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白话版
白话宋史
贾似道传
作者:元 · 脱脱等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贾似道,字师宪,台州人,是制置使贾涉的儿子。少年时落魄,整天游荡,饮酒赌博,不务正业,没有操行。因父亲的恩荫被补官为嘉兴司仓。恰好他姐姐入宫,受到理宗宠幸,成为贵妃,就下诏让他去奏对,贵妃在宫中把皇宫用的汤药送给他。他被升为太常丞、军器监。贾似道凭借皇上的恩宠而更加不知检点,每天都在各妓院纵情享乐,晚上就在湖上游玩不回家。理宗曾夜里登高,望见西湖中灯火与平时不同,就对左右侍臣说“:这一定是贾似道在那里。”第二天问他果然如此,皇上派京尹史岩之劝告他。史岩之说“:贾似道虽然有少年的风流习气,但他的才能可以大用。”不久,他出朝任澧州知州。
       淳..元年(1241),贾似道改任湖广总领。淳..三年,加官为户部侍郎,淳..五年,以宝章阁直学士的身份任沿江制置副使、江州知州兼江西路安抚使。一年之内,又再次升任为京湖制置使兼江陵知府,有关赏罚,贾似道可以灵活掌握。淳..九年,贾似道升任宝文阁学士、京湖安抚制置大使。淳..十年,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调到两淮镇守,他才三十多岁。宝..二年(1254),他被加官为同知枢密院事、临海郡开国公,威权日盛。台谏曾弹劾他的二位部将,贾似道马上请求罢去台谏官。孙子秀新任淮东总领,外人忽然传说贾似道已密奏孙子秀不行,丞相董槐恐惧,独自留下请示皇上,皇上认为无有此事,董槐始终没敢派孙子秀上任,而以贾似道的亲信陆壑取代他为淮东总领,可见董槐如此惧怕贾似道。宝..四年,贾似道升为参知政事。宝..五年,升为知枢密院事。宝..六年,改任两淮宣抚大使。
       从端平初年,孟珙帅兵会同大元兵共灭金国,双方约定以陈州、蔡州为界。灭金国后宋军还没还朝就采用赵范的计谋,宋发兵占据崤、函,阻断黄河渡口,收取中原失地,被大元兵击败,赵范只率数千人逃回。大元追兵赶到,质问:“为什么违背盟约?”于是大元纵兵进攻淮、汉,从此宋、元兵事兴起。
       开庆初年,元宪宗皇帝亲自率兵征伐蜀地,世祖皇帝当时以皇弟的身份攻打鄂州,元统帅兀良..从云南进入交趾,从邕州攻入广西,击破湖南,传檄文历数宋廷背盟之罪。理宗十分恐惧,就派赵葵驻军信州,抵御从广西攻入的元兵;派贾似道驻军汉阳,支援鄂州,在军中就任命他为右丞相。十月,鄂州城东南角被攻破,宋人又筑好,又被攻破,全靠高达率众将力战。贾似道此时从汉阳进入鄂州督师。十一月,元兵攻城紧急,城中死伤者达一万三千人。贾似道就秘密派宋京到元军中请求称臣,纳岁币,元军不答应。正巧元宪宗皇帝死于钓鱼山,合州守臣王坚派阮思聪跨急流跑来报告给鄂州,贾似道又派宋京去元军中商议岁币,元人就答应了。大元兵拔寨北去,留下张杰、阎旺率小部队等待湖南的元军。第二年正月,湖南元军到,张杰在新生矶架浮桥,让元军通过北上。贾似道用刘整的计谋,攻断浮桥,杀死元的后军一百七十人,就上表说元军已被肃清。皇上认为贾似道有再造国家之功,就以少傅、右丞相的身份召他入朝,文武百官到郊外迎接、慰劳他,就像先朝迎接文彦博那样隆重。
       起初,贾似道在汉阳,当时丞相吴潜采用监察御史饶应子的建议,把贾似道调到黄州,并分曹世雄等的兵将隶属江上统帅。黄州虽是长江下游,实际也是军事重镇。贾似道认为吴潜想杀他,忌恨吴潜。当听说吴潜有急事时,他就常常让事情先发生,然后上奏,皇上想立荣王的儿子孟启为太子,吴潜不同意。皇上已对吴潜有怒气,贾似道趁机陈述立太子的事,让沈炎弹劾吴潜处理政事不当,致使全、衡、永、桂四州都被攻破,这十分符合皇上的心意。于是就决定立孟启为太子,把吴潜贬到循州,吴潜的党羽全被逐出朝。高达在敌人包围中,凭着勇武,十分轻视贾似道,每次看他督战,就戏弄他说“:戴着高大帽子的人能做什么!”每次战斗,一定要等到慰劳时才出面,不然,高达就派兵士在他的门前喧哗。吕文德向贾似道献媚,就派人呵斥说“:宣抚在此,怎么敢如此无理!”曹世雄、向士璧在军中,有事都不向贾似道汇报,因此贾似道恨他们。核实军费,曹世雄、向士璧都因贪污官钱而被贬到远方。贾似道常向皇上进言想杀高达,皇上知道高达有功,不答应。不久,论功劳,贾似道把吕文德排为第一,高达居第二。
       第二年,大元世祖皇帝即位,派翰林侍读学士、国信使郝经等带国书通好息兵,并取岁币。贾似道正让廖莹中等编撰《福华编》称颂鄂州的功劳,全国都不知道与大元议和的事。贾似道就密令淮东制置司把郝经等拘留在真州忠勇军营中。
       当时理宗在位已久,内侍董宋臣、卢允升替他聚敛而取媚他。他们提拔推荐名利小人,互相勾结,收取贿赂,把这些人安排在重要的位置。又用外戚子弟为监司、郡守。在宫中建芙蓉阁、香兰亭,引进歌舞杂技艺人和木偶戏,来供皇帝玩乐。他们还窃弄权柄。台臣有谁议论他们的,皇帝就宣诏逐去他,称为“节贴”。
       贾似道入朝后,逐去卢允升、董宋臣推荐的林光世等,勒令外戚不得为监司、郡守,他们的子弟门客有所收敛,不敢干预朝政。于是贾似道权倾内外,任用奸邪小人。贾似道还决意改变先朝旧法,增设吏部七司法。买公田罢和籴,浙西土地有值千缗的,贾似道都用四十缗买来。土地稍多,就给银绢;更多,就给度牒。官吏恣意行事,急迫而严厉,浙中受到骚扰。有执行不好的,就遭到提领刘良贵的弹劾。有关部门争相迎合,极力以多买田为功,都错把七八斗作为一石。此后,田少的、土质贫瘠的、欠租赋的和佃农欠租税而逃的,都由田主赔偿。六郡百姓,倾家荡产的很多,包恢为平江知府,督促买田,甚至使用肉刑。又因纸币贱而制造银关,一个标准银关相当于十八界会子三贯,自制银关的印文如“贾”字状,十七界废会子而用银关。银关流行,物价更贵,纸币更贱。七月,彗星出现,星光冲天,长数十丈,从四更天出现在东方,太阳升高时才消失。台谏、布韦都上书,说彗星出现是因为买公田使民间愁怨所致。贾似道上书极力争辩,并请求辞职。皇帝挽留他说“:公田不能推行,你开始建议时,我已经阻止;现在公私都富足,一年的军费,全都仰仗公田。假如因为有人议论就罢去,虽然可使一时的议论称好,对国计无补!”太学生萧规、叶李等上书,说贾似道专权。皇帝命令京尹刘良贵搜集他们的罪状,把他们都处以黥刑并发配。后来又实行推排法。江南的土地,一尺一寸都有税,民力凋敝。
       理宗去世,度宗又是贾似道所立,每次朝见皇帝都对他回拜,称他为“师臣”而不称他的名字,朝臣都称他为“周公”。刚安葬完理宗,贾似道就辞官,让吕文德报告说元兵攻打下沱很紧急,朝中大惊,度宗和太后亲自拟诏起用他。贾似道入朝,皇上想以经筵侍读、讲官的身份任他为太师,按惯例需要建节,授予他镇东军节度使之职,贾似道生气地说:“节度使是没有教养的人的最高造诣而已!”于是就命令出符节,京城人围观。符节已出,他又说“:时间不吉利。”立即命令送回符节。宋规定:符节发出,只有拆关毁屋,没有退回的道理,以表示不屈服。此时,人们都惊叹。然而下沱的情报实际并无敌兵。咸淳三年(1267),贾似道又请求退休。大臣、侍从传圣旨挽留他的一天来四五次,有名分的中使一天来十多次,晚上就轮流睡在他的府第外守候。他被任命为太师、平章军国重事,一月三次去经筵入侍讲读,三天一上朝,去中书堂办公。赐给他府第在葛岭,让他在此养老。官吏抱着文书到他的府第让他签署,朝中大小事,全由他的门客廖莹中、堂吏翁应龙裁决,宰执不过是摆设而已。
       贾似道虽然深居府中,凡是台谏弹劾、各部门用人及京尹漕运等一切事情,不向他请示都不敢施行。李芾、文天祥、陈文龙、陆达、杜渊、张仲微、谢章等,稍违背他的意思就被斥责,严重的就贬去,终身不录用,一时间正人君子,被贾似道排斥殆尽。官吏争相纳贿求得美差,那些想当统帅、监司、郡守的人,给他的贡奉不可胜计。赵潜等争相献宝玉,陈奕甚至为了升官,拜贾似道的玉工陈振民为哥哥,一时间贪污的风气盛行。咸淳五年,贾似道又以有病为由辞官。度宗哭着挽留他,不同意他的请求,命令他六日上朝一次,一月去经筵讲读两次。咸淳六年,允许他入朝不行拜礼。退朝时,度宗要起来离开御座,目送他出宫门后才坐下来。接着又允许他十日上朝一次。
       当时襄阳被围,十分紧急,贾似道每天呆在葛岭,修建楼台亭榭,娶宫女、伎女、尼姑美貌的为妾,日夜淫乐。只有从前的赌友每天都来赌博,没人敢偷看他的府第。他的妾的哥哥来,站在府门像是要进的样子,贾似道看见后,就绑着他投入火中。贾似道曾与群妾蹲着斗蟋蟀,与他亲近的客人开玩笑问:“这是军国重事吗?”贾似道酷爱宝玩,修建多宝阁,每天去玩赏一次。他听说余..有个玉带,就去要,但玉带已做了殉葬品,贾似道就掘开余..的坟取出玉带。别人有宝物,他索求不给,就加罪别人。从此,他有时几个月不上朝,度宗去景灵宫他也不跟从。咸淳八年,完成明堂礼,在景灵宫祭祀。天下大雨,贾似道希望皇上雨停后再动身。胡贵妃的父亲胡显祖为带御器械,请皇上像宁宗那样不乘车,乘逍遥辇回宫,皇上问贾似道的意思,胡显祖说“:平章已允许乘逍遥辇了。”皇上就回宫。贾似道大怒说:“我为大礼使,陛下的举动不能事先知道,请罢我的职。”当天就出嘉会门,皇上挽留不下,就罢了胡显祖的官,流泪赶出胡贵妃为尼姑,贾似道才回来。
       贾似道日益专横,怕人们议论自己,就用权术驾驭众人,他不吝惜官爵,以此笼络当时的名人,又增加太学餐钱,放宽科举考试的恩例,用小利引诱众人。于是言路断绝,贾似道也能肆意作威作福。
       自从襄阳被围以来,贾似道常上书请求去边境,却暗中让台谏上奏挽留自己。吕文焕告急,贾似道又申请巡视边防,这事由公卿讨论。监察御史陈坚等认为师臣出朝,顾襄阳就不能顾淮,顾淮就不能顾襄阳,不如在朝中操纵天下大事。于是在中书设机速房调度边防战事。当时多数人认为高达可援救襄阳,监察御史李旺率朝臣告诉贾似道。贾似道说:“我用高达,吕文焕怎么办?”李旺等出来后叹道“:吕氏官位安则赵氏江山危啊!”吕文焕在襄阳,听说高达将去救援,也不高兴,就把这事说与门客。门客说“:这很容易,现在朝廷因襄阳危急,派高达增援,我们报捷,那么高达就一定不会来增援了。”吕文焕赞同。当时襄阳出兵,获得敌人几名哨骑,就谎称大捷上奏,却不知朝廷实际没有救援襄阳的事。襄阳投降,贾似道说:“臣起初多次请求到边境,先帝都不允许,如果早让臣出朝,应该不会落到如此地步。”
       十月,他的母亲胡氏去世,皇上下诏用天子仪礼下葬,坟墓如山陵,百官都参加,站在大雨中,整天不敢动地方。不久,贾似道守丧未满,又被朝廷重新起用。
       度宗去世,元兵攻破鄂州,太学生们也认为非师臣亲自上前线不可。贾似道不得已,才在临安设都督府,但他怕刘整,不动身。第二年正月,刘整去世,贾似道高兴地说“:这是天助我。”于是上表出师,抽调各路精兵进发,装金帛辎重的船,头尾相连达百余里。到安吉,贾似道乘的船在水堰中搁浅,刘师勇率千人在水中也没拉动,就换乘别的船离去。到芜湖,把被俘的曾安抚放回,并送给大元丞相伯颜荔子、黄甘,让宋京到元营,请求纳岁币称臣都像开庆时约定的那样,元不答应。夏贵从合肥率军来会合,从袖中拿出编书给贾似道看说“:宋历三百二十年。”贾似道低头而已。当时一军有七万多人,都隶属孙虎臣,驻扎在丁家洲。贾似道和夏贵率少量军队驻扎在鲁港。二月十九日夜,孙虎臣报告宋军失败,贾似道仓皇出来,大呼:“孙虎臣败了!”命令召夏贵议事。不久,孙虎臣到,捶胸而泣说:“我的兵没一人听从命令的。”夏贵微笑说:“我曾血战阻挡敌兵了。”贾似道问“:怎么办?”夏贵说“:各军已丧胆,我们还怎么战斗?您只有到扬州,招收溃兵,到海上保护皇上,我只能死守淮西。”于是解开船离去。贾似道也和孙虎臣乘一条小船奔向扬州,第二天,宋的败兵顺江而下,贾似道派人到岸上摇旗招呼他们,溃兵都不来,还有骂贾似道的。贾似道就发檄文给各郡,让他们去海上保护皇上,上书请求迁都,于是各郡守都逃走,贾似道进入扬州。
       陈宜中请求杀贾似道,谢太后说:“贾似道为我三朝勤劳,怎忍心因一朝的罪过,失去对待大臣的礼法。”只罢去贾似道平章、都督的官职,让他管祠观。三月,废除贾似道那些不爱惜百姓的政事,放回那些被流放贬谪的人,恢复吴潜、向士璧等人官职,杀贾似道的幕僚翁应龙,廖莹中、王庭都自杀。潘文卿、季可、陈坚、徐卿孙都是贾似道的爪牙,此时都上奏弹劾他。四月,高斯得请求杀贾似道,朝廷不答应。贾似道也自己上表请求保命,就下令削去他的三官,但他仍住在扬州不回。五月,王飊论奏贾似道不忠不孝,太皇太后就下诏让贾似道退休。七月,黄镛、王应麟请求把贾似道移到邻州,没准许。王飊拜见太后说:“本朝权臣酿祸,没有比贾似道更严重的,群臣百姓不知多少次上疏,陛下都压下不实行,这不只是对人言的不重视,也无法向天下人解释!”这才把贾似道转到婺州。婺州人听说贾似道要来,就用不缄封的文书驱逐他。监察御史孙嵘叟等都认为对他的惩罚太轻,不停地弹奏他。他又被移到建宁府。翁合上奏说“:建宁是名儒朱熹的故乡,就是三尺高小孩也略知好坏,听说贾似道要来都呕吐恶心,何况见到他本人!”当时的国子司业方应发权直舍人院,认为诏敕不当,进行驳正,请求把贾似道流放到广南;中书舍人王应麟、给事中黄镛也这样说,都没准许。侍御史陈文龙请求皇上听从众人的建议,陈景行、徐直方、孙嵘叟及监察御史俞浙都上疏,于是才把贾似道贬为高州团练使,安置到循州,他家被籍没。
       福王与芮一向憎恨贾似道,招募能杀贾似道的人送贾似道去贬所,有个叫郑虎臣的县尉欣然愿往。贾似道动身时,侍奉他的妾还有数十人,郑虎臣把她们都赶走,夺去贾似道的宝玉,撤去轿盖,在秋日暴晒下行走,命令轿夫唱杭州歌戏谑他,总斥责贾似道,使他备受凌辱。贾似道到古寺中,墙上有吴潜南行时写的字,郑虎臣叫来贾似道问:“贾团练,吴丞相为什么会到这儿?”贾似道羞愧不能回答。孙嵘叟、王应麟上奏说贾似道家积蓄的车马服饰等,有谋反的迹象,请求杀他。皇上下诏查问,没结果。
       八月,贾似道到漳州木绵庵,郑虎臣多次暗示他,让他自杀,贾似道不听,说:“太皇允许我不死,有诏让我死就死。”郑虎臣说“:我为天下杀贾似道,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就把贾似道拉出去杀了。

本书目录

《宋史》简介
太祖纪
太宗纪
真宗纪
仁宗纪
英宗纪
神宗纪
哲宗纪
徽宗纪
钦宗纪
高宗纪
孝宗纪
光宗纪
宁宗纪
理宗纪
度宗纪
瀛国公纪(附二王纪)
太祖母昭宪杜太后传
章献明肃刘皇后传
仁宗郭皇后传
慈圣光献曹皇后传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传
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传
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传
宪圣慈烈吴皇后传
光宗慈懿李皇后传
恭圣仁烈杨皇后传
理宗谢皇后传
度宗全皇后传
燕王德昭传
汉王元佐传
昭成太子元僖传
益王君页传
庄文太子砱传
镇王竑传
子崧传
士砫传
范质传
王溥传
石守信传
王审琦传
慕容延钊传
李继勋传
王全斌传
赵普传
李崇矩传
王仁赡传
李处耘传
曹彬传
潘美传
张美传
郭守文传
袁继忠传
崔彦进传
曹翰传
党进传
李汉琼传
米信传
田重进传
刘温叟传
窦仪传
吕余庆传
刘熙古传
石熙载传
李穆传
薛居正传
沈伦传
卢多逊传
李日方传
吕蒙正传
张齐贤传
钱若水传
苏易简传
辛仲甫传
王沔传
温仲舒传
赵昌言传
李惟清传
柴禹锡传
陶谷传
扈蒙传
杨业传
杨延昭传
李汉超传
郭进传
姚内斌传
王继勋传
翟守素传
樊知古传
索湘传
何蒙传
马知节传
雷德骧传
王继忠传
呼延赞传
寇准传
李沆传
王旦传
向敏中传
王钦若传
丁谓传
夏竦传
陈尧佐传
宋庠传
宋祁传
陈执中传
贾昌朝传
王益柔传
陈彭年传
高琼传
曹利用传
杨崇勋传
狄青传
郭逵传
宋绶传
宋敏求传
王博文传
丁度传
明镐传
王则传
王尧臣传
孙扌卞传
田锡传
王禹翶传
张咏传
掌禹锡传
王洙传
尹洙传
孙甫传
谢绛传
梁颢传
彭乘传
司马池传
陈希亮传
姚仲孙传
陈从易传
贾黯传
滕宗谅传
李防传
陈贯传
范祥传
田京传
梁鼎传
王济传
杨亿传
晁迥传
刘筠传
孙何传
戚纶传
张去华传
卢斌传
杨允恭传
李迪传
王曾传
张知白传
杜衍传
庞籍传
章得象传
韩琦传
曾公亮传
陈升之传
吴充传
王硄传
富弼传
文彦博传
范仲淹传
范纯仁传
韩亿传
韩绛传
韩维传
韩缜传
包拯传
吴奎传
赵扌卞传
唐介传
邵亢传
钱惟演传
钱易传
张方平传
王拱辰传
胡宿传
欧阳修传
刘分攵传
刘奉世传
曾巩传
曾肇传
蔡襄传
余靖传
郑獬传
吕诲传
郑侠传
李允则传
王安石传
王安礼传
王安国传
蒲宗孟传
蔡挺传
王韶传
王厚传
薛向传
李定传
王广渊传
沈括传
李师中传
陆诜传
徐禧传
李稷传
种世衡传
种谔传
种师道传
司马光传
吕公著传
范镇传
范祖禹传
苏轼传
吕大防传
刘挚传
王存传
孙固传
梁焘传
王岩叟传
孙觉传
李常传
孔文仲传
鲜于亻先传
王觌传
刘安世传
彭汝砺传
吕陶传
孙谔传
赵挺之传
郑居中传
侯蒙传
李邦彦传
王安中传
耿南仲传
何栗传
孙傅传
张叔夜传
聂昌传
张根传
任谅传
周常传
李纲传
宗泽传
赵鼎传
张浚传
朱胜非传
吕颐浩传
李光传
许翰传
许景衡传
张所传
陈禾传
韩世忠传
岳飞传
刘钅奇传
吴玠传
吴芉传
杨存中传
张宪传
杨再兴传
牛皋传
张俊传
刘光世传
曲端传
刘子羽传
吕祉传
王伦传
汤思退传
王之望传
王庶传
洪皓传
洪适传
洪遵传
洪迈传
胡铨传
赵开传
李邴传
张致远传
吕本中传
陈规传
陈桷传
刘一止传
胡松年传
何铸传
范如圭传
张阐传
赵逵传
李弥逊传
陈俊卿传
虞允文传
汪澈传
叶颙传
周葵传
施师点传
刘珙传
王刚中传
范成大传
汪应辰传
王十朋传
杜莘老传
李焘传
袁枢传
李椿传
张孝祥传
周必大传
留正传
赵汝愚传
彭龟年传
詹体仁传
林栗传
京镗传
楼钥传
陆游传
方信孺传
王淮传
赵雄传
吴猎传
项安世传
刘光祖传
李壁传
李蘩传
仇胒传
高登传
王信传
汪大猷传
辛弃疾传
刘宰传
刘火龠传
柴中行传
李孟传传
毕再遇传
安丙传
杨巨源传
赵方传
李宗勉传
刘黻传
洪咨夔传
许奕传
陈居仁传
杜范传
杨简传
吴昌裔传
汪纲传
高斯得传
曹彦约传
欧阳守道传
孟珙传
赵汝谈传
赵必愿传
史弥远传
郑清之传
危稹传
余玠传
乔行简传
赵葵传
谢方叔传
陈宜中传
文天祥传
姚希得传
李庭芝传
陈仲微传
梁成大传
李知孝传
徐鹿卿传
洪天锡传
谢枋得传
陈靖传
吴遵路传
程师孟传
周敦颐传
程颢传
程颐传
张载传
邵雍传
谢良佐传
尹火享传
杨时传
李侗传
朱熹传
张木式传
黄干传
陈淳传
邢艪传
王昭素传
李之才传
孙复传
胡瑗传
邵伯温传
洪兴祖传
杨万里传
吕祖谦传
蔡元定传
陆九渊传
陈傅良传
朱震传
胡安国传
陈亮传
郑樵传
真德秀传
魏了翁传
徐梦莘传
李心传传
王应麟传
黄震传
宋白传
梁周翰传
柳开传
穆修传
石延年传
苏舜钦传
梅尧臣传
苏洵传
文同传
黄庭坚传
晁补之传
秦观传
张耒传
陈师道传
刘恕传
李格非传
米芾传
周邦彦传
陈与义传
汪藻传
熊克传
康保裔传
李若水传
杨震传
李涓传
向子韶传
杨邦艱传
曾艵传
李彦仙传
赵立传
王忠植传
崔纵传
吴安国传
滕茂实传
张顺传
张贵传
范天顺传
李芾传
尹艷传
姜才传
张世杰传
陆秀夫传
张珏传
翟进传
林空斋传
薛庆传
姚兴传
陈东传
欧阳澈传
马伸传
吕祖俭传
吕祖泰传
华岳传
李艸传
戚同文传
陈抟传
种放传
林逋传
谯定传
刘勉之传
郭雍传
韩显符传
刘翰传
柴通玄传
庞安时传
钱乙传
魏汉津传
王老志传
王仔昔传
王继勋传
张尧佐传
王贻永传
李遵勖传
高遵裕传
吴益传
窦神宝传
蓝继宗传
李宪传
王中正传
童贯传(附方腊传)
梁师成传
杨戬传
蓝王圭传(附康履传)
关礼传
董宋臣传
王黼传
朱面力传
蔡确传
吴处厚传
吕惠卿传
章惇传
曾布传
蔡京传
蔡卞传
蔡攸传
赵良嗣传
张觉传
郭药师传
黄潜善传
汪伯彦传
秦桧传
万俟禼传
韩芃胄传
丁大全传
贾似道传
张邦昌传
刘豫传
吴曦传
李全传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