旗槍四。常日無前引,惟後從二人。鄉君額駙,青扇一,旗槍二。常日惟後從一人。
       職官儀衞,原名儀從。民公視和碩公主額駙。侯,金黃棍四,餘視郡主額駙。其有加級者,棍得用紅。伯,大、小青扇二,餘視侯。子,金黃棍二,杏黃傘一,大、小青扇二,旗槍八。前引、後從視侯。男,金黃棍二,杏黃傘一,大、小青扇二,旗槍六。常日前引二人,後從六人。
       京官,一品視子,二品視男。三品,金黃棍二,杏黃傘一,大、小青扇二,旗槍六。常日前引二人,後從四人。四品,杏黃傘一,大、小青扇二,旗槍四。常日無前引,惟後從二人。餘官均用青素扇一。常日惟後從一人。宗室、覺羅之有職者,各從其品,惟扇柄及棍皆髹以朱。以上儀衞,於京外得全設,常日在京,不得用旗、傘、黃棍。文官三品以上,得用甘蔗棍二。武官三品以上,得用棕竹棍二。自一品至九品,均得用扇,扇各用清、漢字書銜。若進皇城,扇棍及前引人均不得入。文武大臣因事入景運門,帶從官一人。
       直省文官,總督,青旗八,飛虎旗、杏黃傘、青扇、兵拳、雁翎刀、獸劍、金黃棍、桐棍、皮槊各二,旗槍四,迴避、肅靜牌各二。巡撫,青旗八,杏黃傘、青扇、獸劍、金黃棍、桐棍、皮槊各二、旗槍二,迴避、肅靜牌各二。凡二品以上大臣陛見到京,入景運門,帶從官一人。布政使、按察使,青旗六,杏黃傘、青扇、金黃棍、皮槊各二,迴避、肅靜牌各二。各道青旗四,杏黃傘、青扇各一,桐棍、皮槊各二,迴避、肅靜牌各二。知府與道同。府倅、知州、知縣,青旗四,藍傘一,青扇一,桐棍、皮槊各二,肅靜牌二。縣佐,藍傘一,桐棍二。學官,藍傘一。雜職,竹板二。河道、漕運總督視總督,學政、鹽政、織造暨各欽差官三品以上視巡撫。四品以下視兩司。
       武官,提督,青旗八,飛虎旗、杏黃傘、青扇、兵拳、雁翎刀、獸劍、刑仗各二,旗槍四,迴避、肅靜牌各二。總兵官,青旗八,飛虎旗、杏黃傘、青扇、獸劍、旗槍、大刀各二,迴避、肅靜牌各二。副將,青旗六,杏黃傘一,青扇二,金黃棍二,迴避、肅靜牌各二。參將、遊擊、都司,青旗四,杏黃傘一,青扇一,桐棍二,迴避、肅靜牌各二。守備,青旗四,杏黃傘一,青扇一,桐棍二。各省駐防將軍視內都統。副都統以下均與京職同。順治三年,定京官儀從,公,掌扇貼方金一。職官掌扇,一品貼圓金四,二品貼圓金三,三品貼圓金二,四品用灑金掌扇,五品至七品俱用素黑掌扇,八品、九品俱用白掌扇。六年,定公以下四品官以上用大、小灑金扇各一,文官用甘蔗棍二,武官用棕竹棍二。八年,定民公、和碩公主額駙,杏黃傘二,旗十,大、小扇二,貼方金四。侯、郡主額駙,杏黃傘一,旗十,大、小扇二,貼方金三。伯,杏黃傘一,旗十,大、小扇二,貼圓金一。一品官,杏黃傘一,旗八,大、小扇二,貼圓金四。二品官,杏黃傘一,旗六,大、小扇二,貼圓金三。三品官,杏黃傘一,旗六,大、小扇二,貼圓金二。四品官,旗四,灑金大、小扇二。五品以下官如三年例。京城內不得排列旗、傘,惟於外用之。宗室、覺羅各官,扇柄及棍皆丹漆。凡入皇城,惟用小扇。九年,定公以下、漢文官三品以上,皇城外坐暗轎,四人舁之,掌扇各書官銜,兼滿、漢字。康熙初年,定公、和碩公主額駙,旗十,杏黃傘二,金黃棍四。侯、伯、郡主額駙,旗十,杏黃傘一,金黃棍四。都統,鎮國將軍,內大臣,縣主額駙,子,滿、漢大學士,尚書,左都御史,旗八,杏黃傘一,金黃棍二。輔國將軍,郡君額駙,護軍統領,前鋒統領,副都統,男,滿、漢侍郎,學士,步軍總尉及三品官,旗六,杏黃傘一,金黃棍二。四品官旗四。京城內一品官以上惟用傘、棍,二品官並不用傘。四年,定在京文官三品以上、武官散秩大臣以上,一人引馬前導,其餘各官禁之。七年,定在京各官停用傘、棍,民公以下俱照順治八年例,出京用鞍籠閒馬前導。康熙七年,定外官儀從。總督,杏黃傘二,金黃棍二,旗八,扇二,兵拳二,雁翎刀二,飛虎旗二,獸劍二,桐棍二,槊棍二,鎗四,迴避、肅靜牌各二。巡撫,杏黃傘二,金黃棍二,旗八,扇二,獸劍二,桐棍二,槊棍二,槍二,迴避、肅靜牌各二。布政使、按察使,杏黃傘二,金黃棍二,旗六,扇二,槊棍二,迴避、肅靜牌各二。各道掌印、都司、知府,杏黃傘一,旗四,桐棍二,槊棍二,迴避、肅靜牌各二。同知、通判、知州、知縣,藍傘一,扇一,桐棍一,槊棍一,迴避牌二。州同、州判、縣丞,藍傘一,桐棍二。典史、雜職,竹板二。提督,杏黃傘二,金黃棍二,旗八,扇二,兵拳二,雁翎刀二,飛虎旗二,槍二,獸劍二,刑仗二,迴避、肅靜牌各二。總兵,杏黃傘二,金黃棍二,旗八,扇二,大刀一,獸劍二,槍二,迴避、肅靜牌各二。副將,杏黃傘二,金黃棍二,旗六,扇二,迴避、肅靜牌各二。參將、遊擊、都司,杏黃傘一,旗四,扇一,桐棍二,迴避、肅靜牌各二。守備,杏黃傘一,旗四,扇一,棍二。崇德初年,定固倫額駙,彩畫雲紅傘一,豹尾槍二,紅仗二。超品公、和碩額駙,金黃傘一,豹尾槍二,旗六,後從十人。民公、郡主額駙,金黃傘一,豹尾槍一,旗六,後從八人。都統、子、尚書、縣主額駙,金黃傘一,旗六,後從六人。內大臣、大學士、副都統、護軍統領、前鋒統領、侍郎、郡君額駙,旗六,後從四人。一等侍衞、護衞、參領、前鋒參領、縣君額駙、學士、滿啟心郎、郎中,旗四,後從四人。二等侍衞、護衞、佐領、漢啟心郎、員外郎,旗二,後從二人。三等侍衞、護衞、護軍校、主事以下官員,止用後從一人。

本书目录

關於清史稿
卷一 本紀一 太祖
卷二 本紀二 太宗一
卷三 本紀三 太宗二
卷四 本紀四 世祖一
卷五 本紀五 世祖本紀二
卷六 本紀六 聖祖本紀一
卷七 本紀七 聖祖本紀二
卷八 本紀八 聖祖本紀三
卷九 本紀九 世宗本紀
卷十 本紀十 高宗本紀一
卷十一 本紀十一 高宗本紀二
卷十二 本紀十二 高宗本紀三
卷十三 本紀十三 高宗本紀四
卷十四 本紀十四 高宗本紀五
卷十五 本紀十五 高宗本紀六
卷十六 本紀十六 仁宗本紀
卷十七 本紀十七 宣宗本紀一
卷十八 本紀十八 宣宗本紀二
卷十九 本紀十九 宣宗本紀三
卷二十 本紀二十 文宗本紀
卷二十一 本紀二十一 穆宗本紀一
卷二十二 本紀二十二 穆宗本紀二
卷二十三 本紀二十三 德宗本紀一
卷二十四 本紀二十四 德宗本紀二
卷二十五 本紀二十五 宣統皇帝本紀
卷二十六 志第一 天文一
卷二十七 志第二 天文二
卷二十八 志第三 天文三
卷二十九 志第四 天文四
卷三十 志第五 天文五
卷三十一 志第六 天文六
卷三十二 志第七 天文七
卷三十三 志第八 天文八
卷三十四 志第九 天文九
卷三十五 志第十 天文十
卷三十六 志十一 天文十一
卷三十七 志十二 天文十二
卷三十八 志十三 天文十三
卷三十九 志十四 天文十四
卷四十 志十五 災異一
卷四十一 志十六 災異二
卷四十二 志十七 災異三
卷四十三 志十八 災異四
卷四十四 志十九 災異五
卷四十五 志二十 時憲一
卷四十六 志二十一 時憲二
卷四十七 志二十二 時憲三
卷四十八 志二十三 時憲四
卷四十九 志二十四 時憲五
卷五十 志二十五 時憲六
卷五十一 志二十六 時憲七
卷五十二 志二十七 時憲八
卷五十三 志二十八 時憲九
卷五十四 志二十九 地理一
卷五十五 志三十 地理二
卷五十六 志三十一 地理三
卷五十七 志三十二 地理四
卷五十八 志三十三 地理五
卷五十九 志三十四 地理六
卷六十 志三十五 地理七
卷六十一 志三十六 地理八
卷第六十二 志三十七 地理九
卷六十三 志三十八 地理十
卷六十四 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
卷六十五 志四十 地理十二
卷六十六 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
卷六十七 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
卷六十八 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
卷六十九 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
卷七十 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
卷七十一 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
卷七十二 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
卷七十三 志四十八 地理二十
卷七十四 志四十九 地理二十一
卷七十五 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
卷七十六 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
卷七十七 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
卷七十八 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
卷七十九 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
卷八十 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
卷八十一 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
卷八十二 志五十七 禮一
卷八十三 志五十八 禮二
卷八十四 志五十九 禮三
卷八十五 志六十 禮四
卷八十六 志六十一 禮五
卷八十七 志六十二 禮六
卷八十八 志六十三 禮七
卷八十九 志六十四 禮八
卷九十 志六十五 禮九
卷九十一 志六十六 禮十
卷九十二 志六十七 禮十一
卷九十三 志六十八 禮十二
卷九十四 志六十九 樂一
卷九十五 志七十 樂二
卷九十六 志七十一 樂三
卷九十七 志七十二 樂四
卷九十八 志七十三 樂五
卷九十九 志七十四 樂六
卷一百 志七十五 樂七
卷一百○一 志七十六 樂八
卷一百○二 志七十七 輿服一
卷一百○三 志七十八 輿服二
卷一百○四 志七十九 輿服三
卷一百○五 志八十 輿服四
卷一百○六 志八十一 選舉一
卷一百○七 志八十二 選舉二
卷一百○八 志八十三 選舉三
卷一百○九 志八十四 選舉四
卷一百一十 志八十五 選舉五
卷一百十一 志八十六 選舉六
卷一百十二 志八十七 選舉七
卷一百十三 志八十八 選舉八
卷一百十四 志八十九 職官一
卷一百十五 志九十 職官二
卷一百十六 志九十一 職官三
卷一百十七 志九十二 職官四
卷一百十八 志九十三 職官五
卷一百十九 志九十四 職官六
卷一百二十 志九十五 食貨一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