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清史稿(繁體版)
卷六十三 志三十八 地理十
作者:民國 · 趙爾巽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陝西
       陝西省:禹貢雍、梁二州之域。明置陝西等處左、右承宣布政使司,并治西安。清初因之,置巡撫,治西安,并置總督,兼轄四川,尋改轄山陝。雍正九年,專轄陝甘,治西安。十三年,復轄四川。乾隆十三年,罷兼轄。十九年,兼甘肅巡撫事。二十四年,改陝甘總督。二十九年,移駐甘肅蘭州,遂為定制。康熙二年,析臨洮、鞏昌、平涼、慶陽四府置甘肅省,移右布政使治之。雍正三年,升西安府之商、同、華、耀、乾、邠六州,延安府之鄜、綏德、葭三州,為直隸州。九年,改榆林衞為府。十三年,同州升府,華仍降州隸焉,耀并降州還舊隸。乾隆元年,葭仍降州隸榆林。四十八年,升興安州為府。東界河南閿鄉;三百五里。西界甘肅清水;六百三十里。南界四川太平;一千三十里。北界邊牆。一千三百九十六里。廣九百三十五里,袤二千四百二十六里。宣統三年,編戶一百六十萬一千四百四十四,口八百五萬四千四百七。領府七,直隸州五,廳七,州五,縣七十三。
       西安府:衝,繁,疲,難。巡撫,布政、提學、提法三司,鹽法、巡警、勸業三道,提督,將軍,副都統駐。明,領州六,縣三十一。雍正三年,升商、同、華、耀、乾、邠為直隸州,割縣十七他屬。十三年,耀及同官還舊屬,白水改隸同州。乾隆四十七年,置孝義廳。嘉慶五年,置寧陝廳。東北距京師二千六百五十里。廣三百五里,袤四百三十八里。北極高三十四度十六分。京師偏西七度三十二分。領廳二,州一,縣十五。長安衝,繁,疲,難。倚。府西偏。西北:龍首山。西南:清華、圭峰。南:終南山,橫亙長安、咸寧、鄠、盩厔四縣境。渭水自西逕縣北,東入咸寧。西南:潏水,歧為二:一,西南合鎬水為東交河,灃水東北流來會,又北經咸陽入渭;一,北流為皁河,折東經咸寧入渭。南有漕渠。又西南有通濟渠。鎮三:杜角、秦杜、三橋。主簿駐斗門。行宮,城內。光緒二十六年,德宗西幸,改舊撫署駐焉。咸寧衝,繁,疲,難。倚。府東偏。南:樂遊、少陵原。渭水逕縣北而東,灞水、滻水自東北合注之。又東逕高陵入臨潼。潏水即漕水,一名皁水,出東南石鱉谷。其西鎬水自寧陝入,右合白石、小庫諸水,左合梗梓水,入長安。明秦藩城在府城東北隅、縣治北。順治六年,改建滿城,將軍、都統駐。縣丞舊自灞橋移尹家衞,改駐縣北草灘。灞橋、渭橋、鳴犢三鎮。驛一:京兆。咸陽衝,繁,難。府西北五十五里。北:畢原。東:鮮原。東南:高陽。西南:短陰。南:渭水自興平入,納泥渠水,東北會二灃水為雞心灘,東入長安。東北:涇水,東入涇陽。鎮四:高橋、窰店、北賀、馬莊。驛一:渭水。興平衝,繁。府西百里。西:馬嵬坡。北:黃山。渭水自武功入,左納清黑、夾逮諸水,合新開河,東入咸陽。縣丞駐張店。鎮二:馬村、桑家。驛一:白渠。臨潼衝,繁,難。府東北六十里。東南:驪山,有溫泉。北:普陀原。東:鴻門坂。西南:坑儒谷。渭水自咸寧入,逕縣北,石川河合清谷水南流注之。西有潼水,東有戲水、零水,均北流注之,東入渭南。縣丞駐關山鎮。鎮五:新豐、零口、交口、廣陽、櫟陽。驛一:新豐。高陵簡。府東北七十里。西:降鶴山。南:奉政原。西南:渭自咸寧緣界逕鹿苑原,左合涇水,又東緣臨潼界入之。西北:白渠自涇陽入,播為二,曰昌運,曰高望。西南有毘沙鎮。繁,難。府西南七十里。東南:紫閣峰。南:圭峰。東南:終南山。北有渭水自興平入,入咸陽。東南:灃水自長安緣界入,會澇水。澇水出縣南,合渼波水,東北入咸陽,注渭。鎮四:秦渡、趙王、澇店、大王。藍田簡。府東南九十里。北:橫嶺。南:秦嶺、七盤、嶢山、蕢山。東:藍田山,有關。灞水出縣東倒回谷,即藍田谷,逕南境,納藍水、輞水,逕城南,又西北合土膠河、猗水、注水,入咸寧。滻水出南山土門谷,西北流,為焦戴河,合湯谷水,均入咸寧。鎮三:藍橋、焦戴、新街。涇陽衝,繁,難。府西北七十里。北:嵯峩山。西北:甘泉、仲山。涇水自醴泉緣界入,逕城南,東南入高陵。北:冶谷水自淳化入,會清水,入三原。西北:龍洞渠,逕縣北,歧為三:曰北白渠,入三原;中白渠,入高陵;下白渠,流數里伏。又有冶清渠。冶峪,縣丞駐。鎮六:永樂、臨涇、石橋、雲陽、孟店、王橋。三原衝,繁,難。府北九十里。北:浮山。西北:嵯峩、堯山。濁谷水自耀入,曰樓底河,東流,散入各渠。趙氏河即澗谷水,自富平錯入,仍入富平。清谷水自耀入,西北入涇陽,復經西境,合冶谷水,貫流南北二城中,東南入高陵。鎮四:陂西、王店、樓底、西陽。學政駐所。驛一:建忠。盩厔繁,難。府西南百六十里。南:秦嶺。東南:石樓。西南:安樂山。西:駱谷。竹谷水北緣郿界,仍逕清化入,一曰西清水河,合車谷、稻谷諸水,入武功注渭。渭水逕縣北而東,西南有黑水,即芒水,北流注之,又東入興平。東南:甘水亦北入興平。縣丞駐祖菴。鎮五:終南、尚村、啞柏、清化、臨川。渭南衝,繁,難。府東北百四十里。西南:石鼓。南:倒虎山。西:馬峪,泠水出,合駒兒嶺水,西北入臨潼注渭。渭水合杜化谷水,逕城北,古白渠在焉。西湭水,東赤水,俱北注之,又東入華州。縣丞駐下邽。鎮二:赤水、田市。驛一:豐原。富平繁,疲,難。府東北百二十里。西北:檀山、天乳、土門。西南:荊山。東北:頻山。石川河即漆沮,自耀入,下流自西北受金定河,一名趙氏河,即澗谷水,東南入臨潼。縣丞駐美原鎮。又東北,道賢鎮。醴泉衝。府西北百二十里。北:武將山。東北:九嵕山、芳山。涇水自永壽入,東北甘河自縣北東流注之,東南入涇陽。鎮二:叱千、甘北。驛一:張店。同官簡。府東北百八十里。明屬西安府。雍正三年改屬耀州。十三年還屬。西南:白馬、鐵龍。北:女迴。又神女峽內有金鎖關。東:漆水出北高山,至城北,合同官川及雄同、雷平川,西南流,西有沮水,南流,俱入耀州。東北:大小石磐山水合北入宜君。其南烏泥川,東入蒲城。驛一:漆水。耀州簡。府東北百三十三里。明屬西安府。雍正三年升直隸州。十三年仍為州,還屬。東北:五臺山、磬玉。北:木門、大唐。西北:牛耳山。沮水上源姚渠川自宜君入,合銀耳坪、太子石水於楊秀川,為宜君水,南合胡思泉,為沮水,東南逕城西,又東,左會漆水,入富平。澗谷山、清谷水、濁谷水均出西北,南入三原。鎮四:小丘、柳林、照金、廟灣。驛一:順義。孝義廳繁,難。府東南二百四十里。乾隆四十七年,析咸寧、藍田、鎮安三縣地置,設同知駐孝義川。嘉慶七年移駐舊縣關,即今治。北:秦嶺。東:大頂山。西南:車輪、天書。大峪河一名乾祐河,即柞水,出西北大峪嶺,西南流;東北金井河即甲水,東流;東社川河,東南流;西北洵河,南流:俱入鎮安。寧陝廳繁,難。府南五百二十里。明正德十六年,設柴家關、五郎壩二巡司。順治中廢。乾隆四十八年,移西安府水利通判駐五郎關。嘉慶五年,析長安、盩厔、洋、石泉、鎮安五縣地置,改設同知。東北:秦嶺。北:萬華山、子午谷。南:五臺山。洵河出紗羅嶺,西南至江口,左合江河,又南至孝義,澧河、日河並從之。西北:甘泉砭,文水出,匯東谷、西河諸水,屈西南入洋,蒲河從之。北:要竹嶺,長安河出,南逕城東,合東河、隄坪河入石泉。有四畝地、五郎關汛。主簿駐江口,嘉慶七年自長安斗門鎮移此。四畝地巡檢,嘉慶十三年移駐新城,十八年廢。
       同州府:衝,繁,難。隸潼商道。明,同州屬西安府,領縣五。雍正三年,升直隸州。十三年升府,置附郭縣。耀、白水還隸,又降華州暨所屬之華陰、蒲城、潼關來隸。乾隆十二年,潼關升廳。西南距省治二百四十里。廣一百八十八里,袤二百九十里。北極高三十四度五十分。京師偏西六度三十七分。領廳一,州一,縣八。大荔繁,疲,難。倚。雍正十三年以同州地改置。西:黃堆山。北:商顏。南:沙苑。洛水自蒲城緣界逕其西,折東南至船舍渡入,逕西南,東流,渭水逕南界,東北流,并入朝邑。縣丞駐羌白鎮。又坊頭、船舍、潘驛三鎮。朝邑繁,難。府東三十里。明隸西安府。雍正三年來屬。黃河自郃陽入,逕東境而南,受金水,至趙渡南之望仙觀,為洛水入河故道。光緒三十四年,洛徙,至趙渡入之。又南三河口,渭水自大荔入,東北流注之,折東入潼關。主簿駐大慶關。有兩女、太奇、趙渡三鎮。郃陽難。府東北百十里。明隸西安府。雍正三年來屬。西北:梁山。東北:方山。黃河自韓城入,緣東界而南,受百良水。徐水西北、金水東南流,俱入朝邑。古洽水,亦瀵水,亦西南入朝邑。西北:大峪水,自澄城緣界,屈南仍入之。鎮五:百良坊、甘井、王村、黑地、路井。澄城簡。府北百里。明隸西安府。雍正十年來屬。北:界頭山、將軍。西北:壺梯、雲門山。西:洛水,受甘泉水,即縣西河,南入蒲城。東大谷河,南緣郃陽界從之。鎮九:寺頭、業善、韋莊、交通、窰頭、王莊、馮原、塔冢、良輔。韓城難。府東北二百二十里。明隸西安府。雍正三年來屬。東北:龍門山。西北:梁山。西南:韓原,即少梁。黃河緣東北自宜川入,合洽戶川,屈南得龍門口,禹蹟存焉,南至官渡,合澽水及芝川,又南入郃陽。西北:神道嶺汛。薛峰、昝村二鎮。華州衝。府南百八十里。明隸西安府。雍正三年升直隸州。十三年仍為州,來隸。西南:五龍。南:少華山。渭水自渭南入,逕北境而東,納州南諸谷水,東北入華陰。鎮七:羅紋、柳子、臺頭、王宿、瓜坡、高唐、江村。驛一:華山。華陰衝,繁。府南百六十里。明隸西安府。雍正三年改屬華州,十三年來屬。南:太華山,即西嶽。河水自朝邑入。西北:渭水自華緣界合沈水,又東合敷水、黃酸水,諸谷水並注焉,又東入於河。鎮三:華岳、泉店、敷水。蒲城疲,繁,難。府西八十里。明隸西安府。雍正三年改屬華州,十三年來隸。北:堯山,一名浮山。西北:豐山,一名蘇愚山。東北:金粟山。洛水自白水入,逕避難堡,左納甘泉水,合大峪河,入大荔。東北:永豐汛。鎮十:常樂、石表、渭原、孝同、興市、武店、漢底、車渡、荊桃、高陽。白水簡。府西北百三十里。明隸西安府。雍正三年改屬耀州,十三年來屬。東北:黃龍山。西北:秦山。洛水自宜春入,受鐵牛河,經縣北,受孔走河,又東南白水,即南河水,自南境東流注之,又南入蒲城。鎮十:馮雷、西故、南河、雷村、新村、新窰、鐵牛、雷衙、武莊、孔走。潼關廳衝,繁,難。府東南百里。潼關道治所。明置潼關衞。雍正二年廢。四年置潼關縣,屬華州,十三年來隸。乾隆十二年升廳。東:麒麟山。西:鳳山,倚以為城。黃河自華陰入,逕廳北,潼水自廳南貫城北流注之,東入河南閿鄉。巡司兼司獄駐風陵渡。驛一:潼關。
       鳳翔府:衝,繁。鳳邠道治所。東南距省治三百六十里。廣四百二十里,袤三百四十里。北極高三十四度二十八分。京師偏西八度五十九分。領縣七,州一。鳳翔衝,繁。倚。西北:雍山,雍水出焉,南流經縣西,折東南與塔寺河合;又東有橫水,俱東南入岐山。水自陽緣界南入寶雞。鎮五:橫水、窰店、虢王、彪角、陳村。驛一:東河橋。岐山衝,繁。府東五十里。北:岐山,又有周原。南:秦嶺。北:武將山。西南:渭水自寶雞入,逕城南,東流,斜谷水出西南嶅山,東北流,並入郿。西:湋水,即雍水,自鳳翔入,合橫水,逕縣南,東入扶風。畤溝河自扶風緣界仍入從之。鎮五:益店、龍尾、蔡家、高店、青化。驛一:岐周。寶雞衝,繁,難。府西南九十里。秦嶺在南,亦名秦山。東南:陳倉山、石鼓山。西南:和尚原、大散嶺。渭水自秦州緣界入,逕城南而東,右合塔河、洛谷水,左合汧水,又東合潘溪,入岐山。東南:太白河、西南入留壩。上谷水、虢川河、西南凍河即故道水,並西入鳳。東北:利民渠。巡檢駐虢川鎮。又底店、陽平、馬營、益門四鎮。驛二:陳倉、東河。扶風衝,繁。府東百十里。北:岐山,吳雙。東北:梁山。南:飛鳳、賢山。西北:美山。東:茂陵、三畤原。東南渭水,南湋水,與東境漆水、美水合,并東入武功。鎮七:伏波、杏林、絳帳、午井、召公、天度、崇正。驛一:鳳泉。簡。府東南百十里。東:太白山,即禹貢惇物。西:馬冢山。西南:武功、斜谷,有五丈原。渭水自岐山入,右合斜谷水,中支磨渠,東支清水河,東南逕城北,又東入扶風。東井田、西南斜谷二渠。斜谷關汛。鎮五:槐芽、橫渠、青化、清湫、金渠。麟遊簡。府北百十里。城內童山。西:天台。東:石臼。南:箭括山。漆水出縣西青蓮山,東北合岐水,其西麻夫川、東雨亭河,並入甘肅靈臺。杜水出西北杜山,逕城南,受澄水,東入乾州。西良舍、西北招賢二鎮。汧陽衝。府西北七十里。東:圭山、龍泉。北:天台。西:臥虎。南:箭括嶺。汧水自隴入,西北納草碧谷、暉川河,逕城南,納澗口河、界止河,東南入鳳翔。東縻隃澤。東黃理、西草碧二鎮。隴州衝。府西北百五十里。南:吳嶽。西北:隴山,即隴坂。又汧山,汧水出,合龍門、關山、蒲峪諸水,逕城南而東,受北河,又東南納八渡水,入汧陽。渭水自甘肅秦州逕西南,東入寶雞。西:關山汛。鎮十四:杜陽、東涼、新街、縣頭、八渡、神泉、馬鹿、長寧、赤延、故川、香泉、大松、通關河、溫水。驛一:長寧。
       漢中府:衝,繁,疲,難。陝安道治所。總兵駐。明,領州一,縣八。乾隆三十八年,置留壩廳。嘉慶七年,置定遠廳。道光五年,置佛坪廳。東北距省治一千七百里。廣八百一十里,袤六百五十里。北極高三十三度。京師偏西九度十四分。領廳三,州一,縣八。南鄭衝,繁,難。倚。西南:旱山、黃牛。南:大巴山。東南:梁州。西:龍岡山。東北:武鄉谷、駱谷。沔水即漢水,自褒入,東受褒水中、東二支,及廉水、池水,東入城固。青石關,巡司駐。又西大壩關。鎮四:長柳、上水渡、沙河、彌勒院。驛一:漢陽。褒城簡。府西北四十里。北:七盤山,上為雞頭關。西北:連城。西:牛郎山。南:天池。褒谷在東北,自此入連雲棧。西北百五十里達留壩。沔水自其縣入,西南流,納華陽河,又東受褒水,入南鄭。西南:讓水,一名遜水。北馬道、虎頭、武曲,南松梁、米倉,西北漢陽、甘亭,七關。南:黃官嶺汛,巡司同駐。鎮四:宗營、褒城、長林、高臺壩。驛三:馬道、青橋、開山。城固簡。府東七十里。北:通關、九真、白雲。西北:斗山。漢水自南鄭入,逕胡城,左納文水,即文川,右納南沙河、小沙河,逕城南入洋。陰平、袁揚、原公、文川四鎮。簡。府東百二十里。東北:太白。東南:子午谷。西北:酆都。北:興勢山,又灙谷,即駱谷南口。東:赤坂、黃金谷。漢水自城固入,逕南境,左納灙水即鐵冶河、大龍河、酉水、金水河,右納東谷河、桃溪水,東南入西鄉。北:婿水,西經城固,復入西南境,注於漢水。北:華陽營。東北:茅坪汛。縣丞駐華陽鎮。又渭門、真符、謝村、婿水四鎮。西鄉繁,疲,難。府東二百四十里。西南:大巴、小巴。南:皁軍山。東北:饒風嶺。東南:子午山。漢水自洋入,左子午河,即椒溪,合寧陝紋河,西南流注之。牧馬河自城固入,逕城東南,合洋水、白鐵河、神溪,東北流注之。折東入石泉,高川從之。西南:菩提河,南入四川通江。北:司上汛。縣丞駐五里壩,嘉慶七年自大池壩移此。巡司駐大巴關。鹽場巡司,嘉慶七年廢。鎮二:茶溪、子午。衝。府西北三百八十里。西北:紅崖。北:豆積。東北:黃牛寨山。故道水即嘉陵江上流,自寶雞入,逕東北,受三岔河,折西合黃花川、馬鞍山水,至雙石鋪,紅崖河自右注之,入甘肅兩當。野羊河自留壩入,逕城南,合東溝河,入略陽。西南:仙人關。東北:大散關,有漢鳳營駐防。東南:鐵爐川營。東北:黃牛堡汛。鎮四:南星,廟臺子、方石、白石。驛三:草涼、三岔、梁山。丞兼巡司駐三岔。寧羌州衝,疲,難。府西南三百八十里。東南:龍頭。西北:雞鳴。東北:五丁山,有關。北:嶓冢山,漢水出焉,初名漾水,合五丁峽、黃銅鋪水,東北入沔。玉帶河出西南箭竹嶺,逕城北,受白巖水,為白巖河,亦北入沔。西漢水逕西境,納七道水,西南入四川廣元,為嘉陵江。西北:陽平關,州同駐。大安、黃壩二汛。西北:青鳥鎮。驛二:柏林、黃壩。衝。府西四百十里。北:鐵山。東南:定軍山。東北:天盪、武興。西北:珈珂。漾水自西寧羌入,西南受白巖河,北沮水,西南流,逕略陽東境,復入縣西為黑河,南流注之,始名沔水,又逕城南,東入褒城。西北:黑河汛。鎮四:黃沙、舊州、元山、青羊。驛三:黃沙、順政、大要。略陽衝。府西北二百九十里。北:青泥嶺。西北:殺金嶺。東南:大丙山,丙穴在焉。故道水自甘肅徽縣入,東北合濁水,為白水江入。西:西漢水,即犀牛江,自甘肅成縣入,合石門河來會,是為嘉陵江。又西南,納八渡河,右納落索河,逕野豬山入寧羌。沮水逕東北合冷水河,東南復入沔。東北有白水江汛。峽口、石門二鎮。佛坪廳要。府東北四百里。嘉慶中設盩洋縣丞於袁家莊,屬西安府。道光五年析盩厔、洋二縣地置,省縣丞,設同知,來隸。南:冠山、鼇山。東:天華。西北:秦嶺、太白。西:楊家溝口,婿水出,馬黃溝水自寶雞南流注之,又南入洋。黑水出北扇子山,東北合蟒河、八斗河,入盩厔。椒溪河出廳東,東南入寧陝。東北:駱谷關,北口屬盩厔,南口屬洋,中貫廳境,有十八盤。有黃柏塬、厚軫子二汛。巡司駐袁家莊。定遠廳要。府東南四百里。嘉慶七年析西鄉地置,設同知。西:金竹。南:歸仁。西北:父子山。東:星子山,洋水出焉,即清涼川,逕城南,合小洋河、七里溝水,折西北入西鄉。東北楮河、東南雙北河,並東南入紫陽。東南漁水、西北巴水,並西南入四川通江。汛三:瓦石坪、漁渡壩、觀音堂。有漁渡壩、簡池壩二巡司。留壩廳衝,繁,難。府西北百四十里。本鳳縣地,明設巡司。乾隆十五年,移漢中捕盜通判駐之。三十年析置,職撫民。三十九年改置同知。西北:紫柏山,其東柴關嶺。西北:太白河,為褒水上游,自寶雞入,受紅巖河,為紫金河。虢川河亦自寶雞來注,逕東南,受文川河、青羊河,又南納武關河,入褒城。野羊河出紫柏山,西北入鳳。東北:西江口汛。巡司駐南星。武關巡司省。驛三:松林、留壩、武關。
       興安府:繁,疲,難。隸陝安道。總兵駐。明曰興安州,領縣六。乾隆四十七年升府,置安康縣為府治,并省漢陰入之。五十五年,復置漢陰廳。北距省治六百八十里。廣七百六十里,袤六百二十里。北極高三十二度三十二分。京師偏西七度六分。領廳一,縣六。安康繁,疲,難。倚。明為興安州,新舊治均在漢南,萬曆十一年徙新治。順治四年還舊治。康熙四十六年復徙新治。乾隆四十七年州升府,改置。北:梅花、牛首。南:趙臺。西:鳳凰。東北:白雲山。西南:魏山。漢水自西紫陽緣界折北入,逕城北,右納大道河,左蒿坪河、月河、神灘河,東北入洵陽。東南:八仙河汛。通判、縣丞同駐西南磚坪。西:泰郊、衡口二鎮。平利簡。府東南百八十里。舊治在西北灌河口。嘉慶八年徙白土關,為今治。西北:女媧北。北:八里岡。西:錦屏。西南:石梁。嵐河出花池嶺,西有黃洋河,與灌河合,俱入安康,北流注漢。東:冲河,會秋河,北入洵陽,為壩河,注漢。東南:南江河,東入湖北竹山。縣丞駐鎮坪。洵陽簡。府東百二十里。北:羊山。東北:水銀、龍山。東南:紫荊山。南:將軍、女華。西北:廟埡,傅家河出,入安康,注漢。漢水自西逕城南,洵河合乾祐河、任河南流注之,又東納蜀河、仙河,入白河。南:七里關汛。白河簡。府東四百里。嘉慶二年,增築外城。南:龍岡山。東北:錫義山。漢水自洵陽入,西逕城北,右納冷水河、白石河,東入湖北鄖。紫陽簡。府西南二百四十里。東:三臺。南:三尖。東南:板廠。南:甕山,下有紫陽洞。又南,望夫山。漢水自漢陰入,逕其西,屈南,任河合紫溪河西南來注,又東逕城南,納汝河、洞河,東北入安康,蒿坪河從之。毛壩關,主簿駐。石泉簡。府西北二百七十里。東:馬嶺。南:銀洞。西:天池山。西:饒風嶺,舊有關。長安河自寧陝入,納汶水河,入西鄉注漢。漢水自西境折西南受珍珠河,又東逕城南,受江河、池河,東南入漢陰。富水河自西鄉入,東逕烏石梁,從之。漢陰廳繁,疲,難,簡。府西北百八十里。明,縣。乾隆四十七年省入安康,設鹽捕通判。五十五年復置為廳,改撫民。東南:梁門山。東北:朝陽山。南:文華、鳳天山。池河自寧陝入,合龍王溝,又西南入石泉,注漢。漢水自西南逕城南,受富水河、木樨河,東南入紫陽。月河出廳西分水嶺,納花石河,東南入安康,合衡河,注漢。
       延安府:繁,難。隸延榆綏道。明,領州三,縣十六。雍正三年,升鄜、綏德、葭三州為直隸州,以洛川、中部、宜君、米脂、清澗、吳堡、神木、府谷八縣分隸之。乾隆初,以榆林府之定邊、靖邊二縣來隸。南距省治七百四十里。廣四百八十里,袤三百九十里。北極高三十六度四十二分。京師偏西七度四分。領縣十。膚施簡。倚。西:鳳凰山,城跨其上。北:伏龍。東北:清涼。東南:嘉嶺。南:臥虎。延水自安塞入,西北而東,西川水東流注之,又東北,南河水北流注之,又曲折東北,左納豐林川、清化水,東入延長。南:石油泉。安塞簡。府北四十里。北:雲臺。東:天澤。西:龍安山。延水自保安入,西北納杏子河,逕城南,曲折東南入膚施。西南:洛水,南入甘泉。北有邊牆。甘泉簡。府南九十里。東北:伏陸山。南:秦冒、溫泉山。洛水自安塞入,右納自修川、北河、美水,左納清泉水、漫漲河水,南入鄜州。西南有甘泉,縣以此名。臨真鎮,縣丞駐。安定簡。府北百八十里。東:鵬山。西:祖師。南:祖師山。西北:高柏山,懷寧河出焉,亦名走馬水,又東北有東溝,並東入清澗。秀延水自安塞入,即北河,俗名縣河,逕城北,合根水、革班川,東南亦入清澗。南:清化水,南入膚施。保安簡。府西北二百二十里。東:艾蒿嶺。南:石樓臺山。西:九吾。洛水自靖邊入,逕城西,納梁家河、吳堡川、周水,東南入安塞。北:杏子河,亦自靖邊入從之。有沙家、靜遠二鎮。宜川簡。府東南二百八十里。東:鳳翅山。北:石關。西南:丹陽。東南:盤古山。黃河自延川入,南延水,逕東北來注之。又南過壺口,受雲岩河,經孟門,受銀川水,即西川,又東南入韓城。北有百直、交口鎮。延川簡。府東北百九十里。城西:西山。東:東峰。西北:青眉山。黃河自清澗入,至老龍口,秀延水合清平川、南站川諸水,東南流注之,又南入延長。西北:永平村,有石油井。延長簡。府東百五十里。東北:獨占。北:高奴山。西:延水自膚施入,逕城,右合關子口,左小鋪原水,又東逕翠屏山,納蘇家河,右安溝,東南入宜川。西北交口水,東至延川注延水。南:錦屏山,下舊有石油井。光緒三十二年,用新法鑿取,油旺質佳。附近膚施、延川、宜君數縣境均產石油。定邊衝,繁。府西北三百五十里。明正統二年置定邊營,屬延安鎮。雍正九年,以定邊、鹽場、磚井、安邊、柳樹澗五堡地置,屬榆林府。乾隆初來隸。東南:南梁山。西北:白露山,即白於山,洛水出焉。右合貝川水、郎兒溝,又東,左合吳倉坡水,東南入保安。南:三山水,一名耿家河,自甘肅靈州入,復合黃家泉,西南入甘肅環縣。北有邊牆,自甘肅花馬池入,東南至靖邊。西:鹽場堡,縣丞駐,後省。靖邊衝,難。府西北三百里。明成化十一年置靖邊營,屬延綏鎮。順治初為靖邊所。雍正二年設同知,九年,以安邊、安塞、鎮羅、鎮靖、龍州五堡地置,屬榆林府。乾隆初來隸。西南:大白蓮花山。東:箭杆山。東南:蘆關嶺。西紅柳河,東荍麥河,至城北合流,北出邊牆,折東復入懷遠邊牆為圁水。東北:寺灣河、大理河,并東入懷遠。龍州堡、寧塞堡二汛。又寧條梁汛,巡司同駐。
       榆林府:衝,繁,難。延榆綏道治所。初沿明制,置東、中、西三路道。康熙元年省西路入中。雍正九年改中為榆葭道,東為延綏鄜道。乾隆二十六年改。總兵同駐。明曰榆林衞。雍正九年,改置榆林府,並置榆林、懷遠、定邊、靖邊四縣。乾隆初,改定邊、靖邊屬延安府,葭降州,暨所隸神木、府谷二縣來隸。南距省治一千三百五十里。廣五百二十里,袤二百二十二里。北極高三十八度十八分。京師偏西七度六分。領州一,縣四。榆林衝,難。倚。本雙山、常樂、保安、歸德、魚河五堡地,明成化七年置榆林衞。雍正二年省入綏德,九年復置縣為府治。城東:駝山。北:紅山,上築墩。東南:石山。無定河自懷遠入,西逕城南而東。清水河一名西河,即榆林河,自邊入,西北納縣境諸水,東南流注之,又東南入米脂。東北:葭蘆川,一名沙河,東南入葭州。西北邊牆有魚河堡、常樂堡二汛。南:碎金鎮。驛二:榆林、魚河。懷遠衝。府西百六十里。明天順中置懷遠堡,屬榆林衞。雍正二年改屬綏德。九年以懷遠、波羅、響水、威武、清平五堡地置,來隸。南:火石山。東:五龍。西南:龍鳳山。無定河即生水,上流曰額圖渾河,一名奢延河,又名幌忽都河,自鄂爾多斯右翼入,逕城北而東,納硬地梁、黑水頭河、柿子河諸水,又東入榆林。西南:圁水自靖邊入,東北流,逕城北出邊牆,入無定河。南:大理河自靖邊入,合小理河,東入米脂,復經城東南入米脂。西北:邊牆。葭州疲,難。府東南百七十里。明屬延安府。雍正三年升直隸州。乾隆初,仍降州來隸。南:白雲。北:第一峰。西:西嶺。黃河自神木入,南禿尾河,即吐渾河,逕城北,東南流注之。葭蘆川自西南合五女川,東流來注之,又南受烏龍水、荷葉川入吳堡。神木衝,繁。府東北二百四十里。明屬葭州。乾隆初來隸。西:筆架。東南:天台。東:龍眼山。東北:響石崖,石馬河出,入府谷注河。河水折西南入,受屈野河、芹河、泗滄河、大柏油河、柏林河諸水,西南入葭。禿尾河自邊入,合永利河從之。神木營,理事同知駐。西南:柏林堡汛。府谷衝。府東北二百里。明屬葭州。乾隆初來屬。北:高梁山。西南:天保。東:五龍山。黃河自鄂爾多斯左翼緣東界而南,受黃甫川、清水川,經南界,孤山川自西北合鎮羌水、麻家溝水、木瓜川,東南流注之,又西南,受石馬川,入神木。有孤山堡、木瓜園堡、清水堡三汛。巡司駐麻地溝。府谷、孤山、鎮羌廢驛。
       乾州直隸州:衝,繁,難。隸西乾鄜道。明屬西安府。雍正三年,升直隸州。東南距省治一百六十里。廣九十五里,袤二百二十里。北極高三十四度三十三分。京師偏西八度十五分。領縣二。西北:梁山。東北:雞子堆。西:明月。北漠谷水,西北武水,一名武亭水,即杜水,均逕城西南入武功。東北:泔水,納甘溝,東入醴泉。鎮七:薛祿、陸陌、臨平、陽峪、馮市、陽洪、關頭。驛一:威勝。武功衝,繁。州西南六十里。東:東原。西:西原。西南:三畤原。渭水自扶風入,逕城南,嘉慶中北徙,東入興平。西北:武水自州入,逕城北,合漠谷水,又東南,湋水東流來匯,又南入興平。清水自盩厔入,東北流,逕城東南,又東至興平入渭。鎮六:魏公、遊鳳、普集、大莊、楊陵、永安。驛一:邰陽。永壽衝。州西北九十里。西南:武陵山。北:分水嶺,泔水出,逕城東,漠谷水亦出之,逕城西,并南入州。武水出西南石牛山南,逕州西北,復逕縣南入州。西北:拜家河,東北入邠州,注太谷水。北:呂公渠,西南:趙家渠、李家渠、杜渠。鎮四:底窖、蒿店、監軍、儀并。驛一:永安。
       商州直隸州:繁,疲,難。隸潼商道。明屬西安府。雍正三年,升直隸州。西北距省治三百里。廣四百六十里。袤四百三十里。北極高三十三度四十九分。京師偏西六度三十五分。領縣四。東南:商山。西:熊耳山。東:雞冠。北:金鳳、小華。西:西巖。西北:冢嶺,即秦嶺。丹水一名丹江,出其東麓,合黑龍峪水,東南流,受水道河、林岔河,經城南,受乳水,又東南受老君峪水,入山陽。有商洛、老君店、黃川、大荊、泉村、西巿、豐陽諸鎮。龍駒寨汛,州同同駐。又東,武關汛。鎮安繁,疲,難。州西南三百四十里。北:都家嶺、長陵、天書山。東南:石驢。東北:夢谷。金井河自孝義緣界入,合社川河,東南入山陽。北:乾祐河,逕城東南,納縣河、冷水河、西南洵河,合小任河,并東南入洵陽。又西南大任河,亦東南入洵陽,注於洵河。有鎮安營駐防。雒南簡。州東北九十里。北:雲堂山。東北:陽華。東南:王喬。西:冢嶺山,洛水出焉,東南逕元扈山,北納文峪川,又東逕城北,合石門川,又東會縣河,故縣川,靈水、要水,逕熊耳山,北入河南盧氏。三要司,巡司駐。雞頭關汛。山陽簡。州東南百二十里。東南:天柱山。北:蓮花、元武。東:孤山。西:三鳳。西南:金井河,即甲河,自鎮安入,合花水河,至城南合河口。安武水即關柎水,逕城西,合縣河、桐峪河,又東受董家溝、箭河、漫川河諸水,南入湖北鄖西,注於漢。東:丹江,與銀花河并入商南。竹林關、漫川關二汛。商南簡。州東南二百五十里。南:商雒山。東:魚難。東南:青山。東北:角山。丹水自州入,西南受銀花河,為兩河,又東納武關河、清油河,逕城南,合縣河、湘河,東入河南淅川。有富水關汛。
       邠州直隸州:簡。隸鳳邠道。明屬西安府。雍正三年,升直隸州。東南距省治三百二十里。廣二百九十里,袤九十五里。北極高三十五度四分。京師偏西八度二十三分。領縣三。南:豳山。西:無量。東:蒲澤谷。涇水自長武緣界入,西北而東,逕城北,合安化河、白土川即漆水,復合西河、南河,左納皇澗、過澗,又東南至斷涇渡,右納太峪河,緣永壽界入淳化。鎮七:高村、大峪、宜祿、停口、永樂、史店、白吉。驛一:新平。三水簡。州東北六十里。城東:翠屏。東南:石門山,七里川出,即姜嫄河,西南入淳化。東北:汃水,一名縣河,自宜賓入,受連家河、蒼耳溝水,逕城南,并西南入州。西北:大陵水,即皇澗,自甘肅正寧入,會羅川水,其南梁渠川,即過澗,並入州。又西北,馬嶺水,入甘肅寧州。鎮五:土橋、張洪、太羽、職田、底廟。淳化簡。州東南百四十里。東北:壽峰山。西北:甘泉山。西:涇水左瀆自涇入,受姜嫄河,逕城南入醴泉。冶谷水出縣北蝎子掌山,屈東,逕城東,匯甘泉、走馬水、胡盧河,東南入涇陽。東北:清水,自耀緣界,東南流,仍入之。鎮六:常實、大店、石橋、辛店、通潤、姜嫄。長武簡。州西北八十里。西:鶉觚原。北:神龍。南:宜山。涇水自甘肅涇州入,逕北界,受馬蓮河,折南逕城東,至回龍山北。西南黑水即芮水,與納水合,東南流注之,又東南入邠。鎮三:停口、冉店、窰店。驛一:宜祿。
       鄜州直隸州:繁,疲,難。隸西乾鄜道。明屬延安府。雍正三年,升直隸州。南距省治五百五十里。廣三百五十里,袤三百八十五里。北極高三十六度四分。京師偏西七度十一分。領縣三。南:高奴山。東北:晉師。北:開元坡。北:洛水自甘泉入,南流,納采銅川、牛武川、逕城東南,廂西水合開撫水,自洛川會街子河來注之,又南入洛川。西北:華池水,即清水河,自甘肅合水入,逕城西,與黑水會,又南納直道河、三川水,西南入中部。州判駐王家角鎮。又交道、屯磨、張村、隆益、牛武五鎮。洛川簡。州東南七十里。舊治在東北。乾隆三十一年徙鳳棲堡,為今治。北:高廟山。東南:爛柯。南:鄜畤山。洛水自西北,南流,納杜家河,入中部。東仙宮河、黃梁河,逕城南,西南流注之,又南入中部。東南:聿津河,西南入宜君。又南川水,東入宜川。鎮十六:仙宮、白城、化石、土基、黃連、吳莊、興平、梁原、樂生、化莊、朱牛、漢寨、廂西、進蒙、永鄉、聿津。中部簡。州西南百四十里。城北:橋山。西北:石堂。洛水自洛川入,右受華池水、沮水、香川水、五交河,又南入宜君。鎮五:北谷、保安、孟家、蘆保、龍坊。驛一:翟道。宜君簡。州西南二百十里。東南:秦山。西北:太白。西南:青龍。洛水自東北,南流,右受石盤川,左受沙河,即聿津河,又南入白水。西南:纏帶水,合玉華川,東北流,入中部,注沮水。又馬蘭川,西南入三水。姚渠川,東南入同官。馬蘭鎮,巡司駐。又雷遠、五里、杏頭、石梯、偏橋、突泉六鎮。縣西姚曲村有石油井。
       綏德州直隸州:衝,繁。隸延榆綏道。明屬延安府。領縣一。雍正三年,升直隸州,以延安府之清澗來隸。乾隆元年,以葭州之吳堡來隸。西南距省治一千一百里。廣二百七十里,袤二百四十五里。北極高三十七度三十七分。京師偏西六度二十五分。領縣三。城內:疏屬山。西南:雕陰。西:合龍。東:鳳凰山。黃河自吳堡入,南入清澗。無定河自米脂入,至城東北,右納大理河、懷寧河,東南入清澗。驛一:義合。米脂簡。州南百四十里。南:文屏。北:高家山。無定河自榆林入,逕城西,左納背川水,西南大理河自懷遠入,并南入州。驛一:圁川。清澗簡。州南百四十里。明屬延安府。雍正三年來隸。城內:草場山。西:筆架、烽臺。北:官山。黃河緣東界而南,東北無定河,東南流注之,又南入延川。西:秀延水,即辱水,一名清澗水,東流,納士子河,折東南,納坡底河,南入延川。西北:懷寧河,東北流入州境。驛二:奢延、石嘴。吳堡簡。州東百四十里。明屬葭州。乾隆初來隸。西北:高原砦山。南:龍鳳。北:大境。黃河自葭入,東北緣界,東南流,納黽洲水,又西南,納柳毫溝、相公泉、清水溝諸水,又東南入州。宋家川、川口、辛家溝鎮。驛一:河西。

本书目录

關於清史稿
卷一 本紀一 太祖
卷二 本紀二 太宗一
卷三 本紀三 太宗二
卷四 本紀四 世祖一
卷五 本紀五 世祖本紀二
卷六 本紀六 聖祖本紀一
卷七 本紀七 聖祖本紀二
卷八 本紀八 聖祖本紀三
卷九 本紀九 世宗本紀
卷十 本紀十 高宗本紀一
卷十一 本紀十一 高宗本紀二
卷十二 本紀十二 高宗本紀三
卷十三 本紀十三 高宗本紀四
卷十四 本紀十四 高宗本紀五
卷十五 本紀十五 高宗本紀六
卷十六 本紀十六 仁宗本紀
卷十七 本紀十七 宣宗本紀一
卷十八 本紀十八 宣宗本紀二
卷十九 本紀十九 宣宗本紀三
卷二十 本紀二十 文宗本紀
卷二十一 本紀二十一 穆宗本紀一
卷二十二 本紀二十二 穆宗本紀二
卷二十三 本紀二十三 德宗本紀一
卷二十四 本紀二十四 德宗本紀二
卷二十五 本紀二十五 宣統皇帝本紀
卷二十六 志第一 天文一
卷二十七 志第二 天文二
卷二十八 志第三 天文三
卷二十九 志第四 天文四
卷三十 志第五 天文五
卷三十一 志第六 天文六
卷三十二 志第七 天文七
卷三十三 志第八 天文八
卷三十四 志第九 天文九
卷三十五 志第十 天文十
卷三十六 志十一 天文十一
卷三十七 志十二 天文十二
卷三十八 志十三 天文十三
卷三十九 志十四 天文十四
卷四十 志十五 災異一
卷四十一 志十六 災異二
卷四十二 志十七 災異三
卷四十三 志十八 災異四
卷四十四 志十九 災異五
卷四十五 志二十 時憲一
卷四十六 志二十一 時憲二
卷四十七 志二十二 時憲三
卷四十八 志二十三 時憲四
卷四十九 志二十四 時憲五
卷五十 志二十五 時憲六
卷五十一 志二十六 時憲七
卷五十二 志二十七 時憲八
卷五十三 志二十八 時憲九
卷五十四 志二十九 地理一
卷五十五 志三十 地理二
卷五十六 志三十一 地理三
卷五十七 志三十二 地理四
卷五十八 志三十三 地理五
卷五十九 志三十四 地理六
卷六十 志三十五 地理七
卷六十一 志三十六 地理八
卷第六十二 志三十七 地理九
卷六十三 志三十八 地理十
卷六十四 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
卷六十五 志四十 地理十二
卷六十六 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
卷六十七 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
卷六十八 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
卷六十九 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
卷七十 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
卷七十一 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
卷七十二 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
卷七十三 志四十八 地理二十
卷七十四 志四十九 地理二十一
卷七十五 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
卷七十六 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
卷七十七 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
卷七十八 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
卷七十九 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
卷八十 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
卷八十一 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
卷八十二 志五十七 禮一
卷八十三 志五十八 禮二
卷八十四 志五十九 禮三
卷八十五 志六十 禮四
卷八十六 志六十一 禮五
卷八十七 志六十二 禮六
卷八十八 志六十三 禮七
卷八十九 志六十四 禮八
卷九十 志六十五 禮九
卷九十一 志六十六 禮十
卷九十二 志六十七 禮十一
卷九十三 志六十八 禮十二
卷九十四 志六十九 樂一
卷九十五 志七十 樂二
卷九十六 志七十一 樂三
卷九十七 志七十二 樂四
卷九十八 志七十三 樂五
卷九十九 志七十四 樂六
卷一百 志七十五 樂七
卷一百○一 志七十六 樂八
卷一百○二 志七十七 輿服一
卷一百○三 志七十八 輿服二
卷一百○四 志七十九 輿服三
卷一百○五 志八十 輿服四
卷一百○六 志八十一 選舉一
卷一百○七 志八十二 選舉二
卷一百○八 志八十三 選舉三
卷一百○九 志八十四 選舉四
卷一百一十 志八十五 選舉五
卷一百十一 志八十六 選舉六
卷一百十二 志八十七 選舉七
卷一百十三 志八十八 選舉八
卷一百十四 志八十九 職官一
卷一百十五 志九十 職官二
卷一百十六 志九十一 職官三
卷一百十七 志九十二 職官四
卷一百十八 志九十三 職官五
卷一百十九 志九十四 職官六
卷一百二十 志九十五 食貨一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