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简体版
清史稿
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十九
作者:民国 · 赵尔巽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萧启江 张运兰 唐训方 蒋凝学 陈湜 李元度
       萧启江,字濬川,湖南湘乡人。少贾於蜀,后始折节读书。咸丰三年,入塔齐布军。四年,从平岳州,克武昌、汉阳、兴国、大冶、蕲州,叙县丞,晋秩州同。五年,广东贼犯湖南,湘抚骆秉章檄启江募兵协剿,曰果字营,自是独将一军。攻茶陵踞匪,率壮士数十人薄南门,贼自民廛跃出,攒矛环刺,启江手擒数贼,贼莫敢逼。寻会克其城,贼走江西,陷弋阳、兴安。启江偕罗泽南复两城,进收广信,赐花翎,擢同知。
       六年,刘长佑援江西,总统诸军,启江属焉,驻师浏阳。贼陷万载,启江大破之<木诸>树潭、大桥、竹阜,遂复万载;而崇通贼复犯浏阳,援贼大至,扑营,启江鏖战败之,蹑至八角亭,毁其垒。会曾国华驰至,偕由洪塘、新昌、上高捣瑞州。前军至登龙桥,击退袁州贼,进攻新昌、上高,拔之,擢知府。进攻袁州,启江与长佑分地扼贼。长佑攻西南,启江攻东北,尽平城外贼屯。城贼惶惧,启江策临吉贼必来援,设伏败之,尽夺其辎重。寻破贼合山,克分宜,加道衔。进攻临江,七年正月,大捷阴冈岭,斩其酋。贼势以孤,乃潜约抚、建、新淦援贼趋太平墟,犯长佑营。长佑战失利,营陷,贼乘势回犯阴冈岭。部将田兴恕、杨恒升突阵,斩悍酋数人,师从之,贼崩溃,夷其垒四十七。城贼穷蹙乞降,而贼首仍负嵎死拒,乃诱其出战,启江挥军疾进,薄城而登,遂克之,擢道员,加按察使衔。长佑寻以病归,刘坤一代之。启江与进攻抚州,连下宜黄、崇仁。抚州贼屯樟树镇,将伺官军渡赣袭临江,启江与坤一回击,大破之。进次上顿,距抚州十五里,筑垒甫毕,贼至,迎击败之。进攻高桥,贼弃城遁,追斩千七百有奇。抚州复,加布政使衔。
       九年,贼陷南安,纠众数万犯赣州,踞新城墟及池江诸地。时曾国藩督援浙军,启江率所部从,檄援赣州。启江遣田勇三千诱贼,贼争出赴利,启江摧锋直进,斩级数千。田勇者,江西募农夫防贼,贪卤获,倚湘军无所畏,集者四万。启江曰:“众而不整必败。”禁之不可,遇伏果溃。湘军为少卻,部将胡中和力战断后,复进败之,平新城墟、池江、小溪、凤凰城诸贼垒,贼退入南安。南安故有二城夹水,贼分屯相犄角,军至皆弃而走。启江进屯城外青陇、黄陇,结垒自固,令曰:“入城者斩。”有顷,贼果还南城,攻之,败走。启江曰:“贼狡而弱,吾直驱之耳!”攀堞以登,贼夺西门走,追杀数十里,赐号额埒斯图巴图鲁。进信丰,会总兵遮克敦布攻吴家岭,启江率中营进。贼万馀来扑,击败之,破先溪桥贼垒,城兵出而夹击,立解其围。时江西郡县皆复。
       石达开由崇义窜湖南,郴、桂所属皆告警,启江驰防。贼已由永州窜围宝庆,启江自临、蓝趋永州,扼东安,屯白牙市。刘长佑、李续宜解宝庆围,追至白牙,启江会军夹击,擒其酋杨家廷、马继昌於阵。贼窜入广西,陷兴安,尽集悍党大溶江遏追师,遣别贼直犯桂林。启江由全州趋兴安,复其城;攻大溶江,大捷,解桂林围,以按察使记名。移军回湖南。
       四川军事急,命启江率师往援。十年春,甫至,以疾卒於军。诏赠巡抚,从优赐恤,谥壮果,湖南、江西并建专祠。其所部留四川,骆秉章用以平贼焉。
       张运兰,字凯章,湖南湘乡人。咸丰初,从王珍转战衡、永、郴、桂,积功擢同知。六年,战通城,运兰设三伏,营前斩贼酋张庸忠,擒鲁三元,克通城,又大破贼于崇阳白蜺桥,赐花翎。七年,从王珍援江西,迭捷於临江、吉安、乐安、新城、广昌,功皆最。王珍卒于军,运兰与王开化分领其众。吉安贼窥永丰,运兰屡败之,擢知府。又破贼於峡江桥阜滩、狮子山。移军吉水,扼贼三曲滩,相持数日,血战十数次,斩贼渠黄锡昆。渡赣江,破石达开於朱山桥,达开焚屯而遁,遂解永丰围,擢道员。八年,略定乐安、宜黄,逼建昌,败贼于厚坪。破水南贼巢,分剿南源、里塔墟、刘家坑,直捣谢坑,毁贼垒,斩其酋廖雄篙等,复南丰。建昌之围始合,五月,克之,加按察使衔。贼复犯南丰,击走之,追及新城杭山,降贼众数千。
       时诏起曾国藩督师规浙江,国藩行次江西,贼已入闽,疏调运兰及萧启江率所部从。会贼陷安仁,别将失利,运兰进击,大破之,歼贼数千,克安仁,赐号克图格尔依巴图鲁。由杉关进剿破贼顺昌,回援景德镇,战於李村,斩馘二千馀,解散千计。九年,援饶州,败贼于栗树山,克浮梁,加布政使衔。
       是年秋,粤匪犯湖南宝庆,运兰回援,叠破贼於宜章、星子、市禾洞,追至广东连州,破九陂、石塘、白虎墟贼巢,殄贼逾万,授开归陈许道。十年,曾国藩军祁门,运兰偕鲍超破贼黟、歙。十一年,克休宁,擢福建按察使。再复黟县,尽夷贼垒。时运兰统五千人防徽州,寻移防宁国,值大疫,悍贼麕集,与霆军力拒之。同治元年,拔旌德。二年,命援广东,捣阳山石茔贼巢,降其众三千,擒巨酋李复猷于连州。
       三年,赴福建按察使任。时江、浙逸贼众犹十馀万,由江西入闽,蹂汀、漳二郡。运兰率五百人趋武平,遇贼,众寡不敌,总兵贺世桢、王明高,副将雷照雄皆战殁;运兰被执,骂贼,支解之。事闻,赠巡抚,予骑都尉世职,谥忠毅。武平及湖南、广东建专祠。
       唐训方,字义渠,湖南常宁人。道光二十年举人,大挑教谕。咸丰三年,曾国藩创水师,训方领副右营,嗣改入陆军。从罗泽南克蒲圻,复武昌,又从攻兴国金牛堡。国藩命募常宁勇五百人统之,曰训字营。从克田家镇、蕲州、广济,拔黄梅,进军濯港,败悍酋罗大纲。是夕,贼谋袭大营,训方巡营惊觉,贼退走。明日,攻孔垅街口,训方率壮士踏肩陟高墉,诸军乘之,遂破孔垅。
       五年,从泽南援江西,克弋阳、兴安、广信、德兴、浮梁。援义宁贼屯城外鸡鸣、凤凰二山,与城犄角。训方逼鸡鸣山下,督队先登,贼惊溃,乘胜拔其城。从泽南援武汉,克蒲圻,进攻武昌。累擢知府,赐花翎。六年正月,率三百人夜由鲇鱼套至藕塘,夺二垒,又破援贼於豹子海。会襄阳土匪高二倡乱,围府城,巡抚胡林翼令训方偕舒保马队往剿。破贼於峪山,援贼至,又败之。进克樊城,追至吕堰驿,斩女贼宋氏。援宜昌,破贼於南漳,权襄阳知府。七年二月,川匪刘尚义犯宜城,扬言趋荆门,而使南漳贼袭府城,训方备之,急扼武安堰,贼奔据武安城,进攻之。会都统巴扬阿来招降,训方进剿高二於璩湾,乘雪夜进攻,擒之;而巴扬阿所抚贼复叛,掠郧、房、保山、竹山、竹谿、保康、兴山。训方会陕西军连破之武当山金顶,斩其渠,馀贼降。襄郡悉定。先以克武汉论功以道员记名,至是加按察使衔,授湖北督粮道。
       陈玉成合捻匪犯蕲、黄,训方自襄阳赴援,连战败贼,进屯张家塝。胡林翼令於蕲州境内建碉卡,训方以二千人守之,贼迭来攻,皆击退,赐号奇齐叶勒特依巴图鲁。调援临淮。寻以李续宾军覆三河,回防湖北,屯陈德园。九年,会攻太湖,贼围鲍超於小池驿,多隆阿不能救,令训方移军近鲍营为接应。甫至,筑垒未就,为贼所乘,乃退屯新仓。十年,解军事,赴粮道任。未几,连擢湖北布政使。十一年,胡林翼驻军英山,病甚。贼上犯黄州,抵滠口,武昌震动,讹言繁兴。训方处以镇静,诛乱民数人,人心始定。滠口贼亦击退。
       同治元年,安徽巡抚李续宜因母丧夺情,请假回籍,举训方自代,命暂行署理。苗沛霖反侧久,遂叛,安徽诸军皆不能制。二年,僧格林沁大军至,始平之。抚循降圩,收其兵械,奏移凤台,治下蔡雉河集,增立涡阳县。都统富明阿奏劾训方,降调。三年,署湖北按察使,寻署巡抚,授直隶布政使,兼统练军出省防剿。七年,西捻平。请开缺省墓。光绪三年,卒于家。湖北请祀名宦祠。
       蒋凝学,字之纯,湖南湘乡人。咸丰初,在籍治乡团。五年,从罗泽南克武昌,奖国子监典簿。六年,率湘左两营从巡抚胡林翼攻武昌。屯赛湖堤,引江水入湖,合长围,进薄城下,平贼垒十馀。武昌复,论功擢知县。从克黄州、大冶、兴国,逼九江。七年,分统三营屯北岸陆家嘴,攻小池口,屡战皆捷。都兴阿檄攻童司簰。童司簰背江据湖,通黄梅要隘,贼五六万踞之。至则贼数搏战,凝学坚持不退。寻陈玉成来援,众议退兵,凝学曰:“童司簰不克,水师往来失所据,九江之师亦掣肘,势所必争。”请增兵千人,宵济合水师,连日鏖战,破之,平贼垒数十,进克黄梅,擢同知。八年,会攻九江府城。凝学穴地道迤东而南,地雷发,坏城垣百馀丈,从缺口入,歼贼甚众,擢知府,赐花翎。连复麻城、黄安,擢道员。
       十月,李续宾三河军覆,官文檄凝学间道遏剿。会多隆阿、鲍超击贼於宿松花亭子,破之。贼退太湖、潜山,凝学驻防荆桥。九年,移屯黄州罗田,会攻太湖。十二月,陈玉成大举来援,凝学移军龙家凉亭,与鲍超小池驿之军为犄角,留四营遏太湖东门,城贼出,击退之。十年正月,鲍营被围急,凝学进援,甫拔营,贼大队来抄,凝学挥军截击,多隆阿率马队应之,战竟日,擒斩二千馀。乘胜攻罗山,冲贼垒,诸军合击,贼大溃,加盐运使衔。十一年,陈玉成复犯湖北,凝学回援武昌县,败贼赤壁山下,复其城。会总兵成大吉等攻黄州数月不下,诏降贼目刘维桢,复蕲州,选出众五百人为忠义营,使维桢诈称援军,诱城贼出,击之,遂克黄州,以道员记名,加布政使衔。
       苗沛霖叛,陷寿州,凝学进屯六安,克霍丘,增募水陆军。苗党姚有志、潘垲等乞降,各圩多反正,授甘肃安肃道。同治元年,移屯颍州。二年,粤匪李世贤北窜,凝学移军舒城,击败之,又追败之六安,贼引去。苗沛霖复围寿州,凝学回援,破贼於牛尾冈。寿州寻陷,凝学坐救援不力,褫布政使衔,仍驻防颍州。会僧格林沁督师剿沛霖,凝学克霍丘各圩,水师分驻三河尖、临淮关,进破黄梁集,克颍上,收附近城各圩,斩贼党苗呆和、苗呆花,复怀远。沛霖势日蹙,遂走死。
       三年,粤匪陈得才等纠众三十万自陕西回窜,图救江宁。凝学屯英山,遏贼金家铺,败之。贼复自麻城犯霍山,凝学退石家嘴,与按察使英翰相犄角,伺贼过狙击,殪千馀人,拔出难民数千。英山解严,复布政使衔。进援湖北,收复罗田、蕲水、麻城三县,解蔡家河围。贼复窜安徽,凝学蹑追,沿途袭击,绕出贼前,遏之霍山长岭庵。路险,贼不虞兵猝至,多坠涧死,降者三四万,贼首陈得才仰药死。简降众为步队五营、马队三营,馀悉遣散。
       是年冬,陕甘总督杨岳斌奏调凝学赴甘肃,行次樊城,会霆军譁变。凝学所部亦以欠饷不靖,请於巡抚郑敦谨,借款资遣湘左八营,留忠义营於湖北,自请回籍养病。命两月假满仍赴甘肃。五年,募湘勇二千,号安字营。至西安,巡抚刘蓉奏请凝学屯泾州,兼顾关陇。六月,败回匪於华亭,与提督雷正绾、总兵张在山等约夹击,深入被围,士卒死伤七百馀人,总兵周太和、周清贵,副将黄德太等均殁於阵。凝学溃围出,屯平凉,转战而前,至省城,署兰州道。六年八月,回匪犯兰州,守城兵仅凝学所部千馀人,登陴固守,屡出奇兵焚贼垒,贼寻退,以按察使记名。八年,署按察使。九年,复署兰州道,擢山西按察使。光绪元年,迁陕西布政使。四年,以病解官,未行而卒。赐恤,赠内阁学士。
       陈湜,字舫仙,湖南湘乡人。咸丰六年,曾国荃赴援江西,招湜襄军事,从克安福、万安。七年,进围吉安。国荃奔丧去军,湜代领其众。寻以父忧归。八年,从蒋益澧援广西,克平乐。贼趋桂林,湜率四营遏之於大湾车埠,败之,乘胜划苏桥垒。从攻柳州,克浔州。九年,石达开围宝庆,湜募千人出祁阳赴援,与李续宜夹击破之。十年,曾国荃围安庆,使湜总军事。湜规地形,请堨枞阳口蓄水阻援贼,力扼集贤关,从之。贼酋陈玉成来援,阻水,趋集贤关,击破之。十一年,克安庆,自是独领一军。循江而东,会克诸城隘,累擢至道员。
       同治元年,从国荃攻江宁,建议先并力九洑洲,断江北接济,先后会诸军击走李秀成、李世贤援众。二年,城围合,湜当西路,克江东桥、七瓮桥、紫金山诸隘,赐号著勇巴图鲁。三年六月,克江宁,湜入旱西门,遇李秀成率死党出走,逆击反奔,寻为他军所擒,以按察使记名。
       四年,授陕西按察使,调山西。捻匪方炽,陈筹防五策,建水师於龙门、砥柱间。五年,捻酋张总愚谋渡渭,湜令水师焚三河口浮桥,督民团备渭北,贼不得逞。六年,命湜驻汾州,节制文武。冬,总愚乘河冰合,窜入山西,七年春,犯畿辅。湜以疏防褫职,谴戍新疆,巡抚郑敦谨疏请留防。冬,陕回将乘隙渡河,屡击走之,诏免发遣。
       左宗棠西征,檄湜率五营出固原,断汉伯堡贼南趋河州之道,歼余彦禄馀党於罗家崄。九年,金积堡平,复原官。十年,进规河州,宗棠令湜尽护诸将渡洮进攻。连克陈家山、杨家山、董家山诸回堡,逼攻太子寺老巢,破其外壕。十一年,提督傅先宗等战殁,贼乘胜来攻。湜阳置酒高会,密令总兵沈玉遂急捣之,马占鼇穷蹙乞降,缚悍酋狗齿牙子等以献。河州平。十二年,叛酋马桂源、马本源踞巴燕戎格,湜率军进讨,二酋败遁。湜善视其孥,遂因占鼇来降,数其罪诛之,并斩马五麻诸悍目,赐号奇车伯巴图鲁。四月,逾河收循化。循化撒拉回素獷悍,恃险扰边。湜深入其阻,群回缚悍目马十八、沈五十七等二十馀人献军前,缴械受约束。湜规地势,修城设官,分营扼驻,与西宁、碾伯、河州声息相通焉。寻谢军事回籍。
       光绪八年,两江总督曾国荃奏调统水陆诸军,兼治海防,驻军吴淞。以私行游宴被劾归。十二年,复出统南洋兵轮,总湘、淮诸军营务,授江苏按察使。二十年,辽东兵事起,诏集旧部防山海关,移屯关外鞍山站。二十一年春,进驻大高岭,遣将援辽阳。和议成,擢江西布政使。命剿甘肃叛回,未行,复驻山海关。二十二年,卒,赠太子少保。
       湜从曾国荃最久,后屡蹶,仕久不进。世称为宿将,光绪中,命绘中兴功臣於紫光阁,徵集诸将之像,湜与焉。
       李元度,字次青,湖南平江人。以举人官黔阳教谕。曾国藩在籍治团练,元度上书数千言言兵事,国藩壮之,招入幕。咸丰五年,国藩移军江西,令元度募勇三千屯湖口。六年,移屯抚州,偕江军林源恩合防。与贼相持久之,饷绌,分军克宜黄、崇仁;而贼自景德来援,抚州贼出攻江军营,林源恩死之。元度突围出,移屯贵溪,防广信。七年,贼二万来袭玉山,守卒仅七百人,元度迎战,断贼浮梁,贼以步队缀军,骑贼趋上游跐水渡。乃回城拒守,被攻两昼夜,元度立埤<土儿>间,弹中左颊。贼忽罢攻,钲铙杂作,知其穴地道,乃掘壕以防,伺其穿隧及壕殪之。贼技穷引去,伏兵邀击,安仁、弋阳、广信皆平。元度先已累擢知府,以道员记名,至是加按察使衔,赐号色尔固楞巴图鲁。八年,率所部平江军援浙江,败贼玉山子午口。会克常山、江山,授浙江温处道。
       十年,曾国藩督师皖南,调元度安徽宁池太道,防徽州。至甫三日,贼由旌德纠合土匪散军入绩溪丛山关。遣同知童梅华、都司单绥福率千人往援,败挫。贼趋郡城,元度退走。国藩奏劾,褫职逮治。会浙江巡抚王有龄奏调援浙,元度不待命,回籍募勇八千,号安越军。将行,粤匪犯湖南,巡抚文格留其军守浏阳,偕诸军破贼,诏赏还按察使衔,并加布政使衔。
       会杭州陷,王有龄死,诏左宗棠代之。元度率军入浙,与李定太守衢州,授浙江盐运使,署布政使。国藩以元度罪未定,不听勘遽回籍,复劾革职,交左宗棠差遣。言官再论劾,命国藩、宗棠按治。国藩奏:“徽州之失,元度甫至,情有可原。”宗棠疏言:“杭州失陷,非因其逗留所致。惟落职后求去索饷,不顾大局。”论遣戍。沈葆桢、李鸿章、彭玉麟、鲍超等交章荐其才,代缴台费,免罪归。同治初,贵州巡抚张亮基奏起剿教匪,以功复原官,擢云南按察使。光绪八年,丁母忧。服阕,补贵州按察使,迁布政使。十三年,卒于官。
       元度擅文章,好言兵,然自将屡偾事。所著先正事略、天岳山馆文集,并行世。
       论曰:萧启江、张运兰功在江西,在湘军中资劳最深,中道而殒,故恤典特隆。唐训方、蒋凝学转战功多,旧部散亡,再出遂不竞。陈湜、李元度皆踬而复起。元度文学之士,所行不逮其言,军中犹以宿望推之尔。

本书目录

卷一 本纪一 太祖本纪
卷二 本纪二 太宗本纪一
卷三 本纪三 太宗本纪二
卷四 本纪四 世祖本纪一
卷五 本纪五 世祖本纪二
卷六 本纪六 圣祖本纪一
卷七 本纪七 圣祖本纪二
卷八 本纪八 圣祖本纪三
卷九 本纪九 世宗本纪
卷十 本纪十 高宗本纪一
卷十一 本纪十一 高宗本纪二
卷十二 本纪十二 高宗本纪三
卷十三 本纪十三 高宗本纪四
卷十四 本纪十四 高宗本纪五
卷十五 本纪十五 高宗本纪六
卷十六 本纪十六 仁宗本纪
卷十七 本纪十七 宣宗本纪一
卷十八 本纪十八 宣宗本纪二
卷十九 本纪十九 宣宗本纪三
卷二十 本纪二十 文宗本纪
卷二十一 本纪二十一 穆宗本纪一
卷二十二 本纪二十二 穆宗本纪二
卷二十三 本纪二十三 德宗本纪一
卷二十四 本纪二十四 德宗本纪二
卷二十五 本纪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
卷二十六 志一 天文一
卷二十七 志二 天文二
卷二十八 志三 天文三
卷二十九 志四 天文四
卷三十 志五
卷三十一 志六
卷三十二 志七
卷三十三 志八
卷三十四 志九
卷三十五 志十
卷三十六 志十一 天文十一
卷三十七 志十二 天文十二
卷三十八 志十三 天文十三
卷三十九 志十四 天文十四
卷四十 志十五 灾异一
卷四十一 志十六 灾异二
卷四十二 志十七 灾异三
卷四十三 志十八 灾异四
卷四十四 志十九 灾异五
卷四十五 志二十 时宪一
卷四十六 志二十一 时宪二
卷四十七 志二十二 时宪三
卷四十八 志二十三 时宪四
卷四十九 志二十四 时宪五
卷五十 志二十五 时宪六
卷五十一 志二十六 时宪七
卷五十二 志二十七 时宪八
卷五十三 志二十八 时宪九
卷五十四 志二十九 地理一
卷五十五 志三十 地理二
卷五十六 志三十一 地理三
卷五十七 志三十二 地理四
卷五十八 志三十三 地理五
卷五十九 志三十四 地理六
卷六十 志三十五 地理七
卷六十一 志三十六 地理八
卷六十二 志三十七 地理九
卷六十三 志三十八 地理十
卷六十四 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
卷六十五 志四十 地理十二
卷六十六 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
卷六十七 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
卷六十八 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
卷六十九 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
卷七十 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
卷七十一 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
卷七十二 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
卷七十三 志四十八 地理二十
卷七十四 志四十九 地理二十一
卷七十五 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
卷七十六 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
卷七十七 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
卷七十八 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
卷七十九 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
卷八十 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
卷八十一 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
卷八十二 志五十七 礼一(吉礼一)
卷八十三 志五十八 礼二(吉礼二)
卷八十四 志五十九 礼三(吉礼三)
卷八十五 志六十 礼四(吉礼四)
卷八十六 志六十一 礼五(吉礼五)
卷八十七 志六十二 礼六(吉礼六)
卷八十八 志六十三 礼七(嘉礼一)
卷八十九 志六十四 礼八(嘉礼二)
卷九十 志六十五 礼九(军礼)
卷九十一 志六十六 礼十(宾礼)
卷九十二 志六十七 礼十一(凶礼一)
卷九十三 志六十八 礼十二(凶礼二)
卷九十四 志六十九 乐一
卷九十五 志七十 乐二
卷九十六 志七十一 乐三
卷九十七 志七十二 乐四
卷九十八 志七十三 乐五
卷九十九 志七十四 乐六
卷一百 志七十五 乐七
卷一百一 志七十六 乐八
卷一百二 志七十七 舆服一
卷一百三 志七十八 舆服二
卷一百四 志七十九 舆服三
卷一百五 志八十 舆服四(卤簿附)
卷一百六 志八十一 选举一
卷一百七 志八十二 选举二
卷一百八 志八十三 选举三
卷一百九 志八十四 选举四
卷一百十 志八十五 选举五
卷一百十一 志八十六 选举六
卷一百十二 志八十七 选举七
卷一百十三 志八十八 选举八
卷一百十四 志八十九 职官一
卷一百十五 志九十 职官二
卷一百十六 志九十一 职官三(外官)
卷一百十七 志九十二 职官四(武职藩部土司各官)
卷一百十八 志九十三 职官五(内务府)
卷一百十九 志九十四 职官六(新官制)
卷一百二十 志九十五 食货一
卷一百二十一 志九十六 食货二
卷一百二十二 志九十七 食货三
卷一百二十三 志九十八 食货四
卷一百二十四 志九十九 食货五
卷一百二十五 志一百 食货六
卷一百二十六 志一百一 河渠一
卷一百二十七 志一百二 河渠二
卷一百二十八 志一百三 河渠三
卷一百二十九 志一百四 河渠四
卷一百三十 志一百五 兵一
卷一百三十一 志一百六 兵二
卷一百三十二 志一百七 兵三
卷一百三十三 志一百八 兵四
卷一百三十四 志一百九 兵五
卷一百三十五 志一百十 兵六
卷一百三十六 志一百十一 兵七
卷一百三十七 志一百十二 兵八
卷一百三十八 志一百十三 兵九
卷一百三十九 志一百十四 兵十
卷一百四十 志一百十五 兵十一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一百十六 兵十二
卷一百四十二 志一百十七 刑法一
卷一百四十三 志一百十八 刑法二
卷一百四十四 志一百十九 刑法三
卷一百四十五 志一百二十 艺文一
卷一百四十六 志一百二十一 艺文二
卷一百四十七 志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四十八 志一百二十三 艺文四
卷一百四十九 志一百二十四 交通一
卷一百五十 志一百二十五 交通二
卷一百五十一 志一百二十六 交通三
卷一百五十二 志一百二十七 交通四
卷一百五十三 志一百二十八 邦交一
卷一百五十四 志一百二十九 邦交二
卷一百五十五 志一百三十 邦交三
卷一百五十六 志一百三十一 邦交四
卷一百五十七 志一百三十二 邦交五
卷一百五十八 志一百三十三 邦交六
卷一百五十九 志一百三十四 邦交七
卷一百六十 志一百三十五 邦交八
卷一百六十一 表一 皇子世表一
卷一百六十二 表二 皇子世表二
卷一百六十三 表三 皇子世表三
卷一百六十四 表四 皇子世表四
卷一百六十五 表五 皇子世表五
卷一百六十六 表六 公主表
卷一百六十七 表七 外戚表
卷一百六十八 表八 诸臣封爵世表一
卷一百六十九 表九
卷一百七十 表十
卷一百七十一 表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表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表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表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表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表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表十七 军机大臣年表二
卷一百七十八 表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一上
卷一百七十九 表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一下
卷一百八十 表二十 部院大臣年表二上
卷一百八十一 表二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二下
卷一百八十二 表二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三上
卷一百八十三 表二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三下
卷一百八十四 表二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四上
卷一百八十五 表二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四下
卷一百八十六 表二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五上
卷一百八十七 表二十七 部院大臣年表五下
卷一百八十八 表二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六上
卷一百八十九 表二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六下
卷一百九十 表三十 部院大臣年表七上
卷一百九十一 表三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七下
卷一百九十二 表三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八上
卷一百九十三 表三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八下
卷一百九十四 表三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九上
卷一百九十五 表三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九下
卷一百九十六 表三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十
卷一百九十七 表三十七 疆臣年表一(各省总督 河督漕督附)
卷一百九十八 表三十八 疆臣年表二(各省总督 河督漕督附)
卷一百九十九 表三十九 疆臣年表三(各省总督 河督漕督附)
卷二百 表四十 疆臣年表四(各省总督 河督漕督附)
卷二百一 表四十一 疆臣年表五(各省巡抚)
卷二百二 表四十二 疆臣年表六(各省巡抚)
卷二百三 表四十三 疆臣年表七(各省巡抚)
卷二百四 表四十四 疆臣年表八(各省巡抚)
卷二百五 表四十五 疆臣年表九(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卷二百六 表四十六 疆臣年表十(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卷二百七 表四十七 疆臣年表十一(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卷二百八 表四十八 疆臣年表十二(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卷二百九 表四十九 藩部世表一
卷二百一十 表五十
卷二百十一 表五十一
卷二百十二 表五十二 交聘年表一(中国遣驻使)
卷二百十三 表五十三 交聘年表二(各国遣驻使)
卷二百十四 列传一 后妃
卷二百十五 列传二 诸王一
卷二百十六 列传三 诸王二
卷二百十七 列传四 诸王三
卷二百十八 列传五 诸王四
卷二百十九 列传六 诸王五
卷二百二十 列传七 诸王六
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八 诸王七
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九
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十
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十一
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十二
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十三
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十四
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十五
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十六
卷二百三十 列传十七
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十八
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十九
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二十
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二十一
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二十二
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二十三
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二十四
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二十五
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二十六
卷二百四十 列传二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二十八
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二十九
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三十
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三十二
卷二百四十六 列传三十三
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三十四
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三十五
卷二百四十九 列传三十六
卷二百五十 列传三十七
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三十八
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三十九
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四十
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四十一
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四十二
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四十三
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四十四
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四十五
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四十六
卷二百六十 列传四十七
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四十八
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四十九
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五十
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五十一
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五十二
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五十三
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五十四
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五十五
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五十六
卷二百七十 列传五十七
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五十八
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五十九
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六十
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六十一
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六十二
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六十三
卷二百七十七 列传六十四
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六十五
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六十六
卷二百八十 列传六十七
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六十八
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六十九
卷二百八十三 列传七十
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七十一
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七十二
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七十三
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七十四
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七十五
卷二百八十九 列传七十六
卷二百九十 列传七十七
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七十八
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七十九
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八十
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八十一
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八十二
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八十三
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八十四
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八十五
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八十六
卷三百 列传八十七
卷三百一 列传八十八
卷三百二 列传八十九
卷三百三 列传九十
卷三百四 列传九十一
卷三百五 列传九十二
卷三百六 列传九十三
卷三百七 列传九十四
卷三百八 列传九十五
卷三百九 列传九十六
卷三百十 列传九十七
卷三百十一 列传九十八
卷三百十二 列传九十九
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
卷三百十四 列传一百一
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二
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三
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四
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五
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六
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七
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八
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九
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十
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十一
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十二
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十三
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十四
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十五
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十六
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十七
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十八
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十九
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
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一
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二
卷三百三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三
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四
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五
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六
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二十七
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八
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九
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
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一
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二
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三十三
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四
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五
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六
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三十七
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八
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九
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
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一
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二
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三
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四
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五
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六
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四十七
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八
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九
卷三百六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
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一
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二
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三
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四
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五
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六
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五十七
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八
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九
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六十
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一
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二
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三
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四
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五
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六
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六十七
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八
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九
卷三百八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
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一
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二
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三
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四
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五
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六
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七十七
卷三百九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八
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九
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八十
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一
卷三百九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二
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三
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四
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五
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六
卷四百 列传一百八十七
卷四百一 列传一百八十八
卷四百二 列传一百八十九
卷四百三 列传一百九十
卷四百四 列传一百九十一
卷四百五 列传一百九十二
卷四百六 列传一百九十三
卷四百七 列传一百九十四
卷四百八 列传一百九十五
卷四百九 列传一百九十六
卷四百十 列传一百九十七
卷四百十一 列传一百九十八
卷四百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九
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
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一
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二
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三
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四
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五
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六
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七
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八
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九
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十
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十一
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十二
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十三
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十四
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十五
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十六
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十七
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十八
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十九
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
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一
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二
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三
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四
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五
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六
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二十七
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八
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九
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
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一
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二
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三
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四
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五
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六
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三十七
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八
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九
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
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一
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二
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三
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四
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五
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六
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四十七
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八
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九
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
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一
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二
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三
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四
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五
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六
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五十七
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八
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九
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
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一
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二
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三 循吏一
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四 循吏二
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五 循吏三
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六 循吏四
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六十七 儒林一
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八 儒林二
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
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 儒林四
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一 文苑一
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二 文苑二
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三 文苑三
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四 忠义一
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五 忠义二
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六 忠义三
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七十七 忠义四
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八 忠义五
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九 忠义六
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 忠义七
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一 忠义八
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二 忠义九
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三 忠义十
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四 孝义一
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五 孝义二
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六 孝义三
卷五百 列传二百八十七 遗逸一
卷五百一 列传二百八十八 遗逸二
卷五百二 列传二百八十九 艺术一
卷五百三 列传二百九十 艺术二
卷五百四 列传二百九十一 艺术三
卷五百五 列传二百九十二 艺术四
卷五百六 列传二百九十三 畴人一
卷五百七 列传二百九十四 畴人二
卷五百八 列传二百九十五 列女一
卷五百九 列传二百九十六 列女二
卷五百十 列传二百九十七 列女三
卷五百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八 列女四
卷五百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九 土司一
卷五百十三 列传三百 土司二
卷五百十四 列传三百一 土司三
卷五百十五 列传三百二 土司四
卷五百十六 列传三百三 土司五
卷五百十七 列传三百四 土司六
卷五百十八 列传三百五 藩部一
卷五百十九 列传三百六 藩部二
卷五百二十 列传三百七 藩部三
卷五百二十一 列传三百八 藩部四
卷五百二十二 列传三百九 藩部五
卷五百二十三 列传三百十 藩部六
卷五百二十四 列传三百十一 藩部七
卷五百二十五 列传三百十二 藩部八
卷五百二十六 列传三百十三 属国一
卷百二十七 列传三百十四 属国二
卷五百二十八 列传三百十五 属国三
卷五百二十九 列传三百十六 属国四
《清史稿》发刊缀言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