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清史稿(繁體版)
卷八十五 志六十 禮四
作者:民國 · 趙爾巽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堂子祭天 坤寧宮祀神 令節設供 求福祀神 奉先殿 壽皇殿 安佑宮綏成殿附 滿洲跳神儀
       堂子祭天
       清初起自遼瀋,有設杆祭天禮。又於靜室總祀社稷諸神祇,名曰堂子。建築城東內治門外,即古明堂會祀羣神之義。世祖既定鼎燕京,沿國俗,度地長安左門外,仍建堂子。正中為饗殿,五楹,南嚮,彙祀羣神,上覆黃琉璃。前為拜天圜殿,北嚮。中設神杆石座,稍後,兩翼分設各六行,行各六重,皇子列第一重,次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各按行序,均北嚮。東南為上神殿,三楹,南嚮。祭禮不一,而以元旦拜天、出征凱旋為重,皆帝所躬祭。其餘月祭、杆祭、浴佛祭、馬祭,則率遣所司。崇德建元,定制,歲元旦,帝率親王、藩王迄副都統行禮。尋限貝勒止,已復限郡王止,並遣護衞往掛紙帛。
       凡親祭,前期十二月二十六日,內府官赴坤寧宮請朝祭、夕祭神位,安奉神輿,內監舁行。前引御仗八、鐙四,司俎官六人,掌儀司一人,侍衞十人,導至饗殿供奉。朝夕獻香如儀。故事,神位所懸紙帛,月終積貯盛以囊,除夕送堂子,與淨紙、神杆等同焚。時內府大臣率長史、護衞掛新紙帛各二十有七。昧爽,帝乘輿出宮,陪祀王公等隨行。至堂子內門降,入中門,詣圜殿就拜位,南嚮,率羣臣行三跪九叩禮。畢,回鑾。翼日,奉神位還宮。康熙十一年,詔元旦拜堂子禮宜明備,用鳴贊官。明年,罷漢官與祭。二十九年,諭令皇子隨行禮,內府大臣圜殿進楮帛畢,次進皇太子楮帛。
       月祭,歲正月初旬諏吉,餘月朔日。司俎二人,就杉柱上掛紙帛數等。元旦,案陳時食盤一、醴酒琖一。司香上香,內監執三絃、琵琶,坐甬道西,守堂子人持拍板坐其東。司祝進跪,司香授琖,司祝受之,獻酒。奏神絃,鳴拍板,拊掌應節。凡六獻,皆贊歌「鄂囉羅」,守堂子人亦歌。獻畢,一叩,興,合掌致敬。絃、板止,司祝執神刀進,奏絃、拍板如初。司祝一叩,興,司俎贊歌「鄂囉羅」,衆和歌。司祝舉神刀誦神歌曰:「上天之子,紐歡台吉,武篤本貝子,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今敬祝者,豐於首而仔於肩,衞於後而護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髮其黃兮,偕老而成雙兮,年其增而歲其長兮,根其固而神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壽我兮。」凡三禱,如前儀,誦贊者九。司祝跪,一叩,興,誦贊三。絃、板止,復跪,一叩,興,合掌退。
       立杆大祭,歲春、秋二季月朔,或二、四、八、十月上旬諏吉行,杆木以松,長三丈,圍徑五寸。先一月,所司往延慶州屬採斵,樹梢留枝葉九層,架為杆,齎至堂子。前期一日,樹之石座。崇德初,定親王、郡王、貝勒祭三杆,貝子、鎮國、輔國公二,鎮國、輔國將軍一。月朔大內致祭,初二日後依次祭,凡祭三杆者,定期內祭其一,過旬祭其二。祀日有數家同者,仍按位為等差,違例多祭與爭先越祭並處罰。後改定大內至入八分公俱祭一杆,將軍不祭。
       屆日,司香豫懸神幔,炕上置漆案,陳碟三。前置枏案,黃磁盌二。圜殿置二枏案,高者陳爐,卑者陳盌,前設綵氈。司俎二人赴坤寧宮請佛亭及菩薩、關帝像,舁至堂子。安佛亭於座,像懸幔以三繩,繫兩殿神杆間。懸黃旛,掛紙帛,圜殿掛帛亦如之。饗殿北炕案上陳打糕、搓條餑餑盤九,酒琖三,圜殿高案則盤三琖一。每獻,司祝挹盌酒注琖,兩殿祭獻歌禱如前儀。祝辭曰:「上天之子,佛及菩薩,大君先師、三軍之師、關聖帝君,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今敬祝者,貫九以盈,具八以呈,九期屆滿,立杆禮行。爰繫索繩,爰備粢盛,以祭於神靈。」餘辭同月祭。卒事,司香捲幔、徹像奉入宮。
       若帝親祭,殿內敷綵席,覆紅氈,甬道布椶薦。屆時乘輿出宮,滿大臣隨扈至堂子街,王公跽俟,興,從之。帝降輿入中門,詣饗殿前東嚮坐,司祝獻酒,舉神刀,禱祝,奏絃、拍板,拊掌,歌「鄂囉羅。」帝入,一跪三叩。圜殿同。畢,陞座,賜王公等炕前坐。尚膳正、司俎官進胙糕,尚茶正獻福酒,帝受胙,分賜各王公。禮成,還宮。遇壇、廟齋期或清明節,再涓吉以祀。
       月朔祀東南隅尚錫神亭,即堂子上神殿也。神曰田苗,神案上盤一、琖一,分陳時食醴酒,司香上香,司俎掛淨紙杉柱上,諸王護衞依次掛之。內管領一人入,除冠服,解帶,跪叩,祝辭曰:「上天之子,尚錫之神,月巳更矣,建始維新,某年生小子,敬備粢盛兮,潔楮並陳。惠我某年生小子,貺以嘉祥兮,畀以康寧。」畢,退。或謂祀明副總兵鄧子龍也,以與太祖有舊誼,故附祀之。
       四月八日佛誕,祭祀前期,饗殿懸神幔,選覺羅妻正、副贊祀二人為司祝。祭日,不祈報,不宰牲,不理刑名。屆時赴坤寧宮請佛亭及菩薩、關聖像,司俎內監置椴葉餑餑、釀酒、紅蜜於盒以從,至則陳香鐙,獻糕酒,取紅蜜暨諸王供蜜各少許,注黃磁浴池。司祝請佛,浴畢,以新棉承座,還奉佛亭,陳椴葉餑餑九盤,酒琖、香碟各三,並諸王所供餑餑、酒。圜殿亦如之。司香上香,司祝獻酒九巡,餘略如月祭、杆祭。崇德元年,定八旗王、貝勒各一人,依次供獻。厥後唯親王、郡王行之。
       馬祭,歲春、秋季月,為所乘馬祀圜殿。正日,司俎掛紙帛如常數,陳打糕一盤、醴酒一琖,縛馬鬉、尾綠紬二十對。司香上香,牧牽十馬,色皆白,立甬道下。司祝六獻酒,奏樂如儀。所禱之神同月祭,唯祝辭則易為所乘馬。「敬祝者,撫脊以起兮,引鬣以興兮,嘶風以奮兮,噓霧以行兮,食草以壯兮,齧艾以騰兮。溝穴其弗踰兮,盜賊其無擾兮。神其貺我,神其佑我。」禱訖,取紬條就香爐薰禱,司俎以授牧長,繫之馬尾。是日,馬神室並奉朝祭、夕祭神位,遣內府大臣行禮。朝祭豫懸幔,舁供佛小亭奉炕上,案陳香、酒、食品。司俎進二豕,熟而薦之。司香上香,舉琖授司祝,司祝進跪三獻,歌奏如前。訖,授琖司香,一叩,興,合掌致敬。復跪,祝,一叩,興。取縛馬鬉、尾紅紬條七十對,就香碟薰禱,授司俎官,轉授上駟院侍衞,分給各廠、院。卿、侍衞、廄長入,隨食肉。
       其夕祭儀略如朝祭,候肉熟分陳案上,進跪叩祝同。司祝坐杌置夕祭定處,設小案、小腰鈴,別置神鈴。案東展背鐙布幕,振鈴杆,搖腰鈴,誦神歌,前後所禱所祝之神詳下。
       背鐙祭,其辭禱同朝祭,祈請者四,禱後跪祝辭、供肉祝辭亦如之。畢,取縛馬鬉、尾青紬條三十對,仍就香碟薰禱授如初。翼日,為牧羣滋息,復行朝、夕祭如初禮。唯祝辭易「今為牧羣繁息」六字,「溝穴」二句易為「如萌芽之發育兮,如根本之滋榮兮」,餘辭並同。又司香取縛馬鬉、尾紬條二百八十對,皆青色。崇德初制,為馬羣致祭,唯親王至輔國公得行。乾隆三十六年,定春、秋騸馬致祭,薩滿叩頭。薩滿者,贊祀也。訖,取所送青色十馬繫綠紬條如數。又定朝祭御馬拴紅紬條,大淩河騾馬拴青紬條,為恆制。
       凡出師凱旋,皆有事堂子。崇德元年,太宗征明及朝鮮,明年班師,並告祭。世祖定中原,建堂子。嗣是聖祖平吳三桂、察哈爾,迄歷朝靖亂,皆以禮祗告。
       凡親征告祭命下,涓吉,屆期兵部建大纛,具祀纛篇。帝御戎服,出宮乘騎,前後翊衞,午門鳴鐘鼓,法駕鹵簿為導,鐃歌大樂,備而不作。至玉河橋,軍士鳴角螺,帝入堂子街門降騎,角螺止。入中門,詣圜殿就拜位,南嚮立,率羣臣行三跪九叩禮。角螺齊鳴。出內門,致禮纛神。禮成,樂作,車駕啟行。凱旋日,率大將軍及從征將士詣堂子告成。若命重臣經略軍務以討不庭,禮亦如之。
       乾隆十四年,詔言:「堂子致祭,所祭即天神也。列祖御宇,稽古郊禋,燔柴鉅典,舉必以時。堂子則舊俗相承,凡遇大事,及春、秋季月上旬,必祭天祈報,歲首尤先展禮。定鼎以來,恪遵舊制。考經訓祭天,有郊、有類,有祈穀、祈年,禮本不一。兵戎國之大事,命將先禮堂子,正類祭遺意,禮纛即禡也。或在行營別有征討,不及祭告堂子,則行望祭,其誠敬如此。夫出師告遣,凱旋即當告至。乃天地、宗社皆已祝冊致虔,且受成太學,而堂子則弗及,禮官疏略,如神貺何?其詳議以聞。」尋奏凱旋、告祭之禮。報可。
       坤寧宮祀神
       昉自盛京。既建堂子祀天,復設神位清寧宮正寢。世祖定燕京,率循舊制,定坤寧宮祀神禮。宮廣九楹,東暖閣懸高宗御製銘,略言:「首在盛京,清寧正寢,建極熙鴻,貞符義審。思媚嗣徽,松茂竹苞,神罔時恫,執豕酌匏。」其眷眷祀神如此。
       宮西供朝祭神位,北夕祭神位,廷樹杆以祀天。朝祭神為佛、為關聖,夕祭神為穆哩罕諸神,祝辭所稱納丹岱琿為七星之祀,喀屯諾延為蒙古神,並以先世有功而祀者。餘如年錫、安春阿雅喇諸號,「納爾琿、安哲、鄂囉羅」諸字,雖訓義未詳,而流傳有自。
       綜其所祀,曰元旦行禮,曰日祭,曰月祭及翼日祭,曰報祭,曰大祭,曰背鐙祭及翼日祭,曰四季獻神。其儀節大率類堂子。茲略舉其小異者。
       元旦子刻,司香上香,帝、后行禮。日祭,順治初,定大內日祭,朝以丑、寅,夕以未、申。
       朝祭,司香豫懸黃幔,奉菩薩、關帝像,東嚮。左、右炕上置低桌二,陳鑪、琖各三,時果九,糕十。炕前置獻案,黃磁盌二,虛其一,以一實酒。案下列樽酒,前設采氈。昧爽,司俎等進二豕,司香獻香,執絃板內監暨司俎官帥屬進,奏神絃,拍板,拊掌應節。司祝跪六獻,酒灌虛盌中,一叩,興,合掌致敬。餘如堂子朝祭儀。司祝復跪,一叩,興。又誦贊三,絃板止,侍側。帝親詣,入門,立神位前。司祝先跪,帝跪。司祝致辭,帝行禮,興,司祝叩,興,合掌致敬。后隨行禮。將事者俱退,留司俎、司祝、司香婦人侍行禮。時帝南后北,帝不與祭。司祝叩興後,徹琖,奉神像納黃筩,位西楹大亭中。
       徙幔稍南,安關帝像正中,執絃板者進,跪坐,司香斂氈三折之,奏絃拍板如初。司祝跽氈上,致辭,獻香酒,司祝酌酒,執豕耳灌之,一叩,絃板止。司祝舉豕於俎、復奏、拍,灌如初,一叩,興,退。司俎如法刲牲,熟而薦之。司香獻香,司俎進跪,凡三獻,俱奏絃、拍板、拊掌。畢,徹饌,列胙長案上,或帝率后受胙,或率王、公等食肉,否則大臣侍衞進食之。
       夕祭,司香豫懸青幔,西樹杆,懸大小神鈴七。幔內奉穆哩罕神、畫像神、蒙古神,南嚮。前低桌二,陳鑪、琖各五。別懸菩薩像西楹大亭,鋪油紙,設案如朝祭。既上香,司祝繫裙、束腰鈴、擊手鼓,坐杌上誦神歌祈請曰:「自天而降,阿琿年錫之神,與日分精,年錫之神,年錫唯靈。安春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恩都哩僧固、拜滿章京、納丹威瑚哩、恩都蒙鄂樂、喀屯諾延,某年生小子,今為所乘馬敬祝者」云云。辭同馬祭,擊鼓拍板和之。初禱曰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二禱曰恩都哩僧固,三禱曰拜滿章京、納丹威瑚哩、恩都蒙鄂樂、喀屯諾延,三禱並為馬祝云云。皆擊鼓為節,內監亦擊拍板以和,止,退,釋手鼓腰鈴,司香設采氈,帝親行禮如朝祭儀。后隨行,則帝東后西。刲牲、薦俎暨叩跪、致辭如初。畢。遇齋期、國忌,不宰牲。並十二月二十六日請神送堂子後,宮內均停祭。
       乾隆十二年,制定坤寧宮祭神背鐙供獻,其儀,夕祭薦肉後,司香斂氈,展青綢幕,掩鐙火,衆出闔戶,留司祝及執板鼓內監侍。司祝坐杌上振杆鈴,初向神鈴致祈請,辭曰:「哲,伊埒呼,哲,納爾琿。掩戶牖以迓神兮,納爾琿。息甑竈以迓神兮,納爾琿。來將迎兮,侑坐以俟,納爾琿。秘以俟兮,几筵具陳,納爾琿。納丹岱琿藹然降兮,納爾琿。卓爾歡鐘依惠然臨兮,納爾琿。感於神靈兮來格,蒞於神鈴兮來歇,納爾琿。」二次搖神鈴致禱,辭曰:「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卓爾歡鐘依、珠嚕珠克特亨,某年生小子,今為所乘馬祝者」云云。餘辭同馬祭。三次向腰鈴致祈請,辭曰:「哲,伊埒呼,哲,古伊雙寬。列几筵以敬迓,古伊雙寬。潔粢盛兮以恭延,古伊雙寬。來將迎兮盡敬,古伊雙寬。秘以俟兮申虔,古伊雙寬。乘羽葆兮陟於位,古伊雙寬。應鈴響兮降於壇,古伊雙寬。」四次搖腰鈴,復致禱,辭曰:「籲者唯神,迓者斐孫,犧牲既陳,奔走臣鄰。仍為所乘馬敬祝者」云云。每次並擊鼓拍板以和。畢,啟扉明鐙,司俎徹俎,司香捲幔,奉神像納朱匱。
       月祭略同日祭,唯食品因月而殊,灌豕耳以酒不以水。如為皇子祭祀,則司祝禱祝,皇子叩拜。
       翼日祭天,安佛、菩薩像西楹大亭,神杆東北置案一,西嚮。奉杆倚柱座前,杆首嚮東仰。案陳銀盤三,一實米居中。西北置幔架,覆紅罽。東北置牲案。昧爽,司俎進一豕。司香設采氈閾內,帝行禮,嚮神杆南面跪。司俎進,舉盤中米灑之。祝禱畢,興。不親祭,則司祝奉御衣叩拜。后隨行,帝居中,后傍西。刲牲熟薦,陳頸、膽左右銀盤,縷肉為膾,列盌二,佐以箸;炊稗為飯,列盌二,佐以匙;相間以獻。帝復行禮,灑米如初。禮成,司俎奉頸骨杆端,膽、膾及米置杆盌,杆遂立。以所獻肉飯進,帝后受胙,退。如為皇子祭天,則皇子叩拜。不親祭,則司祝奉皇子衣服叩拜。
       報祭,歲春、秋二季,立杆大祭。前期四旬,釀酒西炕上,祭前一日漉之。司香染布為神冠,製楮帛。
       大祭日,司俎婦人打糕作穆丹條子,餘如前儀。其翼日祭天,與月祭翼日同。
       四孟月大祭,亦曰四季獻神,懸朝祭、夕祭神幔,並同日祭儀。涓吉,具馬二,牛一,金、銀錠各二,蟒緞、龍緞、片金倭緞、閃緞、各色緞十,毛青布十,置案。掌儀官等前引,內府大臣、上駟院卿同行。自乾清右門舁入,逕交泰殿,至坤寧宮門外。陳馬於西,列牛於東。司俎等奉金銀緞布入,司香陳案上,奉朝祭神位前,加金銀其上。司祝跪致辭,一叩,興。復舉案夕祭神位前,如上儀。帝親祭,禮同月朔。陳獻畢,司香舉金銀緞布貯案下,侍衞等牽牛馬出。越三日,宮殿監諸神位前,以金銀緞布及牛馬授會計司發售,計直購豕以祭。故事,帝獵南苑或他所,射得麅、鹿,如尾蹏腑臟無傷者,雖小創必整潔之,備供獻,傷多體缺者舍之。至四時進獻,按時以奉,春雛雞二,夏子鵝一,秋魚一,冬雉二,選肥且澤者以將誠焉。
       令節設供
       萬壽節、元旦節,宮殿監率各首領設供案天香亭內,北嚮。奉安神牌、香爥、鐙爐、斗香、拜褥各具,陳祭品七十有五。屆時帝拈香行禮,畢,送燎還宮。
       冬至、夏至或未親行郊禮,則設供宮中。宮殿監設供案,冬至北嚮,夏至南嚮。奉安神牌、祭品同,拈香送燎亦如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設案如前儀。春東嚮,夏南嚮,秋西嚮,冬北嚮。陳祭品三十有六,羊、豕各一,儀如初。
       仲春朔祭日,仲秋望祭月,七月七夕祭牛、女,陳祭品四十有九。帝行禮畢,宮殿監奏請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行禮,畢,帝送燎還宮。
       求福祀神
       所稱佛立佛多鄂謨錫瑪瑪者,知為保嬰而祀也,亦名換索。其儀,諏吉有期,豫釀醴酒。前期數日,選無事故滿洲九家,攢取棉線綢片,捻線索二紐,小方戒綢三。先一日,司俎官偕奉宸苑官赴西苑斫取柳條全株,高九尺,圍徑三寸。屆期赴坤寧宮廊下,樹柳枝於石,懸淨紙、戒綢。幔懸神像。炕上設低案一,陳香碟、醴酒各三,豆糕、煤糕、打糕各九。西炕設求福高案,陳鯉魚、稗米飯、水食耑子各二,醴酒、豆糕等皆九數。稍北植神箭,懸線索其上,用三色綢片夾繫之,令穿出戶,繫之柳枝。司香展采氈,帝、后親詣行禮,如朝祭儀。
       內監司俎官率屬進,奏神絃,鳴拍板,司祝執神刀進,誦神歌禱辭曰:「聚九家之綵線,樹柳枝以牽繩。舉揚神箭,以祈福佑,以致敬誠。某年生小子,綏以多福,承之於首,介以繁祉,服之於膺。千祥薈集,九敘阜盈。亦既孔皆,福祿來成。神兮貺我,神兮佑我。豐於首而仔於肩,衞於後而護於前。畀以嘉祥兮,偕老而成雙兮。富厚而成雙兮,富厚而豐穰兮。如葉之茂兮,如木之榮兮。食則體腴兮,飲則滋營兮。甘旨其獻兮,朱顏其鮮兮。歲其增而根其固兮,年其永而壽其延兮。」如是者三,衆歌「鄂囉羅」和之。
       禱畢,司香舉線索、神箭授司祝,司香舁高案出戶外,列柳枝前。司祝左執神刀,右執神箭,立案前。帝立正中,后立檻內東次。皆跪,司祝對柳枝舉揚神箭,以練麻拭其枝。初次誦禱畢,舉箭奉練麻進,帝三埒而懷之,歌如前。帝、后一叩,興,柳枝上灑以酒,夾以糕,司祝揚箭歌禱如式。凡三。帝詣神位前跪,司祝以箭上線索二分奉帝、后,致辭,叩,興,合掌致敬。帝、后同一叩,興。司祝進神胙,帝、后受之,還宮。祀肉與糕不出門,則分給諸人,令戶內盡食之。
       其夕祭求福,帝、后行禮如夕祭儀。柳枝所繫線索貯於囊,懸西壁上。其枝司俎官齎送堂子。至除夕,與神杆紙帛爇化之。
       奉先殿
       順治十三年,詔建景運門東北,前後各九楹,如太廟寢制。中為堂,左神庫,右神厨。明年殿成,世祖躬妥神位,讀祝大饗。定制,元旦、冬至、歲除、萬壽、冊封、月朔、望,奉神位前殿,帝親行禮,供獻如太廟大饗儀。唯立春、上元、四月八日、端陽、重陽皆尋常節,國忌、清明、霜降、十月朔屬哀慕期,親祭,不贊禮、作樂。七夕如常供。四月八日、七月望日陳素果。月薦新,帝親獻。
       凡常例供獻,後殿行之。饗太廟畢,行躬告禮,上香燭。又定日供湯、飯、果、肉各五盤。元旦、萬壽,請太廟後殿四祖、四后神位至奉先殿,與列聖、列后合饗。其後罷奉請,就太廟後殿祀之。是歲冬,御經筵,上親祭焉。
       十七年,以併夾室乖制,諭令夾室行廊外中通為敞殿九楹,廼改建如旨。
       明年,聖祖嗣服,用禮臣言,依明洪武三年例,朝夕焚香,朔、望瞻拜,時節獻新,生、忌致祭,具常饌,行家人禮。其冬世祖升祔,奉神位至前殿行大饗。禮成,還奉後殿神龕。厥後祔饗倣此。康熙十三年,罷日供食,早、晚燃香燭。十五年,罷冊封大饗,遣官祗告後殿。凡上徽號、冊立、御經筵、耕耤、謁陵、巡狩、回鑾亦如之。雍正十三年,準太廟時饗例,增上香儀。
       乾隆二年修殿,徙神位暫安太廟。其秋會值太祖、太宗忌辰,帝擬親饗,羣臣言故事無素服入廟,廼止。道光元年,增修後殿龕座。中室列龕三,奉太祖、太宗、世祖。左一室龕二,奉聖祖、高宗。右一室龕二,奉世宗、仁宗。昭、穆仍舊制。餘四室分列八龕焉。
       凡親饗,先三日致齋。先一日,掌儀司進祝版,割牲瘞毛血,潔治祭品。屆日昧爽,內監啟寢室神龕,執事官各事咸備。內府官省齍畢,分詣寢室前,跪上香,三叩,興。奉列聖、列后神位以次行。皇后祔饗,同至前殿,安於座位,南嚮,祔后西嚮。詣各香案前跪,三叩,興。屆時帝袞服出宮,至誠肅門降輿,入左門,盥訖,就拜位,北面立,迓神,奏貽平章。導詣太祖香案前,跪上炷香一,瓣香三。旋位,行三跪九叩禮。導詣皇后香案前,立上香,旋位。行初獻禮,奏敉平章,舞干戚,有司揭尊羃,勺挹實爵,司帛、司爵以次至各案前。獻訖,司祝詣祝案前跪,三叩,興。跪案左,奉祝版。帝跪,司祝讀祝,興,安於篚,叩如初。帝三叩,興。行亞獻禮,奏敷平章,舞羽籥,獻爵,儀如初。行終獻禮,奏紹平章,餘並同初獻。徹饌,奏光平章。畢,請神還寢室,三叩,退。贊「舉還宮樂」,奏乂平章,帝復行三跪九叩。司祝、司帛以次送燎所,帝轉立東旁。禮成,仍出左門。餘如來儀。
       或遣皇子代祭,前諸儀同。殿門外正中設拜位,入右門,至西階下盥手,升階詣拜位行禮。祝、帛送燎,避立西旁,仍自西階退。
       其月朔薦新,正月鯉魚、青韭、鴨卵,二月萵苣、菠菜、小葱、芹菜、鱖魚,三月王瓜、蔞萵、蕓薹、茼蒿、蘿蔔,四月櫻桃、茄子、雛雞,五月桃、杏、李、桑葚、蕨香、瓜子、鵝,六月杜梨、西瓜、葡萄、蘋果,七月梨、蓮子、菱、藕、榛仁、野雞,八月山藥、栗實、野鴨,九月柿、雁,十月松仁、輭棗、蘑菇、木耳,十一月銀魚、鹿肉,十二月蓼芽、綠豆芽、兔、蟫蝗魚。其豌豆、大麥、文官果諸鮮品,或廷旨特薦者,隨時內監獻之。順治十四年,定月薦鮮獻粢盛牲品。康熙十三年,定薦新日,掌儀司詣後殿行禮。獻帛爵用侍衞。
       壽皇殿
       舊制三室,在景山東北。太祖、太宗、世祖及列后聖容,向奉體仁閣。雍正元年,命御史莽鵠立繪聖祖御容,供奉壽皇殿中殿,遇聖誕、忌辰、元旦、令節,率皇子、近支王公展謁奠獻。凡奉安山陵、升祔太廟禮成,皆親詣致祭。蓋月必瞻禮,或至三詣焉。
       乾隆元年,奉世宗聖容東一室,嗣後列朝聖容,依次奉東西室,為恆例。三年,定謁陵、省方啟蹕、回鑾均詣壽皇殿行禮。尋定萬壽節行禮如諸令節儀。十三年,徙建景山正中,如安佑宮制。大殿九室,左右殿各三楹,東西配殿各五楹,其冬成。高宗親製碑記,其頌曰:「唯堯巍巍,唯舜重華,祖考則之。不競不絿,仁漸義摩,祖考式之。弘仁皇仁,明憲帝憲,小子職之。是繼是繩,曰明曰旦,小子忽之。天遊雲殂,春露秋霜,予心惻惻。考奉祖御,於是壽皇,予仍即之。制廣而正,爰經爰營,工勿亟之。陟降依憑,居歆攸室,羹牆得之。佑我後嗣,緜礻冀於萬,匪萬億之。觀德於茲,無然畔援,承欽識之。」
       十五年,諭:「前代安奉神御,率在寺中,別殿淨宇,本無定所。敬念列祖創垂,顯承斯在。永懷先澤,瞻仰長新。式衷廟祫之儀,斯協家庭之制。應迎列祖、列后聖容奉壽皇殿,歲朝合請懸供,肅將祼獻。」於是奉聖祖、世宗御容,並自體仁閣迎太祖、太宗、世祖御容,迺定除夕敬懸,供鮮果、肉醬。元旦大饗,獻磁器籩豆供品,並上香行禮。初二日如除夕供。禮畢尊藏。
       又元旦帝有事堂子、奉先殿,訖,詣壽皇殿行禮。除夕、初二日,命皇子番行。上元節供餅餌,秋季展聖容,宮殿監敬謹將事。是歲繪列朝聖容成,親詣奉安,行大饗。嘉慶四年,詔壽皇殿供奉神御,始自聖祖,凡遇忌辰、誕辰,皆應躬親展敬,示子孫遵行,安佑宮亦如之。
       安佑宮
       在圓明園西北隅,建工始乾隆五年,迄八年蕆事。大殿九室,朱扉黃甍,如寢廟制。中龕懸聖祖御容,左世宗,右高宗。龕前陳彜器、書冊、佩用服物,合設中和韶樂一列。帝臨御園中,遇列聖誕辰,忌辰,令節,朔、望,並拈香行禮。謁陵、省方啟鑾、回蹕,皆躬詣祗告焉。高宗親製碑記,略言:「朔酌望獻,西漢原廟遺制。宋時神御殿亦本斯義,蓋奉安列朝御容所也。上元結鐙樓,寒食設秋千,視漢已備。而崇建遍郡國,奉祀在禪院,識者譏之。我皇祖聖祖,恩澤旁覃,僻邑窮谷,飲其德而不知,子孫臣庶,躬被教育者,宜其謳歌慨慕而未有已也。是以皇考世宗謹就壽皇殿奉安御容,朔望瞻禮,而於皇祖所幸暢春園,亦陳薦如儀。有漢、宋備物備禮之誠,無宋代祀繁致褻之弊。予小子心懍紹庭,念茲圓明園為我皇考囿沼地,築室九楹,敬奉皇祖其中,奉皇考配東一室。所謂禮緣義起,有其舉之,莫敢廢也。」
       永佑寺在熱河避暑山莊萬樹園旁,乾隆十六年建。有樓五楹,奉聖祖、世宗、高宗御容,雲山勝地樓奉仁宗御容,陳設一如安佑宮。車駕蒞至輒懸奉,回蹕後庋藏。丹墀列高宗御製碑文,略言:「創立精藍,爰名永佑。固不特鐘魚梵唄,足令三十六景借證聲聞;而皇祖聖日所照,千秋萬歲後,子孫臣庶,莫不永如在之思。是即釋迦之耆闍崛山,金剛法座,天龍擁護;而所以繩武寧親,祝釐養志,亦於是託焉云爾。」仁宗御製永佑寺瞻禮敬紀,亦頗惓惓祖若父焉。
       道光時,移供聖御繼德堂,更題曰綏成殿。中室聖祖,左世宗,右高宗,左次室仁宗,以後列朝御容,仍依次懸左右室云。
       滿洲跳神儀
       滿洲俗尚跳神,其儀,內室供神牌,或用木龕,室正中、西北龕各一。凡室南嚮北嚮,以西方為上;東嚮西嚮,以南方為上:頗與禮經合。南龕下懸簾幕,黃雲緞為之。北龕上置杌,杌下陳香盤三,木為之。春、秋擇日致祭,謂為跳神。前一月,造酒神房。前三日,朝暮獻牲各二,名曰烏雲,即引祀也。前一日,神前供打糕各九盤,以為散獻。大祀日,五鼓獻糕,主人吉服嚮西跪,設神幄嚮東,中設如來、觀音神位。女巫舞刀祝曰:「敬獻糕餌,以祈康年。」主人跪擊神版,諸護衞亦擊,並彈絃、箏、月琴和之,其聲嗚嗚然。巫歌畢,主人一叩,興。司香婦請神出。戶牖西設龕,南嚮奉之。司俎者呼「進牲」,牲入,主人跪,家人皆跪。巫者前致辭,以酒灌牲耳,牲耳聥,司俎高聲曰:「神已領牲。」主人叩謝。庖人刲牲,熟而薦之。主人再拜謁,巫致辭。主人叩畢,巫以繫馬吉帛進,祝如儀。主人跪領帛,以授司牧,一叩,興。迺集宗人食胙肉,令毋出戶庭。
       其夕供七仙女、長白山神、遠祖、始祖,位西南嚮。以神幙蔽窗牖,舞刀進牲致祝如朝儀。唯伐銅鼓作淵淵聲,主家亦擊手鼓、架鼓,以銅鼓聲為應。誦益急,跳益甚。禮成,衆受福。次早設位庭院前,位北嚮,主人吉服如儀。用男巫致辭畢,灑以米,趨退。主人叩拜。牲肉皆刲為葅醢,和稻米以進。名曰祭天還願。
       又明日,神位前祈福,供餅餌,綴五色縷。祝辭畢,以縷繫主人胸,謂之受福。三日祭迺畢。
       長白滿洲舊族近興京城者,祀典禮儀皆同。唯舒穆祿氏供昊天上帝、如來、菩薩諸像,又供貂神其側。納蘭氏則供羊、雞、魚、鴨諸品,巫者身繫銅鈴跳舞,以鈴墜為宜男兆。蒙古跳神用羊、酒,輝和跳神以一人介冑持弓矢坐牆堵,蓋先世有劫祀者,故豫使人防之,因沿為制。跳神之舉,清初盛行,其誦祝辭者曰薩嗎,迄嘉慶時,罕用薩嗎跳神者,然其祭固未嘗廢也。

本书目录

關於清史稿
卷一 本紀一 太祖
卷二 本紀二 太宗一
卷三 本紀三 太宗二
卷四 本紀四 世祖一
卷五 本紀五 世祖本紀二
卷六 本紀六 聖祖本紀一
卷七 本紀七 聖祖本紀二
卷八 本紀八 聖祖本紀三
卷九 本紀九 世宗本紀
卷十 本紀十 高宗本紀一
卷十一 本紀十一 高宗本紀二
卷十二 本紀十二 高宗本紀三
卷十三 本紀十三 高宗本紀四
卷十四 本紀十四 高宗本紀五
卷十五 本紀十五 高宗本紀六
卷十六 本紀十六 仁宗本紀
卷十七 本紀十七 宣宗本紀一
卷十八 本紀十八 宣宗本紀二
卷十九 本紀十九 宣宗本紀三
卷二十 本紀二十 文宗本紀
卷二十一 本紀二十一 穆宗本紀一
卷二十二 本紀二十二 穆宗本紀二
卷二十三 本紀二十三 德宗本紀一
卷二十四 本紀二十四 德宗本紀二
卷二十五 本紀二十五 宣統皇帝本紀
卷二十六 志第一 天文一
卷二十七 志第二 天文二
卷二十八 志第三 天文三
卷二十九 志第四 天文四
卷三十 志第五 天文五
卷三十一 志第六 天文六
卷三十二 志第七 天文七
卷三十三 志第八 天文八
卷三十四 志第九 天文九
卷三十五 志第十 天文十
卷三十六 志十一 天文十一
卷三十七 志十二 天文十二
卷三十八 志十三 天文十三
卷三十九 志十四 天文十四
卷四十 志十五 災異一
卷四十一 志十六 災異二
卷四十二 志十七 災異三
卷四十三 志十八 災異四
卷四十四 志十九 災異五
卷四十五 志二十 時憲一
卷四十六 志二十一 時憲二
卷四十七 志二十二 時憲三
卷四十八 志二十三 時憲四
卷四十九 志二十四 時憲五
卷五十 志二十五 時憲六
卷五十一 志二十六 時憲七
卷五十二 志二十七 時憲八
卷五十三 志二十八 時憲九
卷五十四 志二十九 地理一
卷五十五 志三十 地理二
卷五十六 志三十一 地理三
卷五十七 志三十二 地理四
卷五十八 志三十三 地理五
卷五十九 志三十四 地理六
卷六十 志三十五 地理七
卷六十一 志三十六 地理八
卷第六十二 志三十七 地理九
卷六十三 志三十八 地理十
卷六十四 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
卷六十五 志四十 地理十二
卷六十六 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
卷六十七 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
卷六十八 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
卷六十九 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
卷七十 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
卷七十一 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
卷七十二 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
卷七十三 志四十八 地理二十
卷七十四 志四十九 地理二十一
卷七十五 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
卷七十六 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
卷七十七 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
卷七十八 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
卷七十九 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
卷八十 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
卷八十一 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
卷八十二 志五十七 禮一
卷八十三 志五十八 禮二
卷八十四 志五十九 禮三
卷八十五 志六十 禮四
卷八十六 志六十一 禮五
卷八十七 志六十二 禮六
卷八十八 志六十三 禮七
卷八十九 志六十四 禮八
卷九十 志六十五 禮九
卷九十一 志六十六 禮十
卷九十二 志六十七 禮十一
卷九十三 志六十八 禮十二
卷九十四 志六十九 樂一
卷九十五 志七十 樂二
卷九十六 志七十一 樂三
卷九十七 志七十二 樂四
卷九十八 志七十三 樂五
卷九十九 志七十四 樂六
卷一百 志七十五 樂七
卷一百○一 志七十六 樂八
卷一百○二 志七十七 輿服一
卷一百○三 志七十八 輿服二
卷一百○四 志七十九 輿服三
卷一百○五 志八十 輿服四
卷一百○六 志八十一 選舉一
卷一百○七 志八十二 選舉二
卷一百○八 志八十三 選舉三
卷一百○九 志八十四 選舉四
卷一百一十 志八十五 選舉五
卷一百十一 志八十六 選舉六
卷一百十二 志八十七 選舉七
卷一百十三 志八十八 選舉八
卷一百十四 志八十九 職官一
卷一百十五 志九十 職官二
卷一百十六 志九十一 職官三
卷一百十七 志九十二 職官四
卷一百十八 志九十三 職官五
卷一百十九 志九十四 職官六
卷一百二十 志九十五 食貨一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