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白话版
白话新唐书
高力士传
作者:北宋 · 欧阳修 宋祁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高力士,是冯盎的曾孙。圣历初年,岭南讨击使李千里送入宫两个阉童,一个名金刚,一个叫力士。武后因为力士强壮聪明,让他任给事,侍候左右。一次为小事惹怒则天皇帝,被逐出宫,武三思家的中人高延福收为养子,所以承用养父之姓。受到武三思的赏识,过了一年多,又进入内宫,任职司宫台做君主的传达。成年以后,高六尺五寸,为人谨慎、仔细,善于传达诏令,任宫闱丞。
       玄宗还是藩王时,高力士就倾心讨好巴结。诛平韦氏以后,调高力士到内坊,提拔为内给事。先天年间,因诛杀萧至忠、岑羲等人有功,升任右监门卫将军,主管内侍省的事。于是四方有所奏请均先呈高力士,然后进呈皇帝,若是小事,高力士就决断处理了。即使休假日,他也不出宫,晚上就在寝殿帷幕后睡觉。
       那些想巴结他的人想见他一面,都难上加难。玄宗皇帝曾经说:“力士值班时,我睡觉才得安心。”那时,宇文融、李林甫、盖嘉运、韦坚、杨慎矜、王珙、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等人虽然各因他们的才能或特殊邀宠得以提拔,但他们都十分讨好高力士,所以才能步步高升,直至将相。至于其他奉承依附高力士,希望得官的不计其数,高力士一般都能帮助他们。中人如黎敬仁、林昭隐、尹凤翔、韩庄、牛仙童、刘奉廷、王承恩、张道斌、李大宜、朱光辉、郭全、边令诚等人,一并任内供奉或外监节度军,有的做法事、买鸟兽,都得机会出使,每出使回来,所得财物,动辄以万计,京师的房宅池园、良田美产,他们占了六成,其所得宠信几乎与高力士相等,但他们所以能如此富且贵,都是高力士在皇帝面前给予帮助才能达到的。肃宗在东宫时,把高力士作为兄长看待,其他各王及公主称他为“阿翁”,驸马等亲戚辈则叫他为“爷”,皇帝有时也不叫他名字而叫他“将军”。
       高力士幼年时就与母亲麦氏失散。
       后来岭南节度使在泷州找到麦氏,将她迎送到长安。彼此都不能认识了,麦氏说“:我儿胸前有七颗黑痣,还在吗?”高力士袒开胸衣,果然有七颗痣。母亲拿出一个金环,说:“这是你小时戴的。”母子相抱大哭。皇帝封麦氏为越国夫人,又追赠高力士的父亲为广州大都督。养父高延福及其妻当高力士显贵时还在世,对他们的侍养与对麦氏的相同。金吾大将军程伯献与高力士结拜为兄弟,后来麦氏去世,程伯献穿重孝服守灵接受祭吊。河间男子吕玄晤在京师为吏,他的女儿极有姿色,高力士娶为妻子,吕玄晤就提拔为刀笔史直至少卿,其子弟也都任王傅。吕玄晤的妻子去世,宫内外争致奠仪,从他家直到墓地,车马连绵不断。
       当初,李林甫、牛仙客知道玄宗皇帝怕到东都去,但京师漕运供给不及,于是借赋粟解急,又用和籴法,拿钱向百姓买粮。几年以后,国用渐渐充裕起来。皇帝曾在大同殿斋戒,高力士侍候在侧,皇帝说“:我不出长安近十年了,天下均太平无事。以后我专心于吐纳导引,把天下事全交给李林甫,你看怎么样?”高力士回答说:“天子顺天而动,这是古制。
       税入有常规,百姓就不会诉苦。如今用赋粟以充漕运,臣怕这样下去国家会没有十个月的积储;买粮不止,库藏也会用完,而逐利买卖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再说天下大权不可借给他人。臣下的威权大了,谁还敢议政呢?”皇帝听了不高兴,高力士叩头谢罪说:“小人糊涂无知,胡说八道罪该死。”皇帝为他摆酒,左右呼万岁。但高力士由此回到内宫,不再助理朝事。以后逐步加官至骠骑大将军,封渤海郡公。高力士曾在来廷坊建佛祠,在兴宁坊立道士祠,房舍极为奢华讲究,是国家财政都无力建造的。祠内有大钟,落成之日,高力士宴请公卿斋庆,凡要撞钟求福的,撞一下缴礼钱十万。
       有专意讨好的,故意撞二十下,撞得少的也不少于十下。高力士还在京都西北的澧水筑堰,利用水力置了五个大碾,每日可获碾麦三百斛的收费。
       有个叫袁思艺的人,也得到皇帝的宠幸,但恃宠而甚为倨傲,士大夫们都敬而远之。高力士则含蓄不露,谨慎有分寸,所以得到众人的称赞。皇帝开始时设置内侍省监二人,官位三品,由高力士、袁思艺二人担任。玄宗皇帝避难至蜀,袁思艺向占领京都的安禄山称臣,而高力士则随从皇帝,事后,进封高力士为齐国公。玄宗皇帝听说肃宗已即位称帝,高兴地说:“我儿应天顺人,改元为至德,表明他不忘孝义,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高力士说:“两个京都都陷贼手,百姓流离失所,河南汉北都变成了战区,天下为之痛心,而陛下却以为没什么可忧虑的,臣不敢同意这看法。”后来玄宗成了太上皇,回京时高力士随从,进封为开府仪同三司,赐实封五百户。
       上元元年(760)太上皇被迫迁居西内,过了十天,李辅国诬告高力士潜谋叛逆,私引凶徒。于是乃将他除籍,流放巫州。那时,高力士正发疟疾,走到功臣阁下,李辅国用帝诏召他,高力士走到阁外,李辅国派内养授给他谪制。高力士接制后说:“臣早就该死了,只因天子哀怜,延生至今,愿再见陛下一面,那就死而无憾了。”李辅国不许。两年后,宝应元年(762),遇赦回京,见到玄宗、肃宗二帝的遗诏,朝北大哭呕血,说“:大行皇帝升遐(死),我不能摸一摸梓宫(棺材),死有余恨。”哀痛而死,年七十九岁。代宗因他护卫先帝有功,归还他原任官职,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泰陵。
       当初,太子瑛被废,武惠妃正得宠幸,李林甫等人都属意立寿王为太子,玄宗皇帝因忠王年长,欲立忠王。主意未定,寝食不安。高力士说:“大家(陛下)不吃东西,是膳食不好吗?”皇帝说:“你是我家的老奴了,难道揣摩不到我的心意吗?”高力士说:“莫非是因储君未定?
       立长子为太子,谁敢有争议?”皇帝说:“你的话对。”嗣君之位就此定下。天宝年间,边将争立功,皇帝曾说“:我年纪大了,朝廷琐事交给宰相,蕃夷有不恭则交与诸将,我岂不悠闲?”高力士回答:“臣刚才无意到..门,见奏事人报告说云南多次战败,又说北兵凶悍又强蛮,陛下用什么来制服他们?臣担心祸患已成无法消禁了。”他指的北兵,就是安禄山。皇帝说:“别说了,我慢慢想办法。”天宝十三年(754)秋大雨,皇帝看左右无人,对高力士说:“这雨是否已成灾了,你对我说实话。”高力士说“:自从陛下把朝中大权交给宰相以后,法令不被遵守,阴阳失度,天下事还能平安吗?我的缄口不言,是因为时势如此。”皇帝不作答。第二年安禄山叛乱。高力士平日善于揣摩时事形势,在适当的时候做出决断。到某人该当覆灭时,即使是最亲密的人,高力士也不肯出面援救。所以一生没有重大过错。评论者常因宇文融以来人们为权和利相互残害而抱憾,天下之祸就是如此一步步酿成的。高力士虽有补益,也不能相除。

本书目录

《新唐书》简介
高祖本纪
太宗本纪
高宗本纪
则天顺圣武皇后本纪
中宗本纪
睿宗本纪
玄宗本纪
肃宗本纪
代宗本纪
德宗本纪
顺宗本纪
宪宗本纪
穆宗本纪
敬宗本纪
文宗本纪
武宗本纪
宣宗本纪
懿宗本纪
僖宗本纪
昭宗本纪
哀帝本纪
文德长孙皇后传
徐贤妃传
王皇后传
韦皇后传
上官昭容传
杨贵妃传
张皇后传
懿安郭太后传
江夏王李道宗传
河间王李孝恭传
庐江王李瑗传
淮安王李神通传
胶东王李道彦传
隐太子李建成传
巢王李元吉传
常山王李承乾传
濮王李泰传
庶人李佑传
嗣曹王李皋传
永王李聑传
太平公主传
安乐公主传
薛举传
李轨传
高开道传
萧铣传
辅公礻石传
沈法兴传
李子通传
梁师都传
刘文静传
裴寂传
屈突通传
张公谨传
秦琼传
唐俭传
段志玄传
刘弘基传
程知节传
丘和传
丘行恭传
温大雅传
温彦博传
温廷筠传
李嗣真传
杜伏威传
王雄诞传
苑君璋传
罗艺传
王君廓传
侯君集传
张亮传
薛万均传
高俭传
窦威传
窦轨传
房玄龄传
杜如晦传
魏征传
王聀传
李纲传
李大亮传
李迥秀传
封伦传
裴矩传
宇文士及传
阎立德传
阎立本传
萧聁传
令狐德棻传
李延寿传
张玄素传
于志宁传
张行成传
张易之、张昌宗传
长孙无忌传
上官仪传
陈子昂传
刘仁轨传
裴行俭传
裴光庭传
娄师德传
祝钦明传
冯盎传
苏定方传
薛仁贵传
程务挺传
唐休聇传
王聈传
柳泽传
徐有功传
徐商传
狄仁杰传
郝处俊传
王纟林传
韦思谦传
裴炎传
张廷聀传
韩思复传
李渤传
裴聎传
白居易传
桓彦范传
敬晖传
张柬之传
刘幽求传
崔日用传
王琚传
王毛仲传
陈玄礼传
李峤传
姚崇传
宋聇传
苏瑰传
苏耮传
张说传
张九龄传
裴耀卿传
齐聕传
严挺之传
崔隐甫传
李勉传
李石传
吴兢传
韦述传
张守聀传
宇文融传
韦坚传
杨慎矜传
哥舒翰传
高仙芝传
封常清传
李光弼传
郭子仪传
李嗣业传
房琯传
李泌传
苗晋卿传
裴冕传
裴遵庆传
崔光远传
邓景山传
崔讳甫传
崔植传
崔統传
元结传
来調传
崔宁传
元载传
杨炎传
鲁炅传
辛云京传
辛京杲传
刘晏传
第五琦传
常衮传
段秀实传
颜真卿传
李晟传
李愿传
李宪传
李听传
王亻必传
浑蠨传
浑镐传
浑钅岁传
杨朝晟传
戴休颜传
阳惠元传
阳..传
李元谅传
李观传
杜希全传
邢君牙传
陆贽传
韦正贯传
刘辟传
张忄音传
柳公绰传
柳仲郢传
柳公权传
权德舆传
杜佑传
杜忄宗传
杜忄舀传
杜牧传
杜耾传
王叔文传
杜黄裳传
乌重胤传
石洪传
李珙传
王沛传
王逢传
曹华传
刘沔传
石雄传
于季友传
王智兴传
王晏平传
王宰传
李逢吉传
杨嗣复传
窦群传
刘栖楚传
张又新传
杨虞卿传
张宿传
柏耆传
孟郊传
张籍传
皇甫湜传
卢仝传
贾岛传
刘义传
钱徽传
高钅弋传
冯宿传
李翱传
刘艹贲传
王涯传
贾饣束传
舒元舆传
王瑶传
李绅传
李珏传
郑綮传
韩亻屋传
路岩传
郑畋传
王徽传
张浚传
王处存传
王重荣传
杨行密传
颜杲卿传
张巡传
许远传
南霁云传
雷万春传
司空图传
王绩传
吴筠传
张志和传
陆羽传
陆龟蒙传
柳氵中传
杜审言传
宋之问传
李邕传
王翰传
李白传
张旭传
郑虔传
萧颖士传
皇甫冉传
李华传
孟浩然传
卢纶传
李商隐传
李淳风传
袁天纲传
叶法善传
严善思传
张果传
武士彟传
武三思传
韦温传
高力士传
仇士良传
李辅国传
王守澄传
田令孜传
索元礼传
来俊臣传
周兴传
田悦传
李宝臣传
李怀仙传
朱滔传
李师道传
刘玄佐传
突厥传
吐蕃传
回纥传
沙陀传
契丹传
奚传
高丽传
百济传
新罗传
日本传
党项传
东女传
高昌传
吐谷浑传
龟兹传
于阗传
天竺传
波斯传
大食传
南诏传
扶南传
真腊传
诃陵传
瞻博传
室利佛逝传
骠传
南平獠传
西原蛮传
李义府传
李林甫传
卢杞传
崔胤传
仆固怀恩传
高骈传
李希烈传
黄巢传
董昌传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