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清史稿(繁體版)
卷五十八 志三十三 地理五
作者:民國 · 趙爾巽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江蘇
       江蘇:禹貢揚及徐、豫三州之域。明為南京。清順治二年改江南省,設布政使司,置兩江總督轄江南、江西,駐江寧。又設淮揚總督,尋裁。及江寧巡撫。治蘇州。又設鳳廬安徽巡撫,尋裁。十八年,分府九: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鳳陽、淮安、揚州,直隸州四:徐、滁、和、廣德,屬安徽,江南左布政使領之。康熙元年,安徽設巡撫。三年,分江北按察使往治。五年,揚州、淮安、徐州復隸江南。六年,江南更今名,改左布政使為安徽布政使司,駐江寧。右布政使為江蘇布政使司,治蘇州。統江寧、蘇州、常州、松江、鎮江、揚州、淮安府七,徐州直隸州一。雍正二年,升太倉、邳、海、通四州為直隸州。十一年,徐州升府,邳還為州,屬之。乾隆二十五年,移安徽布政使司安慶,增設江寧布政使司,析江寧、淮安、徐、揚四府,通、海二直隸州屬之,與江蘇布政使司對治。三十二年,增海門直隸廳,屬江寧。光緒三十年,又設江淮巡撫,駐清江浦。尋復故。廣九百五十里,袤千一百三十里,積三十七萬二千五十四方里。北極高三十一度五分至三十五度十分。京師偏東五分至五度三分。宣統三年,編戶三百二十一萬三千四百八十三,口九百三十五萬六千七百五十五。領府八,直隸州三,直隸廳一,州三,廳四,縣六十。
       江寧府:衝,繁,難。隸江寧道。明,應天府。江寧布政、交涉、提學三使,江安糧儲、江南勸業、巡警、鹽法四道,江寧將軍、副都統,織造兼督龍江西新稅關駐。順治初,因明制,縣八。雍正八年,改溧陽屬鎮江。北距京師二千四百四十五里。廣二百里,袤三百里。北極高三十二度四分。京師偏東二度二十八分。領縣七。上元衝,繁,難。倚。附郭有清涼山、師子山、富貴山。北:紫金山、幕府山。東:烏龍山、聖遊山。有朱湖洞,道書三十一洞天。清江門內有小倉山。石城門內冶城山。南:大江自安徽當塗入,受秦淮河水,為草鞋夾。左與江浦分岸,得觀音山水。有燕子磯。秦淮河上承句容赤山湖水,合廬山水,逕通濟門,一入江寧,一入城。又西北流,至下關入江。新開河東北,乾隆四十五年濬,賜名便民。有市曰石埠橋。又東為黃天蕩。鎮四:淳化、靖安、土橋、石步。草鞋夾、燕子磯、栖霞街、湖熟有汛。一驛:金陵。淳化巡司。有鐵路。商埠:下關。光緒二十一年馬關條約四埠之一。江寧衝,繁,難。倚。南:聚寶山雨花台設礮台。大江西逕下關鎮。港七:銅井、烈山,北曰河口、綠新墅,又北大勝關,古新林浦也,西北曰北河,曰下關,分受秦淮河水。鎮三:江寧、秣陵、金陵。大勝、秣陵有汛。有驛。江寧、秣陵巡司二。有鐵路。句容衝,難。府東九十里。縣有句容山,以此名。北:華山。東北:銅山。東南:茅山。大江西來。港二:羅絲溝、下蜀港。赤山湖出絳巖山,秦淮水源於此,亦曰絳巖湖。匯亭水、黃堰河、蒲里溪,曰南源,與北源合於白米湖,又西入上元。鎮五:白土、常寧、東陽、下蜀、龍潭。龍潭巡司。有驛。溧水簡。府東南一百四十里。南:芝山、中山一曰獨山。東:廬山,秦淮水別源所出。石臼湖西南,逕城北流入秦淮,明故運道也,今淤。一驛:孔家。江浦衝。府西北四十里。東北:十三公山、九連山。西:龍洞山。大江西南自安徽和州入,右與江寧分岸。為口四:曰烏江,曰老西江,曰新河,曰老河。受浦子口河,東北入六合。滁水右瀆自安徽滁州入,亦曰後河,東與來安分岸,復盡入境,曰前河,右出支津至東葛鎮,又東北逕岔河集,會沙河入六合。鎮三:高望、香泉、葛城。二驛:江淮、東葛。浦口巡司一。江淮有驛丞,裁。有鐵路。六合簡。府北一百二十里。南:瓜步山。西南:晉王山。大江西南自江浦入,右與上元分岸。折東南為通江集口支津,北抵城隍湖。有沙洲圩礮台。又東划子口。滁河西自江浦入,逕皂河口,北為汊河,又南屈曲流入江。稅課局大使駐。鎮四:瓜步、長蘆、宣化、竹鎮。有堂邑驛丞,裁。瓜步巡司一。高淳簡。府東南二百四十里。東:大游山。東北:荊山。南:固城湖,又東播為胥河。西:丹陽湖,北接石臼湖。有水自蕪湖東入丹陽湖,又東南入固城湖。或云禹貢中江也。鎮三:廣通、固城、水陽。廣通巡司一。
       淮安府:衝,繁,疲,難。隸淮揚海道。順治初,因明制,州二,縣九。雍正二年,升海、邳為直隸州,贛榆、沭陽屬海,宿遷、睢寧屬邳。九年,析山陽、鹽城地置阜寧。南距省治五百里。廣三百八十里,袤二百七十里。北極高三十三度三十二分。京師偏東二度五十二分。領縣六。山陽衝,繁,疲,難。倚。漕標副將駐。北運河南流,烏沙、澗河諸水注之。東六草蕩,南白馬湖,匯洪澤湖水,與寶應錯,東北會於運河。北黃河故道。咸豐三年徙,今堰存。河所經南北岸,設同知、管河縣丞、主簿、巡檢,弁官廢置不常。咸豐十年裁。板牐鎮有鈔關巡司一。鎮二:北神、廟灣。菱陵、高堰、楊家廟有汛。驛一:淮陰。驛丞裁。阜寧繁,疲,難。府東北一百六十里。雍正九年置。東北:大海。有堰曰范公堤。射陽湖上承苔大縱湖水,匯淮水為湖,又東流,會諸水入海。運鹽河受射陽湖水,逕城南流,循范公堤入鹽城。西有黃河故道。鎮三:馬邏、北沙、蒙龍。草堰巡司一。鹽城繁,難。府東南二百四十里。東:大海。港二:新洋、鬬龍。有新興、五佑鹽場,鹽課大使駐。運鹽河自草堰口環城流,至便倉鎮入興化。苔大縱湖西南與興化錯。縣西諸水所匯。有天妃牐,牐官裁。小關、劉莊、新陽、沙溝有汛。鎮九:上岡、大岡、沙溝、岡門、新河、安豐、清溝、喻口、新興。上岡、沙溝巡司二。清河衝,繁,疲,難。淮揚道治所。江北提督、總兵駐。舊置總河,後省入總漕。自府城徙此,光緒三年裁。裏河同知及河庫道均先後裁。府西北三十五里。北:清江浦。明陳瑄開,宋沙河也。運河西北自桃源入,歧為鹽河。又東為中河口,水經謂之中瀆水,出山陽白馬湖。又東迤南至清口屈而東,逕三牐,與清江浦合,東南入山陽,是為淮南運河。南:六塘河自桃源入,東北逕劉家莊入沭陽。鹽河東北流,逕西壩,淮安分司運判駐,乾隆二十八年移海州。又東至周莊入安東。西南:洪澤湖,西有黃河故道。鎮十:王家營、洪澤、老子、西壩、漁溝、官亭、大河口、澗橋、馬頭、周橋。王家營、馬頭、河北、漁溝有汛。一驛:清口。有驛丞,裁。澗橋巡司一。安東繁,疲,難。府東北六十里。西南鹽河自清河入,貫縣境,入海州,與六塘河合。東北:一帆河自海州入,南至旗杆村。水經,淮水東左右各合一水,至淮浦入海。東北:黃河故道。淮海河務兵備道駐,咸豐十年裁。鎮三:太平、長樂、魚場口。五港、佃湖有汛。佃湖巡司一。桃源衝,繁,難。府西北一百二十里。運河自宿遷南來,逕古城驛,入清河,歧為六塘河,一曰北鹽河,東北流入沭陽。洪澤湖西南與清河錯。西北有黃河故道。鎮七:三義、河北、崔鎮、衆興、張泗沖、白洋河、赤鯉湖。崔鎮、洋河、三義有汛。二驛:桃源、古城。驛丞裁。有巡司。
       揚州府:衝,繁,疲,難。隸淮揚海道。兩淮鹽運使駐。順治初,因明制,州三,縣七。康熙十一年,海門圮於海,併通州。雍正三年,通州升直隸州,以如皋、泰興往屬。九年,析江都置甘泉。乾隆三十二年,析泰州置東臺。西南距省治二百十里。廣三百五十里,袤二百三十里。北極高三十二度二十七分。京師偏東二度五十六分。領州二,縣六。江都衝,繁,疲,難。倚。大江西自六合歷揚子入,東逕七濠口。監製同知駐。又東逕裕民洲,為夾江,歧為二。又東為三江口,東南流,與江合。三江口與天福洲對,設礮台,守備駐。裁鹽務巡道。又東逕揚子港,入泰興。運河北入,環城南,逕新河灣,分流,西入揚子。又南流至瓜洲口,有礮台。總兵駐。又東逕連城洲,分入江。鹽河導運河水東北入泰州,白塔龍兒河水注之。有榷關。鎮三:瓜洲、萬壽、宜陵。瓜洲、大橋、馬橋、沙洲有汛。廣陵驛丞裁。瓜洲、萬壽巡司二。甘泉衝,繁,疲,難。倚。雍正九年置。西北:蜀岡、甘泉山。北:邵伯湖,與高郵錯。運河合湖水南流,至壁虎橋入江都,綠洋湖、喬墅蕩分流入之。鎮三:邵伯、上官、大儀。一驛:邵伯。有汛。上官、邵伯二巡司。揚子衝,繁。府西南七十里。明為儀真。雍正二年,改「真」為「徵」。宣統元年,復曰揚子。西北有銅山、界墩山。南濱大江。西自六合入,有里世洲、沙漫洲二水自林家橋、王家壩北來注之。又西分流至泗源溝入江。稅課大使駐。新河出月塘集,西南流,亦入江。一鎮:新城。有水驛驛丞。清江芒稻河牐官,裁。青山、舊港、黃泥港有汛。舊江口巡司一。高郵州衝,繁。府北一百二十里。西南:神居山。運河北逕稅務橋,鹽河西流注之。又逕車邏壩,南澄子河注之,南匯為綠洋湖。馬霓河東南流,入於清水潭,受運河北洩諸水,東積為草蕩,三陽河南來注之。高郵湖西北,一曰甓社湖,北接界首湖,南赤岸湖,與甘泉錯。水高、永南有汛。二驛:界首、孟城。界首、時保巡司二。興化疲,難。府東北一百六十五里。東:大海,有堤。鹽河并堤流,西受界河、海溝、橫涇諸水,東出為大團河、八竈、七竈河,東北會鬬龍港,入於海。有劉莊、草堰、丁溪三場,鹽課大使駐。北有吳公湖、苔大蹤湖,與鹽城、寶應錯。石石達、白駒三牐,有牐官。鎮三:安豐、陵亭、芙蓉。安豐巡司一。寶應衝,繁。府北二百四十里。運河北自山陽入,逕八口鋪,東溢為瓦溝溪。又南流,逕汜水鎮,至界首,有界首湖,入高郵。其西寶應湖,匯淮流下瀦之水。苔大蹤湖東北,周二百里,分支入運河。衡陽有汛。一驛:安平,有驛丞,裁。衡陽、槐樓巡司二。泰州繁,疲,難。府東一百二十里。鹽河西自江都入,夾城東流,一曰裏下河,有溱潼水注之。至白米鎮,左通串場河,右出支津,入泰興。又東逕海安鎮,左歧為界河,東南入如皋。鹽河東北自東臺入,西南流,逕淤溪達鰍魚港,又西南與之合。有泰壩,泰州分司運判駐。鮑湖東北。鎮四:海安、安鄉、斗門、樊汊。海安、曲塘有汛。海安、安鄉巡司二。東臺繁,疲。府東二百四十里。乾隆三十二年置。東:大海,有堤。鹽場七:東臺、何垛、梁垛,安豐、富安、角斜、拼茶。鹽課大使駐。又小海場大使,裁。裏下河自泰州環城北流,又東溢為支河入海。鹽河出縣西海道牐,西南流,錯出復入,至淤溪入泰州。水利同知駐東臺場。草堰四牐有牐官。一鎮:西溪。巡司裁。王家港有汛。
       徐州府:要,衝,繁,難。隸淮徐道。徐州鎮總兵駐。順治初為直隸州。領蕭、碭山、豐、沛。雍正十一年,升府。置銅山縣。又以降直隸邳州來隸,及所領宿遷、睢寧。東南距省治七百三十里。廣三百二十里,袤一百八十里。北極高三十四度五分。京師偏東五十八分。領州一,縣七。銅山衝,繁,難。倚。雍正十一年置。東北有銅山,故名。微山湖,東北出為荊山河,即引河,一曰徐州河,承湖水至卞塘入邳州,與運河合。資河一曰奎河,東南流入蕭縣。黃河故道西北。一鎮:卞塘。鄭集三堡有汛。利國、東岸二驛,驛丞裁。雙溝、利國巡司二。簡,難。府西五十里。南:丁公山。西:岱山。西北為岱山湖。又東南有龍山河。資河自銅山入,東南逕軸山西,左出支津入靈壁,正渠入宿州。其西望川湖,逕大海子東,亦入宿。鎮二:白土、永安。一驛:桃山。張山店巡司一。碭山衝,繁,疲,難。府西北一百六十里。東北:芒碭山。利民溝一曰小神湖,東南流,屈而西,入永城。西沙河,西南逕鼎新集,入河南夏邑。城北為黃河故道。周家寨、蟠龍集有汛。簡。府西北一百五十里。東南:華山。新開河北流逕章固鎮,又北入魚台。舊濬以導黃河,今堤存。豐水一曰泡河,班志泡水也,入泗,湮。一鎮:吳康。衝。府西北一百二十里。西:七山。有棲山圩,乾隆四十六年河決,縣沒,徙此。四十七年建城。咸豐元年河決,城復沒,遷夏鎮。十一年仍還舊治。東:微山湖。西有聶莊鋪小河口。運河自滕入,屈曲流入湖。泗水自山東魚臺入,亦曰南清河,受金溝水,為金溝渡,東合三河口水,自此入運。有彭口、楊莊二牐。牐官裁。夏鎮、棲山圩有汛。夏陽巡司一。邳州衝,難。府東北一百五十里。舊治下邳。康熙二十八年遷治艾山南。七年河決,移今治。雍正三年升直隸州。十一年來屬。南:葛嶧山,即距山。北:艾山、石埠山。西北:黃石山。運河自嶧錯入,逕泇口,岔河東北注之。至徐塘口合徐川河水,又南合沂水,入宿遷。武河,古武水,一曰治水,左通沂河,右入武原水,復出數支津,與燕子、柴溝等並入運。武原水即泇河,自蘭山入,東會沂水,達宿遷之黃墩湖,入黃河。城南有黃河故道。鎮三:直河、新安、泇口。姚灣、泇口有汛。舊城巡司一。宿遷衝,繁,難。府東一百里。北:山司峿山、馬陵山。東:五華峰。南:斗山。運河自邳州入,南合六塘河水,入桃源。西北:駱馬湖,匯沂河、山澗諸水為巨浸。北:沭河自郯城入,南得桃花澗水,再錯沭陽,折東北,逕燕集圩仍入之。西南:故黃河,有堤。鎮三:白洋河、小河口、邵店。順河、山司峿有汛。二驛:鍾吾、山司峿。鍾吾有驛丞,裁。山司峿巡司一。睢寧簡。府東南一百二十里。有池山、官山。西:九頂山。西南:峰山、荊山、英公山。東南:池山。白塘河出小李集,東南流,合沈家河,即今涸沙河,東入宿遷。又潼水,水經注所謂潼陂水入睢者,湮。鎮二:高紹、辛安。
       通州直隸州:繁,難。隸常鎮通海道。順治初,因明制,屬揚州府。縣一,海門。康熙十一年,縣省。雍正二年,升直隸州,割揚州府之如皋、泰興來屬。西距省治五百三十里。廣三百里,袤百三十里。北極高三十二度三分。京師偏東四度十一分。領縣二。東:軍山、劍山。西:黃泥山、馬鞍山,五峰並峙。東北:天竺山。南:狼山,設礮台。狼山鎮總兵駐。東北:大海,產鹽,置場五:呂四、餘東、餘西、金沙、石港,鹽課大使駐。又馬塘、餘中二場,乾隆元年裁。西亭場,三十三年裁。通州分司運判駐石港,稅課大使亦駐。南:大江西自如皋入,東行達老洪港,會於海。鹽河自如皋西入江,東分流,循城而南,又東入於海。鎮二:狼山、石港。石港、金沙、餘東、呂四有汛。狼山巡司裁。呂東巡司一。如皋繁,難。州西北一百二十里。東,瀕海。鹽場二:豐利、掘港。鹽課大使駐。大江西自靖江入,又東入通州,北通運鹽河。河西北自泰州入,循城南,分為二。一南流入江。一東逕丁堰,又分流,至岔河,為鹽場諸水。又南流,逕白蒲鎮入通州。鎮四:丁堰、掘港、豐利、白蒲。馬塘、豐利有汛。主簿駐掘港。西場、石莊巡司二。泰興疲,難。州西二百四十里。大江西北自江都入,右與丹徒分岸,為廟港。納李薛河,又南與丹陽分岸,東至界港。界河自靖江緣界而西入之,又東入靖江,分支為老龍河,至黃橋,折南注界河。黃橋有汛。口岸、黃橋、印莊,巡司三。
       海州直隸州:繁,難。隸淮揚海道。順治初,因明制,屬淮安府。縣一。雍正二年升直隸州,又割淮安府之沭陽來屬。西南距省治八百二十里。廣百七十五里,袤百九十里。北極高三十四度二十三分。京師偏東二度五十六分。領縣二。東北:雲台山,瀕海。東:高公島。西:金墅汛,設礮台。北:鴨島、竹島。東北:鷹遊山。鹽場三:中正、臨興、板浦。鹽課大使駐。又白駒、莞瀆二場,乾隆元年裁。海州分司運判駐板浦,有太平局、中富局、大義疃、富民疃、中興疃鹽垣。鹽河自安東入,逕新安鎮,合南北六塘河入海,其東支津與海通。西南:青伊湖、碩頃湖,北播為薔薇河。南有一帆河,受鹽河水入安東。鎮五:板浦、高橋、莞瀆、石湫、新壩。板浦、房山、吳家集有汛。高橋、惠澤巡司二。贛榆難。州北八十里。北:吳山。西:徐山、界山。東:蘭山。南:泊船山、武強山。東,瀕海,自山東日照入,有秦山望海墩,設礮台。大沙河自郯城、青口河自莒,南流入海。興莊河水出西北吳山中。鎮四:臨洪、青口、荻水口、中岡站。青口巡司一。乾隆十六年,省荻水司改。沭陽難。州西南一百二十里。西北:張倉山。東北:韓山、萬山。沭河,古漣水,自宿遷入,東流為新挑河。後河循城東北入青伊湖,又南與沙礓河合,逕陽溝,六塘水注之,達於海。鎮六:湯溝、侯鎮、華沖、高流、陰平、劉莊。吳家集有汛。縣丞駐高流。
       海門直隸廳:衝,繁。隸常鎮通海道。舊本沙洲。乾隆初,設沙務同知。三十三年,割通州之安慶、南安十九沙,崇明之半洋、富民十一沙,及天南沙,置廳。移蘇州府海防同知來治。西距省治五百七十里。廣一百四十里,袤三十七里。北極高三十一度五十五分。京師偏東四度四十五分。東南,瀕海。西,大江,西南自通州入,右與昭文分岸。又東錯崇明,折東北,由界洪復入,東南至蓼角嘴入海。白茆口為江海潮所會。界河承海水西流,環治而南,入於江。
       蘇州府:最要。衝,繁,疲,難。分巡蘇州道治所。江蘇布政、提學、提法三使,巡警、勸業二道,織造兼督滸墅榷關駐。雍正八年,按察使自江寧移此。宣統二年改提法使。順治初,因明制,州一,縣七。雍正二年,升太倉為直隸州,割崇明、嘉定屬之。又析長洲置元和,崑山置新陽,常熟置昭文,吳江置震澤。乾隆元年,又設太湖廳。光緒三十年,設靖湖廳,隸府。北距京師二千七百里。廣二百里,袤二百四十里。北極高三十一度二十三分。京師偏東四度一分。領廳二,縣九。太湖廳府西南九十八里。乾隆元年置,移吳江同里撫民同知來駐,治洞庭東山。東山一曰胥母山,有莫釐峰。太湖環廳治,積三萬六千頃。天目山水西南自浙之臨安、餘杭合苕、霅溪水,至大錢口;其西合宣、歙諸山水,逕長興箬溪,至小梅口,與宜興、荊溪諸縣水,西北匯為湖。又東北,播為吳淞江。又東為澱山湖,達黃浦入於海。甪頭、下揚灣村巡司二。靖湖廳簡。光緒三十年置,設撫民通判,治洞庭西山。有縹緲峰。衝,繁,疲,難。倚。南:橫山。西:皋峰、姑蘇靈巖山。東南:香山。西南有天平、楞伽、靈巖、穹窿、鄧尉諸山。西北:運河自浙江秀水歷吳江、元和入,受太湖水,自胥口東逕木瀆,與光福塘、箭涇諸水會,又逕跨塘至胥門,越來溪注之。北出為橫塘,與縣南鮎魚口水並入運河。商埠,城南青陽場,馬關條約四埠之一。鎮三:橫塘、橫涇、木瀆。縣丞駐木瀆。光福巡司一。乾隆十一年,省木瀆司改。長洲衝,繁,疲,難。倚。西:高景山。西北:卑猶山。西:運河自吳入,有寒山汛。西北逕射瀆,會金墅港水,又西北入無錫。射瀆水東出為長蕩,滸墅、烏角、白鶴諸溪並與運河合。婁江支津自元和緣界入,東北,左溢為尚澤蕩,右陽城、西湖,北後湖,逕南蕩,逕陸港折東入新陽。滸墅有榷關。鎮三:陸墓、蠡口、望亭。滸墅、黃埭有汛。吳塔巡司一。有鐵路。元和衝,繁,疲,難。倚。雍正二年置。東北:維亭山。西有虎丘。唐白居易鑿渠南達運河,今謂之山塘。東南:江寧山。吳淞江自吳江北迤東入新陽。運河亦自其縣入。其南:澄湖,溢為蕭澱湖,又東南為長白諸蕩。尹山湖,縣東南。其北:獨墅湖,有黃天蕩。又陽城湖東北西湖跨長洲。中湖、東湖俱與新陽錯。鎮二:甪直、維亭。沙河、周莊、章練塘有汛。二驛:姑蘇、望亭。縣丞二,駐甪直、章練塘。周莊巡司一。有鐵路。崑山疲,難。府東七十里。吳淞江東逕三江口,屈曲流入青浦。南有澱山湖,北溢為棋盤蕩、陳墓蕩,又北白蓮湖,歧為商羊潭、楊氏田湖,逕直港與吳淞合。致和塘水自元和環城流,東會新洋江入太倉。鎮三:安亭、泗橋、蓬閬。石浦巡司一。有鐵路。新陽疲,難。府東七十里。雍正二年置。西北;崑山、綽墩山。吳淞江自元和東入,復錯出。新洋江一曰新陽江,納吳淞水,北入致和塘。有傀儡湖、鰻鯉湖、巴城湖、雉城湖。巴城、雉城今湮。一鎮:兵墟。大王廟有汛。巴城巡司一。有鐵路。常熟繁,疲,難。府北九十里。蘇松糧儲道駐。乾隆三十二年移省。北:大江。福山與隔江狼山對,設礮台,總兵駐。西北:崇德山、河陽山。西南:宛山。北:大江自江陰入,左與通州分岸,有捍海塘。元和塘水即運河,自長洲入,北逕福山塘。又黃泗浦水西北流,並入江。東北:大海。有塘。東南:崑承湖,一名隱湖,與尚湖相對,亦曰八字湖。鎮二:慶安、福山。鹿苑、唐市有汛。黃泗浦巡司一。昭文繁,難。府北九十里。雍正二年,析常熟東境置。東北:大江自常熟入,又東入太倉。其港口以許浦、白茆為大。白茆受吳中諸水。許浦北海舶出入長江道,此為深水。鍼路、白茆、許浦,及茜涇、下張七鴉,宋為崑山、常熟五大浦。自白茆岳廟起,北至周涇口入江,長二千九百丈,亦名里睦塘。鎮二:梅李、許浦。薛家沙、支塘、徐六涇有汛。白茆巡司一。吳江衝,繁,難。府南四十里。北:吳淞江,鮎魚口水北流入之。運河二源,一南塘河,一官塘河,東匯為諸蕩,與汾湖合。龐山湖東受太湖水,溢為九里湖,又東同里湖,其南為葉澤湖,有元鶴、韓郎蕩。鶯脰湖,縣南。鎮三:簡邨、八赤、盛澤。同里有汛。一驛:松陵。縣丞駐盛澤。汾湖、同里巡司二。震澤繁,難。府南四十里。雍正二年置。東臨運河,自吳江入,至平望鎮,西塘河來會。西臨太湖,合諸港漾水注唐家湖,東入吳江。橫塘西導烏程諸水,歧為三,東與鶯脰湖會。橫塘之西曰震澤塘,東曰梅堰塘,為孔道。鎮二:平望、嚴幕。震澤有汛。平望、震澤巡司二。
       松江府:要,繁,疲,難。隸蘇松太道。江南提督駐。順治初,因明制,縣三。十二年,析華亭置婁縣。雍正二年,又析華亭置奉賢,析上海置南匯,析青浦置福泉,改金山衞為縣。乾隆八年,福泉省。嘉慶十年,又析上海南匯地設川沙廳,隸府。西北距省治一百六十里。廣一百六十里,袤一百四十里。北極高三十一度。京師偏東四度二十七分。領廳一,縣七。川沙廳繁,疲,難。府東南二百四十里。故明川沙堡。乾隆二十四年,改董漕同知為川沙海防同知。嘉慶十年,析置為撫民同知。東:大海。有捍海塘三,曰外圩塘、欽公塘、東護塘。夾護塘河二。鹽河逕界濱入寶山。其左禦寇河,椿樹浦水引黃浦東入,與鹽河合。三尖嘴、海中、曹家路有汛。華亭繁,疲,難。倚。東南有柘山、金山。海中有捍海塘。松江上承太湖,東逕笠澤,與東江、婁江而三。今婁江塞,而東江合松江出海,祗一江耳。黃浦江為吳淞支津,首受泖、澱諸水,屈曲流,大洋涇水會之。春申塘水東引黃浦支流,合千步涇,會於北俞塘。又分流逕顓橋入黃浦。柘林營東南,水利通判駐。有鹽場曰袁浦,大使駐。鎮五:亭林、葉謝、曹涇、柘林、沙岡。柘林、亭林、張澤有汛。都司駐柘林,縣丞駐曹涇。亭林巡司一。有鐵路。疲,難。倚。順治十二年置。西北有橫雲山、機山、天馬山。南:泖湖,源出華亭谷,與青浦金山錯,古三泖也。斜塘上承泖湖,自青浦入,東歧,合古浦塘及支津,貫城至華亭界,為南俞塘。其北出者為通波塘。斜塘東南合秀州塘、大蒸塘,入金山,為黃浦,又東入上海。有橫浦鹽場,大使駐。一鎮:楓涇。天馬鎮、泗涇、楓涇有汛。縣丞駐白龍潭。小徵巡司一。有鐵路。奉賢疲,難。府東九十里。明於華亭置青村所守禦、千戶,隸金山衞。雍正二年析置。南,瀕海,有塘。有青村鹽場,大使駐。青村港,縣西,有汛。南橋塘水上游望河涇,自華亭引黃浦水東入姚涇,又東會蕭塘,為南橋塘,左得金匯塘,上承南匯界河水,又東為青村港。西有龍泉港,亦受望河涇,錯出復入,逕阮港鎮,折東抵柘林營而止。鎮三:陶宅、南橋、四團。縣丞駐四團。南橋巡司一。金山疲,難。府南七十二里。雍正二年置。故明金山衞,屬華亭。初治衞城,尋徙洙涇鎮。東南:秦山、查山。海中有金山,縣以此名。今隸華亭。東北:泖港,橫潦涇西流入之,匯平湖諸水,曰三秀塘。納秀州塘,逕城南,東達掘撻涇,南匯諸水合泖港入黃浦。南有鹽河,循衞城西溢為黃姑塘,歧為裏界河、黃浦界河,並北流而合,至大泖港與橫潦涇會,又北為黃浦。折東與婁分岸,入華亭。有浦東鹽場,大使駐。典史駐衞城。一鎮:洙涇。張堰巡司一。洙涇、張堰、呂港有汛。上海衝,繁,疲,難。府東北九十里。蘇松太道駐。黃浦江自華亭入,夾城流,東北至虹口。吳淞江西北來與之合,又東北入於海。吳淞江自嘉定入,納盤龍浦水、橫瀝水,逕新涇,又東為古滬瀆,逕新閘北、泥城橋、老閘會黃浦江。西堧歐、美各國互市租界,道光二十三年英約五口通商之一。吳淞岸東北四十五里,光緒二十四年開為商埠,海舶殷輳,利盡東南。租界有會審公堂,理華、洋獄訟。有海關,蘇松太道監督。又南洋軍械製造局,西南。鎮四:吳淞、烏涇、吳會、閔行。塘橋、引翔港、閔行有汛。黃浦、吳淞巡司二。有鐵路。南匯繁,疲,難。府東一百二十里。雍正二年置。故明南匯守禦所。東:大海。捍海塘二:內東護塘;外外護塘,即欽公塘。西黃浦江自華亭入,逕閘港,折北,左與上海分岸。縣西縱河曰鶴坡塘,在新陽鎮。會南七竈諸港水,至分水墩,是為港閘。西會金匯塘,入奉賢。縣號窮海,獨饒鹽。東護塘內有運鹽河,南自奉賢入。一鎮:下沙。置鹽場三,鹽課大使駐。周浦有汛。縣丞駐泥城。三林莊巡司一。青浦繁,疲,難。府西北五十里。東:竹斡山、佘山。東南:鳳凰山、薛山。北:福泉山。西:盧山、辰山。北:吳淞江。澱山湖西受太湖水,播為諸蕩,南與泖湖合。北會朱家港水入於江。有趙屯浦、大盈浦、顧會浦、盤龍浦,俱分受吳淞水,入黃浦。鎮六:泗涇、金澤、朱家角、趙屯、七寶、白鶴江。北竹斡山、小徵有汛。縣丞駐七寶。澱山、新涇巡司二。
       太倉直隸州:繁,疲,難。隸蘇松太道。順治初,因明制,屬蘇州府,縣一。雍正二年,升直隸州,析州置鎮洋縣,又割蘇州府之嘉定屬之,析其地置寶山,同隸州。西南距省治一百二十里。廣一百五十里,袤一百四十里。北極高三十一度二十九分。京師偏東四度二十五分。領縣四。北有穿山。東北:大海,有塘。七鴉口設礮台。一鎮:雙鳳。璜涇有汛。州同駐劉河鎮。七浦巡司一。昔太倉之水八百五十。南路之水,婁江獨任之。北路之水,七浦、楊林分任之。故七浦以輔婁江,楊林又以輔七浦。楊林南有湖川塘。湖川南朱涇,為古婁江北道。又貫南北者,有鹽鐵塘,南出吳淞入海。北道白茆達江。雍正中,發帑疏濬兩江,兼治白茆,以補三江之缺。鎮洋繁。倚。雍正二年置。東:大海。縣東劉河口,一曰婁河口,有汛。婁江入海處。禹貢中江也。「劉」即「婁」,聲近字。上承致河塘,自新陽入,為太倉塘。自城南南馬頭東合新塘港,又東入海。新塘港即舊湖川塘,逕小塘子入劉河。南:鹽鐵塘水環城流,西北與七浦塘合。有牐官,裁。茜涇河西抵漕塘河,東逕花雙入海。茜涇城,乾隆三年築。鎮二:沙頭、茜涇。甘草巡司一。崇明衝,繁。州東北五十七里。東:金鼇山、茶山。東北:海中設汛。海環縣治,港沙綺錯。有望海臺,當沙港南,與崇寶沙對,設礮台,總兵駐。施翹河水西南夾城流,又東與十滧口合,入於海。東:鹽灘,有場,巡鹽大使駐。雍正八年,於縣設太通巡道。乾隆五年移通州,六年裁。鎮三:新鎮、豹貔、楊家河。上沙、中沙、外沙、下沙有汛。縣丞駐五滧。大安有廢巡司。崇海巡司一。嘉定疲,難。州南三十六里。初屬蘇州府。雍正二年來隸。東南:鶴槎山。吳淞江東入,緣界流,北為鹽鐵塘水,入鎮洋。縣北劉河,古婁江也。橫瀝水北流逕縣城,又東與之合。練祁塘水承吳淞西來,環城流,逕羅店,入寶山。鎮三:外岡、安亭、南翔。縣丞駐南翔,有汛。諸翟巡司一。有鐵路。寶山繁,疲,難。州東九十里。雍正二年置。故嘉定縣吳淞所,明寶山廳。東南有寶山故城。山北設汛。東瀕大海,有塘。南為吳淞口,黃浦江入海處,設礮台,控扼東南,為軍港要塞。崇寶沙,海中,與崇明對。蘊藻濱水自嘉定逕陳行鎮,界涇水西北逕羅店,合練祁塘水會之。歧為二,東至胡巷口,南至虹口,並入黃浦。又北泗塘水引蘊藻濱水南迤東環城流,西有綵綯港。鎮四:高橋、江灣、大場、羅店。舊礮台、胡巷口、楊行、江灣、月浦有汛。縣丞駐高橋。有鐵路。
       常州府:衝,繁,疲,難。隸常鎮通海道。順治初,因明制,縣五。雍正二年,總督查弼納以蘇、松、常賦重事繁,疏請太倉等十三州縣各析為二,析武進置陽湖,無錫置金匱,宜興置荊溪。東南距省治二百八十里。廣一百六十里,袤一百八十里。北極高三十一度五十二分。京師偏東三度二十四分。領縣八。武進衝,繁,疲,難。倚。府西偏。西北:黃山、固山。毘陵江西北自丹陽入,東南至桃花港入江陰。運河循城流,逕奔牛鎮入丹陽。滆湖北受運河,西受壇、溧、洮湖諸水,匯為湖,又西溢為大圩蕩,南與湖塘河會,入宜興。鎮三:奔牛、青城、阜通。西埠、孟河、魏村有汛。一驛:毘陵。奔牛、孟河巡司二。有鐵路。陽湖繁,難。倚。府東偏。雍正二年置。以縣東陽湖名。東:芳茂山。東北:舜山。南:太湖,有馬蹟山,舊置寨,有汛。運河自無錫逕丁堰、戚墅堰,北商河水合舜河水東西分流入之。戚墅港合宋建湖,至白蕩歧為三,一東入無錫達閭江,一黃堰河達百蹟,一薛堰河達下埠,並入太湖。其武進支津曰宜荊漕河,一曰西蠡河,西南流,會滆湖水,並湖行入宜興。一鎮:橫林。馬蹟巡司一。有鐵路。無錫衝,繁。府東南九十里。北:九龍山。西:舜山、錫山。其東惠山,有泉。太湖,西南。又東溢為五里湖,南出為長廣溪,西逕吳塘門,仍入太湖。運河東南自長洲入,夾城流,東納漕河,即白塘圩,支津出江陰,首受大江,北流,逕高橋,與之合。鎮一:潘葑。一驛:錫山。清寧有汛。高橋巡司一。有鐵路。金匱繁,難。府東九十里。雍正二年置。以城內金匱山名。東北有斗山、膠山。北:橫山。南:夾山、前山。運河東南自長洲入,常昭漕河首受太湖,東緣長洲界,左與無錫分岸,環城入之。又分流,南北入常熟、江陰。又自東亭屈而西為百瀆港,東流會於鵝真蕩,與長洲錯。一鎮:望亭。黃埠墩有汛。巡司一。有鐵路。江陰繁,疲,難。府東七十里。江蘇學政駐,光緒三十一年裁。北:君山。東北:綺山、定山、黃山。東:馬鞍山。隔江與天生港對,有礮台。北:大江西自武進入,漕河首受江水,逕四河口入無錫。應天河分漕河水,屈曲流,逕華墅東南,為南長河。橫河,城東至泗港北入江。有青草、壽星諸沙。鎮三:楊舍、夏港、申浦。沙洲、楊舍有汛。顧山巡司一。宜興疲,難。府南一百二十里。西北:有20676山、東北:羊山、金鵝、羅科山。西:大坯山。北:滆湖,與武進、陽湖錯,受長蕩湖水。其支津湖塘河自武進入,歧為二,至吳瀆口入於太湖。縣東有東氿、西氿,金壇、溧陽諸水會之。漕河北與二氿合,匯為羊山諸蕩。又東北為橫蕩,逕百瀆港入太湖。一鎮:楊港。和橋有汛,縣丞駐。鍾溪、下邾巡司二。荊溪疲,難。府南百二十一里。雍正二年置。南:荊溪,縣以此名。南:白雲、茗嶺、君山、啄木嶺。西:芙蓉山、國山。三國吳天璽元年封禪為中嶽,有摩崖,右羣峰相繆不一名。東:銅官山。西南:章山。東南:茶山、蘭山。瀕太湖東西二氿,與宜興錯。楊港河、文定港水分流入之。其南沙河自溧陽戴步流並瀦焉。東南:蜀山河,合川步水,東歧為施塘,並注之。又東至大浦口,其南蓮花蕩自湖汊匯諸山水,至烏溪口,並入太湖。徐舍有汛。湖汊、張渚巡司二。靖江難。府東一百五十里。東北:孤山。南濱大江,西自泰興入,東:張黃港。右與江陰分岸,又東逕縣南入如皋。港口八。迤東歧為界河,折南至張黃港復合。港南紫氣河,漩洑深洪,海舶入江處。界河自港北環縣流,西達界港入於江。西有團河。鎮三:陳阜、生祠、新豐市。新港巡司一。
       鎮江府:最要,衝,繁,疲,難。常鎮通海道治所。長江水師提督、京口副都統駐。順治初設鎮海將軍,乾隆二十八年裁。順治初,因明制,縣三。雍正八年,以江寧府之溧陽來屬。光緒三十年,又設太平廳,隸府。東南距省治三百七十里。廣二百十里,袤一百三十六里。北極高三十二度十二分。京師偏東二度五十七分。領廳一,縣四。太平廳簡。府東七十里。光緒三十年置,設撫民同知,治太平洲,江中。丹徒衝,繁,疲,難。倚。西北:金山,臨江,有中泠泉。北:北固山。焦山,江中,南北與象山、連城洲對,又東圌山、五峰山,隔江與高橋對,皆設礮台。大江,城北逕孩溪,復南繞圌山,分支為大小夾江,有寶晉、天福、補沙諸洲。運河南自丹陽入,逕雩山西、洪山東,折西環城北流,所謂南運河。糧艘渡江入伊婁河,至邗溝,為北運河,並入於江。橫越牐有牐官。西:高資河,東西與新開河合。河為乾隆四十五年巡撫吳壇濬,出排灣西經高資入句容。商埠,縣北二里,外國互市租界,咸豐十年英法條約長江三口之一。有新關,常鎮道監督。鎮五:丹徒、高資、諫壁、大港、新豐。朱家圩有汛。二驛:京口、炭渚。京口有驛丞,裁。高資、安港、丹徒巡司三。有鐵路。丹陽繁,疲,難。府東南七十里。東北有九齡山。大江北自丹徒播為夾江,逕姚家橋入,東與江合。運河東南逕七里橋,漕河會之。又西南播為香草河。簡瀆河環城流,入於江。包港東北導運河水與夾江合。北有練湖。鎮二:呂城、延陵。一驛:雲陽。呂城、包港巡司二。有鐵路。金壇疲,難。府南一百六十里。西:茅山,一曰三茅峯。南:長蕩湖,與溧陽錯,古洮湖也。漕河環城為濠,南會於白龍蕩,又南受湖水入溧陽。薛步水出薛步鎮,東流分為二,一入漕河,一南與漕河遇,入於湖。東有錢資蕩。湖溪巡司一,裁。溧陽繁,疲。府南二百四十里。雍正八年來隸。西:曹姥山、鐵冶山一曰鐵峴。北:涪山,峙洮湖中,湖與金壇錯。三塔蕩西南溢為昇平蕩。前馬蕩水出溧水廬山,合高淳諸水,東逕為蕩入中河,東南流與漕河合,古中江也。五代楊行密築五堰,江自是不復東,禹蹟中湮矣。鎮三:舉善、甓橋、廣道。

本书目录

關於清史稿
卷一 本紀一 太祖
卷二 本紀二 太宗一
卷三 本紀三 太宗二
卷四 本紀四 世祖一
卷五 本紀五 世祖本紀二
卷六 本紀六 聖祖本紀一
卷七 本紀七 聖祖本紀二
卷八 本紀八 聖祖本紀三
卷九 本紀九 世宗本紀
卷十 本紀十 高宗本紀一
卷十一 本紀十一 高宗本紀二
卷十二 本紀十二 高宗本紀三
卷十三 本紀十三 高宗本紀四
卷十四 本紀十四 高宗本紀五
卷十五 本紀十五 高宗本紀六
卷十六 本紀十六 仁宗本紀
卷十七 本紀十七 宣宗本紀一
卷十八 本紀十八 宣宗本紀二
卷十九 本紀十九 宣宗本紀三
卷二十 本紀二十 文宗本紀
卷二十一 本紀二十一 穆宗本紀一
卷二十二 本紀二十二 穆宗本紀二
卷二十三 本紀二十三 德宗本紀一
卷二十四 本紀二十四 德宗本紀二
卷二十五 本紀二十五 宣統皇帝本紀
卷二十六 志第一 天文一
卷二十七 志第二 天文二
卷二十八 志第三 天文三
卷二十九 志第四 天文四
卷三十 志第五 天文五
卷三十一 志第六 天文六
卷三十二 志第七 天文七
卷三十三 志第八 天文八
卷三十四 志第九 天文九
卷三十五 志第十 天文十
卷三十六 志十一 天文十一
卷三十七 志十二 天文十二
卷三十八 志十三 天文十三
卷三十九 志十四 天文十四
卷四十 志十五 災異一
卷四十一 志十六 災異二
卷四十二 志十七 災異三
卷四十三 志十八 災異四
卷四十四 志十九 災異五
卷四十五 志二十 時憲一
卷四十六 志二十一 時憲二
卷四十七 志二十二 時憲三
卷四十八 志二十三 時憲四
卷四十九 志二十四 時憲五
卷五十 志二十五 時憲六
卷五十一 志二十六 時憲七
卷五十二 志二十七 時憲八
卷五十三 志二十八 時憲九
卷五十四 志二十九 地理一
卷五十五 志三十 地理二
卷五十六 志三十一 地理三
卷五十七 志三十二 地理四
卷五十八 志三十三 地理五
卷五十九 志三十四 地理六
卷六十 志三十五 地理七
卷六十一 志三十六 地理八
卷第六十二 志三十七 地理九
卷六十三 志三十八 地理十
卷六十四 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
卷六十五 志四十 地理十二
卷六十六 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
卷六十七 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
卷六十八 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
卷六十九 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
卷七十 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
卷七十一 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
卷七十二 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
卷七十三 志四十八 地理二十
卷七十四 志四十九 地理二十一
卷七十五 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
卷七十六 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
卷七十七 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
卷七十八 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
卷七十九 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
卷八十 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
卷八十一 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
卷八十二 志五十七 禮一
卷八十三 志五十八 禮二
卷八十四 志五十九 禮三
卷八十五 志六十 禮四
卷八十六 志六十一 禮五
卷八十七 志六十二 禮六
卷八十八 志六十三 禮七
卷八十九 志六十四 禮八
卷九十 志六十五 禮九
卷九十一 志六十六 禮十
卷九十二 志六十七 禮十一
卷九十三 志六十八 禮十二
卷九十四 志六十九 樂一
卷九十五 志七十 樂二
卷九十六 志七十一 樂三
卷九十七 志七十二 樂四
卷九十八 志七十三 樂五
卷九十九 志七十四 樂六
卷一百 志七十五 樂七
卷一百○一 志七十六 樂八
卷一百○二 志七十七 輿服一
卷一百○三 志七十八 輿服二
卷一百○四 志七十九 輿服三
卷一百○五 志八十 輿服四
卷一百○六 志八十一 選舉一
卷一百○七 志八十二 選舉二
卷一百○八 志八十三 選舉三
卷一百○九 志八十四 選舉四
卷一百一十 志八十五 選舉五
卷一百十一 志八十六 選舉六
卷一百十二 志八十七 選舉七
卷一百十三 志八十八 選舉八
卷一百十四 志八十九 職官一
卷一百十五 志九十 職官二
卷一百十六 志九十一 職官三
卷一百十七 志九十二 職官四
卷一百十八 志九十三 職官五
卷一百十九 志九十四 職官六
卷一百二十 志九十五 食貨一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