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简体版
清史稿
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十一
作者:民国 · 赵尔巽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方观承 富明安 周元理(李湖) 李瀚 李世杰 袁守侗(郑大进)刘峨 陆翟 管幹贞(蒋兆奎) 胡季堂
       方观承,字遐穀,安徽桐城人。祖登峄,官工部主事。父式济,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官内阁中书。侨居江宁,坐戴名世南山集狱,并戍黑龙江。观承尚少,寄食清凉山寺。岁与兄观永徒步至塞外营养,往来南北,枵腹重趼。数年,祖与父皆没,益困。然因是具知南北阨塞及民情土俗所宜,厉志勤学,为平郡王福彭所知。雍正十年,福彭以定边大将军率师讨准噶尔,奏为记室。世宗召入对,赐中书衔。师还,授内阁中书。乾隆二年,充军机处章京。累迁吏部郎中。七年,授直隶清河道。署总督史贻直奏勘永定河工,上谕之曰:“方观承不穿凿而有条理,可与详酌。”八年,迁按察使。九年,命大学士讷亲勘浙江海塘及山东、江南河道,以观承从。寻擢布政使。十一年,署山东巡抚。十二年,回布政使任。十三年,迁浙江巡抚。十四年,擢直隶总督,兼理河道。十五年,加太子少保。二十年,加太子太保,署陕甘总督。二十一年,回直隶任。
       观承抚山东时,议以安山湖畀民承垦升科,奏言:“湖中尚有积水,但二麦布种於水已涸之后,收穫於水未发之先。故虽有水患,民原承垦升科。升科后,官徵民纳,例重秋收。秋禾被水,请蠲、请赈、请豁,徒致纷繁。即如南旺湖,亦经台臣条奏畀民承垦。臣从讷亲履勘,见卑处水涸,高处如屋如岩,意谓水不能及。臣至山东,方知夏秋间运河及汶水暴涨,赖以分减,运道得保无虞。凡大川所经,众水所注,其宣泄潴蓄之区,恒阅数年、数十年,有若閒置,一旦实得其用,未可以目前忘久远。安山湖亦运河泄水地,应视南旺湖例,夏麦秋禾,分季收租。除去升科名目,应徵、应免,悉从其宜。国利而民亦不病。”又奏:“义仓与社仓同为积贮,但社仓例惟借种,义仓则借与赈兼行,而尤重在赈。设仓宜在乡不宜在城,积穀宜在民不宜在官。秋穫告丰,劝导输纳,岁终将穀数奏明,不必开具管收除在。则其数不在官,法可行久。”
       抚浙江,海塘引河出中小亹安流,北大亹沙涨成陆。观承履勘,丈出地三十五万馀亩,畀民承垦。又以引河既出中小亹,民间失地,以附近村地二万馀亩拨补。复察各地咸气未除,民不能即耕,令灶户以未种地交民承佃,使灶户得租,贫民得地。分疏以闻,上嘉之。
       督直隶二十年,治绩彰显。以兼理河道,治水尤著劳勚。直隶五大河,永定河浑流最难治。观承初上官,即疏言:“永定河自六工以下,河形高仰,请就旧有北大堤改移下口,庶水行地中,畅下无阻。”上谕以“改移下口不可轻言”。明年春,上临视永定河堤,御制诗示观承,大指谓河堤但可培厚,不可加高;略移下口,取易於趋下,亦补偏救弊之策。是夏,永定河南岸三工汙沟夺溜。上以江南河道总督高斌豆瓣集漫口图示观承,观承奏:“豆瓣集为中河馀水漫溢,故可於水缓处施工。永定河若但堵月堤,溢水无归路。仍塞漫口,偪溜入引河,复故道。”上韪之。又明年春,疏言:“永定河下口掣溜出冰窖坝口。请即於坦坡埝尾东北斜穿三角淀,开引河入叶淀,自凤河转入大清河。”廷议以时初过凌汛,虑盛涨浃沙淤淀,令观承覆奏。奏言:“冰窖坝口掣溜,在上七工尾,低於正河丈二三尺。南距南坦坡,北距北大堤,有漫衍而无冲溢,此地势之顺也。水由坝出,非冲决亦非开放,民情不怨,此人事之顺也。凌汛改移,经理有暇,此天时之顺也。今日必应改移,不复稍存歧见。至虑盛涨梜沙淤淀,浑水至三十里外,水涣沙停,当无此虑。且臣亦尝计及,故不使东循龙尾直入凤河,而引入叶淀,迂其途而广其地,更可经久无患。”上命尚书舒赫德、河东总督顾琮会勘,如观承议。自是永定河下口出冰窖。
       居二年,复疏言:“永定河下口渐淤。请於北岸六工尾开堤放水,至五道口,导归沙家淀,仍自凤河入大清河。”廷议以甫改冰窖下口,何以又请於北岸六工开堤放水,令观承覆奏。奏言:“冰窖改口后,水势畅顺。上年盛涨,下口十里内淤阻。今请於北岸六工放水,循南埝而行,仍以凤河为尾闾,实於现在情形为便。”自是永定河下口又改自北岸六工入凤河。旋请以凤河东堤及韩家埝隶永定河道,又请於下口北埝外更作遥埝,为匀沙散水之用,并加筑凤河东隄,与遥埝相接。观承治永定河凡再改下口,相时决机,从之辄利。
       河决长垣、东明,命观承往勘。疏言:“二县以太行堤为卫,其地南高北下。河南阳武诸县水北注,赖此堤捍之。康熙六十年后,屡被冲决。请於堤西开新引河,导水入旧引河东注,即以所起土别筑新堤。”命如所议。观承疏请治子牙河,自杨家口至阎儿庄,改支河为正河。复於阎儿庄北循堤濬新引河接黑港旧引河,俱於子牙桥北入正河。疏请治滹沱河,自晋州张岔山口改流,南出宁晋入滏阳河,当顺新道。疏请治漳河,自临漳东南改流趋大名,分支:一出城北,一流入河间。当於河口筑坝,断水南流。疏淤濬河,引水归故道。皆如议行。又疏濬易州安国河,开渠灌田,赐名曰安河。上以河南巡抚胡宝瑔督民间缮治道路沟洫,令观承仿行。观承方令诸州县以工代赈,修堤埝,濬减河,筑叠道,凡三十二州县。既奉命,奏言:“正定、顺德、广平、大名等地民力易集,近年漳、漆、滏、洺诸水疏通。他处亦先后开工。要使沥水有归,农田杜患。”逾年,疏报自大兴、宛平东至抚宁,西至易、涿,西南至望都,东南至阜城;复循运河自武清至吴桥,凡二十二州县,筑叠道,开沟渠,诸工皆竟。
       直隶北境东自热河,西至宣化,皆接蒙古界,流民出塞耕蒙古地。永定河改道冰窖之岁,土默特贝子哈木噶巴牙斯呼郎图议驱民收地。观承疏言:“贫民无家可归,即甘受驱逐,而数万男妇,内地亦难於安置,请简大臣按治。”上遣侍郎刘纶等往勘,议仍用原定年限,语详纶传。是岁,理藩院尚书纳延泰议撤多伦诺尔铺司,毋占蒙古游牧。观承奏:“多伦诺尔自设铺司,文移资送邮,解饷得栖止,行旅亦堪投宿,并无碍於游牧。今於南茶棚、上渡、转山子、水泉子诸地量留屋宇,如或藏匿匪类,责所司究治。”
       观承复请热河编立烟户,令有司稽察。附近敖汉、柰曼、翁牛特、土默特诸部,副都统岁周巡。理藩院议商人领票赴恰克图、库伦贸易,不得往喀尔喀各旗私与为市,并禁张家口设肆。观承疏言:“禁张家口设肆,商人赴恰克图、库伦者日少。内地资蒙古马羊皮革,蒙古亦需内地茶布,有无不能相通,未见其益。请令商人领票赴恰克图、库伦,仍许经过喀尔喀各旗相为交易,但不得久居放债,碍蒙古生计。”御史七十五请於多伦诺尔收税,观承奏:“内地茶布自张家口往,毋庸重徵。惟恰克图、库伦等地互市,及克什克腾木植,当於多伦诺尔徵税。”
       右卫兵移驻张家口,观承疏言:“岁支米粟不敷一万四千馀石。请以宣化、怀来、怀安、蔚、西宁五州县徵豆改粟米出籴,至张家口籴米,可得八千馀石。又以领催、前锋、马兵岁米五之一改折加给,俾兵食有资,而转输可省。”兵部议以张家口副将隶察哈尔都统,观承疏请将边外七汛隶都统,左卫、怀安仍隶宣化镇。
       漕船自清江至通州,天津为南北运河枢键。二十二年,漕船迟至,上命观承督民船起剥。观承於北仓设席囤贮米,令交兑船泊北仓南,起剥船泊北仓北,皆傍东岸。一帮限二里,同时起米不相妨。西岸行空船,计日毕事。疏请发库帑给脚价,明岁新漕归款。二十四年,上以北运河水浅,截先到漕艘留米四十万石贮北仓。观承疏言:“前帮截留,后帮继进,为日无多。请以剥为截,令先到各帮每船剥若干,使得轻便,馀米仍抵通州交兑。应截五六百船全米,匀为千船半米。俟河水涨发,继进之船,浮送无阻。”谕奖其妥协。上以各省钱贵,用山东布政使李渭议,禁富民积钱,家限五十串。观承奏:“富民积钱,势不能按户而察之。与其限所积不能稽所入,请令交易在三十两以下者许用钱,过是即用银,违者收以官价。富民积钱,谕令易银,违者以十之二入官。至寻常出入,应各从其便。”上问:“成效若何?”观承言:“富户钱渐出,市值亦平减。”廷议各省粜米,商人往往藉口昂值,下观承覈议。观承疏:“请需米省分具款交产米省分,令有司代购。则牙侩不敢抗地方官教令,操纵自如。”疏并下部议行。
       观承督陕、甘,董理储糈,送驼马,运粮茶,上敕以妥速为要。方冬,疏言哈密至巴里坤大坂积雪,遣兵剷除,请日加面四两。在陕、甘四阅月,即返直隶。观承莅政精密,畿辅事繁重,乘舆岁临幸,往来供张。值西征师行,具营幕刍粮,未尝少乏,军兴而於民无扰。尤勤於民事,尝请以永定河淤滩,堤内外留十丈,备栽柳取土,馀畀守堤贫民领耕输租。又请以永定河苇地改艺秋禾,又以麦田牧羊,奏请申禁。又举木棉事十六则,为图说以进,上为题诗。沟渠叠道工竟,又请将栾城、柏乡、内丘、定兴、安肃、望都诸县改筑砖城。涿州拒马河桥圮,令改建石桥。又重建衡水县西桥,请赐名安济。政无钜细,皆殚心力赴之。
       二十八年,上命勘天津等处积水,责观承玩误,下部议夺官,命宽之。御史吉梦熊、朱续经交章劾观承,上谕曰:“观承在直久,存息事宁人之见。前以天津等处积水未消,予以惩儆,而言者动以为归过之地。直隶事务殷繁,又值灾歉,措置不无竭蹶。言易行难,持论者易地以处,恐未必能如观承之勉力支持也。”三十年,上南巡,赐诗。三十三年,病疟,遣医诊视。八月,卒,赐祭葬,谥恪敏。御制怀旧诗,入五督臣中。子维甸,自有传。
       富明安,富察氏,满洲镶红旗人。初授笔帖式。累迁户部郎中。乾隆十一年,授广东惠潮嘉道,历广东高廉、粮驿,广西苍梧诸道,福建、广西按察使。二十六年,迁江西布政使。请以南昌同知、通判二员定一员为满缺,专司翻译清文。上以江西无驻防满洲兵,不允。二十八年,命往巴里坤办事。三十二年,广东巡抚明山劾富明安官粮驿道浮收仓米,夺官,逮京师鞫治。事白,复官,命署山西布政使。三十三年,护巡抚。劾雁平道时廷霭纵仆扰民,坐夺官。
       擢山东巡抚。疏言:“高密百脉湖受五龙河、胶河诸水,夏秋常苦泛溢。请濬引河,引胶河北入胶、莱运河,涸出新地得四百馀顷。”上嘉之。太仆寺少卿范宜宾奏请裁减东省闭坝后驿夫工食,富明安疏言:“水驿夫役终岁在驿,闭坝多在十一月,开坝有早至正月者,中间相距两月馀,而铜、铅诸船守冻,尚须守护。节省无多,窒碍转甚,非政体所宜。”从之。
       三十五年,疏言:“小清河行章丘、邹平、长山、新城、高苑、博兴、乐安七县六百馀里。源出章丘,东至新城、高苑间分支,北为支脉沟;又东至博兴分支,南为豫备河。至乐安入淄水归海。比年湖泊淤塞,春夏水涨,民田常被其害。现就乐安境内挑淤培堤,并疏濬南、北支渠,使支幹通流,建瓴而下。博兴、乐安可复膏腴。章丘、邹平、长山、新城、高苑诸县附近湖泊涸出,有益於民。民咸原出力兴工,毋庸动帑。”谕曰:“有利於民,事在应为,但不可滋弊耳。”
       三十六年,又奏:“济宁西北当运河西岸,受上游曹州境内诸水。以运河势高,不能泄水入运,遂至间段停积。饬濬旧有五渠,使南汇昭阳湖,并同时修治沂水、涑水、墨河、响水诸渠二十馀处,及运河东岸徒骇、马颊诸河,泄涨水入海。”上以“知勤民之本”嘉之。三十八年,授闽浙总督,调湖广。三十九年,京山民严金龙父子为乱,捕得置诸法。卒,赠太子太保,谥恭恪。
       周元理,字秉中,浙江仁和人。乾隆三年举人。十一年,以知县拣发直隶,补蠡县。调清苑。以总督方观承荐,擢广东万州知州,改霸州。以修城未竣,留清苑。会有部胥持伪劄驰传者,察其奸,诘问具服,事上闻,上才之。调易州,擢宣化知府。母忧归。上屡出巡幸,畿辅当其冲,宫馆、驿传、车马、刍牧诸役,主办非其人,往往为民厉,奏起元理董其事。服阕,补广平,调天津,又调保定。擢清河道,迁按察使,再迁布政使。三十六年,命从尚书裘曰修、总督杨廷璋勘青县、沧州减河。用元理议,请撤闸改用滚水坝,并定每岁测量疏濬,从之。旋授山东巡抚。奏:“小清河发源章丘长白山,至乐安溜河门入海。章丘至博兴,有浒山、清河诸泊为纳水之区。请先将二泊濬深开广,遇水发时,有所停蓄,然后听其入河分注归海。并於每年农隙,疏濬下游各河。”未半载,擢直隶总督。
       三十七年,疏言:“直隶雨多河涨,行潦无归,行旅多滞。民间堤埝冲决,田庐受患。请用以工作赈例,勘修冲途诸州县叠道,并濬良乡茨尾雅河,新城、雄县卢僧河;修新城、清河、雄、任丘、献诸县堤埝。”上遣尚书裘曰修按行直隶河工,元理与合疏言:“直隶诸水,千支万派。总由三汊河为入海之道,全资西岸叠道,置桥穿运,而东汇入海河。出口西岸旧有桥十一,今拟添建桥九,俾无壅遏,上游不至受害。格淀堤自当城以下改为叠道,酌添涵洞,使行水畅顺。子牙河下游澄清,不使清河受淤。”诏如所请。雄县民诉知县胡锡瑛私鬻仓穀,上遣曰修及侍郎英廉按治得实,论罪。上谕曰:“直隶治赈,周元理奏言有司料理妥实。今有雄县事,所称妥实者安在?”下吏议,夺官,命留任。三十八年,加太子少保。
       三十九年八月,山东寿张民王伦为乱,破寿张、堂邑、阳穀,犯东昌及临清,夺粮艘为浮桥,欲渡运河。上以畿南地相接,敕守要害。元理驰至故城,令布政使杨景素、总兵万朝兴、副将玛尔清阿以兵千二百驻临清西岸遏其冲。大学士舒赫德率禁旅讨贼,贼渡西岸犯我师,玛尔清阿击败之。贼溃复合,又为我师所败,进夺浮桥。贼退保临清旧城,元理令朝兴督兵助攻,伦自焚死,乱旋定。寻与侍郎兼顺天府尹蒋赐棨勘八旗在官荒地,请招佃承垦,八年后起租;沮洳庳下之区,并为开沟泄水;下部议行。四十年,元理年七十,召至京,御书榜赐之。四十一年,与学政罗源汉请热河增建学校。四十三年,上命改热河为承德府,令元理寿画。疏请改设州一县五,增置官吏如制。并请开附近潘家口汛煤窑。四十四年,坐井陉知县周尚亲勒派累民,民上诉,元理请罪民。上命尚书福隆安按治,责元理袒护,夺官,予三品衔,令修正定隆兴寺自赎。寻授左副都御史,仍署直隶总督。四十五年,迁兵部左侍郎,擢工部尚书。四十六年,引疾归。四十七年,卒。令江苏布政使致祭。
       元理为治举大体,泛爱兼容。时以有长者行重之,为方观承所识拔。时同入荐剡者曰李湖,亦有名。
       湖,字又川,江西南昌人。乾隆四年进士。初授山东武城知县,调郯城。累迁直隶通永道,调清河道。迁直隶按察使,再迁江苏布政使。三十六年,擢贵州巡抚,三十七年,调云南。四十年,总督彰宝以贪婪得罪,责湖隐忍缄默不先劾奏,夺官,予布政使衔,往四川军营会办军需奏销。四十三年,授湖南巡抚,四十五年,调广东。湖敏於当官,在贵州规画铅运,在云南釐剔铜政,均如议行。所至以清严为政。其莅广东,以广东夙多盗,番禺沙湾、茭塘近海为盗薮,密诇姓名、居址及出入径途,知群盗以七月望归设祀,饬文武吏围捕。旬日间诛为首者二百有奇,而释其胁从,盗风以息。旋条奏申明员弁,责成编船移汛,设施甚备,令行法立,民咸颂之。卒,赠尚书衔,谥恭毅,祀贤良祠。
       李瀚,字文澜,汉军镶黄旗人。少孤,母苦节食贫,抚以成立。瀚选入咸安宫肄业。雍正十年举人,充景山官学教习。乾隆十三年,授山东荣城知县。二十三年,迁胶州知州。在官八年,民颂其惠,筑堤曰李堤,立石纪焉。三十一年,擢武定知府。大水,乘小舟勘赈,几溺,卒竟其事。徒骇河久塞,请发帑濬治,自是连岁无水患。三十四年,擢衮沂曹道。覈防河诸费,岁节以万计,而隄益坚。三十六年,擢江西布政使。奏请停编审,上谕曰:“丁银既摊入地粮,滋生人丁,遵康熙五十二年圣祖恩旨,永不加赋。各省民穀细数,督抚年终奏报。五年编审,不过沿袭虚文,应永行停止。”护巡抚。户部用湖南布政使吴虎炳议,禁小钱,并及古钱。瀚奏:“收买小钱二千四百馀斤,古钱仅四十馀斤,前代流传,销磨殆尽。应援两江总督高晋奏准例,听民间行使。如有私铸古钱,仍与小钱一例查禁。”从之。又奏言:“时宪书按省刊载太阳出入、昼夜、节气时刻。今江南分江苏、安徽,湖广分湖北、湖南,陕西分甘肃,请添註省名,分晰开载。”如所请行。四十年,授云南巡抚。行至贵州,道卒。
       李世杰,字汉三,贵州黔西人。少倜傥,喜骑射。年二十馀,折节改行。乾隆九年,入赀为江苏常熟黄泗浦巡检。知县李永书引与同堂听讼,县人称其平。总督尹继善、巡抚庄有恭荐卓异,迁金匮主簿。有恭檄充巡捕官,为入赀以知县留江苏。二十二年,除泰州知州。始至,讼未结者四百馀案,昼夜据案视事,不五月报结。巡抚陈宏谋荐堪胜知府。二十七年,擢镇江知府。上命裁京口驻防汉军,世杰捐廉集赀,人予饷三月、衣一袭,裁者三千人,皆分畀职役。三十年,擢安徽宁池太广道。丁父忧,服阕,三十六年,授四川盐驿道。未几,擢按察使。
       师征金川,总督桂林檄世杰驻打箭炉,督约咱路军需。木果木之败,副将军阿桂全师暂退,军中饷银数万巨锭,募运还,无应者。世杰令曰:“委于贼,宁散于民!”从军贸易者数万人,争取立尽。世杰督队护其后,密檄关吏,见持饷银入口者皆令还官,铤酬以给银五两,帑获全。师复进,铸炮缺炭,檄世杰营办。世杰令伐树劄木城卡卫,掘地为大窑数十,复伐树而薪焉。不旬月,炭足供铸。守御僧格宗发敌伏,俘十六人以还。阿桂以闻,赐孔雀翎。四十年,擢湖北布政使,乃留军督饷。四十二年,金川平,乃上官。四十四年,擢广西巡抚。丁母忧。四十六年,命署湖南巡抚,服阕真除。四十七年,调河南。大学士阿桂督塞青龙冈决口,疏引河,上命占用民田当安顿调济。世杰寻奏请以北岸涸出地亩,划给南岸占用民田。四十八年,奏引河新筑南堤,捐廉种柳,别疏釐定防护新河将吏官制。
       迁四川总督。四川自军兴后,徵调赋敛无艺,仓库如洗。世杰洁己率属,休养生息,俾渐复旧观,上尝举世杰功风厉诸省。世杰疏劾酉阳知州吴申,州民入湖广界为盗,不即捕治。上谕曰:“四川盗匪,前此大加惩创,地方安静,乃复有焚杀抢劫之事,皆世杰因循玩愒所酿成。”传旨申饬。甘肃回复乱,世杰奏遣川北总兵富禄率兵赴援,建昌总兵魁麟防昭化、广元。上以回乱渐定,谕世杰镇静。
       五十年,世杰年七十,入觐,与千叟宴。州县捕金川逃兵不力,例夺官,仍留任,准调不准升。世杰奏请准令捐复,上严斥之,下吏议。旋又允陕西巡抚何裕城请,命世杰免议。湖广饥,告籴於四川,世杰请以近水次诸州县常平仓穀碾米三十万石。既,浙江亦告粜,世杰以浙江视湖广远,运米济赈,缓且不及;又请以备应湖广籴米,拨十万石先济浙江。上嘉世杰得封疆大臣体,命议叙。
       五十一年,调江南总督。世杰遘疾,乞解任,上不许。秋大雨,河决司家庄。偕安徽巡抚书麟、河道总督李奉翰筹工费,请开捐例。上谕之曰:“户部库银尚存七千馀万,帑藏充盈,足敷供亿。世杰何必为此鳃鳃言利之举?捐纳未尝无人才,而庸流因之并进博膴仕。一二年后,得廉俸过於所出,国家并无实际,铨政官方,两无裨益。此奏不可行。”寻复命大学士阿桂莅工,及冬,工乃竟。五十二年,狼山镇陈杰疏言各营火药短少,上命察覈。世杰奏:“镇属盐城等五营硝磺缺额,磺产山西,例二年一次采运。近因运使岁需烟盒,磺银催解不前,不能如例,以致支绌。”上谕曰:“硝磺军火要需,向俱采办足额。以两江而论,安徽据奏足额,何独江苏短缺?两淮年例,岁不过烟盒七架、大小爆竹一万,所需能几?有司采运迟延,以此卸罪。世杰以此率涉支饰,令两淮盐政徵瑞会同料理。”世杰寻劾江宁布政使袁鉴於各属磺价尚未解齐,误将运使烟盒价牵叙,下吏议。又以河督题报苇荡营新淤滩地产柴数与案不符,责世杰未察覈;世杰复偕徵瑞奏言硝磺缺额,由采运稽迟,请将历任布政使议处。上谕曰:“世杰等本当治罪,但以事涉上供,从宽降鉴江宁知府,停世杰养廉三年。”并罢两淮例进烟盒、爆竹。
       复调四川总督。五十三年,巴勒布夷为乱,据西藏属聂拉木、济咙。上命世杰拨驻防绿营及明正、巴塘、里塘、德尔革尔诸土司兵赴西藏;而世杰得驻藏大臣庆林牒,已发驻防绿营兵及屯练降番合三千人,令提督成德等率以行。奏入,上命毋发明正、巴塘、里塘、德尔革尔诸土司兵。世杰奏:“奏谕已令诸土司发兵,诸土司近尚安静。既调复停,恐番性生疑,仍令备调。”上嘉世杰相机妥办,不拘泥遵旨,解御佩大小荷包赐之。世杰又奏发米万三千三百石运西藏,足敷兵食。上褒世杰尽心,命移驻打箭炉。迭疏报成都将军鄂辉率兵千二百入藏,副将那苏图率屯练五百驻打箭炉。寻以巴勒布夷远遁,谕世杰还成都。五十四年,秋审,四川原定缓决、刑部改情实者凡七案。上责世杰宽纵,以其老,且平日治事覈实,免议。世杰荐川北道明安,引见,上以其年衰,改主事,世杰下吏议。世杰以病请解任,上令侍卫庆成偕医诊视,赐人葠,并令自审病轻则来京,重则回籍。五十五年三月,入觐,授兵部尚书,赐紫禁城乘肩舆。江苏句容吏侵蚀钱粮漕米,上责世杰在两江未觉察,命以原品休致回籍。五十九年,卒,年七十九,赐祭葬,谥恭勤。
       世杰仕而后学,摘发钩距,必得要领。上每言其不通文理,然屡褒其能事,礼遇优厚。世杰长子漳州知府华国早卒,上降诏慰勉。其孙举人再瀛,会试未中式,令一体殿试,授礼部主事。及世杰入为尚书,再瀛病卒,召其次子知州华封授员外郎,俾奉侍。华封官至两广盐运使。
       袁守侗,字执冲,山东长山人。乾隆九年举人,入赀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迁侍读。再迁吏部郎中。考选江西道御史,授浙江盐驿道。二十八年,迁广西按察使。奏言:“烟瘴充军人皆凶悍,请分拨泗城、镇安、宁明、东兰诸地;解役疏脱斩绞重囚,短解问徒,长解问流;各署书役贴写帮差,滥收滋弊,请量定多寡,分别汰留。”又言:“卓异官,藩、臬、道、府甫到任未三月,停止出结。”部议均从之。三十四年,丁父忧,服阕,命以三品京堂仍充军机章京,补太仆寺卿。迁吏部侍郎,调刑部。命如云南按布政使钱度贪婪状,论如律。三十八年,兼署礼部,命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兼管顺天府尹。复命如云南按保山知县王锡供给总督彰宝亏空兵粮,论如律。调吏部。又命如贵州按总督图思德劾镇远知府苏墧贪婪状,罪至死。暂署贵州巡抚。又如四川按松冈站员冀谷勋侵蚀军米,论如律。四十一年,迁户部尚书。复命如四川按富德滥用犒军银,即监诣京师,赐黑狐端罩。
       四十二年,调刑部。命如甘肃勘验捐收监粮。复命偕两江总督高晋筹堵仪封漫口。四十四年,奏言遵兜袖法筑两坝,以期回溜分入引河。又与高晋会奏引河头去口门稍远,开引沟三百馀丈,直达引河,绘图奏闻。上以所拟引河向南,恐纡回不能得势,於图内朱笔标识,令向北改直。寻奏坝工蛰陷,两坝镶筑兜收。遵谕将引河头西首淤滩切去,俾沟口向西北,开宽,引溜下注。是年四月,授河东河道总督。调直隶总督。四十五年,疏请修筑北运河筐儿港减水石坝。四十六年,甘肃监粮舞弊成大狱,上以守侗勘验不实,下吏议,夺官,命留任。丁母忧,去官。
       四十七年,谕勘浚伊家河,疏山东积水。守侗诣勘,奏请自善桥以北抵杨家楼,长七千馀丈,展宽浚深,堵筑缺口,拆改碍水桥座,谕速行办理。寻复授直隶总督。四十八年,卒,赠太子太保,赐祭葬,谥清悫。
       郑大进,字退谷,广东揭阳人。乾隆元年进士。授直隶肥乡知县。累迁山东济东道。二十九年,山东淫雨,高唐、茌平诸县水涨阻道。大进相度宣泄,水不为患。巡抚崔应阶荐其能,迁两淮盐运使。三十六年,丁父忧,去官。服除,上召至热河,命署浙江按察使。寻授湖南按察使。四十年,迁贵州布政使。四十三年,授河南巡抚。四十四年,调湖北。旋署湖广总督。奏:“安陆、荆州二府滨临江、汉,以堤为卫。今夏涨发,锺祥、潜江、荆门、江陵堤决,已一律修复,惟潜江长一垸地洼沙积,筑堤难固,应择地势较高处筑月堤。锺祥、永兴、保安诸垸地当冲,亦应筑月堤,俾水发江宽,不致出险。又有刘家巷隄应并修筑。”四十五年,奏:“武昌滨江上游,诸水汇流,绕城而东。江涨冲刷,堤根虚悬。现修武昌城毕,请并修堤,毋使水齧城。”均从之。又奏言:“湖广邪教为害,总督班第奏请枷责发落,俾免株连。牧令遂视为自理词讼,率不通详。请自今以后,据实呈院司覈办,讳匿徇纵者劾之。”上韪其言。
       四十六年,授直隶总督。命勘永定河工。奏言:“六工以下河身内旧有民居,乾隆十五年给价迁移。又以下口改流,奏令暂回缴原给房价,减粮田亩,依旧徵收。今勘南、北两岸,自头工至六工,村落已尽迁移。六工以下,水势迁徙靡常,累将北埝改筑展宽。南、北两堤遥隔五十馀里,其中居民五十馀村,水涨以船为家,应令迁移。永清柳坨诸村、东安孙家坨诸村旗、民二百八户,已勘定地址,令陆续移居。河身较远之村,仍准暂住。禁筑坝修房,以杜占居。”报闻。四十七年二月,赐孔雀翎、黄马褂。五月,奏保定九龙河经清苑、安州至任丘入淀,年久积淤。请旧有望都乡闸、殷家营、高岭村三闸外,於望都樊村建石闸一,清苑冉村、邓村、营头建石闸三。并修整诸旧闸,开濬安州、新安、任丘诸县河。皆称旨,加太子少傅。卒,赐祭葬,谥勤恪。
       刘峨,字先资,山东单县人。入赀授知县。乾隆二十三年,选直隶曲阳知县。调宛平。卢沟桥有逆旅,多阴戕过客没其财,峨发其奸。西山煤矿多藏匿亡命,峨散其党与,先后捕治置诸法。三迁通永道,以母忧归。起天津道,仍调通永道,以父忧归。未一年,上命署清河道,服阕真除。四十五年,迁湖北按察使。石首有寡妇,兄公谋其产,诬之,死於狱。峨治官书发其枉,逮其兄公至,亲鞫,论如律。四十六年,迁安徽布政使,调山西。四十八年,擢广西巡抚。甫两月,迁直隶总督。辅国公弘晸遣仆至静海冒占入官地,事闻,上谕峨:“遇王公以下私遣人干有司,无问是非曲直,即据实奏闻。”长芦盐政徵瑞奏漕艘至杨村,以民船剥运,盐运迟误。上谓非特盐运迟误,且恐商货壅滞,令峨赴天津与徵瑞议民船编号轮雇,照例发价,并定赴通回空限期,下部议行。分疏劾中仓监督赵元搢嗾殴民至死,三河知县王治岐挪用旗租,并论如律。谒避暑山庄祝嘏,赐孔雀翎、黄马褂。南宫民魏玉凯诉县人李存仁习邪教,上遣侍郎姜晟会鞫。存仁坐诛,玉凯妄及无辜,论戍。四十九年,上遣尚书金简会勘卢沟桥下游沙淤,请於中泓五孔抽沟三道。上以抽沟水缓,命中泓五孔全行疏濬。徵瑞请捐银三十万造剥船济运,上以直隶木材少,命湖广、江西二省分造。峨奏言:“北仓存漕四十馀万,俟新造剥船刑齐,先行运通。”上许之。
       五十一年七月,广平民段文经、元城民徐克展为乱,夜入大名,戕大名道熊恩绂。峨奏闻,即督兵驰往捕治,得从乱者王国桂等,自列向习八卦教,及文经、克展蓄谋为乱状。上令峨捕文经、克展,久之未获,累降旨诘责。十月,河南巡抚毕沅奏於亳州获克展,槛送京师,而文经终未能得。五十二年,命停峨本年廉俸。山东学政刘权之迎眷属赴官,途遇盗,峨坐夺官,命留任。
       五十三年,命偕山东巡抚长麟等勘议粮艘在德州剥运。五十五年,巡城御史穆克登额等获建昌盗,自列尝劫建昌钱铺,有同为盗者,系清苑狱二年未决。上责峨废弛,遣侍卫庆成逮清苑知县米复松诣京师,下刑部论罪;夺峨孔雀翎、黄马褂,降调兵部侍郎。未几,擢尚书。五十六年,命如河南按虞城民诉县役事,又如江西按广丰武弁包漕、崇义民发冢弃骸事,并讯明,论如律。峨至崇义,入深山中勘冢地,江西民称之。五十七年,从上幸热河,赐还孔雀翎、黄马褂。六十年,以疾乞解任,加太子少保,原品休致。卒,赐祭葬,谥恪简。
       陆耀,字青来,江南吴江人。乾隆十七年举人。十九年,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奉职勤慎,有急务立办,大学士傅恒深器之。上出巡幸,俱令扈从。累迁户部郎中。三十五年,出为云南大理知府,以亲老请改补近省,调山东登州府。三十六年,调济南府。上书巡抚徐绩,请留南漕广积贮。三十七年,授甘肃西宁道。翟乞绩代奏,乞假送母居京师,上命改授运河道。上书河道总督姚立德,言:“兖州、泰安二府泉四百七十八,当濬渠导泉,俾由高趋下,其流不绝。”又言:“运河例岁冬闭坝,春挑濬,天寒晷短,民役俱惫。宜修复南旺、济宁、临清月河,并於彭口南岸亦开月河。岁九、十月漕艘商舶皆从此行,以其时疏濬运河。”皆用其议。又请修河渠志,成运河备考。
       三十九年,寿张民王伦为乱,去济宁二百里,有欲闭城者,翟不可,曰:“寇未至闭城,示之怯也。且何忍拒吾民使散逸被贼害且胁诱耶?”乃募乡兵助守,坐城闉任稽察,事旋定。四十年,擢按察使,翟议以流犯罪轻,请免其解司;四十三年,擢布政使,翟议流外壅积,请停分发:皆从之。翟母老,病狂疾,奏乞解任终养,上许之。四十六年,丁母忧。运河筑堤,上以翟习河务,命往山东会运河道沈启震董其役。四十八年,命署布政使,服阕真除。
       四十九年,擢湖南巡抚。湖南盐商例有餽,峻卻之,命平盐价如其数。疏请增岳麓、城南二书院膏火,又疏请申亲老告养例,请敕各督抚不论现任、试用,通饬呈明终养。又奏:“湖南社仓前巡抚刘墉令湘阴等四十五州县劝捐,得穀十二万;勒限严催,仅耒阳等十五州县交齐,馀未足数者十七县,全未交者十三县。如湘阴、巴陵、武陵诸县滨临江湖,地多硗瘠;桂阳、泸溪、辰谿诸县介在山僻,民鲜盖藏;若执前捐数目,责令全完,民间未霑借贷之益,转受追呼之扰。请凡现在未收者停止催缴。”上允其奏。翟以病请解任。旋卒。
       翟自幼立志以古人自期,学兼体用。居官廉俭。入觐,门吏留装物索赀;翟乃置衣被城外而假於友,觐已还之。初至长沙,总督特升额以阅兵至,见翟方午食,惟菽乳蔬蓏,讶之。翟曰:“天不雨,方斋,故所食止此。”特升额怒其奴曰:“吾馆舍酒肉臭,何不以祈雨告?”还馆舍,命悉撤去。
       管幹贞,字松崖,江南阳湖人。乾隆三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考选贵州道御史。巡视西城,讼牒皆亲判;周行郊内外,捕治诸不法者。先后命巡漕天津、瓜、仪,凡十二年。累迁至光禄寺卿。幹贞以漕船回空,多守冻打冰,令先通下游,免上游冰下注,益增坚厚,后遂守其法。疏言:“运河以诸湖为水櫃,诚使节节疏通,虽遇旱涝,可以节宣。否则雨少无筹济之方,雨多无容水之地。至引黄入运,系一时权宜。苟疏濬得宜,黄河全力下注,运河自不致停沙。”又奏请治骆马湖,使运河水有所蓄泄,并得旨议行。迁内阁学士。五十三年,擢工部侍郎。
       五十四年,授漕运总督。粮艘至天津杨村,每以水浅须起拨,运丁不能给舟值,例由长芦盐运使以鬻盐钱贷运丁,借直隶藩库银归款,运丁分年缴纳。其后议停,运丁多不便,幹贞请如旧例。又疏陈江西军丁疲敝,请筹款增补,行、月二粮折价;借官银代偿积逋,令分年输纳;宽限清釐屯田,俾藉以调剂。并从之。五十五年,赐孔雀翎、黄马褂。疏言;“漕艘百馀帮,役夫数万人,最易藏奸生事。上年新漕,饬严立规条,行必按伍,止则支更。亲行督察,乃知别有奸人随运潜行。督饬捕治数十人,交州县确拟严惩。”得旨嘉奖。五十八年,疏言:“苏州太仓押运官,例抵淮后改委赴通。中途分更,互相推诿。请自水次抵通,始终其事,庶官有专司。”又请河南豁免缓徵,停运减存船只,就近赴山东受雇拨运。又请各帮水手短纤,责成头舵工丁以素识诚实之人充补,免聚众窃盗诸累。皆报可。各省开兑,多至春初,又在在逗遛,遇水浅或河溢,有在河北度岁者。幹贞严饬弁丁修艌受兑,复冬兑春开旧制。粮艘起运,每策马督催,风雨不避。或不归所乘舟,支帐露宿。微弁出力,必亲慰劳。运丁舟人不用命,立予惩罚。当时或苦其苛急,及回空省费,无丝毫派累,咸大悦服。高宗尝召见褒其能,谓可亚杨锡绂。五十九年,以疾乞假,命两江总督书麟摄其事。疾愈,任事如故。
       幹贞成进士时,礼部改“贞”为“珍”,六十年,命仍原名。嘉庆元年,户部议江、浙白粮全运京仓,以羡米为耗,浙江运丁如议交运。幹贞以江南馀米较少,执议不行,交部严议,夺官。三年,卒。子遹群,官浙江巡抚。
       蒋兆奎,字聚五,陕西渭南人。自副贡生补甘肃张掖县教谕。乾隆三十一年,成进士。三十三年,教谕俸满,授四川合江知县。调灌县,丁忧。师征小金川,攻热耳,总督富勒浑奏留兆奎从军,驻达乌围治饷。既破热耳,移饷往。俄,大金川助乱,兆奎知热耳不足守,复移粮达乌围。已而,他所粮悉被焚。将军阿桂才兆奎,使驻日隆治饷,兼司令炮局。旋调署华阳,加知州衔。四川盗号啯噜子,扰尤溪。兆奎捕得盗渠,获首犯。服阕,迁山西泽州同知。擢太原知府。以巡抚农起荐,擢河东盐运使。五十四年,迁按察使,仍兼理盐务。寻迁甘肃布政使。五十六年,高宗八旬万寿,兆奎入祝嘏。时河东商困,兆奎议改盐课归地丁,上命如山西同巡抚冯光熊勘议。旋议山西、陕西、河南三省应纳正杂课四十八万馀两,均入三省行盐完课纳税百七十二厅州县地丁,两加九分有奇,下部议行。五十七年,上以河东盐价减,销畅,两三月内,发贩盐数倍於往年,商民交便。褒兆奎始终承办,收效甚速,赐孔雀翎。
       旋授山西巡抚。五十九年,迎跸,赐黄马褂。六十年,以山西钱贱,请停宝晋局铸钱,从之。嘉庆元年,诏与千叟宴。寻命毋诣京师,仍加恩赉。奏劾汾州知府张力行挟讼事婪索,冀宁道邓希曾等回护同官。夺力行官,命兆奎授鞫。又发力行侵帑状,坐斩。二年,以病乞解任,归。
       四年,高宗崩,兆奎入临,即授漕运总督。固辞,不许。旋奏言:“整顿漕运,要在恤丁。今陋规尽革,旗丁自可节费;而生齿日繁,诸物昂贵,旗丁应得之项,实不敷用,急须调剂。前读上谕:‘有漕州县,无不浮收,江、浙尤甚,每石加至七八斗。’历来交纳,视为固然。今若划出一斗津贴旗丁,馀悉革除。所出有限,所省已多。不特千万旗丁藉资济运,即交粮亿万花户皆沾恩无穷。”疏入,上嫌事近加赋,饬与有漕省分各督抚另议调剂。兆奎疏言:“各督抚所议调剂,有名无实。两江费淳所奏,不敷运费;江苏拟四升七合,安徽拟二升,焉能有济?”因力请罢斥。上责兆奎粗率,并谕:“加赋断不可行。此外如何设策善后,令再覈议。”兆奎奏请:“每船借给银百两,於各粮道库支领,分三年,以旗丁应领之项扣还。山东、河南两省路途较近,减借五十两;有漕各省本有轻赍,原应徵米,斗折银五分。请仍徵本色,按照旗丁米数,分给白粮。无轻赍,请通融匀给。”上以“所拟损民益丁,巧避加赋之名,仍存加赋之实”,遣侍郎铁保会淳详察。兆奎又奏:“旗丁运费本有应得之项,惟定在数十百年之前。今物价数倍,费用不敷。近年旗丁尚可支持者,以州县浮收,向索兑费,并折收行月等米,以之贴补一切经费。今革除漕弊,浮费可省,兑费不能减。臣才识短浅,惟恐贻误,求上别简贤员,原从小心敬畏而来,不敌气质用事。”上即命铁保代兆奎,召授工部侍郎。
       寻授山东巡抚。御前侍卫明安泰山进香,还京师,奏山东有司私餽银八百,并及途中营汛墩房坍塌。上以诘兆奎,兆奎复奏辩,且称老病,求去。上怒其忿激,念廉名素著,降三品卿衔休致。七年,卒。
       胡季堂,河南光山人,侍郎煦子。初以荫生授顺天府通判,改刑部员外郎,迁郎中。出为甘肃庆阳知府,再迁甘肃按察使,调江苏。江苏按察使移驻苏州,而狱犹在江宁,季堂请更置,报可。乾隆三十九年,擢刑部侍郎,四十四年,迁尚书。季堂屡奉使诸省谳狱,直隶、吉林、江苏皆一至,山东四至,河南再至。察得唆讼者严治之;有诬诉,论如律,不稍贷。初使河南按商丘狱,上谕之曰:“季堂河南人,按本省事尤当秉公持正。勿以事涉大吏,虑将来报复,稍为瞻顾。”商丘民汤秉五迫孀妇刘为妻,刘绝食死。其狱已题旌,刘父犹陈诉,并及顺刀神拳会民事,察得唆讼者罪之。使山东按平度狱,州民罗有良与人斗,误蹴其母死。莱州知府徐大榕原勘无误,乃坐是夺官,当平反,得旨嘉奖。再使山东,暂署巡抚。山东灾,请截本省漕米治赈。还京师,加太子少保,再兼署兵部尚书。
       嘉庆三年,授直隶总督,赐孔雀翎。四年,仁宗亲政,季堂疏发和珅罪状。寻请以籍没其仆呼什图米麦万馀石,分借文安、大城被水村民。长新店盗发,上责季堂废弛,削太子太保,夺孔雀翎。下吏部议,夺官,去顶带留任。河南内黄知县陶象柄获长新店首盗,季堂奏闻。上嘉季堂不邀功,还顶带;又获从犯,还孔雀翎。是时川、楚、陕教匪为乱,五年,季堂奏:“教匪稽诛,臣闻经略额勒登保、参赞德楞泰等由川而楚而陕而甘,数千百里穷追,接战辄胜。是教匪所恃,不在势众而在得间能逃也。川、楚、陕连界,崇山峻岭,断涧深沟,在在险阻。教匪窜匿其间,劫掠而食,不烦裹粮;迫民前驱,不烦招集。官兵至,辄翻山越涧而逃。官兵必先运粮,又须探路,诸费周章。即道路可通,餱粮可继,而日夜追蹑奔走,其势必疲。是教匪逸而兵劳也。臣愚以为当先严守要隘,俾教匪无路可奔;乃宣上德意,散其胁从,然后临之以兵,分道进剿。教匪途穷食尽,计日可平。闻陕省有团练乡勇,或一二村,或数村,联合筑堡为声援。川、楚可推而行之,令各守本境,俾自护其田庐妇子。则教匪虽多,骤难肆扰。官兵剿抚兼施,无顾此失彼之虑。”上谕曰:“所论极是。总之能堵方能剿,能剿方能抚,大端不外乎此。”
       寻以病乞解任,还太子太保。卒,赠太子太傅,遣御前侍卫丰伸济伦奠醊,谥庄敏。子钰,进士,直隶清河道;鏻,湖南盐法道。
       论曰:牧民於平世,自庶而求富,修水利,饬农功,其先务也。观承殚心力於是,政行畿甸。富明安、元理、瀚皆以此为急,各著绩效。幹贞筹运道,尤重行水。世杰起下僚,介而能恕。翟以学为政,所施未尽其蕴。季堂论治教匪,后来坚壁清野之议,已发其端。我有先正,言明且清,诸臣所论列,足当之矣。

本书目录

卷一 本纪一 太祖本纪
卷二 本纪二 太宗本纪一
卷三 本纪三 太宗本纪二
卷四 本纪四 世祖本纪一
卷五 本纪五 世祖本纪二
卷六 本纪六 圣祖本纪一
卷七 本纪七 圣祖本纪二
卷八 本纪八 圣祖本纪三
卷九 本纪九 世宗本纪
卷十 本纪十 高宗本纪一
卷十一 本纪十一 高宗本纪二
卷十二 本纪十二 高宗本纪三
卷十三 本纪十三 高宗本纪四
卷十四 本纪十四 高宗本纪五
卷十五 本纪十五 高宗本纪六
卷十六 本纪十六 仁宗本纪
卷十七 本纪十七 宣宗本纪一
卷十八 本纪十八 宣宗本纪二
卷十九 本纪十九 宣宗本纪三
卷二十 本纪二十 文宗本纪
卷二十一 本纪二十一 穆宗本纪一
卷二十二 本纪二十二 穆宗本纪二
卷二十三 本纪二十三 德宗本纪一
卷二十四 本纪二十四 德宗本纪二
卷二十五 本纪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
卷二十六 志一 天文一
卷二十七 志二 天文二
卷二十八 志三 天文三
卷二十九 志四 天文四
卷三十 志五
卷三十一 志六
卷三十二 志七
卷三十三 志八
卷三十四 志九
卷三十五 志十
卷三十六 志十一 天文十一
卷三十七 志十二 天文十二
卷三十八 志十三 天文十三
卷三十九 志十四 天文十四
卷四十 志十五 灾异一
卷四十一 志十六 灾异二
卷四十二 志十七 灾异三
卷四十三 志十八 灾异四
卷四十四 志十九 灾异五
卷四十五 志二十 时宪一
卷四十六 志二十一 时宪二
卷四十七 志二十二 时宪三
卷四十八 志二十三 时宪四
卷四十九 志二十四 时宪五
卷五十 志二十五 时宪六
卷五十一 志二十六 时宪七
卷五十二 志二十七 时宪八
卷五十三 志二十八 时宪九
卷五十四 志二十九 地理一
卷五十五 志三十 地理二
卷五十六 志三十一 地理三
卷五十七 志三十二 地理四
卷五十八 志三十三 地理五
卷五十九 志三十四 地理六
卷六十 志三十五 地理七
卷六十一 志三十六 地理八
卷六十二 志三十七 地理九
卷六十三 志三十八 地理十
卷六十四 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
卷六十五 志四十 地理十二
卷六十六 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
卷六十七 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
卷六十八 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
卷六十九 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
卷七十 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
卷七十一 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
卷七十二 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
卷七十三 志四十八 地理二十
卷七十四 志四十九 地理二十一
卷七十五 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
卷七十六 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
卷七十七 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
卷七十八 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
卷七十九 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
卷八十 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
卷八十一 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
卷八十二 志五十七 礼一(吉礼一)
卷八十三 志五十八 礼二(吉礼二)
卷八十四 志五十九 礼三(吉礼三)
卷八十五 志六十 礼四(吉礼四)
卷八十六 志六十一 礼五(吉礼五)
卷八十七 志六十二 礼六(吉礼六)
卷八十八 志六十三 礼七(嘉礼一)
卷八十九 志六十四 礼八(嘉礼二)
卷九十 志六十五 礼九(军礼)
卷九十一 志六十六 礼十(宾礼)
卷九十二 志六十七 礼十一(凶礼一)
卷九十三 志六十八 礼十二(凶礼二)
卷九十四 志六十九 乐一
卷九十五 志七十 乐二
卷九十六 志七十一 乐三
卷九十七 志七十二 乐四
卷九十八 志七十三 乐五
卷九十九 志七十四 乐六
卷一百 志七十五 乐七
卷一百一 志七十六 乐八
卷一百二 志七十七 舆服一
卷一百三 志七十八 舆服二
卷一百四 志七十九 舆服三
卷一百五 志八十 舆服四(卤簿附)
卷一百六 志八十一 选举一
卷一百七 志八十二 选举二
卷一百八 志八十三 选举三
卷一百九 志八十四 选举四
卷一百十 志八十五 选举五
卷一百十一 志八十六 选举六
卷一百十二 志八十七 选举七
卷一百十三 志八十八 选举八
卷一百十四 志八十九 职官一
卷一百十五 志九十 职官二
卷一百十六 志九十一 职官三(外官)
卷一百十七 志九十二 职官四(武职藩部土司各官)
卷一百十八 志九十三 职官五(内务府)
卷一百十九 志九十四 职官六(新官制)
卷一百二十 志九十五 食货一
卷一百二十一 志九十六 食货二
卷一百二十二 志九十七 食货三
卷一百二十三 志九十八 食货四
卷一百二十四 志九十九 食货五
卷一百二十五 志一百 食货六
卷一百二十六 志一百一 河渠一
卷一百二十七 志一百二 河渠二
卷一百二十八 志一百三 河渠三
卷一百二十九 志一百四 河渠四
卷一百三十 志一百五 兵一
卷一百三十一 志一百六 兵二
卷一百三十二 志一百七 兵三
卷一百三十三 志一百八 兵四
卷一百三十四 志一百九 兵五
卷一百三十五 志一百十 兵六
卷一百三十六 志一百十一 兵七
卷一百三十七 志一百十二 兵八
卷一百三十八 志一百十三 兵九
卷一百三十九 志一百十四 兵十
卷一百四十 志一百十五 兵十一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一百十六 兵十二
卷一百四十二 志一百十七 刑法一
卷一百四十三 志一百十八 刑法二
卷一百四十四 志一百十九 刑法三
卷一百四十五 志一百二十 艺文一
卷一百四十六 志一百二十一 艺文二
卷一百四十七 志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四十八 志一百二十三 艺文四
卷一百四十九 志一百二十四 交通一
卷一百五十 志一百二十五 交通二
卷一百五十一 志一百二十六 交通三
卷一百五十二 志一百二十七 交通四
卷一百五十三 志一百二十八 邦交一
卷一百五十四 志一百二十九 邦交二
卷一百五十五 志一百三十 邦交三
卷一百五十六 志一百三十一 邦交四
卷一百五十七 志一百三十二 邦交五
卷一百五十八 志一百三十三 邦交六
卷一百五十九 志一百三十四 邦交七
卷一百六十 志一百三十五 邦交八
卷一百六十一 表一 皇子世表一
卷一百六十二 表二 皇子世表二
卷一百六十三 表三 皇子世表三
卷一百六十四 表四 皇子世表四
卷一百六十五 表五 皇子世表五
卷一百六十六 表六 公主表
卷一百六十七 表七 外戚表
卷一百六十八 表八 诸臣封爵世表一
卷一百六十九 表九
卷一百七十 表十
卷一百七十一 表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表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表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表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表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表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表十七 军机大臣年表二
卷一百七十八 表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一上
卷一百七十九 表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一下
卷一百八十 表二十 部院大臣年表二上
卷一百八十一 表二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二下
卷一百八十二 表二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三上
卷一百八十三 表二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三下
卷一百八十四 表二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四上
卷一百八十五 表二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四下
卷一百八十六 表二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五上
卷一百八十七 表二十七 部院大臣年表五下
卷一百八十八 表二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六上
卷一百八十九 表二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六下
卷一百九十 表三十 部院大臣年表七上
卷一百九十一 表三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七下
卷一百九十二 表三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八上
卷一百九十三 表三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八下
卷一百九十四 表三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九上
卷一百九十五 表三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九下
卷一百九十六 表三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十
卷一百九十七 表三十七 疆臣年表一(各省总督 河督漕督附)
卷一百九十八 表三十八 疆臣年表二(各省总督 河督漕督附)
卷一百九十九 表三十九 疆臣年表三(各省总督 河督漕督附)
卷二百 表四十 疆臣年表四(各省总督 河督漕督附)
卷二百一 表四十一 疆臣年表五(各省巡抚)
卷二百二 表四十二 疆臣年表六(各省巡抚)
卷二百三 表四十三 疆臣年表七(各省巡抚)
卷二百四 表四十四 疆臣年表八(各省巡抚)
卷二百五 表四十五 疆臣年表九(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卷二百六 表四十六 疆臣年表十(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卷二百七 表四十七 疆臣年表十一(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卷二百八 表四十八 疆臣年表十二(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卷二百九 表四十九 藩部世表一
卷二百一十 表五十
卷二百十一 表五十一
卷二百十二 表五十二 交聘年表一(中国遣驻使)
卷二百十三 表五十三 交聘年表二(各国遣驻使)
卷二百十四 列传一 后妃
卷二百十五 列传二 诸王一
卷二百十六 列传三 诸王二
卷二百十七 列传四 诸王三
卷二百十八 列传五 诸王四
卷二百十九 列传六 诸王五
卷二百二十 列传七 诸王六
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八 诸王七
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九
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十
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十一
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十二
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十三
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十四
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十五
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十六
卷二百三十 列传十七
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十八
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十九
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二十
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二十一
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二十二
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二十三
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二十四
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二十五
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二十六
卷二百四十 列传二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二十八
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二十九
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三十
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三十二
卷二百四十六 列传三十三
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三十四
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三十五
卷二百四十九 列传三十六
卷二百五十 列传三十七
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三十八
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三十九
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四十
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四十一
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四十二
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四十三
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四十四
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四十五
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四十六
卷二百六十 列传四十七
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四十八
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四十九
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五十
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五十一
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五十二
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五十三
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五十四
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五十五
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五十六
卷二百七十 列传五十七
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五十八
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五十九
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六十
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六十一
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六十二
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六十三
卷二百七十七 列传六十四
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六十五
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六十六
卷二百八十 列传六十七
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六十八
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六十九
卷二百八十三 列传七十
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七十一
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七十二
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七十三
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七十四
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七十五
卷二百八十九 列传七十六
卷二百九十 列传七十七
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七十八
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七十九
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八十
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八十一
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八十二
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八十三
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八十四
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八十五
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八十六
卷三百 列传八十七
卷三百一 列传八十八
卷三百二 列传八十九
卷三百三 列传九十
卷三百四 列传九十一
卷三百五 列传九十二
卷三百六 列传九十三
卷三百七 列传九十四
卷三百八 列传九十五
卷三百九 列传九十六
卷三百十 列传九十七
卷三百十一 列传九十八
卷三百十二 列传九十九
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
卷三百十四 列传一百一
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二
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三
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四
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五
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六
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七
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八
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九
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十
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十一
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十二
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十三
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十四
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十五
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十六
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十七
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十八
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十九
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
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一
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二
卷三百三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三
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四
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五
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六
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二十七
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八
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九
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
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一
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二
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三十三
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四
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五
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六
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三十七
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八
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九
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
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一
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二
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三
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四
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五
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六
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四十七
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八
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九
卷三百六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
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一
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二
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三
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四
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五
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六
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五十七
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八
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九
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六十
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一
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二
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三
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四
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五
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六
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六十七
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八
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九
卷三百八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
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一
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二
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三
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四
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五
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六
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七十七
卷三百九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八
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九
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八十
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一
卷三百九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二
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三
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四
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五
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六
卷四百 列传一百八十七
卷四百一 列传一百八十八
卷四百二 列传一百八十九
卷四百三 列传一百九十
卷四百四 列传一百九十一
卷四百五 列传一百九十二
卷四百六 列传一百九十三
卷四百七 列传一百九十四
卷四百八 列传一百九十五
卷四百九 列传一百九十六
卷四百十 列传一百九十七
卷四百十一 列传一百九十八
卷四百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九
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
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一
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二
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三
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四
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五
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六
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七
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八
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九
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十
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十一
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十二
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十三
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十四
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十五
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十六
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十七
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十八
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十九
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
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一
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二
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三
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四
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五
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六
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二十七
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八
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九
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
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一
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二
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三
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四
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五
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六
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三十七
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八
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九
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
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一
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二
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三
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四
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五
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六
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四十七
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八
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九
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
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一
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二
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三
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四
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五
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六
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五十七
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八
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九
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
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一
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二
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三 循吏一
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四 循吏二
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五 循吏三
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六 循吏四
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六十七 儒林一
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八 儒林二
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
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 儒林四
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一 文苑一
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二 文苑二
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三 文苑三
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四 忠义一
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五 忠义二
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六 忠义三
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七十七 忠义四
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八 忠义五
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九 忠义六
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 忠义七
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一 忠义八
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二 忠义九
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三 忠义十
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四 孝义一
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五 孝义二
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六 孝义三
卷五百 列传二百八十七 遗逸一
卷五百一 列传二百八十八 遗逸二
卷五百二 列传二百八十九 艺术一
卷五百三 列传二百九十 艺术二
卷五百四 列传二百九十一 艺术三
卷五百五 列传二百九十二 艺术四
卷五百六 列传二百九十三 畴人一
卷五百七 列传二百九十四 畴人二
卷五百八 列传二百九十五 列女一
卷五百九 列传二百九十六 列女二
卷五百十 列传二百九十七 列女三
卷五百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八 列女四
卷五百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九 土司一
卷五百十三 列传三百 土司二
卷五百十四 列传三百一 土司三
卷五百十五 列传三百二 土司四
卷五百十六 列传三百三 土司五
卷五百十七 列传三百四 土司六
卷五百十八 列传三百五 藩部一
卷五百十九 列传三百六 藩部二
卷五百二十 列传三百七 藩部三
卷五百二十一 列传三百八 藩部四
卷五百二十二 列传三百九 藩部五
卷五百二十三 列传三百十 藩部六
卷五百二十四 列传三百十一 藩部七
卷五百二十五 列传三百十二 藩部八
卷五百二十六 列传三百十三 属国一
卷百二十七 列传三百十四 属国二
卷五百二十八 列传三百十五 属国三
卷五百二十九 列传三百十六 属国四
《清史稿》发刊缀言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