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白话版
白话新唐书
仇士良传
作者:北宋 · 欧阳修 宋祁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仇士良,字匡美,循州兴宁人。顺宗时在东宫侍候太子。宪宗即位,升为内给事,出而监督平卢、凤翔等军。曾夜宿敷水驿,与御史元稹争住上房,将元稹打伤。中丞王播上奏说御史和中使应以到达先后来定谁住上房。要求皇帝按旧章处理。皇帝不为元稹申理,斥了他的官。
       从元和元年到大和年间,仇士良多次任内外五坊使,秋季到内畿试鹰,所到之处,要官吏供饷,其凶暴甚于盗寇。
       文宗即位后,曾与李训商议,欲杀死王守澄。因仇士良一向与王守澄有矛盾,所以将仇士良升为左神策军中尉兼左街功德使,让他们相互排挤。后来,李训想把所有的宦官都驱逐掉。仇士良发觉了他的计划,就与右神策军中尉鱼弘志、大盈库使宋守义挟持皇帝从含元殿回宫。王涯、舒元舆已被抓获,仇士良百般胁迫凌辱,要他们自己承认欲造反,把他们写的坦白交代在朝中传观。那时没人能认真调查辨别,看了他们的交代,都说的确是他们谋反。仇士良借此纵兵滥捕,横加屠戮,不管罪轻罪重,不管有罪无罪,全由两军杀害,朝廷公卿几乎一半被杀。事情结束以后,加封仇士良为特进、右骁卫大将军,封鱼弘志为右卫上将军兼中尉,封宋守义为右领军卫上将军。
       宰相李石辅政,严峻而有风节,仇士良多次与他议论朝事都辩不过他,心中十分忌恨,派刺客在亲仁里暗杀李石,马受惊奔驰回宅,才得免死。李石害怕无辜丧生,坚持辞去宰相位,出京任荆南节度使。李石走后,仇士良更是肆无忌惮了。
       泽潞的昭义节度使刘从谏本来与李训相约诛杀郑注。及至李训被杀,刘从谏对仇士良的凶残及得志十分反感,于是上书皇帝:“王涯等八人都是学者大臣,即从为个人保富贵而言,也必不会谋反。如今身已被害,无法改变,但还要称他们为逆贼,他们定含恨九泉。如不为他们昭雪恢复名誉,以后,天下的忠义之士高节亮风之人都畏祸远避,还有谁肯来与陛下共商治国大计呢?”还将李训所写的文书等派部将陈季卿送上朝。季卿来到京师,正碰上李石遇刺,京师骚动不安。陈季卿也疑虑重重,不敢进都。刘从谏大怒,一气之下杀了陈季卿,另派人飞驰送书入朝。还上言说“:臣与李训相约诛杀郑注,因为郑注本就是宦竖所提携的,不用告知陛下。如今到处传言宰相要除尽内官,而两军中尉听说后,为图自救,竟然妄加杀戮,还说是铲除逆贼。
       即使有大臣心怀作乱之谋,也应该将他逮捕交与有司,岂有纵人随意抓杀以致横尸殿前的呢?而陛下却看不到听不见。再说宦人根牵蔓延,党同友攀在宫内形成密网,臣本想当面陈述,但怕横遭毒害。臣当认真治理属地,缮甲练兵,做陛下的心腹。如果奸臣难以制伏,臣誓以死入朝清君侧。”刘从谏的奏书送达,人人传观,仇士良颇为震恐沮丧,乃建议将刘从谏升任检校司徒,想堵塞他的进言。刘从谏估量形势可动,再上书说:“臣所陈述的都维系国家大体,如有说得对的,则应该为王涯等人昭雪平冤;如说得不对,则不应该给我奖赏。哪有死者不申而生者借之而得官的道理呢?”坚持推辞赏赐。他还多次上书,揭发仇士良等人的罪行。皇帝虽然无力排除仇士良等宦官,但终究因刘从谏而使仇士良等有所收敛。从此,皇帝郁郁不乐,两军的..戏狩猎宴会等事也停了。
       开成四年(839),皇帝染风疾,病略见好,召宰相到延英殿朝见。见毕,皇帝退坐思政殿,问左右说:“当班的学士是谁?”左右回答:“是周墀。”乃召周墀入殿,皇帝说:“就你的看法说,我可比前代哪个君主?”周墀跪拜说“:臣才不足以判断,不过我听天下人都说陛下可比古时的尧舜。”皇帝说:“我怎敢上比尧舜,所以要问你,你看我比周赧王、汉献帝如何?”周墀吓了一跳,说:“陛下圣德,周成王、周康王、汉文帝、汉景帝虽比不上,何至于自比那两个亡国之君呢?”皇帝说:“周赧王、汉献帝不过是受制于强藩,今日我却受家奴钳制,只怕比周赧王、汉献帝还不如呢。”说着泪下,周墀也跪伏流泪。后来就不再朝见大臣,终致病危。
       起先,枢密使刘弘逸、薛季眣,宰相李珏、杨嗣复打算奉太子监国。仇士良及鱼弘志则商议改立太子。李珏不答应。仇士良竟然颁发伪诏,立穆宗第五子颍王鏶为皇太弟,暂领军国大事,仇士良派兵奉迎颍王,而太子依然还为陈王。
       当初,庄恪太子去世,杨贤妃想立安王溶为太子,没有成功。武宗即位,仇士良又提起此事,劝皇帝除掉这三人,武宗应允,于是杨贤妃、安王溶、太子陈王成美三人皆遭赐死。仇士良升任骠骑大将军,封爵楚国公,封鱼弘志韩国公,实封三百户。不久,李珏、杨嗣复罢官,刘弘逸、薛季眣被杀。
       皇帝沉毅果断,喜怒皆不形于色。
       仇士良虽有帮他取得帝位之功,但他心中实不喜欢仇士良,只是表面上尊宠。
       宰相李德裕得到皇帝的信任,仇士良心中虚怯。会昌二年(842),皇帝将受尊号,仇士良当着众人扬言:“宰相做赦书,将要削减军人衣粮及马饲料。”以此来煽动怨恨,他还对两军说:“如果的确如此,宣布的那天,大家可在楼前争议。”李德裕将情况报告皇帝,皇帝派使者去晓谕神策军“:赦令是我的意思,不是出于宰相,你们怎么敢这样?”士兵们都释然服帖。仇士良则惶惑不安。第二年,晋升仇士良为观军容使,兼统左右军,仇士良推托有病辞谢,就罢官仅任内侍监,主管省事。仇士良坚持告老,要求退休,皇帝同意。不久去世,追赠扬州大都督。
       仇士良告老还乡,所有的宦官都送他回宅,仇士良感谢说:“各位好生侍奉天子,肯听我一句劝告吗?”众人洗耳恭听。仇士良说“:天子,不能让他有闲暇,他一闲暇就一定看书,见文臣,就会接纳劝谏,就会深谋远虑,就会减少娱乐,就会减少出游,我辈人就会宠薄而权轻了。
       为你们诸位打算,最好是广收珍宝,盛养鹰马,每天都以..猎声色迷惑皇上的心,让他穷极侈靡,让他玩得不知疲倦,那他就会讨厌治国之术,不知外界情况。万种机要全在我手,恩泽和权力还能跑得了吗?”众人再拜称谢。仇士良杀了两个王、一个妃、四个宰相,贪鄙残酷二十多年,但也有办法自我控制,所以皇帝的恩宠礼遇始终不衰。他死的第二年,有人揭发他家私藏兵器几千件,于是诏令削其官爵,抄没其家。
       当初,仇士良、鱼弘志恨文宗,与李训谋划,打算废掉皇帝。那时,崔慎由任翰林学士,值班到半夜时,有中使来召他入内,到了秘殿,见仇士良等人坐在堂上,帷帐遮得严严密密。仇士良对崔慎由说“:皇上病了已很久了。自从他即位以来,政令多荒缺。皇太后有制,要改立嗣君,你是学士应当写诏书。”崔慎由大惊,说:“皇上高明之德天下皆闻,怎可以随便议论?我慎由亲族有上千人,兄弟群从也近三百人,怎可参与灭族之事?
       我今日虽死也不敢从命。”仇士良等默不做声,好久好久,才打开后门,领他到一个小殿,皇帝在那里。仇士良等上阶指责皇帝的过失,皇帝低头不语。后来,仇士良指着皇帝说:“要不是因为崔学士,你不会再坐在这里了。”最后送崔慎由出来,告诫他说:“今天的事不许泄露,当心招祸你全族。”崔慎由把这事记载下来,藏在箱底,当时人没一个知道。在他将死时,把它交给儿子崔胤。所以崔胤十分厌恶中官,终究要把他们除尽。其祸根就在于仇士良和鱼弘志等人。

本书目录

《新唐书》简介
高祖本纪
太宗本纪
高宗本纪
则天顺圣武皇后本纪
中宗本纪
睿宗本纪
玄宗本纪
肃宗本纪
代宗本纪
德宗本纪
顺宗本纪
宪宗本纪
穆宗本纪
敬宗本纪
文宗本纪
武宗本纪
宣宗本纪
懿宗本纪
僖宗本纪
昭宗本纪
哀帝本纪
文德长孙皇后传
徐贤妃传
王皇后传
韦皇后传
上官昭容传
杨贵妃传
张皇后传
懿安郭太后传
江夏王李道宗传
河间王李孝恭传
庐江王李瑗传
淮安王李神通传
胶东王李道彦传
隐太子李建成传
巢王李元吉传
常山王李承乾传
濮王李泰传
庶人李佑传
嗣曹王李皋传
永王李聑传
太平公主传
安乐公主传
薛举传
李轨传
高开道传
萧铣传
辅公礻石传
沈法兴传
李子通传
梁师都传
刘文静传
裴寂传
屈突通传
张公谨传
秦琼传
唐俭传
段志玄传
刘弘基传
程知节传
丘和传
丘行恭传
温大雅传
温彦博传
温廷筠传
李嗣真传
杜伏威传
王雄诞传
苑君璋传
罗艺传
王君廓传
侯君集传
张亮传
薛万均传
高俭传
窦威传
窦轨传
房玄龄传
杜如晦传
魏征传
王聀传
李纲传
李大亮传
李迥秀传
封伦传
裴矩传
宇文士及传
阎立德传
阎立本传
萧聁传
令狐德棻传
李延寿传
张玄素传
于志宁传
张行成传
张易之、张昌宗传
长孙无忌传
上官仪传
陈子昂传
刘仁轨传
裴行俭传
裴光庭传
娄师德传
祝钦明传
冯盎传
苏定方传
薛仁贵传
程务挺传
唐休聇传
王聈传
柳泽传
徐有功传
徐商传
狄仁杰传
郝处俊传
王纟林传
韦思谦传
裴炎传
张廷聀传
韩思复传
李渤传
裴聎传
白居易传
桓彦范传
敬晖传
张柬之传
刘幽求传
崔日用传
王琚传
王毛仲传
陈玄礼传
李峤传
姚崇传
宋聇传
苏瑰传
苏耮传
张说传
张九龄传
裴耀卿传
齐聕传
严挺之传
崔隐甫传
李勉传
李石传
吴兢传
韦述传
张守聀传
宇文融传
韦坚传
杨慎矜传
哥舒翰传
高仙芝传
封常清传
李光弼传
郭子仪传
李嗣业传
房琯传
李泌传
苗晋卿传
裴冕传
裴遵庆传
崔光远传
邓景山传
崔讳甫传
崔植传
崔統传
元结传
来調传
崔宁传
元载传
杨炎传
鲁炅传
辛云京传
辛京杲传
刘晏传
第五琦传
常衮传
段秀实传
颜真卿传
李晟传
李愿传
李宪传
李听传
王亻必传
浑蠨传
浑镐传
浑钅岁传
杨朝晟传
戴休颜传
阳惠元传
阳..传
李元谅传
李观传
杜希全传
邢君牙传
陆贽传
韦正贯传
刘辟传
张忄音传
柳公绰传
柳仲郢传
柳公权传
权德舆传
杜佑传
杜忄宗传
杜忄舀传
杜牧传
杜耾传
王叔文传
杜黄裳传
乌重胤传
石洪传
李珙传
王沛传
王逢传
曹华传
刘沔传
石雄传
于季友传
王智兴传
王晏平传
王宰传
李逢吉传
杨嗣复传
窦群传
刘栖楚传
张又新传
杨虞卿传
张宿传
柏耆传
孟郊传
张籍传
皇甫湜传
卢仝传
贾岛传
刘义传
钱徽传
高钅弋传
冯宿传
李翱传
刘艹贲传
王涯传
贾饣束传
舒元舆传
王瑶传
李绅传
李珏传
郑綮传
韩亻屋传
路岩传
郑畋传
王徽传
张浚传
王处存传
王重荣传
杨行密传
颜杲卿传
张巡传
许远传
南霁云传
雷万春传
司空图传
王绩传
吴筠传
张志和传
陆羽传
陆龟蒙传
柳氵中传
杜审言传
宋之问传
李邕传
王翰传
李白传
张旭传
郑虔传
萧颖士传
皇甫冉传
李华传
孟浩然传
卢纶传
李商隐传
李淳风传
袁天纲传
叶法善传
严善思传
张果传
武士彟传
武三思传
韦温传
高力士传
仇士良传
李辅国传
王守澄传
田令孜传
索元礼传
来俊臣传
周兴传
田悦传
李宝臣传
李怀仙传
朱滔传
李师道传
刘玄佐传
突厥传
吐蕃传
回纥传
沙陀传
契丹传
奚传
高丽传
百济传
新罗传
日本传
党项传
东女传
高昌传
吐谷浑传
龟兹传
于阗传
天竺传
波斯传
大食传
南诏传
扶南传
真腊传
诃陵传
瞻博传
室利佛逝传
骠传
南平獠传
西原蛮传
李义府传
李林甫传
卢杞传
崔胤传
仆固怀恩传
高骈传
李希烈传
黄巢传
董昌传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