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清史稿(繁體版)
卷五十四 志二十九 地理一
作者:民國 · 趙爾巽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有清崛起東方,歷世五六。太祖、太宗力征經營,奄有東土,首定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及寧古塔諸地,於是舊藩札薩克二十五部五十一旗悉入版圖。世祖入關翦寇,定鼎燕都,悉有中國一十八省之地,統御九有,以定一尊。聖祖、世宗長驅遠馭,拓土開疆,又有新藩喀爾喀四部八十二旗,青海四部二十九旗,及賀蘭山厄魯特迄於兩藏,四譯之國,同我皇風。逮於高宗,定大小金川,收準噶爾、回部,天山南北二萬餘里氈裘湩酪之倫,樹頷蛾服,倚漢如天。自茲以來,東極三姓所屬庫頁島,西極新疆疏勒至於葱嶺,北極外興安嶺,南極廣東瓊州之崖山,莫不稽顙內鄉,誠係本朝。於皇鑠哉!漢、唐以來未之有也。
       穆宗中興以後,臺灣、新疆改列行省;德宗嗣位,復將奉天、吉林、黑龍江改為東三省,與腹地同風:凡府、廳、州、縣一千七百有奇。自唐三受降城以東,南衞邊門,東湊松花江,北緣大漠,為內蒙古。其外涉瀚海,阻興安,東濱黑龍江,西越阿爾泰山,為外蒙古。重之以屏翰,聯之以昏姻,此皆列帝之所懷柔安輯,故歷世二百餘年,無敢生異志者。
       太宗之四征不庭也,朝鮮首先降服,賜號封王。順治六年,琉球奉表納款,永藩東土。繼是安南、暹羅、緬甸、南掌、蘇祿諸國請貢稱臣,列為南服。高宗之世,削平西域,巴勒提、痕都斯坦、愛烏罕、拔達克山、布哈爾、博洛爾、塔什干、安集延、浩罕、東西布魯特、左右哈薩克,及坎車提諸回部,聯翩內附,來享來王。東西朔南,闢地至數萬里,幅員之廣,可謂極矣。洎乎末世,列強環起,虎睨鯨吞,凡重譯貢市之國,四分五裂,悉為有力者負之走矣。
       清初畫土分疆,多沿明制,歷年損益,代有不同。其川瀆之變易,郡邑之省增,疆界之分合,悉詳稽圖志,並測斗極定高偏度,以畫中外封域廣輪曲折之數,用備一朝之掌焉。
       直隸
       直隸:禹貢冀、兗二州之域。明為北京,置北平布政使司、萬全都指揮使司。清順治初,定鼎京師,為直隸省。置總督一,曰宣大。駐山西大同,轄宣府。順治十三年裁。巡撫三:曰順天,駐遵化,轄順天、永平二府。康熙初裁。曰保定,駐真定,轄保定、真定、順德、廣平、大名、河間六府。順治十六年裁。曰宣府。駐宣府鎮,轄延慶、保安二州。順治八年裁。五年,置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總督。駐大名。十六年,改為直隸巡撫。明年移駐真定。康熙八年,復移駐保定。雍正二年,復改總督。而府尹舊治順天,為定制。先是順治十八年增置直隸總督,亦駐大名。康熙五年改三省總督,八年裁。康熙三十二年,改宣府鎮為宣化府。降延慶、保安二州隸之。雍正元年,置熱河廳,改真定為正定。二年,增置定、冀、晉、趙、深五直隸州,張家口廳。三年,升天津衞為直隸州,九年為府。十年,置多倫諾爾廳。十一年,熱河廳、易州並為直隸州。十二年,置獨石口廳。降晉州隸正定。乾隆七年,承德仍為熱河廳。八年,遵化升直隸州。四十三年,復升熱河廳為承德府。光緒二年,置圍場廳。隸承德。三十年,置朝陽府。明年置建平隸之。三十三年,升赤峰縣為直隸州。置開魯等二縣隸之。今京尹而外,領府十一,直隸州七,直隸廳三,散州九,散廳一,縣百有四。北至內蒙古阿巴噶右翼旗界;一千二百里。東至奉天寧遠州界;六百八十里。南至河南蘭封縣界;一千四百三十里。西至山西廣寧縣界。五百五十里。廣一千二百三十里,袤二千六百三十里。宣統三年,編戶共四百九十九萬五千四百九十五,口二千三百六十一萬三千一百七十一。其山:恆山、太行。其川:桑乾即永定、滹沱即子牙、衞、易、漳、白、灤。其重險:井陘、山海、居庸、紫荊、倒馬諸關,喜峰、古北、獨石、張家諸口。交通則航路:自天津東南通之罘、上海,東北營口,東朝鮮仁川、日本長崎。鐵路:京津,津榆,京漢,正太,京張。郵道:東出山海關達盛京綏中,西出紫荊關達山西靈丘,南涉平原達山東德州,北出古北口達熱河。電線:西北通庫倫,西南通太原;由天津東北通奉天;海線自大沽東通之罘。
       順天府:明初曰北平府。後建北京,復改。自遼以來皆都此。正統六年,始定曰京師。領州六,縣二十五。順治初,京師置府尹、府丞、治中。其順天巡撫駐遵化,康熙初裁。十五年,升遵化為州。二十七年,置四路同知,分轄所屬州、縣。分隸通永、霸昌二道。並兼統於直隸總督。雍正元年,復以部院大臣兼管府事,特簡,無定員。九年,置寧河。乾隆八年,遵化復升直隸州,以玉田、豐潤屬之。廣四百四十里,袤五百里。北極高三十九度五十五分。領州五,縣十九。遼,南京,今城西南,唐幽州藩鎮城也。金增拓之。至元而故址漸湮。元之大都,則奄有今安定、德勝門外地。明初縮城之北面,元制亦改。永樂初,重拓南城,又非復洪武之故矣。今皇城周十八里。自正陽門之內曰大清門;東南曰長安左門;西南曰長安右門;東曰東安門;西曰西安門;正北曰地安門,舊曰北安門,順治九年更名。大清門之內曰天安門,舊曰承天門,順治八年改。左太廟,右社稷壇。嚮明而治,於茲宅中焉。其內端門,左闕左門,右闕右門。其內紫禁城在焉。北枕景山,西衽西苑,苑有瀛台,太液池環之。南與端門屬者曰午門。北神武門,東東華門,西西華門。午門之內,東協和門,東出為文華殿;西熙和門,西出為武英殿,舊曰雍和門,乾隆元年更名。其正中太和門,左昭德門、體仁閣,右貞度門、宏義閣;其內則太和、中和、保和三殿,至乾清門止。東景運門,西隆宗門。凡此皆曰外朝,制也。外則京城,周四十里,為門九:南為正陽門,南之東崇文門,南之西宣武門,東之南朝陽門,東之北東直門,西之南阜成門,西之北西直門,北之東安定門,北之西德勝門。皆沿明舊。而八旗所居:鑲黃,安定門內;正黃,德勝門內;正白,東直門內;鑲白,朝陽門內;正紅,西直門內;鑲紅,阜成門內;正藍,崇文門內;鑲藍,宣武門內。星羅碁峙,不雜廁也。外城長二十八里,為門七:南為永定門,左左安門,右右安門,東廣渠門,西廣寧門;在東、西隅而北向者,東東便門,西西便門。並明嘉靖中築。鼓樓在地安門外,明永樂中燬,乾隆十二年重建。大興衝,繁,疲,難。倚。府東偏,隸西路廳。北有榆河,自昌平入,納清河。西北:玉河,自宛平入。歧為二:一護城河,至崇文門外合泡子河;一入德勝門為積水潭,即北海子,流為太液池,分為御溝。又合德勝橋東南支津,復合又東,為通會河。涼水河亦自宛平入,逕南苑,即南海子,龍、鳳二河出焉。龍河淤。南路廳駐黃村。縣丞駐禮賢莊。有青雲店、鳳河營、白塔村三鎮。有采育營巡司。有驛。鐵路。宛平衝,繁,疲,難。倚。隸西路廳。西山脈自太行,為神京右臂。西北二十里甕山,其湖西海。乾隆十五年賜山名曰萬壽,湖曰昆明。有清漪園,光緒十五年改曰頤和。相近玉泉山,清河、玉河源此。玉河逕高梁橋,一曰高梁河。永定河自懷來入,至盧師山西,亦曰盧溝河,錯出復入。有灰壩、減河。汛十二,石景山有南北岸同知:全轄者七,石景山、盧溝橋二、北頭工上、北頭工中、南頭工上、北二工下;分轄者五,南頭工下、北頭工下、北二工上、南三工、北三工。自順治八年至同治三年,改道十有六,截北流歸中泓,逕魚壩口、三鳳眼入海。蓋道光二十二年以來,雖小潰徙,無害。又涼水、牤牛、龍泉三河兼出西南。西有海淀,有暢春、圓明二園,咸豐末燬。西路廳駐盧溝橋,有巡司。縣丞駐門頭溝。又龐各莊、青白口、東齋堂巡司三。沿河口、磨石口、榆垡、平羅營、五里坨、趙村、王平口、天津關鎮八。鐵路。良鄉衝,繁,難。府西南七十里。隸西路廳。永定河自宛平入。汛四,並分轄,隸石景山南岸同知:北頭工下、北二工上、南頭工下、南二工。康熙四十六年建金門石閘,後廢。乾隆三年移建南二汛,改減水石壩仍曰金門閘。永定減水壩十有七。公村河自房山入,為牤牛河,復合茨尾河。盧河自房山入,逕琉璃鎮曰琉璃河,納挾活河。北有黃新莊行宮,南有郊勞臺。縣丞駐趙村。固節、長辛店二驛。鐵路。固安繁,難。府西百二十里。隸南路廳。永定河道南北岸同知、石景山同知駐。永定河自宛平入。汛六,隸南北岸同知,三角淀通判:全轄者二,南四工、北四工上;分轄者四,南三工、北三工、北四工下、南五工。拒馬岔河自涿入,舊有金門閘。減河亦自涿入,納太平河,曰牤牛河,歧為黃家河,其西蜈蚣河,並淤。東南十八里韓城。南七十里四鋪頭。有牛坨鎮。縣驛一。永清簡。府南少東百四十里。隸南路廳。三角淀通判駐。永定河自固安入。汛七,隸北岸同知:其通判全轄者三,南六工、北五工、北六工;分轄者四,北四工下、南五工、南七工、北七工。有信安鎮巡司,兼隸霸。東安簡。府東南百四十里。隸南路廳。永定河自永清入。汛三,並分轄,隸三角淀北通判:南七工、南八工上、北七工。其故道淤。鳳河自大興入。有舊州鎮。縣驛一。香河簡。府東南百二十里。隸東路廳。西有北運河,自通入。有王家務減河,雍正九年濬,長百四十里。北窩頭河亦自通入。縣驛一。通州衝,繁,疲,難。府東四十里。隸東路廳。通永道、倉場總督駐。順治十六年省漷縣入之。管河州判駐。白、榆、漒漒三河並自順義入。榆納通惠河,與白會,是為北運河,納涼水河。漒漒逕窩頭村曰窩頭河。鳳河自東安入。北門外石壩,州判掌之,十五京倉所漕。其東土壩,州同掌之,州西中二倉所漕。馬頭店、永樂店、馬駒橋三鎮。潞河、和合二驛。鐵路。三河衝,繁,難。府東少北百十里。隸東路廳。西北盤龍山有行宮,乾隆十九年移大新莊。北有泃河,自平谷入,側城東南。西南:窩頭河,自通緣界入。鮑丘河,古巨浸,源自塞外,淤。今出西北田各莊,晴為枯渠,雨則洶注,俗曰瀉肚河。有馬坊鎮。縣驛一。武清衝,繁,疲。府東南九十里。隸東路廳。西南:永定河自東安入。汛三,隸三角淀北岸通判:南八工上、南八工下、北七工。東北:北運河自香河入。康熙三十八年決筐兒港,明年濬為減河,後淤。同治末,復濬新減河。寶坻北有鳳河自通入,雍正四年改自堠上村折南,下至天津雙口入淀。三角淀一曰東淀,古雍奴藪,亙霸、文、東、武、靜、文、大七州縣境。雍正四年,放永定於淀,塞且半,僅王慶坨一角耳。乾隆十六年後,導河支貫淀而東,平蕪彌望。管河同知駐河西務,通判楊村,並有驛。八鎮:王慶坨、安平、桐柏、崔黃口、三里淺、南蔡村、筐兒港、黃花店。寶坻繁,疲,難。府東少南百八十里。隸東路廳。北:薊運河自薊右會泃河緣界入,逕江寬村,鮑丘河自三河入,納窩頭河,襃鍼河注之。又南有筐兒港新減河。其北王家務減河淤。知縣劉枝彥濬自大白莊至俵口,並修窩頭、襃鍼隄。有玉甫營鎮。縣驛一。寧河衝,繁,難。府東南三百里。隸東路廳。雍正九年改明寶坻之梁城千戶所置。海,東南九十里為北塘口。薊運河自寶坻入,屈曲環城而南,有七里海,匯王家務、筐兒港二減河,播為罾口,寧車、沽二河分注之,復納金鐘河。東南:大沽口界天津,海沙緣界入。其北北塘口。東南:盧臺鎮,天津河捕通判、通永鎮總兵駐。有巡司、鹽大使。北塘口、新河莊、營城三鎮。昌平州衝,繁,難。府北九十里。霸昌道駐。北路廳駐鞏華城,州隸之。北:天壽山,明十三陵在焉。西北:榆河自延慶入,伏而復出,左合山水,右納南沙河。又東,龍泉河會絳州營河注之。七渡河亦自延慶入。其南九渡河、牤牛河,並出東北。邊牆西首廟兒港口,東至糜子峪口。汛四:橫嶺路、鎮邊城、常峪城、白羊口。又訖慕田峪口,汛一:黃花路。湯山、藺溝行宮二。港泉營、牛房,奤夿屯、沙屯、高麗營、藺溝、前營、前屯、皁角屯,凡九鎮。榆河驛,州治,及迴龍觀,二。順義衝,難。府東北六十里。隸北路廳。北:牛欄山。白河自懷柔入,逕東麓,合懷河。其東狐奴山,漒漒河出焉,一名箭桿河。絳州營河出縣西,納牤牛河。又榆河自大興入。三家店、南石槽行宮二。二鎮:漕河營、楊各莊。縣驛一。密雲衝,繁,難。府東北百三十里。隸北路廳。縣南:密雲山。東:九松山,舊曰九莊嶺。西有沽河,自灤平入,合白馬關河,是為白河。右出一支津。潮河亦自灤平入,合湯河,又納乾塔河,側城西南來會,俗亦曰潮白河。潮河營,提督駐。古北口關,副都統、巡司駐。西營二:石塘路、石匣城。汛二:潮河川、白馬關口。東營二:曹家路、牆子路。汛五:司馬台、黑峪關、吉家營、楊家堡、鎮羅關。有劉家莊、羅家橋、要亭莊三行宮。鳳皇、石匣二驛。懷柔衝,繁。府東北百里。隸北路廳。髟ㄚ髻山、祗園寺行宮二。石河出其東,下流為洳河。白河自密雲入,其支津亦自縣入,納雁溪水,復合。西:七渡河自昌平入,合九渡河,側城東南,合小泉河,曰懷河。有汛。縣驛一。涿州衝,繁,難。府西南百四十里。隸西路廳。西:獨鹿山。東北:永定河自良鄉入。其金門閘引河,淤。西北:拒馬岔河自房山分入而合,胡良河合杖引泉注之。至浮洛營東,挾活河錯入復出,注琉璃河。又東納牤牛河,淤,歧溝。西南:督亢陂。東南:古涿水,湮。有王家店、松木店、柳河營、馬溝村、長溝五鎮。涿鹿驛。房山繁,難。府西南九十里。隸西路廳。西南:大房山,一曰大防山,有溝山峰。雍正八年,鳳凰集此。又石經山。龍泉河,古防水,二源,出西北大安山,東南流,曰盧河。有沙河,環城,合壩兒河注之,是為琉璃河。拒馬河自淶水入,緣界逕鐵鎖崖,岔河出焉。歧為二。其東杖引泉。胡良河、挾活河並出西南,而茨尾河、雅河出東北。又順水河自宛平入。有磁家務巡司。有吉陽驛。霸州衝,繁。府南百八十里。隸南路廳。玉帶河自保定入為大清河。河南支徑苑家口曰會同河。中支中亭河,亦自保定入,逕栲栳圈,納牤牛河,又歧為北支,下流為辛張河,復錯入牤牛、黃家河,視永定為盈涸。北支,古運糧河。光緒初,游擊陳本榮濬之,復修蒼兒淀隄,植柳六萬一千株。行宮二:一太堡村,一蘇橋鎮。有主簿,兼隸文安。又信安鎮巡司,兼隸永清。有益津驛。文安繁,難。府南少東三百四十里。隸南路廳。大清河三支並自霸入,趨東淀。其北、中二支合於勝芳西,曰辛張河。文安窪周三百里,有火燒、牛台、麻窪諸淀。光緒八年,濬臺頭以下河道,長千九百二十丈。左家莊有行宮。縣驛一。大城繁,難。府東南三百九十里。隸南路廳。西北:會同河自文安入,逕臺頭村,有行宮。大清河、辛張河並自文安入。子牙河自河間入,舊納古洋河,光緒中,改自獻之朱家口,故渠久湮。又黑龍港西支自青入,合東支河。保定簡。府南少西二百里。隸南路廳。西南:大清河自雄入,曰玉帶河,逕張青口,口西西淀,東東淀,乾隆二十八年界之。又北合趙王河,至盧各莊,康熙中,導為中亭河,合十望河入霸。縣驛一。薊州衝,繁。府東少北百八十里。隸東路廳。西北:盤山與桃花山、葛山,有行宮三。薊運河自明天順初引潮河泝今州,後廢。順治初復濬,以豐陵粢其上源。梨河東自遵化入,合淋河,至城南五里橋,始曰薊運河。折南,泃河出州北黃崖口外,錯出至三河,復緣界來會。汛四:黃花店、青山嶺、黃崖關、將軍石關。有漁陽驛。平谷簡。府東北百五十里。隸北路廳。東北:泃河自薊入,合獨樂河,側城西南,會石河,即洳河。縣驛一。
       保定府:衝,繁,疲,難。隸清河道。明,領州三,縣十七。康熙八年,自真定移巡撫於此,為直隸省治。雍正二年,改總督。布政使、清河道等同駐。十二年,升易州為直隸州,以淶水屬之。又改深澤屬定州。道光中,省新安。東北距京師三百五十里。廣三百五十里,袤四百里。北極高三十八度五十一分。京師偏西五十二分。領州二,縣十四。清苑衝,繁,疲,難。倚。清苑河即府河,古沈水上游。奇村河自滿城入,合白草溝,環城,左納徐河溝,又東合金線河。唐河自望都入,合陽城河,納齊賢莊河,今淤;咸豐中,南徙;同治末,益南入蠡,至安州,復緣界入,下與府河會,為大清河中支。有大激店鎮,張登店巡司,金臺驛。鐵路。滿城衝。府西少北四十里。西南:抱陽山。西有渝河,自易州入而伏,至縣東湧為一畝、雞距二泉,合申泉,為奇村河。方順河自完縣入,歧為白草溝、金線河。徐河自易州入,一曰大冊河,東入安肅。千里長隄,首縣境,訖獻縣臧家橋,亙順、保、河三府。河丞駐方順橋鎮。有陘陽驛。安肅衝。府北少東四十五里。西有黑山。西南:益村嶺。雹河自易州入,合曲水河,至城北納雞爪泉河,下至新安入淀。其北萍泉河自定興入,東入容城,其支津自城西右出,與曹河並入安州。有梁門陂、白溝驛。鐵路。定興衝,繁。府北少東百二十里。北有拒馬自淶水入,逕城西而南,納中、北二易水及馬村河,緣界入容城、新城為界水。北又有界河。西南:雞爪河。東南:藍溝。有范陽陂、固城鎮、宣化驛。鐵路。新城衝,繁。府東北百五十里。南有拒馬,自定興緣界,其岔河北自固安入,至十九垡左導為蘆僧引河,今淤。又西南合紫泉河、斗門河,納藍溝河,即界河錯出復入者。又南曰白溝河,入容城復合。有方官、新橋、白溝三鎮。汾水驛。簡。府西少南百二十里。北有堯山。東北:望都山。西北:大茂山。西有唐河,古滱水,自廣昌入,錯出,左合倒流河。西:雹水,右納恆河、馬泥河、唐河。又東北有放水河。倒馬關西北有岳嶺、柳角安、軍城鎮、周家堡四口。橫河口巡司。縣驛一。博野疲。府南九十五里。東南:豬龍河自安平緣界入,一曰蟾河,屈南逕白塔村入蠡。唐河自清苑入。縣驛一。望都衝,難。府西南八十里。舊曰慶都,乾隆十一年改。東南:唐河自定州入。有九龍泉,環城珠湧,東出為龍泉河。有翟城驛。容城簡。府東北九十里。北有拒馬河,西支自定興緣界入,與東支白溝河合。西清而弱,東濁而強。又雹河自安肅入,其萍河涸。縣驛一。簡。府西少南七十里。西:伊祁山,祁水出焉,即曲逆河。圖經惡其名,改方順。納放水河。其舊所合蒲河,涸。唐河自其縣再錯入,合清水河。繁,難。府南少東九十里。南:豬龍河自博野入,一曰楊村河。唐河自博野入,自道光初北徙。河丞駐仉村。縣驛一。衝,繁,難。府東北百二十里。西淀,縣南。亙安州、高陽、任丘,周三百三十里,匯府境諸水,所謂「七十二清河」。趙北口扼其中。橋十二。四角河自安州入,出第五橋,曰大清河,錯出復入。白溝河自容城入,南及大港、柴禾二淀。大清河乃改由藥王行宮北與會。有歸義驛。祁州簡。府南少西百二十里。南有滹沱北支,自深澤緣界。其北豬龍河,匯定州滱、沙、滋三水。滱即唐,嘉慶初徙,孟良河奪之。是為豬龍河。又南逕程各莊入博野。縣驛一。束鹿繁,難。府南少西二百四十里。西北:滹沱自晉州入深州為南支,其支津入安平,同治十年所徙。其故道七。縣丞駐小章村。縣驛一。安州簡。府東少北六十里。道光十二年以新安省入。府河、唐河自清苑入而合,納曹河,逕城北為依城河,右注白洋淀,與豬龍河自高陽入者相望也。左注雜淀,復合為四殳河,亦曰四角河。西淀都九十有九,白洋最廣,次燒車,雜淀最陿。新安鄉行宮二。州驛一。高陽簡。府東南六十五里。西北:唐河自蠡入,亦曰土尾河。東南:豬龍河亦自蠡入,順治中,復決布裏村,故亦曰布裏河。舊合泔河,即高河,縣氏焉,淤。縣驛一。
       正定府:衝,繁。隸清河道。總兵駐。明曰真定。領州五,縣二十七。雍正元年曰正定。二年,升冀、趙、深、定、晉為五直隸州,以南宮等十七縣屬之。十二年,降晉州,並所屬無極、稾城與定州、新樂還來隸。東距省治二百九十里。廣二百七十里,袤三百八十里。北極高三十八度十一分。京師偏西一度四十八分。領州一,縣十三。正定衝,繁,難。倚。舊曰真定,雍正元年改。西有滹沱,自平山入。有冶河故道二。其北林濟河,合西北諸泉及旺泉河。又北,滋河自新樂入,伏而東。滹沱性善徙,滏北滋南,百數十里衝漫幾遍。今河乃同治七年改決,為康熙中東入深、安、饒故道。有恆山、伏城二驛。獲鹿衝。府西南六十里。南有封龍山。北:五峰山,洨水出焉。合小沙、左金河。西有鹿泉水,東至大要舍納冶河。今淤。有鎮寧驛。井陘簡。府西南百三十里。井陘山東北有關。北:綿蔓河自山西平定州入,合甘淘河,一曰微水。折北,左得金珠泉,至東冶村曰冶河。西南:固關,寄平定州,置參將。其北:娘子關。有汛。邊牆西北首達滴巖,南訖楊莊口。有陘山驛。阜平簡。府西北二百十里。順治末,省。康熙二十二年,復置。大茂山東北,平陽河出焉。沙河自山西繁峙入,納靈丘北流、鷂子諸河曰派河,又東合班峪、燕支諸河。又汊河出縣南白蛇嶺。邊牆東北首落路口,西南訖當城河口。有龍泉關、長城嶺。汛東有王快鎮。康熙中,縣寄此。又茨溝營鎮。縣驛一。欒城簡。府南六十里。西有洨河,自獲鹿入,納北沙、金水二河。南、西有故城二。關城驛。行唐簡。府北七十五里。西北:箕山,郜河出其北兩嶺口,合甘泉河、龍門溝,側城東南,合賈木溝。北:派河自曲陽入,合曲河。西:滋河自靈壽入而伏。靈壽簡。府西北六十里。南:滹沱自平山緣界合松陽河、衞河。衞河,禹貢衞水也。西北:滋河自山西五臺入,納汊河。又東南合慈峪河,亦曰慈河,入行唐。邊牆北首白草溝口,南訖車孤駝口。有叉頭鎮巡司。乾隆中移慈峪鎮。平山簡。府西少北八十里。西北有房山,濊河出焉,古石臼水,今湮。滹沱自山西五臺首入縣西北,始出山。又納冶河,始湍悍。邊牆北首合河口,南訖清風口。有洪子店巡司。元氏簡。府南少西九十里。西北:封龍山,北泜水所出,下流入胡盧河。無極水南入贊皇會南源,復入而合,錯出復入,至紙屯村與槐河會。豬龍河自縣西匯諸山水,北沙河出割髭嶺,今並涸。其南金水河,東入欒城。縣驛一。贊皇簡。府西南百二十里。雍正三年自趙州來隸。西南:贊皇山,泲河出焉。其北泜河,南源二,出可蘭、四望二山。槐河二源,一黃沙嶺,一紙糊套山,今並涸。王家坪鎮,咸豐末改汛。縣驛一。晉州簡。府東少西南九十里。西北:滹沱自無極入。同治十年,改自稾城入。又故道二。有驛。無極簡。府東七十里。雍正二年改屬晉州,十二年復。滹沱河自稾城入,再錯出,復入,逕東漢邨,復歧為二。其滋河入逕縣南,屈東又北。木刀溝自新樂入,合護城河,錯出復入,並入深澤。縣驛一。稾城簡。府東南五十里。雍正二年屬晉州,十二年復。滹沱自正定入,合西韓、旺泉二河。順、康中再決,並東南過周頭入白牧河。滋河自正定、木刀溝自新樂入,與王莽溝並涸。縣驛一。新樂衝,疲。府東北七十五里。雍正二年改屬定州,十二年復。派河自行唐入,合郜河。木刀溝出平山之濊河,滋河奪之。順治中,知縣林華皖濬自西南閔泉鎮。嘉慶初,滋之支津復自正定入奪之,錯出復入,合浴河。縣驛一。
       大名府:衝,繁,難。總兵駐。順治初,置大順廣道。雍正初,改清河道,十一年,復置。初沿明制,領州一,縣十。雍正三年,割內黃、濬、滑分隸河南彰德、衞輝。乾隆二十三年,省魏縣分入大名、元城。東北距省治八百里。廣二百里,袤三百七十里。北極高三十度二十一分三十秒。京師偏西一度六分。領州一,縣六。大名衝,繁,難。倚。府南偏。明徙府南八里南樂鎮。乾隆二十二年圮於漳,復故,惟縣丞駐。衞河自河南內黃入。其新衞河自清豐入,錯出復入來會。漳河自臨漳分入,一入衞,一至府治南為漳河引河。東有縣故城三。東北:小灘鎮,嘉慶中置河主簿。縣驛一。元城繁。倚。府北偏。故城三。東南:衞河自大名入。其漳水引河,古漳河入,逕北張莊而合,並東入館陶。東南:馬頰河自南樂入。縣驛一。南樂難。府東南五十里。嘉慶二十一年,新開衞河始自大名入。光緒十四年後,漳河始自其縣來會。西有朱龍河、岳儒固河,東六塔廢河,並自清豐入。又東:龍窩河自山東觀城入,至龍窩村止。夏秋霪潦,輒復彌漫。然六塔平壤故有順水溝,康熙中,知縣王培宗濬;光緒二十一年,原思瀛再濬,命曰永順,邑賴之。清豐難。府南少東九十里。西有廣陽山。衞河自河南內黃緣界。西有古馬頰河。朱龍河自開入。有順河堡鎮。縣驛一。東明繁,疲,難。府南二百二十里。西有黃河自長垣入。自明以來,在縣境者三徙:嘉慶八年奪洪河,二十四年奪漆河,咸豐五年奪賈魯河,後復北徙為今瀆。南有杜勝集鎮。雍正十年改守備置都司,明年置巡司。舊有通判,道光中裁。開州繁,疲,難。府南百二十里。同、光中,黃河自東明潰入者六道,合而復分。北支古瓠子河,一曰毛相河,故小渠,康熙中決荊隆口,始大。南支古濮渠,並入山東濮州。又有黃河故道二,曰古馬頰河、古朱龍河。又硝河自河南滑縣入,亦曰馬頰河。徐鎮堡、兩門集、井店集、柳下屯四鎮。呂丘堡,州判駐。古定鎮有廢巡司。州驛一。長垣繁,疲,難。府西南二百九十里。東有黃河自河南蘭封入,舊逕盤岡里,咸豐八年徙蘭岡,同治二年復折西自蘭通集至舊城口為今瀆。縣丞駐大黃集。有大岡廢巡司。縣驛一。
       順德府:衝。隸大順廣道。東北距省治五百七十里。廣二百八十里,袤百五十里。北極高三十七度七分。京師偏西一度四十九分。領縣九。邢台衝,繁,難。倚。西:封山。野河出西北馬嶺口,淤。今自內丘入,會稻畦、漿水、路羅三川為洪河。北有達活河,合沙應河。又有百泉河,右會七里河。西:黃村巡司。有龍岡驛。鐵路。沙河衝。府南三十五里。沙河自河南武安入,會邢台之洪河。右出支津,逕城南而東,納西狼溝水,其東即東狼溝。縣驛一。鐵路。南和繁,疲。府東南四十里。西:百泉河自邢台入。沙河支津亦自其縣入,合東狼溝。其正渠曰乾河。又東洺河、劉壘河,自雞澤入。有驛。鐵路。平鄉疲,難。府東八十里。東:滏陽河自雞澤入。西:劉壘河自南和入。縣驛一。廣宗疲。府東百二十里。漳河故道二,康熙二十六年溢,知縣吳存禮增築東西隄萬九千餘丈。縣驛一。鉅鹿疲,難。府東百十里。鉅鹿藪即大陸澤。滏陽河自任入。老漳河,康熙中徙,廢。縣驛一。唐山簡。府東北八十里。有宣務山。泜河、李陽河、柳林河,並自內丘入。有驛。內丘衝。府北六十里。鵲山一曰龍騰山,龍騰水出焉,匯西山九龍水,東流為柳林河。其西麓姑腦,泜河南源出焉,錯出復入,其泜河第二川、第三川合為野河。有中丘驛。鐵路。簡。府東北四十里。滏陽河自平鄉入。有大陸澤,納九河八水,東溢為雞爪河來會。澤舊亙鉅鹿、隆平、寧晉境,滹、漳、滏湊焉。今滹北,漳南,滏亦東徙。大陸在任者南泊,即張家泊,在寧晉者北泊,即寧晉泊。縣驛一。
       廣平府:簡。隸大順廣道。明,領縣九。雍正初,怡賢親王以滏河故,奏割河南彰德之磁州來隸。東北距省治六百八十里。廣三百五十里,袤百八十里。北極高三十六度四十六分三十秒。京師偏西一度三十五分。領州一,縣九。永年衝,繁,難。倚。西北:婁山。東北:沙河,自沙河入。南:洺河,自河南武安入。乾隆中,決入牛尾河,同治末,復故。東南:滏陽河,自邯鄲入,歧為劉壘河,即牛尾河。有八閘,並引滏溉田萬九千餘畝。臨洺關通判,道光中裁,移河務同知駐此。縣驛一。曲周繁。府東北四十里。西南:滏陽河自永年入。漳河故道東南,自明萬曆初挾滏而北,康熙十年始南徙,四十七年益南,逕大名、元城。縣驛一。肥鄉簡。府東南四十里。東西漳河故道二。東有舊店營。康熙中,縣寄此。縣驛一。雞澤疲,難。府東北六十里。東滏陽自曲周入,右導為興隆河。西有沙、洺、牛尾,自永年入。廣平簡。府東南六十里。漳河故道舊自成安入,其支津拳壯河,並湮。縣驛一。邯鄲衝,繁,難。府西南五十里。西北:紫山。西:靈山。東北:滏陽河自磁入,合渚河、沁河、輸黿河。有叢臺驛。鐵路。成安簡。府南少西六十里。洹、漳故道並自河南臨漳入。順、康中,漳河再毀城垣。乾隆末,改自其縣三臺入衞。難。府東北百一十里。南有漳河故道。張臺村廢巡司。縣驛一。清河簡。府東百八十里。清河故瀆,縣西。衞河自山東臨清緣界入。其武城,古屯氏別河。西北:漳河故道。雍正中,移縣丞駐油房口,兼巡司事。縣驛一。磁州衝,繁,難。府西南百二十里。雍正四年,自河南彰德來隸。西有神麕山。釜山,滏水南北源出焉。合羊渠河、泥河,東播為五爪渠。環城,復歧為三,合牤牛河、澗水。漳河自河南涉縣入。州判駐彭城鎮。有滏陽驛。
       天津府:衝,繁,疲,難。初隸天津道。明,衞,河間地。雍正三年為直隸州,以順天之武清,河間之青、靜海來屬。武清尋還舊隸。九年升府,置附郭縣。降滄州並所屬三縣來隸。天津道、總兵、長蘆鹽運司、通永鎮總兵駐。咸豐十年,海禁洞開,置三口通商大臣。同治九年,廢為津海關道,以總督兼北洋欽差大臣,駐保定,半歲一移節。府城,三岔口西南。光緒庚子,拳匪亂,夷為平地。西距省治四百六十里。廣二百二十里,袤三百八十里。北極高三十九度十分。京師偏東四十七分。領州一,縣六。天津衝,繁,疲,難。倚。雍正九年置。海,東南百二十里。北運河自武清入,匯大清、永定、子牙、南運為海河,逕紫竹林,歷二十一沽,左右引河以十數,至大沽口入焉。大沽鎮有協及同知。雍正初,置天津水師營。同治初,置機器局。後建新城礮臺,與大沽礮臺相聲勢。新城有海防同知。長蘆場八,自山海關至山東樂陵,袤八百餘里。豐財場東南葛沽與西沽、楊青巡司三。大沽、三河、頭氵旱溝、蒲溝、鹹水沽、雙港、北馬頭、趙家場八鎮。楊青水、陸二驛。航路:東南駛之罘、上海,東北駛營口,東駛朝鮮仁川與日本長崎。鐵路:京津,津榆,津保,津浦逪焉。衝,繁,疲,難。府西南百六十里。順治末,省興濟入之。雍正三年自河間來隸。南運河自滄州入,有興濟減河。西:黑龍港河自河間入,東南:滹、漳故渠二。長蘆鎮,縣南七十里,有鹽運司,今移天津。有流河管河主簿。興濟、杜林二鎮巡司。河東、馬廠二汛。流河、乾平二水驛。靜海衝,繁,疲,難。府西南七十里。雍正三年自河間來隸。南:南運河自青入,右出為靳官屯減河。西:子牙河自大城入,納黑龍港河。西北:大清河亦入,納支津辛張河。有獨流鎮巡司。有奉新驛。滄州衝,繁,疲,難。府西南二百里。明屬河間。雍正七年升直隸州,尋降來隸。海,東百三十里。南運河自南皮入,右出為捷地減河。其北興濟減河自青入。其南石碑河上承王莽河,自南皮入,匯為母瀦港,至歧口入焉。東南:宣惠河亦自南皮入。有嚴鎮場鹽大使。磚河、祁口、捷地、舊州四鎮。風化店、孟村、李村三巡司。甎河水、陸二驛。南皮繁,難。府西南二百七十里。雍正中,自滄州來隸。南運河自東光緣界。宣惠河自東光入,歧為王莽河。津河自寧津數錯入。有薛家窩、馮家口二鎮。新橋驛。鹽山繁。府南二百六十里。雍正中,自滄州來隸。海,東北百二十里。宣惠河自州入。古黃河鬲津自南皮入,錯出復入,並入山東樂陵。東有廢無棣溝。海豐場在羊兒莊,與舊縣置巡司二。狼坨子、韓村、高家灣三鎮。慶雲簡。府東南三百二十里。雍正中,自滄州來隸。鬲津自鹽山錯入,納胡蘇、覆釜二河。馬頰河自樂陵入,入山東海豐。縣驛一。
       河間府:衝,繁,難。隸清河道。明,領州二,縣十六。雍正三年,升天津衞為直隸州。順治末,省興濟入青。至是以青、靜海屬之。七年,復升滄州,以東光、南皮、鹽山、慶雲屬之。九年,東光還隸。北距省治百四十里。廣二百里,袤三百八十里。北極高三十八度三十分。京師偏西十七分。領州一,縣十。河間衝,繁,難。倚。子牙河、黑龍港河自獻入。西有古洋河,合唐河。同治末,滹沱逕此,後廢。縣丞駐東城鎮。又二十里鋪、臥佛堂、沙河橋、崇仙、新村五鎮。景和鎮、北魏村二巡司。有瀛海驛。衝,繁,疲,難。府南少東五十五里。西南:滏陽自武強入,歧為滹沱別河。東北:三黑龍港河與南亭子河並湮。淮、商家林二鎮。有樂成驛。阜城衝。府南少東百四十里。西:漳河自景州入。東南:古沙河,即屯氏河,亦自景入,亦曰漫河。有漫河驛。肅寧簡。府西四十里。古唐河自饒陽入,涸。古洋河自獻入。豬龍河舊自高、蠡間溢入為中堡河,又東歧為玉帶河,今並湮。有阜城驛。任丘衝,繁,難。府北六十七里。四角河自安州入,出趙北口。東:大港引河。同治末,復濬為趙王新河,下注清苑玉帶河,並移鄚州東汛縣丞駐此。有廢洋河。古州鎮。鄚城驛。交河繁,疲,難。府東南百一十里。南運河自東光緣界。其西漫河、漳河、亭子河、滹沱別河,並涸。有泊頭鎮河主簿及廢巡司。高川鎮。富莊驛。有丞,裁。寧津簡。府東南二百三十里。古黃河鬲津自吳橋入。南有土河,舊自山東德州入,下至慶雲為限河。或亦曰馬頰河。有包頭鎮。有驛。景州繁,難。府東南百九十里。南運河自山東德州緣界。古沙河自故城入,曰大洋河。曲流河自故城入,曰江江河,合為漫河。又西北有廢漳河。劉智廟、安陵、連窩三鎮。龍華鎮巡司。有東光驛。吳橋繁,難。府東南二百四十里。西:南運河自山東德州緣界入。東:宣惠河。又東:沙河,古黃河鬲津,今四女寺減河,鈎盤河,今哨馬營減河,自德州入而合。有龍華鎮巡司。連窩鎮河丞。分隸景州。有水驛丞,裁。東光繁,疲,難。府東南百六十里。南運河自吳橋入。東:宣惠河,合沙河、漫河自景、阜城分入而合。有燈明寺村、夏口二鎮。馬頭驛。故城疲,難。府南少東二百八十里。南運河自山東入。武城緣界入。德州西北屯氏二支曰古沙河、曲流河,並出縣西。有廢漳河,即黃瀘河。縣丞駐鄭家口。有營。甘陵驛。
       承德府:衝,繁,難。隸熱河道。明,諾音、泰寧二衞。天順後,烏梁海居,又併於察哈爾。順治初,內屬。康熙四十二年,建避暑山莊於熱河,歲巡幸焉。五十二年,城之。雍正元年,置廳。十一年,置承德直隸州。乾隆七年,仍為廳。四十三年為府。置州一,縣五。嘉慶十五年,置熱河道都統。並轄內蒙古東二盟十六旗,又附西勒圖庫倫喇嘛一旗。光緒初,置圍場廳。三十年,朝陽升府。以建昌隸之。廳隸宣化。三十三年,赤峰復升直隸州。西南距省治七百八十里。廣一千二百里,袤八百里。北極高四十一度十分。京師偏東一度三十分。領州一,縣三。府東:天橋山。西:廣仁嶺,本墨斗嶺,康熙末更名。熱河,古武列水。西源固都爾呼河,自豐寧入,納中源茅溝河即默沁河,東源賽音河,逕磬錘峰,合溫泉,始曰熱河。灤河自灤平入合之。又東合白河、老牛河,折南納柳河。其西黃花川、黑河,其東瀑河自平泉再錯入。瀑河並入遷安。伊遜河出圍場伊遜色欽,南入豐寧。又西有乾塔河,入密雲。有釣魚臺、黃土坎、中關、張三營四行宮。邊牆北首漢兒嶺,南訖黑塔關口。有唐三營、中關、下板城、新漳子、六溝、二溝、三溝、茅溝八鎮。石片子巡司。熱河驛。灤平衝,難。府西南六十里。明,諾音衞。乾隆七年,置哈喇河屯廳,四十三年改。西:髟ㄚ髻山。西南:青石梁。西北:灤河自豐寧入,合興州河。左伊遜河入府界。潮河自豐寧入。西南:沽河自獨石口廳入,與湯河、紅土峪、馮家峪、黃崖口、水峪、白道峪、大水峪諸河並入密雲。其西雁溪河入懷柔。有喀喇河屯、王家營、常山峪、兩間房、巴克什營五行宮。邊牆東首漢兒嶺,西訖幵連口。喀喇河屯、大店子、三道梁、馬圈子、紅旗、呼什哈、喇嘛洞七鎮。馬安匠營巡司。縣驛一。平泉州衝,繁,難。府東百五十里。明,諾音衞。雍正七年置八溝廳,為南境。乾隆四十三年改置。西有納喇蘇臺山、察罕陀羅海山。錫伯河出其東。熱河東源賽音河。中源默沁河並出西北入府界。瀑河一曰柳河,四源合於元惠州故城西,曰察罕河,逕寬城西曰寬河,入遷安。老哈河古託紇臣水,俗省曰老河,出喀喇沁右翼南百九十里永安山,亦曰察罕河,與奇札爾臺河會,又北合霍爾霍克河、布爾罕烏蘭善河、烏魯頭臺河,又東北合崑都倫河,入建昌。大寧城東北八十里,州判駐。有七溝營、丫頭溝、暖泉、櫻桃溝、龍鬚門、波羅樹、他拉波羅窪、臥佛寺八鎮。八溝稅務司。州驛一。豐寧繁,難。府西北二百六十里。明,諾音衞。乾隆元年置四旗廳。四十三年改。西北:赫山、苔山,王靈瓏峰舊曰興隆山,乾隆十九年更名。東有熱河西源,自圍場入,逕固都爾呼嶺,曰固都爾呼河,入府界。北:上都河自多倫廳入,納小灤河,曰灤河。其西興州河,出西北呼爾山。潮河,古洫水,一曰鮑丘水,出縣西大閣北七十里城根營。又湯河出十八盤嶺。東北:伊遜河自府界入,納伊瑪圖河,並入灤平。有波羅河屯、黃姑屯、什巴爾台、濟爾哈朗圖四行宮。荒地、鄧家柵、上黃旗、林家營、森吉圖、白虎溝六鎮。郭家屯、大閣兒、黃姑屯、土板四巡司。縣驛一。隆化光緒三十年以張三營子置。有巡司管典史事。與郭家屯、黃姑屯二。
       朝陽府:繁,疲,難。隸熱河道。明,營州衞。後入泰寧衞。乾隆三年,置塔子溝廳,為東境。三十九年,析置三座塔廳。四十三年,置朝陽縣。光緒三十年,以墾地多熟,升府,以建昌隸之。又置縣三。西南距省治一千四百二十里。北極高四十一度四十五分。京師偏東四度二十三分。領縣四。西北:潢河自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入。西南:大凌河自建昌入,合南土河,逕西平房西,左合卑克努河,察罕河,又東合布爾噶蘇台河,又東至龍城,一曰三座塔城。左合固都河、涼水河,至金教寺東北,左合土河,入盛京義州。小凌河出縣屬土默特右翼明安喀喇山。三源:中明安河,南穆壘河,北參柳水,東南流,合哈柳圖河,入奉天錦縣。養息牧河二源,並出喀爾喀左翼,東南流,合好來崑德河、鴨子河,入奉天廣寧。柳邊南首建昌,北訖科爾沁左翼。門五:新台、松嶺子、九官臺、清河、白土廠。有六家子、波羅赤、三道梁、青溝四鎮。三座塔稅務司。縣驛一。建昌繁,難。府西南二百六十里。明,營州廢衞。乾隆四十三年以塔子溝廳西境置。光緒三十年自承德來隸。北有固爾班圖勒噶山。東南:巴顏濟魯克山。東有布祜圖山,漢白狼山,白狼水出焉,今曰大凌河。南源出喀喇沁右翼南土心塔,會中源克爾、東源牛彔,入朝陽。北:漆河自灤平逕縣西入遷安。蒐濟河出喀喇沁左翼東南毛頭泊,入奉天錦州。北有潢河自赤峰入,會老哈河。河自平泉入,合伯爾克河,錯出復入。英金河亦自縣來會,復合落馬河,東北至谷口。乾隆八年,更名敖漢玉瀑,與潢河會,又東入朝陽。柳邊北首朝陽,南訖臨榆。門一:梨樹溝。有貝子口琴、波囉索他拉、胡吉爾圖、大城子四鎮。縣丞駐東北四家子鎮。塔子溝稅務司。蟒莊巡司。縣驛一。
       赤峰直隸州:繁,難。明,諾音衞。雍正七年置八溝廳,為北境。乾隆二十九年,析置烏蘭哈達廳。四十三年,置赤峰縣,隸承德府。光緒三十三年,升直隸州。增置林西。西南距省治千三百二十里。北極高四十二度三十分。京師偏東二度四十五分。領縣一。潢河自圍場入州北二百餘里之巴林旗。東南:老哈河,自平泉逕東南隅,納伯爾克河,北入建昌。英金河,古饒樂水,三源自圍場入,合於色哷,圍場西南折東,合巴顏郭河、色哷河、壘爾根烏里雅蘇河,入翁牛特右旗,合奇布楚河、鴨子河,又南會使力石戛河,其上游納林錫爾哈河。木蘭東北諸水,匯於英金,東南諸水,匯於錫爾哈,三源合北流,合克依呼河,入平泉合克勒河,始入州,西北會烏拉台河。錫伯河亦自平泉來,與英金河會。英金河又東合卓索河,入建昌。烏拉臺河三源,亦木蘭諸水所匯,東流合默爾根精奇尼河,阿濟格赴河、噶海圖河、布獲圖河。有杜梨子溝、哈拉木頭、四道梁、音只石戛梁四鎮。縣丞駐西北大廟鎮。有烏蘭哈達稅務司。有驛。林西州西北四百十八里。光緒三十三年以巴林察罕木倫河西北地置。
       宣化府:衝,繁,難。隸口北道。明,宣府鎮。順治八年,裁宣府巡撫。十年,併衞所官。領宣府等十縣。降延慶、保安屬之。康熙三年,改懷隆道為口北道,與總兵並駐此。四年,隸山西,尋復。七年,裁萬全都司。三十二年為府。巡撫郭世隆疏改,置縣八。後割山西蔚州來隸。光緒三十年,復割承德之圍場廳來隸。東南距省治七百里。廣四百四十里,袤三百二十里。北極高四十度三十七分十秒。京師偏西一度二十一分三十秒。廳不與。領廳一,州三,縣七。宣化衝,繁,難。倚。明,宣府前衞。順治中,省左右衞入之,為宣府鎮治。康熙三十二年,改置為府治。北有東望山,西西望山。西有洋河自懷安入,左納清水河、柳河川、泥河,東南入懷來。其南桑乾河自西寧入,數錯出,於懷來合洋河,復入,逕府境。鎮二:雞鳴堡、深井堡。有守備,康熙中裁。有華稍營巡檢司。宣化、雞鳴二驛。又遞二。軍站五。赤城簡。府東北七十里。明,赤城堡。舊為上北路。康熙三十二年改置。又以滴水崖、雲州、鎮安、馬營、鎮寧五堡入之。赤城山城。東北:白河自獨石入,南流出龍河峽,一曰龍門川,側城東南,合大石門水,亦曰赤城河。又得翦子嶺東、浩門嶺西水,屈東南,右納龍門河,左得紅沙梁水,入延慶。營二:獨石左、獨石右。口七:鎮寧、松樹、馬營、君子、鎮安五堡,龍門所、滴水崖。順治中,改參將置守備滴水崖。雍正中,改守備置都司。鎮十一:新鎮樓、雲州堡,及北柵、東柵、西柵、盤道、塘子、清平鎮嶺、四望、甎墩、野雞九口。驛二:雲州、赤城。萬全衝,繁,難。府西北七十五里。明,萬全右衞。舊為西路,康熙三十二年改置。西北有野狐嶺、蕁麻嶺,今譌洗馬林。西有洋河自懷安入,左納孫才溝,西沙河、新河、東沙河,仍入之。西有愛陽河。東有清水河自張家口入,合臭灘、黃土梁水,南入宣化。營二:萬全、張家口。有副將。光緒七年,移多倫廳,惟都司駐。口五:鎮口臺、神威臺、洗馬林、新河、膳房堡。有軍站五。龍門簡。府東北百里。明,龍門衞。舊為下北路。康熙三十二年改。又以葛峪、趙川、雕鶚、長安嶺四堡入之。西有龍門山,龍門河出其北麓,逕城南而東,左得翦子嶺西、浩門嶺南水,入赤城。西有小清水河,自張家口分入而合,曰柳河川。又有泥河,並入宣化。營一:龍門路。口二:葛峪堡、趙川堡。鎮八:安邊、靜樓、墩鎮、衝臺、盤道、宜臺六口,常峪鎮、雕鶚堡。長安嶺堡並有驛,雍正中,嶺置都司,後裁。有軍站二。懷來衝,繁。府東南百五十里。明,懷來衞。舊為東路。康熙三十二年改。又以保安衞及土木、榆林二堡入之。南有軍都山。西有桑乾河,自宣化入,再錯出復入,會洋河,北支也。折東南,右得礬山水,左有右河,至合河口會媯河,其東支也。又南入宛平,為盧溝河。二鎮:保安城,雍正中改參將置都司;礬山堡,守備駐。有沙城堡巡司。土木、榆林二驛。軍站四。蔚州衝,疲,難。府西南二百四十里。雍正六年自山西大同來隸。有衞。康熙三十二年改。乾隆二十二年省入。東南:笄頭山,一曰磨笄山。西有壺流河,自山西廣靈入,再錯出復入。左右得乾沙河,九折,北合定安河、會子河、扶桑泉諸水,入西寧。三鎮。黑石嶺即飛狐岌,有神道溝巡司,康熙中裁,以吏目兼理。又岔口、桃花堡,三遞。西寧簡。府西南二百里。康熙三十二年以明順聖東、西二城置。東南有榆林山、月神山。西有桑乾河,古濕水,自山西天鎮入。有小莊渠,乾隆十年導。又東,左納虎溝河,合五里河、汊河、西沙河,至小河口會壺流河。有順聖川鎮。東城、西城二遞。懷安衝,繁。府西少南百二十里。明,懷安衞。康熙三十二年改。又省萬全左衞及所轄柴溝堡、西洋河堡入之。西北:花山。南:託台谷。水溝口河自山西天鎮入,合谷水,自洪塘溝東北注洋河。東洋河自張家口入,會西洋河、南洋河,曰洋河,亦曰燕尾河,錯出復入,合水溝口河。營一:柴溝堡,巡司駐。口二:東洋河、西洋河。有左衞城、西洋河堡、水關臺、鎮口臺四鎮。懷安、萬全二驛。軍站四。延慶州衝,難。府東少南二百里。舊隸宣府鎮為東路。順治末,省永寧縣入衞。康熙三十二年改。乾隆二十六年,又省延慶衞及所轄五千戶所入之。北:阪泉山。東北:獨山。南:八達嶺。北:白河自赤城入,復入獨石口。媯河出州東北,伏流復出為黃龍潭,合龍灣水,環城,合沽河、蔡河、黑龍河,入懷來。鎮五:石硤峪、營盤口、小水口、鎮安堡、千家店。口四:周四溝堡、四海冶堡、柳溝城、八達嶺。東有永寧城巡司。居庸驛。軍站一。保安州簡。府東南六十里。舊隸宣府鎮為東路。康熙三十二年改。南:涿鹿山、橋山。西南:釜山、歷山。東南:羹頡山。有泉湛而不流,古阪泉也。西:桑乾河自宣化錯入,再錯懷來入之,導為五渠。有馬水口鎮。有遞。圍場廳衝,繁,疲,難。西北三十二里,正副總管駐。本內蒙古卓索圖、昭烏達東二盟地。康熙中,進為圍場,曰木蘭,國語「哨鹿」也。光緒二年置廳。三十年自承德來隸,兼有府、赤峰西北、豐寧東北境。在內蒙古各部落之中,周千三百里,廣三百里,袤二百里,並有奇。四界表識曰「柳條邊」。道二,並自波羅河屯入。東崖口,一曰石片子,西濟爾哈朗圖。舊制以八月秋獮,東入則西出,西入則東出,歲以為常。場都六十有九,以八旗分守於內,旗各營房一、卡倫五。鑲黃旗營房在奇卜楚高,為北之東,其卡倫曰賽堪達巴罕色欽,曰阿魯色埒,曰阿魯呼魯蘇臺,曰英格,曰拜甡圖。正白旗營房在納林錫爾哈,為東之南,其卡倫曰巴倫崑得伊,曰烏拉臺,曰錫拉諾海,曰諾林錫爾哈,曰格爾齊老。鑲白旗營房在什巴爾臺,為南之東西間,其卡倫曰噶海圖,曰卓索,曰什巴爾臺,曰麻尼圖,曰博多克。正藍旗營房在石片子,為南之東,其卡倫曰木壘喀喇沁,曰古都古爾,曰察罕扎克,曰汗特穆爾,曰納喇蘇圖扎巴。正黃旗營房在錫拉扎巴,為北之西,其卡倫曰庫爾圖陀羅海,曰納喇蘇圖和碩,曰沙勒當,曰錫拉扎巴,曰錫拉扎巴色欽。正紅旗營房在扣肯陀羅海,為西之北,其卡倫曰察罕布爾噶蘇臺,曰阿爾撒朗鄂博,曰麻尼圖布拉克,曰齊呼拉臺,曰布哈渾爾。鑲紅旗北營房在蘇木溝,為西之南,其卡倫曰海拉蘇臺,曰姜家營,曰西燕子窩,曰郭拜,曰和羅博爾奇。鑲藍旗營房在海拉蘇臺,為南之西,其卡倫曰朱爾噶岱,曰蘇克蘇爾臺,曰卜克,曰東燕子窩,曰卓索溝。有西圖巡檢司。廳驛一。
       口北三廳:隸口北道。直宣化府,張、獨二口北。明季,韃靼諸部駐牧地。康熙十四年,徙義州察哈爾部宣、大邊外,壩內農田,壩外牧廠,順治初置,在張、獨者六,其一奉天彰武臺。及察哈爾東翼四旗、西翼半旗。雍正中,先後置三理事同知廳。光緒七年,並改撫民同知。廣六百里,袤六百五十里。
       張家口廳:要。明初,興和守禦千戶所。順治初,為張家口路,隸宣府鎮。西北六十里。康熙中,置縣丞。雍正二年,改理事廳。轄官地,及察哈爾東翼鑲黃一旗、西翼正黃半旗,並口內蔚、保安二州,宣化、萬全、懷安、西寧四縣旗民。光緒七年改撫民,復。東南距省治七百五十里。北極高四十度五十分四十秒。京師偏西一度三十五分。北有東山、高山、大小烏鴉山。東洋河二源,自山西豐鎮廳分入而合,左得蘇祿計水。清水河出廳東北,合毛令溝、太子河、驛馬圖河,曰正溝,合大西溝、大東與新河、東西沙河,並入萬全。其東小清水分入龍門。西北有昂古里泊。又諾莫渾博羅山有正黃等四旗牧廠,查喜爾圖插漢地有禮部牧廠,並明天成衞邊外地。齊齊哈爾河有太僕寺右翼牧廠,廣百五十里,明大同邊外地。東北喀喇尼墩井有太僕寺左翼牧廠,明,宣府邊外地。北控果羅鄂博岡,有鑲黃等四旗牧廠,明廢興和千戶所。廳自雍正十年與俄定恰克圖約為孔道。光緒二十八年,劃地五百萬方尺為租界。三鎮:興和城、太平莊、烏里雅蘇臺。有站。
       獨石口廳:要。明初為開平衞。順治初為上北路,隸宣府鎮。東北二百五十里。康熙中置縣丞,曰獨石口,併衞入赤城。雍正十二年置理事廳。轄官地,及察哈爾東翼正藍、鑲白、正白、鑲黃四旗,並口內延慶一州,赤城、龍門、懷來三縣旗民。光緒七年改撫民。副將防守尉。駐。南距省治七百九十里。北極高四十度五十四分四十秒。京師偏西四十分。東南有大小石門山、太保山。白河,古沽水,正源隄頭河,出廳西北狗牙山,合東西柵口水,與別源獨石泉會,南入赤城。復自延慶州入,與黑河並入灤平,下流會潮、榆諸水,為北運河。上都河,古濡水,出廳東北巴顏屯圖固爾山,合三道河,西北入多倫廳,下流為灤河,至樂亭入海,行二千一百里有奇。有金蓮川、伊克勒泊。東北:博羅城,有御馬廠,隸上駟院。四鎮:丁莊灣、黑河川、東卯鎮、千家店。有站。
       多倫諾爾廳:要。明,開平衞地。順治初,置上都牧廠,屬宣府鎮。東北五百五十里。康熙三十年,喀爾喀為準逆所破,車駕蹕此受降焉。雍正十年,置理事廳。轄察哈爾東翼正藍、鑲白、正黃、鑲黃四旗,及蒙古內札薩克與喀爾喀旗民。光緒七年,改撫民。西南距省治千一百里。北極高四十二度二十八分二十秒。京師偏西六分。西南有駱駝山。北有錫拉穆楞河,自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入,合碧七克、碧落、拜察諸河,北入巴林旗。東南有上都河,自獨石口入,合石頂、克伊繃、額爾通、伊札爾、什巴爾臺諸河。七星潭在上都牧廠北,一曰多倫泊,廳氏焉。蒙語謂止水曰「泊」,大者「諾爾」,次「鄂模」、「庫勒」、「科爾崑」有差。廳北布珠、博碩岱等泊以十數。西北又有鹻池。興化鎮在喇嘛廟南,張家口副將駐。有白岔司。又興盛鎮、二道泉、閃電河、土城子四汛。廳驛一。
       永平府:要。隸通永道。明,領州一,縣五。乾隆初,廢山海衞置臨榆。先是雍正初,以順天之玉田、豐潤來隸。乾隆八年,復改屬遵化。西距省治八百三十里。廣三百三十里,袤三百八十里。北極高三十九度五十五分三十秒。京師偏東二度二十八分三十秒。領州一,縣六。盧龍衝,繁,難。倚。東南:陽山。西南:孤竹山。灤河自遷安入,合青龍河。東有飲馬河。東北:燕河。營一:燕河路。有燕河莊、夷齊廟二鎮。灤河驛。鐵路。遷安繁,疲,難。府西北四十里。西北:九山,康熙中改五虎山。灤河自承德府入,合黃花川河、瀑河,又南,左得鐵門關水,入潘家口,古盧龍塞也。右納潵河,折東逕城西。漆河自建昌入,合白洋、冷口二河,為青龍河。巨梁水出西北黃山,一曰還鄉河。又沙河、石河、館水、徐流營、泉莊諸營田。營二:喜峯路、建昌路。汛八:龍井關、潘家口、李家峪、青山口、榆木嶺、擦崖子、冷口關、桃林口。三屯營、沙河堡、喜峯口三巡司。道光中,移三屯副將大沽口。太平寨、漢兒崖、沙河三鎮。七家嶺、灤陽二驛。撫寧衝,難。府東七十里。海,東南五十里。戴家河三源合於榆關南,為渝河,合獅子河,緣界。又西洋河二源納燕子河入焉。乾溝河起河東,自臨榆入。沙河西自遷安入,合為會河。汛二:界嶺口、臺頭營。鎮三:蒲河營、洋河口、深河堡。蘆峰口、榆關二驛。昌黎繁,難。府東南七十里。北:碣石山。海,東南三十餘里,突北出七里,一曰七里海。灤河自灤州入,左出,支津入焉,為甜水溝口。飲馬河自盧龍入,為沙河。四鎮:姜各莊、蒲河口、沙崖口、蛤泊堡。有鐵路。灤州難。府西南四十五里。海,南百三十里。有劉家河口,清河合沂河緣界入。西蠶沙口,小清河入。灤河自盧龍入。沙河自遷安入。館水亦自其縣入,曰陡河,亦曰牤牛河,合石溜河。州判駐胡各莊。三鎮:劉河口、稻地、開平。榛子鎮,巡司駐。鐵路。樂亭簡。府南少東百二十里。海,南四十五里。灤河自昌黎入,歧為二:東胡盧河,至老米溝;西曰定流,至清河口入灤。入海處五十里內凝碧,一曰綠洋溝。都行二千一百里。石碑場,西南。二鎮:西關里、馬頭營。臨榆衝,繁,難。府東北百七十里。奉天奉錦道寄此。乾隆二年,以明山海衞置山海關。今東門古榆關。順治時置副將,後改游擊。道光末,與永平副將互徙。北有角山,長城枕其上。石河,古渝水,縣氏焉,譌「榆」。合鴨子河,帥府河入焉。故道在行宮西。其西湯河口。大清河出東北,入奉天寧遠。乾溝河、起河並出西北。汛四:義院口、大毛山口、寧海城、黃土嶺。小河口東曰柳邊。門二:鳴水塘、白石嘴。三鎮:海陽、乾溝、白塔嶺。西有陽化場。石門寨巡司。遷安驛。鐵路。
       遵化直隸州:衝,繁,難。隸通永道。明,縣,屬薊州。康熙十五年,以陵寢隩區,升州,改隸順天。乾隆八年,復援易州例升直隸州,割永平之二縣來隸。西南距省治六百三十里。廣百六十里,袤三百七十里。北極高四十度十三分。京師偏東一度三十二分三十秒。領縣二。昌瑞山,西北七十里,本豐臺嶺,改鳳臺山,康熙初復改,東陵在焉。又西北霧靈山,淋、柳、潵、橫四河源此。橫即潵右源,合東入遷安,與左源之黑河會。梨河古浭水,出東北蘆兒嶺,自遷安入,一曰果河,合沙河。又有雙女河、車道峪水。馬蘭峪、洪山口,總兵駐;與鮎魚口、大安口、羅文峪為五鎮。石門鎮,州判駐。又大窪汛、窩哨子、窄道子、老廠四鎮。西:半壁山。巡司二:駐州及石門。有丞。玉田衝,繁,難。州西南九十五里。雍正二年,自順天改屬。乾隆八年來隸。燕山,西北二十五里。北有黎河自州入,曰漳泗河,入薊曰沽河,復緣界曰薊運河。小泉河出東北,嘉慶末,建行宮其上,更名縈輝河,合藍泉、螺山水注之。還鄉河自豐潤入,合沙流河,逕雅鴻橋,合黑龍河,又西來會。雙城河出縣北黃家山,亦南來會。雅鴻橋,河主簿駐。嘉慶十二年,以河丞改。有陽樊驛。鐵路。豐潤衝,繁,難。州東南百里。改隸同玉田。海,南二百里。陡河自灤入,錯出復入,合倍河,分流復合,入為澗河口。東支金沱泊,支津西南合王家河。薊運河自玉田緣界。還鄉河自遷安入,納雙女河、車道峪水。同治中南決,至黑馬甸,於是有黑龍河,合泥河,並注薊運河。沙流河出西北。豐臺鎮西南,有河主簿、巡司。越支場,南百里,大使駐,今移宋家營。小集、畢家圈、開平營三鎮。又義豐驛。鐵路。
       易州直隸州:繁,難。隸清河道。明屬保定,領縣一。雍正十一年,升直隸州。割山西大同之廣昌來隸。南距省治百四十里。廣二百六十里,袤二百二十里。北極高三十九度二十三分。京師偏西初度五十分三十秒。領縣二。西有行宮二:一、良各莊;一、泰寧鎮,總兵駐。有永寧山,西陵在焉。北:易濡水,出州西益津嶺,合安河、五里河,其東北即迎紫河。中易、白澗河,出西北武峰嶺,南易、雹水,出西南石虎岡,其南有徐河、澗河、界河。拒馬河自廣昌入,錯出復入,合小水以十數,入邊。口十八,飛狐最險。有塔崖、奇峰二廢巡司。鎮二:烏龍溝、紫荊關。康熙中,移副將真定,改置參將,轄白石口、廣昌營、浮圖峪、烏龍溝、凝靜菴五營。二驛:清苑、上陳。有丞,兼巡司。又州判駐。有鐵路。淶水衝,繁。州東北四十里。西北:檀山。拒馬河自州入,右出支津合鐵嶺水,又北東緣界復合。左出支津復入,合清水河。西南:北易亦自州入,合迎紫河,又東合逎欄河。口七。鎮二:大龍門、馬水口。舊稱京師右輔,有都司,轄大龍口、金水口諸汛。二鎮:水東營、秋瀾汛。黃莊鎮巡司。在城、石亭二驛。鐵路。廣昌簡。州西八十里。雍正十一年自山西大同來隸。城西淶水,譌「漆」,又借「七」,拒馬西源出焉。會東源,錯出復入。湯河自山西靈丘入。口八。鎮八。浮圖峪古銀防路,最險;插箭嶺口、白石口、胡核嶺口、黃土嶺口,又黑石嶺鎮,古飛狐口。縣驛一。鐵路。
       冀州直隸州:繁,疲。隸清河道。明屬真定。領縣四。雍正二年,升直隸州。割正定之衡水來隸。北距省治三百里。廣百六十里,袤二百五十里。北極高三十七度三十八分五十秒。京師偏西初度四十七分三十秒。領縣五。滹沱、滏陽,舊自束鹿會縣西,入衡水。雍正初,滹北徙,與滏離,遂橫潰,後卒合滏順軌焉。北有枯洚渠。州驛一。南宮簡。州西南六十里。漳河故道三,中洚瀆,東南古漳,西北新漳。今復南徙,邑遂無水患。縣驛一。棗強繁,疲,難。州東南三十里。東:古漳河,一曰黃瀘河,自南宮入。西:索盧河。衞支津自州入。並涸。新河簡。州西少南六十里。西有滏陽河,自寧晉再入。有胡盧灣,舊與漳合處。縣驛一。武邑疲,難。州東北九十里。西:滏陽河自衡水入。又廢龍治河、老漳河。有水驛。衡水簡。州東北九十里。漳河衡流,古亦曰衡水。隋以氏縣。後為新漳河,乾隆中南徙。其滹沱今北徙。惟滏陽河自州入。古鹽河湮。縣驛一。
       趙州直隸州:衝,繁。隸清河道。明屬真定。領縣六。雍正二年,升直隸州。改贊皇隸正定。東北距省治三百九十里。廣二百里,袤百四十里。北極高三十七度四十八分三十秒。京師偏西一度三十三分三十秒。領縣五。西北:洨河自欒城入,納豬龍河、冶河、新桃河。槐河自高邑入,緜蔓既合甘淘、冶河,而洨逕其故道,故即斯洨。太白渠下流亦被冶河目也。有滹沱故道,咸豐初淤。鄗城驛。栢鄉衝,繁。州南六十里。午河自臨城入。泲河及支津並自高邑入。而泲納新溝河。有槐水驛。隆平簡。州南九十里。東有滏陽河。灃河自任入。灃有九閘,雍、乾中建。北有泜河,自唐山入,合新溝水。泲河自栢鄉入,合支津及午河,曰槐午河。有驛。高邑簡。州西南五十里。北有槐河,自元氏入。南新溝河。泲河自贊皇入。縣驛一。鐵路。寧晉簡。州東南四十里。滏陽河自隆平入。有寧晉泊,周百餘里,匯其灃、泜、午及州之洨、槐諸水,自十字河來會,錯出復入。邑故澤國,康熙末,漳南徙,雍正初,滹東徙,怡賢親王復濬各水口,築隄設斗門,閼內外水出入,積潦始消。光緒中,滹沱復淤塞,半為平陸。有百尺口廢巡司。縣驛一。
       深州直隸州:簡。隸清河道。明屬真定。領縣一。雍正二年升,以正定之武強、饒陽、安平來隸。衡水還屬正定。北距省治二百八十里。廣百四十里,袤百六十里。北極高三十八度三分四十秒。京師偏西初度四十七分。領縣三。州境自古病河、漳二水。河、漳先後他徙,滏、滋亦不甚橫。惟滹沱於乾隆十九年自束鹿分支潰入,同治七年復北徙,自安平入,諸故道並淤。有驛。武強簡。府東五十里。南:武強山,下有淵。滏陽自武邑入,至小范鎮北,奪滹沱故道。道光初,滏、滹同溢。有廢亭子、龍冶二河。有驛。饒陽疲,繁,難。州東北六十里。乾隆初,知縣侯珏以滹為患,濬新溝七。同治中,唐世祿復疏經流三、支渠八,並注獻之古洋河。逾年復決安平。知縣吳恩慶築堤,首郭村,訖秦王莊,滹、滋始分。今滹沱中、南二支自州入,而古唐河自蠡入,半淤。有驛。安平簡。州西北五十里。滹沱中、南二支並自深澤入。豬龍河自祁入。其支津石量石河,湮。有驛。
       定州直隸州:衝,繁,疲,難。隸清河道。明領二縣。雍正二年升。十二年,以保定祁州之深澤來隸。新樂還屬正定。東北距省治百五十里。廣百四十里,袤二百里。北極高三十八度三十二分三十秒。京師偏西一度二十一分。領縣二。中山,城內,今設鐘鼓樓。北有唐河自唐入,始為患。乾隆中,南奪小清河。嘉慶中,復北奪小清河為今瀆。南有嘉河自曲陽入。沙河自新樂入資河。同治十年南徙,錯出復入會資河,自深澤緣界。唐、沙各故道及木刀溝並涸。有永定驛。鐵路。曲陽簡。州西北六十里。西北:恆山,古北嶽。順治末,改祀於山西渾源。恆水出其北谷,合三會河。唐河納縣北馬泥河,錯入。西北:沙河自阜平入,合平陽河,左得圓覺泉諸水。長星溝出西北孔山,側城東南,合曲逆溪、靈河,自是曰孟良河。縣驛一。深澤簡。州東南九十里。雍正十二年,自祁州來隸。滹沱、滋並自無極入。滹歧為三,北為經流。滋舊納支津木道溝,涸。乾隆初,決趙八莊,尋塞。復濬官道溝,導城西瀝水東注安平。縣驛一。

本书目录

關於清史稿
卷一 本紀一 太祖
卷二 本紀二 太宗一
卷三 本紀三 太宗二
卷四 本紀四 世祖一
卷五 本紀五 世祖本紀二
卷六 本紀六 聖祖本紀一
卷七 本紀七 聖祖本紀二
卷八 本紀八 聖祖本紀三
卷九 本紀九 世宗本紀
卷十 本紀十 高宗本紀一
卷十一 本紀十一 高宗本紀二
卷十二 本紀十二 高宗本紀三
卷十三 本紀十三 高宗本紀四
卷十四 本紀十四 高宗本紀五
卷十五 本紀十五 高宗本紀六
卷十六 本紀十六 仁宗本紀
卷十七 本紀十七 宣宗本紀一
卷十八 本紀十八 宣宗本紀二
卷十九 本紀十九 宣宗本紀三
卷二十 本紀二十 文宗本紀
卷二十一 本紀二十一 穆宗本紀一
卷二十二 本紀二十二 穆宗本紀二
卷二十三 本紀二十三 德宗本紀一
卷二十四 本紀二十四 德宗本紀二
卷二十五 本紀二十五 宣統皇帝本紀
卷二十六 志第一 天文一
卷二十七 志第二 天文二
卷二十八 志第三 天文三
卷二十九 志第四 天文四
卷三十 志第五 天文五
卷三十一 志第六 天文六
卷三十二 志第七 天文七
卷三十三 志第八 天文八
卷三十四 志第九 天文九
卷三十五 志第十 天文十
卷三十六 志十一 天文十一
卷三十七 志十二 天文十二
卷三十八 志十三 天文十三
卷三十九 志十四 天文十四
卷四十 志十五 災異一
卷四十一 志十六 災異二
卷四十二 志十七 災異三
卷四十三 志十八 災異四
卷四十四 志十九 災異五
卷四十五 志二十 時憲一
卷四十六 志二十一 時憲二
卷四十七 志二十二 時憲三
卷四十八 志二十三 時憲四
卷四十九 志二十四 時憲五
卷五十 志二十五 時憲六
卷五十一 志二十六 時憲七
卷五十二 志二十七 時憲八
卷五十三 志二十八 時憲九
卷五十四 志二十九 地理一
卷五十五 志三十 地理二
卷五十六 志三十一 地理三
卷五十七 志三十二 地理四
卷五十八 志三十三 地理五
卷五十九 志三十四 地理六
卷六十 志三十五 地理七
卷六十一 志三十六 地理八
卷第六十二 志三十七 地理九
卷六十三 志三十八 地理十
卷六十四 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
卷六十五 志四十 地理十二
卷六十六 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
卷六十七 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
卷六十八 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
卷六十九 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
卷七十 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
卷七十一 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
卷七十二 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
卷七十三 志四十八 地理二十
卷七十四 志四十九 地理二十一
卷七十五 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
卷七十六 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
卷七十七 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
卷七十八 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
卷七十九 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
卷八十 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
卷八十一 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
卷八十二 志五十七 禮一
卷八十三 志五十八 禮二
卷八十四 志五十九 禮三
卷八十五 志六十 禮四
卷八十六 志六十一 禮五
卷八十七 志六十二 禮六
卷八十八 志六十三 禮七
卷八十九 志六十四 禮八
卷九十 志六十五 禮九
卷九十一 志六十六 禮十
卷九十二 志六十七 禮十一
卷九十三 志六十八 禮十二
卷九十四 志六十九 樂一
卷九十五 志七十 樂二
卷九十六 志七十一 樂三
卷九十七 志七十二 樂四
卷九十八 志七十三 樂五
卷九十九 志七十四 樂六
卷一百 志七十五 樂七
卷一百○一 志七十六 樂八
卷一百○二 志七十七 輿服一
卷一百○三 志七十八 輿服二
卷一百○四 志七十九 輿服三
卷一百○五 志八十 輿服四
卷一百○六 志八十一 選舉一
卷一百○七 志八十二 選舉二
卷一百○八 志八十三 選舉三
卷一百○九 志八十四 選舉四
卷一百一十 志八十五 選舉五
卷一百十一 志八十六 選舉六
卷一百十二 志八十七 選舉七
卷一百十三 志八十八 選舉八
卷一百十四 志八十九 職官一
卷一百十五 志九十 職官二
卷一百十六 志九十一 職官三
卷一百十七 志九十二 職官四
卷一百十八 志九十三 職官五
卷一百十九 志九十四 職官六
卷一百二十 志九十五 食貨一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