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清史稿(繁體版)
卷八十四 志五十九 禮三
作者:民國 · 趙爾巽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歷代帝王陵廟 傳心殿 先師孔子 元聖周公 關聖帝君 文昌帝君 祭纛祀礮 京師羣祀附五祀八蜡 直省祭厲
       歷代帝王廟
       順治初,建都城西阜成門內,南嚮,正中景德崇聖殿,九楹,東西二廡各七楹,燎爐各一。後為祭器庫,前景德門。門外神庫、神厨、宰牲亭、井亭、鐘樓、齋所咸備。初,明祀歷代帝王,元世祖入廟,遼、金諸帝不與焉。至是用禮臣言,以遼、金分統宋時天下,其太祖應廟祀。元啟疆宇,功始太祖,禮合追崇。從祀諸臣,若遼耶律赫嚕,金尼瑪哈、斡里雅布,元穆呼哩、巴延,明徐達、劉基並入之。
       屆日,大臣一人祭正殿,殿祀伏羲,神農,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武王,漢高祖、光武,唐太宗,宋、遼、金太祖、世宗,元太祖、世祖,明太祖,凡廿一帝,祀以太牢。分獻官四人祭兩廡,廡祀風后、力牧、皋陶、夔、龍、伯益、伯夷、伊尹、傅說、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召虎、方叔、張良、蕭何、曹參、陳平、周勃、鄧禹、馮異、諸葛亮、房玄齡、杜如晦、李靖、郭子儀、李晟、張巡、許遠、耶律赫嚕、曹彬、潘美、張浚、韓世忠、岳飛、尼瑪哈、斡里雅布、穆呼哩、巴延、徐達、劉基,凡功臣四十一,祀以少牢。
       十四年,聖祖躬祭,屆時致齋畢,翼日昧爽,駕出西華門,至廟降,入幄次盥訖,入直殿就位上香。三皇位前,二跪六拜,奠帛、爵,讀祝,俱初獻時行。凡三獻,分獻官祀兩廡如儀。遣官則衣朝服。王、公承祭,入景德左門,升左階,位階上,餘入右門,位階下,俱三跪九拜,不飲酒、受胙,不陪祀。
       十七年,禮臣議言廟祀帝王,止及開創,應增守成令辟,並罷宋臣潘美、張浚祀,從之。於是增祀商中宗、高宗,周成王、康王,漢文帝,宋仁宗,明孝宗。而遼、金、元太祖皆罷祀。聖祖嗣服,以開創功復之。
       六十一年,諭:「帝王崇祀,代止一二君,或廟饗其臣子而不及其君父,是偏也。凡為天下主,除亡國暨無道被弒,悉當廟祀。有明國事,壞自萬曆、泰昌、天啟三朝,神宗、光宗、憙宗不應崇祀,咎不在愍帝也。」於是廷臣議正殿增祀夏啟、仲康、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厪、孔甲、皋、發,商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庚丁、太丁、帝乙,周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宣王、平王、桓王、莊王、僖王、惠王、襄王、頃王、匡王、定王、簡王、靈王、景王、悼王、敬王、元王、貞定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顯王、慎靚王,漢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明帝、章帝、和帝、殤帝、安帝、順帝、沖帝、桓帝、靈帝、昭烈帝,唐高祖、高宗、睿宗、玄宗、肅宗、代宗、德宗、順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遼太宗、景宗、聖宗、興宗、道宗,宋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高宗、孝宗、光宗、寧宗、理宗、度宗、端宗,金太宗、章宗、宣宗,元太宗、定宗、憲宗、成宗、武宗、仁宗、泰定帝、文宗、寧宗,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景帝、憲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愍帝,凡百四十三位。其從祀功臣,增黃帝臣倉頡,商仲虺,周畢公高、呂侯、仲山甫、尹吉甫,漢劉章、魏相、丙吉、耿弇、馬援、趙雲,唐狄仁傑、宋璟、姚崇、李泌、陸贄、裴度,宋呂蒙正、李沆、寇準、王曾、范仲淹、富弼、韓琦、文彥博、司馬光、李綱、趙鼎、文天祥,金呼嚕,元博果密、托克托,明常遇春、李文忠、楊士奇、楊榮、于謙、李賢、劉大夏,凡四十人。是歲,世宗御極,依議行,增置神主,為文鑱之石。
       乾隆元年,諡明建文帝曰恭閔惠皇帝,廟祀之,位次太祖。復定帝王廟鹿脯、鹿醢,增鹿一,兩廡易醓醢,增豕一。十四年,以唐、虞五臣唯契未祀,乃建殿成湯廟後,有司致饗,如孔廟崇聖祠制。初,帝王廟正殿用青綠琉璃瓦,至十八年重修,改覆黃瓦。
       四十九年,諭廷臣:「曩時皇祖敕議增祀,聖訓至公,而陳議者未能曲體,乃列遼、金二朝,而遺東西晉、元魏、前後五代。謂南北朝偏安,則遼、金亦未奄有中夏。即兩晉諸代,因篡而斥,不知三國正統,本在昭烈。至司馬氏以還,南朝神器數易,宋武帝手移晉祚,篡奪無所逃罪,其他祖宗得國不正,子孫但能守成,即為中主。且蜀漢至初唐不乏賢君,安可闕略!洎朱溫以下,或起寇竊,或為叛臣,五十餘年,國統不絕如綫。周世宗藉餘業,擴疆宇,卓然可稱,而斥擯弗列,此數百年間,祀典闃如,又豈千秋公論?他若元魏雄據河北,太武、道武,胥勤治理,並宜表章。昔楊維楨著正統辨,謂正統在宋不在遼、金、元,其說甚當。今通禮祀遼、金,黜兩晉諸代,使後世疑本朝區分南北,非禮意也。明神、憙二宗,法紀墜失,愍帝嗣統,事無可為,雖國覆身殉,未可以荒淫例。皇祖徹神、憙,祀愍帝,具見大公。乃議者因復推祀桓、靈,亦思漢之所由亡乎?其再詳議。」尋議增祀兩晉、元魏、前後五代各帝王,並以唐憲宗平亂,金哀宗殉國,亦宜列祀。允行。
       同治四年,以散宜生配饗,位次畢公高。高允配饗,位次趙雲。
       陵寢之祭,太宗征明,至燕京,即遣貝勒阿巴泰等赴金太祖、世宗陵致祭。順治建元,禮葬明崇禎帝、后,復詔明十二陵絜禋祀,禁樵牧,給地畝,置司香官及陵戶。歲時祭品,戶部設之。明年,定春、秋仲日致祭,遣官行。六年,定明陵仍設太監,並置房山、金陵陵戶。
       八年,定帝王陵寢祀典,淮寧伏羲,滑縣顓頊、帝嚳,內黃商中宗,西華商高宗,孟津漢光武,鄭周世宗,鞏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趙城女媧,榮河商湯,曲阜少昊,東平唐堯,中都軒轅,咸陽周文、武、成、康,涇陽漢高祖、唐宣宗,咸寧漢文帝,長安宣帝,富平後魏孝文帝,三原唐高祖,醴泉太宗,蒲城憲宗,酃神農,寧遠虞舜,會稽夏禹,江寧明太祖,廣寧遼太祖,房山金太祖、世宗,宛平元太祖、世祖,昌平明宣宗、孝宗、世宗,各就地饗殿行之,或因陵寢築壇,惟元陵望祭。十六年,幸畿輔,親酹崇禎帝陵,諡曰莊烈愍皇帝。
       凡巡幸所蒞,皆祭陵、廟,有大慶典,祭告亦如之。康熙二十一年,滇亂平,遣官致祭,頒冊文、香、帛,給黃傘一,御仗、龍纛各二,凡成武功,皆祭如典。二十三年,南巡,道江寧,詣明太祖陵,拜奠。諭有司巡察,守陵人防護。越五年,巡會稽,祭禹陵,祝文書御名,行三跪九拜禮。蹕江寧,祭明太祖陵,如祀禹儀。凡時巡祭帝王陵寢,儀同祭廟,率二跪六拜,茲蓋殊典云。三十八年,復南巡,見明太祖陵圮剝,詔依周233cc封、宋例,授明裔一官,俾世守弗替。四十二年,西巡,遣祭女媧氏陵,幸陝,遣祭所經諸陵,惟祀周文、武祝文書御名,尊聖也。
       六十一年,遺諭,言:「明太祖起布衣,統方夏,駕軼漢、唐、宋諸君。末葉災荒,臣工內訌,寇盜外起,以致社稷顛覆。考其嗣主,未有荒墜顯跡,蓋亦曆數使然。且其制度規模,我朝多所依據。允宜甄訪支派,量授爵秩,俾奉春秋饗祀。」世宗纘緒,遂授朱之璉一等侯世襲,往江寧、昌平致祭,自是歲舉以為常。
       帝堯陵向有二:一在平陽,一在濮州。濮州東南穀林,古雷澤也。乾隆元年,修葺釐正,定穀林為舊址,平陽時奠如故。並修神農、虞舜陵廟,置陵戶典守。十一年,以陝西古建都地,帝王陵墓多,命疆吏考其不載會典者,所在令有司防護。十三年,車駕幸曲阜,奠少昊陵,嗣是東巡皆躬祭。十六年,選姒氏子姓一人,授世襲八品官,奉祀禹陵。趙城女媧陵,廟中故有塑像,帝斥其黷慢,徹之,改立神位,禁私禱。
       十八年,謁泰陵,禮畢,詣房山祭金太祖陵,賚其裔完顏氏官爵、幣帛。
       二十六年,定帝王陵寢與嶽鎮海瀆、先師闕里皆遣官行。四十一年,禮臣言:「堯陵見正史者,兩漢地理志云:『濟陰郡成陽有堯冢靈臺。』劉向傳稱『葬濟陰』。晉地理志:『成陽舜所漁,堯冢在西。』宋史禮志:『在濮州雷澤東穀林山。』呂氏春秋,帝王世紀,水經注所引述征記,括地志,太平寰宇記,路史,集古錄諸說,皆與正史符。後漢元和以來,祀典并於其地行。明洪武雖改祀東平,而隸魯境則一。乾隆初,定穀林為堯陵,稽古正訛,萬世可守。嗣後祭告,率由舊章。其平陽一陵,有司祀之,如東平例。」
       已,大理寺卿尹嘉銓請罷明宣宗、世宗二陵祭告,廷議以為:「宣宗有善政,不應以一二事生訾議,唯世宗戮忠親佞,實與史合,應停饗祀。」從之。
       四十九年,南巡至江寧,祭明太祖陵,禮臣具儀上,三奠酒,每奠一拜。帝命用祀少昊陵例,二跪六拜,不必奠酒,著為令。
       五十年,幸湯山,道昌平,親酹明成祖陵,繕葺之,仍建定陵饗殿,并復世宗祀事。
       嘉慶元年,罷遣官,敕各省副都統、總兵官舉行。九年,謁東陵,道盤山,閱明陵。故事,往長陵奠醊,遣王大臣致奠餘陵。是日仁宗躬詣,三奠畢,乃三拜。
       望祭元太祖、世祖陵,向在德勝門外,位暢春園、圓明園南,帝以為乖制。命嗣後行慶典,改於清河以北、昌平以南擇地行禮。
       道光十六年,定明陵春秋致祭,由襲侯往行,餘以其族官品峻者攝之,或遣散秩大臣,為永制。
       光緒七年,諭禁開墾明陵旁近地畝。
       傳心殿
       順治十四年,沿明制舉經筵,祭先師孔子弘德殿。康熙十年續舉,遣官告祭。二十四年,規建傳心殿,位文華殿東。正中祀皇師伏羲、神農、軒轅,帝師堯、舜,王師禹、湯、文、武,南嚮。東周公,西孔子。祭器視帝王廟。歲御經筵,前期遣大學士祗告。祭傳心殿自此始。
       明年,帝將御經筵,詔言:「先聖、先師,傳道垂統,炳若日星。朕遠承心學,效法不已,漸近自然。施之政教,庶不與聖賢相悖,其躬詣行禮。」祀日具香燭,鉶一,籩、豆各二,奠帛、爵,讀祝,以祭。帝御袞服,行二跪六拜禮。太子春秋會講,亦先祭告焉。月朔望遣太常卿供酒果上香。雍正四年,定本日行祗告禮,自是以為常。
       乾隆六年,親祭傳心殿,六十年歸政,再行之。歷仁宗、宣宗、文宗,并親詣祗告,後不復行。經筵儀制,別詳嘉禮。
       至聖先師孔子
       崇德元年,建廟盛京,遣大學士范文程致祭。奉顏子、曾子、子思、孟子配。定春秋二仲上丁行釋奠禮。世祖定中原,以京師國子監為大學,立文廟。制方,南嚮。西持敬門,西嚮。前大成門,內列戟二十四,石鼓十,東西舍各十一楹,北嚮。大成殿七楹,陛三出,兩廡各十九楹,東西列舍如門內,南嚮。啟聖祠正殿五楹,兩廡各三楹,燎爐、瘞坎、神庫、神厨、宰牲亭、井亭皆如制。
       順治二年,定稱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孔子,春秋上丁,遣大學士一人行祭,翰林官二人分獻,祭酒祭啟聖祠,以先賢、先儒配饗從祀。有故,改用次丁或下丁。月朔,祭酒釋菜,設酒、芹、棗、栗。先師四配三獻,十哲兩廡,監丞等分獻。望日,司業上香。
       正中祀先師孔子,南嚮。四配: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十哲:閔子損、冉子雍、端木子賜、仲子由、卜子商、冉子耕、宰子予、冉子求、言子偃、顓孫子師,俱東西嚮。西廡從祀:先賢澹臺滅明、宓不齊、原憲、公冶長、南宮适、公晳哀、商瞿、高柴、漆雕開、樊須、司馬耕、商澤、有若、梁鱣、巫馬施、冉孺、顏辛、伯虔、曹卹、冉季、公孫龍、漆雕徒文、秦商、漆雕哆、顏高、公西赤、壤駟赤、任不齊、石作蜀、公良孺、公夏首、公肩定、后處、鄡單、奚容蒧、罕父黑、顏祖、榮旗、句井疆、左人郢、秦祖、鄭國、縣成、原亢、公祖句茲、廉潔、燕伋、叔仲會、樂欬、公西輿如、狄黑、邽巽、孔忠、陳亢、公西蒧、琴張、顏之僕、步叔乘、施之常、秦非、申棖、顏噲、左丘明、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邵雍、朱熹,凡六十九人;先儒公羊高、穀梁赤、伏勝、孔安國、毛萇、后蒼、高堂生、董仲舒、王通、杜子春、韓愈、司馬光、歐陽修、胡安國、楊時、呂祖謙、羅從彥、蔡沈、李侗、陸九淵、張栻、許衡、真德秀、王守仁、陳獻章、薛瑄、胡居仁,凡二十八人。
       啟聖祠,啟聖公位正中,南嚮。配位:先賢顏無繇、曾點、孔鯉、孟孫氏,東西嚮。兩廡從祀:先儒周輔成、程珦、蔡元定、朱松。
       九年,世祖視學,釋奠先師,王、公、百官,齋戒陪祀。前期,衍聖公率孔、顏、曾、孟、仲五氏世襲五經博士,孔氏族五人,顏、曾、孟、仲族各二人,赴都。暨五氏子孫居京秩者咸與祭。是歲授孔氏南宗博士一人,奉西安祀。
       十四年,給事中張文光言:「追王固誣聖,而『大成文宣』四字,亦不足以盡聖,宜改題『至聖先師』。」從之。康熙六年,頒太學中和韶樂。二十二年,御書「萬世師表」額懸大成殿,並頒直省學宮。二十六年,御製孔子贊序、顏曾思孟四贊鑱之石。揭其文頒直省。
       五十一年,以朱子昌明聖學,升躋十哲,位次卜子。尋命宋儒范仲淹從祀。
       雍正元年,詔追封孔子五代王爵,於是錫木金父公曰肇聖,祈父公曰裕聖,防叔公曰詒聖,伯夏公曰昌聖,叔梁公曰啟聖,更啟聖祠曰崇聖。肇聖位中,裕聖左,詒聖右,昌聖次左,啟聖次右,俱南嚮。配饗從祀如故。
       二年,視學釋奠,世宗以祔饗廟庭諸賢,有先罷宜復,或舊闕宜增,與孰應祔祀崇聖祠者,命廷臣考議。議上,帝曰:「戴聖、何休非純儒,鄭衆、盧植、服虔、范甯守一家言,視鄭康成淳質深通者有間,其他諸儒是否允協,應再確議。」復議上。於是復祀者六人:曰林放、蘧瑗、秦冉、顏何、鄭康成、范甯。增祀者二十人:曰孔子弟子縣亶、牧皮,孟子弟子樂正子、公都子、萬章、公孫丑,漢諸葛亮,宋尹焞、魏了翁、黃幹、陳淳、何基、王柏、趙復,元金履祥、許謙、陳澔,明羅欽順、蔡清,國朝陸隴其。入崇聖祠者一人,宋橫渠張子迪。
       尋命避先師諱,加「邑」為「邱」,地名讀如期音,惟「圜丘」字不改。
       四年八月仲丁,世宗親詣釋奠。初,春秋二祀無親祭制,至是始定。犧牲、籩豆視丁祭,行禮二跪六拜,奠帛獻爵,改立為跪,仍讀祝,不飲福、受胙。尚書分獻四配,侍郎分獻十一哲兩廡。明年,定八月二十七日先師誕辰,官民軍士,致齋一日,以為常。又明年,御書「生民未有」額,頒懸如故事。十一年,定親祭儀,香案前三上香。
       乾隆二年,諭易大成殿及門黃瓦,崇聖祠綠瓦。復元儒吳澄祀。三年,升有子若為十二哲,位次卜子商。移朱子次顓孫子師。
       是歲上丁,帝親視學釋奠,嚴駕出,至廟門外降輿。入中門,俟大次,出盥訖,入大成中門,升階,三上香,行二跪六拜禮。有司以次奠獻。正殿,分獻官升東、西階,入左、右門,詣四配、十二哲位前,兩廡分獻官分詣先賢、先儒位前,上香奠獻畢,帝三拜,亞獻、終獻如初。釋奠用三獻始此。其祭崇聖祠,拜位在階下,承祭官升東階,入左門,詣肇聖王位前上香畢,分獻官升東、西階,入左、右門,分詣配位及兩廡從位前上香,三跪九拜。奠帛、讀祝,初獻時行。凡三獻,禮畢。自是為恆式。
       十八年,改正太學丁祭牲品,依闕里例用少牢,十二哲東西各一案,兩廡各三案。崇聖祠四配,兩廡東西各一案,十二哲位各一帛,東西共二篚。其分獻,正殿東西,翰林官各奠三爵;西廡國子監四人,共奠三爵;十二哲兩廡奉爵用肄業諸生。定兩廡位序,按史傳年代先後之。
       三十三年,葺文廟成,增大門「先師廟」額,正殿及門曰「大成」,帝親書榜,製碑記。選內府尊彝中十器,凡犧尊、雷文壺、子爵、內言卣、康侯爵、鼎盟簋、雷紋觚、召仲簋、素洗、犧首罍各一,頒之成均。
       五十年,新建辟雍成,親臨講學,釋奠如故。嘉慶中,兩舉臨雍儀。
       道光二年詔劉宗周,三年湯斌,五年黃道周,六年陸贄、呂坤,八年孫奇逢,從祀先儒。八年,湖北學政王贈芳請祀陳良,帝以言行無可考,寢其議。未幾,御史牛鑑以李顒請,部議謂然,帝斥之。十六年,詔祀孔子不得與佛、老同廟。是後復以宋臣文天祥、宋儒謝良佐侑饗云。咸豐初,增先賢公明儀,宋臣李綱、韓琦侑饗。
       三年二月上丁,行釋菜禮,越六日,臨雍講學,自聖賢後裔,以至太學諸生,圜橋而聽者雲集。
       七年,增聖兄孟皮從祀崇聖祠,先賢公孫僑從祀聖廟,宋臣陸秀夫、明儒曹端并入之。
       十年,用禮臣言,從祀盛典,以闡聖學、傳道統為斷。餘各視其所行,分入忠義、名宦、鄉賢。至名臣碩輔,已配饗帝王廟者,毋再滋議。同治二年,御史劉毓楠以祔祀新章過嚴,如宋儒黃震輩均不得預,恐釀人心風俗之憂,帝責其迂謬。
       是歲魯人毛亨,明呂枏、方孝孺並侑饗。於是更訂增祀位次,各按時代為序。乃定公羊高、伏勝、毛亨、孔安國、后蒼、鄭康成、范甯、陸贄、范仲淹、歐陽脩、司馬光、謝良佐、羅從彥、李綱、張栻、陸九淵、陳淳、真德秀、何基、文天祥、趙復、金履祥、陳澔、方孝孺、薛瑄、胡居仁、羅欽順、呂枏、劉宗周、孫奇逢、陸隴其列東廡,穀梁赤、高堂生、董仲舒、毛萇、杜子春、諸葛亮、王通、韓愈、胡瑗、韓琦、楊時、尹焞、胡安國、李侗、呂祖謙、黃幹、蔡沈、魏了翁、王柏、陸秀夫、許衡、吳澄、許謙、曹端、陳獻章、蔡清、王守仁、呂坤、黃道周、湯斌列西廡,并繪圖頒各省。七年,以宋臣袁燮、先儒張履祥從祀。光緒初元,增入先儒陸世儀。自是漢儒許慎、河間獻王劉德,先儒張伯行,宋儒輔廣、游酢、呂大臨并祀焉。
       二十年仲秋上丁,親詣釋奠,仍用飲福、受胙儀。
       三十二年冬十二月,升為大祀。先師祀典,自明成化、弘治間,已定八佾,十二籩、豆。嘉靖九年,用張璁議,始釐為中祀。康熙時,祭酒王士禛嘗請酌采成、弘制,議久未行。至是命禮臣具儀上,奏言:「孔子德參兩大,道冠百王。自漢至明,典多缺略。我聖祖釋奠闕里,三跪九拜,曲柄黃蓋,留供廟庭。世宗臨雍,止稱詣學。案前上香、奠帛、獻爵,跪而不立。黃瓦飾廟,五代封王。聖誕致齋,聖諱敬避。高宗釋奠,均法聖祖,躬行三獻,垂為常儀。崇德報功,遠軼前代。已隱寓升大祀至意。世宗諭言:『堯舜禹湯文武之道,賴孔子以不墜。魯論一書,尤切日用,能使萬世倫紀明,名分辨,人心正,風俗端,此所以為生民未有也。』聖訓煌煌,後先一揆。近雖學派紛歧,而顯示欽崇,自足收經正民興巨效。」疏上,於是文廟改覆黃瓦,樂用八佾,增武舞,釋奠躬詣,有事遣親王代,分獻四配用大學士,十二哲兩廡用尚書。祀日入大成左門,升階入殿左門,行三跪九拜禮。上香,奠帛、爵俱跪。三獻俱親行。出亦如之。遣代則四配用尚書,餘用侍郎,出入自右門,不飲福、受胙。崇聖祠本改親王承祭,若代釋奠,則以大學士為之。分獻配位用侍郎,西廡用內閣學士。餘如故。三十四年,定文廟九楹三階五陛制。
       御史趙啟霖請以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從祀。下部議。先是署禮部侍郎郭嵩燾、湖北學政孔祥霖請夫之從祀,江西學政陳寶琛請宗羲、炎武從祀,並被駁。至是部議謂:「三人生當明季,毅然以窮經為天下倡,德性問學,尊道并行,第夫之黃書,原極諸篇,託旨春秋;宗羲明夷待訪錄,原君、原臣諸篇,取義孟子,似近偏激。惟炎武醇乎其醇,應允炎武從祀,夫之、宗羲候裁定。」帝命并祀之。
       闕里文廟,有事祭告,具前祭告篇。春、秋致祭同太學。康熙中,聖祖東巡親祭,禮部具儀。駐蹕次日,帝服龍袞,行在儀仗具陳,行禮二跪六拜,配位、十哲、兩廡、啟聖祠,皆遣官分獻。扈從諸臣,文官知府、武官副將以上,衍聖公暨各氏子孫在職者,咸陪祀。聖心猶未安,命更議。尋定迎神、送神俱三跪九拜,惟樂章與國學小異,可令太常司樂及樂舞生先往肄習。帝親製祝文。祀日詣廟,至奎文閣前降輦,如齋所小憩,自大次出,入大成門,登殿釋奠畢,御詩禮堂講書。禮成,周視廟庭車服、禮器。更常服,駕如孔林,跪奠酒,三爵,三拜,賜衍聖公以下銀幣有差。留曲柄黃蓋陳廟庭。擴孔林地畝,蠲其稅。建廟碑,御書文鑱石。又建子思子廟,仿顏、曾、孟三廟制。
       三十二年,修文廟成,皇子往祭,行禮杏壇。雍正二年,曲阜廟災,遣官詣闕里祭慰,敕大臣重建,并令闕里司樂遣人赴太常習樂舞,冠服悉準太學式為之。八年,廟成,黃瓦畫棟,悉仿宮殿制。凡豋、簋、簠、鉶、籩、豆、尊、爵,頒自上方。勒碑如故事。特詔皇五子往祭。
       乾隆八年,定闕里聖廟樂章。二十三年,東巡親祭如往制。遣大臣祭顏、曾、思、孟專廟。勒御製四賢贊於石。其盛京學宮所需樂器,乾隆中始敕府尹遵皇朝禮器圖造作,鎛鐘、特磬,製出內廷,特頒太學暨各省學宮,並令府丞選佾生精音律者送太常習舞。厥後以熱河為時巡所,黌序肇興,定大成殿龕案如太學式,祭器、樂器亦如之。
       至各省府、州、縣釋奠,以所在印官承祭,禮如太學,順治初行之。雍正五年,定制各省督、撫、學政上丁率屬致祭。學政莅試時,先至文廟行禮,府、州、縣官率屬於治所文廟行。乾隆六年,敕直省學宮設先賢、先儒神位。同治初,頒從祀先儒位次圖。光緒末,升大祀,各省文廟規制、禮器、樂舞暨崇聖祠祭品,並視太學,禮節悉從舊。
       元聖周公
       順治十七年,給事中黏本盛奏請文廟後別立傳聖祠。下部議,禮臣言:「祭祀周公,向在太學。至唐顯慶間,以公制禮作樂,功侔帝王,就饗儒宮,欲尊反貶。始定配饗帝王廟,既不與孔子並祭太學,乃反立傳聖祠於其後,殊失尊崇本意也。」事遂寢。康熙二十三年,聖祖祀闕里,詔言:「周公古大聖人,制禮作樂,垂法萬世,廟在曲阜,應行致祭。」乃遣親王及禮部尚書往焉。親製祝文。祭禮,三獻。祭品:羊一、豕一、果五盤、尊一、爵三,敕有司治辦。明年,授東野氏一人博士,奉祀祠廟。二十六年,御書周公廟碑文,依文廟式,勒之貞珉。乾隆十二年,東巡,增豋一,鉶二,簋、簠各二,籩、豆各八,遣親王一人行禮。其祀配饗魯公,遣禮部尚書行。明年,幸曲阜,親詣上香,一跪三拜。自是東巡親詣以為常。四十三年,依孔氏南宗例,置當陽博士,奉祀陵墓。
       關聖帝君
       清初都盛京,建廟地載門外,賜額「義高千古」。世祖入關,復建廟地安門外,歲以五月十三日致祭。順治九年,敕封忠義神武關聖大帝。雍正三年,追封三代公爵,曾祖曰光昭,祖曰裕昌,父曰成忠,供後殿。增春、秋二祭。洛陽、解州後裔並授五經博士,世襲承祀。尋定春、秋祀儀,前殿大臣承祭,後殿以太常長官。屆日質明,大臣朝服入廟左門,升階就拜位,上香,行三跪九拜禮。三獻,不飲福、受胙。祭後殿二跪六拜。十一年,增當陽博士一人奉冢祀。
       乾隆三十三年,以壯繆原諡,未孚定論,更命神勇,加號靈佑。殿及大門,易綠瓦為黃。四十一年,詔言:「關帝力扶炎漢,志節懍然,陳壽撰志,多存私見。正史存諡,猶寓譏評,曷由傳信?今方錄四庫書,改曰忠義。武英殿可刊此旨傳末,用彰大公。」嘉慶十八年,以林清擾禁城,靈顯翊衞,命皇子報祀如儀,加封仁勇。道光中,加威顯。咸豐二年,加護國。明年,加保民。於是躋列中祀,行禮三跪九叩,樂六奏,舞八佾,如帝王廟儀。五月告祭,承祭官前一日齋,不作樂,不徹饌,供鹿、兔、果、酒。旋追封三代王爵,祭品視崇聖祠。加精誠綏靖封號,御書「萬世人極」額,摹勒頒行。同治九年,加號翊贊。光緒五年,加號宣德。
       直省關帝廟亦一歲三祭,用太牢。先期承祭官致齋,不理刑名,前殿印官,後殿丞、史,陳設禮儀,略如京師。
       文昌帝君
       明成化間,因元祠重建。在京師地安門外,久圮。嘉慶五年,潼江寇平,初寇闚梓潼,望見祠山旗幟,卻退。至是御書「化成耆定」額,用彰異績。發中帑重新祠宇,明年夏告成,仁宗躬謁九拜,詔稱:「帝君主持文運,崇聖闢邪,海內尊奉,與關聖同,允宜列入祀典。」於是大學士朱珪撰碑記,略言:「文昌星載天官書,所謂『斗魁六星,戴匡曰文昌宮』是也。尚書『禋六宗』,孔疏引鄭玄云:『皆天神,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也。』周禮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鄭注謂文昌星。然則文昌之祀,始有虞,著周禮,漢、晉且配郊祀。元命苞云:『上將建威武,次將正左右,貴相理文緒,司祿賞功進士。』是爵祿、科舉職司久矣。又言帝君周初為張仲,孝友顯化,隋、唐為王通,徵李商隱張亞子廟詩,讀孫樵祭梓潼神君文,化書:唐開元命為左丞,通考:僖宗封為濟順王,宋真宗改號英顯,哲宗加封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帝君,元加號宏仁,蓋可考見云。」禮官遂定議。
       歲春祭以二月初三誕日,秋祭,仲秋諏吉將事,遣大臣往。前殿供正神,後殿則祀其先世,祀典如關帝。咸豐六年,躋中祀,禮臣請崇殿階,拓規制,遣王承祭,後殿以太常長官親詣,二跪六拜,樂六奏,文舞八佾,允行。直省文昌廟有司以時饗祀,無祠廟者,設位公所祭之。畢,徹位隨祝帛送燎。
       旗纛之祭
       天命十年,定瀋陽,還軍扈渾河,刲牛祭纛。天聰元年征朝鮮,明年凱旋,并立纛拜天。自是出征班師祭纛以為常,時旗纛附祀關帝廟也。世祖入關後,始行望祭。
       凡親征諏吉啟行,先於堂子內門外建御營黃龍大纛,按翼分設八旗大纛、火器營大纛各八,列其後,並北嚮。帝御戎服佩刀,出宮乘騎,入堂子街門降。圜殿禮畢,出內門致禮纛神,率從征將士三跪九拜,不贊。禮成樂作,鑾駕啟行,領侍衞內大臣、司纛侍衞率親軍舉纛從。
       凱旋致祭,屆日陳法駕鹵簿,自郊外五里訖堂子門外。駕至郊,降輿拜纛如儀。命將出師亦如之。聖祖征噶爾丹凱旋,翼日為壇安定門外,致祭隨營旗纛,用太牢,始遣大臣行禮。雍正初,定三年一祭。
       凡旗纛皆庋內府,祭則設之。各省祭旗纛,則遣武官戎服行禮焉。
       礮位之祭,天聰五年,造紅衣礮,鐫曰天佑助威大將軍,遂攜以燬于子章臺,克大淩河,行軍攜紅衣礮始此。
       厥後敕漢軍齎礮進關。世祖奠鼎燕京,定制以歲季秋朔,陳礮位盧溝橋沙鍋村,席地為壇,西嚮,以八旗漢軍都統將事。分旗翼列,用果品、少牢。屆時先鑲黃旗礮位,都統御補服,上香,三跪九拜,三獻,讀祝。餘七礮位亦如之。副都統以次陪祀。聖祖凱旋,設壇德勝門外,祭品如祭纛。世宗亦定三年一祭。
       乾隆十四年,滿洲火器營始祭八旗子母礮神,總統承祭,如漢軍祀礮儀。其後定滿洲祀礮依漢軍例,季秋赴盧溝橋演礮,即以其日祭焉。三十年,祀礮始用祝版,並專設祭器。
       羣祀
       先醫,初沿明舊,致祭太醫院景惠殿,歲仲春上甲,遣官行禮。祀三皇,中伏羲,左神農,右黃帝。四配:句芒、風后、祝融、力牧。東廡僦貸季、岐伯、伯高、少師、雷公、伊尹、淳于意、華陀、皇甫謐、巢元方、韋慈藏、錢乙、劉完素、李果十四人,西則鬼臾區、俞跗、少俞、桐君、馬師皇、扁鵲、張機、王叔和、葛洪、孫思邈、王氷、朱肱、張元素、朱彥修十四人。禮部尚書承祭。兩廡分獻,以太醫院官。禮用三跪九拜。三獻。雍正中,命太醫院官咸致齋陪祀。
       都城隍廟有二,舊瀋陽城隍廟,自元訖明,祀典勿替。清初建都後,陞為都城隍廟,有司以時致祭。其在燕京者,建廟宣武門內。順治八年仲秋,遣太常卿致祭,歲以為常。用太牢,禮獻如祀先醫。萬壽節遣祭,加果品。雍正中,改遣大臣,嗣復命親王行禮。禁城城隍廟建城西北隅。皇城城隍廟建西安門內,曰永佑宮,萬壽節或季秋,遣內府大臣承祭,用少牢。
       北極佑聖真君廟,建地安門外日中坊橋東,曰靈明顯佑宮。順治中,定制萬壽節遣官祭,後改遣大臣。設果盤五、餅餌盤十五、茶琖三、行禮三跪九拜。
       火神廟,建日中坊橋西。康熙初,定歲六月二十三日遣太常卿祭,後改遣大臣。用少牢。雍正中,改太牢。帛初用白,乾隆中改用赤。餘如祀北極儀。
       東嶽廟,在朝陽門外,歲祭以萬壽節。
       龍神之祭,黑龍潭廟建西北金山巔,聖祖、世宗親製碑記。乾隆五年,錫號「昭靈沛澤」。玉泉山廟,九年錫號「惠濟慈佑」。昆明湖祠,舊曰廣潤靈雨祠,錫號「安佑普濟」,嘉慶中,加「沛澤廣生」。京畿旱,帝親禱黑龍潭廟。乾隆四十六年,錫號「昭靈廣濟」。嘉慶間,始列祀典,遣散秩大臣往祭惠濟祠。河神廟建綺春園內,祀天后、龍神、河神,並春、秋致祭,遣圓明園大臣將事。儀品俱視都城隍廟。
       其祀之無定時、定所,及有司以時專祭者,后土司工之神,順治初制,凡大興作,因其方築左右壇,建綵棚,遣官往祭,用少牢餅果。若大工迎吻,祭琉璃窰神暨各門神,如祭司工禮。咸豐間,錫號圓明園春雨軒司工神曰昭休敷禧真君,土母曰夫人。命內府大臣春、秋奉祀。司機神,順治季年設織造局,始行祭告,禮部長官主之。司倉神,通州三倉,舊惟西倉有祠。京內七倉,惟右翼興平倉有祠,雍正間重葺。繇是左翼置廟海運倉。京外五倉,置廟儲濟倉,並立神位。倉場侍郎承祭,用少牢、果品,倉監督陪祀,二跪六拜。諸祭將事以黎明,與祭者咸朝服,此其大凡也。至特旨建祠京師者,具見後簡。
       若夫直省禦災捍患有功德於民者,則錫封號,建專祠,所在有司秩祀如典。
       世祖朝,宿遷祀河神宋謝緒。
       聖祖朝,成都祀諸葛亮;福建暨各省祀天后宋林氏女。
       世宗朝,各省祀猛將軍元劉承忠。先是直隸總督李維鈞奏:「蝗災,土人禱猛將軍廟,患輒除。」於是下各省立廟祀。已,兩江總督查弼納亦言:「猛將軍廟祀所在無蝗害,無廟處皆為災。」被訶責。詔言:「水旱蝗災,疆吏當修省,勿專事祈禱。」錢塘祀伍員,封英衞公;臨安祀錢鏐,封誠應王;蕭山祀宋張夏,封靜安公;紹興祀明知府湯紹忠,封寧江伯,後司事莫龍附焉;汶上祀明尚書宋禮,封寧漕公,老人白英封永濟神附焉;灌縣祀秦蜀守李冰,封敷澤興濟通裕王,子二郎,為承績廣惠英顯王;德清祀元戴繼元,封保濟顯佑侯;徐聞祀故水師副將江啟龍,封英佑驍騎將軍,後附祀張瑜,錫號「襄靖普佑」;江南山陽祀唐許遠,封威靈顯佑王;浮梁祀張巡,錫號「顯佑安瀾」。
       高宗朝,陳留祀河神守才,後建廟江南,曰靈佑觀;清河祀明張襄,封彰靈衞漕將軍;廣西祀蜀將武當,封顯佑英濟廣福王;濱河各縣祀故河督朱之錫,封助順永寧侯。
       仁宗朝,追封天后父積慶公,母曰夫人;永綏鎮筸祀宋楊灝,封宣威助順靖遠侯;蕪湖祀蜀漢孫夫人;曹縣祀張桓侯飛、趙將軍雲;江南山陽祀湖神譚氏,封昭靈顯佑水府都君;南昌祀旌陽令許遜,封靈感普濟神;直省祀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唐呂岩;仁和祀孚順侯宋蔣崇仁,弟孚惠侯崇義、孚佑侯崇信;會稽祀漢曹娥,封福應夫人;慈谿祀天井潭神宋劉揚祖;義烏祀明漕運總管陳道興;都昌左蠡鎮祀元將軍長興;湖州、蘇州祀太湖神明王天英;高郵祀露筋祠神;淮揚運河廳祀康澤靈應侯宋耿裕德;漢城祀竇孝婦;錢塘祀金華將軍五代曹杲。
       宣宗朝,翁源祀元詹姓三神,並封侯。建德祀故知府王光鼎;浙江新城祀宣靈王周雄;黔陽祀殉難知縣周文煜;鄞縣祀濱江靈廟神宋晁說之,封孚惠侯;白鶴山廟神唐任侗;茅山廟神張仁皓;長沙祀元李育萬,封廣濟李真人;莆田祀宋長樂錢氏室女;蕭山祀江塘神元楊伯遠妻王氏;又祀唐董戈管、張實、張耀、張聖,宋盧萬,故知縣賈國楨、姚文熊;浙江祀太湖神晉張賁;鄒溪廟神宋裴肅;仁和祀宋施全為興福廟神;奉化祀元馬稱德為進林廟神;滕縣祀明馮克利為三界廟神;慈谿祀漢張竟暨子齊芳;杭州祀靈感廣大觀音大士,加封慈濟;郫縣祀古蜀王杜宇,開明;緜州祀漢蔣琬;新寧祀宋陳仲真;欽州祀故副將景懋;永定河、張秋鎮並祀九龍陳將軍;福建歸化祀福順夫人莘氏。
       文宗朝,臨清、東昌、河南正陽關並祀金龍四大王,靖遠、鎮遠、綏遠三侯,俱晉王爵;永城祀觀音大士、孚佑帝君;潮陽及江南高堰祀顯佑安南神;潮陽祀威顯靈佑王;廣東祀明石康令羅神;長沙祀晉陶淡暨姪烜,並號陶真人;桂平祀孚應惠濟王宋甘佃;連江祀崇福昭惠慈濟夫人唐陳昌女,孚濟將軍黃助暨弟昭遠將軍;會稽祀回向廟神漢陳德道;杭州、嘉興、湯陰、武昌並祀宋岳飛;三水祀玄壇正一真神;靈山祀明朱將軍統鑒;潮州祀安濟王漢王伉;奉化祀漢陳鴻;歸善祀明王守仁、後唐何澤、元譚道;歙縣祀唐汪華,陳程靈洗暨子文季;嚴州祀孚惠王唐邵仁祥;鎮洋祀元忠正王李祿、宋忠惠侯楊滋;壽寧祀懿政天仙馬氏女;全州祀無量壽佛唐周全真,威信侯柴崇走希;攸縣祀唐杉仙真人陳皎;淳安祀吳山陰侯賀齊;宜章祀唐武陵侯黃師浩;四會祀宋阮大師子郁、梁化師慈能;南雄祀聖化夫人練氏;淮安祀周王子晉;封普惠祖師。
       穆宗朝,加金龍四大王封號至四十字,廟祀封丘、臨清、張秋鎮、六塘河;封故河督栗毓美誠孚栗大王,附祀鄆城神廟;廣東祀大鑑禪師盧惠能,靈通侍者陳道明;寶山祀故知縣胡仁濟;廣州祀唐陳四公、五公;廣豐祀明太保胡德濟;瀏陽祀宋指揮溫康孟;襄垣祀昭澤王唐焦姓神;山陰祀元楊興嗣;福建永安祀唐田王李肅;廣東祀石龍太夫人馮洗氏,錫號「慈佑夫人」;上饒祀鷹武將軍唐李德勝;善化祀朗公普濟真君唐邱姓神,明李真人潤濟;羅定祀殉難州同金芳,封護國神;貴州祀唐南霽雲;會昌祀晉賴公神;新會祀宋戴存仁;上虞祀顯應侯宋陳賢,封護國潮神;張秋鎮祀明楊四將軍,故河督黎世序,封孚惠河神;長沙祀周真人福壽,瞿真人餐岑;溫州祀唐楊精義;陽曲祀晉大夫竇犨;孟縣祀晉趙武;上虞祀唐桑憲保,封桑王神;濱河祀故祥河同知王仁福,封將軍;南安祀宋廣澤尊王郭忠;棲霞祀元邱真人處機;麻城祀五腦山土主神張瑞;高要祀太保神宋盧僧;邵陽祀唐鄭洞天;黔陽祀唐孝子劉三將軍;江都祀漢杜女仙暨康女仙紫霞;平江祀唐楊孝仙耀庭。
       德宗朝,甌寧祀三聖夫人;福建祀白玉蟾真人葛長庚;增城祀賓公佛;上杭祀黃仙師、倖仙師;介休祀空王古佛田志超;雙流祀僧大朗;廣德祀漢張渤;項城祀傅宗龍;寧武祀明周遇吉;封丘祀漢百里嵩;長樂祀唐郭子儀;長沙祀雷萬春;交城祀晉大夫狐突;潞城祀唐李靖;臨海祀唐林洪;雲陽祀張飛;廣西祀漢馬援,明王守仁。
       光緒二十七年,兩宮西狩,回鑾,御舟濟河,波濤不驚,特加大王、將軍諸封號。凡予祀皆有封號,不悉紀,紀其著者。或前朝已封,今復加號,或當代始封,後屢加號,則悉略之。定例,封號至四十字不復加,間有之,非常制,止金龍四大王四十字外加號錫祜,天后加至六十字,復錫以嘉佑云。
       五祀,初循舊制,每歲暮合祭太廟西廡下。順治八年定制,歲孟春宮門外祭司戶神,孟夏大庖前祭司竈神,季夏太和殿階祭中霤神,孟秋午門西祭司門神,孟冬大庖井前祭司井神,中霤門、午門二祀,太常寺掌之,戶、竈、井三祀,內務府掌之,於是始分祭,旋復故。逮聖祖釐祀典,再罷之,并停專祀。惟十二月二十三日,宮中祀竈以為常。
       八蜡之祭,清初關外舉行,廟建南門內,春、秋設壇望祭。世祖入關,猶踵行之。乾隆十年,詔罷蜡祭。時廷臣猶力請行古蜡祭,高宗諭曰:「大蜡之禮,昉自伊耆,三代因之,古制敻遠,傳注參錯。八蜡配以昆蟲,後儒謂害稼不當祭。月令:『祈年於天宗。』蜡祭也。注云『日、月、星、辰』,則所主又非八神。至謂合聚萬物而索饗之,神多位益難定。蜡與臘冠服各殊,或謂臘即蜡,或謂蜡而後臘。自漢臘而不蜡,魏、晉以降,廢置無恆。或溺五行家言,甚至天帝、人帝及龍、麟、朱鳥,為座百九十二,議者謂失禮。蘇軾曰:『迎貓則為貓尸,迎虎則為虎尸,近俳優所為。』是其跡久類於戲也,是以元、明廢止不行。況蜡祭諸神,如先嗇、司嗇、日、月、星、辰、山、林、川、澤,祀之各壇廟,民間報賽,亦借蜡祭聯歡井閭。但各隨其風尚,初不責以儀文,其悉罷之。」自是無復蜡祭矣。
       祭厲
       明制,自京師訖郡、縣,皆祭厲壇。清初建都盛京,厲壇建地載門外。自世祖入關後,京師祭厲無聞焉。唯直省城隍合祀神祇壇,月朔、望有司詣廟上香,二跪六拜,暘雨愆期則禱。復以城隍主厲壇祀。
       順治初,直省府、州、縣設壇城北郊,歲以清明日、七月十五日、十月朔日,用羊三、豕三、米飯三石、香燭、酒醴、楮帛祭本境無祀鬼神。府曰郡厲,縣曰邑厲。先期備祭物,有司詣城隍廟以祭厲告。屆日設燎爐壇南,奉城隍神位安壇正中。詣神位前跪,三上香,行禮用三拜。送燎,奠三爵,退,神位復初。

本书目录

關於清史稿
卷一 本紀一 太祖
卷二 本紀二 太宗一
卷三 本紀三 太宗二
卷四 本紀四 世祖一
卷五 本紀五 世祖本紀二
卷六 本紀六 聖祖本紀一
卷七 本紀七 聖祖本紀二
卷八 本紀八 聖祖本紀三
卷九 本紀九 世宗本紀
卷十 本紀十 高宗本紀一
卷十一 本紀十一 高宗本紀二
卷十二 本紀十二 高宗本紀三
卷十三 本紀十三 高宗本紀四
卷十四 本紀十四 高宗本紀五
卷十五 本紀十五 高宗本紀六
卷十六 本紀十六 仁宗本紀
卷十七 本紀十七 宣宗本紀一
卷十八 本紀十八 宣宗本紀二
卷十九 本紀十九 宣宗本紀三
卷二十 本紀二十 文宗本紀
卷二十一 本紀二十一 穆宗本紀一
卷二十二 本紀二十二 穆宗本紀二
卷二十三 本紀二十三 德宗本紀一
卷二十四 本紀二十四 德宗本紀二
卷二十五 本紀二十五 宣統皇帝本紀
卷二十六 志第一 天文一
卷二十七 志第二 天文二
卷二十八 志第三 天文三
卷二十九 志第四 天文四
卷三十 志第五 天文五
卷三十一 志第六 天文六
卷三十二 志第七 天文七
卷三十三 志第八 天文八
卷三十四 志第九 天文九
卷三十五 志第十 天文十
卷三十六 志十一 天文十一
卷三十七 志十二 天文十二
卷三十八 志十三 天文十三
卷三十九 志十四 天文十四
卷四十 志十五 災異一
卷四十一 志十六 災異二
卷四十二 志十七 災異三
卷四十三 志十八 災異四
卷四十四 志十九 災異五
卷四十五 志二十 時憲一
卷四十六 志二十一 時憲二
卷四十七 志二十二 時憲三
卷四十八 志二十三 時憲四
卷四十九 志二十四 時憲五
卷五十 志二十五 時憲六
卷五十一 志二十六 時憲七
卷五十二 志二十七 時憲八
卷五十三 志二十八 時憲九
卷五十四 志二十九 地理一
卷五十五 志三十 地理二
卷五十六 志三十一 地理三
卷五十七 志三十二 地理四
卷五十八 志三十三 地理五
卷五十九 志三十四 地理六
卷六十 志三十五 地理七
卷六十一 志三十六 地理八
卷第六十二 志三十七 地理九
卷六十三 志三十八 地理十
卷六十四 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
卷六十五 志四十 地理十二
卷六十六 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
卷六十七 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
卷六十八 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
卷六十九 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
卷七十 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
卷七十一 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
卷七十二 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
卷七十三 志四十八 地理二十
卷七十四 志四十九 地理二十一
卷七十五 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
卷七十六 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
卷七十七 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
卷七十八 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
卷七十九 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
卷八十 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
卷八十一 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
卷八十二 志五十七 禮一
卷八十三 志五十八 禮二
卷八十四 志五十九 禮三
卷八十五 志六十 禮四
卷八十六 志六十一 禮五
卷八十七 志六十二 禮六
卷八十八 志六十三 禮七
卷八十九 志六十四 禮八
卷九十 志六十五 禮九
卷九十一 志六十六 禮十
卷九十二 志六十七 禮十一
卷九十三 志六十八 禮十二
卷九十四 志六十九 樂一
卷九十五 志七十 樂二
卷九十六 志七十一 樂三
卷九十七 志七十二 樂四
卷九十八 志七十三 樂五
卷九十九 志七十四 樂六
卷一百 志七十五 樂七
卷一百○一 志七十六 樂八
卷一百○二 志七十七 輿服一
卷一百○三 志七十八 輿服二
卷一百○四 志七十九 輿服三
卷一百○五 志八十 輿服四
卷一百○六 志八十一 選舉一
卷一百○七 志八十二 選舉二
卷一百○八 志八十三 選舉三
卷一百○九 志八十四 選舉四
卷一百一十 志八十五 選舉五
卷一百十一 志八十六 選舉六
卷一百十二 志八十七 選舉七
卷一百十三 志八十八 選舉八
卷一百十四 志八十九 職官一
卷一百十五 志九十 職官二
卷一百十六 志九十一 職官三
卷一百十七 志九十二 職官四
卷一百十八 志九十三 職官五
卷一百十九 志九十四 職官六
卷一百二十 志九十五 食貨一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