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白话版
白话周书
乐逊传
作者:唐 · 令狐德棻等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乐逊字遵贤,河东猗氏人。
       早在幼童时,他便具有成人的操守。
       二十岁时,任郡主簿。
       魏正光年间,听说学识渊博的儒者徐遵明在赵魏一带教学,于是前去受教,学习《孝经》、《丧服》、《论语》、《诗》、《书》、《礼》、《易》、《左氏春秋》的要旨。
       不久,太行山以东盗贼作乱,学生四散,乐逊在战乱之中,仍然学习不倦。
       永安年间,以平民身份任安西府长流参军。
       大统七年(541),授为子都督。
       九年,太尉李弼请乐逊教授他的儿子们。
       不久,太祖大选贤良人才,授给守令之职。
       相府户曹柳敏、行台郎中卢光、河东郡丞辛粲相继举荐乐逊,称赞他有治理之才。
       李弼请求留下乐逊。
       十六年,加授建忠将军、左中郎将衔,升任辅国将军、中散大夫、都督,历任李弼府西阁祭酒、功曹咨议参军。
       魏废帝二年(553),太祖征召乐逊教授自己的儿子。
       在馆六年,同各位儒师分别教授经学专业。
       乐逊讲解《孝经》、《论语》、《毛诗》和服虔所注的《春秋左氏传》。
       魏恭帝二年(555),被任命为太学助教。
       孝闵帝登基,认为乐逊有治理之才,任命他为秋官府上士。
       当年,任太学博士,转任小师氏下大夫。
       从谯王宇文俭以下,都入学行弟子之礼。
       乐逊以经术教授,训导很有办法。
       卫公宇文直镇守蒲州时,任命乐逊为府主簿,加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衔。
       武成元年(559)六月,由于连绵大雨,诏令百官上密封奏章。
       乐逊陈述时势所宜之事十四条,其中有五条切合施政的要领。
       其一,重视施政之道。
       私下认为,如今在官位者,大多只求自身清正,有所成就,而不去施惠于民,爱护物力。
       为什么呢?近来守令任期短促,每年又督责他们有所成就。
       守令认为严苛就是贤能,未能十分宽容休养。
       这种政令既然施行。
       此后的官员依然如此。
       对于百姓而言,施政过急则刻薄,施政过缓则废弛。
       因此周朝失于舒缓,秦朝败在过急而严酷。
       百姓不是婴儿,但应当以婴儿来对待。
       应当缓急适中,不使百姓劳顿纷乱。
       我们刚刚承袭魏国衰微的政治,人们习惯于不守法纪。
       应使先王的典章制度全面推行,百姓都懂得法律。
       只要传布风气,端正习俗,将百姓纳入法度的轨道就行了。
       本不是在军队之中,为什么施政过于急迫?至于国家兴盛,天下大治,应由德化,渐渐成事,不在仓猝之间。
       私下认为,周朝大德,治理兴于文王、武王,施政温和在于成王、康王。
       自此以后,不能没有事端。
       从前申侯将要出逃,楚子告诫他“不要往小国去”。
       说小国政见狭隘,法律峻刻,将不会容纳他。
       敬仲进入齐国,赞美道:“倘若获得宽恕,就是因为宽和的政令。”可是函谷关以东各州,沦陷日久,百姓困苦,理应希望减轻负担。
       倘若不施政宽和,传闻境外,凭什么能使那些劳顿的百姓归附乐土?其二,减少营造。
       从前魏国京师洛阳,一时殷富繁盛,权贵之家,各自建造宅第,车服器玩无不崇尚奢华淫靡。
       世人竞相浮华,人心习于浅薄,终于导致灾祸战乱并起,天下败亡。
       近来朝贡,器物服饰稍见华丽,百工之作,务必极尽奇巧。
       微臣实在担心会因竞逐器玩而使兴趣转移,有害政风。
       像这类事情,实在应当禁止或减少。
       《礼记》说:“不宜作奇巧之物,以免动摇君王之心。”《春秋左氏传》说:“宫室华丽奢侈,民力就会衰竭。”汉景帝说:“黄金珠玉,饿了不能当饭吃,冷了不能当衣穿。”“精雕细刻,有伤农民的劳作。
       织绣华美,有害妇女的工作。”认为这两件事是造成饥寒的根本原因。
       凡国家不是为战争、政务所急需而营造的,都是白费功力,有损国家,有害百姓。
       不如广泛勉励农桑,以衣食为要务,使国家储备丰盛,易于成就大事。
       其三,公开选拔官吏。
       选拔、奖赏官员和记录政绩,补选或拟定官爵,必须与众人共同商议,才可选拔授职,使人们得以尽心,如观白昼之日。
       其才用有升有降,其功劳有大有小,所增加的俸禄品级,无一不应当认真审查。
       如州郡官员的举荐设置,好比凝聚了乡里百姓的期望,何况天下选曹,不取声望。
       又如各州郡,还可以自己任命官吏。
       此外,交付选曹量才授官的,既非机密之事,有什么值得保密的?人生在世,以功名利禄为重,修养身心操行,求得声望名气。
       可是遇上机会很难,失去机会又很容易。
       选拔、设置官员的时候,理应让众人的心中明白,然后上奏。
       使他们的功勋劳绩被众人知道,众人即可衡量功绩而心悦诚服。
       其四,慎重战争征伐。
       魏国气运告终,上天怀恋德政。
       高洋僭位,昏迷而未呈败象,威逼太行山以东,事关重大。
       好比棋局相峙,争行先后。
       若一步不当,或许会给对方带来好处。
       我们应当舍弃小利而经营大事。
       首先固守领土,不宜在边境地区贪图小利,轻举妄动。
       即便打了胜仗也须劳动军队,分兵把守,打了败仗,则我方损失更大。
       我国虽强,高洋亦不弱。
       《诗经》说:“德政无敌于天下,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只有德政才可以保护百姓,并非仗恃强力。
       双方势均力敌,则尽力施行德政者胜。
       君子之道发展,则小人之道消亡。
       所以从前善于作战的人,先使自己处在不可战胜的地位,来等待战胜敌人的时机。
       对方施行暴虐乖张的政治,我则施行宽厚仁慈的政治。
       对方刻薄,我必广施恩惠,使德政恩泽广被四方,人人思慕有道之国。
       然后伺机而动,即可成事。
       其五,禁止奢侈。
       按照礼制,人有贵贱之分,物有等差之别,使用人要有节制,品评物要有限度。
       马皇后身为天下人之母,可是身穿粗丝做成的衣服,为下人作出表率。
       季孙曾任三个君主的宰相,而家中之妾不穿丝织之衣,为的是匡正风俗。
       近来的富贵之家,心意稍广,无不出资装扮婢女奴隶,作为车后的容貌仪表,衣服首饰华美,招摇过市。
       竟使行人停步,相与围观。
       论其效力公家,不如披甲戴盔的将士;可是他们坐享优厚赏赐,自是超过了那些军人。
       纵然不可惜器物的精美及其所耗的费用,难道不觉得有亏于德操吗?必须在储备之外另有节余,不然拿什么去关心体贴将士?鲁庄公说:“衣服食物之类的东西,我不敢偏爱,一定要把它们分给别人。”《诗经》说:“没有军服?我与你同穿战袍。”都是说取自人力。
       另外,上书言事的人,也应当有不少,他们的上奏,皇帝应当能看到一些。
       没有听说皇帝对这些上奏作出评判。
       陛下虽然考虑到众人的议论,想使天下人尽情直言,但是天下人仍然未能尽情。
       为什么?听取别人意见,贵在显扬重用。
       如果采纳了建议而不显扬,意见正确而不采用,那么上言者就可能少了。
       保定二年(562),由于训导得法,多次加以赏赐。
       升遂伯中大夫,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大都督。
       四年,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五年,诏令鲁公宇文..、毕公宇文贤等,均执弟子之礼,一同受教。
       天和元年(566),岐州刺史、陈公宇文纯举荐乐逊为贤良。
       五年,乐逊由于年已七十,上表请求退休,特地下诏不予允许。
       赏赐粟、帛、钱等物,授官湖州刺史,封爵安邑县子,食邑四百户。
       当地居民多是蛮族,不曾受过儒家教育。
       乐逊勉励士子,加以考核,数年之间,全州普及教化。
       蛮族风俗,儿子长大后多与父母分居。
       乐逊常常加以劝告引导,使多数人革除了这种陋习。
       在任数年,屡被表彰奖励。
       任期满后回朝,被任命为皇太子谏议,仍在露门教授皇子,食邑增加一百户。
       宣政元年(578),升任上仪同大将军。
       大象初年,晋爵崇业郡公,食邑增至二千户,又任露门博士。
       二年,升任开府仪同大将军,出任汾阴郡守。
       乐逊以年老有病坚决推辞,诏令允许。
       于是改授东扬州刺史,并赏赐可坐乘的小车、衣服、奴婢等。
       又在本郡赏赐田地十顷。
       习儒之人以此为荣耀。
       隋朝开皇三年(583),在家中去世,终年八十二岁。
       追赠原任官职,加赠蒲、陕二州刺史。
       乐逊为人柔和谨慎,很少交游。
       立身以忠信为根本,不喜夸耀。
       每次在众人之中,不曾比他人先发议论。
       学者以此而称颂他。
       著有讨论《孝经》、《论语》、《毛诗》、《左氏春秋》的序论十余篇。
       又著有《春秋序义》,贯通贾逵、服虔二人学说,阐发杜预的精奥之处,文辞议论都很可观。

本书目录

《周书》简介
文帝纪
孝闵帝纪
明帝纪
武帝纪
宣帝纪
静帝纪
阿史那皇后传
李皇后传
杨皇后传
朱皇后传
陈皇后传
元皇后传
尉迟皇后传
司马皇后传
宇文导传
晋荡公宇文护传
叱罗协传
冯迁传
齐炀王宇文宪传
宋献公宇文震传
卫剌王宇文直传
赵僭王宇文招传
贺拔胜传
贺拔岳传
侯莫陈悦传
寇洛传
李弼传
李鉽传
于谨传
于萛传
赵贵传
独孤信传
侯莫陈崇传
梁御传
若干惠传
怡峰传
刘亮传
王德传
王罴传
王思政传
达奚震传
侯莫陈顺传
宇文贵传
杨忠传
王雄传
王盟传
贺兰祥传
尉迟纲传
叱列伏龟传
阎庆传
尉迟迥传
王谦传
司马消难传
周惠达传
杨宽传
柳庆传
柳带韦传
苏绰传
卢辩传
李贤传
李远传
长孙俭传
赫连达传
韩果传
蔡佑传
常善传
田弘传
梁台传
宇文测传
宇文深传
史宁传
陆腾传
贺若敦传
权景宣传
郭贤传
王勇传
耿豪传
窦炽传
于翼传
李穆传
韦孝宽传
韦夐传
申徽传
陆通传
陆逞传
柳敏传
卢柔传
郑孝穆传
崔谦传
崔猷传
裴侠传
薛端传
郑伟传
令狐整传
寇俊传
韩褒传
郭彦传
裴文举传
苏亮传
柳箈传
吕思礼传
李昶传
元伟传
辛庆之传
辛昂传
杜杲传
尉迟运传
王轨传
宇文神举传
宇文孝伯传
颜之仪传
乐运传
王褒传
庾信传
萧[扌为]传
萧世怡传
萧圆肃传
萧大圜传
刘..传
柳霞传
李延孙传
韦佑传
韩雄传
陈忻传
魏玄传
李迁哲传
卢光传
沈重传
樊深传
熊安生传
乐逊传
冀俊传
姚僧垣传
姚最传
黎景熙传
赵文深传
褚该传
强练传
萧鮞传
萧岿传
萧琮传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